📖 ZKIZ Archives


12月CPI漲1.5%PPI跌3.3%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126

1月9日,統計局公布2014年12月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及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5%;PPI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

12月CPI同比漲幅較上月稍有回升,但已連續第四個月在2%下方運行,CPI漲幅步入“1時代”;而PPI降幅則進一步擴大,這也是自2012年10月以來最大降幅。

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 (國家統計局/圖)

CPI回溫源於季節性因素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從環比數據看,1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2%,非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

其中,受全國部分地區降溫雨雪天氣影響,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由11月份環比下降轉為環比上漲,漲幅分別為11.3%、1.9%和1.0%,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4個百分點。而當月,CPI環比僅上漲0.3個百分點,季節性因素功不可沒。

而非食品中,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走低,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3%和5.5%,兩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油價下跌繼續拖累物價。

證券時報援引民生證券觀點,季節性因素拉動物價上漲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而通脹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是總需求不強和油價下行,盡管近期穩增長力度增強,但產能收縮、房地產下行和私營部門投資下降的合力還是大於基建投資的上升。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跌幅 (國家統計局/圖)

PPI深度回落預示通縮

余秋梅表示,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大幅度下跌的影響。從影響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制品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0.1、0.1個百分點,三者合計影響約0.4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7%左右。

不少專家認為,內需不足,產能過剩也是影響PPI的重要原因。

證券時報網消息,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12月份PPI下降3.3%,屬於嚴重通縮的預兆。

原材料通縮是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對上揚的PMI指數,尤其是國內企業投資方面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企業庫存的增大也存在一定的影響。這樣將使上遊的制造業面臨更加嚴重的衰退壓力。

降息預期增強

1月初公布的2014年12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及匯豐PMI數據,雙雙出現下滑。其中,官方PMI降至50.1,創18個月來新低;而匯豐PMI終值為49.6,跌破榮枯線。

如今公布的CPI和PPI數據也依然不見回暖跡象。CPI長期停留於“1時代”,PPI深度回落,均預示通縮風險加劇,貨幣寬松預期進一步升溫。據大智慧消息,中信證券分析,考慮國內經濟及美聯儲加息預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貨幣寬松的較好時間窗口,預計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