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月底破獲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贓款金額貪腐案後,中國反腐的“打虎”行動迎來新高峰,但數百名貪官外逃的現狀加重了對中國資金加快外流的擔憂。中國政府借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之機,進一步部署全球緝拿腐敗官員的“獵狐”行動。
上月31日,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出巨額現金,折合逾人民幣2億元。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的聲明稱,這是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檢察機關一次起獲贓款現金數額最大的案件。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援引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汙總局局長徐進輝的評論稱,魏鵬遠是11名面臨腐敗指控的發改委官員之一,目前有500余名被控腐敗的官員逃亡國外。
上月初,中國安邦保險集團斥資19.5億美元收購紐約地標之一華爾道夫酒店,創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記錄。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預計,喜好這類海外收購的保險公司將很快成為中國資金外流的一大源頭。可這類中國買家自身的規模和名氣都越來越小。一名香港的律師向該報透露,在許多收購案中,融資源不明,收購對象和所有者之間的區別也不明顯。
該報道進而指出,上述交易演變為中國資本外流的新工具,考慮到這類交易缺乏透明度,它們不像對外直接投資,倒更像資本外逃。
一些私人銀行家和律師也以一些數據支持以上看法。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外儲余額環比創紀錄地減少了1030億美元,而當季中國依然保持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FDI)凈增長。日本大和證券集團旗下公司大和資本市場的高級經濟學家Kevin Lai稱,二季度中國資本外流510億美元,9月的數據預示著三季度會達到122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Helen Qiao認為,中國外流資本劇增部分源於,在人民幣匯率走勢不明的環境下,一些企業因美元走高積極償還美元債務。
《金融時報》報道認為,一些人擔心資本流波動較大會成為中國政府推遲深化金融改革的借口,因為開放資本市場會讓富有人士和貪官更容易轉移資金。正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時期,國內資本加快外流的警示意味更強。
本月的APEC北京峰會期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宣布,在中方的推動下,今年APEC加大反腐敗合作力度,通過了《北京反腐敗宣言》,成立APEC反腐執法合作網絡,在亞太加大追逃追贓等合作,攜手打擊跨境腐敗行為。這與今年7月起中國發起的“獵狐行動”遙相呼應,中國追緝外逃貪官又添保障。
APEC期間,澳大利亞與加拿大均表示願協助中國海外“獵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加拿大總理哈珀時稱,中國正加大反腐敗鬥爭,中加雙方應該在包括追逃追贓等問題的執法領域加強合作。哈珀表示,加拿大無意收留逃犯,願意在遣返方面同中方開展合作。
《參考消息》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本月10日報道稱,澳大利亞正考慮與中國簽署引渡條約以幫助北京遣返腐敗官員。澳大利亞外長朱莉·畢曉普表示,這一條約將是《北京反腐敗宣言》的一部分。
下圖為東方網整理的中國警方追緝境外逃犯的一般流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