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陽:昔日運動員,今日刀鋒上做生意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30/147335.html

早晨8點鐘,長春市吉順街上的冰場,將近50名青年隊選手,前後有序地圍繞冰場一圈圈滑行。他們大多穿著“worldtop”品牌的冰鞋。偶爾教練會讓他們停下來,小聲叮囑些什麽,然後他們繼續滑行。

王陽站在冰場的入口,盯著隊員們的冰鞋看了好一會兒。這些青年隊隊員,代表著吉林省冬季項目的未來。“我從7歲開始在這里練習,24歲退役,直到今天我從未離開過冰場。”王陽深情地說。

\幾分鐘後,有些隊員將速度降了下來,慢慢地滑行到王陽身邊,脫去冰鞋,取下冰刀。王陽麻利地拿起工具幫他們修了起來。

如今,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穿著王陽打造的冰鞋,在各種大賽上摧城拔寨。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主力韓天宇、武大靖等隊員都穿過“worldtop”冰鞋,女隊的範可欣也是穿著“worldtop”奪得全國冠軍,隨後打破世界紀錄,並登上了世錦賽冠軍的領獎臺。今年索契冬奧會上,張虹更是穿著王陽打造的冰鞋奪得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賽的金牌。這是冬奧會歷史上中國拿到的第一枚速度滑冰金牌。

“泛泛地說,器材(冰鞋等)的幫助至少有30%,不然張虹肯定不會拿到奧運會冠軍,更不會拿得名正言順,高出大家一塊。”張虹的教練馮慶波對《財經天下》周刊透露,現在國內速度滑冰運動員基本都穿王陽做的冰鞋。

此外,王陽的冰鞋還出口澳大利亞、匈牙利、加拿大、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與地區。在國內,他是荷蘭知名品牌海盜(Viking)的總代理商。去年,王陽還以2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瀕臨破產的澳大利亞冰刀品牌Pennington。

退役7年多後,王陽這位在運動員生涯表現並不出色的創業者,卻在另一個賽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我找到了另一個方向。原來我的方向是奧運冠軍,我拿不到,但現在我可以讓穿我鞋的運動員去拿到冠軍。”王陽對《財經天下》周刊說。

“不算出色”的運動員

提起王陽,前隊友、教練都評價他“不算出色”。除了獲得過幾次全國冠軍外,他短暫入選過國家隊,但後來因傷退役。而他的隊友們多參加過世錦賽、冬奧會等世界大賽。

“長春的全國冠軍、世界冠軍太多了。”王陽開著自己的咖色跑車穿越在吉林省運動學校時說,這所學校的後勤甚至門衛都可能是冠軍。

\王陽所從事的短道速滑更是中國的優勢項目。為中國實現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的大楊揚就是短道速滑選手,此後中國在這個項目長期保持優勢,湧現出了王濛、周洋等好手。中國隊在冬奧會上的金牌,絕大部分都是依靠短道速滑所取得的。

所以,當王陽2006年底退役時,除了得到5萬元的“創業基金”外,再無其他安置。在人才濟濟的短道速滑領域,他的成績並不很起眼。

事實上,像王陽這樣退役的運動員並不在少數。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中國每年有3000至4000名運動員退役。而真正獲得國家安置的只是成績特別出色的金字塔塔尖那一小部分人。他們有的當了教練,有的進入政界。其他的人,只能自謀生路。

王陽卻是特立獨行的一個。

盡管成績並不出色,當運動員時王陽卻養成了鉆研冰鞋的習慣。在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里,他是出了名的“修鞋師傅”,大家有冰鞋、冰刀的問題都會來找他,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他都能解決。

“別人都是對滑冰技術精益求精,王陽是在器材上鉆研,他總是拿著自己的冰鞋觀察。”王陽的啟蒙教練王慧軍說。王慧軍曾經培養過小楊陽、周洋等世界冠軍,如今已經從政,擔任長春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書記。

王陽隊友、“發小”陳誌透露說,王陽從小喜歡拆玩具,有一些玩具拆了裝不上還遭到父母的打罵。自從開始滑冰後,他對滑冰器材著了迷。“他是個有好奇心的人,特別愛琢磨,喜歡搞清楚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他總琢磨器材,曾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此外,王陽還是個喜歡挑戰規則的人。在我們采訪的教練、隊員以及他的親屬中,好幾個人提到王陽被教練打的事。因為他有時會深夜離開訓練基地去泡吧,或者為了看球賽而夜不歸宿。

如今,王陽嘴唇上還留有1.5厘米長的傷疤,這是當初一個教練打他留下的痕跡。還有一次王陽夜不歸宿,王慧軍將一把雨傘的傘把都打斷了。

“他個性十足,總是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訓練當中他也真是拼命三郎,只要你教練安排這個任務,他肯定認認真真地完成每一堂訓練課。”王慧軍評價自己的弟子說。

正是這樣一個敢打敢拼有想法的王陽,在2006年底決定退役前,去了一趟蘭州,因為他聽說那邊缺輪滑教練。

彼時,王陽早晨教孩子滑冰,中午研究冰鞋,晚上教一些愛好者滑冰。這位性格開朗的運動員,很快結交了一些老年滑冰愛好者。他們是一些機械廠的退休工人,其中還有對碳纖維有深入研究的老人。

正是這些人告訴王陽配膠時固化劑、膠水與樹脂的比例,怎麽使用碳纖維等理論知識。由此,王陽開始嘗試親自制作第一雙冰鞋。“那個時候做得很不好,現在一看那就不叫鞋了。不過我當時很有成就感,覺得已經很好了。”

也正是在蘭州那三個月,王陽制作了一雙又一雙“粗糙”的鞋,讓這些老人使用、反饋。那時他已經堅信,在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這未嘗不是一條可以嘗試的路。

這個時候,王慧軍給王陽打來電話,說這樣退役太可惜,希望他回去再試一次。恩師的話打動王陽重新回到了吉林省短道速滑隊。

不過,在回到速滑隊後,已經學會做鞋的王陽將更多心思用在了冰鞋與冰刀上。退役的運動員一般都會珍藏自己的最後一雙冰鞋,王陽卻將自己退役隊友的冰鞋都“借”了過來,拆開研究里面的工藝。

“我那雙鞋被他拿去研究,都拆沒了。”隊友袁野說,“我特別支持他,因為我們是一起戰鬥過的戰友。”

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教練和隊友都認為,王陽之所以願意回去延續自己的運動生涯,就是想深入研究冰鞋。在後期的訓練中,他總是穿上自己制作的冰鞋參加訓練、比賽。

“後來我發現,我更大的舞臺在做鞋上,而不是在比賽上。”王陽坦誠地表示。2006年底,他終於徹底退役,進軍冰鞋領域。

沒人認可的創業期

對於創業的王陽來說,他可以依靠的只有退役時的5萬元創業基金。他的父母是下崗工人,為了生計,父親在長途貨車上當押車員。不管對自己還是對整個家庭來說,他都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當時,冰鞋這個專業領域長期被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外國品牌占據,中國基本只做大眾愛好者的冰鞋,比如黑龍江的“黑龍”等。所以,國內的專業領域是個空白。王陽就想從這塊下手。

難度可想而知。沒有任何教練員或隊員敢相信從來沒做過冰鞋的王陽,他們不敢冒險嘗試,哪怕他的冰鞋是免費的。

2006年底,時任波蘭國家滑冰隊主教練的楊赫帶隊到哈爾濱比賽。在比賽間隙,王陽找到了他,希望波蘭國家隊能免費試用他的冰鞋。楊赫當場就拒絕了。

“我帶的是(波蘭)國家隊,也有國家隊的任務,而且我們當時穿的鞋還不錯,不會冒險去穿他的鞋。”楊赫對《財經天下》周刊回憶,“開始大家都不認可他的冰鞋。”

不僅僅是楊赫,幾乎所有專業隊的運動員與教練都拒絕了王陽,這讓他陷入失落之中。“那時我的冰鞋沒有人看得上。我想,可以先找一些小運動員試穿。”王陽沒有放棄。

他找到了發小陳誌。陳誌已經從運動員轉為教練,他手下的小隊員都可以試穿。一旦試穿出效果來,可以再去攻關成人隊隊員與教練。

王陽是個學習能力特別強的人,碰釘子後反而更加鉆研。據陳誌透露,自從王陽開始創業,他們見面時的話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冰鞋與冰刀。陳誌會收集隊員們對冰鞋的意見,比如角度、輕重與否等等,然後再把意見反饋給王陽。

很多問題,王陽一時無法解決,就不斷拆成品鞋,看里面的構造,然後一點一點比對著去研究。“每天做夢都是冰鞋,夢到新的思路,馬上清醒一下,突然睜開眼睛,然後趕緊記下來怎麽弄。第二天趁著沒忘,趕緊去做。”王陽回憶當時的狀態。

他將冰鞋交給更多青年隊的隊員免費試穿。但這樣大的投入,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可能。王陽自己也承認,當時只是想證明自己,並沒有想到這會是一門好生意。

令他驚喜的是,付出終有回報。

最先試穿他冰鞋的王楠,開始成績只排在全國第16名,穿上他的冰鞋三個月後,獲得了全國第4名,第二年更奪得了全國冠軍。另一個運動員梁傳啟,穿上他的冰鞋後也拿了全國冠軍。王陽的名聲一下子傳開了。

“突然,我的冰鞋就在市場站住腳了,就靠這幾個運動員。”王陽把這些歸根於運氣,“現在來看,那樣的冰鞋真的不能叫鞋,可能是我運氣太好了。”

王陽在圈內贏得了極好的口碑。他不計成本地投入,勤奮鉆研,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認可與幫助。畢竟,這樣的運動員太少了,他們沒有理由不幫他。

邊維華就是其中之一。這位短道速滑國際裁判看過王陽的比賽,所以當他在長春執法世界杯的比賽時,王陽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幫忙宣傳。“因為我外語不行,他帶我去敲各支國家隊的房門,幫我打開國際市場,我非常感激他。”王陽說。

更重要的是,2008年,邊維華還幫王陽起了品牌名“worldtop”。他希望王陽的產品可以站在世界的頂峰。從此,王陽的冰鞋有了名字與形象,也有了更具體的目標。而邊維華十分看好這個年輕人,他與王陽的關系已經從當初的朋友發展為合作夥伴。如今他負責冰鞋的國際市場業務。

迎來轉折點

經過兩年的耕耘,王陽的冰鞋開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認可,再加上他是運動員出身,很多教練和領導都會推薦他的冰鞋。當然,這都建立在冰鞋質量足夠好的前提下,否則沒人願意冒這個險。

2008年,幾乎是王陽創業的轉折點。這一年,韓天宇、武大靖等日後的國家隊核心成員都穿上了他的冰鞋,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國家女隊小將範可欣也開始嘗試“worldtop”。

王慧軍說,當時她是國家青年隊教練,看到範可欣家境困難,就讓王陽免費為她做了冰鞋。“他頭腦特別好,為人也忠厚,不是斤斤計較的那種人。”她不遺余力誇贊自己的弟子。

王慧軍辦公室的書櫃上,很顯眼地擺放著一雙冰鞋,內里是用純羊皮縫制。這是當初她在國家青年隊做教練時王陽為她制作的,她從沒有穿過,但只要有客人來便會看到這雙鞋。

曾經拒絕王陽的楊赫也主動找上門來,而且是付錢請王陽做鞋。“因為不斷有人實踐(王陽的鞋),我看得多了。”楊赫說,“後來我們(波蘭隊)有三分之一人穿王陽的冰鞋,他們反饋說非常舒服。”

在長春比賽時,波蘭隊中有一位女隊員之前是穿匈牙利品牌的冰鞋,但她的右腳比較特殊,必須得采腳型做鞋。楊赫找到王陽特制了一雙。穿上王陽的冰鞋後,這位女隊員在世錦賽進入了“前三名”,奧運會則進了大名單。

“一開始我也很擔心,但她們穿上後,當年就有效果了。”楊赫說。

王陽做過運動員,又長期鉆研冰鞋,所以他的冰鞋在蹬冰支點、發力點、角度、踝骨的支撐角度和包裹度方面做得更好。這是“worldtop”跟其他品牌的區別。為了做到這樣的程度,他走過很多彎路。穿了他的冰鞋感覺不舒服的運動員責怪並拒絕再作嘗試,一雙又一雙看上去很漂亮卻不適用的冰鞋被毀掉。

王陽堅持到冰場上去,與教練、球員一起交流。

以張虹那雙冰鞋為例。王陽開車從長春到哈爾濱為張虹采集“腳型”。在采集前,他做了很多功課。比如他會通過教練以及隊員來了解張虹的滑冰特點、受過什麽傷、優勢是什麽等等,然後再采集。拿到張虹的腳型石膏後,他還會根據張虹的體重、胖瘦對冰鞋做適合的加固處理。很多時候,一雙冰鞋要反複調整幾十次。“每一次都是痛苦的,要絞盡腦汁地去想方設法改進。”王陽說。

很多時候,王陽像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老式“制鞋師傅”。他有一顆“匠心”。他的冰鞋最開始決不是最優秀的,也並未令運動員與教練們滿意,但經過多次鉆研、修改,最終他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

在這個過程中,王陽遇到了另一個在冰鞋研發方面的良師益友馮慶波。

2008年,王陽到哈爾濱給大道速滑(大道速滑有不同的軌道,基本上是自己跟自己比賽,而短道是搶起點,跑到第一名就是冠軍)隊員采腳型時,站在一旁的馮慶波問了一連串關於冰鞋的問題。

彼時,他們互不相識,王陽並沒有直接回答這些問題,而是要了馮慶波的電話。“我當時就說了我的看法,但他沒有立即回複。王陽不像其他品牌的冰鞋制作者,他接受別人提的意見。”馮慶波說。

馮慶波也是一位對器材十分感興趣的人。在當教練時他就是一位修鞋師傅,隊里的鞋買來後,他都會重新調整才給隊員穿上。所以,他對冰鞋、冰刀的理解要比一般教練深得多。

更關鍵的是,這位哈爾濱冬季運動項目訓練中心速度滑冰的高級教練,有著一個固執的情結。他希望依靠國人的力量帶出好成績,這當然包括運動員使用的器材。馮慶波的團隊里,沒有一個外國人。這在外教盛行的中國體育界有些罕見。

於是,他與王陽走到了一起。王陽根據馮慶波的要求,一點點改進冰鞋與冰刀,並最終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馮慶波的弟子於靜獲得了世錦賽500米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張虹則獲得冬奧會冠軍。

在馮慶波看來,王陽做事的決心是少有的。“他做鞋那麽多年,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摸索、提高、強化,投入心思非常多。這點是我感觸最深的,否則我不可能幫他,我們是臭味相投!”馮慶波如此評價王陽。他說,王陽很執著,認準的事幹不好都不能原諒自己。

其實,馮慶波與王陽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在對產品的苛刻程度、做事的投入上。在一個飯局上,他們滔滔不絕地聊著冰刀的厚度和韌性,竟然忘了在場的其他人。

“他們喜歡動腦子鉆研器材。他們都是這樣的人,這是他們能成為朋友的原因。”坐在一旁的馮慶波妻子趙貞貞說。

不可複制的創業經歷

如果從物質上來衡量,王陽已經成功了。他擁有4輛車,其中一輛是跑車;他在長春市有一套600多平方米的別墅;他的父親早已不用去給貨車當押車員,而是成為了他創業團隊中的一員。

長春市嶽陽街上,王陽的“冰鞋工廠”蝸居在一幢簡陋的民房里,而在不遠處是他的“冰刀工廠”以及庫房。

現在,王陽仍然專註於高端冰鞋,即專註於為專業運動員做冰鞋。這是他的商業模式。因為一旦在專業運動員那里擁有口碑,產品自然會在普通愛好者中熱銷。王陽的冰鞋,分為四個檔次:第一檔是提供給專業運動員的,價格在5000元至7000元一雙;第二檔到第四檔是提供給普通愛好者的,價格是在1500元至4000元一雙不等。

此外,王陽還是荷蘭著名冰刀、冰鞋品牌海盜的中國總代理商,而且是全球最大的代理商。他做的冰鞋與海盜的冰刀捆綁銷售,雙方並不存在競爭。此外,王陽每年還出口幾千雙冰鞋到國外。

對王陽來說,好消息是10月10日,他在長春的第一家冰鞋專賣店已經開業了,主要面向普通滑冰愛好者。王陽計劃讓自己的三名前隊友來打理店鋪。

看到王陽的冰鞋生意有模有樣,有些退役的短道速滑運動員也想嘗試,但都堅持沒多久就失敗了。

“我的創業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基於我十幾年的滑冰積累和我這十幾年對產品,對冰鞋、冰刀的研究。”王陽說,很多事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那天下午3點,我坐上王陽的車——他要去哈爾濱市為十多位運動員采集腳型,這段路程需要3個多小時。

在半路上,突然下起暴雨,大得讓人無法看清前方任何東西。王陽小心翼翼地開著車。我建議他為了安全,將車停在路邊休息。王陽拒絕了。他說在過去7年多的時間里,有好幾次是大雪封路,但他都將車順利開到了終點。

“其實我的創業之路並不順,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困難期,就看你怎麽克服它。”

來源:《財經天下》周刊2014年10月20日刊

記者|韓牧 編輯|施雨華 攝影|王舜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