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搜索技術是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思考的前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8/147250.html

\i黑馬導讀:人類一直對機器人有所渴望與好奇,這一點從各種藝術作品中集中體現出來,好萊塢是科幻片的天堂,早期的科幻片里為了烘托出高科技的感覺,總會有機器人的出現,自此以後有關機器人的影片層出不窮,導演們對於機器人的想象也各不相同,機器人的熒幕形象也從初期的“板磚形象”無限的接近於人類。
 

事實上,在電影之外,人類對於機器人的探求也是一刻都沒有停止的,從外形上來看,也符合影片中機器人形象發展,機器人已經在慢慢超出人們的認知,究竟現在的機器人是什麽樣的呢?

10月27日,百度The Big talk第五期邀請嘉賓為百度技術副總裁王海峰、MIT電腦與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魯斯及康奈爾大學創意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胡迪.利普森,幾位大拿都是機器人領域及人工智能行業的翹楚,這幾位分別就如何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機器人大挑戰及數字時代的制造革命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整體而言,幾個人的分享分別從機器人的學習、存儲、生存及繁衍等方面,從機器人的發展階段上為觀眾一一解釋機器人的發展狀況,這里,i黑馬記者結合自己的觀察,分別就嘉賓的發言做解析。

學習:機器人如何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機器人的思考,事實上是邏輯思考上的判斷的集合,是從對單個詞語的判斷開始的,一步步不斷的完善的,逐步完成對句子的理解、篇章的理解,當可以完成對互聯網知識的深度挖掘的時候,就意味著這個機器人已經具備了智能。智能首先是從交互開始的,有人與機器的交互,還有機器之間的交互,這主要體現在人與機器的交流,現在這樣的機器人產品很多,要想讓機器人的思考跟人差不多,也要研究人類的思考習慣,譬如回答一個問題的時間,如果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回答,很容易被人們認作是機器人在回答。

i黑馬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王海峰以小度機器人為案例講解機器人的智能,機器人依賴於搜索引擎的大數據,機器人通過快速搜索及高速分析在這些挖掘出來的數據,經過對詞語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時間脈絡挖掘、知識挖掘以及更深層次的挖掘,最後做出一個判斷,給出一個答案。因此,沒有強大的搜索引擎技術及大數據做支持,很明顯機器人是不可能完成更多任務。把由淺至深的各種對知識的理解綜合起來,可以做出深度交互,複雜的交互可以成就更深的智能,那麽根據一幅圖做出一首詩以及通過歌詞搜歌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機器人思考更深層次的是多通道多輪對話的智能交互以及多模態深度交互,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實現基於情感分類、興趣分類等在內的情感分析,機器人不但可以回答問題,同時還從語言表達上具備自己的性格,可以調侃與其交互的人。當把知識、存儲、情感、交互等環節都做好以後,機器就能像人一樣思考了。

繁衍:機器人制造大挑戰

我們在工業制造方面,越複雜的器件越需要複雜的材料與工藝,而制造方式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使得當前的制造能力很差,即便多年來不斷的改善這一進程,仍舊無法與大自然媲美。我們的生產方式是流程化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制造各種配件,然後把這些配件組合起來,最終成為一個新的物件。

機器人的制造工業也是如此的,早期的機器人制作跟制造一臺什麽樣的機器沒有什麽區別。但是從機器人的誕生到現在,隨著機器人的構成材料的演變,機器人的形態也在不斷的變化。尤其是3D打印的出現,這讓器件的制造就如種植一般,一個物件的內在和外在可以同時被打印出來,反應在機器人的身上就是骨骼連同電線可以同時生產出來,不同的材料構成不同的機器人形態,這樣生產的機器人與人們想象中的鋼鐵貨大相徑庭。

在康奈爾大學創意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胡迪.利普森看來,三次工業革命之後3D打印,具備十種顛覆性,分別是:1、樣式隨意,複雜性免費;2、品種隨意,多樣性免費;3、無需準備,組裝免費;4、零間隔時間,量產時間免費;5、零限制,設計隨意;6、零技術制造,無需人工培訓;7、顛覆供應鏈和分銷網絡;8、生產廢棄少,沒有太多浪費;9、生產材料無限制,無限的材料色度;10、精確重複。

對於機器人的未來,胡迪.利普森給出了三個預見性:自由的創造新的形狀、自由的創造新的材料、自由的創造新的活動系統。單從3D打印的發展來看,這三個正在實現的進程中,那麽未來的機器人生產,很可能生產出來就是活蹦亂跳且具備多種功能的,這就如同生命的繁殖。

演變:數字時代制造革命

丹妮拉.魯斯的機器人理念似乎走的不是尋常路,前面的機器人看上去非常智能,並且從外型上非常的絢,而丹妮拉魯斯的機器人則更註重功能性,只要機器人具備一定的功能,這比什麽都重要,就如大家司空見慣的掃地機器人一樣,很簡單的一個東西但是它能夠掃地。

在廚房的案例中,所展示的機器人可以通過傳感器精確的根據人類語言撰寫的菜譜去烹飪食品,並且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自我修正,同樣還有組裝家具的機器人,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無法完成工作的同時,可以向身邊的人請求幫助,雖然是很簡單的邏輯,卻非常的人性化,給人的感覺是機器人可以自己思考。

其實,丹妮拉.魯斯的機器人是可以編程化的,就像編譯器編譯一個程序一樣,編譯器內置很多功能性的機器人硬件,使用者把這些硬件組合到一起,通過一定的技術生產成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形態、體型各異,甚至只有幾個模塊,但是這些模塊可以隨意組合,就如變形金剛一樣隨意變化。這種模塊化的機器人的誕生基礎是生物的細胞,不同的細胞可以組成功能性的組織,組織再進一步構成器官,走的是仿生學的路線。

當前來看,與3D打印出的高大上機器人相比,模塊化機器人更為簡單、實用,它的理念是打造可以定制並且可以在家生產的機器人,當然也可以自己設置讓機器人商家來生產,很顯然這種機器人已經具備了市場模式,短期內能夠實現商業化。

文/王吉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