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汽車電子產業鏈深度分析報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47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9-15 10:27 編輯

汽車電子產業鏈深度分析報告
作者:羊羊


一、汽車電子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力

汽車電子是電子信息技術與汽車傳統技術的結合,是車體汽車電子控制和車載汽車電子控制的總稱。汽車電子已經成為當今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安全、舒適和節能環保需求的核心推動力。

汽車電子至今已有50余年的發展歷程,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更新周期不斷縮短。不同的汽車電子產品由於導入期、技術更新、以及需求狀況的差異導致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各異。從發展階段來看,以儀器儀表、被動安全裝置以及懸架控制系統等為代表的汽車電子產品已經處於後成熟期。而以先進駕駛員輔助系統、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電池電源管理系統(MBS)等為代表的汽車電子產品則處於快速成長期,是現階段最具發展潛力的汽車電子細分行業。

二、汽車電子產業:智能化和電動化推動下的萬億級產業
1、 安全與舒適需求不斷推升智能化需求人們對汽車安全、舒適度、節能和環保性能要求的不斷提升,而這種需求滿足絕大部分需要相應的汽車電子技術來實現,如今汽車產業60~70%的技術創新都是由汽車電子技術推動的。需求的提升、政策的激勵、以及整車廠商間的差異化競爭,持續推升全球汽車電子成為萬億級市場。


對安全的追求催生了被動安全系統和主動安全系統的快速發展,對舒適的需求催生了車載娛樂和車載通訊等系統的迅速成長。從全球來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整體上是一個由高端車型向低端車型滲透,由發達地區向發展中國家地區逐步滲透的進程。

2、節能環保需求推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

技術替代產業化正在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近些年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以Tesla,寶馬i系列和比亞迪秦等為代表的電動汽車的成功推出,已經可以實現對傳統主流汽車的產業化替代。

符合節能環保的發展主旋律。新能源汽車符合節能環保的時代趨勢,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推動其發展,在稅收、政府采購和財政補貼上給予各種支持。新能源汽車也一直被中國政府大力扶植,其對於中國的意義更重大,不僅減少空氣汙染,更能緩解中國對海外石油的高度依賴。

汽車電子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價值占比高達47%,遠高於傳統汽車20%左右的水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將推升汽車電子產業的景氣度。

3、全球汽車電子行業處於黃金發展時期

在安全、舒適和節能環保需求的共同推升下,汽車電子占整車價值的比例不斷提升。全球汽車電子占整車價值比例將由2012年的25%(中國為18%)上升到2020年的50%,帶動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倍增(考慮整車增速,到2020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增長1.5倍,中國市場將增長3-4倍)。

2012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達到1618億美元,同比增長7.3%,遠高於全球汽車銷量的增速3%左右的水平,預計未來年均增速維持在10%左右。2012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已超過3200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高達20%,未來將維持17-20%的成長速度。

三、中國汽車電子產業將保持超越全球的發展速度

1、整車市場增速高於全球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2012年產量達2000萬輛,過去十年的年均複合增速達21%;中國汽車產量占世界汽車市場份額已經快速提升到23%。IHS預測中國的汽車銷量在2020年將增長至3000萬輛,GAGR達到6%以上,遠高於全球3%的增速水平。

伴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以及公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汽車整車市場增速保持著高於全球水平的態勢。2011年我國千人汽車擁有量為54輛,遠低於發達國家每千人400~500輛的水平,與140輛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我國汽車市場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2、國際汽車電子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

由於中國巨大的國內需求以及勞動力和工程師紅利,吸引了國際整車企業來華設立合資公司,也吸引了配套汽車電子產業將產能轉移至中國,汽車電子產業正在經歷消費電子產業類似的國際產業轉移過程。

據統計,世界100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已有70%在中國設廠,對中國投資的外資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200家。我國本土汽車電子行業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技術水平也已有很大提升,依托我國制造成本較發達國家低廉的優勢,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國際汽車電子產業鏈。

四、全球汽車電子行業競爭態勢

1、汽車電子行業進入門檻高

汽車電子從屬於汽車零配件產業,上遊為原材料與部分零部件,下遊為汽車行業。與消費電子行業相比,汽車電子行業技術門檻更高,認證周期更長,行業壁壘更大。

技術壁壘高。由於與安全性直接相關,汽車電子對元器件的要求苛刻。汽車電子要求在承受高溫,高壓,震動和有水等環境條件下仍能保證高精度和準度,技術門檻高。行業內嚴格的汽車召回制度也逼迫廠商提高汽車電子產品質量的門檻。

大客戶供應鏈進入壁壘高。只有通過國際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零部件企業才能進入整車配套體系,具備供應商基本資格。認證程序龐雜,認證周期漫長。一般從意向到批量供貨需要10余項認證流程,認證周期一般最短需18個月。此外,即使拿到資格,也只能等待新品產業鏈的機會。

2、國際巨頭占壟斷地位

全球汽車電子行業被國際寡頭壟斷,2012年全球前10大汽車電子供應商的市占率已經達到70%;國外汽車電子產業起步較早,依托本國汽車巨頭進行全球擴張,產業化優勢明顯,國內汽車電子作為後發市場,與國外巨頭差距較大。

以汽車半導體市場為例,2013年市場規模267億美元,該領域全球前十大廠商總營收高達163億美元,占全球的61%。全球汽車電子巨頭博世2013年營收464億歐元,國內最大的汽車電子廠商航盛電子的同期營收約5億歐元,僅為博世的1%,差距巨大。

3、中國汽車電子行業競爭態勢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的高端產品基本被海外汽車電子巨頭所壟斷,在相對低端產品領域,由於門檻相對較低,成為國內汽車電子企業的突破口,但是競爭相對激烈。


五、如何把握中國汽車電子公司的投資機會


基於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競爭格局,對外並購,快速獲取技術並進入海外汽車產業鏈,實現快速成長,是實現高成長的捷徑;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望實現彎道超車,是很好的切入口;通過合資合作獲取國際產業轉移機遇,也是很好的選擇;掌握關鍵技術,目前立足民族品牌,未來有望切入合資車型的公司,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