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别人的錢-----談借貸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7.html
巴黎:
 
這編文不是為止凡兄最近幾編有關借錢買股站台,幾个月前我已經想寫。
我更希望能在6年前寫,若我的一個朋友當天看到,那麼今天他可能不一樣,當然這不可能,因為我當天不懂,事實我是因為朋友的不幸而去研究有什麼方法避免。
 
若問借貸買股票危險嗎?筆者會答毫無疑問是,但若又問買股票以借貸能賺得更多嗎?答案也是相同。情况就如煮婦厨房裡的菜刀,總會有傷到自己的機會,最好的方法不是掉了它,而是認識它,學習利用它,因為在經濟世界除非你一毛錢也沒有,否則你一是借了錢給人,一是向人借錢。
 
試以例子說明:
 
假如某甲以1000元買入一股A的股票,這支股票的總资產是1000元,公司相當安全,並没有任何借貸,股票價值1000元,PB是一,第二年公司赚了150元,總资產便是1150,這公司獲15元资産回報後全派息,甲先生股票會獲得了15元回報或15%。
 
但假若甲先生的1000元中有500元是私人向银行以5%年息借,自己只有500元的話,那15元的回報便要減2.5利息,最終穫得是12.5元,不過因為甲自己錢只用500元,回報率便因而從15%上升至25%。
 
即每一元自己錢加另一元借錢的不同比例,存有一個能增加或減小回報%的关係。
 
現在鏡頭轉至乙先生,他只有500元但不借贷,他買入一間同樣總资産是1000元的公司B股票,不同的是,B公司並不保守,向銀行借了500元,所以資産淨值是500元,B公司的資產同樣赚了150元,而付了2.5元利息的盈利是12.5元並把它全派息,乙先生獲得12.5元后和甲先生同樣回報率是25%。
 
不過風險就不一樣,甲先生輸盡是原資金的兩倍200%,乙輸盡是原資金的100%。
我的朋友是選前者。
 
筆者在八〇年代曾看過一個無賴巨富誇誇談自己為何美國地產大跌仍然分亳無損的原因:他永不以自己擔保借錢,可能這無賴在地產大跌時只輸原資金的30%以下而已也說不定
 
這兩年大賺錢的金沙和銀娛五六年前幾乎因過度借貸要倒閉,今天的股價充分體驗利用別人的錢的槓桿遊戲。但萬一他們死火又如何呢?那將會是借錢給他們的債主的事了,銀行是其中一員,羊毛出自羊身上,誰人借錢給銀行?
 
投資股票蝕錢的其中一個最重要和常見原因:不是公司不好,不是公司不賺錢,不是公司不派息,而是持有者不能等而被迫出售,因此只要投資人有預日常足夠支出現金流,被迫出售的機會便會減低。短債丶利息高都會增加不利,無論上述的甲先生或B公司,都是借貸的條件而不是借貸本身決定他們是增加發達還是增加破產機會。至於還有什麼方法避免被迫,朋友可發揮各人想像力。
 
第二點是從一開始便要了解要買的股票,風險源於不清楚,清楚的東西是沒有風險。隨便買股票的人並不清楚所買的股票,對他們最好的建議不是不借貸,而是離開股票市場  ,這理可不是Talk show 遊樂場而是戰場。或另一個建議是認真上堂學習,建議不借貸改變不了投機人命運。
 
最後要說是,不做槓桿能20年每年有20%的股票回報,幾近不可能,至少全球唯一的股神本身也做槓桿。以筆者為例,7個月實回報是13%,但因為做了10%借貸,扣除利息,便增加了1.3%至14.3%
 
筆者年輕時,總覺得機會處處,很年青己賺到能獲自由的錢,當年紀漸大,發現機會越來越小。後來才明白原來機會仍然處處是,只是年紀大的人總養成把目光放在危而非機的壞習慣,在誇跨而談別人不該如何之時,卻漏看機會面,讓財神離去。

如果年輕人的長輩對你們訓導不能做這、不能做那,又只給你一個膚淺單一理由(筆者也常犯),持人多便以為是對,不要理會他們,走閣下自己的路,尋找能致富的路,而非所謂安全的屈身之所
 
世界總有一班聰明人,對他們來說,任何危都能克服並轉成機會,年輕人應跟他們而非頑固老人,機會張會每天陪伴你。
 

 



P/s:剛賣出光大,感謝市場先生的分析,以股票囘報率計是筆者組合最好的一支。
另外筆者一直留了一個0.32的川河集團買盆,也是因市場先生和味皇兄的分析,今天是0.41,看來我是走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