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伯格談甲午戰爭啟示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uy16.html

本博按:對於伯格(德國教授,軍事評論家)的觀點究竟怎樣,我們不予評論,但他看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值得稱讚。近日,我國在東海和黃海大規模軍演,以及公佈「核武器使用三原則」(一、核武或核設施遭襲;二、航母、核潛艇遭襲;三、本土重要設施、水利工程或居民聚居地遭襲。如果中國上述目標遭受外國武裝襲擊,中國將依據上述三原則,對發動襲擊的國家、軍隊或武裝分子首先使用核武器進行打擊),是否恰巧與伯格的思路有點一致?

 

中國人並沒有真正瞭解甲午戰爭啟示 

那小兵

 

那小兵:伯格教授,非常高興能再次採訪您,您的中國粉絲們期待您能針對甲午戰爭進行分析,並且探討甲午戰爭對於目前中國海洋戰略發展啟示作用。

伯格:上次我讀了劉亞洲將軍的《甲午祭》和恩格爾教授對此的評價,借此機會講一些我不同的看法。就如我在《德國專家談釣魚島戰略》中曾說過的,恐懼本身就是恐懼的根源,這導致中國論壇圈子中的悲觀基調。這表現在幾個方面:一,一談到甲午戰爭就把責任推卸給慈禧太后,說是建頤和園導致了甲午戰爭失敗,其實這是漢人習慣把失敗推卸給滿清的一貫作風,請問如果沒有建頤和園就能打贏嗎?二,一談到甲午失敗就說是政治制度失敗所造成的,我不否定政治制度因素很重要,但俄國不是也被日本打敗了嗎?美國珍珠港那次不是也被日本打敗了嗎?蘇聯不是早在二戰開始前就在張鼓峰擊敗日本進攻了嗎?戰爭完全不等於政治;三,一談到甲午失敗就說是清軍怕死,把罪責歸咎於投降派,歷史事實卻不是如此,甲午海戰中清軍很英勇。這些誤導讓中國人一直無法找到甲午戰爭失敗真相。在談及甲午戰爭失敗原因之前,我稍稍提一下一個基本軍事概念,它叫著「打擊邊際效率,這是指在特定時間和特定條件下,無論是單兵、單艦、單艦隊的戰鬥力都是成拋物線的,在兩軍力量基本差別不大時,如何通過合理配置戰鬥力資源是最重要的,在中國早就是有田忌賽馬的故事說明這點。順便用足球做個例子,德國對阿根廷,你說德國贏了就是德國如何如何社會科技發達,如何訓練有素,但這都不能解釋阿根廷同樣有機會戰勝德國隊,如果阿根廷贏了,你會不會說阿根廷培訓更強,技術更好?中國人討論軍事喜歡成王敗寇那套,無限上綱,太片面,結果總是得出沒有邏輯性的結論。我要說的是,兩軍實力基本相等時輸贏具有極大偶然性。更進一步來講,中國隊難道不會贏德國隊嗎?中國隊靠場上與德國比賽當然無法贏,但如果修改一下規則,讓兩隊用罰點球方式決定輸贏,那麼中國隊打贏德國隊的機會就大大提升了。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甲午海戰本身的戰術博弈展開更深入的探討,尤其在如何把握戰術制高點格局上思考。另外,我這裡需要釐清一個概念,甲午戰爭甲午海戰是兩個不同概念,當時中日兩個陸軍差距很大,但海軍實力相當,混淆兩者必然導致我們無法認清海戰失敗原因。海軍打仗如同兩個武士在獨木橋相遇,基本上都是騎在棺材上,根本沒有退路,輸贏都憑實力和戰術運用,要精確分析戰術,探討中不必過分借題發揮,那會造成焦點模糊。

 

那小兵: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時間上相去不遠,這兩場戰爭有怎樣的可比性?

伯格:這兩場海戰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中俄兩國在開戰前都預計可於輕易擊敗日本,兩個都缺乏對日本的海軍情報,也沒有精密的戰鬥預案。從「打擊邊際效率來衡量,中俄兩國海軍都沒有發揮出最好水平,主要是在隊形上無法應對日本海軍的T隊形戰鬥模式,當時中國海軍採用了字隊形,顯然,從整個艦隊看,日軍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側面火炮的火力,也可以同時用更多火炮射擊,單位時間內可以射出更多砲彈,而且日軍的快速炮本身發火頻率就高,戰鬥力發揮的很好。同時,橫隊形如同一隊移動馬隊,造成清軍難以瞄準,前置點現在點難以把握,而日艦面對的是迎面而來的敵艦,瞄準效率比較高。清軍不能集中火力,無法形成編隊集中射擊,最終無法擊沉任何一艘日艦,而自己損失巨大。清軍的魚雷也沒有發揮作用,這與訓練方針有關。那時中國軍隊喜歡搞幾個高級武器,但不捨得用,擺著看,魚雷就是其中之一。同樣,在日俄戰爭中,日軍與波羅的海艦隊相遇,東鄉下令各艦依次向左舷回頭150度,搶佔了有利進攻位置。特別要指出,日艦隊每分鐘可以齊發340發砲彈,而俄國艦隊只能發134發,而甲午海戰中清軍當時只能每分鐘齊發23發砲彈,日軍可齊發232發。不同的是,俄國陸軍對日軍造成了巨大傷亡,發揮了俄國陸軍的以守為攻的戰術,導致日本耗盡了從《馬關條約》所得的賠償金,俄國在談判中依然十分自信,迫使日本放棄原先索求的條件,最後達成妥協。相比之下,滿清在甲午海戰失利後顯得慌亂,沒能積極調動陸軍抗敵,其實後來陸軍越做越強,主要因為習慣了日軍的打法。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用」打擊邊際效率「原理說明一點,如果中國艦隊集中火力打擊日本旗艦就有可能與日本至少打平手。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何俄國紅軍能夠迅速打敗白軍?為何蘇聯紅軍在三十年代被芬蘭打得落花流水卻能狠狠擊敗日軍?為何蘇聯紅軍可以擊敗希特勒後沒有時間恢復實力就馬上擊敗日軍?最主要的是蘇軍武器有突破性發展,火力少上全面壓倒了日軍,有了優勢火力就必然會有要將領,而不是相反,其他都是次要的。我們不妨比較一下朝鮮與韓國,前者GDP不到後者的四十分之一,卻因為先軍政策保持了強大火力,導致韓國不得不依賴美軍維繫自身安全。

 

那小兵:您一向熱心支持中國對釣魚島展開維權鬥爭,從「邊際打擊效率原理看,未來中日之爭是否有取勝把握?

伯格:我認為不但要為中日之爭掌握制勝優勢,而且要為中國成為世界領袖進行鋪墊。當今中國知識界一談到甲午戰爭教訓就說如何如何要學習美國,好像十分理性,但其實在心理上已經輸了銳氣。中國當今面臨一個潛在問題:物質上強大的中國卻是精神上的跟風者。這導致中國社會的碎片化,各類意識形態相互鬥爭不已,因此在對外關係中形成了一種惰性,導致周邊國家群起而圍攻。這些國家相信美國人大衛.雷克的說法,從1846到1982年的各類戰爭中,民主國家戰勝佔80%,失敗之佔19%。60年代非民主國家勝利佔多數,而70年代後卻每戰皆輸,這讓很多人把中國戰敗看成了政治制度的一種必然代價。我記得著名軍事學家馬漢(Alfred Mahan)曾說過:集中戰力是海軍戰爭的支配原則(Predominate Principle),不管戰術戰略都脫離不了,絕對不能分散艦隊。這無疑是對甲午海戰最好的經驗總結。回過頭來看現代戰爭,60年代有華沙條約集團,有中蘇之間的戰略默契,但後來這些都被西方瓦解了,美國一枝獨秀,80年代後當然只有美國總是勝利一方。如今人們說要中國韜晦,但美國人不見得會認為中國韜晦,人家只看你物質規模膨脹就害怕,你不能因此不發展吧?中國要繼續發展必然會被打壓,不會因為你怕就不打壓的。與其怕被打壓不如轉守為攻,集中力量對付日本,這樣可以一箭三雕:一是可以迴避直接針對美國,在輿論上無法戰勝美國,在軍力上尚無把握戰勝美國,如果選擇針事事針對美國固然可以解氣,但並無實際得分,反而顯得自己不爭氣;二是迴避與南海小國糾纏不休,與小國糾纏會損害自我形象,也無法爭出個名堂來,不如推遲解決時間;三是咬住日本,堅守釣魚島做釘子戶,既可以聯合韓國和俄國,也可以讓美國有苦難言,甚至讓國內左派右派一致對外,達成中國對外政策一致共識,乃至威懾台獨勢力。這個策略從「打擊邊際效率原理來說就是掌握戰術時空主動權,雖然我們不能回到120年前,但我們可以如今向日本展示戰勝他們的絕對優勢,這是中國目前可以做到的。目前美國總是說釣魚島管理權歸日本,主權讓中日兩國自己談,這導致美國掌握了主導地位,中國必須通過建立收回管理權時間表加以應對,把主導權拿回來。中國以往戰略錯誤就是總跟著美國思路走,要改變這點就必須主動選擇博弈方式,爭取主導權。至今中國對於台灣沒有收回時間表,對於釣魚島也沒有收回時間表,無法形成談判籌碼,這些弊病都可以通過對日本集中打壓力度消除。

 

那小兵:中國軍迷們多在關心如果中日再戰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俄國人也寫過這方面的文章,德國專家會如何看?

伯格:如果我們孤立地考慮中日兩國之間再發生一場戰爭,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忽略了戰爭對於中國走向世界領袖地位的作用。中國要行動,但不需要盲動,首先要搞清楚中國要得到什麼。三十五年前,中國人敢說GDP超過日本嗎?那是中國人連信用卡都沒有見過,看到日本彩電都算是夢想成真了,但大家對日本羨慕之餘忘記了日本人對中國的恐懼,戰爭博弈最怕看不到自己的相對優勢。我認為,目前中國打敗日本不是問題,俄國專家說中國武器系統有缺陷,那也沒有錯,武器重要,但戰術運用更重要,越共不就是在美國飛機轟炸下打贏戰爭的嗎?如果說中國必須按照日本預想模式與他們到釣魚島打一場局部戰爭,那麼中國武器系統的缺陷就必然暴露出來了,這就像當年甲午海戰那樣,把自己的隊形完全暴露在日本炮口下一樣。毛澤東說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國當然要選擇自己優勢方式出擊,這就是提高打擊邊際效率的關鍵。安培利用釣魚島拉動軍國主義勢力復活,中國何嘗不可以利用釣魚島打擊日本右派氣焰,採用圍城打援方式長期消耗日本右派銳氣。把從越南撤回的981井台運往釣魚島開鑽,不是為了石油,而是搭建釣魚島海域邊界線上的永久崗哨台,反客為主,天天登島,日本人敢動就消滅他們,來一股消滅一股,來一群消滅一群,直到他們把臉丟盡。就怕他們自己不敢來。如今中國專家們依然用老舊的「全面戰爭」概念解讀未來中日戰爭,這誤解了現代戰爭的觀念,未來戰爭就是用99%的後備力量支持1%的交戰接觸面,通過一點牽動全世界關注,就如當今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那樣有決心耗下去。這是一種真正有效的以戰止戰模式,一是讓美國屈服而退出攪局釣魚島的角色,二是讓美國重新管住日本這幫右派,三是讓俄羅斯和歐盟看看中國的決心和戰鬥力。何時打,何時不打,完全掌握在中國人手中,以此揚名立萬,讓全球知道中國不是阿根廷把馬島丟了,中國在那裡丟掉的就會在那裡撿回來,甲午戰爭丟失的尊嚴120年後依然可以撿回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