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Shikumen Capital的關係網絡


關於Shikuen Capital,我今日才知道原來是石庫門的譯音,真是笨笨的。這篇文其實醞釀多時,但是可能有些寫不好,如有錯誤,請見諒。

昨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0

The death of capital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www.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12/02/death-of-capital.html

為 Michael E. Lewitt 所作, 主題為揭示各金融創新於八十年代后, 除肥己外, 怎樣重創大街之經濟. 更而提出整理全球 (主為美國) 金融體系之大方向及原則.

寫於零八海潚后, 書中先道出四經濟大師對資本之概念, 指出資本為變化不居, 而最近之金融創新亦為最新之資本型式, 但有別於先前基本種類, 即於其本身價值決定於其他資產之市場價格, 而買賣雙方距離太遠, 於信用及承諾越陷模糊. 其加大之波動性, 亦反過來影響到債股市場, 對本來脆弱之經濟帶來更大之不穏定性.

書中大加撻伐私募基金及 cds 生市場之創立及運作. 私募初意為提高上市公司低下之效率, 但結果為私募基金經理濫收之工具, 而公司資本則被淘空, 被槓桿債務所取代, 除加大公司之經營風險, 亦將資本用於短期投機取利, 而不是長遠提高生產力及人民之福祉. cds 除購債者投保外, 無関之投機者亦可下注, 遂令債務衍生市場成十百倍畸形成長. 而 cds 按金投注少, 獲利郤可以無限大, 投保了的亦不怕輸, 所以有太大誘因, 去推倒受市場注意之公司或市場, 大大加重市場及國家經濟之波動性.

書中亦道出樓按債務之打包, 令審批之機構蒙混賺佣而已, 而評級機構則只迷信數學模型, 而不用常識評估, 亂發出高級別給毒債行銷. 而投資者與貸款者亦無人身之信用関係, 可否持續還款, 不問可知, 更不用說各種詭計及假裝了. 作者中心主題, 為反對利益權貴化, 風險損失則社會化, 除加大貧富差距外, 亦有違道德風險及令資源錯配.

本書不是教你投資賺錢, 其行文流暢, 語帶情感, 能概括出種種魍魎. 而細至附注, 亦反覆討論正反兩觀點, 為不可多得誇人文領域之著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4

信投行還是信Lone Pine Capital LLC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zbh5.html

關於投行和券商:

投行的研究報告都可以說是隨行就市---簡單就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投行的賺錢基本就是賣出各類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券商賺錢是讓你不斷交易。這兩個共同點都是:你賺錢或虧錢跟他們毫無關係,他們要的是賣出產品和交易,是投資者博弈的對手,而絕對不是朋友。

 

基金管理或資本管理是個包賺不賠的行業,你給我錢投資,賺錢了我提成,虧了我還收管理費,對虧損不負責。這樣不對等的賭約,連澳門的賭博公司都眼紅。

 

----其實,很多人都不能領悟投行,基金和券商是怎麼一回事。忽悠絕對是她們最大的能耐。

----以上是題外話,轉入正題。

 

關於Lone Pine Capital LLC,思捷環球(00330)單一最大股東。

曼德爾於1997年離開老虎基金,並於第二年創立孤松資本公司(Lone Pine Capital LLC.),現年56歲的曼德爾根據公司基本面挑選個股,他在投資大亨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旗下的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 LLC.)學得了這一技巧,現在是市場最受好評的選股高手之一

 

今年Lone Pine Capital LLC不斷低價買入思捷環球,今天更是公佈了最新權益,擁有思捷環球10%股份以上,是思捷環球單一最大的股東。從她進出中聯重科及濰柴動力來看,買得兇狠,賣的時候也毫不含糊,而且都是短線投資,我也不知道她對思捷環球是長線還是短線,或是等待收購。

 

思捷環球從07年高位開始下挫,投行券商發佈了N份研究報告。給市場先生左一巴,右一巴。

思捷環球從低位開始上漲,看空的投行的研究報告又給市場先生打得噼裡啪啦。而Lone Pine Capital LLC就在這時候不聲不響得大量買入。

 

我也不知道以後市場先生給思捷環球的估值,也沒能力估算複雜的數據,個人自定的估值是:按往年正常德國業務利潤率10倍PE。她的撥備已很充分,既然花沒百日紅,她也不可能每年巨額撥備。

 

信投行?還是Lone Pine Capital LLC?我信單一大股東,跟著繼續買!

 

投資有風險,獨立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0

Gold, Basel III, Tier one capital, Level one asset黃金與巴塞爾三,一級資本和一級資產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3/02/gold-tier-one-capital-level-one-asset.html
最近見到網上有傳聞黃金將會被納入銀行的一級資本(Tier one capital)計算當中, 感覺非常奇怪, 因為無論你將黃金當作是商品或貨幣, 與銀行的一級資本根本是兩種風馬不相及的概念, 正如, 如果有人講BASEL III有意將貨幣例如人民幣納入銀行的一級資本計算當中, 是否好奇怪?

一級資本是根據資本的來源和本質而定, 同資本以什麼形式(即資產的種類)存在於銀行的帳面上無關. 舉例, 銀行A增發普通股融資100萬元, 資產負債表因而多了100萬元現金, 銀行B發行次級債券融資100萬元, 資產負債表也多了100萬元現金, 銀行A和銀行B同樣以現金形式持有這100萬元, 但只有 銀行A可以將100萬元計入一級資本, 銀行B只能將100萬元計入附屬資本.

筆者用另一個比喻, 一級資本是講血統, 講國藉, 黃金則是講職業, 美國人可以是律師, 醫生, 但如果說 律師就等於或全部是美國人, 是否很奇怪?

銀行持有資產的種類會影響風險資產的計算, 繼而影響資本比率. 在計算風險加權資產(RWA)時, 會根據資產的風險權重, 一般分為5級: 第一級風險權重為0%, 表示該等資產無風險, 第二級風險權重為10%, 第三級風險權重為20%, 第四級風險權重為50%, 第五級風險權重為100%, 表示該等資產具有完全的風險.

舉例, 銀行A股東出資10億元, 客戶存款100億元, 即總資產110億元, 總負債100億元, 如果資產當中,10億為現金(險權重為0), 其餘100億元為風險權重100%的資產, 銀行A的一級資本比率=10/100 = 10%. 如果銀行A將現金增加至30億元, 一級資本比率=10/80 = 12.5%

如果BASEL III將黃金定義為貨幣而非商品, 則黃金的風險權重有可能變為零, 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注意, 不是一級資本, 而是一級資本比率, 因為只影響分母, 不影響分子)是有可能因而提升.

此外, 銀行的資產會根據流動性高低和市場價格的公開度和透明度被分為Level one, Level two 和 Level three. 引致金融海嘯的次按有毒資產很多屬於Level 3, 即沒有公開公正的平台去定資產的公允值, 通常靠Model去計算, 而且流通性低.

筆者認為傳聞中黃金角色的改變, 同改變一級資本的定義無關, 最有可能是改變風險權重至0%(不過, 筆者相信現時已經有國家把黃金定為風險權重是0%了), 和由Level two 資產改為Leve one資產, 肯定黃金的貨幣地位, 即視黃金等同貨幣.

無疑黃金作為資產是有其優點, 包括沒有交易對手風險, 沒有信用違約以及評級被下降的風險.不過最終是否會令到銀行增加持有黃金的意欲, 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包括流動性,  市場風險(始終黃金價格是波動的), 收益率(持有黃金基本上無利息收益兼具要付倉租)等等,  但無論如何, 筆者認為銀行會因此增加黃金比重的機會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08

全球最大商品對沖基金之一Clive Capital因虧損關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565

因自稱基於需求投機獲利「適合的機會有限」,全球最大的一家商品對沖基金公司Clive Capital計劃本月底關門,將向投資者返還資金約10億美元。

商品市場本世紀的繁榮主要來自中國需求的刺激。如今這一市場已經對投資者失去吸引力。Clive Capital選擇結束經營就是一個最新的例證。

全球增長放緩影響了消費需求,而天然氣、銅和玉米等各類商品的供應又在繼續攀升。投資商品的對沖基金不得不面臨回報下降、投資者贖回的困境。

Clive Capital本週五致信投資者稱

經濟需求與商品供應的週期讓我們過去能擁有強勁的回報,我們認為,此刻這些週期裡的適合機會有限。

何時商品的機會環境會重新好轉還不清楚,但最終很可能會出現。

信中還透露,該基金的「定向的、長期波動性方式」不適合,無法產生過去實現的回報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63

MSD Capital 家族辦公室如何發力戴爾私有化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310/t20131024_508055.htm
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FO),這個家族財富管理的頂層設計工具在近兩年的中國迅速發展。無論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課程」中,還是在瑞士銀行年度家族辦公室峰會(瑞士/新加坡)上,家族辦公室都成為中國富豪榜前列家族的熱議話題。為中國超高淨值家族設立的單一家族辦公室(Single Family Office,SFO)及聯合家族辦公室(Multi Family Office,MFO)日漸崛起,2013年可謂「中國家族辦公室元年」。

  

  然而,如何設計家族辦公室的治理模式與經營戰略,如何選聘最值得信賴的專業經理人,如何構建與家族風險偏好及傳承目標相匹配的投資組合,成為擺在中國家族面前的挑戰。最近風頭頗勁的戴爾家族辦公室,恰可以為中國家族提供一個絕佳的參照模版。

  

  「藍血」經理人操盤

 

  

  2013年9月12日,在全球第三大PC製造商戴爾公司(DELL.NSDQ,04331.HK)於總部得克薩斯州朗德羅克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該公司董事長兼CEO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與私募投資公司銀湖資本(Silver lake)提出的25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方案獲得批准。這意味著,戴爾公司私有化塵埃落定。

  

  很少有人注意到,這筆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槓桿收購案的幕後操刀者,正是戴爾的家族辦公室MSD Capital。如同歷史上洛克菲勒家族辦公室(Rockefeller Family & Associates)與貝西默信託公司(Bessemer Trust Company)曾做過的一樣,MSD Capital自成立以來的15年間,代戴爾家族參與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交易,成為家族忠實而強大的後盾。

  

  MSD Capital創辦於1998年,當時,戴爾公司早已躋身《財富》全球500強,企業的快速成長為創始人邁克爾·戴爾的家族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在1988年戴爾上市後,邁克爾曾經通過不同的投資銀行出售戴爾公司的股票套現,隨著家族財產規模日漸龐大,他漸漸覺得需要一個專業團隊對其進行管理。

  

  也許是機緣巧合,一次午餐把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1998年,33歲的邁克爾請來出身高盛的格倫·福爾曼(Glenn R. Fuhrman)和約翰·費倫(John C. Phelan)出任管理合夥人,創建了單一家族辦公室MSD Capital。

  

  邁克爾·戴爾結識二人,是在1988年高盛操盤戴爾IPO之時。在加入MSD Capital之前,二人都擁有炫目的職業生涯,堪稱金融界的「藍血貴族」。

  

  格倫·福爾曼在全球頂級金融學院—沃頓商學院獲得MBA學位,隨即加入高盛工作十年,並迅速成為合夥人,管理高盛私募股權基金第I、II、III期,擔任其投資委員會委員,其經手的投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因業績出色、深受信任,他還掌管高盛高管及員工的私人投資基金—石橋路基金(Stone and Bridge Street Funds),並擔任董事職位。

  

  而約翰·費倫在獲得哈佛商學院MBA學位後,在高盛投資銀行部做了兩年分析師,之後成為山姆·澤爾(Sam Zell)和美林證券合作的不動產機會基金(Zell-Merrill Lynch Real Estate Opportunity Funds)收購部副主席。1992-1997年,他在ESL Investments—愛德華·蘭伯特(Edward S. Lampert)管理的對沖基金中負責特殊狀況投資,在他的管理之下,ESL管理的資產從5000萬美元增長到2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兩人在擔任多家大學、醫院、博物館等機構的董事之外,均是美國聯邦國土安全執行基金會(Federal Enforcement Homeland Security Foundation)的董事會成員。

  

  根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學生會2010年1月對費倫的採訪,在一次午餐中,曾是LSE學生、現在仍是LSE北美顧問委員會委員的費倫,向邁克爾·戴爾聊起了自己的創業計劃,沒料到戴爾卻說:「那不如你來幫我實現我的想法吧。」於是,費倫和福爾曼這兩位華爾街資深高管聯手,利用邁克爾·戴爾投入的4億美元初始資金創建了MSD Capital。

  

  從1998年150平方英呎的狹小辦公室起步,如今的MSD Capital在紐約、洛杉磯、倫敦均設有辦公室,聘請了100多名全職員工,其管理的資產總值估計超過130億美元(圖1)。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投資模式與策略

  

  戴爾與兩位創始合夥人首先用了兩年時間確定MSD Capital的投資理念。由於資產管理人員的流動很有可能給家族帶來財富管理的間斷和錯位,因此,福爾曼、費倫與家族成員共同分享一致的價值觀,是維護家族利益、保證財富長期保有及增值的最佳安排。

  

  與其他家族的財富管理機構一樣,MSD Capital保持一定的資本基礎以及流動資金,並以長期資產增值為首要目的,他們會為此尋找有能力的資產管理團隊作為合作夥伴。在2013年6月4日彭博對沖基金峰會的採訪中,費倫示:「我們更像是一家投資公司。我們不完全屬於資產管理業務,也不完全屬於對沖基金業務,更像初始的對沖基金,嘗試著竭盡所能地創造財富。」但相對而言,MSD Capital使用更少的槓桿,其更關注投資的預期價值分析和風險調整後的回報。費倫在接受LSE學生會的採訪中舉例:「如果你操作一家槓桿倍數為10的企業,你最好達到25%以上的年回報率—因為你需要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

  

  MSD Capital的投資範圍廣泛,其過去15年間的投資充分分散在能源、餐飲、通訊、金融、建築與汽車等不同的行業(1),平均每筆投資金額大約為1-2.5億美元。當然,MSD Capital也會避免投資過於分散,即費倫所稱的「分散惡化投資(diworsification)」。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MSD Capital的投資主要分為五大方向,每個方向都有專業團隊負責。

  

  —公開股票團隊:以長期收益為主要目的,尋找投資於優質上市公司的機會,但同時也保持著面對特別事件的靈活性,比如投資減值證券等。

  

  —特殊機遇團隊:專注於債券投資、特殊狀況下的證券投資(如破產清算、法律糾紛中的公司)、直接投資(急需短期流動資金但擁有很多資產的公司)或併購套利。近年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就是一次特殊機遇,MSD Capital投資了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國債。

  

  —不動產團隊:以長期目光尋找高回報的投資,包括享有獨家地理優勢並能帶來更高回報的不動產、可增值的不動產投資以及因投資者資金不足而不能完全利用資產的機會投資。

  

  —私募股權團隊:熟練利用槓桿收購(LBO)、管理層收購(MBO)、上市公司私有化、定向增發、夾層債務等方法投資私人公司或上市企業。

  

  —合作投資團隊:主要投資第三方對沖基金,其投資理念仍然是給MSD Capital創造長期合作的基金夥伴。在獲得MSD Capital的資金前,對沖基金需要首先分享自己的價值觀和投資理念。這個團隊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他們獲得的利潤將提供給戴爾家族慈善基金會。

  

  通過建立獨立的家族辦公室,聘請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對家族資產進行集中管理和優化配置,熨平了戴爾公司業績波動帶來的戴爾家族財富的漲跌(2)。對於富豪家族而言,資產分散於多家金融機構,可能會導致各家機構只能接觸到其一個投資側面,缺乏對其整體投資組合的理解;投資渠道過於分散也可能導致家族難以識別其資產配置;而且,各家金融機構的投資組合可能並無本質區別。財富的統一管理可以實際性地分散投資,篩選投資經理,有效地考核投資績效,同時也避免了金融機構與其客戶之間的利益衝突。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作為家族財富管理的頂層設計,家族辦公室管理的不僅包含金融資本,也包括家族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這三種資本關係密切,後兩者對家族的治理及傳承尤其重要。從投資策略和方向看,MSD Capital既有追求穩定收益的房地產投資,也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殊機遇投資,其目的正在於保證家族財富保值增值的同時,還能將一部分利潤貢獻為戴爾家族基金會—邁克爾與蘇珊·戴爾基金會(Michael & Susan Dell Foundation,MSDF)的經費,以支持戴爾夫婦的慈善活動,從而增加家族社會資本。

  

  MSD Capital與MSDF是彼此獨立的法人實體。MSD Capital與戴爾公司除了邁克爾·戴爾本人以外幾乎沒有任何聯繫。首先,在資金層面,MSD Capital跟戴爾公司沒有任何關聯,只是幫助邁克爾把家族資產配置於IT行業之外,實現分散投資;其次,在人員層面,家族辦公室裡所有的合夥人(同時也是各部門的負責人)均是金融領域的資深經理人,沒有一位戴爾家族成員或戴爾公司高管。反而戴爾家族基金會裡有一部分戴爾公司的前高管,例如基金會CFO羅倫佐·泰雷茲(Lorenzo Tellez)就曾擔任戴爾公司的CFO。

  

  可見,MSD Capital雖然支持家族慈善規劃,以提高家族的社會資本,卻毫不涉及家族的人力資本。這或與戴爾家族及家族辦公室的歷史較短有關,但也充分地明了家族辦公室量身定製的特徵。

  

  領銜槓桿收購戴爾公司

  

  2012年下半年,MSD Capital的投資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它們出售了一些持有多年的股權:Echostar通訊公司、達美樂比薩(Domino's Pizza)、麥格理基礎建設集團(Macquarie Infrastructure Company)、泰勒科技(Tyler Technologies)、教育用品供應商School Specialty和能源集團Blueknight Energy Partners。正像兩名創始合夥人所言,他們注重的長期投資如今到了獲利的時候,但其此舉也可能是為了下一筆投資作準備。

  

  果然,2013年2月,邁克爾·戴爾宣佈準備對戴爾公司進行槓桿收購(LBO),將其私有化。他提出以每股13.65美元的價格收購其餘股東手裡的股票,總耗資約244億美元。這也成為IT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槓桿收購。這次LBO的投資方除了戴爾本人,還包括MSD Capital和銀湖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MSD Capital首次參與的大規模收購,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它就與其他投資者進行過類似的合作收購。當年,MSD Capital投資3億美元,參與了抵押貸款機構IndyMac銀行的收購。當時,它加入的財團為此項收購籌資139億美元,該財團成員包括高盛前高管史蒂文·姆欽(Steven Mnuchin)創辦的Dune Capital Management、詹姆斯·弗勞爾斯(J. C. Flowers)的PE公司、以做空美國次貸一舉成名的約翰·保爾森(J. Paulson)、創投公司Stone Point Capital、喬治·索羅斯對沖基金所掌管的私人投資公司SSP Offshore。該財團對IndyMac注入資金後,將其更名為第一西部銀行(OneWest),並準備在2013年將其上市,MSD Capital從此在華爾街一舉成名。

  

  對戴爾公司的收購中,引人注意的除了巨大的交易金額外,還有困惑著股東和市場的問題:為什麼邁克爾·戴爾要在25年後結束戴爾公司的上市歷史?辭去CEO職位但在2007年重新復出的他後續有何舉措?他要如何為巨額收購來融資?

  

  追溯私有化戴爾公司的初衷,要從邁克爾·戴爾的創業談起。1984年,在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宿舍裡,19歲的邁克爾·戴爾用1000美元創立了一家電腦公司,開始以配件組裝為主要業務。在得到家裡資助的30萬美元後,他從1985年開始生產自主設計的電腦,第一年毛利潤達到7300萬美元。1988年他將公司改名為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並由高盛操盤上市,以每股8.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350萬股,募集3000萬美元,公司市值8500萬美元。1992年,戴爾電腦躋身《財富》全球500強,時年27歲的邁克爾·戴爾成為500強企業中最年輕的CEO。回過頭來看,無論是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創新,還是年輕創業者的風華正茂和耀眼成功,30年前的戴爾就如今天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一時風頭無兩。

  

  戴爾電腦讓人歎為觀止的快速發展,在於戴爾將創新的直銷模式帶入了電腦製造業。1996年,戴爾開始在其網站上直接銷售計算機,成為電子商務的先驅之一。與其他電腦製造商不同,相比較於研發,戴爾更傾向於投資改善物流系統和供應鏈,戴爾電腦與亞洲生產商建立良好關係並維持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從而帶來了價格優勢。但是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衝擊下,電腦市場受到沉重的打擊,戴爾公司的市場份額日漸下降。2000年,戴爾電腦已成為世界最大的PC生產商,但其2006年被惠普拉下寶座,2012年,聯想又躍上第一之位。2003年,戴爾電腦改名為戴爾公司(Dell Inc.),在展開多元化策略的同時,也加快了併購的速度,試圖像IBM一樣轉型為一家技術諮詢公司。

  

  正是邁克爾·戴爾2007年的復出將戴爾帶上了轉型之路,他的目的很明顯,借鑑IBM的轉型先例,聚焦高利潤率的業務,類如服務器、軟件、企業IT服務和極有前景的云計算。根據戴爾2013年2月5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送的股東委託書(Proxy Statement),收購成功後將專注投資計算機和平板電腦業務、加強消費體驗、力爭新興市場等策略。

  

  在公司發生重大變革時,股東越多往往越難達成共識,而上市公司更是背負著資本市場短期業績增長的壓力。對於邁克爾·戴爾來說,私有化能讓公司更順利地完成轉型,也能注重於長遠發展而非眼前利潤。這樣一句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戴爾的心境:「Listed companies behave quarterly to quarterly; while family behave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上市公司追求的是每個季度的增長,而家族則注重於代代相傳)。

  

  如此巨額的收購需要龐大的資金。邁克爾·戴爾等投資者在向SEC遞送的股東委託書裡列出這次LBO的五位投資者(圖2):

 

  

  (1)銀湖資本投資14億美元;

  

  (2)邁克爾·戴爾和以他妻子命名的信託公司Susan Lieberman Dell Separate Property Trust(簡稱MD信託)以每股13.36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擁有的2.73億股戴爾公司股票(價格不同於給其他股東的報價),MD信託之後將以5億美元的價格獲得收購後的戴爾公司股票;

  

  (3)MSDC Management(MSD Capital旗下子公司)以股權融資2.5億美元;

  

  (4)微軟公司購買20億美元戴爾公司的次級債;

  

  (5)美國銀行、美林證券、巴克萊銀行、瑞士信貸、加拿大皇家銀行、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等金融機構共出資137.5億美元進行債務融資。

  

  這次槓桿收購完成後,邁克爾·戴爾將擁有戴爾公司71.6%的股權,加上MSDC控制的4.3%,他將重新完全控制這家公司(3)。

 

  

  在這次創紀錄的槓桿收購中,MSD Capital發揮了核心作用—它不僅管理戴爾的個人財富,還幫助戴爾管理外部投資者關係和外來資金。2009年的7月,費倫和福爾曼創建了一家名為MSDC Management的子公司,以吸引外部資金,MSDC本次投資的2.5億美元就來源於其私募的外部對沖基金。

  

  既然邁克爾·戴爾要私有化上市公司,為何還要讓其他投資者參與?費倫在彭博對沖基金峰會的採訪中說,他們和大量投資者合作,希望尋找到可信任的長期合作夥伴。例如銀湖資本就是一個擁有高附加值的夥伴,正是它在這次交易中引進了微軟。邁克爾·戴爾和家族辦公室相信,外來投資者能帶來更專業的技能與更廣泛的人際網絡,而他們的目標是讓外來資金達到MSD Capital總資產的30%-40%。費倫在採訪中說:「我們希望能夠得到1+1=3的結果。」

  

  戴爾收購戰塵埃落定

  

  邁克爾·戴爾的收購提案推出後,馬上遭到戴爾公司第二大股東東南資產管理公司(Southeastern Asset Management)的反對。同時,商業大亨卡爾·伊坎(Carl Icahn)和黑石集團均提出了收購提議,抵制邁克爾·戴爾的LBO,以讓戴爾保留上市公司的形式。黑石集團起初要以每股14.25美元的價格收購戴爾的所有股份,高出邁克爾·戴爾每股13.65美元的提案。但不久之後,認為電腦行業不景氣的黑石集團取消了出價。另一方面,卡爾·伊坎的提案則在不停改變。起初他想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收購戴爾公司58.1%的股票,被質疑資金鏈可能存在問題後,他隨之改變了策略,與東南資產管理公司聯手,在2013年5月9日提出新的資本重組方案。

  

  卡爾·伊坎以每股13.52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東南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7200萬股戴爾股份,加上盟友東南資產管理公司,它們共擁有戴爾公司大約13%的股權,成為最大外部股東。在卡爾·伊坎6月18日對戴爾股東的公開信裡,他又提出了新的收購方案:以每股14美元購入11億股戴爾的股票;他與東南資產管理公司並不出售手中股票,因此股東最少能在這次報價中出售手中72%的股權。在公開信中,他明收購資金將包括52億美元的債務融資、戴爾公司的75億美元現金、出售戴爾公司債權得到的29億美元,戴爾公司將剩餘49億美元的流動資金。

  

  爭鬥持續了半年。卡爾·伊坎認為董事會不中立,揚言鼓動股東更換CEO和董事會,並因戴爾嘗試強迫提前投票而在8月起訴戴爾公司。雖然控訴無效,但在將股東大會推遲三次之後,邁克爾·戴爾兩次將其報價提高,最終報價為每股13.75美元並附上每股13美分的分紅。這一方案最後獲得股東大會批准。

  

  這場收購爭端中,在福布斯2013年全球富豪榜中排名26位的卡爾·伊坎無疑流露出華爾街激進投資者的鬥志與信心。面對卡爾·伊坎的威脅,邁克爾·戴爾和他的家族辦公室也毫無懼色,但這場長達幾個月的拉鋸戰給戴爾公司的前景蒙上了陰影,其市場份額下降,收入也在2013年第二季下降了4.2%,惠普和聯想等競爭對手已開始虎視眈眈。就在2013年9月12日最終股東大會召開前兩天,卡爾·伊坎在對戴爾公司股東的一封公開信裡示,將正式退出這場苦澀的戴爾收購大戰。他將戴爾公司董事會比喻成「獨裁者」,並認為「不可能在9月12日獲得勝利????但仍反對邁克爾·戴爾及銀湖資本的提議」。

  

  卡爾·伊坎的退出,使檯面上只剩下邁克爾·戴爾方的提議,也代著MSD Capital終於幫助東家戴爾大獲全勝。如今,邁克爾·戴爾將再次完全擁有他在30年前創立的企業,但其私有化後的轉型舉措能否拯救戴爾,仍需拭目以待。

  

  家族辦公室本土化尚需探索

  

  如今,企業與家族的雙層治理、家族財富與企業資本的分離、家族財富的傳承等問題,已成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領導者面臨的難題。在險象環生的國際金融環境中,以對財富的掌控力及投資團隊的專業性而言,家族辦公室似乎成為家族傳承的有力武器。邁克爾·戴爾的家族辦公室在管理模式、資產投資及與家族慈善基金的互動上展示出的巨大成功,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的中國企業家族不無借鑑之處。

  

  吸收與改造

  

  家族辦公室對於中國家族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在充分吸收歐美及海外華人FO的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改造。歐美的FO經過上百年的演化歷史,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形成了寶貴的治理結構、人才管理、投資決策等獨門秘笈。挑戰在於,FO是金融行業中最為隱秘的物種之一,很難能夠獲得海外FO的第一手資料,而即使有機會走近FO,也往往是霧裡看花,因為每家FO的看門絕學不會輕易示人。但是,構建家族辦公室不能摸著石頭過河,因為鑑於家族辦公室的特性,要麼不犯錯,犯錯就是大錯。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對國外成熟的FO管理模式照搬照抄,在充分借鑑吸收既有工具的基礎上,應當結合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環境以及本家族的特質進行改造,否則只能落得水土不服、慘淡收場的結局。例如,戴爾家族辦公室可以在美國縱橫馳騁,這與美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成熟程度和投資產品的豐富程度直接相關,中國家族需要依據在岸及離岸市場的具體情況設定相應的投資策略。筆者之一所在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正在進行前沿研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家族辦公室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切實幫助中國家族走出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學習與教育

  

  中國絕大部分家族財富都掌握在家族企業第一代創始人手中,沒有人比創業家更擅長於創造財富,他們的雄心壯志、想像力和執行力令人讚嘆。但是,管理財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心智模式與創造財富相比大不相同,尤其在國際金融體系日趨複雜及動盪的今天。過於自信可能使投資決策失誤,使家族財富遭受重大損失;也有可能被具備更強金融能力而別有用心的機構或個人利用。家族一代應當保持謙虛和開放的心態,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通過學習與教育,真正理解並駕馭家族辦公室這個複雜而精密的工具。

  

  家族二代在參與FO方面將大有作為,很多二代都在海外大學接受金融或者經濟方面的教育,在學習FO的過程中既是一代的有力助手,也將成為FO實際工作的重要承擔者和發起人。與一代的磨合溝通和自身價值觀的塑造將成為二代參與家族辦公室的重點和難點。可以自二代開始進行家族治理的謹慎規劃,例如設立教育委員會、制定家族憲法等,不但是完善家族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二代參與的重要契機。

  

   規劃與實施

  

  家族辦公室是家族財富管理的頂層設計,不能邊設計邊施工。家族應當充分掌握國際FO的發展規律,結合自身目標及實際情況進行系統的規劃。治理設計包括結構、流程和文化的設計。鑑於FO作出的決策對家族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如何使FO高管的利益與家族利益完全一致是家族必須仔細思考並徹底解決的問題。能否與邁克爾·戴爾一樣找到分享共同價值觀的合作夥伴,對中國家族來講也並非易事。例如,如何避免投資經理做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需要從結構、流程和文化等方面精心設計、多管齊下,最大限度地解決家族與經理人之間的潛在利益衝突。

  

  FO高管的遴選與保留將成為中國家族面臨的長期挑戰。這不僅需要中國家族的耐心探索及培養,更要寄望於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成熟。家族選擇FO高管應像甄選醫生一樣嚴格謹慎,否則將給家族財富帶來巨大的風險。FO從業人員不僅必須具有過人的才幹和專業技能,擁有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而且應該忠誠可靠、值得託付、持有與家族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這樣的人才在整個金融行業都是非常稀缺的。在中國的人才市場上幾乎沒有現成的人選,與此同時,家族辦公室還將面臨與私人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搶奪人才的有力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28

湯同仁手記系列: HEC Capital Limited 業務揭祕

HEC Capital Limited 相信沒多人懂這家公司是主要經營一些甚麼業務,但如果談到這家公司持有的中南證券,相信大家都了解是來自股壇玩家莊友堅創辦的證券公司,這家證券公司在近年的電訊盈科(8,前得訊佳、盈科數碼動力) 私有化案、私募基金 Passport 狙擊豐德麗(571,前麗新酒店)案及中策(235,前紅寶石)收購南山人壽一案中均擔當重要角色,近年持有的細價股在近年都有非常強勁的表現,至於其上市王國更被人以該證券公司及相關上市公司所在的北角A4出口的一座商業樓宇命名為「華匯系」。
 
講了一大堆廢話,那「華匯系」的核心 HEC Capital Limited 究竟包括些甚麼,以及股東和董事是誰呢?
 
根據一份昊天發展(474,前永保時、昊天能源)因在2014年4月25日進行的大比例供股,導致大股東需進行清洗豁免,導致需向證監會提供一系列的文件給公眾參閱,其中一份就是該公司認購 HEC Capital Limited 股權的文件,當中提及當時以及各家附屬公司,以及 HEC Capital Limited 的股東及董事,現在開始介紹給大家看看吧。
 
HEC Capital Limited 在2012年成立,成立目的主要為重組「華匯系」的物業投資及證券投資所成立。根據2014年6月22日於漢基控股(412,前東峻(集團)、大雄科技)之認購HEC Capital 之公司資料,HEC Capital 2013年(3月年結)之盈利為2.88億元、2014年盈利為3.95億元,2014年3月資產淨值為62.84億元,實力已與一些中小型上市公司不相伯仲。至於關於 HEC Capital Limited 如何賺這麼多錢,就要從他的主要業務開始講起了。
 
根據昊天發展認購 HEC Capital Limited 及「華匯系」上市公司有關 HEC Capital Limited 及各家聯屬機構之文件,大約而言,業務其實主要分為3項:(1)證券及相關業務經營、(2)物業投資及(3)股票投資,現逐項和大家介紹:
(1) 證券及相關業務經營
公司現時持有 Hennabun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之股權,其主要持有從事證券之中南證券、從事期貨買賣的中南期貨、從事財務公司的中南證券財務及新中南財務,及以CU為名的企業融資業務及以Seekers 為名的基金投資業務。根據早期 Hennabun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之文件,其另外持有金江證券,後在2012年出售予 HEC Capital Limited股東之一威華達控股(622,前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易名為威華資本。
(2) 物業及相關投資
此業務主要為歌德豪宅所構成,歌德豪宅在2007年由「華匯系」核心上市公司威利國際(273,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成立,主要控制其持有之物業及貴重資產投資,後引入各家「華匯系」上市公司投資,在2012年與 Hennabun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等以換股方式重組成為 HEC Capital Limited。根據威利國際之歌德豪宅文件,該公司主力持有北角 A4 出口的一座商業樓宇的多層樓面,以及位於香港及澳州的多項商用、住宅或休閒物業,均供出租使用。平時亦有與「華匯系」的上市公司從事低買高賣的動作。
(3)股票投資
根據港交所資料,HEC Capital Limited 透過旗下上市公司 Murtsa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持曾經或現在持有以下之股票,而以下之公司均與各位股東有關,至於股東之詳情下一組文章會細述。
 
以上大致已把 HEC Capital Limited 之業務大致介紹過一次,下一組文章,我們再談談股東及股票投資的關係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57

湯同仁手記系列: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股東揭祕

上一篇,仁者已經論及了 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的業務結構,這一篇我們可以談談 HEC Capital Limited 的股東名單了。根據 Webb-site 的資料,現時的股東名單如下:
 
(1) Freeman Financial Corporation Limited
為民豐企業(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其在 2000 年 10 月獲「華匯系」首腦莊友堅女友羅琪茵和一位和曾協助他們入主多家上市公司的邱深笛入主後,成為「華匯系」的一員,之後曾經在 2006 年及 2009 年控制 Hennabun,後來在2012年換股重組後,成為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最大股東,在 2014 年 6 月末,和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 組成控股公司,透過持有合營公司65.30%,控制 28.70% 的 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的權益,另外亦和威利國際合作持有其他金融業務的股權。
 
(2) Ristora Investments Limited
為莊友堅女友、新濠國際(200,前澳門電力)、新濠博亞(6883) 及凱升控股(102,前安利、宏思)主席、何猷龍太太羅秀茵姊姊、維他奶(345)家族後人羅琪茵全資持有,其在 2009 年以 4.5 億現金換取取得歌德豪宅有限公司 39.43% 股權,在多次發行新股及在 2012 年重組後,仍持有約 11.42% 股權。
 
(3) 威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莊友堅在傳媒的訪問,他於 1996 年入主這家財困的上市公司,除利用多於供股集資成功把公司營運走入正軌,並委任其弟莊友衡擔任上市公司主席,並多次入股 Hennabun。公司現時除了經營物業及證券投資,以及放貸業務外,只是有位於不丹王國之酒店業務及持有 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 之股權。在 2014 年 6 月末,和民豐企業(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組成合營,透過持有合營公司 34.70%,控制28.70%的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的權益,除此之外,其與民豐企業也有不少的合作。
 
(4) Ideal Principles Limited
由威華達控股(622,前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 持有。該公司在 2010 年認購共 2 億元 Hennabun Capital Group Limited新股,在 2011 年再認購 3 億元歌德豪宅有限公司的新股,後在 2012 年換股成為持有 8.95% HEC Capital Limited股權的股權,同年購入金江證券,後在 2012 年出售予 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股東之一威華達控股(622,前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易名為威華資本,威華資本的持牌人之一 Pak William Eui Won 也是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及其股東之一福方控股(885) 之董事。威華達控股股東歐亞平現時控制另外一間上市公司百仕達控股(1168)早年亦曾持有 Hennabun Capital Group Limited 的股權,但現時已並無持有股權。
 
由於篇幅有限,關於 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 的股東,仁者會在下一篇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468

湯同仁手記系列: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股東揭祕(2)

上一篇,仁者已經對 HEC Capital Limited (中南融資有限公司)主要的3位股東進行介紹,現在再繼續介紹其他的股東:
 
(5) Pleasure Trade Limited
 
根據福方集團(0885)在2011年9月21日的出售經營分銷汽車、生產碳纖維、業務系統之營運及汽車組件製造的Crown Creation Limited之公告,買方為Pleasure Trade Limited,據公告稱為黎亮持有。
 
黎亮據稱為廣州前市長黎子流的兒子,也曾經招待前特首曾蔭權進行遊艇派對,又有報導稱其與李鵬之女,即中國電力(2380) 、中電新能源(735,前東成控股) 主席李小琳過往甚密,至於後者的借殼動作,也據稱由黎亮提議。
 
他之前為上實城開(0563,前永順國際貨運、輝聯配運、科建拓展、科建集團、中新地產) 的主要股東,在2008年停牌時一度持倉於中南證券,後來轉予上海實業(363) 為大股東。現時亦為另一間上市公司麗盛集團(1004,現獲上海電氣入股,改名為中國智慧能源,下面亦同) 的主席及主要股東。
 
其於麗盛集團(1004)合作夥伴李鋈麟,也是另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國新華電視(8356,前進業控股) 的大股東,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 也是主要股東之一,持有接近20%之股權,而李鋈麟之妻歐雪明為昌利控股(8098)之主要股東,其弟李鋈發為比富達證券之負責人,亦為中國雲錫礦業(0263,前順豪物業發展、新貽投資、保興投資,現易名高富集團控股,下面亦同)之執行董事,後者亦為HEC Capital之主要股東。
 
(6) Mass Nation Investments Limited
 
根據資料,Mass Nation Investments Limited由漢基控股(412,前合盈國際、東峻、大雄科技)持有。其與以上介紹之人物多有交集,亦為「華匯系」於2000年間控股之3家上市之一。
 
自2000年收購由威利國際(273)前身之華匯中心商用樓面起,其後因欠下威利國際之債務,並逐步將該公司置於旗下。在其後10多年間,威利國際、羅琪茵、民豐企業、HEC Capital Limited、以及福方集團、中渝置地(1224,前確利達)、參龍集團(329,前金龍集團、如煙控股)、馬斯葛集團(136)不斷與漢基控股進行物業、債權及股權買賣業務,以及利用旗下之財務公司提供借款予各公司,此外授購股權予HEC Capital Limited之上市公司股東如萊福資本(901)之高層管理人員。後在2012年將旗下之物業資產重組並注入HEC Capital Limited,同年亦入股HEC Capital Limited股東之一昊天發展(474,前永保時、昊天能源、昊天企業),關係千絲萬縷。
 
因為篇幅有限,其他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股東之介紹需在未來餘下之篇數繼續介紹,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764

湯同仁手記系列: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股東揭祕(3)

前兩篇,我們已經談了其中6家股東,但因篇幅所限,仍未把所有股東介紹完全,仁者會繼續介紹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其他股東的背景。
 
(7) Hao Tian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昊天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Hao Tian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昊天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由昊天發展集團(474,前永保時、昊天能源)全資持有。
公司在2006年上市,初由金匯投資(378,現事安集團,前城市資源、Axion Forrest、中國工業國際、中國國際森林資源)分拆,從事箱盒生產業務,在2009年收購新彊礦業資產,其後因經營不善,在2012年逐步HEC Capital Limited股東之一Mass Nation Investments Limited之母公司漢基控股(412,前合盈國際、東峻、大雄科技)及其主席鄺啟成增持成為主要股東之一,並將新彊礦業資產出售予優派能源(307,前良記、陽光文化、陽光體育媒體、泰德陽光),開始轉營成為以借貸為主的公司,並與持有3家上市公司保利協鑫(3800)、協鑫新能源(451,前森泰集團)及亞洲能源物流(0351,前中洲控股、中科環保電力)之協鑫集團進行液體天然氣業務,並開始與HEC Capital Limited股東進行多起交易,介入亦深。
 
2012年10月,昊天發展集團(474,前永保時、昊天能源)收購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旗下的一隻遊艇75%股權,而該遊艇係由莊友堅在2007年出售予威利國際,其後入股與HEC Capital Limited 有深厚關係的、之前仁者已介紹過、當時從事太陽能業務的馬斯葛集團(136),並購入其太陽能業務之5.82%股權,不過最終均以虧損告終,同年又收購HEC Capital Limited 之股權至今,最近雖鄺啟成辭任,但似乎漢基控股之股權有增加之跡象,所以未來有甚麼變化,也是不太確定的事。
 
(8) Charter Pearl Limited、Poly Capital Holdings Limited(保興資本)
Charter Pearl Limited 是由中國雲鍚礦業(263,前順豪物業發展、新貽投資、保興投資)全資持有,而中國雲鍚礦業(263,前順豪物業發展、新貽投資、保興投資,現稱高富集團控股,下亦同)與另一名股東保興資本(1141,前雄豐集團、新創綜合企業、保興發展、北京御生堂)之控股股東均為孫粗洪。
 
孫粗洪沾手之上市公司頗多,除以上兩家外,亦有中國大亨飲品(209,前崇高國際)、新洲發展(377,前新洲印刷)、數字王國(547,前民信控股、奧亮集團)、百靈達國際(2326)、科浪控股(2336)、僑威集團(1201)、環能國際(1102,前編號8182,前名稱軟迅科技)等,可稱為新一代的「殼王」,而部分公司亦曾以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旗下之中南證券作為配售代理,在最近中國雲鍚礦業之收購礦業交易中,亦隱現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其中一名股東黎亮的身影。


由此可以見到,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資有限公司)的股東自成體系,不停為集團掌控人提供玩樂之用,且製造大量概念供炒作,少數股東不明就裡以為有新概念,誰不知這是製造出來的現實,股民對於此宜小心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7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