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前有香港基金經理向小記大呻,指用過億港銀買了一間美國上市民企的債券,點知老貓燒鬚,不但被拖欠債息,該公司更申請破產,及以債務「重組」為名,令債價變相貶值六成。基金經理不忿被走數,暗中調查,懷疑該民企轉移資產走數,於是託人北上追數。小記聽到如此「juicy」的新聞,立刻北上直擊,查個究竟。 話說當日抵達京城時,氣溫只有零下幾度。翌日上午十時,小記先往該民企旗下分公司了解情況,獲安排到會議室等候。公司負責人到場後,一見小記卡片即發茅,惡言驅趕。此時攝記拿起相機拍照,對方立即撲向他,叉頸欲搶相機不果後,便指令七、八名職員驅趕小記等人離開,其間更扯爛攝影師衣服。 之後,小記轉往與該民企有關連的另一公司。剛到大廈門口,已有七、八名大漢在門外空地「等候」,包括之前一間公司的負責人。他見小記等人行近,即撲向攝影師搶相機,另外三、四名職員亦加入,圍着攝影師,扭作一團。攝影師最後被拉跌,相機鏡頭被扭脫,鏡頭玻璃破碎。小記在旁用相機錄影情況,未幾被三名職員發現,即上前奪去相機,其中一人將小記壓在地上,直言:「就是要把你壓住!」混亂間,小記手掌及手指頭都被割損流血,眼鏡飛脫折斷。至此,該幫惡人才收手,稱已報公安,叫小記等人不要離開,再用三架私家車把記者乘坐的汽車圍堵起來。 約一小時後,公安到場,將一行人帶到派出所錄口供。一眾「行兇」惡人竟指小記等「打人」!真相是什麼?「有相有真相」,大家一起看。 |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0 18:21 編輯 A股簡單粗暴調整後迎來進場窗口? 作者:洪灝 A股在短期內調整,然而這樣大規模的調整將為錯過入市的投資者帶來另一契機。若債券收益率繼續下跌同時股票與債券之間的利差收益擴大到極端情況,上證指數在市場出現泡沫的情況下可升至4200點的水平。 證監會有關兩融業務的公告讓市場措手不及。在增量入市資金減少及做多情緒遭到打擊的情況下,市場在短期內調整,而調整是簡單粗暴的。以1999年“五一九”行情為借鑒,若果處理不當,本次調整可持續數月。然而這樣大規模的調整將為錯過入市的投資者帶來另一契機。 我們認為全球在低收益率的環境下尋求收益率的行為可以清楚解釋現時中國及國際股票及債券市場的市況。全球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跌,這種尋求收益率的行為將持續,而香港仍是趁低吸納的高收益率的機會。 若債券收益率繼續下跌同時股票與債券之間的利差收益擴大到極端情況,上證指數在市場出現泡沫的情況下可升至4200點的水平,而非專家盼望的10000多點。盡管這還未成為我們的基準情景,我們還是在本報告中討論其可能性。正如我們於2014年12月24日的報告《2015 年中國的五個意外》所討論,市場暫時在3400點已遇到重大阻力。 1999年的“五一九”行情:1999年5月19日,沈寂兩年多的中國股市突然複蘇,當日上證指數上漲5%。到了1999年6月30日,上證指數在短短一個半月之間大漲了66%。1999年7月1日,中國頒布新的《證劵法》,上海股市一日之內大跌7.6%。 我們發現,無論是行情的走勢和監管機關的角色方面,1999年與近期的股市上漲均有不少相似之處。在1999年,監管機關也對違法市場活動進行了調查、清理了信托基金行業,並開放債劵市場融資交易。在1999年7月1日暴跌之後,市場一度盤整,然後在余下的六個月繼續下跌,直到2000年初才重拾升勢(圖表1)。 ![]() 對違規兩融業務的監管將在短期內打擊市場:上周五收市後,中國證監會公布對違規兩融交易活動的調查結果。三大劵商的兩融業務被暫停三個月,一些主要劵商受到警告及懲罰。證監會的公布令市場擔心。畢竟,在1月的第二周,融資買入余額已經超過1.1萬億元;在近期的高峰時,融資買入的交易額占上海股市成交量超過30%(圖表2)。 在證監會發表公布之前,上證指數兩度嘗試突破3,400點,但在3,410點便無力再上,而1月9日交易時段最後半小時行情的逆轉著實令人驚訝。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與價值:上證等於3400”(20141205)中上調上證指數目標水平至3,400點,並於“2015 年中國的五個意外”(20141224)再次討論這個阻力位置的重要性。 我們認為,2015年的意外之一是市場最初難以突破3,400點,令許多人盼望的大牛市來臨的時點推遲。從最近的交易活動和上述的利空因素來看,這個意外似乎逐漸在市場一片看好的聲音中兌現。 ![]() 市場可下挫至3000點以下水平,但帶來更好的入市時機:我們註意到上證指數的上漲主要由大盤權重股支持(圖表3)。這些股票是受歡迎的融資交易抵押品。例如,融資交易占非銀行金融(主要為券商)及工程裝飾材料交易額的30%。 銀行則占16%左右。若增量資金投入這些板塊減少,加上指數權重高,這些板塊的下跌將對整體市場構成傷害。若大市急挫,我們亦不能排除由於券商追繳保證金而強行平倉的可能性。本周融資交易的結余早已由人民幣1.1萬億元下降至人民幣7600億元,而同時指數上漲的走勢和交易量的同步下降發生了背離。 股票超買的現象非常嚴重。以上所有事實顯示市場面臨深度調整。若然發生,回調將會是一次簡單粗暴殘酷的調整,與過去兩個月內市場的快速的飆升如出一轍。 ![]() 在低收益率的環境下,邏輯上追逐穩定收益率回報是之前指數上漲的原因:我們在2014年的投資展望報告中討論全球資本開支回報見頂暗示全球產能過剩及商品超級周期的結束。2014年,主要商品價格(尤其是油價及鐵礦石價格)下挫,充分展現這個主題。商品價格一路暴跌,通漲壓力大幅下降。 在全世界受通漲下跌預期影響的情況下,債券收益息率正在下跌,德國及日本兩年期債券息率一路走低。由於全球央行正努力壓制利率上漲,投資者被迫投資任何有一定收益率及有一定確定性的產品。許多中國大型藍籌股,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更能迎合這些追逐息率回報的投資者的需求。若這個邏輯是正確的,估值低的H股和許多A股上市大型藍籌低估值股仍然是逢低買入的選擇。 經歷近期大市飆升後,專家們嘗試以各種理由去解釋大市的升勢。最常提到的原因是改革紅利、無風險利率下跌和實體經濟的尾部風險在下降。但坦白地說,市場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飆升逾60%,這與改革或任何基本因素改變實扯不上關系。 無風險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觀察的,而且應已有所上升,理由是不論承擔的風險如何,“剛性兌付”的假象即將被打破。無論在國內和海外市場,我們均發現債券收益率下降,而股市則持續上揚。追逐收益率的邏輯似乎能很好地解釋國內和國際市場的事態發展。 若這個邏輯成立的話,融資融券交易並非牛市的主要推動力,而只是一個加速器。也就是說,融資融券交易改變了市場的上漲軌跡的角度,卻未有改變市場的方向。因此,調整後市場的升勢將會放緩,但不會停止。事實上,我們發現目前存款以接近20年以來的最慢步伐增長。這是一項重要的證據,印證中國投資者正把存款搬家到股票,而這種轉換實際上是市場近期走勢背後的重要推手之一(圖表4)。 ![]() 4200點有可能達到。假如長債收益率持續下跌,市場再次邁向泡沫化的極端水平:基於市場大幅上漲,市場人士紛紛憧憬A股將發展成一個泡沫,並最終達到10000點以上的水平。我們深思熟慮了這種情景。我們希望能估計到,在市場假如真的走向泡沫化的極端的情況下,市場的最終水平在哪里。 我們運用盈利收益率與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距,估計市場走勢的極端程度。我們發現,收益率差距的變化與股票表現成反向相關,最深度的變化正好與2007年底和2009年底股市的峰值時期吻合。若債券收益率能因寬松貨幣政策而繼續下跌至3%的範圍內,且若股票和債券收益率的差距的變化再次邁向2007年和2009年處於峰值時的極端水平,那麽盈利收益率將可從目前的6%稍高的水平升至5%,推動上證綜合指數升至4200點水平(圖表5)。 再者,我們註意到,市值成交比率(以往一直用作預測市場峰值)亦已觸底(圖表6)。也就是說,市場似乎正在走向極端,而這種趨勢正在演繹。出現這種趨勢演變並非天方夜譚,理由是瑞士法郎和債券收益率也在作出歷史性的演變。盡管如此,我們必須強調,這種情景仍不是我們的基本情景,直至市場在經歷短期利空後能承受住調整的考驗。 ![]() ![]() 圖表6:過去數月市值成交比率已經達到極致;這是市場逐漸到達峰值的領先指標。 來源:新浪財經 |
中概股回歸的誘惑在2015年時膨脹到了極致。彼時A股市場掀起一輪中概股回歸熱潮,二級市場被借殼股也因此上演“烏雞變鳳凰”的神話,飛漲的股價不斷刷新紀錄。這讓垂涎巨額收益的股東們待到股票解禁時便瘋狂減持套現,身家變魔術般暴漲,留給投資者的卻是承壓的股價。
相較股價狂歡一浪高過一浪,借殼“回家”後的中概股們的基本面並未因換上“新衣”而有所改觀或者突破,甚至有些陷入更為難堪的處境。當泡沫破碎,這些個股的股價也大幅縮水。這不免讓市場質疑,中概股紛紛借殼回歸A股主要目的是為了圈錢套利。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因中概股題材較為特殊且A股市場缺乏相應標的,回歸對A股市場有一定的補充作用,但不可否認,有些中概股回歸並非是為了公司及投資者利益最大化考慮,而是為了套利。
估值差誘惑大 股東“急紅眼”忙套現
於2015年3月24日登陸A股創業板的暴風集團(300431.SZ,原為“暴風科技”)是第一個解除VIE架構、回A股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該公司原本計劃赴美上市,但最終掉頭轉向A股市場,自2010年就著手準備拆分VIE結構,直至A股上市,歷時5年左右。這之後便陸續有多家公司宣布東歸A股。
已經在海外上市並退市回歸A股的中概股分眾傳媒也備受市場關註,其先是將目光瞄向了宏達新材(002211.SZ),但因宏達新材及其實際控制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使得兩者“聯姻”陡然生變,於是火速實施B計劃,與七喜控股(002027.SZ)牽手,並於2015年8月底發布重組預案,當年12月底宣告完成借殼上市。
在分眾傳媒推進登陸A股進程之時,於2014年7月份完成私有化的巨人網絡也在加快推進回歸A股的計劃。巨人網絡與世紀遊輪(002558.SZ)的“聯姻”契約簽於2015年9月30日,一個月後出爐重組方案。同為遊戲股的完美世界於2015年7月完成私有化,股票在納斯達克退市。2016年1月6日宣布重組方案,完美世界將把資產註入完美環球(002624.SZ),實現借殼回歸A股的計劃。2016年7月份,完美環球正式更名為完美世界。
在中概股私有化的熱潮下,股價長期低迷的學大教育從紐交所退市,通過借殼銀潤投資(000526.SZ)實現回歸A股上市,之後更名為紫光學大。而就在學大教育等眾多海外上市公司心動“回家”之時,中安消(600654.SH)已借殼飛樂股份登陸A股市場。
除了A股主板、中小創業板之外,新三板也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途徑之一,如:放棄境外上市拆紅籌的中搜網絡(430339.OC)、從美退市的世紀佳緣與百合網(834214.OC)合並登陸新三板、互動百科(835799.OC)拆除VIE結構、回歸境內資本市場。
境內外市場的估值差、已回歸股票暴漲的股價無疑成為中概股前擁後簇回歸A股的“誘惑”。暴風集團上市後連續拉出29個漲停板,股價由上市時的7.14元/股飆升到157元/股那天才打開漲停板,之後再用11個交易日將股價沖高至327.01元/股,至此也成為該股的歷史最高價。分眾傳媒自2015年9月2日複牌後連續收出7個漲停,在獲得證監會批準後又連續走出4個漲停板,股價最高時較複牌前漲超4倍。被巨人網絡借殼的世紀遊輪更是在複牌之後,股價飛天,在遊資的主推力下連續拉出20個漲停板。
從分眾傳媒、巨人網絡境外退市前和回歸A股後的市值和市盈率看,兩家公司市值和市盈率均出現了大幅提升。 分眾傳媒在美國退市時總估值35億美元(約220億元人民幣),當前總股本為87.37億股,總市值為1050.17億元,動態市盈率為25.94倍。在紐交所上市的巨人網絡私有化後股價定格於11.92美元/股,市值為28.56億美元,動態市盈率為16.33倍,而如今在A股的最新股價為73.30元/股,總市值達到1236.56億元,動態市盈率達到502.7倍。
股價飛天、市值飆升的背後則為殼買賣者及股東財富的急劇暴增。這也讓垂涎巨額收益的股東們一等到限售股解禁便急切減持套現,甚至有賣殼者通過減持實現身家暴漲。
借殼上市後的分眾傳媒於2016年12月29日迎來第一批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解禁,數量達到30.36億股,占總股本的 34.75%,按當前市價算解禁市值為364.93億元。而就在上述股解禁之後,分眾傳媒在1月9日、2月14日、2月15日頻頻現身大宗交易平臺,累計成交近70筆,合計成交3.84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約4.4%,合計成交金額48.31億元。而在大量大宗交易頻頻發生的同時,分眾傳媒近期的股價也頻頻承壓,相較於去年12月底接近解禁時約15元左右的股價,至今年2月20日下跌近20%,且2月15日開始該股連續兩日遭遇重挫。
此外,近期世紀遊輪也頻頻現身大宗交易。根據該公司2月10日公告,其中較大一部分是來自其前董事長彭建虎在1月20日~2月10日期間減持的4693萬股,減持均價為56元/股,套現金額高達26.28億元;彭建虎之子彭俊珩也於2016年11月減持了1457.23萬股。此次減持後,彭建虎父子合計持股 8434.78萬股,占比4.9999%。世紀遊輪最新股價為73.30元/股,這意味著隨著彭建虎父子的持續減持套現,其身價也有望進一步暴漲。而戲劇且諷刺的是,彭建虎此前當家世紀遊輪,身家徘徊在10來億元左右,如今將殼轉手一賣,身家卻飆漲。
基本面難堪 被指歸來為“套利”
而股東高位套現的背後,部分回歸A股後的中概股在基本面上並未顯示出較大的飛躍,有些甚至還走向了下坡路。這不免讓多方市場人士質疑,中概股借殼回歸A股上市,目的是為了圈錢套利。不禁讓人思索,中概股走上回歸路到底給了市場怎樣的指導意義?
暴風集團“曬出”回國上市後的首份成績單顯示,2015年度,該公司實現凈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313.23%,但這1.73億元中有1.04億元來自於轉讓子公司暴風魔鏡部分股權帶來的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例為62.15%。而2016年沒有了大額投資收益之後的暴風集團業績被打回原形,甚至同比走向下坡路。該公司2016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935.1萬元,同比下降18.94%;同時對2016年度業績進行了預告,預計凈利潤在1735萬元~6932萬元區間,同比下降60%~89.99%。
在借殼上市之前業績就處於虧損狀態的學大教育,在借殼銀潤投資變身紫光學大之後依舊沒能改變業績虧損的尷尬處境。紫光學大1月20日發布的業績預告稱,2016年繼續虧損,凈利潤虧損在9400萬元~1.22億元區間,同比下降593.09%~799.54%。
回到A股市場化身世紀遊輪的巨人網絡,在業績方面並沒有實現突破,反而不及從前。該公司在2016年三季報中預計,全年凈利潤在10.15億元~10.62億元區間,同比上漲316.10%~335.36%。但借殼前的巨人網絡2012年~2014年以及2015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12.37億元、13.12億元、11.59億元以及2.18億元。
股價飛漲、業績無改善甚至下滑,中概股回歸A股給資本市場普遍的印象是“套利”。“不建議中概股回歸A股,客觀上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且從海外回來是否能取得更好的發展也沒有更多的市場證明。”一位券商資深人士表示。
在桂浩明看來,促使中概股集體回歸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境內外市場存在估值上的差異,特別是2014年以來股市活躍,屬於新經濟範疇的企業股票在市場上往往能夠獲得很高的估值,同類企業在中國上市比在美國上市,市值會大得多,“多數企業覺得在境外上市不劃算”;另一方面,美國股市實行註冊制,上市相對容易,但事中及事後的監管極嚴厲,除了時常受到監管部門聆訊以外,也常常會被諸如“渾水”這樣的以揭醜為業的公司炮轟與做空,並且不時陷入訴訟之中,以致有中概股在美國上市一段時間後主動選擇退市。
桂浩明認為,中概股題材較為特殊,而A股市場缺乏相應的標的,回歸對A股市場有一定的補充作用,且有些公司是因為受各種原因不能順利在境外上市而選擇回歸,並非全是壞事,但主要的問題在於大多數中概股回歸並非是為了公司及投資者利益最大化考慮,而是回來為了套利。
“中概股回來,主要跟回歸的目的有關系,企業都有選擇不同地方上市的權利,但是回歸應該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而不能是為了逃避監管或者是為了套利。”桂浩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自去年5月份證監會表態“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之後,今年2月10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發表講話稱,去年初中概股回歸一度盛行,應認識到,在美國上市不回來,一樣也是服務國家戰略;另外,中國資本市場監管標準不比美國等其他市場低。
這讓市場猜測,中概股回歸中國資本市場將受到限制。“這次比較明確,進行限制還是應該的。”桂浩明表示。
新華社合肥6月9日電 題:企業“任性”還是管理“粗暴”?――安徽六安“最短命”共享單車事件調查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程士華 周琳
剛剛投放的共享單車,當天中午即遭清收拉走,被網友調侃為“史上最短命”共享單車,這是近日發生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一起事件。究竟是企業未經政府同意投放車輛“太任性”,還是當地城管部門思維僵化管理“太粗暴”?單車管理是要先審批,還是先試水?如何避免對抗、尋找交集?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投放當日即遭清收 安徽六安現“最短命”單車
7日是摩拜單車在安徽省六安市投放運營的第一天,但當天中午,就有部分共享單車遭到清理被集中拉走,被網友調侃為“史上最短命”的共享單車。
摩拜單車公司安徽區有關負責人說,7日中午,公司運營專員在其客戶端發現部分車輛狀態異常,在無人使用騎行的情況下,先後有100多輛車被集中到了一家公司倉庫內。經詢問,對方是一家名為“永安行”的經營共享單車公司,該公司在市區內多個停放點搜集清理摩拜單車。
該負責人說,摩拜單車與永安行進行了交涉,希望討回車輛被拒絕,對方稱受城管委托清理單車,“但是一家企業怎麽可能代替城管部門開展執法,而且還是同行業競爭對手?這明顯有違常識。我們公司立即報警,在公安機關的介入下,對方被迫返還了車輛。”
當天下午,六安市城管局官方微博賬號發布一篇名為《關於共享單車有關問題的通告》稱,共享單車的營運屬於企業經營行為,但其經營卻占用了城市道路與市政公共設施,造成企業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沖突,這給城市管理和市民權益保護增加了難度。
該通告表示,結合六安市城區道路情況,如未經論證、審批,共享單車就大量投放營運,將給城市交通、城市市容市貌、市政設施管理帶來極大影響。截至目前,在六安市投放共享單車的營運方,未向政府報備、論證、規劃、審批,就擅自占用城市公共場地進行營運,違反了《安徽省市政設施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且共享單車營運方在單車管理措施不配套、管理機制不完善、選址不科學的情況下,隨意投放共享單車,會給市區帶來一系列管理問題。為此,城管部門將依法對已投放車輛進行處理。
嘴上說真誠歡迎 實際操作陷入“死結”
記者調查獲悉,六安市城管局要求共享單車企業走審批流程後,才能允許進入。但是,企業跑了多個部門,卻找不到哪個部門來審批、審批哪些內容。以城市管理為名設置的審批要求,卻成為了讓企業卡殼的現實難題。
六安市城管局辦公室副主任江自斌說,8日上午,城管局與摩拜公司專門就此問題進行了座談協商,城管部門對共享單車進入六安是歡迎的,但必須經過相關審批、符合相關規定。同時,城管部門建議摩拜單車公司前往六安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審批手續。
摩拜單車安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城管部門態度很明確,未經審批不允許進入。該公司按城管要求,前往六安市行政服務中心,先到綜合服務窗口,被告知需要去找行政審批部門。但是,行政審批說此事不歸他們,讓去找總服務臺。但總服務臺建議還是要找城管。“公司處境尷尬,審批流程成了死循環。”該負責人說,成功審批希望渺茫,因為目前公司已經不知道要找誰批、審什麽。
記者就此事聯系江自斌和六安市城管局副局長劉斌。江自斌說,摩拜單車需要找哪個部門審批、需要具體辦理什麽手續、符合什麽具體規定標準,他自己也無法明確告知記者。此事還涉及規劃、交通、交警等多個部門,不是城管一家就能決定的。另外,還需要通過網絡征求市民意見。
“市區突然出現很多共享單車,是誰投放的車子?不知道。是誰批準的?也不知道。”劉斌表示,共享單車是占道經營,占用公用資源,是違規的。必須經過批準。而且,六安市此前已經建了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政府一期投資4000多萬元,去年已經投入使用。經研究,城管局發出了通報,決定對摩拜單車進行處理。
布局近百個城市的共享單車企業,為何偏偏在安徽六安“卡殼”了?摩拜單車安徽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共享單車是個新生事物,哪個部門審批、審批哪些內容等,不同的地方要求不同,有的地方城管負責,有的是市容局,摩拜單車已經在全國布局了90多個城市,從沒遇到過類似安徽六安的問題。此前公司雖然沒拿到正式批文,但與城管局領導進行了非正式溝通,但是不明白為何投放後出現如此大的反差。
有網友說,如果政府設置的市場準入標準明確,企業就很好辦,就怕一些地方官員嘴上說真誠歡迎,實際中處處設卡,企業一頭霧水,跑一圈也辦不成事。
從企業躲迷藏、政府“停禁扣”,走向尋找“共同交集”
究竟共享單車屬不屬於占道經營?“對於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采取什麽樣的城市管理手段,關鍵在於對單車如何定位。”同濟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諸大建認為,如果將其定位為完全的營運行為,占道就不合法;但如果是將其定位成市場的行為解決了公共服務,那麽現有制度則有調整的空間。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張柱庭認為,公共產品是向公眾、社會開放的。從這個角度看,單車公司提供了公共服務也是企業經營行為,不能因為單車公司收費,就叫占道經營,這是有爭議的。否則,那是不是公交車道路上跑,也屬於占道?普通人騎車上班賺了錢,也屬占道?
日前公布的交通運輸部牽頭、10個部委起草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表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是城市綠色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方便公眾短距離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駁換乘的重要方式。
作為綠色交通,共享單車既不是“純公共”產品,又不是“純私人”產品。諸大建認為,新生事物和現行制度有一定的沖突,需要的其實是包容。無論是企業只管生不管養,還是政府只處理不規範,這種“貓捉老鼠”式的對抗,並不利於從共享走向共贏。
多位專家認為,依法行政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底線。只有尋找出管理中的“最大公約數”,考慮其兩重性,才能讓這一便民創新之舉走到最後;同時確立準入標準,避免出現運營亂、質量差等行業亂象。
“企業應告別‘躲迷藏’,從投放走向運營,把單車作為一種線下運維服務,將50%的力量放到運營上;政府應告別‘停禁扣’,從處理走向溝通,將以前投在公共自行車上的力量轉移到對共享單車的管理上。”諸大建說。
張柱庭認為,共享單車的監管,要找好基本的坐標。我國節約能源法中明確規定,鼓勵使用非機動交通工具出行,目前對共享單車的規定,都是“鼓勵”為先。而且,“這麽新鮮的東西,從來沒有立過法,哪來禁止一說呢?如果要設立行政許可方可進入,也需更高層面,而非一地一議”。
張柱庭說,從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慢行系統、綠色交通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過去通過行政力量一直很難健全,通過這次“互聯網+”的方式基本解決了。“對於運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靠企業自我修複來解決,並不是一有問題政府就上來制止,政府管理監督企業,督促企業自行修複、不斷完善,而非一禁了之。”
有網友認為,一方面,當地政府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自行車公共租賃服務;另一方面,卻對不需要政府花一分錢的共享單車拒之門外,背後的原因是什麽?是政府部門僅僅出於公共利益的目的,還是有其他原因?永安行公司可以打著城管名義去清收競爭對手的車輛嗎?這些盤旋在公眾心中的疑問,需要有明確的回應。
受油價連續上漲影響,近日東方航空(600115.SH)、中國國航(601111.SH)、春秋航空(601021.SH)、昆明航空等公司發布公告,自6月5日起,征收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10元。受此消息,航空股開盤上漲,不過收盤時漲幅有所回落,春秋航空微跌。
這是時隔三年後部分航空公司再度收取燃油附加費。雖然航空公司收取燃油附加費有依據,但是依然遭到專家質疑。國家行政學院馮俏彬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油價上漲導致航空公司成本上升從而提價可以理解,這完全可以反映到機票票價上。但征收燃油附加費這種做法卻簡單粗暴。而且在國家清理規範各種收費的大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
燃油附加費是航空公司根據燃油價格變化征收的一種附加費,來部分彌補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自2000年開始對國內航線征收燃油附加費後,費用標準隨著油價不斷變化,最高曾達到150元/人。期間也曾有過暫停征收,最近一次是2015年2月,當時國際油價下跌至基準油價以下。
2005年8月開始,對國內航空煤油價格上漲影響航空運輸增加的成本,主要通過收取燃油附加適當疏導,並以國內航空煤油價格每噸4140元為基準油價。當國內航空煤油綜合采購成本低於基準油價時,停止收取燃油附加;超出基準油價時,在航空公司自行消化部分成本增支因素的前提下,通過適當收取燃油附加彌補。2015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基準油價從每噸4140元提至每噸5000元。2018年6月供中航油航空煤油出廠價為5389元/噸,燃油附加費已達到征收標準。
2009年,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公布了燃油附加費最高標準的計算公式,綜合考慮國內航空煤油綜合采購成本、航空公司自行消化比例、國內航線航空煤油實際消耗量、旅客運輸總周轉量、長短等因素。
據此計算,前述部分航空公司決定自6月5日起,對800公里以下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收取10元燃油附加費。而按照規定兒童、革命傷殘軍人和因公致殘的人民警察實行減半收取,由於燃油附加最小計費單位為10元,不足l0元部分四舍五入,因此此次上述人群不收取燃油附加費。
多位接受采訪人士認為,航空公司可以通過提高機票價格來彌補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這更加符合市場化原則。
其實早在2004 年,由於《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正式實施,將國內航線票價由固定價格改為浮動價格,並設置了票價上浮比例,取消了燃油附加費的征收。然而為了緩解油價大幅上漲給航空公司帶來的增支壓力,2005年8月1日起國家恢複了對國內航線征收燃油附加費。
中國國航董秘周峰在2017年業績報告會上表示,現在燃油附加費是基於突發性油價高企後對成本的一種補償性對沖,但是作為市場經濟來講,燃油附加費應該包含在機票價格中。因此,今後燃油附加費一定會逐步淡化。
今年4月,中國民航局發布《關於印發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目錄的通知》,目錄顯示,共1030條國內航線實行市場調節價。新增市場化航線除了二三線城市互飛的航班居多,也包含北京飛長春、包頭、大同、丹東等一線城市至二、三線城市航線。
民航局2015年曾對航空客運價格機制改革框定時間表,即2017年在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去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則進一步放寬了市場調節價航線的範圍。5家以上(含5家)航企參與運營的國內航線,,可以由航司在每航季選擇一定數量的航線調價。航空公司可選擇“上調市場調節價航線無折扣的公布票價”,但原則上每航季不得超過10條航,且每條航線每航季票價上調幅度累計不得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