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肌肉神經連接義肢 全球首例三男移植仿生手 大腦直接操控

1 : GS(14)@2015-02-26 08:54:20





奧地利三名男子成功裝上靠大腦操控的仿生手,成為全球首例。新技術要求病人切掉已失去功能的真手,靠移植自身肌肉及神經連接義肢,跟接受真手移植相比,病人毋須終身服用抗排斥藥,利多於弊。



三名男子均在意外中傷及「臂神經叢」(brachial plexus),雖然手不是真的斷掉,但就再接收不到大腦訊息,跟「內部截肢」無異,於是在二○一一年四月至去年五月,進行前無古人的仿生重建(bionic reconstruction)手術,報告昨天在醫學期刊《刺針》發表。



■仿生手全靠大腦傳遞訊息來控制。

■馬里克維奇執筆寫上自己名字。




能拿蛋倒水寫字

手術關鍵在於「如何讓腦部訊息傳遞給金屬」,醫生以病人自身肌肉與神經組織作為橋樑,從他們的大腿抽取這些組織移植到臂上,同時病人要忍心切掉已失去活動能力的真手,以騰出空間裝上內置感應器的仿生手,事後還要學習如何操控義肢,整個手術連康復費用要三萬歐元(約二十六萬港元)。傳統義肢靠指令或預設程式活動,仿生手不但突破這個框框,還可避免真手移植可能出現的排斥,病人毋須終身依賴抗排斥藥,雖然敏感度始終遜於真手,但三人現已做到拿起雞蛋、倒水、寫字、用鎖匙、以刀切食物及用兩隻手解鈕扣等日常小動作,對三十歲病人馬里克維奇(Milorad Marinkovic)而言,更重要是重拾跟三名孩子玩樂的時光,「我幾乎所有事都做到,沒甚麼特別感覺……只是撿起皮球時有點困難」。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接受使用這款仿生手,三人在截肢前都花了九個月做準備,學習如何操控移植肌肉等。發明技術的維也納醫學大學博士奧斯曼(Oskar Aszmann)指:「有些人可能最終因為缺乏神經線做移植,或心理質素欠佳而不能接受手術。」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6/19055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43

移植兒時冷凍卵巢組織比利時不育婦誕B

1 : GS(14)@2015-06-11 09:06:02

■一名剛果出生的化療女病人,在比利時醫院協助下植回多年前切除的卵巢組織成孕,創全球先河。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或電療,生育能力可能受損,無法繁衍後代。比利時一名女子童年接受化療前,冷凍保存了卵巢組織,成年後將卵巢組織植回體內,重拾生育能力,並且在切除卵巢14年後,於去年11月順利誕下健康寶寶,是首次有人植回未完全發育的卵巢組織後順利懷孕並分娩,成為全球首例。


負責這個個案的醫生,在最新一期《人類生育》(Human Reproduction)期刊發表報告。個案主角現年27歲,在非洲剛果共和國出生,5歲時確診患了鐮狀細胞病(sickle-cell disease)。




患上遺傳性血液病

患有這種遺傳性血液病的人,紅血球會產生異常的血紅蛋白,在血液失氧後會變為不溶性,很快從血液循環中被除去,導致貧血。患者會有周期性疼痛,平均壽命亦會縮減至40歲左右。女子11歲時舉家移居比利時,醫生發現她已急性貧血,需要盡快移植骨髓。為免身體出現排斥,骨髓移植病人要接受化療或電療,但這同時會損害她的卵巢。為了讓女子有機會生兒育女,醫生切除她右邊卵巢,冷凍保存部份組織。當時女子13歲,未有初經。約10年後,女子希望懷孕,醫生替她將部份卵巢組織解凍並植回體內。但由於她左邊卵巢已萎縮並且失去功能,只能夠移植4片。另外11片被植於皮膚下和子宮一帶,以刺激她的荷爾蒙生產,令卵泡生長,產生月經。女子在手術後5個月開始定期來經,顯示她卵巢可以孕育小生命。誰知她的男友原來不育,兩人試圖進行人工受孕但失敗。到去年初,女子跟新伴侶成功造人,自然懷孕,胎兒發育良好,在去年11月順利出生,是重3.1公斤的男嬰。女子終於圓了媽媽夢。



成為全球首宗例子


為女子做手術的布魯塞爾伊拉斯謨醫院(Erasmus Hospital)德梅斯泰爾醫生(Isabelle Demeestere)指出:「本個案是這個領域的重大突破。這意味將來兒童病人最有機會受益。」過去亦有成年女性在化療、電療前保存健康的卵巢組織,並且在治療後藉此誕下嬰兒;但使用切除自青春期前的卵巢組織,本個案卻是全球首例。專家指,在青春期前切下卵巢組織,以後是否可以製造出成熟卵子,此前一直沒有定論。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同類手術中,卵巢組織移植後一兩年就會喪失功能,但本個案中的女子去年初成功懷孕時,距離做移植卵巢組織手術已超過兩年。醫生指她的卵巢在產後維持正常功能,「沒有理由顯示她不能再生育」。法新社/美聯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611/19180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72

全球首宗同時移植姊妹雙肝合一救父

1 : GS(14)@2015-08-04 08:09:52

■鄭先生一家五口在記者會上說,希望延續每年慣例,舉家到美國探親。楊柏賢攝



【本報訊】瑪麗醫院完成全球首宗雙肝同步移植手術。一名59歲急性肝衰竭的父親急需換肝,惟兩名女兒肝臟太小不能單獨捐肝,團隊決定將二人部份肝臟同時移植,並利用創新方法預先將兩肝血管縫合,再把二合為一的新肝放入病人體內。同步雙肝移植令縫合血管時間大減八成,減低病人器官缺血時間,有助病人肝功能更快回復。一家人在手術成功後昨日見記者,父親說,體會了親情的重要。記者:嚴敏慧


接受本港首宗雙肝移植兼全球首次同步雙肝移植的男患者為59歲鄭先生,他本身是香港人,於澳門任職保安,過去健康記錄良好,但帶乙肝病毒。上月11日,他因精神不振、腹部不適及小便呈茶色,前往鏡湖醫院求診,診斷為乙肝感染及急性肝衰竭,決定轉介香港瑪麗醫院治療。




肝體積小不能獨自捐贈

鄭於上月15日轉抵瑪麗醫院,有發燒及嚴重黃疸,黃疸指數升至400以上,較正常的20超標逾19倍,即日診斷為高度危急需換肝,其肝功能持續惡化,數天內由清醒變成四級肝昏迷,需深切治療。醫院為其展開捐肝評估,惟大女詩詩因貧血不合適,23歲二女琳琳右肝體積過小,未符合病人需求,知道爸爸情況即從葡萄牙趕回港的22歲三女琪琪,同樣肝體積過小未能捐肝。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副顧問戴永釗解釋,供肝體積不可小於受體原肝的40%,而二女經評估後可捐的肝右葉重435克,三女肝右葉重428克,僅為鄭先生原肝體積的33%,由於「小體積供肝」可能引至小肝綜合症,甚至移植肝功能衰竭,二人都不能獨自捐肝給爸爸。結果醫生決定進行全港首次雙肝移植,兩名女兒各捐出部份肝臟。手術於上月20日進行,由三女捐出右肝,二女捐出左肝,兩肝合重720克,為病人原肝體積56%。手術同時於三間手術室同步進行,供肝手術歷時6小時,移植手術進行了12小時,動員逾40名醫護人員。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助理教授陳智仁表示,日本及韓國進行的分步雙肝移植,會先移植右肝之後做左肝,其間要分四次逐一將肝靜脈和門靜脈縫合。




新法縫合時間大減八成

分步雙肝移植做法累贅,手術時間長,增加器官缺血時間。瑪麗團隊利用新方法,將兩肝取出後,在手術室內進行體外組裝,將左右兩肝的肝左靜脈、肝中靜脈及肝右靜脈縫合,再縫合左門靜脈及右門靜脈,完成後才放入病人體內,然後與病人的下腔靜脈及門靜脈連接。由於在病人體內只需縫合兩組血管,需時僅55分鐘,較外國方法的縫合時間大減八成。三人術後康復情況理想,肝功能正在恢復。陳智仁指,一般右肝移植需要在體外縫合血管,現時的新方法只是將技術延伸,將左肝的血管一同縫合,但效果則較在體內進行佳,在體內縫合較大駁口,提高植移效率,「係體內每個駁口縫合要15至20分鐘」。肝臟移植外科主任陳詩正補充,雙肝靜脈縫合能互相提升血管張力,「靜脈出口大啲,血流量都會大啲」,對病人康復有好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803/192416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32

美成功移植愛滋肝捐受雙方同為HIV感染者 全球首例

1 : GS(14)@2016-04-01 15:43:53

■執刀醫生塞格夫(左)認為先例可為HIV感染者帶來生存希望。 美聯社



器官捐贈一般要求捐贈者身體健康,但美國醫生日前成功進行了一宗肝臟移植手術,捐贈者與受贈者都是感染了愛滋病病毒(HIV)人士,開全球先河,為感染HIV人士帶來希望,更可縮短輪候器官時間,對於有HIV和沒有HIV的輪候者是雙贏。



■兩名愛滋病人獲移植感染HIV的腎臟和肝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前日公佈,早前已成功將一名感染HIV女性的肝臟和腎臟,分別移植到兩名HIV感染者體內。兩名受贈者感染HIV分別超過25年和30年,分別患腎病及肝衰竭。手術後兩人情況良好,其中移植肝的病人幾天後會出院,而移植腎的病人已回家休養。「對院方、對我們團隊和對HIV感染者和器官衰竭病人來說,這是難以置信的興奮日子。」此前南非有醫生已成功進行過「HIV腎」移植到HIV感染者體內的手術,但在美國是首次進行;而「HIV肝」植入HIV感染者體內的手術,這是全球首宗。



可縮短輪候時間

HIV感染者的器官,過去一直「要不得」,因早期感染HIV的人都很快病發並死亡。但醫學長足發展已令HIV變慢性病,感染者可活多年,美三年前就修例,為HIV感染者捐贈器官開綠燈,准許醫學界就移植「HIV器官」展開研究。移植手術專家塞格夫認為如此「廢物利用」可給「HIV感染者帶來生存希望」。這兩宗手術屬於研究計劃一部份,但若真的推行,他估計「每年將有300名至500名HIV感染者參與捐贈,促成約千宗移植個案」。不過受贈者承受風險,或會從捐贈者感染到第二株HIV病毒。目前美國的HIV感染者可以跟其他人一樣輪候健康器官,但光是輪候腎臟就超過10萬人,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病人「等不及」而離世。假如HIV感染者獲准捐器官,他們的器官只會移植給有HIV的病人,不過對於沒有HIV的病人一樣是喜訊,因這意味可以捐贈器官的人增加了,而輪候健康器官的名單該會縮短。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01/195528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68

美首宗陰莖移植 料數月復雄風

1 : GS(14)@2016-05-19 02:33:45

■曼寧手術後豎起拇指,表示感覺良好。美聯社


美國麻省一名男子四年前因癌症而要切除大部分陰莖組織,上周成功接受美國首宗的陰莖移植手術,相信可幾個月內回復性能力。64歲男子曼寧,在2012年工作期間嚴重受傷而發現患罕見陰莖癌,進行切除癌細胞手術後陰莖只剩2.5厘米長。經過三年籌備後,醫生挑選了血型和膚色與曼寧相同的捐贈者陰莖,上周進行15小時手術將陰莖移植到曼寧的身體。負責手術的麻省總醫院指患者未有出血、排斥和受感染迹象。曼寧現時仍在康復的早期階段,醫生指他可於數周內正常小便,數月內回復性功能。曼寧感謝捐贈者及其家人,望公開自己經驗來消除失去陰莖的恥辱。全球首宗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前年在南非進行,中國早在2006年亦進行過陰莖移植手術,但病人不久產生心理問題要求切除。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7/196149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63

日成功培植心肌細胞移植病猴

1 : GS(14)@2016-10-13 08:09:27

日本科學家由長尾獼猴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植的心肌細胞,再植入五隻患有心肌梗塞的長尾獼猴體內,成功幫助後者改善心臟功能。實驗結果(圖)或有望日後應用在人類器官再生醫療移植手術。
iPS細胞是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成而成的幹細胞,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不同組織細胞的潛力。日本科研人員特意由不易產生免疫排斥的長尾獼猴的皮膚培植出iPS細胞,再轉化成心肌細胞,這些異體心肌細胞移植入患病猴子,附着心臟上生長,12周後成為受體心臟的一部份並開始搏動,病猴的心臟功能改善了5%至10%。最重要是受體對這些幹細胞排斥少,也未發現有癌變迹象。有關研究結果在英國《自然》科學雜誌發表。共同社/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3/197992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27

治關節炎新法 鼻軟骨移植膝部

1 : GS(14)@2016-10-22 22:28:40

不少人受骨關節炎困擾,生活因此大受影響。瑞士科學家近日發表研究,指利用膝關節病人的鼻軟骨,移植代替受損膝部軟骨,結果取得顯著成效,在治療關節炎上取得重大突破。關節軟骨由於缺少血液供應,無法自行修復損傷,醫生現只能置換塑膠或金屬人工關節。巴塞爾大學團隊找來10名有嚴重膝患病人,抽出他們鼻隔膜6毫米的小部份軟骨,待組織成長到30至40毫米後,再植入膝關節取代受磨損的軟骨。兩年後,9名病人情況明顯好轉,剩餘一人於康復期間運動受傷。試驗病人為8男2女,年齡介乎19至52歲。這項治療並不受病人年齡影響,對長期受關節炎折磨的長者來說是一大喜訊。英國關節炎研究所負責人辛普森表示,新技術令病人不用接受大手術換關節,為日後治療關節炎病人帶來新希望,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廣泛使用。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2/198087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10

跨物種器官移植大突破人豬合成胚胎現世

1 : GS(14)@2017-01-28 12:04:08

■注入人類幹細胞後生長4周的豬隻胚胎。  美聯社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出人豬合成生物體,在注入人類幹細胞的豬隻胚胎培育出人類心臟、肝臟甚至神經細胞組織,被視為跨物種器官移植技術的一大突破,但基於道德爭議,胚胎存活約4周遭銷毀。


研究成果前日刊於學術期刊《細胞》。美國加州索爾克研究所等組成的科學家團隊,先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刪去豬隻胚胎中負責特定器官生長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再向該胚胎注入可填補基因缺陷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又稱「IpS細胞」),然後將這個跨物種「嵌合體」(Chimera)植入雌豬子宮約4周。測試發現嵌合體開始成形,殘留小部份人類細胞之餘,人類幹細胞更發展出心臟、肝臟、神經細胞等的前體細胞。實驗結果為跨物種合成研究跨出一大步,但成功率仍低,2,075個植入幹細胞的胚胎中,僅186個可存活28日。研究團隊認為有關技術仍處起步階段,離可進行跨物種器官移植的日子仍有很大距離,皆因不同物種的進化進度不同,成長過程亦受其他因素影響。換言之實驗易有偏差,要模仿大自然的造物過程絕不容易。今次研究參考自過往將大鼠(Rats)胰臟植入老鼠(Mice)體內的同類實驗,但因大鼠和老鼠屬近親,成功率高於人和豬的合成。團隊選擇豬作為實驗對象,亦因牠無論在體形、成長時間等範疇上,都比鼠類動物接近人類,以減低基因間的排斥。


恐變「半獸人」存道德爭議

實驗雖合法,但仍存在道德爭議,因將人類幹細胞注入處於形成初期的其他動物胚胎,或會影響動物本身的腦部或生殖器官,令牠們有變成「半獸人」風險,難判別牠們是否擁有人權。美國國家研究院前年在這實驗進行期間停止資助,正因要根據目前幹細胞及基因改造技術,重新審視跨物種合成實驗的道德界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8/199112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01

日兩肺合一移植成功全球首例 令器官資源物盡其用

1 : GS(14)@2017-07-05 03:42:22

■大藤剛宏向記者講解手術詳情。



日本成功進行全球首個兩肺合一移植手術,醫療團隊將捐贈者左右兩肺機能正常的部份結合成一個左肺,再移植到一名肺氣腫病人身上。新技術或可令器官資源物盡其用,即使捐贈者的肺不完全適合移植,亦無阻手術進行。據當地傳媒報道,手術前日在岡山大學醫院進行,費時約9小時。捐贈者是鹿兒島縣一名五旬女性,上月底被判定腦幹死亡,其左右兩肺下葉狀態不良,因此無法進行傳統的全肺移植。岡山大學團隊遂取出她兩肺相對健全的部份,即左肺上葉(上半部)和右肺上葉(首三分之一),其中左肺上葉順理成章取代患者的左肺上葉,右肺上葉則代替患者的左肺下葉。



■岡山大學醫院團隊成功將二合為一的肺移植入病人體內。


料患者3個月後可出院

而接受捐贈者則是岡山縣一名五旬女性,她因支氣管發炎導致氣流通道變窄、肺部吸氧組織壞死,2007年確診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6年前已接受過右肺移植手術,惟左肺其後病情惡化、壓住右肺,因此要再輪候移植。院方指患者目前情況穩定,但仍需機器協助呼吸,預料約3個月後可以出院。執刀的岡山大學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教授大藤剛宏指,過往許多移植手術皆因捐贈者肺部上葉原好但下葉有損傷而未能成事,因而枉費了不少珍貴的器官資源,但他認為那些肺部「即使可用部份不多,但只要在醫學上物盡其用,或許就能多救一個病人」,因此4年前已在美國的醫學雜誌上發表有關研究,並反覆利用豬肺進行實驗。他認為今次成功將技術應用在人體上,「對日本等器官資源不足的國家」意義重大。香港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醫生形容是次手術是創舉,難度比傳統的換肺手術高,因為手術會出現兩個氣管切口,氣管切口越多,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就越高,切口一旦發炎甚至潰爛,病人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港未有技術作同類手術

此外,手術另一難度在於捐贈者與病人的血管分佈不盡相同,若手術期間接駁不順,導致血液不流通或會使肺部潰爛,因此事前必須理清每條肺動脈與肺靜脈的分佈。他又直言雖然香港今年至目前為止已進行了5個肺移植手術,但仍未有如此技術和資源進行同類手術。日本《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4/20078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78

河莉秀擬移植子宮生B

1 : GS(14)@2017-08-04 06:11:35

曾演出港產片《桃色》的韓國42歲變性藝人河莉秀,6月時跟鄭英振離婚。河莉秀於前晚播出的節目《Video Star》中,表示真正的離婚理由是「積累了很多對彼此的傷心及抱歉」,自爆曾被建議進行子宮移植手術:「當時想為老公生小朋友,所以非常苦惱做不做手術,但做手術的話要住院一至兩年,現實上有點兒困難。」河莉秀對於自己最後沒有為老公生小朋友一事感到非常抱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03/201097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