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的銀行來台灣開設分行,像走馬燈一樣頻繁,從中國銀行到中國交通銀行,吸引一大堆名人的捧場。 七月十六日,中國交通銀行舉行台北分行開幕酒會,會場只能用「人多、頭銜高、花多」三多來形容。江丙坤、邱正雄,林義守等,約莫三百多位銀行、企業的大老闆參與盛會。 沒能親自與會的企業,如李焜耀、辜成允、林泰生等人,則送上祝賀花籃,把會場內外擠得滿滿的。 眾多花籃中,最醒目的,要算是放在報到櫃台兩側,且與兩岸交通銀行都有往來的台塑集團王文淵、王瑞華的花籃。 儘管中國交銀台北分行,現階段只能以企業金融業務為主,但中國銀行業面臨降息及利差市場化的壓力,交銀副行長錢文揮在會中一句「將積極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也就是說,相準的是有錢人的生意,讓國內的銀行業「剉咧等」。 金融總會理事長許嘉棟致詞時,接連兩次口誤,把交銀「台北分行」講成「上海分行」。是下意識還沒料到在中國金融業已經兵臨城下?還是在為國內銀行業者打安心針? |
| ||||||
券商將如何創新,設計資產證券化產品、跨行業引進投資人、防風險于未然? ◎ 本刊記者 鄭斐 ? 楊璐 文zhengfei.blog.caixin.com|yanglu.blog.caixin.com 試點七年的券商資產證券化,在2013年開年獲得政策面上的重大突破。 3月全國 “兩會”召開前夕,證監 會發佈《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 (下稱《規定》 )徵求意見稿,將包括股票、債券、信托收益權在內的多項基礎資產納入證券化範疇。 “ 《規定》至少說明白了哪些資產能做,哪些資產不能做。我們做業務的時候就清晰多了。 ”一位大型券商資管部門人士稱。 市場預期,在資產證券化業務轉常規後,目前券商大量“通道”資管業務將向專業回歸,而資產證券化產品也會成為券商櫃台市場的重要交易標的,企業也會增加一條融資新路徑。 不過,由於資產證券化目前面臨投資品種匱乏、投資者種類不豐富、市場厚度欠缺、流動性不足等諸多問題,如何依托現有資產設計產品,如何引進投資者尤其是保險資金入場,是當前從監管層到券商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新政出籠 2013年開始,監管層延續了2012年新政頻出的風格,而資產證券化新規在新政中備受業界關注。 “本來資產證券化徵求意見在等待出台的各類文件中並不是優先級別,但許多券商在做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中遇到不少問題,因此提出強烈需求。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 《規定》擴大了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載體範圍,在繼續採用專項計劃作為特殊目的載體並明確專項計劃資產為信托財產基礎上,為將來引入基金、特殊目的公司或其他形式的載體預留了空間。 2005年8月,證券公司企業資產證 券化業務的試點開擧。 一位大型券商資管部門負責人表示, “2005年的證券化試點,主要是依托2002年證監會發放的資產管理專項業務牌照,將可供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 打包設計,通過資管渠道出售。 ”他介紹,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業務內容比資產證券化要寬泛得多,只要是針對客戶特殊資產管理要求的,通過專項資管計劃包裝成產品的,都可以銷售。 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券商通過專 項資管計劃報送資產證券化類產品的審批過程,卻並不順利。 “監管層當時對資產證券化的認識 還不是很清晰,對於操作當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把控也欠缺信心,所以很多這樣的專項計劃審批流程都特別的長。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他表示,中信證券曾經推出的華僑城入園憑證資產證券化項目早已向證監會提出申請,卻遲遲沒有得到受理。而到2012年底,該項目在受理不足兩個月之內迅速獲批,被業界解讀為監管層加快推動券商資產證券化鼓勵政策的信號之一。 2012年12月,華僑城 A(000069.SZ)公告稱,其 “歡樂穀主題公園入園憑證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正式成立,擬通過此次資產證券化募資18.5億元。 該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核心在於將北京、上海、深圳三座歡樂穀主題公園未來五年的入園憑證打包作為基礎資 產,將其門票收入用于向投資者支付收益,而其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歡樂穀主題公園游樂設備、輔助設備維護、配套設施建設等。 “專項資管計劃牌照發放以來,大家還是更傾向于用這個牌照做一些資產 證券化的業務,但是這塊業務的審批以前很慢。 ”上述大型券商資管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 2012年10月,修訂後的券商資管業務管理規範性文件出台。集合資管計劃由審批轉為備案,可投資的範圍也大大地放開,專項資管計劃投資範圍也可與客戶約定。監管層已為資管業務擴容埋下伏筆。 “這次的證券化新規也表明瞭監管層對券商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支持,未來專項資管計劃雖然還是審批,但審批效率肯定會大大提高。 ”上述券商資管部門人士表示。 市場擴容 《規定》明確提出,資產證券化的定義,是證券公司以特殊目的載體管理人身份,按照約定從原始權益人受讓或以其他方式獲得基礎資產,並以該基礎資產 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持,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業務活動。 這一定義取消了試點規定中“企業資產證券化”的提法,從而掃除了原有規定對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障礙。 《規定》列明瞭可以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具體形態,允許包括企業應收款、信貸資產、信托受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財產權 利,商業票據、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商業物業等不動產財產等均可作為可證券化的基礎資產。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在其研究報告中測算,在5% 信貸和受益權類資產證 券化的假設前提下,預計市場空間在10 萬億元以上,但是考慮初期業務仍需審批,預計兩年內業務規模可達到3000億到5000億元,對券商的利潤貢獻率在9%以上。 在發佈 《規定》徵求意見的通氣會上,證監會機構部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此次對基礎資產具體形態的規定比較寬泛,對於股票、債券等具體基礎證券將不再分類。基礎資產當中的有價證券只要符合能產生穩定現金流、本身沒有瑕疵、可通過抵押質押等多種方式將其獨立出來等基本條件,即可進行資產 證券化。 考驗流動性 “試點階段,除了監管審批的原因外,市場本身也存在缺乏機構投資者、缺乏流動性的問題, ”上述資管部門負責人坦言, “在流動性不好的情況下,發行人給的溢價不夠高,導致產品本身很難做。 ”另一位大型券商資管人士亦表示,此前證券化產品市場投資者非常局限,機構投資者類型很少,也是導致市場流動性差的原因之一。 “這次的新政可以說是從證券化產品的供給和需求兩端都在擴容。一方面開擧了證券化產品供給的常態化,另一方面通過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人的進入和放開券商自有資金投資自己專項計 劃的上限兩條措施加大了需求。 ”陸家嘴交易所一位分析員表示。 監管層亦關注到市場流動性的問題,在《規定》當中,允許資產支持證券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機構間報價與轉讓系統、證券公司櫃台交易市場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交易場所進行轉讓。此外,還允許證券公司可以為資產支持證券提供雙邊報價服務,即證券公司可以成為資產支持證券的做市商,按照交易場所的規則為產品提供流動性服務。符合公開發行條件的資產支持證券,還可以公開發行,並可以成為質押回購標的。 降低門檻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做資產證券化的項目設計了, ”一位券商相關業務資深人士透露, “主要面對現在發行債券有困難的企業。 ”他介紹說,最近出台的公司債新政,其中非上市公司私募債因為流動性不足,發行有一定的難度,資產 證券化產品反而適合其中一些公司。 《規定》降低了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門檻。取消有關證券公司分類結果、淨資本規模等門檻限制,具備證券資產管理業務資格、近一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等基本條件的證券公司均可申請設立專項資產計劃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同時未對證券公司在與原始權益人存在關聯關係情況下設立專項計劃和擔任管理人作禁止性規定,對此種情況下以信息披露要求手段監管。 上述大型券商資管部門負責人表示, 《規定》對於券商而言,只要基礎資產說得清楚有現金流的,可預測的,就能做出一個產品來發行,增大一塊業務量。 他同時表示: “債券相對簡單,債券跟衍生品,想做都可以做,但要看債券源有多少,要看這個基礎資產的現金流跟這個現金流之間有沒有一個匹配。 ” 考驗智慧 “現在證監會倒是什麼都放開了,但是真正做的時候,也不是說有個批文就能做起來。原來資產證券化說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做得太大,風險控制、銷售環節等等問題困擾多年。 ”一位大型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他表示,一些發行產品的客戶認為 某個產品的風險不高,但其實經過券商的風險研判之後認為並不低,但客戶給出的溢價並不是很高, “怎麼樣設計產 品、說服客戶和做好營銷,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 一位銀河證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證監會資產證券化的文中提到了信托受益權,信托受益權是基於信托產品之上的受益權轉讓,這本身就是變相的資產 證券化。那麼,如果信托受益權還可以做資產證券化的話,就相當于二次資產 證券化。做兩層的話,原來的標的就很難兌現。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則在通氣會上表示,此次規定的資產證券化僅限于一次證券化範圍。 上述銀河證券人士指出,目前商業銀行大量購買這類二次證券化產品,一旦出現風險,也不會輕易讓銀行破產,“退出機制不完善將對市場發展構成風險” 。 證券資管人士則表示,目前關於證券化資產的獨立性尚不明確。 “如果基礎資產所屬企業出現破產,發行的資產 證券化產品是否會受到影響,現在這個問題跟信托一樣,立法還不完善。 ”對於非上市公司股權類資產證券化,上述大型券商資管部門負責人直言可能會“有問題” 。 他表示,對PE 持有的股票資產證 券化,目前還在探索,沒有做過,感覺有一點點小問題,就是如何將持有的股票,包裝成一個資產產品。因為一個資產證券化的項目,是要定期給投資者付息的,是不是拿分紅就足夠付息了呢? 還是需要通過資產變現一部分來付息呢?“給的是股票,付的是利息。這個特殊目的的項目怎麼設計,還是要動一下腦筋。 ”國泰君安研究員周文淵表示,徵求意見稿對可以做證券化的資產放的非常開,企業應收賬款、固定資產都可以拿來做,產品主要是看方案設計,國泰君安還沒有將證券化產品提上日程。 鑒於此次證券化產品發行期限並無明確限制,對於券商創新的空間而言無疑增大。 “只要不是資產池的情況,操作上應該都是允許的。重要的是產品和基礎資產的匹配和收益的對應。資金池主要的問題就是不一一對應,投資者看不清風險收益。新規是不允許他們搞不對應的方式的。 ”前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 “只要是通過其他途徑很難募資的,資產證券化就有利於幫助企業解決這個問題。企業不會在乎形式,要看券商的智慧。 ”中信證券人士稱。 本刊記者張冰對此文亦有貢獻資料來源:長江證券研究部 |
投資人都很嚴厲,為什麼?不是因為他們有錢,就覺得自己特牛,就居高臨下。道理很簡單,每一個創業者都覺得自己的項目很好,但是實際上投資人投一個項目,一定要通過這種方式逼出你的破綻。他要看到你項目的很多問題。如果一個投資人見你笑嘻嘻的,上來就說,「小朋友你好極了,你是個人才」,但越說你好就越不想投你。真的想投你的人,會用各種尖銳的問題問你,因為他要想辦法驗證,這個項目到底好不好?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創業者。挑貨的人才會買貨,所以我建議大家要以一種平常心態來對待。
另外投資人投資也是在投人。一個神經上不抗力的創業者,像一個電視節目中的應聘者一樣,稍微遇到點挑戰,就自己暈倒了,是沒有辦法帶領好一個企業的。因為你將來在真正的市場中,遇到的危機情況和壓力比投資人的拷問要大的多。可能會發不了工資,可能公司明天就關張了,可能會有巨頭來抄襲你的產品,你會面臨無數的挑戰。如果你不能表現的很強大、很堅強,你怎麼可能創業成功,投資人為什麼要把錢投給你?
很多人會很沮喪的說,我今天見了紅杉的投資人,去了IDG,但結果都被說了一頓,說我的項目不行。我覺得這種心態實際上是非常負面的,你應該把這看成是一個重要經歷,而不是結果。
投資人問的很多問題答不出來,說明你有一些地方肯定沒想到。你自認為很明白,但是就是不能很有條理的說出來,說明你沒有想清楚。這些經歷對你都是一個啟發。你見10個投資人,9個拒絕你是常態。但你可以通過這9個投資人的挑戰,來重新打磨你的項目,來重新修整你的產品,重新修改你的商業模式。所以如果你很有幸見了幾十個投資人,即使他們都沒有投,你也獲得了巨大的收穫。所以我也經常講,可以把投資人當磨刀石,把你的創業之劍磨的更加鋒利。
很多人成功以後,經常說自己當年沒有寫計劃書,就和投資人談了一句,甚至在電梯間裡就成功融到了多少錢,這都是鬼話。當年我也是怎麼都融不到資,見了很多投資人,就是說不清楚。但是一遍一遍的說下來,我就久病成醫了。現在不僅說的很流利,而且任何一個項目說三句話就能勾起投資人的興趣。因為我被投資人羞辱過很多次,被投資人趕出來很多次。但是我不怨恨他們,我很感謝他們。因為這些尖銳的問題,這種劈頭蓋臉的壓力,讓我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越來越清晰自己的弱點,越來越清晰自己的方向。
十年前的投資商很少,拉來投資很不容易,所以能被人罵一頓我覺得也值得。現在倒過來了,投資人有錢投不了項目,天天追在創業者的屁股後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要幸福的多。但是還是要找「逆耳忠言」、「苦口良藥」,選擇那些能夠做你良師諍友的天使投資人。而不是那些只會說漂亮話,只會拍你,捧你的投資人。
出口增長疲弱使得全球出口經濟體進一步承壓,《華爾街日報》認為,為提振經濟,各大出口國或將削弱本國貨幣,貨幣戰爭一觸即發。
對全球經濟而言,出口增長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貿易順差居世界首位的德國,去年出口增長僅0.9%,其金融危機前的年均增長在8%以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去年的出口增長降至8.6%,而此前十年中國出口年均增長20%。
即便是經濟不那麽依賴出口的國家,如美國,出口增長停滯也是限制其今年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隨著美元持續堅挺,其出口增長疲軟的趨勢或將不斷惡化。
國際貿易組織(WTO)最近下調了對全球貿易增長的預期,預計明年國際貿易增長4%,此前預期為5.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預計將於周二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IMF主席拉加德上周表示,
“全球經濟比我們預計的更糟糕。風險在於世界陷入了低增長困境。”
《華爾街日報》認為,經濟複蘇乏力使得決策者開始貶值本國貨幣,以保證本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更具競爭力。隨著高層財政官員看低本幣匯率,全球貨幣戰爭警報聲已經響起。這種針鋒相對的貨幣貶值將提振本國出口短期增長,代價是其他國家遭受損失。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此前稱贊了歐元的下跌,向投資者暗示歐元疲弱是歐洲央行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上周五也重申,他認為日元疲弱並未給日本整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除了貨幣戰,從基礎設施投資到養老金法律改革,再到簽訂貿易協定推進貿易自由化,全球主要經濟體為了複蘇經濟煞費苦心。據《華爾街日報》,美國去年就計劃完善泛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再將十幾個國家納入協定範圍,但最快要明年才能取得進展。美歐之間的貿易對話也仍在早期階段。
而與上述深層經濟改革會遇到政治阻力不同,貨幣貶值實施起來更容易。這樣一來,在全球出口經濟體磨刀霍霍之際,貨幣戰爭更有可能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先行手段。(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和日本的寬松措施加大了亞洲各國央行跟進降息以提振經濟的可能。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經濟學家Bruce Kasman 表示,
日本和中國都寬松,其他亞洲國家的央行應對的壓力正在上升。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將這看做是貨幣戰爭是錯誤的。日本的政策是在全球通脹下降的背景下,推出的區域性刺激措施。
周五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0個基點,為2012年來首次寬松。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央行正在對一系列數據進行回應。近期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正在放緩,而去通脹壓力正在上升。
此前,日本銀行推出前所未有的寬松政策來支撐經濟。日本在三季度陷入經濟衰退。上個月末,日本央行擴大現有的資產購買規模,此舉引發日元下跌。這引起了鄰國政策制定者的註意。一些國家擔心,日元下跌會降低本國的出口競爭力。
在過去一個月,盡管美元已對所有亞洲貨幣上漲,但漲幅不均。美元/日元已上漲9.2%,美元/韓元上漲5.3%,美元/泰銖上漲1.5%。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導致通脹下降,這打開了各國央行的降息之門。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亞洲通貨膨脹率正在下降,這提高了各國央行降息來刺激經濟、緩解高債務負擔的可能。
石油、大米等商品的價格大幅下降,這推低了幾乎全亞洲的通脹。雖然價格下降的部分原因是全球供應豐富,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對亞洲產生連鎖效應。中國經濟放緩降低了其進口亞洲其它國家產品的需求。
亞洲將從商品價格下跌中受益,因大多數亞洲經濟體是燃料的凈進口國。中國、新加坡、韓國、臺灣和泰國上月的CPI都低於2%。
與此同時,一些亞洲國家的增長正在放緩。三季度,印尼和中國增速都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而同期泰國經濟增長遠低於預期。Kasman指出,泰國、印度和韓國最可能走向寬松的貨幣政策。花旗集團經濟學家預計,泰國將在接下來一個月內,寬松兩次,將利率降至1.5%的歷史低點。
然而,亞洲各國央行將不會一致行動。印尼最近上調利率,幫助緩解燃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而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在過去6個月內提高了利率。
Capital Economics預計,明年將有部分亞洲經濟體加息,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自金融危機以來,一些亞洲經濟體經歷了快速的債務增長(包括企業和家庭)。該地區的許多政策制定者下調了利率,以應對投機資本流入,降低本國貨幣升值壓力。然而,現在出於對債務繼續增長的擔憂,各國央行或許寧可任由經濟放緩,也不願進一步寬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