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html
今天恆指跌1%,國指跌2%,成交增至666億,是另一個 distribution day;股票升:跌比例大約是1:3。滬深300指數尾市跌幅收窄,但仍跌0.72%。
美國國債上限問題暫時解決,不過,如我之前所講,債市一直對這件事沒有任何反應,即表示 smart money 一直不認為此事是關鍵性問題。股票市場有一些短暫性的影響,在美股來看,個別股票也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格局。整體來說,中、歐、美經濟增長的前景,以 及中國的信貸危機和銀根鬆緊情況,那才是影響股市的主要關鍵。HSBC在歐洲大栽員,表示歐洲的經濟實在差勁;我們不會看到一個地方的表現很好而需要大栽 員的。
港股今天的大盤是弱的,內銀在美國運通悉售工行持股已受壓,外資繼續不斷撤離中資金融股的投資。不少股市評論員(Pundits--- e.g. Big C),每當一些中資金融股有個別幾天較可觀的反彈時,就話有突破,每次反彈都認為是牛趨勢的開始,那實在是愚不可及。首先「突破」是有很清晰的定義,那就 是股價由一個重要的 trading range 升上或下降至另一個 range;其次就是,並不是每一個向上的突破都是牛走勢的開始,尤其是在大盤不好的時候,處於弱板塊的股票在一些短期 trading range 的突破很多時候都是假的。不斷存在主觀願望而進行操作只會浪費時間和輸錢。假如大盤氣氛繼續差下去,而某些內銀股又再次跌穿50天EMA,我會有興趣開始 嘗試造淡它們。
和電香港(0215.hk)公佈的業績十分理想,市場反應正面,股價繼續放量上漲;它亦有帶動數碼通(0315.hk)嘗試突破,但由於大盤不濟,結果突破失敗。由於市場反應良好,我繼續持有手上的和電香港。
個人今天沒有任何操作。一來手上持股並無異動,二來整體大盤氣氛不好,也沒有什麼良好的目標可以交易。今天組合回報微升0.2%。
其他 watchlist 上的股票方面,CUP20 成員之一的理文集團(0746.hk)今天巨量急跌>9%,已成熊走勢。一旦愈來愈多領先股出現無力再上的情形,甚至是熊走勢,那便要十分小心。
![]() |
理文集團(0746.hk)六個月日線圖 |
再講一講投資內銀股的問題,或許很多已投入的人不太喜歡聽,但這是一個事實。這兩年長揸內銀股沒有回報是一個已發生的事實,儘管日後內銀真的有一個牛走 勢,這兩年沒有任何回報的事實也沒有任何改變;而這兩年之間,有大量其他界別的股票有可觀升幅甚至倍升。一早已投入內銀股投資的人,他們的行動本身已表達 了他們的主觀意願:內銀股的股價或股利是有上升潛力的。否則,他們就不會買進了。久而久之,那些人一看到任何內銀的反彈都會有主觀意願,認為那是牛走勢的 開始:「拿!都話不要有羊群心理。看!內銀是會上升的。」他們只喜歡接受認同自己看法的意見,任何負面的意見只是一種抽水,或者是與羊群共舞、跟紅頂白。
當然,可能不少人已當我上一段文字是抽水,只能說句對不起。我想指出的是,投資必須實事求是。個人的意見可以是對或者錯,可是當市場在一段長時間的表現證 明了自己是錯,那就是錯。我們能否獲利,最終仍是取決於股價表現或者是可獲分派的股息,股價點穴甚至下沉兼派息沒增長,而跑輸其他界別,以任何角度來說都 是輸了,那是要面對的現實。一味牛牛牛,學范太所講:「要講一些令人聽落很舒服的說話是很容易的。」但那是沒有任何意思的。
如何“不站隊”BAT,或許是擺在包括今日頭條在內的“獨角獸”公司面前的一道難題。
“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
在題為《傳聞騰訊會以80億美金的估值投資今日頭條,真的嗎》的今日頭條問答帖中,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這樣回答,對今日頭條獲騰訊收購傳聞進行側面辟謠。
張一鳴還推薦了一首《Go Big or Go Home》的歌曲,並附上了如下歌詞片段:So if I'm gonna go at all,go big or go go go,go big or go home。
從這一表態來看,張一鳴強調了今日頭條會保持獨立發展,但是對於是否新一輪的融資中有騰訊參與,今日頭條官方還沒有更多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今日頭條獲得C輪1億美元融資是2014年6月,紅杉中國領投、新浪微博跟投聯手,當時今日頭條估值5億美元。
事實上,在2012年上線的“今日頭條”一度搶盡了資訊類APP的風頭。它咄咄逼人的態勢,給傳統的新聞客戶端敲響了一記警鐘,也展現新的突圍路徑。這款應用基於社交媒體數據分析,就能夠自動為用戶推薦個性化的、用戶感興趣的信息,並且使用次數越多、資訊推薦就越準確。這甚至讓“圍繞個性化來推進新聞客戶端”,成了不少門戶新聞客戶端的重點方向之一。
截至2016年5月,今日頭條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4.8億,日活躍人數超過4700萬,其去年一年的廣告營收接近30億元。
和此前個性化推薦資訊相比,現在大數據帶給今日頭條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此前今日頭條從住宅需求數據上發力,他們甚至統計出了北京人最關註的前二十個樓盤,並且知道IT男和金融男喜歡的房子有什麽不同。
此外,有今日頭條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除了圖片、文字資訊外,今日頭條的視頻數量同樣不容小覷。
不過,從一點資訊、門戶新聞客戶端到騰訊今年發力的天天快報、阿里巴巴發力UC訂閱號、百度發力百家號,今日頭條的競爭對手並不少。
BAT三家中,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曾對外表示,個性化信息分發的生意,騰訊、百度、阿里都在做,但還未出現很明朗的局面。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占據了用戶大量的閱讀時間,然而用戶對於傳統新聞的閱讀量是相當有限的。
阿里巴巴則希望再把天貓、淘寶的開店模式複制到媒體領域。今年4月,阿里巴巴移動入局內容分發領域,推出一項名為“賦能媒體”的計劃,推動內容提供商向內容服務商轉變,讓媒體像天貓品牌商家一樣擁有自己的“內容店鋪”,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媒體新生態。
面對紅海競爭,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對第一財經記者評價,今日頭條是一個獨立的新創的公司,未來的挑戰在於長遠在供給側、用戶消費側和商業側的資源和積累,在長跑過程中有一些沖擊。
而百度則在6月的年度聯盟峰會上,宣布將自媒體平臺“百度百家”升級為“百度百家號”,並接入廣告體系,對自媒體進行收益分成。
以下為張一鳴問答發布的內容全文:
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
有首歌叫《Go Big or Go Home 》,好聽!
I'm thinking life's too short it's passing by
So if I'm gonna go at all
go big or go go go
go big or go home
如何“不站隊”BAT,或許是擺在包括今日頭條在內的“獨角獸”公司面前的一道難題。
“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
在題為《傳聞騰訊會以80億美金的估值投資今日頭條,真的嗎》的今日頭條問答帖中,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這樣回答,對今日頭條獲騰訊收購傳聞進行側面辟謠。
張一鳴還推薦了一首《Go Big or Go Home》的歌曲,並附上了如下歌詞片段:So if I'm gonna go at all,go big or go go go,go big or go home。
從這一表態來看,張一鳴強調了今日頭條會保持獨立發展,但是對於是否新一輪的融資中有騰訊參與,今日頭條官方還沒有更多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今日頭條獲得C輪1億美元融資是2014年6月,紅杉中國領投、新浪微博跟投聯手,當時今日頭條估值5億美元。
事實上,在2012年上線的“今日頭條”一度搶盡了資訊類APP的風頭。它咄咄逼人的態勢,給傳統的新聞客戶端敲響了一記警鐘,也展現新的突圍路徑。這款應用基於社交媒體數據分析,就能夠自動為用戶推薦個性化的、用戶感興趣的信息,並且使用次數越多、資訊推薦就越準確。這甚至讓“圍繞個性化來推進新聞客戶端”,成了不少門戶新聞客戶端的重點方向之一。
截至2016年5月,今日頭條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4.8億,日活躍人數超過4700萬,其去年一年的廣告營收接近30億元。
和此前個性化推薦資訊相比,現在大數據帶給今日頭條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此前今日頭條從住宅需求數據上發力,他們甚至統計出了北京人最關註的前二十個樓盤,並且知道IT男和金融男喜歡的房子有什麽不同。
此外,有今日頭條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除了圖片、文字資訊外,今日頭條的視頻數量同樣不容小覷。
不過,從一點資訊、門戶新聞客戶端到騰訊今年發力的天天快報、阿里巴巴發力UC訂閱號、百度發力百家號,今日頭條的競爭對手並不少。
BAT三家中,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曾對外表示,個性化信息分發的生意,騰訊、百度、阿里都在做,但還未出現很明朗的局面。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占據了用戶大量的閱讀時間,然而用戶對於傳統新聞的閱讀量是相當有限的。
阿里巴巴則希望再把天貓、淘寶的開店模式複制到媒體領域。今年4月,阿里巴巴移動入局內容分發領域,推出一項名為“賦能媒體”的計劃,推動內容提供商向內容服務商轉變,讓媒體像天貓品牌商家一樣擁有自己的“內容店鋪”,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媒體新生態。
面對紅海競爭,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對第一財經記者評價,今日頭條是一個獨立的新創的公司,未來的挑戰在於長遠在供給側、用戶消費側和商業側的資源和積累,在長跑過程中有一些沖擊。
而百度則在6月的年度聯盟峰會上,宣布將自媒體平臺“百度百家”升級為“百度百家號”,並接入廣告體系,對自媒體進行收益分成。
以下為張一鳴問答發布的內容全文:
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
有首歌叫《Go Big or Go Home 》,好聽!
I'm thinking life's too short it's passing by
So if I'm gonna go at all
go big or go go go
go big or go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