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登陸20年台商血淚控訴

2012-6-4  TCW




這是二○一五年的中國。LED照明正一步步取代傳統照明,公家機關、新設企業在政府補貼下大量採用,這一年,市場產值近七百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三千億元),較二○一○年成長二‧三倍,且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是所有LED業者最垂涎的市場……。

在這美好願景裡,台商,會在哪裡?

深入中國LED產業第一線,一位在沿海投資逾二十年的業者,首度揭開中國美夢後的殘酷真相。「台灣(業者的好景)只剩下兩、三年了!」在他眼裡,中國不再是迦南美地。以下是他的血淚告白:

我在中國投資超過二十年了,政府關係一直是頭痛的問題。

中國政府採購肥滋滋?「你沒請吃飯、給回扣,很難拿到」

一開始我看上了廣東,用一平方米(人民幣)五十元的價格,跟當地政府買了五十畝,拿了國土證(相當於台灣土地所有權狀)。後來要去蓋廠的時候,卻發現,欸?我的土地上怎麼別人蓋起廠房了?這才知道對方是跟省級高層買地的,政府竟然一地二賣。

後來到現在這個地方,也是很多狀況。我們這裡,以前啊!海關關長、外匯局局長都被槍斃了。

我曾經因為急著讓貨品出關,就先跟海關口頭報備,再補報關單,後來就被檢舉走私。

外匯局也是一樣,我要從海外匯錢進來,他們要我們先匯到某一個單位,說是要把業績做給這家公司,因為對方是外匯局官員,我們就照著做了,後來這個官員出事被抓,就跳出來說我們不規範(不守規定),被罰了(人民幣)上千萬元,沒多久,外匯局長也被槍斃了。

後來,我們往外地擴張,搞得也不是很順利。

之前政府一直要我去「那邊」(編按:為保護該廠,此地點不公開)設廠,我看到山東省有「投資一台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統)、補貼(人民幣)一千萬」的辦法,就跟書記講,沒想到他馬上答應,我才去設廠。

我們拿到一個當地路燈的標案,已經裝了四年,到現在一分錢都沒有收到。

很惡劣啊!真的是很惡劣!我們都有合同的,每次去問,對方就一直說:「我在申請啊!我在等啊!」你沒有整天在那邊請他吃飯、給回扣,不斷的拜託,很難拿到錢。但我哪裡有時間去跟他要啊?

人民幣三千萬耶!四年了,到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本來會計科目一直放在「應收帳款」上,現在可能要打成呆帳了,到期了。在中國做燈的沒一個賺錢的,政府這個也要吃、那個也要吃。後來我就改變做法,你錢不到,我不出貨,只能這樣。

再回頭說那設備補助款,到現在也只給了一半。

另外一個是,中國標案有很多「中間人」,包括我做一個小鎮的路燈標案,中間人都能被抓走。這案子我堅持只做產品供應商,不負責裝設,也不收節電費(編按: 因使用LED而省下的電費),所以政府就找了一個中間人,金額也不多啦,就(人民幣)一千多萬。沒想到,他後來因為利益分不均,被抓起來了。這個,笑話! 好多笑話(語氣無奈)……。

剛剛說這些都是小地方政府,一般來說,中國對國際照明大品牌比較有規範,但回扣難免。上次不是西門子賄賂嗎?(編按:西門子在多國行賄,遭美國處十六億五千萬美元罰鍰)這是很為難的,大公司你不做這個,根本不要談生意!

溫家寶自己都講啊!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腐敗,不做政治改革,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解決。

兩岸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它有大量補貼,我們補貼就很少」

兩岸業者同在中國市場競爭,我們(台商)的補貼就很少,你拿補貼不是開玩笑的,至少要分給中間人一半,不然他怎麼會跟你弄?可是我們上市公司這樣很難作帳,所以更不容易申請。

我告訴你,再下去,台灣所有的晶片廠都會完蛋,三年就完蛋!

三安(中國最指標的LED公司)這些中國大廠,現在賣出來的價錢比你台灣便宜一半,因為它們有很大的補貼,可以不那麼計較獲利。這個很不公平,但你沒辦法,中國就是要建立這個產業,補貼本身就很多歧視性。

它(中商)有大量的補貼、又有大量的出路。你看三安,幾乎全部補貼,等於不要花錢就能買到設備,另外又把路燈這些項目,例如蕪湖那邊一次就給它(人民幣) 五億元的訂單,一次的路燈就是五個億。而且它不只這五億啊!它在泉州也有廠,蕪湖、天津也有廠,都拿到補貼。三安拿到錢了,他們是大陸人,它拿到錢了。

不只是這樣,中國業者用最高的代價、給天價(編按:在台廠年領新台幣一百萬元,到中商年領人民幣一百萬元,約四‧七倍),挖走了很多台廠幹部,晶電、璨圓啊!都是。很難避免,因為中商的工廠就在旁邊,他說,「你的人自己要過來的!」

所以晶電在那邊講說,要阻止大陸廠商來我們這邊挖人,不可能的!你只能說我來這裡,反而挖你的人,你絕對不能再只是防範、一定要攻擊。

中國公司把晶電的人整批挖過來,你說技術提升的速度快不快?當然快!而且台商有專利的限制,大陸什麼都敢,所以台商只能在背光源琢磨,因為背光源要更換一個supplier(供應商)比較困難,但這市場卻嚴重供過於求。

LED商機遍地開花?「台灣人只會被利用,新台流變多」

目前中國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技術取得也不是很困難。晶電過去還有技術提升的空間,但現在差不多到了極限(已足夠一般照明與背光使用)。

LED這幾年,出現好多「新台流」。這些人多半之前是小燈廠的主管,後來公司沒做起來就自立門戶。很多深圳、廣東的項目(標案)就弄弄弄,做中間人,很可 憐。他們介紹一個項目,不是做成以後抽佣金,而是不管你有沒有做成,都要抽取固定的顧問費,且都是政府的項目,等於變成政府的報馬仔。

他們在前東家接觸到LED項目,以為商機很大,天天有換燈的項目,動不動就是幾億,實際上又不是;你要當中間人,跟政府代表接洽也是要請人家吃飯的,那些 人吃起飯來,山珍海味,什麼都敢要的,幾年下來積蓄都搞光了。但這塊還是很吸引人,很多(台灣)報馬仔在運作。這種人要碰的話,天天都有。

也有不少台灣人幫地方政府招商,我才知道,原來「招商」也有搞頭、有業績的,你招一個多少,投資多少金額,他可分成的,政府會給他獎勵,有規範的,可當生意做。不過現在中央政府也在整頓這塊。

換燈、招商是很大的肥肉,但台灣人能扮演的角色很有限,只會被利用,他們(中國)會相信台灣人嗎?不會啊!也怕台灣人捅他。最後很多變成台灣人不像台灣人,中國人不像中國人。

這些人也回不了台灣,找不到事做,很多也已在這落地生根。台灣人好苦,有政治作用時說你是同胞;有經濟利益時說你是台胞,什麼都不是,裡外不是人。好悲哀的!

未來的路怎麼走?「台灣的LED優勢只剩兩、三年」

我現在很後悔啦!唉!進到LED。原本是想,LED一定會取代所有的燈,與其這樣子,不做,也是死,做,可能還有點希望。

LED最終贏家還是中國,它整個產業鏈這樣拉拔起來,(售價)可比韓國還便宜,且本身就有這麼大的市場,不管它怎麼爛,你也不得不加入運作。

台灣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都是專業經理人,沒有企業家精神,反正我打工的,沒股份的,很多台商領導層,都是很好的職業經理人,但是在一個很激烈的環境下,怎麼去比?你要更靈活,更有冒險的精神!

我看台灣的優勢大概只剩下兩、三年了,LED這個產業太大,表面上很吸引人,就像以前的網(路)股一樣,二○○○年時一下子遍地開花、百家爭鳴,到處都在搞網股,一下子突然崩潰,你看現在剩下幾個?是不是?

LED現在就有這個味道,兩、三年後只剩下幾家大的。(中國)官方預估,LED三家晶片廠、十家燈具廠已夠了,可能就占了八成的市場份額。

所以台灣你將來就是度假嘛!給中國大陸作度假啊!旅遊啊!也只能這樣,很多大陸高層告訴我,「我在台灣看到中國文化,因為台灣人有禮貌、有教養。」

可是對我們搞製造、搞產業的,孤軍奮戰,你看韓國政府全力、無條件、無限制的支持發展LED,業者也是又打品牌,又是全產業鏈;台灣說真的,你做產業的這些也沒出息,都是代工性質。再下去,會弄到整個產業一點價值都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7

謝金河:二O一四年台灣看到希望 喜見台灣企業大翻身(106-109)


2014-05-05  TWM
 
 

 

從兩岸三地排行可以完整看到企業的盛衰,今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行,

是台灣罕見全面躍升的一年,那是因為台股表現比中港股市好,

未來一年,中國仍繼續調結構,房地產、基建產業的發展仍不利上證指數表現。

持續觀察兩岸三地企業競爭力,今年是台灣企業挺身而出,甚至可以說是「逆轉勝」的一年,為什麼這樣說?過去十年來,中國企業隨著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快速成長,堪稱是飛躍的黃金十年,不過這兩年中國經濟微調結構,原物料產業降溫,金融業又困在過度逾放的惡性循環中,使得中國深滬股市一直在低檔。

台灣企業排名往前挺進

是過去十年來少見

最顯著的是代表中國國企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指數,在二○一三年全年下挫五.四二%,而以銀行、壽險及大型企業為主的上證指數去年也下跌六.七二%,今年表現依舊弱勢。反觀香港恆生指數去年仍小漲二.八七%,台股加權指數去年上漲一一.八四%,今年仍表現出色,兩岸三地資本市場不同的表現,也決定了兩岸三地企業不同的排名順位。

第一個結論要向大家報告的,是台灣企業排名都顯著往前推進,這是過去十年來很少發生的事。例如,台灣市值第一的台積電,市值成長一四.一五%,以新台幣三.一三兆元居第九名,略遜於騰訊及中國銀行;台灣市值第二大的鴻海以一.一六兆元,市值成長二五.八四%,從去年的三十二名跳升到第二十五名,名次顯著向前,鴻海的市值與銀河娛樂、長江實業、招商銀行在伯仲之間。在前四十名的榜上還有一家台資企業聯發科,以新台幣七四二三億元,市值成長五○.七一%,列在第四十位。聯發科併了晨星,讓市值躍升,排名也從六十六名跳升到四十名,過去在兩岸三地前四十大榜上,經常只有台積電及鴻海,如今多增一家聯發科。

再往後看,台灣的大企業市值增加,排名都往前挪動,像中華電信從四十五名晉陞至四十一名,台塑化從四十三名來到四十二名,算是挪動一小步。國泰金控則從七十九名跳升到六十一名。郭台銘的競爭對手比亞迪去年股價大漲,市值累積到新台幣四九九九億元,排名從一三四名跳升到六十六名,算是進步很大的企業。在這個排名區間,台資有兩家重量級食品企業也在榜上,其中旺旺以新台幣六四三四億元,市值成長五.三一%,搶到第五十名的席次;康師傅則以四八三四億元,市值成長一二.三四%,由七十七名晉陞到七十一名。排在康師傅後面的是台塑,市值是四八二五億元。

再往下看,台達電躍升力量很大,台達電在台股市值排行榜已上升到第九,市值四四九七億元,成長三六.八一%,排名從一○六名晉陞到七十五名;其他如台化從八十九名來到八十一名。但真正值得肯定的是大立光,大立光排名從三五八名跳升到一五一名,市值成長一三九.三八%,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我們年年在比較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看了十一年,赫然發現企業的競爭是殘酷的,兩岸三地也是一個平台,企業彼此都在競爭,最後只有贏家才能勝出,大立光就是在相機鏡頭模組中,不斷創新,領先勝出的贏家。去年,大立光全年營收達二七四億元,成長三六.六七%,稅前賺了一一五億元,稅後淨利達九十六億元,EPS︵每股純益︶高達七十一.六四元,這是僅次於一一年宏達電股價漲到一三○○元那一回,年度創下七十二.七四元EPS的歷史次高紀錄。最近大立光召開法說會,公佈一四年首季EPS高達二十二.三六元,毛利率提升到五五.六一%,照這樣的獲利領先態勢,大立光今年EPS很有機會挑戰前無古人的EPS一百元的新紀錄,怪不得眾家外資都把大立光股價調升到二千元以上,高盛更是上看二三○○元。

在競爭下創造新贏家

最壞的情況已過去

從大立光的例子可以發現,兩岸三地的產業是在競爭下創造新贏家,像是大立光有台灣玉晶光、先進光競爭,中國也有舜宇光學、水晶光電,甚至韓國三星也加入,但是大立光永保領先,才能把毛利與EPS愈拉愈高。去年一年,台灣的美律也面臨瑞聲科技與歌爾聲學的挑戰,一度無招架之力,但也逐漸逆轉勝,最慘的是TPK宸鴻也在歐菲光電夾擊下,一度出現虧損,但現在看起來最壞的情況已過去,這是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必然的宿命。

二是中國金融業市值都普遍下滑,像是最大的工商銀行減少一三.○一%,已第二年退至第二位,建設銀行少了一二.二五%,排名從第四名變成第五名,農業銀行減少一○.四五%,中國銀行減少六.五九%,中國人壽減少一一.九三%,交通銀行減少一六.九九%,民生銀行減少一九.九三%,中國太保減少一二.○八%。儘管資產品質遭到質疑,中國的銀行業在一三年獲利仍很搶眼,像工商銀行去年淨利二十六.二六億元人民幣,EPS○.七五元人民幣,但是股價只有三.四五元人民幣,本益比只有四.六倍,中國的銀行、壽險股本益比都很低,壓抑了市值表現空間,也暗示了中國資產泡沫危機山雨欲來。

三是中國的基建產業,也因為調結構而失速墜落,最具代表性的是市值最大的中國石油。今年中國石油以新台幣六.七兆元市值穩居榜首地位,但比起去年市值減少九.六七%,中國石油原來是在香港掛牌,○七年回到中國掛A股,一上市股價曾衝到四十八.六二元人民幣,股價最慘跌到七.○八元人民幣,這家中國龍頭企業讓中國股民荷包大失血,不過中國石油的「大」顯現在財報上仍很驚人,一三年中國石油營收二.二五八兆元人民幣,營業利益是一五一七億元人民幣,稅後淨利是一四二二.二九億元人民幣,EPS○.七一元人民幣,比一二年的○.六三元人民幣仍有顯著成長,但是目前股價只有七.五四元人民幣,本益比停留在十倍上下。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石化與中國海洋石油身上,這兩家公司排名退到第十名及第十一名,原來中國石化是領先台積電的,如今卻淪落在後。除了石化產業外,中國的有色金屬排名都大幅滑落,像是中國鋁業在香港從一○.六六港幣跌到二.二二港幣;洛陽鉬業從八.六九港幣跌到二.五八港幣;江西銅業從二十七.四港幣跌到一一.五二港幣,排名從一二○名變成一七八名;五礦資源從七.○七港幣跌到一.二二港幣,只有一個慘字可形容。

鋼鐵、煤礦、白酒產業

順位皆往下滑

但最慘的仍是煤礦股不斷下跌的將來,像是南戈壁股價從一三○.九港幣跌到四.六三一港幣;中煤能源從一六.四港幣跌到三.六六港幣,排名從八十五名退到一三五名;恆鼎從一三.八八港幣跌到○.八四港幣;市值最大的煤業公司中國神華市值減少二八.九九%,排名從十二名退居二十名,看起來順位仍在往下滑。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最大的鋼鐵公司寶鋼,市值減少二一.○七%,剩下大約新台幣三一二一億元,排名從九十名退居一○九名。台灣的中鋼原本與寶鋼實力在伯仲之間,中鋼是八十八名,寶鋼是九十名,但今年中鋼市值持平,只小幅下挫○.三六%,中鋼市值三九四九億元,排名小退一名,明顯拉大與寶鋼的差距。

另一個是受到中國打貪腐影響的白酒產業,貴州茅台股價一度從二六六.○八元人民幣跌到一一八.○一元人民幣,最近拉升到一七九元人民幣,全年市值小增一.四五%,排名只從三十六名小退到三十七名;其他如五糧液從三十九.五五元人民幣跌到一四.三三元人民幣,市值減損一九.五二%,排名從八十三名變成一○四名;還有洋河股份,股價從一七二.七七元人民幣重挫到三十六.八一元人民幣,最近才回到五十三.八元人民幣,經過去年的市值大跌後,今年又少了七.九七%,排名從一○七名退到一一二名;最慘烈的仍是酒鬼酒,股價從六十一.四五元人民幣慘跌到一○.八元人民幣,目前仍陷在谷底不能翻身。

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習李當家之後,調結構用力很深,受到影響的行業十分深廣,怪不得中國媒體報導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胡錦濤等大老都出面勸告習李打貪腐速度要慢一點,從這一千大排名,已經很清楚看到這個端倪。

第四個角度可以發現,有一些產業今年正快速崛起,像是DRAM景氣大好,華亞科去年每股純益達三.六六元,全年淨利二一二億元,股價從最慘的一.九七元大漲到三十二.三五元,是標準的從醜小鴨變天鵝的例子;華亞科近一年來市值成長二四五.六五%,排名也從五七四名躍升到一八三名,這是今年躍升最驚人的企業。

中國LED快速崛起

對台廠造成壓力

而在中國崛起最快速的,則是LED產業,例如台灣熟悉入股璨圓的三安光電,一年來市值成長八六.八一%,排名從三四四名跳升到一九○名。目前中國LED產業正在加速追趕,包括國星光電、長方照明、聚飛光電、陽光照明、華燦光電、鴻利光電等,都在力爭上游中,也逐漸對台廠造成壓力。

第五是從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可以看出台灣企業的興衰,如果回到○六年的排名,這是金融海嘯來臨前,很具代表性的一年。當時台積電市值一.六八兆元,排行第六,鴻海八八七六億元,排行第十六,國泰金控以六○九六億元,排名二十一,如今退到六十一。

但掉得最凶的有幾家知名企業,香港滑落最多的是思捷環球,在全球競爭中節節敗退,○六年市值五九○九億港幣,兩岸三地排名第二十三,如今市值只剩二七○億港幣,鴻海的子公司富智康(富士康)○六年市值新台幣四七八三億元,兩岸三地排名二十六,如今市值剩下三三七.八億港幣,兩岸三地已排不進五十名。

台灣企業消退最快的一家是聯電,在○六年胡國強當董事長時,市值達四四○六億元,兩岸三地排行二十九名,那是晶圓雙雄的末段,聯電市值還有台積電的四分之一,如今市值只剩一六七六億元,兩岸三地企業排名二一一名,排名與中國宏源證券不相上下,市值只剩下台積電的五.三五%,兩家晶圓代工廠市值差距愈拉愈大。

另一個隕落的巨星是宏達電,○六年還不是宏達電的顛峰,不過○六年宏達電已把市值拚到三六四二億元,兩岸三地排行三十二名,如今快速下滑到一三三六億元,也退出到兩岸三地一○○大排行榜外。另一個落難的是面板業的友達,○六年友達市值一度達三○四九億元,兩岸三地排行四十二名,如今剩下一一四五億元;那時奇美電市值二三三三億元,兩岸排名五十七名,如今與宏達電、群創都算是難兄難弟。

從兩岸三地排行可以完整看到企業的盛與衰,一四年的兩岸三地企業一千大排行,是台灣罕見全面躍升的一年,是因為台股表現比中港股市好。未來一年,中國仍繼續調結構,房地產、基建產業的發展,仍不利上證指數的表現,台灣企業仍有向前挺升的機會。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兩岸三地已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平台,今年台灣有服貿的爭議,但兩岸已沒有所謂讓利不讓利的問題,台灣的企業要能勝出,只有技術本位、技術創新及技術領先,才有機會在兩岸三地的競爭中勝出,這是企業不敗法則的唯一憑藉。

撰文?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303

二○一六年台股往哪裡跳躍(下)——從傳產股找標的

2016-02-29  TWM

猴年出口經濟數據尚未改善下,雖一時散戶投資信心不足,但一旦金融環境出現正面轉折,台股向上動能將很強勁,在傳產股中,可留意美國新屋開工供應商等四大族群。

二○一六年伊始,全球金融股遇龐大賣壓,富國銀行(市值二四三二億美元)、JP摩根(市值二一四三億美元)、美國銀行(市值一三○五億美元)、花旗銀行(市值一一八六億美元)等四大金融集團跌幅分別為一二%、一二%、二七%、二五%;歐洲的法國興業銀行(市值五一六億歐元)及德意志銀行(市值二一八億歐元) 亦跌二四%、二八%,投資者恐慌在此展露無疑。

金融股對經濟展望敏感度高,因而扮演著股市多空氛圍的重要角色,當下台股金融指數約在九○○點,也回檔至一三年一月位置,同樣悲觀與觀望情緒蔓延!

本文由工作夥伴陳俊佑及我共同撰述,從四角度分析當下台股環境與一三年的差異,我們認為可樂觀以待:

一、指數位階:

對比其他國家股市從一三年一月底迄今漲幅看,美國標普五百指數從一五○○迄今到一九○○點,漲幅二六.四%;德股從七七○○迄今到九○○○點,漲幅一六.八%;上證指數從二三八○迄今到二九○○點,漲幅二一.八%,台股指數則從七八○○迄今八三○○點,漲幅雖僅六.四%,但從個股看,一三年一月迄今有約三○○家公司漲幅逾五○%!個股內容表現超越指數,耐心找股應有大得。

二、新台幣貶值:

一六年以來,美元兌新台幣貶至一:三十三.五(今年貶值一.四%),從美元兌韓元已貶至一:一二三一(今年貶值約五%),新台幣貶值壓力仍在,有利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再者,包含塑化原料、金屬原料及工業原料,價格又比一五年低,對成本管控嚴謹的台灣製造業而言,是一大優勢。

羊年營運績效好的公司,猴年營運目標應也會相當強勁。

三、IPO(首度公開發行)活水:一三至一六年一月台股共有一七二家掛牌,其中F公司與台灣公司各四十五、一二七家,從經營績效看,這段期間的IPO公司,一五年前三季淨利超過四元的共四十九家,其中十七家F公司、三十二家台灣公司,以比例看,F公司獲利明顯優於台灣公司,在台灣企業獲利成長趨緩下,猴年台商從海外回台掛牌的F公司,都應當留意。

四、融資餘額:

融資餘額是觀察台股內資散戶熱度的指標,台股目前融資餘額約一三三六億元,對比一三年一月的融資餘額一八○○億元,減少四六○億元,減幅二五.七%。猴年出口經濟數據尚未改善下,雖一時散戶投資信心不足,然一旦金融環境出現正面轉折,在本土資金湧入,台股向上動能將很強勁。

從傳產股找標的,方向在美國新屋開工、汽車減碳、健康新中國、文創等產業。

(一)美國新屋開工供應商:新屋開工水準會在經濟狀況轉佳前就開始上升,而在經濟趨緩或陷入衰退前一段時間就會領先下滑,因此房屋開工數被歸類為一項領先指標。

美國新屋開工戶數在一三年平均約八十至九十萬棟,一四年七月為高峰,開工數約為一一○萬棟,一五年則平均在一一○萬棟。房屋從開始興建到完工,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相關供應商如百葉門(窗)的億豐、自動打釘槍的鑽全、門把鎖福興等,都將受惠。

(二)汽車減碳供應鏈:

中國一五年汽車銷售二四五○萬輛,雖連六年成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但也成為中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是灰霾汙染的重要原因,汽車汙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目前美、歐、中等都已有共識,要求汽車製造商逐年降低碳排放,因此短期車輛設計趨勢有二:1.引擎小型化:達到省油並減少排碳量,並積極導入渦輪增壓、發電機效率及自動煞停等電子技術,維持車輛動力。

2.車輛輕量化:包含車輪、內裝支架、引擎蓋等較不易受碰撞處,都將以鋁合金材料取代鋼材。

相關車用OEM供應鏈如發電機整流二極體從六顆增加到十二顆,提高發電機效率,現為全球最大的朋程,及具備鋁合金材料製造的巧新(鋁圈)、F-英利(車體支架),及以鋼複合材料成為北美貨櫃車最大的供應商森鉅,都將受惠。

(三)健康新中國商機:

一五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約二.二萬人民幣,扣除價格因素年成長七.四%,高於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六.九%,城市消費力成長動能高,帶出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支出大增。

「健康新中國」是十三五規畫重點之一,伴隨著收入提高,中國對高端醫療及美容、保健市場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在中國大城市耕耘已久的女性美容、保健市場的F-麗豐、佰研、大江、一五年在醫院手術衣成長最快的南六,都值得觀察。

(四)文創產業崛起:

近年來中國電視台或網路影音播放平台,都積極砸大錢取得高人氣節目,進而帶來高廣告收入,使得中國電視劇、網路劇、綜藝節目等娛樂都呈現爆發成長。

在台灣耕耘已久的昇華娛樂,古裝、時裝劇的製作編劇皆強,有機會在兩岸影劇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18

投身台獨50年台民主先驅:政黨惡鬥是最大問題

1 : GS(14)@2017-01-12 08:03:19

「以前別人都說One Taiwan One China,一個是民主的台灣,一個是專制的中國。現在台灣分裂得這麼厲害,是Two Taiwan One China!」台獨先驅、現任李登輝民主協會理事長的張燦鍙來到美國紐約,與海外的台灣同胞分享自己長達五十餘年追求台灣民主獨立的歷程,他說:「很可惜台灣政黨輪替演變成了政黨惡鬥,導致社會撕裂、政府空轉,台灣經濟發展反而停頓。」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曾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台南市長的張燦鍙1960年便開始進行台灣獨立運動,談到現如今的台灣局勢,張燦鍙感到很痛惜。「我們從2000年開始經歷了三輪政黨輪替,不幸的是,到了第三輪,台灣的民主文化素養沒有提升,變成政黨惡鬥,導致社會撕裂、政府空轉,台灣經濟發展反而停頓。」他表示,目前政治文化發展不充分是台灣最大的問題,政黨應當站在整個台灣人民利益的高度來看問題,而不是政黨自己的利益。他提到:「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現在不僅掉到尾巴,更可能被印尼、越南超過。民調中超過50%認為政黨惡鬥是台灣危機的源頭所在。」他說,有人曾開玩笑諷刺說,以前是「One Taiwan One China」,現在是「Two Taiwan One China」,社會問題顯而易見:「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意見不一樣本來很正常,問題是你要用甚麼態度來處理。」他認為不同的意見都應該得到尊重,島內彼此應相互包容。他甚至提到立法院內的爭吵是非常情緒化的:「罵人『有理也要講理』,講是非也要溫柔。」張燦鍙從1960年開始便致力於台灣獨立運動,當時和蔡同榮等人集合台大的同學秘密召開了討論台獨的「關子嶺會議」,與其他同學因公開發表批評國民黨政府的文章而成為黑名單,長達30年無法從美國返台。1991年他突破黑名單偷渡回台被捕入獄,1992年無罪釋放,出獄後擔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1997年代表民進黨順利當選台南市長,打破國民黨的長期壟斷讓台南市第一次政黨輪替。談到在台灣的這二十幾年,他感言變化很大,台灣主體意識不僅增強,甚至達到了一個高點:「過去問別人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說自己是台灣人的只占10%,說是中國人的占60%,現在這個比例完全顛倒過來,而且年輕人比例最高,達到了80%多。」他很認可這種主體意識的翻轉,並且認為這一趨勢只會繼續上升,不會下降:「雖然現在還是以中華民國為名,但主張台灣獨立的已經越來越多,表示要統一的大概只有3%至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1/198934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1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