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有一人提出一疑問,你不太在意;當不同人先後提出同一疑問,甚至讀者也很關心,同樣來信詢問:「你經常揭穿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怕不怕得罪人?有沒有試過被人尋仇?」你是否是時候去深思及回答這問題?會計陷阱廣泛 開 始寫財經分析是一個偶然,持續孤身寫以會計陷阱為主的專欄是一個突然,其間並沒有深思分析是否會得罪人,也沒有局限會計陷阱的範圍,由上市公司的錯誤及有 意無意的誘導,到大家或會忽略的風險和變化,分析也不局限在會計上。像上月底在電台做分享,與聽眾比較翠華(1314)和大家樂(341)時,純以基本因 素而論,提到大家樂或較可取。當時,未及分析大家樂已公布的最新年度業績,故亦叮囑聽眾看看業績。分析應以基本因素、財務報表數字、證據及邏輯為依據,全 面考量公司的質量。嚴格上說,不看數字,不經邏輯推敲,也可算是會計陷阱。之後大市回落,恒指下跌了9%,翠華下跌11%,大家樂也僅下跌7%,分析沒有 落差算是僥幸。既然有欠全面,故此電台分享後回來,就看看大家樂的最新年度業績。大家樂2015年3月底年度收入持續增長,但按年上升不足8%,是 2013年後外,近5年的另一增長低位;毛利率不足14%,接近2012年的5年低位;溢利率不足8%,是5年來新低。分析完大家樂的數據,發現大家認為 穩健的企業也有風險和變化,難道不與大家分享嗎?一方面是有話直說,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揭穿了一些會計陷阱。 得罪的人廣泛 分析範圍廣泛,函蓋的不只上市公司,也有上市公司大股東、管理層 基金
反 而,另一份《壹計就明》經常提醒大家注意的報表,大家樂管理層有否積極面對,就值得商榷。大家樂損益表列報年度溢利是5.9億港元,但在全面收入報表,包 括年度溢利的總全面收入卻只有3.9億港元,主因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平值虧損」達1.7億港元,佔去了溢利的3成。大家樂主業是快餐業務,表現一向 優異,那為何花時間和金錢在投資金融資產上?又為何年底3.6億港元的金融資產,有1.7億港元的虧損?分析文章是寫給小投資者的大家,也可算是寫給管理 層的!以數字、證據及事實來分析可以是忠言,也可被指是爆陰毒,更何況「忠言逆耳」,難怪令大家擔心。很感激大家關心,也高興分享,暫時仍未覺有人來尋 仇,僅久不久收到一些溫馨的回應。忠言的代價或是被抹黑,或是屈原,或是比干,但也並不重要;重要是,無悔大家的期望和信任。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