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家信托公司了解到,中國信托業協會上周五以郵件方式,“一對一”地正式向68家信托公司公布了信托行業評級的初評結果。接近20家信托公司初評結果為A,多數信托公司初評結果為B,少數信托公司初評結果為C。
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協會初評結果,對初評結果存在異議的信托公司可申請複議。已有綜合實力位居前20名的信托公司無緣“A”梯隊,並表示將申請複議。也有發展迅猛的信托公司表示:“尊重和接受初評結果。”
幾家歡喜幾家愁
去年12月,信托業協會下發《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試行)》,旨在加強信托行業自律管理,全面評價信托公司經營管理情況,引領行業規範健康發展,提升信托業整體實力。根據評級規則,信托公司將被劃分為A、B、C三級。
這意味著評級指引的出臺,將“信托軍”按照相關指標劃分為不同等級,不同等級的公司獲得不同的“勛章”,頗有著將68家信托公司劃分為三六九等的態勢。
據第一財經記者初步了解,接近20家信托公司初評結果為A,多數信托公司初評結果為B,少數信托公司初評結果為C。
初評結果獲得A等級的信托公司集中在幾種類型:一是業務規模、盈利指標和綜合實力排名靠前;二是股東背景實力較為強大,大型央企、銀行系背景占多數;三是公司在所在省市區域的實力型金融企業,股權結構中有地方政府背景為支撐。
按照《指引》規劃,評級工作主要包括信托公司自評、協會秘書處初評、審議及複議、評級結果發布等環節。
當然,獲得B等級的信托公司,也不乏實力不俗、業績向好的信托公司。一位央企背景信托公司對記者透露:“正在申請複議。”但也有發展迅猛的信托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尊重和接受初評結果。”也就是說並無複議計劃,該人士還表示,該結果符合公司發展實際,並將積極促進公司展業。
四大板塊11項指標
所謂信托行業評級,是由中國信托業協會組織的、對信托公司從行業角度作出的綜合評價,最終評級結果劃分為A、B、C三級,並上報銀監會,其評價周期為1年。去年12月,信托業協會下發《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試行)》。今年2月,首次評級工作開始啟動。
根據《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試行)》,該評級事項本著簡單易行的思路,將信托公司劃分為A(85[含]~100分)、B(70[含]~85分)、C(70分以下)三級。
信托行業評級體系涵蓋四大板塊、11個指標的內容,包括資本實力板塊(Capital Strength)、風險管理能力板塊(Risk Management)、增值能力板塊(Incremental Value)、社會責任板塊(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短劍”(CRIS)體系。
具體而言,資本實力主要評價信托公司凈資本充足程度以及與業務風險的匹配程度,包括凈資本、凈資本/風險資本、凈資本/加權信托風險項目規模3個指標。
風險管理能力主要評價信托公司固有信用風險資產不良情況以及信托業務的風險處置情況,包括信托項目正常清算率、信托項目風險化解率和固有信用風險資產不良率3個指標。
增值能力主要評價信托公司作為專業受托金融機構,對資產與財富的管理能力,包括凈資產收益率、信托業務收入占比、營業費用收入比、人均信托凈收益4個指標。
社會責任主要評價信托公司作為社會經濟組織對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地方經濟發展、信托業健康穩定以及受益人利益所履行的責任,體現為社會價值貢獻度1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