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板景氣寒風吹,第三季友達、奇 美電虧損可能再擴大,但鮮少人知道,面板景氣慘況,連統一集團內部也傷透了神。看到外資預估奇美電今年恐虧一個股本,台南幫大老、統一副董事長鄭高輝都忍 不住搖頭,「我以前就跟廖董(奇美電董事長廖錦祥)說過,做這途親像一輛車開上高速公路,會找不到交流道下來的。」鄭高輝看到奇美電業績會憂心,不是沒有 道理,十二年前,統一集團、金仁寶集團與東元攜手合資,成立統寶,統一集團持股約一七%,但統寶營運狀況不佳,好不容易捱到統寶易主,最後與奇美電上演三 合一。 誰知三家合體才一年,就又遇上面板史上最長寒冬,奇美電股價跌到只剩十二元,據了解,統一手上統寶持股,即使轉持奇美電,成本還是高達四十元,要想回收這 筆投資,幾乎遙遙無期,也難怪鄭高輝一聽到面板景氣,他就搖頭。 不過,最近統一集團本業、業外兩得意,先有旗下小金雞統一超上半年獲利成績亮眼,後是孵育十四年的生技廠台灣神隆,終於能風光上市。至於面板投資虧損黑 洞,也只能暫時不去想,端看奇美電這輛上了高速公路的車,何時能找到「交流道」,讓統一順利下車。 (賴筱凡) |
牛市尚未見頂,勿過早下車 作者:李少君 我們此前的序列報告中一直在提示:4月中下旬市場會調整,但並非牛市終點,註意關註市場風格轉變為低估值和滯漲藍籌帶來的機遇和成長性小票帶來的挑戰,本周市場表現和資金偏好繼續印證我們的觀點。本周市場震蕩加大,風格調整初現:從恒者恒強到尋找最後的估值窪地;從追逐好故事到挖掘真成長。在這一市場環境中,我們建議投資者不下車,勤收割。 從以下四個維度看,本輪牛市尚未見頂,勿過早下車: 1.“穩增長”力度不減,經濟有底,股市無頂。 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增速7%,GDP平減指數-1.1%,2009年二季度以來首現通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放緩,制造業去產能化與房地產下行繼續拖累經濟,進出口與社會零售數據顯示內外需低迷。展望二、三季度,經濟與通脹下行壓力不減,穩增長有望持續發力:在財政收支失衡加劇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寬松確定性較高,PSL和再貸款等定向寬松政策已箭在弦上,降準降息也漸行漸近;區域政策上,一帶一路項目清單正在陸續公布落地,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規劃也將在二季度公布;產業政策上,《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將成為舊經濟轉型升級和新經濟崛起的重要動力,這兩大產業戰略的頂層設計和配套方案二季度將陸續公布;金融政策上,深港通、養老金入市、A股納入MSCI指數、QFII額度提高等利好股市的政策盡管尚未明確時間表,但開放各路資金入市大門的趨勢已經明朗。因此,二季度股市資金環境整體依然寬松,無風險利率下行繼續提振A股估值,穩增長政策頻出使股市主題亮點輪動活躍。 2. 市場樂觀情緒尚未到達2007年高點。 由於目前散戶交易量占A股交易量規模接近90%,因此,散戶新開戶與交易活躍度是判斷股市趨勢的重要指標。從新開戶人數看,盡管A股新開股票賬戶人數持續創本輪牛市新高,但依然不及2007年高點。從交易活躍度看,過去十個月參與A股交易的賬戶占有效賬戶比重為43%,而2007年前十個月這一比例高達55%;截止4月初,持倉A股賬戶占有效賬戶比重為38%,也低於2007年高點水平。這表明,盡管投資者開戶熱情高漲,但依然有大批投資者有賬戶無交易、持有觀望態度,未來伴隨A股繼續上漲,持倉賬戶與交易賬戶比重依然有10%的增長空間。 ![]() 3. 機構資金入場熱情不減,杠桿基金發行快速膨脹。 近期公募基金發行數量與規模均出現大幅增長,一季度公募基金發行規模突破2500億元,比去年四季度增長48%。在一季度發行的125支公募基金中,偏股型基金約100支,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超過50支,10億以上基金規模占比達90%,甚至出現了百億基金,市場熱度可見一斑。在兩融余額不斷創新高的同時,股票分級基金的爆發式增長也為股市進一步加杠桿,截止一季度末,股票分級基金份額達到余額1500億份,比去年年底增長45%,一季度基金公司密集上報余百支分級基金,預計二季度分級基金發行將繼續強勁增長。 ![]() 4. 有滯漲低估值板塊尚未被解放。 從本輪資金創業板—港股—B股的“流竄”路徑看,創業板趕頂加速累積風險後,尋找滯漲市場和低估值窪地成為主力資金新邏輯。從滯漲邏輯看,盡管各大指數頻創本輪牛市高點,但從行業層面觀察,依然有板塊在經歷一季度深度調整後依然嚴重滯漲於大盤,其中銀行和非銀金融漲幅不足20%,同期萬得全A漲幅約43%。從低估值邏輯看,銀行、家電、石化、公用事業、地產和建築依然處於板塊估值窪地。 ![]() 從以上四個維度出發,我們判斷中短期股市尚未見頂,此時下車容易上車難,低估值和滯漲標的正在成為稀缺品,減倉後再次建倉成本過高。 換風格,寬震蕩,防回撤,勤收割 我們再次強調,布局最後的估值窪地和滯漲藍籌。我們在近期報告中多次提出,註意市場風格轉變為低估值和滯漲藍籌帶來的機遇和成長性小票帶來的挑戰,本周市場表現和資金偏好繼續印證我們的觀點。從基金倉位對市值的偏好看,二季度以來,小市值組合比重出現明顯回落,大市值組合權重小幅增加,中市值組合權重上升明顯,這表明資金已經出現從小票向一二線藍籌的轉移趨勢。從板塊資金流動看,4月份銀行、能源、多元金融、保險、地產及食品飲料行業資金流動較上月出現大幅改善,而傳媒、電信服務、軟件、技術硬件等板塊4月資金流出占比顯著,這一資金偏好的逆轉印證了資金對於滯漲和低估值板塊的重配。 ![]() 在成長性小票策略上,要註意放回撤、勤收割。二季度以來,伴隨創業板風險階段性釋放、打新股沖擊、港股和B股的分流效應,市場波動性正在放大,尤其是成長性小票前期浮盈出現大幅回撤。我們預測,創業板的節奏調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三步一撤”。因此,即使真成長短期也難避免系統性調整拖累。策略上,前期“滿倉睡大覺”的操作風格可能導致收益回吐,在小票“三步一大撤”的趨勢中,為避免利潤階段性大幅回吐,建議短期加強波段性操作,逢高平倉獲利。偏好挖掘成長性小票alpha的投資者在寬幅震蕩階段要放回撤、勤收割。這一階段,若想在成長股中找到alpha,需要挖掘長期行業向上空間大、競爭壁壘高、公司市值和估值均有安全邊際、公司近兩年資本開支加速、明後年有望形成新供給的上市公司。 ![]() (轉自中國證券網) |
波動加大是六月常態 牛市不輕言下車 作者:朱茵 波動加大或是六月常態 能不能從政策的角度去理解,比如 5.28 暴跌與匯金減持央行正回購等負面新聞直接相關,那麽今日大漲有什麽政策可以解釋?相比過往周末這個周末特別風平浪靜,除了匯金公司某領導的人事變動以及伴隨它的段子。一個散戶化的市場,前兩天又暴跌過,利好多少有些反應,包括新華社兩度發聲,而今天又傳 PSL 利率定向調降這種穩增長信號。 我們認為可以從政策角度去理解,但最終反映的是牛市信心,才能解釋今天如此大幅度的上漲,開盤之際上證僅高開 21 個點,漲幅僅 0.46%,最終收報達 4.71%,大漲 217 個點。周一上漲已經成了牛市的一個特征。牛市的信心體現在,暴跌之後市場可控,上周五走勢中已經印證,只是大家做多意願集中在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和一大批補漲品種。另一個體現是大金融等低估值藍籌出現技術支撐,在近期連續調整後,並且最終體現在今日走勢中。從資金進出的角度看,五月新募集基金規模再度大漲,存量資金已不願意繼續做空,增量資金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與 5.28 大跌類似,6.1 大漲基本反映股指在關鍵位置附近的超短期變化。一方面我們要做好 6月份市場大幅波動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不因為大跌就悲觀、大漲就樂觀。 市場的運行邏輯並沒有變化,認清中短期矛盾比理解長期邏輯更重要。長期邏輯基本忽略——轉型牛市寄托中國夢,改革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向股權轉移等等。中短期矛盾在於,管理層希望中國股市由快牛轉為慢牛進而不斷哺乳實體經濟以支撐完成調結構保增長的頭等要務,而資本市場逐利的特性使得場外資金始終處於一種虎視眈眈的狀態,市場稍一調整增量資金便找到了更有利的建倉位置從而使得慢牛的理想更像是管理層的一廂情願。兩個地方,沒把握和相對有把握,投資要註重風險收益比。我們也認可這種股指主要由流動性推升的風險,但是政策外力能否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地勒住股市這匹業已脫韁的野馬?沒有把握,相對有把握的是當股市陷入恐慌性下跌時反而是安全系數比較高的時候,而當股指再度逼近管理層紅線的時候,安全系數已經大幅下降。 政策外力、積極因素,先熱後冷的關系。所謂的紅線用上證綜指來描述似乎已是共識,我們不妨借用,只是今日大漲也無必要多少樂觀。我們在周報中剛剛談到,政策外力看起來更像是階段性過熱後的降溫劑,也就是先熱後冷的一個關系;在一個比較冷的位置,我們又看到太多積極主動的因素,包括,海外資金承接的可能性、國內新增資金的承接、深港通落地的可能、市場期盼已久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市場尚未有心理準備的十三五規劃,以及兩周前出爐的《中國制造 2025》還有趁熱打鐵的余地等等。只是這里額外提醒下,A 股納入 MSCI 本是好事,只是萬一落空反而造成短期殺傷。 波動加大或是 6 月常態,除此判斷,我們在方向上仍然是樂觀,因為無論慢牛還是快牛,它畢竟都是牛。更為務實的,身在牛途,如何把握重點配置方向,兼顧長期和短期、戰略性和戰術性。 重複強調我們當下的配置觀點: 1)兩大火力鋒芒畢露後仍然是重點推薦——機器人 3D 打印和軍工北鬥,戰略性配臵,外延至中國制造大主題,不僅是設備,還有工業軟件、物物互聯、人機交互等; 2)補漲主題繼續重點挖掘,戰術性配置,前期的影視、制藥、景區、蘋果概念、人臉識別等,包括白馬個股,新增集成電路封裝龍頭; 3)傳媒主線被市場遺忘,忘了習大大去年說的話了嗎?只是近期不斷有公司停牌,要挖掘傳統媒體板塊中剩余的金礦; 4)新增推薦生豬養殖小板塊,生豬價格連漲兩月有余,母豬存欄量跌破 4000 萬,玉米豆粕價格低迷,二季度養殖業績反轉可期; 5)其他重點推薦,應是周期看基建、基建看 PPP。至於今日煤炭大漲,包括電力、港口、公路、機場,也是靚麗風景;只是以前談到 4 月下半月的中字頭行情時說過的,追風少年真不好當。(朱俊春、酈彬、孔令超/國信證券) 六月波動料加大 牛市不可輕言下車 波動加大料成六月股市的常態,但市場投資者普遍並不擔心市場大幅向下調整,分析師認為,可預期的政策外力更像是股市階段性過熱的降溫劑,市場擔心的大調整或並不在計劃當中。海通證券更明確表示,股市將繼續走自己的“牛路”,不去管那些“熊說”。 大調整並不在計劃之內 牛市上漲過程中的沖高回落與市場趨勢是否結束並無直接關系,分析師認為市場並未到戰略撤退時,接下來的賺錢效應並不會消失,但是6月市場波動加大會是常態。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大牛市未完基本是目前市場的一致預期。當前“點剎車”無法改變資金入市大潮,“急剎車”才可能引發階段性風險。今年以來,分別代表散戶、機構、杠桿資金、外資的銀證轉賬增長28388億元;偏股型基金份額、融資余額、滬股通凈流入也分別增長了6684億元、10503億元、739億元,合計4.6萬億元。3月市場第二次加速上漲以來,融資交易占比從25.4%降至16.6%,說明1月的降杠桿措施已經奏效,但並不能阻擋市場上漲大潮和速率。市場的中期調整,除非通過“急剎車”的強手段來改變投資者預期。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指出,短期而言,市場在火熱追逐大盤藍籌股之後,“5·28”會使得投資者重新考慮大盤藍籌股上漲的節奏問題,當市場意識到藍籌股獨行沖高對於A股走勢來講並不是“可持續”時,大概率將會發生充裕資金會流向其他成長性板塊。市場接下來賺錢效應或有所減小,但並不會消失。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孔令輝表示,在考慮到海外資金承接的可能性、國內新增資金的承接、深港通落地的可能、市場期盼已久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市場尚未有心理準備的十三五規劃,以及兩周前出爐的《中國制造2025》還有趁熱打鐵的余地等積極因素下,市場擔心的大調整並不在計劃中,除非有不可控外力對行情的判斷進行修正。但“5·28”暴跌也表明經歷連續幾個月的大幅上漲後,波動加大或是6月份的市場常態。 主題成長不落幕 在對未來的投資布局上,分析師並沒有對風格轉換冀望太多,最為看好的仍舊集中在轉型新興行業。 海通證券荀玉根表示,牛市中大牛股均來自當時的主導產業。轉型方向的新興產業集中在創業板。市場震蕩中創業板指走勢更強已經驗證了其長牛主角的特征,但成長股內部也出現一些分化,如樂視網、東方財富、同花順等市值已經超過500億甚至千億的龍頭公司近期出現明顯的滯漲或回調,而市值在500億以下,尤其是200億以內的成長股在短暫波折後表現更優。說明成長性行業個股正發生階段性微妙變化,當前階段是市值略小的更優。 國金證券李立峰建議投資者在配置上更多關註與經濟結構轉型相關,與改革相關的板塊與主題上,如軍工(衛星導航、航母等)、計算機(信息安全、互聯網金融)、傳媒、電氣設備(包括核電)、醫藥等板塊;接下來事件驅動的主題,如受“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1+N"出臺在即、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成立的新公司或正式掛牌”等帶動的主題投資機會。 國信證券則提出了幾大布局方向,首先,五月的兩大火力為機器人3D打印和軍工北鬥,獲此支撐並外延至整個中國制造大主題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其次,補漲主題近期愈發明顯,建議尋找大成長行業中的“滯脹”品種。再次,傳統媒體集團的做強做大的主線,除了智能化外,安全和文娛都是年度性的機會。最後是周期小主題,如生豬養殖,以及周期行業中基建下的PPP主題。(來自中國證券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亞馬遜(Amazon)將在西雅圖西北部一個工業區開設新的食品雜貨店。這是亞馬遜即將在家鄉開設的兩家店之一,標誌著這家零售商進軍食品雜貨和日用品實體店的第一步。
然而,這家店不同於傳統便利店,圍繞“免下車”概念打造,以巨大的傾斜雨篷為特色,營造出一種上世紀50年代汽車餐廳的氛圍。
來這里的顧客無需在店內逛——他們將提前在網上下單,之後在車里等待他們訂購的食品雜貨被送到車上。
亞馬遜進軍實體店,標誌著它的一個戲劇性轉變——告別僅供線上戰略。正是該戰略的成功,使這家公司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此舉也突顯了亞馬遜的一個關鍵新目標:搞定食品雜貨市場。這是一個到目前為止一直難以實現的目標。
該公司近來在擴張其食品雜貨配送項目——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今年,它的足跡範圍擴大了超過一倍,覆蓋了包括倫敦在內的17個市場,但據Cowen and Company估計,亞馬遜僅控制了總值8000億美元的美國食品雜貨市場1%的份額。
“食品雜貨是該公司最具潛力的收入增長點,”Cowen的分析師約翰•布萊克利奇(John Blackledge)稱。
布萊克利奇預計,未來5年亞馬遜的食品和飲料銷售額可能會從今年的90億美元增長至230億美元,使之成為美國前10大食品雜貨銷售商之一。
對於沃爾瑪(Walmart)等亞馬遜的競爭對手以及克羅格(Kroger)和艾伯森(Albertson's)等小型連鎖超市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激烈的競爭。
盡管食品雜貨是出了名的低利潤,但食品雜貨的購買頻率往往高於其他品類的商品。食品雜貨的這一特點使亞馬遜非常想進軍該領域,該公司正努力增加用戶對其Prime會員服務的黏性(未來亞馬遜的Prime會員服務可能納入食品雜貨),並努力向購買食品雜貨的顧客搭售其他商品。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分析師馬克•馬哈尼(Mark Mahaney)指出,亞馬遜的零售利潤率已經低至較小的個位數,因此與食品雜貨行業的普遍營業利潤率已無明顯分別。
他指出,“他們在實體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輕松運用於食品雜貨領域。“他們建立了如此大型的實體(物流)基礎設施,剩下的就是如何讓這些基礎設施發揮出最大效用的問題。”
亞馬遜一直大舉投資物流基礎設施,通過建立靠近城市中心的小型倉庫網,使之更深入市中心、離顧客更近。這些倉庫構成了亞馬遜一小時和兩小時配送計劃Prime Now的基礎。該服務已經擴展至美國二十多個城市,以及倫敦和巴黎。
新的免下車商店可以建在Prime Now倉庫旁邊,這些倉庫原本就已經涵蓋了有限的一些食品雜貨。熟悉該公司思路的知情人士稱,自提店可能大幅降低生鮮食品雜貨服務的配送成本(由於需要冷藏,生鮮商品的配送成本格外昂貴)。
該公司最近也開始在其他地區增設實體點。亞馬遜一年前在西雅圖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書店,之後又在波特蘭和聖地亞哥開了另外兩家,明年將在芝加哥開第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