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辨析“只賺企業的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u89.html

    常聽到有的“價值投資者”說,“只賺企業(利潤)的錢”。這個說法看似沒錯。

    我們先來看一道選擇題:

    已知:某家企業,發行的股票今後20年每年都有5%的分紅派息;同時,該企業發行一張20年的債券,每年利息5%。

    請問:你願意買這家企業的股票還是債券?

    那還用問,傻瓜都知道買股票更好,因為兩者固定收益一樣,而股票還可能有股價上漲的收益,況且,連續20年每年都有5%分紅派息,這麽好的企業的股票還會不漲嗎?

    原理是,債券是債務資產,股票是權益資產,而權益資產會有溢價或折價,從而體現企業價值。由此可知,一個企業的價值不是或不完全是其利潤的函數。關於這點,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如果企業的價值完全是由其利潤所決定的,那只要直接根據各個企業的利潤多少來分配資源就行了,還要這麽興師動眾、百般折騰地搞股市幹嘛?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中國石油,它市場價值就往往不與市場價格緊密相關,盡管原油價格大起大落而影響其利潤增減,但其市場價值比較穩定,並沒跟著利潤而大幅波動。如此狀況的企業有很多。

    巴菲特如果不看重股票溢價因素,只賺企業分紅派息的錢,他還會是現在的巴菲特嗎?巴菲特雖然很喜歡高分紅派息的股票,但他自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鐵公雞”,從不分紅,可股東們都因其股票溢價受益匪淺,這是因為公司把分紅的錢省下來而創造出了更大的市場價值(其實,一項資產不斷向外分紅會使其價值下降的,企業也一樣)。類似這樣的優秀企業還不少呢。亞馬遜年年虧損或沒有什麽利潤,然它市場價值竟然這麽大,以致巴菲特都饞眼而“後悔”沒有買它。諸如此類的事例不勝枚舉。

    股市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場所,誰的市場價值大,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至於你的價值究竟何許,不是由你企業自己說了算的,而是由市場投票(股票買賣)決定的。既然股票體現了企業價值,而企業價值是由市場認定的,那麽對於具有風險溢價或折價的股票怎可不顧或輕視市場因素呢?怎可把股票當作債券看待呢?

    由上可知,投資股票“只賺企業的錢”並不只是賺企業分紅派息的錢,獲得溢價收益其實多多少少也是賺企業的錢。那些“價值投資者”口口聲聲說“只賺企業(利潤)的錢”,要麽是尚未搞懂股票是什麽,要麽就是口是心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59

拿財政近一半的錢去修地鐵,好在有人緊急喊: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181.html

規模大、見效快——這樣的特點讓投資成為不少地方政府拉動經濟增長的首選,而在所有投資項目當中,基礎設施建設又最為被重視。

但是,患上“投資依賴癥”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民間資本參與力度有限,所以要達成投資目標,必須由地方政府埋單,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由此產生。

正是出於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考量,總投資305.52億元的包頭地鐵項目就被叫停,而發出叫停指令的,正是內蒙古自治區上級。

內蒙古首次承認叫停包頭地鐵

1月3日,在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自治區黨政主要負責同誌坦承了自治區做的三件事:

停建、緩建一批政府過度舉債的項目,堅決叫停包頭地鐵項目和呼和浩特地鐵3、4、5號線項目,全面梳理在建和計劃建設的政府投資項目;

化解政府債務、銀行不良貸款和農村牧區高利貸,明確提出從2017年起,利用3至5年、爭取用3年時間把政府債務率降到合理水平。針對“十個全覆蓋”工程過度舉債和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問題,制定化解方案;

擠掉財政收入虛增空轉和部分旗縣區工業增加值存在的水分,壓實經濟總量,夯實財政收入。

其中,被叫停的包頭地鐵項目曾在去年底掀起一輪降溫“基建熱”的熱議。

“政府投資要量入為出,看菜吃飯,堅決防止盲目過度舉債,防止不負責任地制造風險,這些要求很實。”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書記吳文明深有感觸地說,這幾年,當地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民生事業建設上投入比較大,產生了較大的債務,現已通過財政資金、出讓土地、出售國有資產等措施化解了一部分欠債,今後必須堅持合理投資,嚴防出現新的不合理債務。

2017年8月,包括包頭在內的內蒙古多條地鐵項目被叫停。經濟觀察網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8月後,按照高層的指示,內蒙古交通基建項目已經“暫緩了一批、取消了一批”。

據華夏時報報道,2016年獲批的包頭地鐵,2017年5月正式開工,但8月就停工。這項總投資為305.52億元的地方基建項目,其中40%為資本金,由包頭市財政資金籌措,其他資金通過國內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解決,其中就包括PP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

而2017年11月1日,第三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稱,嚴把PPP模式的適用範圍和邊界,防止將商業項目和純工程項目包裝成PPP項目進行融資,堅決剔除不規範項目。

為什麽叫停?

事實上,人口不到300萬的包頭,並不符合修建地鐵的要求。

按照2003年9月27日國務院印發的“81號文”規定,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有幾道門檻,包括城市GDP超過1000億元、財政收入超過100億元、市區主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每小時3萬人以上。

同時,2015年1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又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擬建地鐵初期負荷強度不低於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政府資本金占當年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過5%”。

而包頭地鐵投入和政府收入並不匹配。2016年,包頭GDP超過3000億元,但全市總人口只有280多萬,市區主城區人口更是遠遠不夠。根據《包頭軌交一期建設規劃》,地鐵1號線和2號線項目總投資為305.52億元。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公布的包頭市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顯示,2016年包頭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71.2億元。按照規劃,包頭市財政需要為地鐵建設籌措資金122.21億元,這約等於2016年包頭市近半年的公共預算收入。

因此,中央建議把地鐵工程停下來,主要是為了防止地方財政風險的進一步加劇,尤其是當地方財政收入和基建需要的資金總量不匹配、甚至完全背離的一些項目,節省的資金用於支持企業發展。

據中國經營網消息,在包頭地鐵被發改委緊急叫停之後,一批各地軌道交通類基建項目相繼停工。這些原來已經獲批的項目,很有可能在今後被叫停或延緩。

▲圖文無關 圖片來源:攝圖網

為什麽搶著修建地鐵?

包頭下重金修建地鐵,只是全國“地鐵投資熱”的一個縮影。

據每日商報消息,在2003年,我國內地開通地鐵的城市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四座;到了2017年6月,這一數字已猛增到29座,此外還有十多座城市正在進行地鐵建設項目。

“一些本身不具備經濟實力的三四線城市,因為有了PPP的財力支持,獲得了建設的實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PPP對基建有助推作用,但關鍵還在於地方。”濟邦咨詢公司高級副總裁李競一稱。

動輒投資上百億的地鐵建設能有效帶動鋼鐵、水泥、電力、裝備制造等上下遊產業鏈,同時能大力促進就業。在地鐵建設“大躍進”的背後,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用擴大基建的方法來保、促經濟增長。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攝圖網

確實,目前很多城市搞基建追求“大幹快上”、“大拆大建”的超前建設,已經引發了很多問題。

據中國經營網消息,有的城市群眾體育搞得一塌糊塗,卻斥資興建豪華體育場館;有的城市幾乎沒有文化演出市場,卻建起了大劇院;有的城市道路路面還坑坑窪窪,卻在論證修環路修地鐵。

一方面,這樣過於超前和不符合當地經濟實際發展狀況的建設沒有意義;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修建好後的長期空置會帶來額外的成本壓力,而這最終很可能還是要政府來兜底買單的。

每經編輯 湯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52

大佬信徒毛巾哥:拿雷軍的錢和丁磊撕逼,從血虧1200萬,到8個人年營收過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5/167214.shtml

大佬信徒毛巾哥:拿雷軍的錢和丁磊撕逼,從血虧1200萬,到8個人年營收過億
鬧海 鬧海

大佬信徒毛巾哥:拿雷軍的錢和丁磊撕逼,從血虧1200萬,到8個人年營收過億

毛巾哥十分清楚,拿到雷軍的錢便能拿到資源,自己的用戶群就可以從小米的渠道里,從米粉里挖。做不成平臺,就必須成為平臺的好朋友,成為雷軍、馬雲或劉強東的“棋子”,而發現平臺的需求是關鍵。

【黑馬高調爆料】第25篇

文 | 鬧海

有一種創業者,叫做大佬信徒,這絕非貶義。

最生活創始人朱誌軍就是一個典型。在2013年遇到雷軍之前,做了一個取巧但賺錢的生意,年銷售額達到6000萬,小日子過的無比滋潤;後來小米爆紅全國,雷軍風口方法論風靡一時,人生機緣遇上一面,被其人格魅力徹底征服,開始ALL IN打造爆款產品,卻2年血虧1200萬。

在最危險的時候,又是雷軍一句醍醐灌頂,徹底理解小米方法論。8個人,一年賣出毛巾600萬條,營收1.6億,估值超3億。

i黑馬獨家爆料:1、雷式思想的兩種理解;2、8人如何做1個億;3、毛巾哥一億爆款方法論。

信雷軍:小賺 → 血虧 → 豪賭

朱誌軍故事很普通,如同大多數人的生活一樣。

畢業後找了份穩定的工作一幹八年,在2009年,意外接觸到了線上電商,憑借在天虹商場8年的招商采購經驗,他敏銳的捕捉到一個可能暴富的機會,在那個年代,線上做品牌門檻太低了。

兩年後,朱誌軍辭職創立了a-life,將工廠現有的產品稍改後貼牌銷售,又恰好趕上京東、唯品會的渠道紅利期,一個渠道商加一個美工就能在線上電商掘金的年代,而朱誌軍的設計師弟弟正好補足了這對黃金組合空缺的那個角色。

靠著精美的圖片設計+還不錯的品質,朱誌軍賺得金滿缽滿。兩年做了1000多個產品,1.5億的銷售,一個月的純利潤最多時達200多萬。

就在他誌得意滿地規劃未來要招300—500人,開一千家線下店,做到30億的銷售時,順為資本主動找上了門,表達了強烈的投資意向,而這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2013年4月,朱誌軍從深圳飛往北京拜會雷軍,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未來構想被雷軍全盤否定。在長達三個小時的對話中,雷軍反複提及“專註、極致、口碑、快”,從設計到選材,從整體到細節,講解小米是如何打造產品的,而a-life做的事兒看起來顯得好low。

當一個普通人賺到了第一桶金,然後又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大佬,被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所沖擊,他的人生觀很難不被升級顛覆。尤其當時的小米如日中天,2年估值破百億美金,成為BAT之後的第四大互聯網公司,朱成為了雷軍忠實的信徒。

朱誌軍花了整整三個月,為a-life重新定義了新的軌跡,這看起來更加性感:做中國生活家居領域的MUJI!這與小米的模式何其相似,用極致的產品+統一調調的品牌+供應鏈管理,整個戰略仿佛都清晰了。

不能再做彎腰賺錢的苦活,要成為有逼格的品牌。老板的決策是鐵了心的,哪怕面對120多位員工的不理解,三板斧直接砍下去。

第一板斧:精簡品類。學習小米模式,a-life原本代工的1000多個產品,砍到只剩50款。

640-1

第二板斧:極致打磨。為了“模仿出”小米極致的產品,朱誌軍有40多個人專門去全國各地研磨產品,甚至到了一種癡狂的程度,明明幾千塊可以買到的貨源,一定要花上萬塊去官網定正品;僅產品模具費、樣品費就支出了數百萬。

第三板斧:超高性價比,這可以說是小米模式最直觀的印記,朱誌軍學的最過癮,每次推出新品總是像小米一樣一搶而空。但幾乎就是按成本價格在賣,加上人力等肯定是賠錢的,而且賣的越多越虧錢。

然而代價卻是血淋淋的,原有的賺錢模式被打破,產品研發的成本越來越高,加上之前為了擴張而招聘的員工沒有及時裁員,半年工資發出四五百萬。一年半下來,最生活從年利潤1200萬,變成了虧損1200萬。更最後悔的是,朱有錢的時候也沒顧得上炒房。

實在走投無路,他帶著毛巾、水壺、雨傘等所有的產品,再次找到雷軍,又是一句話讓他醍醐灌頂。“你的每一個新品我都讓助理買了,也親自試用了,東西都挺好的,但你們究竟是做什麽的?

朱誌軍在那天才真正搞明白,自己之前完全理解錯了小米模式,什麽極致產品、高性價比都是表象,最關鍵的是你是誰。小米是中國最有性價比的手機,也是一個巨頭體量的平臺,而自己不是雷軍,a-life也不可能是小米。

但是朱誌軍沒有信錯雷軍,在危難的時刻,2015年5月,順為資本出資1000萬,戰略投資最生活。

久旱逢甘霖,活。

8個人,600萬條毛巾,1.6個億

朱誌軍用1200萬的虧損,就買到一個教訓,用從1000到1的思維做生意。

簡單的來說,找到一個清晰的目標,用匯聚了1000倍的力量把這個1打透,從產品、到品牌、到營銷,這便是雷軍一直主張的極致。

依然是聽從雷軍的建議,中國沒有一條賣的像五星級酒店好用的毛巾,朱誌軍認定這個“1”就是一條毛巾。依然是把其他所有的產品線砍掉,還包括自己的欲望與冗余的團隊。

“朱誌軍”就此變身“毛巾哥”。

“我要做一個億,8個人就夠了”,毛巾哥這次更加堅決。

接下來的故事就如同提前寫好的一樣,一切都在按照劇本展開,最生活毛巾僅僅用了一年就成為網紅級爆款單品,而毛巾哥的核心策略只做了三件事。

1)掌控供應鏈

所謂的極致,不是最貴的,而是用最合適的成本做出大眾最喜歡的基本款。毛巾的基本需求是吸水、柔軟、不掉毛、真才實料,並且高性價比,最生活的毛巾便是按照這個標準打造的。

阿瓦提長絨棉無論是從長度、強度還是成熟度來說,都是制造毛巾的上乘材料。為了打消該棉花產地對於毛巾銷路的擔憂,毛巾哥最終以預約種植的方式進行合作,一期定點種植3000畝。

選好材質後,毛巾哥又通過反複優化生產線,最終砍掉三道工序,又降低了20%的生產成本。

640-2

2)打贏小米眾籌第一仗。

作為小米商城內唯一一個毛巾品牌,最生活毛巾完全就是為小米粉絲的定制的。在第一次小米眾籌上,收獲了一個新品牌完全不可想象的成績。

3)跟網易撕逼。

然而,真正讓最生活爆火的,是和網易的撕逼事件。

2017年5月24日,毛巾哥在最生活毛巾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名為《致丁磊:能給創業者一條活路麽?》的文章,直指網易嚴選頁面中“G20專供同款毛巾”的說法涉及侵權行為,該文章最終閱讀10w+。

隨後網易嚴選在公眾號上用《我有一個創業者的故事,你想聽嗎?》一文進行回應,直言不諱地指責對方碰瓷。

WechatIMG7

像互聯網歷次撕逼事件一樣,你來我往之下事件本身的對與錯似乎已經不再重要,最生活利用這個偶然卻又必然的方式,進入了全民公眾的視野。微信指數顯示,與網易爭執過後,最生活微信指數暴漲520%。 

經過這三個關鍵節點,最生活不在是籍籍無名的毛巾品牌,打造的勢能一步步反映在銷量和知名度上。

2016年1月,最生活生產了第一批樣品,共計6萬條,面向以往的粉絲群體內測銷售,通過微信推廣,產品在1小時內售罄。

2016年5月,最生活在小米商城上進行眾籌,10天內售出15萬條毛巾,總共籌集280萬元的資金。眾籌人數也是小米眾籌產品中的第一名。

2016年8月,最生活毛巾獲得杭州G20峰會唯一指定毛巾品牌。

目前,最生活毛巾月銷售破千萬,營收1.6億,估值突破3億元。據悉新一輪融資已經closed。

 

一億爆款方法論

然而以上都是創始人的故事,筆者有自己的思考。深度專訪3小時,i黑馬將毛巾哥的打法總結為“一億爆款方法論”。

該方法論的適用範圍僅限於以下創業者:① 在一個垂直行業具有10年以上經驗;② 順應消費升級潮流,有強烈的欲望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③ 足夠克制克制克制。

如果你也想在三年內,在某一個單品,打造一個營收過億的品牌,不妨試一下這六點方法論:

1、精神:從1000到1的偏執

任何一個要做品牌的創始人,一定都是瘋狂偏執的,從喬布斯到雷軍,從羅永浩到毛巾哥,這是一種精神欲念。

切記,不要假裝的極致口頭禪,而是切實可行的勢能法則,毛巾哥領悟的從1000到1,本質是將1000的能量釋放在1上,比如:砍掉還在賺錢的業務,為了棉花在新疆呆上半年,為了小米眾籌提前三個月準備,為了一張圖糾結一夜,為了一句文案求教整個朋友圈……

做一根針容易,在針上疊加1000倍的能量,好多人還真舍不得。

2、賽道:學做大佬的“棋子”

切記,你不是雷軍,你還做不了平臺。

毛巾哥十分清楚,拿到雷軍的錢便能拿到資源,自己的用戶群就可以從小米的渠道里,從米粉里挖。做不成平臺,就必須成為平臺的好朋友,成為雷軍、馬雲或劉強東的“棋子”,而發現平臺的需求是關鍵。

雷軍曾跟毛巾哥感嘆:“我每次去五星級酒店,都想從里面偷一個浴巾走,太舒服了。為什麽中國就沒有品牌做到這個好的浴巾呢?”

這就是最生活毛巾的初心,一方面是用戶需求,一方面是大佬需求。

3、產品:一個好故事

你沒有渠道,沒有人海戰術,沒有大資本註入,沒有明星代言,對於消費類產品來說,技術渠道本身的門檻並不高,難在產品就是故事,故事就是產品,產品與故事一起在進步。

對於你想借助的任何勢能來說,包括像小米京東這樣的平臺,好故事才是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自稱“毛巾哥”、冒著危險前往新疆找棉花、與網易撕逼、小米系毛巾、雷軍信徒……最生活以及朱誌軍身上,故事不是編出來的,是和產品一起打磨成長出來的。

WechatIMG6

4、營銷:提前三個月打仗

真正使得最生活從無數個毛巾品牌中脫穎而出的標誌,與其說是打敗其他品牌,不如說是從網易撕逼事件贏得了關註。

與網易嚴選的對峙,對於最生活來說是偶然中的必然,即使這是“有預謀”的策劃,但因為有了G20峰會做背書,才能有做病毒營銷的初始機會。

最生活的每一步都是提前三個月規劃的,這一億爆款方法論中,每三個月一次營銷事件,是所有集聚勢能的集中爆發,比如下一個一定是雙十一。

小人善意,君子善謀。

5、賺錢:銷量才是王道

無論講了多少故事,做了多少營銷,生意的本質就是賺錢,而銷量的主要依托於小米、京東等平臺的“友情程度”。

另外,最生活必須在平衡的範圍之內,用巨大的規模去擠壓成本,在供應鏈上獲得利潤,而不是通過給消費者加價去獲取利潤,這是核心。

6、團隊:控制欲望。

人才是一億爆款方法論的靈魂。

最生活一年來從7個人“擴張”到8個人,每個人都是團隊核心的一環。這個模式不是用人海戰術堆起來的,而是用開放的策略,鏈接不同的勢能。比如兩個人盯住供應鏈,一個人負責營銷,一個人對接平臺。

欲望不輕易釋放,因為毛巾一件事也是數百億級的市場,1%還沒做到就無須自亂心思。

團隊和融資情況

項目名稱:最生活

業務模式:精選產品家居電商

成立時間:2011年3月

創始人:朱誌軍(毛巾哥)

營收情況:1.6個億,月銷售額穩定在千萬以上

融資輪次:A輪

融資額:數千萬元

融資時間:2015年5月;2016年5月

據了解,最生活團隊目前共有8人,員工大多身兼數職。按照毛巾哥的說法,最生活只做兩件事,造物和供應鏈管理,不需要太多的員工,因此員工數一直嚴控在10人以內。

創始人朱誌軍,8年上市公司零售經驗。2011年3月創辦a-life互聯網生活方式品牌,2年開發超過1000個SKU,年銷售破億;2013年年底回歸產品,留下50個SKU,後虧損1200萬;後經歷從1000到1的叠代,2015年5月專註一條毛巾。

目前總營收1.6個億,月銷售額穩定在千萬以上,估值超過3億元。

截至發稿前,最生活一共進行了兩次融資,分別於2015年5月,獲得順為資本1000萬投資;2016年5月,獲得京東集團和小米的戰略投資。

 

i黑馬點評

1、中國有多少創業者信雷軍?

毛巾哥兩次信雷軍,一次虧了1200萬,一次全新開始。完全是不同維度的理解,創業者不能看其表象,大佬方法論只有一部分適合你。

2、克制與欲望

什麽時候保持克制,什麽時候追尋欲望,對於創業者來時可能是永恒的考驗。在只能做好一件事時,切記貪多;在同時可以做好每件事時,不要發怯。

最生活未來營收能否過十億尚未可知,但不妨與之對賭,毛巾哥做到營收十億的那一天,i黑馬將再次采訪,為毛巾哥寫一篇“十億爆款方法論”。

3、還有多少這樣的機會?

有了“毛巾哥”,未來會不會有“茶杯哥”、“地毯哥”、“臺燈哥”?i黑馬堅定認為,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頭再做一遍。當然這也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大平臺的縫隙機會、創業者對選品造物的理念的理解,當然運氣也很重要。

4、要不要做線下渠道?

雷軍曾說:“過去我們犯的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忽視了線下。”作為雷軍的信徒,毛巾哥想必不會再走雷軍的老路。

最生活目前的銷售渠道主要為小米商城、京東和新媒體公眾號上,但這不代表其未來不會做自營和線下。

毛巾哥 網易嚴選 雷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46

體育創業的錢快燒光了!部分企業只靠“一口氣”撐著

“體育產業的創業之路很艱難,投資者還是要接地氣才能找到優秀的企業。”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李永林表示。

當前,部分體育產業創業者也已進入瓶頸期,有的選擇轉型做基金,走融資路線繼續前進,有的則苦苦經營艱難度日。

“首輪融資的錢燒的差不多了,現在日子比較煎熬,畢竟體育企業在創業過程中還是有許多現實問題難以解決。”一位知名體育創業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體育產業的風口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處於焦慮中的創業型體育企業多是2015年前後成立的。

近幾年,有關體育產業的重要政策頻頻發布。比如,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即業界所稱的“46號文”),被業界視為體育產業最重要的推動政策之一。

該文件屬於“高規格”發布。

“2014年年初,國務院向國內外經濟機構、經濟學家咨詢,中國經濟下行過程中還有哪些行業未來不會過剩。大家共同都提到了體育產業。”參與起草該文件的一專家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後,由發改委牽頭,國家體育總局配合,成立了調研與起草該文件的班子,主要人員包括發改委社會司、體育總局經濟司以及幾位長期研究體育產業的學者。經過在全國6個省市進行了實地調研、三個專題報告、對25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情況進行研究,以及反複的論證修改,46號文在2014年10月發布。

46號文提出,我國體育產業產值要從2013年的9533.73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5萬億元。

“這個目標還是存在一定發展基礎的。”勝利三人籃球聯盟創始人易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數據顯示,2013~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是25.8%。2016年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為6475億元,比2012年增加3339.05億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0.6%增長至2016年的0.9%。

有專家提出,按此計算,未來10年體育產業年均增長率要達到15%以上。

如此光輝的前景使得多位重量級投資者開始涉獵體育產業,多是通過成立體育產業集團或者發起體育產業基金進入到體育產業領域,這也讓創業型企業在2015年遍地開花。

第三方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體育類創業公司融資217起,融資金額約147億元;2016年,有披露的體育類創業公司共融資235起,融資金額約196億元。

另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1月至2017年年底,共有35支體育產業基金成立,基金投資總規模超1370.56億元。

但上述創業者也表示,“實際上,這些錢里真正能夠投下去的資金是很少的,據我所知,2015年到2016年,真正投下來的錢有50億元就不錯。每個企業拿的錢都不多,2015年幾乎都是早期天使或者A輪,一兩千萬元以內。”

尚需完善體育賽事良性發展大環境

體育產業的核心是賽事和社區,體育創業企業的布局多是在外圍,主要圍繞產業鏈布局,包括傳播、營銷;場館落地、賽事運營;體育培訓、體育旅遊、體育遊戲、體育彩票;鞋服裝備等。

以足球產業為例,該產業的頭部資源中超聯賽的版權落定後,圍繞足球普及的城市、社區、學校、班級的民間比賽多是創業企業的切入點。

近期,清華大學首次發布了《中國足球產業與文化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這一市場的投入集中在上遊版權購買,收入集中在下遊的觀眾支付。隨著這幾年中國體育產業的崛起,國內頂級賽事版權也在水漲船高,版權分銷呈現出鏈條層次化,權益細分化,平臺多樣化的特征。對於足球傳媒市場而言,國內的賽事資源還是很充分的,每年中超、中甲、中乙等賽事加起來有700場以上,其他業余賽事兩萬場以上,青少年賽事兩千場以上。

但圍繞產業鏈布局的關鍵還是賽事的內容產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報告》顯示,2016賽季中超俱樂部總收入達70.82億元人民幣,其中64%屬於商業贊助,賽事收入占14%,球員交易占11%。2016年俱樂部總支出110.14億元人民幣,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人工成本。這也體現出中超聯賽收支不平衡,收入結構不合理,過於單一的收入來源導致虧損成了中超的主旋律。

“賽事、傳媒等發展不理想,導致消費端及企業廣告贊助為核心的需求端無法沒有完全匹配,使得足球產業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李永林表示。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足球俱樂部的運營情況。

4月27日,恒大淘寶(834338)披露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恒大淘寶實現營收5.28億元,同比減少5.91%;虧損擴大至9.87億元,而16年虧損為8.12億元。由於球員和教練工資薪酬增加,轉會費攤銷居高不下等原因,公司營業總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公司處於虧損狀況。

值得註意的是,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身為“亞洲足球第一股”,又有兩位股東馬雲和許家印的“首富光環”加持,已連續第七年蟬聯中超冠軍。

恒大淘寶已是如此,其他足球俱樂部的運營情況大多也不理想。

2017年7月,中國足協首次邀請第三方機構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對2016賽季中超、中甲兩級俱樂部的財務狀況做出調查。普華永道調查數據顯示,2016賽季中超16家俱樂部收入高達70.82億人民幣,但是其投入是更高的110.14億元,一個賽季下來整體浮虧約4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俱樂部虧損2.5億。相比中超一年超70億元的收入,中甲的收入只有10.92億,而支出達到19.15億,虧損幅度比中超更甚。

這也使得圍繞足球產業做文章的“培育型”企業步履維艱。“首輪融資的錢集中在做內容,其實我們圍繞足球內容還是集聚了不少優勢,比如會員的累積,內容品牌的打造以及傳播和廣告商等。目前,大家還是需要一口氣去支撐的。”上述創業者表示。

而這口氣首先就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發揮作用,從而推動體育產業中屬於“公共服務”領域的布局,同時也要推動與產業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完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42

团宝网:别人的钱不是你的

1 : GS(14)@2010-12-17 14:32:11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6/174231.html
      “不知道他们会做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巧合”,团宝网创始人兼CEO任春雷对《互联网周刊》说。团宝网域名是Groupon.cn,这让包括Groupon的CEO安德鲁·梅森在内的许多人都产生了误会,可事实上,“这个域名在08年9月24日就注册了,Groupon是08年11月才开始做的,其实这个域名比它还早呢”,任春雷说。“在做团购模式之前,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东西,在这个商业体系之间我们希望消费者和商家能够实现共赢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共赢圈’,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模式,当看到Groupon.com的第一秒钟我们就发现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因此我们立刻开始了团宝网的运营。”
  风投在同一时间提供的2000万人民币加速了团宝网“全国一盘棋”的部署。“3月份做的北京,4月份到30座城市,5月份到60座城市,6月8号到108个城市,9月底覆盖到325个城市”,任春雷说,“再扩张我们就去国外了”。伴随着全国的扩张,团宝网的员工人数也由初期的20人迅速突破了600人。
  团宝网成立初期“几乎没怎么说话”,任春雷说,“早期的时候我们不太赞同说话,那时各种声音都有。我们觉得在早期很多东西都不成熟,我们要埋下头把企业内部的很多东西建设起来。因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在于你表面上所能见到的东西,往往是你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把这个东西打造好,我们认为当企业大的时候你说什么都可以,当企业小的时候说什么也没用。”
  “我们上个月正式开始对外说话,第一句话就是‘随时退’”。谈到推出此项服务的初衷,任春雷说,“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一种道德,这是别人的钱不是你的,老话说‘不告而取谓之偷’,别人的钱,人家没有消费,你为什么要装起来?”。任春雷认为推出这项服务只是基于“价值观”,“其实这不仅是我的观点,我们整个董事会所有的成员都不谋而合。当我们发现这里有相当额度的钱是消费者没有消费,沉淀在我们这里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不是我们的钱,我们必须得还回去。这部分钱我们历来就放在应收应付里边,独立于财务帐表之外,这就不是我们的收入。”
  任春雷认为,“价值观”是团购网站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你的观点决定了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情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做,有些事情没有界限,如我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我开通了一个什么样的功能,其实你开通我也可以开通,在现在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的年代,是没有门槛的。但这有一堆钱,拿与不拿就变成最基本的东西”。他说,“这是基本的道德问题”。
  在任春雷的办公室外面,团宝网办公区的墙上有8个字,“王者王道,民心民众”,任春雷说,“大概是八九月份时贴上去的,直到11月19号正式推出‘随时退’服务的时候才给员工们做解释,意思是我们所做的事情应该是顺民心所想、如民众所愿,这才是真正的王者王道。”他说,“团宝网所有的人都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04

間廟的錢仲多過李嘉誠身家

1 : GS(14)@2011-07-06 22:50: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404686
印度帕德瑪納巴史瓦米神廟( Sree Padmanabhaswamy Temple),上周四起出大批金銀珠寶後,當局前日(周一)修正寶藏估價,由當日 5,000億盧比( 872億港元),暴漲近一倍至約 9,764億盧比( 1,716億港元),直逼華人首富李嘉誠身家,估計其餘兩個密室開啟後,寶藏價值會再創新高。
2 : konstantine(11087)@2011-07-07 15:01:03

考慮到自古以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或者可以說全世界)的宗教組織都是最富有的一群,再加上印度自古以來都是世上富裕的地區,這些印度古廟累積這麼大的財富也不是太令人驚訝。

(在過去,印度有很多時都是世上最富裕的地區,十八世紀時波斯人攻打印度時所掠奪的財富足以令波斯國王下令全國免交稅三年)
3 : teawater(1794)@2011-07-07 18:03:45

觀音借富,每年"借"出的錢隨時多過世界十大首富身家總和,我地香港d廟都唔弱
4 : GS(14)@2011-07-07 21:45:37

咁人人都兩三億,一千幾百個,如果淨係計佢派的只是息的話...
5 : cqb(1533)@2011-07-07 21:54:02

一齊去d古朝尋寶算啦,話唔定到時可以買起長實.
6 : GS(14)@2011-07-07 21:58:43

長實唔係咁易買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239

老闆:「公司的錢即係我的錢」

1 : GS(14)@2011-09-03 09:57: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903/News/ea_eaa3.htm
...
外部監管有限 董事有責

對於市場不少聲音認為監管機構或審計師有必要為公司「爆煲」負責,盧華基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坦言相關機構當然需要負責,但證監會、港交所(0388)及審計師每年接觸個別上市公司的時間十分有限,一旦公司有意隱瞞事實,根本難以察覺。

盧華基表示,不少內地民企老闆是白手興家,一手一腳帶領公司由成立走到上市,「佢懐好容易有一個錯誤睇法,認為就算公司上鰦市都仲係我鮋,公司鮋錢即係我鮋錢,但其實公司上市後至少25%股份去鰦小股東手上,公司錢即係大家鮋錢,唔可以亂咁用。」

有歐資投資銀行家認同,近年不少上市的內地民企老闆均有錯誤觀念,認為公司是屬於自己,毋須向其他人交代。他坦言雖然投行在輔導公司上市時是有責任向大股東灌輸公司管治信息,但不少投行在爭生意壓力下會有所放鬆,只能盡力確保在上市前不出亂子,但上市後則難以再作監察。
2 : 龍生(798)@2011-09-03 23:24:42

公司錢即係大家鮋錢,唔可以亂咁用。」

唔好話民企啦, 好多本地莊家都認為這才是正確吧
3 : GS(14)@2011-09-04 09:36:08

根本個騙局就是要假設公司的錢是他們的錢先生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68

有錢人的錢好易呃

1 : GS(14)@2011-12-02 09:49:41

周老師其實有樣野講的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851739
【本報訊】前瑞士大昌洋行銷售助理經理廣邀舊同事及朋友合資做生意,以低價購入朱古力及殺蟲劑等貨品再轉售圖利, 4年內招攬包括凉果品牌廣良興食品創辦人劉廣標的 9名友人,入局注資逾 2,280萬元,有人被騙逾 1,200萬元。當被揭發一切實為騙局後,女經理挾款偕丈夫逃到內地 11年,至今年突然返港求醫被捕。
43歲首被告葉惠儀昨承認欺詐,及以欺騙手段促致在銀行紀錄內記入記項共 23項罪名。案發 1996至 2000年, 9名事主的注資額介乎 13萬元至最高超過 1,200萬元。損失最多的女事主,是首被告的舊同事。

潛逃 11年返港求醫被捕

控方指警方於 00年 7月 14日接到這宗行騙案,但首被告與丈夫,即本案次被告阮健寧( 49歲)早於 3日前已離港往內地,首被告更提清銀行戶口內所有存款。至今年 5月,兩人返港時被捕。
次被告向警方表示,對首被告的財政狀況不知情,自己亦曾對該投資計劃注資近 190萬元。此外,首被告離港前曾因企圖自殺入院,今次決定返港全因首被告需治療心臟及腎臟病患。報稱任職殯儀館堂倌的次被告,否認欺詐等共 8項罪名受審。
案件編號: DCCC765/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96

博弈男女:有種就花自己的錢

1 : GS(14)@2012-02-07 22:31: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76&art_id=16047209
朋友 Jonathan在中環一家證券公司上班,雖然在股市暢旺的時候豬籠入水,但正如我們經常在投資產品廣告聽到那史上最廢的忠告:「股票價格可升可跌」, Jonathan的收入自然也可升可跌,偏偏他女朋友對 Shopping的意欲卻只升不跌。這樣下去,這傢伙遲早破產。起初,女朋友每月買十多雙高跟鞋、十個八個名牌手袋、一大堆衣服和化妝品,而且買回來後從來不穿(這個我可以理解)。可是沒多久,她開始越買越狂,每月碌爆三張男朋友給她的附屬卡,買的東西也由兩三千元一雙的鞋子,「升呢」到過萬元一雙的 Sergio Rossi,再狂掃鑽石耳環、名錶、高級時裝…… Jonathan開始問──她是否有病?
「我不是開玩笑,我懷疑她購物上了癮,成了購物狂。」 Jonathan說。
「有沒有看醫生?」我問。
「她一聽見看醫生就激動得大吵大鬧,說不捨得讓女朋友花錢,反過來指控她有病。」
「但說到底,你在這件事上也有無可推卸的責任吧。」我說着喝了一口 Espresso,然後翹起了二郎腿。這是喝 Espresso最完美的姿勢。
Jonathan驚訝地看着我說:「又關我事?」
「笨蛋,是你先給她三張附屬卡。活該。」
講到購物,沒有人比我 Daisy更熱血了。不是我誇口,但我真有本事把購物這行為提升到一個近乎宗教性的忘我境界。可是我購物是有節制的,我王迪詩從來不花男人的錢,我所花的全是我憑自己努力賺來的血汗錢,花自己的錢買東西會覺得肉痛,但亦正是因為會痛才夠爽。就像按摩,越痛越爽,痛完之後全身就像脫胎換骨一樣,排毒是也。有種的話花自己的錢去購物,假如依然失控地買,才花自己的錢去看醫生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12

STARMAN'S COLUMN - 江小魚 賺大陸人的錢 (2012年08月31日)

1 : GS(14)@2012-08-31 10:32:5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9563&d=1833
深圳放寬非深圳戶籍人士可一簽多行來港,9月1日起生效。深圳河上那一道閘,愈來愈形同虛設了。
外圍經濟慘淡,各國之間自身難保,活在當下,香港似乎獨好?因仍不斷有人來港消費,起碼能活絡經濟。以熱衷賺錢的香港人而言,內地「送人」來港,其實沒理由反對,甚至一向醒目的香港人,理應已發揮與生俱來的「核心價值」,挖空心思,好好盤算如何把握這一波搵錢趨勢。
不過,可惜,現在的香港變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之一似乎不再是「搵錢」了?
香港地小人稠,不可能有養活所有人的農業,工業亦早已玩完,出口貿易受窘外圍經濟,其貢獻再也難靠;金融業現時又一潭死水,只剩旅遊業可替香港賺點錢。
放寬內地自由行,無疑是香港經濟「及時雨」,惟民間街談巷議,反對聲音此起彼落,情景若搬回十年前,再反襯現時港人的抗議神經,世態已南轅北轍。
若不以人廢言,香港自97回歸祖國以後,經濟一落千丈,及至03年沙士一役後,內地宣佈容許民眾以自由行形式來港,股市開始由低位八千多點輾轉回升,同時香港經濟亦重拾活力,擺脫通縮,資產價格回升;你不能否認,香港經濟復甦,「阿爺」批准「自由行」無疑是箇中一大契機。
當然,在金錢以外,「自由行」也帶來不少衝擊,但客觀地講,任何事都會有衝擊,講究程度深淺而已。內地經濟起飛,民眾對出國旅遊需求日增,香港如有權固步自封,阻擋內地人來港,當大家見到外國人不斷地在賺內地同胞們口袋裡的錢,以港人習性,可以預見到時大家又會嘈一大輪,猛問點解不開放俾內地人來港?強國人難服侍,誰又肯承認港人有時也很難「服侍」呢?
我幾乎可以肯定,未來內地放寬民眾來港,不管是否借用「自由行」名義,其趨勢只會愈來愈鬆。深圳放寬一簽多行以外,京、津、滬、渝、粵等地,亦同時容許非當地戶籍居民申請自由行來港。
不妨問心?中港融和只會是未來主軸趨勢,「一國兩制」亦是港人必須捍衛,早在十五年前回歸,時代步伐一直要香港人好好思考──係要好好思考──如何能佔到強國無限便宜之餘,同時又可以信守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東西。
這一題,很深、好難,要自己富有,又要人家羨慕你、追求你所信奉的價值,比寫一篇稿難不止百倍;然而,香港人一向靈活精叻的特質去了哪裡?
作者為DBC數碼「大錢台」、及高清翡翠台《小魚大茶飯》炒股節目主持/逢週二、五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