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擁有權未達共識 Tesla內地設廠陷僵局

1 : GS(14)@2018-02-20 08:07:15

【明報專訊】有外電報道,電動車大廠Tesla未能就廠房擁有權與上海政府達成共識,令Tesla在內地設廠的計劃陷入僵局,預料將阻礙Tesla在中國的業務發展。

去年Tesla宣布,與上海政府探討在當地設廠組裝電動車,彭博社引述消息稱,雙方仍未能達成協議,原因是雙方對工廠的擁有權未能達成共識,有消息人士透露,上海政府希望Tesla與當地車廠合作,以合營公司營運廠房,但Tesla卻希望獨資營運。目前,所有海外車廠均需伙拍內地車廠,才獲准在內地生產汽車。報道表示,Tesla拒絕評論事件,上海相關部門亦未有回應。

Uber上季淨收入大增57%

有分析認為,Tesla在滬設廠的進展緩慢,將喪失擴大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先機,但設廠計劃受挫,不代表集團不能進軍中國市場。目前Tesla可以透過入口方式在中國售賣汽車,但買家需繳付25%入口稅,目前在美國生產一部Tesla Model X並付運到中國的成本約83.5萬元人民幣。

另外,網約車應用程式Uber公布去年第四季業績,期內調整後淨收入22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按年大增57%;EBITDA虧損4.75億美元(約37.1億港元),比2016年同期虧損8.82億美元(約68.8億港元)有所收窄。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27&issue=201802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80

美擬徵鋼進口稅 CNBC:未達共識 特朗普原擬徵25%關稅 中國反應強烈

1 : GS(14)@2018-03-06 03:44:53

【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傳召鋼鐵及鋁業高層於美東時間周四中午(香港時間周五凌晨)到白宮會面,屆時或將宣布對進口美國的鋼鐵和鋁產品徵收高昂關稅。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向助手稱希望向所有輸入美國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及10%的關稅,不過細節仍可能有變,部分國家可能獲豁免。CNBC則在深夜報道,由於特朗普的顧問未能達成共識,周四很可能不會公布關稅內容。

不過特朗普昨發表推文稱,美國鋼鐵和鋁業等數十年來「被不公平的貿易和不良政策摧毀」,稱行業需要「自由、公平和明智的交易」,內容沒有指明中國。

港五大商會對建議表遺憾

另外,對於美國商務部在2月中的報告建議對進口美國的鋼材及鋁材徵收巨額關稅或實施配額限制,或向來自香港等地的鋁材徵收23.6%關稅,香港五大商會周二表示極度遺憾。五大商會認為,從香港出口及轉口的鋁材數量及金額有限,不足以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美國如基於鋁材與香港存在貿易逆差而推行有關措施,實際上違反自由貿易原則,亦不符世貿組織精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和鋁生產國,儘管對美國市場進口的金屬比重很小,卻被指產品在全球市場氾濫,拖低業界價格。美國商務部裁定鋼鐵和鋁進口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後,特朗普政府一直考慮限制兩者進口的方案。歐洲官員認為,美方以國家安全為由,懲罰北約成員國於理不合,美國的行動將面臨世貿組織的法律挑戰。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向特朗普游說對鋼鐵進口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倘所有國家也受到關稅影響,可能會削弱美國與盟國的關係。彭博社稱,美方一旦採取限制進口的措施,可能損害與加拿大(美國鋼鐵最大供應國)、墨西哥等盟國的關係,並可能遭到中國報復。中國已對美國進口的高粱展開調查,並在研究是否限制美國大豆進口,可能會損害特朗普在一些農業州份的支持,但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等「鐵鏽帶」州份支持加強制裁措施。

中方﹕將採必要措施 維護自身權益

市場人士認為,個別行業或國家的貿易措施,通常不會對全球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受影響的中國、韓國和墨西哥等,有可能選擇採取更強硬的反制措施進行報復,但報復力度不會太大,因為沒有國家希望升級至貿易戰。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已派出劉鶴赴美試圖化解緊張局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美國過度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不僅無法實現美國國內有關產業的「復興」,反而將影響美國內就業,損害廣大美國消費者的福利。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

倘徵收關稅,美國從汽車到啤酒罐等價格將會上漲。飲品及汽車製造商等都警告,關稅措施可能會提高經營成本,令職位減少。去年4月,特朗普指示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進行調查。商務部已於1月向白宮呈交報告指,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數量和情况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特朗普須就報告作出決定。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93&issue=20180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06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18增地選項尋公眾共識

1 : GS(14)@2018-04-26 12:24:5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512&issue=20180426
【明報專訊】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去年7月上任時曾承諾任內會盡最大努力扭轉房屋供不應求、樓價飈升的問題,並且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研究覓地方案,惟過去9個多月樓價仍升逾一成,而她早前出席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亦終於承認在房屋問題上未能回應市民期望。經過7個多月的工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於今天起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作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小組主席黃遠輝在專訪中表示,本港未來30年欠缺逾1200公頃的土地作發展之用,當中約七成(815公頃)需要在2026年或以前到位,他希望各界就報告羅列的不同選項表達意見,讓小組凝聚社會共識,向政府提交報告,解決土地短缺導致的房屋問題。

提供穩定及可持續的土地供應以應付香港不同的發展需要,是政府的施政重點,特首林鄭月娥去年9月便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任30名成員,由黃遠輝出任主席,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土地供應來源。黃遠輝透露,過去7個多月該會召開近30場會議,討論及整理社會各界提供增加土地的方案,為今日展開的公共諮詢做好準備。

黃遠輝指出,小組最終整理了18個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見表),每一選項均列明利弊,包括土地的發展潛力,開發所需要的時間,以及成本效益等等,在今日至9月25日展開公眾諮詢,希望市民能夠作出比較詳細分析並且作出取捨,目標是建立社會共識,並擬訂概括綱領,今年底前小組會就優化整體土地供應策略及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次提交報告,供政府進一步考慮。

4個選項10年內可變熟地

在小組提供的18個選項中,包括4個短中期、6個中長期及8個概念性建議。黃遠輝解釋,短中期選項是指落實執行後,可將有關「生地」在10年內轉變為「熟地」,而熟地經3、4年建築期便可發展成住宅;至於中長期選項,即是「生地」變「熟地」的過程達10至30年,有關供應最遲於2046年到位;至於現階段難以準確判斷土地發展潛力及時間的選項,則歸納為概念性建議,「則是為下一代未雨綢繆建立土地儲備,讓他們可以比我們有更好的居住環境,例如平均居住面積可以擴大;也可用來應付意料之外的土地需求」。

黃遠輝透露,在2026年前本港的土地短缺達815公頃,當中包括興建住宅及經濟用地,以及發展相關交通基建配套。記者認為滿足上述短期土地需求屬燃眉之急,就報告中提出的四大選項請教黃遠輝的意見,並且就外界近日熱烈討論的發展粉嶺高球場方案開始談起。

發展高球場 對不同方案持開放態度

他承認,粉嶺高球場更改規劃後到底可興建多少住宅單位,社會各界的確有不同方案,例如政府向小組提交顧問報告,若只發展粉錦公路以東的32公頃用地可提供4600個單位,若發展全部172公頃用地可建13,200個單位;但也有意見認為該大片土地足可興建6個太古城,「1個太古城有1萬伙單位,6個太古城就有6萬伙單位」。

他指出,小組對上述不同方案沒有傾向,一方面政府顧問報告的方案保留大部分土地作中央公園,只有小部分作住宅用途,故建屋量應該有上調空間;但另一方面,他希望外界明白粉錦公路底下便是東江輸水管,而且該球場內有約3萬棵樹及3項歷史建築物,具保育及歷史價值,故不應該將其他地區的發展方式簡單套用。總而言之,他期待市民多討論是否及如何將粉嶺高球場用作發展住宅用途,「知道公眾如何選擇後,我們會在報告列明再交由政府跟進」。

洪水橋棕地改劃 可提供129公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向業界收回新界棕地改用途發展住宅,有機會取得明顯成果。黃遠輝指出,政府計劃在位於洪水橋的190公頃棕地推行先導計劃,在當中24公頃興建多層工業大廈,37公頃發展物流中心,用作安置原於棕地以上的作業者,騰出餘下的129公頃土地作其他發展用途;他分析,包括洪水橋在內的數大塊棕地面積達540公頃,另有760公頃棕地分散於多個小型地塊,均有潛力改劃發展住宅,是短中期土地供應的生力軍。

獨立機構審批農地 冀釋官商勾結疑慮

至於報告建議可以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如何排除市民對此方案屬官商勾結的疑慮呢?黃遠輝透露,小組明白社會上有此一疑慮,故此建議由獨立於政府的架構及機制處理相關審批問題,決定「用多少公帑為發展商在農地附近興建道路,取回多少個公營房屋單位」,過程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希望得到社會支持。

重置或整合佔地廣闊的康樂設施,當然也是增加住宅土地供應的有效方法。黃遠輝指出,政府近年已列出210幅土地作相關改劃用途,並且完成當中104幅的改劃;未來亦會繼續改劃更多工廈及閒置校舍,增建住宅,致力爭取地盡其用。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04-26 12:25:0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961&issue=20180426
【明報專訊】1980年代曾在地政總署工作的譚秉文測量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譚秉文較早前接受本欄訪問時表示,1990年起港府由規劃署主導土地發展後,目前發展商首先要向規劃署申請改劃,規劃署會就此諮詢區議會及公眾,獲批符合規劃要求後,發展商才可拿着地契向地政總署申請補地價發展住宅,補地價後始可開始興建住宅,完成這個「規劃、地契、建築」的三部曲,往往需時5至10年;而在1990年之前,發展商若希望把非住宅土地更改用途發展住宅,只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更改土地用途便可,獲通過後便可動工興建,發展期只需要2至3年。譚秉文認為港府若有決心增加土地供應,可考慮調整現行架構,增加土地管理的效率。

黃遠輝在是次專訪中回應說,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過去7個多月的討論過程中,不覺得社會認為對現有規劃及其他住宅發展的法定程序有改變需求。他認為,將非住宅土地改規劃發展住宅由規劃署及城規會把關,以環評報告評估填海影響,以至發展郊野公園須由相關管理局審批,都是行以有效的體制;但他相信,經過小組是次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作公眾諮詢,接觸大部分持份者,凝聚社會共識後,可以幫助現有體制日後加快審批有關事項。

[名人樓市論壇]
3 : GS(14)@2018-04-26 14:25:37

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8042303_c.htm
招股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