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土地進入沖刺季 一二線城市住宅供地節奏加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8/1154825.html

10月以來,土地市場進入最後一季度的沖刺階段,供地節奏普遍加快。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一線城市住宅土地供應明顯加速,年內供應的住宅用地已經達到了204宗,合計供應住宅土地規劃建築面積達到了2433.33萬平方米,同比2016年全年上漲了40%。成交面積達到了1770.35萬平方米,同比2016年全年上漲了19%,預計最後兩個多月還有大量土地簽約。

以北京土地市場為例,10月11日,北京土地市場成功出讓位於海澱、通州區等三宗住宅用地,合計獲得土地出讓收入91.9億元。截至當日,北京年內土地收入達到1958億元。同一日,北京市還新掛牌三宗地塊,總規劃體量539420平方米,總起始價115.7億元,分別位於石景山區、豐臺區。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表示,受調控影響,北京樓市交易量大幅萎縮,而且住宅地塊均有較為苛刻的競買條件,因此宅地競爭的激烈程度明顯下降,溢價率和平均樓面地價均有所回落。“但是,由於北京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一些優質宅地地塊,一經推出,即使競買條件較為苛刻,依然受到了知名開發企業的強烈關註,隨著9月供應量的增加,可以預計,四季度北京宅地成交量將有所增加。”胡景暉說。

除了北京市,不少二線城市也開始增加土地供應。10月10日,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以現場掛牌和網上掛牌的方式出讓四宗地塊,起拍總價57863萬元。同日,天津迎來“銀十”首次土拍,四宗地塊總出讓面積約為65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68.24億元。11日,山東濟南出讓九宗地塊,地塊共計273畝,總成交價33.64億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從市場看,一二線城市在目前已經做好住宅銷售市場‘減法’的同時,繼續做好土地市場的‘加法’,有利於平穩市場供需結構。”

“從土地供應角度看,各地普遍開始增加租賃住房的有效供應,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工業廠房改造,完善配套設施後改造成租賃住房,這些政策有利於推動租賃土地供應,緩解租賃市場的供需結構。”張大偉指出,按照目前的土地供應規模,多個城市未來五年將有大量房源供應。增加供應後,市場價格有望進一步降低。

(來源:經濟參考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68

龍光地產69.8億獲康僑佳城70%股權 規模沖刺下顯多元化拿地抉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5/1161663.html

每經實習記者 吳抒穎 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11月14日,深圳市康僑佳城置業投資有限公司7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拍賣。市場消息稱,龍光地產最終以69.8億人民幣的價格獲得這一標的,龍光地產品牌部相關人士向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

此前龍光地產的管理層定下2020年銷售額達800億元的目標,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每一年龍光的複合增長率都在30%以上。在此目標的指引下,龍光地產在土地市場的動作頻密,而且目光不僅止於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等地也是其關註的目標。

圖片:康佳大院地塊 吳抒穎攝

標的溢價68%

深圳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能夠通過公開市場競得的土地寥寥無幾。每一次掛牌拍賣,都會有多家開發商競爭,康僑佳城的股權出讓也不例外,共有十余家開發商參與競拍。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競價後,龍光地產以總價69.8億元,溢價68%奪得康僑佳城70%的股權。在隨後深康佳的公告中,集團稱“該價格成交預計產生投資收益63.5億元。”

早前出讓公告合同顯示,該項目地塊用地性質為商業性辦公用地及一類工業用地,占地面約3.73萬平方米,計容積率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另有不計容建築面積約6.2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8000平方米的地下綜合商業和約5.45萬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庫。

具體而言,項目分為商業性辦公6萬平方米、商務公寓6.6萬平方米、商業服務業1.99萬平方米、產業研發及產業配套9.9萬平方米及公共設施1.51萬平方米。

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塊地的地理位置很好,以這一價格成交相當合理,“現在深圳只要是公開招拍掛的土地,沒有低價成交的。這一價格我認為,即使最終價格再高一點也合理。”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曾報道華僑城與深康佳在這宗土地開發上的尷尬過往,華僑城曾距離拿下這宗土地的開發權只有一步之遙,深康佳擬以底價約29.02億轉讓康僑佳城公司49%股權,另一股東華僑城保留優先購買權。但這一議案因為價格過低在臨時股東大會中遭到中小股東否決。

圖片:吳抒穎攝

龍光獲得70%的股權後,如無意外它將具有這宗土地的主導權,華僑城退而只是一名財務投資者的角色。記者向龍光方面詢問有關事項,對方僅表示“由於目前尚未與出讓方簽署產權交易合同,後續的工作都還不確定。”

多元化拿地的考量

此前龍光地產管理層曾在投資者會上介紹,從2017年開始,公司的銷售額計劃每年增長30%以上,到2020年銷售額要達到800億元,利潤達到100億元,這是龍光地產的一個目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龍光地產在其深耕的區域一直積極擴大糧倉。此前在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龍光地產的管理層曾指出,龍光地產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在深圳、廣州等核心城市區,公開招拍掛機會較少,公司將會采取收並購等多種方式保障發展需求;在外延區域,地價相對較低時公司會擇機招拍掛;今年來,龍光地產分別在中山、佛山等地公開競得多宗土地。

此外,龍光地產也關註舊改市場。據管理層預計,龍光地產短期形成供應的並購及城市更新類項目總建築面積將達118萬平方米,總貨值約165億元人民幣。

除了在中國內地積極拓展,龍光也將目光放至更遠。龍光地產管理層表示,公司還關註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澳洲的住宅項目。10月份,龍光地產以36.17億港元的價格再奪新加坡的住宅項目,此前龍光地產在中國香港地區也有所斬獲。

截至2017年10月31日,龍光地產完成合約銷售額人民幣349億元,同比增長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31

動力電池獨角獸沖刺IPO 寧德時代會是下一個富士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6/1199746.html

_____2018-03-16___91840.thumb_head

3月13日,雙環傳動、雪萊特等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CATL)相關概念股紛紛大漲。此前在3月12日晚間,動力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更新了招股書顯示,2017年業績大增。

根據2017年12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整體估值總計超3萬億;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估值占據前三,新美大、今日頭條、寧德時代緊隨其後。當獨角獸企業A股上市呼聲正高時,正在沖刺IPO的寧德時代又是否能成為下一個彎道超車過會的富士康引發關註。

據最新招股書顯示,寧德時代2017年實現營收199.97億元,同比增長逾34%;實現凈利潤39.72億元,同比增長31.4%。

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是寧德時代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2015年-2017年,公司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分別為49.81億元、139.76億元和166.5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98%、95.55%和87.01%。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研究經理李岱昕曾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寧德時代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源於我國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推動,作為國內的龍頭鋰電池生產商,未來的產銷業績表現將與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

據了解,寧德時代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專註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5年-2017年,寧德時代電池系統銷量分別為2.19GWh、6.8GWh和11.84GWh。根據GGII統計,公司動力電池系統銷量連續3年在全球動力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三位,2017年銷量排名全球第一。

不過,受動力電池產能快速提升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影響,動力電池系統售價降幅增大,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2016年-2017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和36.29%,2017年綜合毛利率較上一年下降7.41個百分點。

據記者從行業人士處了解,新能源企業補貼退坡疊加下遊原材料漲價,夾在中間的動力電池企業面臨困擾。以另一動力電池巨頭國軒高科(002074.SZ)為例,據國軒高科2月28日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實現營收為50.48億元,同比增幅為6.1%,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9.20億元,同比減少10.73%。

對於凈利下滑,國軒高科指出,主要系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價格普遍下降,同時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整體盈利水平。

在大市場環境面前,電池企業們紛紛在尋找長久發展的路徑,而通常的路徑則為向上、下遊擴展,以增長抵禦市場變動的風險,寧德時代也在如此操作。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擬出資2.45億元對北美鋰業進行增資,以此布局上遊鋰資源。而早在2017年7月,為了確保原材料供應充足,寧德時代就與海外礦業巨頭Glencore簽署了2萬噸鈷的供貨協議。

此外,據了解,近日,擊敗包括LG、松下、三星及力神等多家企業,納入大眾汽車集團全球供應鏈後,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接受有關采訪時又表示,寧德時代即將決定歐洲工廠的廠址,該電池工廠將是其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家工廠。

目前,寧德時代在國內外擁有整車品牌客戶。在國內與宇通集團、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福汽集團、中車集團、東風集團和長安集團等行業整車龍頭企業保持長期戰略合作;在國際客戶方面,已經進入寶馬、大眾等國際一流整車企業的供應體系,也是國內少數為國際汽車品牌提供動力電池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同時,與蔚來汽車等新興整車企業(包括互聯網車企、智能車企等)開展合作,布局智能汽車領域。

而如此擴張發展的寧德時代,被譽為是動力電池領域“獨角獸”。3月8日,富士康以工業互聯網名義36天完成變道超車的上市,正在沖刺IPO的寧德時代上市進程也成為業內關註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55

IPO觀察 | 這家“貓抓板”公司正在沖刺IPO,或成為主板寵物用品第一股

自2017年6月開始IPO排隊的杭州天元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元寵物”)在今年1月份披露了更新後的預披露招股說明書,距離上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如成功過會,天元寵物將成為A股主板寵物用品“第一股”。

值的註意的是,天元寵物的前十大客戶皆為國外企業,除此之外,2014年至2016年及2017年6月末,天元寵物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呈逐步上升趨勢。

A股迎寵物行業公司“上市潮”

隨著國內寵物行業日益壯大,佩蒂股份(300673.SZ)及中寵股份(002891.SZ)兩家寵物食品公司於2017年先後在創業板和中小板上市。而在寵物醫療領域方面,瑞普生物(300119.SZ)也早在2010年便成功在創業板上市。

根據《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寵物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預計在2010年-2020年間將保持年均30.9%的高增速發展,到2020年時市場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

據統計,盡管目前在A股排隊名單中的320家公司中僅有天元寵物一家寵物行業類公司,但依依股份、悠派科技、中恒寵物、上海比吉瑞4家公司均已與券商簽署上市輔導協議。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A股將會迎來更多寵物行業公司的上市申請。

天風證券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寵物行業增長空間巨大,未來可能達到3000億規模,有望誕生10-20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場集中度低,機會眾多。近些年寵物行業競爭也逐步加劇,資本對寵物行業的關註前所未有地高漲,原寵物業內企業、業外企業都加大對寵物業務的投入,希望搶占龍頭位置。

曾短暫掛牌新三板

根據招股書,天元寵物是一家寵物用品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生產研發和銷售寵物窩墊、貓爬架、寵物玩具以及寵物服飾等寵物用品。此次沖刺IPO,擬登陸上證所主板,海通證券為其此次保薦機構。此次IPO計劃發行發行不超過2160萬股,擬募集資金約為人民幣3億元,將投於年產715萬套寵物養護用品建設項目及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天元寵物成立於2003年,由薛元潮及薛雅利兄妹及其父母合資創立。經過15年的發展,天元寵物經歷了6次增資,1次減資。之後,天元寵物在2016年8月4日掛牌新三板,此後半年便申請摘牌。在新三板掛牌期間於2016年11月定向發行了240萬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7200萬元。

業績方面,2014年至2017年1-6月四個會計期間,天元寵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4.9億元、5.24億元、5.84億元及3.53億元,同期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皆在3000萬元以上,並且在2016年實現4504.2萬元的年度凈利潤。

外銷收入占90%,應收賬款偏高

值的註意的是,天元寵物的前十大客戶皆為國外企業,其中國外知名連鎖超市美國沃爾瑪、日本港南商社、Kamrt AUS等皆在天元寵物的前十客戶之中。下圖為2017年1-6月天元寵物前十大客戶銷售情況。

報告期內,該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5.76%、99.23%、97.81%及94.32%。該公司表示,主要出口國或地區如果設置貿易壁壘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此前,深圳某券商保薦代表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於貿易戰的潛在影響,是擬上市公司的風險因素之一,以後每家出口占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在招股書中可能需要更詳細的風險提示。

招股書中還提到,天元寵物銷售貨款主要以美元結算,所以同時存在匯率風險,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將直接應先公司的經營業績。

除此之外,2014年至2016年末及2017年6月末,天元寵物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人民幣4560.54萬元、5241.37萬元、8077.48萬元以及8935.38萬元,呈逐步上升趨勢。盡管目前賬齡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占比較高,但天元寵物表示“如果出現客戶無法按期付款或者沒有能力支付款項的情況,公司將面臨壞賬損失。”

另外一方面,天元寵物的各期末的存貨金額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6.37%、21.78%、15.30%以及14.46%。公司存貨主要由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構成,如出現庫存管理不善或者產品換代速度過快,將導致存貨減值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68

金科發出1000億的沖刺信號

開發商在規模的探索上,向來是不進則退。

克爾瑞發布的一個極具緊張感的數據顯示,2017年,千億只能排到行業的第17名了。如果行業集中度繼續提高,千億成為Top20乃至Top30的門檻,並不足為奇。

金科的野心是毋庸置疑的。2018年,金科的銷售目標是突破千億。據金科2018年一季報,金科銷售金額達241億元,同比增長約142%。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開發商的銷售節點普遍安排在下半年,在一季度出現同比下滑的不乏千億房企。對比之下,方知金科一季度業績翻番殊為不易。

查看金科近三年財報可知,2015年金科的銷售金額為238億元、2016年銷售金額增加至341億元、2017年銷售金額同比大幅增長93%至658億元。

金科是百億房企向千億攀爬的典型,過往兩年的超高增長率和成功經驗雖無法保證其定能翻越這座山峰,但從槍林彈雨的重慶市場闖出的房企,能力和決心向來不容小覷。

銷售業績大增93%

這年金科20歲,剛剛完成一份出色的年報,宣布了一個進取的目標,青春正好,少年昂揚。

據金科4月16日發布的年報數據,2017年金科實現658億元的銷售業績,同比大幅增長93%,達歷史最高水平。

公司房地產簽約銷售金額主要來自於重慶、成都、長沙、濟南、合肥、蘇州等六個城市。

其中,在重慶,金科的年度簽約金額達304.29億元,占總市場份額的6.71%,而2016年的數據為4.43%,市場占有率同比增加51.38%;此外,2017年,金科在長沙、濟南的市場占有率亦達到或超2%。

重慶是金科的大本營。區域相對較低的房價、激烈的競爭環境練就了公司卓越的設計能力、紮實的成本控制能力、強大的開發管控能力及出色的營銷能力。 這些年,從重慶走出的房企鮮少讓人失望。

作為渝派房企的代表,金科在立足重慶的基礎上,正走向全國,攻城略地。

金科2017年報顯示,截止至2017年底,公司已進駐全國22個省(市),開發項目主要分布在重慶、北京、 成都、蘇州、南京、合肥、鄭州、武漢、天津、濟南、青島等主要一二線城市。而在2016年,金科進駐省(市)數據是14個。

規模大躍進的背後是布局的擴張。
2017年,新進杭州、南京、南昌、福州、石家莊等15個核心城市,新項目土地總投資約460億元,同比增長約120%,共計獲取79宗土地,計容面積約124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103%。

2017年上半年,金科制定了《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7-2020)》,明確將大力發展以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武漢為核心的長江中遊城市群;重點發展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群、以廣深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積極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

截止至2017年底,金科的“八大城市群”戰略布局基本完成。

布局基本完成後,便是區域的深耕工作。4月18日,金科在深圳舉辦的品牌發布會上,首次披露了華南戰略。

金科股份聯席總裁方明富透露,2018年,金科計劃加大華南地區投資開發力度,布局大灣區,計劃重點拓展廣州、深圳、福州、佛山、肇慶、惠州、東莞、中山、珠海、江門等10個城市。

2017年,金科已進入深圳、廣州、佛山等華南城市。在深圳這座堡壘般的城市,金科亦已拿下兩個項目。

沖刺千億

廣布局帶來的正面影響率先反應在土地儲備上。截止至2017年底,金科的土地儲備面積是3300萬平方米。而在2016年、2015年,金科的土地儲備分別為1846萬平米、1699萬平米。

由此可見,2017年的土地儲備增加較快,它們將在2018年、2019年成為金科的銷售金額來源。

根據金科此前發布的《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要在2017年至2020年三年間銷售規模要力爭實現500億、800億、1100億、1500億,並在2020年力爭沖擊2000億。

不過日前,金科已宣布,2018年力爭實現銷售金額1000億元。顯然,金科的實際步伐要比原計劃要快。

為此,金科從側重內生式增長的方式,轉為內生式+外延式增長並重的發展方式,加大招拍掛參與力度,介入城市更新、棚改,多渠道增儲。

展望2018年,金科將保增長、提質效,全年計劃新開工面積約150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約660萬平方米,年末在建面積約2500萬平方米。

據金科2018年一季報,公司實現銷售金額約241億元,同比增長約142%,簽約銷售面積約3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100%。

規模之外,金科2017年的經營數據同樣出色

據金科2017年年報,公司總資產規模約1573.6億元,同比增長約44%;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約44%,毛利潤74.09億元,扣除預收賬款後資產負債率為58.56%。

金科分紅依然保持高分配,2017年擬每10股現金分紅2.5元,合計約13.35億元,股息率達4.51%,近兩年累計分紅約24億元。

2017年,金科預收賬款近430億元,同比增長約63%;銷售回款約550億元,同比增長66.94%;各類金融機構授信金額達1560億元,期末貨幣資金余額約186億,能有效覆蓋短期有息負債,財務狀況健康穩健。

從2016年10月開始,房地產開發置身於強監管的行業環境中。

金科表示,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僅58.52%,離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城鎮化仍是根本動力,未來房地產行業預計仍將保持穩定運行,仍持續看好房地產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63

格力電器營收沖刺2000億

對於即將退休的傳言,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5月16日晚舉行的“格力2018再啟航”晚會上回應道,退休是自然規律,但她認為自己還年輕,雖然她60多歲了,但心像25歲一樣,希望格力人在精神上永葆青春。

在這場被定義為承前啟後的晚會上,董明珠表示,過去的成績已過去,2018年格力電器將沖擊營收2000億元的目標。為凝聚員工的力量,她面對現場上萬員工表示,保證每個員工一套房,珠海市政府已答應向格力提供建設一萬套住房的土地。

與會的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大力支持以格力為代表的實體企業,希望格力進一步做大做強主業;祝願年輕的董明珠女士,帶領年輕的格力電器,把事業做得更加輝煌。成立27年的格力電器是珠海市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種種信息顯示,董明珠在本月即將舉行的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選舉中連任公司董事長已經幾乎沒有懸念。

 

曲折中成長

董明珠是在2012年5月當選格力電器新一屆董事長的,當年格力電器邁上千億臺階,營業總收入達到1001.1億元。過去五年,格力電器究竟發生了什麽變化呢?

從營收看,格力電器用五年時間,在曲折中,增長了“半個塊頭”。2013年,格力電器的營業總收入達到1200.43億元;2014年進一步增長到1400.05億元,連續兩年每年增加200個億。不過,由於2015年空調市場低迷,格力電器的營業總收入一下子退到1005.64億元。

在逐步化解庫存壓力之後,格力電器“重新爬坡”,2016年營業總收入回升到1101.13億元;在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遇挫後,乘借2017年空調市場暢旺的機會,格力電器去年營業總收入攀上了1500.2億元的新高峰,花了五年比2011年的營收成長了50%。

過去五年,不管營收如何起伏,格力電器每年的凈利潤都保持穩步增長,其2017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224.02億元,同比增長44.87%,不但創下歷史新高,而且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在整個中國家電業界也傲視群雄。背後是研發實力的增強,目前格力的研發人員已超10000人。

與此同時,格力多元化的步伐明顯加快。

格力電器擁有包括家用電器、智慧家、中央空調、智能裝備、工業制品、模具等6個板塊。格力的多元化正沿著橫向、縱向兩個方向發展。

橫向看,格力從家用空調延伸至冰箱、洗衣機、空氣能熱水器、廚房電器、環境電器等白色家電和小家電,涵蓋格力、晶弘、大松三個品牌;同時從家用空調,延伸到商用和家用的中央空調,包括光伏空調、能源互聯網;並提供智慧家庭的服務方案和技術方案,格力手機的身影也閃現其中。

縱向看,格力向制造業上遊的智能裝備、工業制品和模具領域拓展。其中,智能裝備涵蓋了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鈑金註塑設備、精密傳動部件、智能環保設備、智能倉儲物流裝備和服務機器人;工業制品包括了壓縮機、電機、電容、漆包線;模具包括了汽車模具、家電模具、高沖模具。

2017年年報顯示,格力電器去年的空調業務收入1234億元,仍占其總體營收的83.22%;生活電器業務收入23億元,排第二位,占總營收中的1.55%;智能裝備業務去年收入21.26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1.43%,而增速高達1220.27%,是格力增長最快的業務。

今年新增500億從哪里來?

董明珠曾表示,智能裝備將成長為格力電器的第二大支柱產業。不過,與對手美的收購德國庫卡迅速做大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業務不同,格力電器一直強調走自主創新、自我發展的道路。但外界一直有質疑的聲音:專業化十分成功的格力,能否靠自身的力量在機器人領域複制空調的成功。

工業機器人有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系統三大核心部件。國內大量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還依賴進口,而這幾大核心部件就占了工業機器人總成本的近70%。受此制約,目前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主要份額仍然由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庫卡這“四大家族”所占據。

所以,格力“跨界”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能否突破上遊核心部件的技術就成為關鍵。在5月16日的晚會上,格力電器宣布今年5月初其工業機器人的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技術被專家組鑒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無疑將有力地支撐智能裝備業務未來成長為格力電器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智能裝備業務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看家”的空調業務的穩步成長,格力電器已規劃了2018年營收沖擊2000億元的藍圖目標。但是,空調業去年是豐收的“大年”,今年有可能會是市場收縮的“小年”,格力能否打破空調業務的“天花板”,還需“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

不排除今年董明珠通過收購的手段,來推動格力的跨越式發展。在格力電器2017年創下最好業績的同時,卻宣布不分紅、不配股。它4月27日在給深交所關註函回複的公告中透露,正在規劃和實施多個重點投資項目,在盡快明確資金需求和現金流測算後,將進行2018年度中期分紅。

格力電器的重點投資項目涵蓋空調、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產業領域。具體包括:規劃在洛陽、南京建新空調基地,杭州空調基地已在建設;智慧工廠升級項目,如珠海總部整體重新規劃建設、重慶基地搬遷改造、珠海總部全球研發中心規劃建設;智能裝備領域,如珠海智能裝備、精密模具投資項目,武漢、洛陽智能裝備投資項目;智能家電領域,如成都、洛陽、合肥智能家電投資項目;集成電路設計投資項目;參與洛陽軸承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

“我們站在山頂上,頭頂還有星。”董明珠說,“我們不會被困難嚇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93

5G標準按時完成,進入產業沖刺階段

根據中國移動研究院消息,北京時間2018年6月14日11:18,3GPP全會(TSG#80)批準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進入了產業全面沖刺新階段。此次SA功能凍結,不僅使5G NR具備了獨立部署的能力,也帶來全新的端到端新架構,賦能企業級客戶和垂直行業的智慧化發展,為運營商和產業合作夥伴帶來新的商業模式,開啟一個全連接的新時代。

來自全球主要電信運營商、網絡設備商、終端和芯片廠商、儀器儀表廠商、互聯網公司和其它垂直行業公司等600余名代表共同見證了這個歷史時刻。

3GPP TSG RAN 主席Balázs Bertényi表示:“5G NR無線協議的凍結是無線產業在探索5G願景實現路上的重要里程碑。5G NR SA系統不僅顯著增大了網絡速率和容量,更為其他新行業打開了通過5G系統進行行業生態系統變革的大門。”

3GPP TSG SA主席Erik Guttman表示:“5G凍結這一里程碑的完成對於5G SA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全新的5G系統將為全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不間斷的‘專屬’服務。與4G及其他幾代移動通信不同的是,5G可以根據各種業務的不同訴求,提供非常明確的個性化通信服務。目前,3GPP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利用5G支持工業自動化等垂直行業的訴求。基於今天這一重大事件,5G與垂直行業的融合將在今後幾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內的多個領域同時開展。”

3GPP TSG CT 主席Georg Mayer表示:“兩年前,5G在大家看來還只是一個願景,甚至只是一場炒作,但伴隨著Rel-15標準的完成,3GPP在短時間內讓5G成為了可能。5G的這一套標準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更高的數據速率和帶寬,同時也通過開放、靈活的設計滿足了不同行業的通信需求——5G將是多樣化產業的整合平臺。而這一切都應歸功於業界對完成5G標準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的意願,以及3GPP架構與運作機制的高效。Rel-15標準的凍結只是5G發展的第一步,3GPP今後將繼續努力對其進行完善,使其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和工業界的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97

沖刺四川首個萬億產業,成都集中開工28個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項目

7月30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28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160余億元,包括13個產業項目和15個功能配套項目,標誌著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進入新階段。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將有力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生產要素、功能要素和生活要素的精準落位,將為建設一座產業功能強勁、城市品質高端、服務功能完備、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宜居宜業的電子信息產業新城註入強勁動力。

加速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建設

為積極融入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垂直整合產業鏈,成都提出通過規劃形成“1+N”的電子信息產業總體布局,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顯文化風貌、體現生態宜居的產業功能區,全面構建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

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材料技術在推進產業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產業強鏈補鏈的關鍵環節。參加集中開工儀式的出光電子材料(中國)有限公司主要聚焦新型顯示器材,該公司是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在成都高新區投資設立的外商獨資公司。此次,公司總投資2.15億元建設出光電子材料(中國)制造基地,包括新建廠房、研發辦公及其他用房等。

作為京東方的主要配套供應商,拓米國際有限公司在本次集中開工儀式上宣布,將在創客公園二期建立拓米研究院,引入國際頂尖專家和高端人才成立量子點(QD)、3D 玻璃貼合(Lami)、OLED照明等5個課題研究小組,未來項目研發成果轉化投資預期在38億元以上。

擁有晶圓生產線是一個城市電子信息產業實力的硬指標。此次集中開工的安徽傑獅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8英寸晶圓廠項目,意味著成都將再添一條晶圓生產線。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面向功率芯片、驅動芯片、指紋芯片等目前的熱點領域。該項目擬首先引進完整的8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以8英寸晶圓代工廠為突破口,在形成量產的基礎上開發建設12英寸晶圓生產線。

本次集中開工的也包括人工智能領域產業項目。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Face++)是一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在人臉識別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項目選址創客公園,總投資1億元,後續將在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建設人工智能小鎮或產業新城。成都思越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從事智能無人導航車生產和研發,公司宣布將總投資2000萬元建設智慧產線研發和制造基地,進一步助推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實現“強鏈補鏈”。

打造四川首個萬億級集群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300億元。去年7月,成都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成都提出規劃統籌布局建設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作為成都規劃打造首破萬億級的主導產業排在第一位。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確立了“中國新矽谷、國際花園城”的戰略定位,立足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和打造高品質宜居生活城兩個重點,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國際化產學研聯動示範區、國家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產城融合的高品質生活城,提升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全球競爭力。

同時,成都積極從全球吸引頂尖產業資源、參與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分工,融入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

隨著2017年投資百億美元的格羅方德晶圓生產廠落戶和京東方國內首條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產線點亮,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鏈日益完善。短短數年時間,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從0到1”的突破,逐漸建立起一條齊備的千億級產業鏈。截至目前,已吸引格羅方德、英特爾、戴爾等數十家相關領域的世界500強齊聚於此。到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有望成為成都第一個主營業務收入超萬億的產業。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領導小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將優化完善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線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明確“一芯一屏”主導產業的細分領域,挖掘“隱形冠軍”。同時積極引進配套產業和企業,建立完善企業協作服務平臺,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通過股權合作、戰略聯盟、產業集群等模式開展全鏈條布局,到2020年實現主導產業本地配套率60%以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計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59

互联网创业是“冲刺式马拉松”

1 : GS(14)@2010-11-27 13:01:33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9/zOMDAwMDIwODAzOA.html

英国有一句俗语:“这是马拉松,不是冲刺。”

“不,不是这样。这是冲刺式的马拉松。”11月23日,标杆资本(Benchmark Capital)合伙人Matt Cohler在接受本报记者越洋电话专访时说,你必须行动迅速,但那不意味能快速赚钱,“我经常告诉刚起步的企业家,同时也是我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经验”。

作为标杆资本最年轻的合伙人,Cohler同时也是Facebook前CTO和运营副总裁。他是Linkedin的第2名员工、 Facebook的第7名员工,目前仍担任Facebook顾问。他曾与这些公司创始人一起,把公司从零做到世界级,而这些经验和资源也成为其效力“标杆资本”的重要资本。

标杆资本是硅谷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投资的顶级投资机构之一,以苛刻的投资风格和“Long Term Greedy(长期贪婪)”的投资文化而闻名。

截至目前,标杆资本所涉足项目包括AOL、Twitter、Second Life(第二人生)、Ariba, Juniper Networks、Red Hat和Tropos Networks等,其中多项投资已成为美国著名科技投资案例,而在其1997年对eBay的投资中,标杆资本更是获得了高达800倍的投资回报率—— eBay于1999年春登陆纳斯达克,两年前仅向其投资670万美金的标杆资本赚得50亿美金。

Cohler向记者透露,标杆资本已于2009年中入资百姓网,这也是迄今为止该机构在中国的第一个股权投资项目。

大公司难以压抑创新型企业

《21世纪》:中国的几大互联网公司正开展“大而全”式的扩张,比如百度就推出了“有啊”项目涉足电子商务,对此你如何看?在中国实际上有很多与百姓网类似的创业公司,你在最终选择百姓网前与他们有过接触和比较吗?

Cohler: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侧面回答你。如果放眼全美科技史,创新公司以极高专注度、执行力做起一个市场是常态,相反,大公司利用品牌与资金优势成功压抑创新型企业只有少数。我相信这一点在中国也会慢慢体现,因为经济规律是相同的,只是需要时间,它可能会由一些极需耐心和专注的细分行业率先表现。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关注竞争者。对我而言,关注的只是哪里有好的商业机会,并和企业家合作。我们不讨论过于复杂的问题,有些公司关注过于复杂的问题。我认为(百姓网)这支团队和他的领导者有正确想法,那就是快速帮忙用户买卖东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这样,就像Craigslist 在美国及其他地区的做法,做一个“简单而快捷”的平台供人使用,迅速解决使用者需求。这是最重要的,而这个团队对此非常专注。

《21世纪》:你和王建硕(百姓网创始人、CEO)首次会面谈了些什么,他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Cohler:作为一个风险投资人,我的工作是评估投资项目,然后发现有投资机会的话就投入资本,帮助企业家们取得商业发展。所以我通常也要问自己一些很简单但其实是很难的问题,我认为通常简单的事情比复杂的更难处理。

一般而言,我总问自己三个问题:如何看待这个市场、产品和企业家?我第一次见到王建硕,印象是他很聪明但也很专注,同时眼光长远但执行力也很强,我认为不仅仅在中国,其他任何地方这样的人都很少。所以初次见面,我就意识到这是我想帮助的企业家,有机会一定要合作。

投资“简单的好产品”

《21世纪》:标杆资本在决定投资前,你们的8位合伙人有过争执吗?你知道,争执有时是好事。

Cohler:我们在任何投资前都会有讨论。最重要的是,我们都相信这个领导者和他的团队,其次我们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分类广告是否在中国行得通,是否是正确的商业模式?

我们了解分类广告市场在世界上的情况,有些国家报纸上的分类广告有很长历史,而中国不是这样,所以与诸如美国和欧洲等地情况区别会很大。这方面我们想了很久,最终我们认为,人类共有的最基本需求决定了这是一个巨大市场,而一个“简单的好产品”能在市场发挥作用,快速解决人们需求,这里没有太令人困惑和复杂的东西,这个模式在其他地区也以相似形式存在,所以你可以用相同的方式解决。

《21世纪》:互联网有很多业务模式,但在线分类广告可能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项目,你们选择项目时的价值观是什么?

Cohler:我们的目标不是快速收回资本,伟大的企业需要很多年才能发展起来,我们的投资人都是这么想的。在某些经济环境下,你可以很快收回投资,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很久才可以。Google创始于1997年,7年后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Facebook创始于2004年,今天才发展壮大。LinkedIn创始于 2003年, 今天才发展壮大。

所以我们不期望快速收回投资,我们希望能帮助构建成为很大且很重要的公司,那需要很长的时间。你必须行动迅速,但那不意味能快速赚钱。英语里有一句俗语:这是马拉松,不是冲刺。我经常告诉刚起步的企业家,同时也是我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经验,那就是把这句英语俗语改为“这是冲刺式的马拉松”,而你要寻找到的企业家正是这样,需既有很长远的目标但又能以迅速行动坚持很长时间的人。我们认为要找到这样的人是很难的,但这是我们要找的人,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迅速收回投资,而是通过长期获得巨大收益。

“冲刺式的马拉松”

《21世纪》:我有些困惑的地方,硅谷投资界有一条著名原则“One Miles Rule”,即所投资项目不离投资者超过一英里,虽然这条规则现在也在慢慢变化,但你们距离这么远,如何帮助中国创业团队?你知道,钱只是风投能提供给创业公司的最低资源。

Cohler:哈哈,你说得对,这也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多数投资都在本地做,但首先我们互相很信任,即使通过电话也能很好把问题解决,其次因为产品简单,所以即使我远在加州,也能通过网页明白百姓网如何运作及最新情况。的确,任何一个创业公司起步时都会遇到一些基本问题,我会根据我的经验给予企业家建议,比如当团队需要从硅谷招人时等。

《21世纪》:百姓网是你们在中国的首个投资,标杆资本会在中国做越来越多投资吗?

Cohler:很可能,我们是机会主义者,如果我们看到好机会,会进一步问:这在中国行得通吗,是正确的商业模式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话,我们就会投资。

《21世纪》:无论中国还是美国,你认为接下来哪些领域存在巨大机会?

Cohler:关于这个我们可以谈1个小时,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一是移动信息技术,现在移动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正融为一体,这正是有趣的地方,以前它们分开,现在完全在一起了。此前人人都在谈移动技术,感觉马上就要实现了,但觉得还是有点早,我告诉你原因。

移动技术需要有连接点,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不需担心他们为哪部手机建连接点,只要建立连接点就可,也不用太担心浏览者是谁,但移动信息技术就不这么简单,iPhone、Andriod、Nokia等太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使兼容性成为大问题,当大家不用再考虑这类问题,只集中精力做出好产品供用户选择时,一切就好了。

本地化也是一个巨大市场,只要抓住这个市场,无疑前景巨大,就好像中国的“点评网”。

另外,“百姓网”的“C2C”模式,也是标杆资本的重要投资组合,目前在美国和欧洲,我们看到许多小型企业正在考虑借助互联网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