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盆而下的大雨正在沖刷華北大地。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日上午從中央氣象臺獲悉,7月18日至19日,華北多地出現入汛以來較強降水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19日10時升級暴雨預警為橙色,中國氣象局提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四級為三級應急響應。
最新預計顯示,受東移北上氣旋影響,20至21日,華北東北黃淮江漢等地將有強降雨,江南西北部、江漢中東部、江淮西部、黃淮東部和南部、華北、東北地區南部先後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累計雨量50~80毫米,部分地區90~150毫米,局部可達200毫米以上。
中央氣象臺7月20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據專家稱,上述局地還將伴有短時強降水或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最大小時雨強50~70毫米,局地可超過80毫米。
20日上午10時許,北京排水集團的搶修車在北苑附近疏通排水道。攝影/章軻
有氣象專家在此間分析,華北地區7月19日的雨帶接近南北豎直狀態,與梅雨“橫著的雨帶”不一樣。“北方的這種豎直雨帶,往往預示著大範圍的猛烈暴雨。用術語說,這叫‘經向形勢’:左邊一個高壓,右邊一個高壓,中間留個水泵一樣的低渦缺口,把南海的季風水汽全部吸到北方來。”專家稱,這次華北平原還有一個黃淮氣旋,東海還有個熱帶低壓,“這不是一個水泵,這是一組水泵,這不僅僅是南海的水汽,還有太平洋的水汽,全都撲到華北平原來了。”預計北京雨量可能接近或達到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水平。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時左右,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及洪澇災害。截至8月6日,北京已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根據北京市政府舉行的災情通報會的數據顯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間,160.2萬人受災,經濟損失116.4億元。
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常在積雨雲中形成。中國氣象上規定,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
氣象部門按照發生和影響範圍的大小將暴雨劃分為:局地暴雨、區域性暴雨、大範圍暴雨、特大範圍暴雨。
局地暴雨歷時僅幾個小時或幾十個小時左右,一般會影響幾十至幾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較輕。但當降雨強度極大時,也可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區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續3~7天,影響範圍可達10~20萬平方千米或更大,災情為一般,但有時因降雨強度極強,可能造成區域性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
特大範圍暴雨歷時最長,一般都是多個地區內連續多次暴雨組合,降雨可斷斷續續地持續1~3個月左右,雨帶長時期維持。
中國氣象局預計,20日08時至21日08時,內蒙古東南部、東北地區南部、華北中東部、黃淮東部和南部、江淮西部、江漢中東部及湖南西北部、雲南西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湖北中北部、河南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北部、河北東北部、遼寧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240毫米);上述地區局地並伴有短時強降水或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河北東部、東北地區南部、山東等地有4~6級風。渤海、渤海海峽、黃海北部和中部偏西有7~8級風,陣風9~10級。
21日08時至22日08時,內蒙古東南部、東北地區南部、青海東部、甘肅南部、四川中北部、雲南西部和南部、西藏東部、廣西南部沿海等地有中雨或大雨,其中吉林東南部、遼寧北部和東部、甘肅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4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內蒙古東南部、東北地區南部、山東半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4~6風。黃海北部有7~8級風,陣風9~10級。
22日08時至23日08時,內蒙古東北部、東北地區中南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四川中西部、雲南西部以及西藏東南部、新疆伊犁河谷等地有中雨或大雨,其中吉林南部、遼寧中部、四川盆地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3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20日上午10時許,北京北苑社區,兩位行人在雨中共用一塊雨布。攝影/章軻
除了國產大型客機C919和大型運輸機,中國自主研制的“三個大飛機”之一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下稱“AG600”)終於下線了。
第一財經記者今日獲悉,由中航工業研制的AG600在珠海總裝下線,標誌著該型首架機機體結構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正式完成,全面進入地面聯調聯試階段。該機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制空白,是當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
制造難度高於傳統飛機
AG600主要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是中國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在20秒內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余平方米;在2米高海浪的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水面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一次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提供了開展中遠海距離水上救援工作的保證。
AG600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裝,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補給、海上緝私與安全保障、海上執法與維權等多任務需要,尤其是可為“海上絲綢之路”航行安全提供最快速有效的支援與安全保障。
作為大飛機“三劍客”之一的AG600,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AG600飛機采用單船身、懸臂上單翼和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下身有船的結構,上身又是不折不扣的飛機。同時,AG600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4500公里,可從中國最北端直飛三亞,更可以從三亞直飛往返中國最南端的曾母暗沙。
因此,AG600對於保衛南海也有著巨大的意義。目前,中國已在南海地區建成了三座機場,但是南海有眾多島嶼,不可能做到在每個島嶼都建設機場。普通的民航客機沒有機場就不能降落,而AG600作為水陸兩棲飛機,可以在水面上直接著陸,這對於南海地區的補給、救援,有著巨大的作用。
中航工業集團民機工程部通用飛機辦公室主任冷毅勛曾告訴記者,對於水陸兩用飛機來說,既要保證水密性要求,又要實現機體的增壓要求,機頭部件還要滿足功能使用要求,設計和工藝制造難度非常大,其制造難度要高於傳統的運輸類飛機。
機載成品九成為國產
據記者了解,AG600的各部件主要由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各公司合作制造,其中中航通飛作為責任主體,中航工業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作為總設計師單位,中航通飛華南公司作為飛機主承制單位;而中航工業成飛民機承擔機頭的制造,中航飛機西安分公司承擔中機身和機翼的制造,中航飛機漢中分公司承擔後機身和尾翼的制造,中航通飛華北公司承擔發動機短艙的制造,中航工業複材中心承擔碳纖維複合材料部件的制造,中航工業南方承擔發動機的研制工作,其余主要部件和系統也由中航工業所屬相關單位研制。
中航通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AG600全機共有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近120萬個標準件,98%的結構及系統零件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0%以上為國產產品。國內共有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十余所高校的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制。
其中,在一向被大家關註的核心部件——發動機上,AG600裝配了四臺國產渦槳6發動機,相比C919、運-20國產化程度更高。渦槳6是一款1969年就開始研制的民用飛機發動機,已經安裝在運-8等多款飛機上,技術十分成熟、運行可靠性高,這樣一款發動機也有助於AG600更快、更安全的飛上藍天。
隨著AG600正式下線,緊張的驗證工作即將開始。據AG600項目副總經理張樞瑋介紹,AG600下線後就將開始進行系統調試驗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在年內完成首飛。
由於AG600是水陸兩棲飛機,驗證程序相比平常的民用飛機更加複雜,中航通飛也會對AG600進行更加嚴格的測試,水面測試範圍不僅限於內湖和近海,還將飛到遠洋讓AG600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
“目前AG600已經獲得17架的意向訂單,這對於AG600這樣的特種用途飛機來說,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了。而且包括馬來西亞在內,不少周邊國家的客戶對AG600也有很大的興趣。”張樞瑋透露。
據日本共同社7月22日報道,日本外務省宣布,借在老撾召開的東盟(ASEAN)相關會議之機,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的外長25日將舉行部長級戰略對話,並討論南海問題。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美國國務卿克里及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將出席對話。三國部長級戰略對話於2006年創設,這是第六次。上次對話於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亞舉行。
訪問老撾期間,岸田將於25日與菲律賓外長亞賽舉行個別會談。鑒於南海臨時仲裁庭作出否定中國在南海主權主張的裁決,雙方預計將確認合作。24日,岸田計劃會晤東盟主席國老撾外長沙倫塞。他同中國外長王毅和韓國外長尹炳世的雙邊會談也在協調之中。
據央視新聞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稱,他如果在東亞系列外長會期間能同王毅外長會晤,將談及南海問題。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今天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自始非法無效,中方不接受裁決。敦促日本不要炒作介入南海問題,日本不是南海問題的當事國,還有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更沒有資格對中方說三道四。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
7月25日,中國和東盟國家外交部長在老撾萬象舉行會晤,就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發表聯合聲明,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符合中國與東盟國家以及國際社會的基本利益。
聲明重申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具有里程碑意義,展現了各方依據《聯合國憲章》以及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公認國際法原則,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增進互信和信心的共同承諾;聲明重申了《宣言》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聲明承諾,全面有效完整落實《宣言》,並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實質性推動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中國和東盟國家外交部長在老撾萬象舉行會晤並發布聯合聲明(圖片來源:東盟秘書處)
據共同社報道稱,此次外長會議於24日開幕,磋商進展艱難。25日上午的閉門磋商等持續為發表聯合聲明展開討論。柬埔寨強烈反對在聲明中寫入所謂的南海仲裁結果。報道還稱,為避免再次出現2012年外長會議未能發表聯合聲明的尷尬局面,要求提及仲裁結果的菲律賓等國或已在該問題上妥協。
聯合聲明全文如下:
中國和東盟國家外交部長關於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聯合聲明
我們,中國和東盟國家外長,於2016年7月25日在老撾萬象舉行會晤,認識到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符合中國與東盟國家以及國際社會的基本利益;重申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展現了各方依據《聯合國憲章》以及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公認國際法原則,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增進互信和信心的共同承諾;重申《宣言》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承諾全面有效完整落實《宣言》,並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實質性推動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憶及2012年第15屆中國東盟峰會關於《宣言》十周年紀念的聯合聲明。
鑒此,謹作出如下聲明:
一、各方重申尊重並承諾,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公認的國際法原則所規定的在南海的航行及飛越自由。
二、有關各方承諾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三、各方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動,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它們的分歧。
四、各方可在包括航行安全、搜救、海洋科研、環境保護以及打擊海上跨國犯罪等各領域探討或開展合作。
五、各方鼓勵其他國家尊重《宣言》所包含的原則。
六、有關各方重申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穩定,並同意在各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朝最終達成該目標而努力。
據央視報道,25日晚,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的雙邊會談後表示,雙方達成重要共識:中美要共同努力,爭取在奧巴馬政府剩余的任期中,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惠及兩國人民的成果,把一個更加穩定、良好的中美關系轉到下一任美國政府手中。
王毅還表示,他與克里談到了南海問題,克里明確表示,美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仲裁案的內容不持立場,明確支持菲律賓跟中國恢複對話,通過雙邊對話協商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王毅會見日本外相:奉勸不要一錯再錯沒完沒了
25日,王毅應約會見日本外相岸田文雄。
王毅說,當前中日關系並不令人滿意,脆弱敏感一面仍很突出。下半年中日關系有一系列政治外交安排,希望日方采取實際行動,維護中日間四個文件確立的政治基礎,落實四點原則共識,配合中方辦好G20峰會,為中日關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王毅重申了中方有關南海問題的立場,強調指出,日本不是南海爭議的當事國。在中國和東盟發表聯合聲明推動南海問題回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正確軌道的情況下,日本如繼續高調介入,蓄意炒作,只能坐實你們是別有所圖。至於南海的航行自由,過去沒有,今後也不會有問題。中國首先是維護航行自由的堅定力量。王毅奉勸日方謹言慎行,不要一錯再錯,沒完沒了。
(綜合來源:央視、新華社)
當一家核能巨頭和一家船舶巨頭進行聯手時,它們會做些什麽?根據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其中一個選項應該少不了核動力船舶。種種跡象表明,這樣的項目正在提速。
中核集團官網最新公布一則的《中核集團與中船工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消息稱,7月22日,在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與中船工業集團董事長董強共同見證下,兩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雙方將在更高的起點上深化未來合作。
孫勤稱,中核集團是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中船工業集團是國家船舶工業的脊梁,雙方合作前景廣闊。希望雙方以協議的簽署為契機,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合,實現軍民融合發展,為推進國家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董強則稱,中船工業與中核集團的合作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合作空間巨大,希望雙方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在此之前, 7月14日,中核集團官方微信摘登的一條消息稱,中國科技人正在撐起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脊梁。隨著中國海上民用核動力技術成熟,中國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海洋)核動力平臺及破冰船。
上述協議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對外公布,雙方簽署的還只是合作框架協議,最後能否達成商業合同依舊存在變數。不過,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兩年前,2014年3月14日,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曾在上海出席破冰船研發戰略研討會,聯合各方加快推進中國極地開發破冰船項目。
出席該研討會的有國防科工局核應急安全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船級社、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8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711研究所等單位。
錢智民當時說,研發破冰船有利於提升極地考察能力,有利提升核行業水平,有利於提高造船工業水平,有利於加強軍民結合,是實現海洋強國夢的重要舉措。中核集團將全力以赴推動破冰船研發項目。
在研討會上,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動力設計研究院院長羅琦重點介紹了破冰船具有的動力、機動性、後勤補給、空間布置及環保等優勢,並根據國內的現實情況提出了初步技術方案。
事實是,隨著海洋戰略的實施,極地考察工作越來越重要,而破冰船作為極地考察不可缺少的工具,急需發展。目前,中國只有一艘極地科考船,破冰能力有限,科考能力有限,研發破冰能力強、科考綜合性能優良的破冰科考船非常迫切。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而得到動力。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帶上10千克核燃料,就相當於帶上25000噸標準煤。
俄羅斯擁有多艘核動力破冰船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俄羅斯建造的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已經在今年6月份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由俄聯合造船公司建造。該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40噸,載重量可達10萬噸,計劃於2018年開始服役。
央視此前報道,按照設計,無論是北冰洋的淺水區還是深水區,“北極”號將都能暢通無阻,能延長俄羅斯“北方航道”的運輸期限,甚至實現全年通航的目標。
顯然,與俄羅斯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核動力船舶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從長遠來看,核動力可能是極地科考船的一個選擇。”中船工業集團官網顯示,《中國船舶報》在2014年引述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的話說,2014年年初“借西風”成功突圍南極浮冰區海域的“雪龍”號,在贊譽聲中也說明了常規動力科考船在極地高寒地區的局限性。
但胡可一同時表示,發展核動力是一個矛盾。雖然核動力極地科考船的破冰能力、支持力是其他動力型船舶無法比擬的,且就環保性而言,核動力船舶可以實現零汙染。但考慮到政治、社會、環境、核燃料生產後處理不完整等因素,中國要設計、建造第一艘核動力極地科考船仍有很多制約因素。
“雪龍”號是中國最大和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極地考察船。 “雪龍”號被困事件發生後,關於提升極地科考船破冰能力的呼聲不絕於耳。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中船重工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忠不久前向媒體表示,僅就海上石油鉆采方面的需求而言,未來市場規模就超過1000億元。根據測算,渤海灣每年將形成500億元的核動力裝備制造產值,而南海的規模則會更多。
中船重工集團已經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該公司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這將為實現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國家發改委當時還“請中船重工集團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在原有船舶核動力技術基礎上,結合當前工業化水平和民用核電技術要求……盡早實現我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突破”。
目前,中船重工集團已經就海洋核動力平臺與國內核企進行了合作。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旗下七一九所已完成了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兩種技術方案。一種為浮動式核電站,即將核電站布置於浮動式平臺上;另一種為可潛式核電站,除滿足浮動式核電站性能要求外,還可滿足在惡劣海況下,平臺下潛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剛上任26天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5日在菲律賓國會發表任上首次國情咨文。在演講開始之前,外界的關註焦點是他將“如何就南海仲裁案首次公開表態”。但在國情咨文發表後,路透社稱,在約100分鐘的演講中,杜特爾特將大部分時間放在國內問題上,在日益惡化的南海問題上,他的表態“引人註目的簡單”。
菲律賓GMA新聞網25日引述杜特爾特在國情咨文中的話稱:“針對西菲律賓海,也即南中國海問題,我們堅決肯定並尊重常設仲裁法庭的判決,並將此作為和平解決、管理沖突的重要促進”。報道稱,講到這里時,杜特爾特出現口誤,將南中國海稱為“中國海”。他同時稱,菲律賓願意同域外有利益關聯國家進行多邊或雙邊對話,將繼續與夥伴國家構築反恐和災害響應的更大共識。美國彭博新聞社25日稱,杜特爾特在談及南海緊張局勢時將語氣“放至最低”,其發言人厄內斯托在國情咨文發表前對媒體表示,“南海裁決對我們有利,但我們要從外交上解決問題,並嘗試所有的路徑”。
相對南海表態的低調,杜特爾特將重點放在了國內事務上。他在國情咨文中宣布單方面與菲律賓共產黨遊擊隊停火,希望獲得對方積極回應,並承諾促成國會在憲法架構內通過基本法,與伊斯蘭分離勢力達成和談。他說,無止境的戰鬥沒有出路,“就算彼此不能相親相愛,也不要仇恨對方太深,這是我的夢想。”此外,杜特爾特還希望以法國制度為藍本,在任期內將菲律賓政府體制改為聯邦制,“但要保留總統職位,否則十分危險”。
反毒是杜特爾特的最顯著標簽。25日的國情咨文中,他繼續為此辯護:“直到最後一個毒梟被押進大牢或長眠地下,我們才會停止”“人權不是庇護犯罪分子的借口”。杜特爾特宣布,將成立跨部門反毒機構,設置更多戒毒中心,幫助吸毒者重獲新生。在經濟發展方面,杜特爾特承諾將延續現今宏觀經濟政策,同時降低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放寬銀行保密法,鼓勵投資及創業。
有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南海問題是杜特爾特最棘手、也是最考驗其外交智慧的議題,面對當天受邀在座的各國駐菲大使,他只提仲裁,而沒有單獨強調同任何國家的關系,透露出他對這個問題的謹慎態度。對杜特爾特的首次國情咨文,從主流媒體到社交網絡,菲律賓國內整體輿論持肯定態度。民眾普遍表示,這次的國情咨文更加接地氣,“從中聽到的是坦率而不是把戲”。評論認為,今天的國情咨文不再單純是一個各大部長工作匯報的總結,而是有了更多的“杜氏風格”,照顧到了漁民、海外菲勞、中產階級等中下層民眾支持者的利益,“說出了菲律賓民眾想聽的話”。
《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25日稱,總統的國情咨文非常具有感染力,不像其任何前任的同類講話,此次演講的目的是呼籲每個國民繼續建設國家。菲新聞部長安達納爾說,國情咨文的講稿是杜特爾特親自寫的,喚醒了每個菲律賓愛國者的心。美聯社稱,杜特爾特的演講充滿幽默與諷刺,將國情咨文變成了黃金時段的娛樂秀。他在提及交通部門發放汽車牌照動作遲緩時說,“從耶穌誕生到現在,交通部的第一塊汽車牌照還沒發出來”。
路透社25日稱,據獨立民調機構本月進行的調查,高達91%的菲律賓民眾支持杜特爾特。近年來,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已經成為菲律賓政治和演藝圈精英的重大社交日程,和美國對總統國情咨文的關註度不相上下,嘉賓們紛紛上演“時裝秀”,但杜特爾特今年要求參與者“低調著裝,不要張揚”,這也凸顯其務實風格,並獲得積極反響。
據中國國防部網站消息,國防部28日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表示,根據中俄雙方達成的共識,中俄兩國海軍將於9月在南海相關海空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16”的聯合軍事演習。
在今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關於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的最新消息,楊宇軍表示,根據中俄雙方達成的共識,中俄兩國海軍將於9月在南海相關海空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16”的聯合軍事演習。這是兩軍的例行性演習,旨在鞏固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深化兩軍務實友好合作,增強兩國海軍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的能力。演習不針對第三方。
楊宇軍還表示,中國高度重視與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中國軍隊積極參與非洲安全事務,參加了聯合國在非洲的16項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2.7萬余人。今後,中國軍隊將繼續為非洲的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
在答記者問環節,一位記者如此問道:“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近日表示,過去的5年里,中國在非洲的軍事力量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重新定義其在非洲安全事務中的作用至關重要。請問對此作何評論?”
楊宇軍回答稱,中國高度重視與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廣大發 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多年來,中國軍隊積極參與非洲安全事務,參加了聯合國在非洲的16項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2.7萬余人;派遣海軍艦艇編隊赴亞 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截至目前,累計派出23批68艘次艦船,為6200余艘中外船舶提供了護航;向非洲國家提供掃雷技術培訓和大量的掃雷器材,幫助消除 戰爭遺患;當非洲國家遭受重大的自然災害時,協助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向受災國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派遣醫療隊、醫院船赴非洲,為非洲人民送醫送藥,等 等。今後,中國軍隊將繼續為非洲的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
(綜合自國防部網站等)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7日就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發表聯合聲明涉南海、東海問題事答記者問時說,中方敦促有關國家務必以正確態度看待和處理南海問題。
有記者問,7月25日,在老撾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的日美澳三國外長舉行戰略對話並發表聯合聲明,提及南海、東海問題並對南海有關爭議表示嚴重關切,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陸慷說,“我們註意到了有關報道。中方已多次表明,不接受、不承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的非法、無效裁決。”
他表示,這一裁決超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授權,嚴重違背國際法和仲裁一般實踐,代表不了國際法。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以這一裁決為基礎的主張和行動。
陸慷說,一段時間以來,日美澳言必稱國際法,而實際上三國對國際法一直采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雙重標準”,根本沒有任何資格對別國指手畫腳。
他說,事實上,中國和東盟國家早已制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這一地區規則。就在這三個國家發表所謂聲明的同一天,中國和東盟十國外長發表了關於全面有效落實《宣言》的聯合聲明,再次重申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
陸慷說,“日、美、澳均不是南海問題直接當事方,我們敦促有關國家務必以正確態度看待和處理南海問題,切實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為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些正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