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協眾籌】每年接收200隻棄兔 捐款拯救65條生命
1 :
GS(14)@2017-08-02 06:15:54陸家捷(Kent/左)是動物救援組織「毛孩守護者」創辦人,得知兔協辦籌項,亦應我的邀請前來替協會呼籲,希望大家能作出捐款,幫助棄兔。右為香港兔友協會主席唐雅賢(Shirley)。
「香港兔友協會」是目前香港唯一關注兔子的註冊慈善組織,2003年成立,每年平均接收高達180至200隻被掉到山上的、後巷深處的、才剛開始長大就被嫌棄的兔子。小不點們被發現時大多已嚴重營養不良,病入膏肓。我認識協會主席唐雅賢(Shirley)好幾年了,某次閒來跟她見面,談起剛過去的五月和六月,協會每月竟收到逾20宗棄兔的申請,讓醫療費幾乎超支,「他們喜歡牠時,就愛不釋手當成是孩子,不喜歡時就想牠立即消失於眼前,『吓,就不能立即來接走牠嗎?』、『我要上班沒空照顧喇。』都是那些人打電話到協會時最常說的話。想起也心酸,都相處這樣久了,難道沒感情的?」Shirley感慨地說。
現時協會內兔住客的數量達65隻,當中21隻正在療養中,協會每月花6萬至8萬元等在兔子絕育、看病和購買保養品之上,加上這群毛住客們的食糧支出,每月要走的路都不易,全賴熱心市民捐款及協會義賣自家設計的兔圖案產品,才得以維持運作。兩年前,協會曾經入不敷出,急得Shirley又是四出尋善心人捐款,又是辦義賣活動,幾經辛苦才勉強捱過難關,「因此我希望能積穀防饑,辦眾籌活動籌備經費,面對接踵而來的困難。」協會每年平均成功為120隻小孤雛重新尋到愛牠們的家,眼見義工們正用心地為兔子們打理衛生,病房內有義工正把棉被鋪在地上,搭起小圍欄讓兔子在內分批自由活動,若你亦希望為我城的棄兔出分力,協會現正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眾籌活動,目標為8萬元,以應付持續增加的棄兔。你願意為協會和毛住客們打打氣,讓這群小生命重新尋到快樂嗎?
我當動物維權記者數年了,發現對比圍繞貓和狗的報導,讀者對兔子的確比較冷淡。
是次眾籌活動上,大家亦能以80元購買兔協自家設計環保袋,收益全數撥捐協會。
眾籌網站:
https://goo.gl/8c4SgT眾籌日期:即日至8月中眾籌目標:8萬元採訪:許政@阿毛四圍行攝影:伍慶泉、許政@阿毛四圍行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1/20107699
趣blogblog:名校十年收五億捐款的背後
1 :
GS(14)@2017-10-09 03:20:19每年9月開學後,又見到家長為仔女報中一、小一甚至幼稚園而煩惱的日子。周中在fb《名校家長Secrets》專頁看到一篇文章,指靠捐錢買位入傳統名校,捐幾多先至夠?家長問捐50萬夠嗎,該fb小編指,「名校錢多到一個可怕的地步,保守估計,沒有100萬是不可能的,最好是100至500萬,來源必須是清白的一次過捐款。」
名校收捐款有幾誇,港島傳統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SPCC)可以作最好示範。據SPCC慈善基金年報,截至2016年8月底止年度,單是捐款已達9,255萬元,全年最大開支是獎學金約500萬元,盈餘達8,734萬元(圖)。以為只是一年個別例子,翻查過去10年年報,期間合共收取4.95億元捐款,並錄得2.23億元盈餘,平均每年收捐款接近半億元。過去10年年報,初初由Big4的羅兵咸永道核數,近年由德勤負責審核。每年有錢剩,SPCC遂採用大學管理資金模式,僱用美國Graystone作為信託基金投資顧問,管理基金資產。據2016年年報,總資產有3.35億元,當中現金7,200萬,而2.3億元捐贈基金投資組合中,股票佔55%、對沖基金佔27%、定息及實物資產投資等佔18%。以今年市況,估計錄得可觀進賬。
SPCC慈善基金年報亦披露了捐款較多人士,當中捐得最Top超過千萬元的,不乏大家熟悉的財金人物,包括李嘉誠、李澤楷、南豐陳慧慧、永隆伍絜宜家族等,而李澤鉅及李澤楷是SPCC校友。以無名氏名義捐百萬元以上的,過去10年亦非少數。環顧大家較熟識的慈善團體,公益金去年度收到3億元公眾捐款,保良局及樂施會最新年度收到的捐款,分別是2.13億元及2.33億元。一間中學收到的捐款,已經媲美慈善團體近半收入,某程度上凸顯香港人的「善心」,沒有無緣無故的慷慨。股榮
http://www.fb.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1/20169503
筆值一哂:贈舊鞋好過直接捐款
1 :
GS(14)@2017-12-10 23:52:04我一直很欣賞正生書院的辦學精神,當然還有陳兆焯校長的處事作風,過往亦有幸與該校學生組隊參與毅行者,甚至遠赴極地跑超馬。所以去年知悉學校有一運動鞋募捐活動,自是急不及待在我司同作呼籲,然後短短時間已收集到兩大袋運動鞋(我捐出的且就是當日完賽南極100公里賽的那對),單是一家公司數量已達校長最初所定四五十對的目標。不過捐鞋這件事又豈止我知,尤其透過媒體報道,不少有心人亦同響應發起捐贈活動,正是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在學校及時叫停後點算,總共收到超過四千對鞋!之後校方又得費一番功夫將餘鞋轉贈其他有需要人士。經此,我對實物捐贈的安排難免會「睇定少少」。最近又有一家本地社福機構聯同教會組織呼籲要收集舊鞋遠送非洲,消息宣佈後坊間反應同樣踴躍,相關帖文廣泛轉載,而大批大批的舊鞋亦不斷送往收集點,機構差點應接不暇。最後點算,總共收到8萬6千多對鞋!遠遠超過原先預計的3千對,需要整整4個貨櫃才可將全部鞋子付運。活動反應熱烈,惟社交媒體上同有熱議。譬如說,有人會質疑受贈地區的民眾「係咪咁需要有對鞋?(原文照錄)」,我非當地原居民,也沒實地考察,但我知道是次募捐是由一位在該地區工作了幾十年的神父提出,我想他總該比我或其他網民更清楚民生所需吧。而另一個訪問當中,有位義工亦講述買一對鞋子要花費當地人1/3個月的人工,而他們的收入幾已全用於購買糧食上。那?舊鞋「到位」的成本又是多少?根據機構計算運輸及其他開支,每對舊鞋承惠4.3元,最重要是毋需受惠者負擔!另有意見怎?不直接捐錢?還要「運送物資唔環保」,我想那位仁兄大概是一邊啖着雜扒飯,一邊留言,卻從未記畜牧業方是碳排放元凶。至於直接捐款當然最有效率,而且可以好有「效率地」被濫用挪用。事實上,在管治不透明、集權專制的地區,這只會造就貪腐良機,適得其反。近年內地每有天災,港人慈善捐款大減,中港矛盾外,對於「善款」去向的保留莫不是重要原因。當然我也會明白,有些時候就是我們買得太多,再加上土地問題,送贈舊乜舊物,不過抱着「大掃除」心態。既為一己過度消費開脫,又自我感覺良好的幫到人,更可騰出空間以迎接新貨抵家,如此划算的贖罪行徑,何樂不為?至於閣下若然真的不屑這些小恩小惠的送暖行徑,何不選擇資助一些有長遠發展計劃,協助弱勢社羣增加收入,更生紓困的慈善機構,從基本着手扶貧,總好過惟以「批評」當善舉。王利民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7/2023690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