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食品第三方檢驗平臺不能為了私利被“公關”

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極大地影響社會穩定和政府形象。但食品安全從生產到流通涉及眾多環節,監管極其複雜。

大數據的使用,恰好可以幫助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分析。圍繞“大數據時代的食品安全”主題,在2016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來自國內外食品安全行業的300余名政府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和企業領軍人物展開深入探討。會後第一財經記者對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進行了獨家專訪。

食品安全大數據如何實現全社會共享

鄔賀銓表示,食品安全關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呼籲開放食品安全大數據的呼聲要高於其他領域。而且百姓有權力知曉整個社會食品安全的現狀,生產企業也有義務如實將生產的相關數據向社會公開。政府更應該在食品安全領域如實公開相關數據。

但是食品安全大數據的共享,應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平臺來進行監控,而且第三方檢驗平臺也不能因為某種原因把監控數據拿來謀取私利。現在很多食品生產企業害怕被網絡曝光,往往采用公關手段讓一些網站對這些不利數據進行過濾。因此這是未來第三方檢驗平臺建設應該註意的問題。

食安大數據不斷完善 媒體如何發揮更積極作用

鄔賀銓、以北京為例告訴記者,從2004年1月到2013年8月的將近10年時間里,媒體上公布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中,由媒體調查披露的占三成左右,所以媒體在維護食品安全上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前提是媒體要誠信,要維持新聞的道德。

鄔院士進一步表示,食品安全大數據的不斷完善,肯定可以幫助媒體更加客觀地報道食品安全問題。而且不單單是傳統媒體,搜索引擎也應該在食品安全監督問題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一旦某家食品生產企業進入安全黑名單,那麽就像現在搜索引擎中顯示的某些木馬病毒網站一樣,在被網民搜索點擊時也應出現反映這家企業食品安全問題的警示。

食品安全如何推動中國生態文明

鄔賀銓表示,中國老百姓食用的食品本身就和中國的生態環境有關。因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除了某些和國外一樣屬細菌汙染問題,還有很多問題由環境汙染造成的,包括土壤問題、水源問題等,從而導致生產出來的有些食品從源頭上就出現問題。如果有好的生態環境,綠水青山環繞,那麽生產出來的食品就會比現在安全得多。所以生態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食品安全。

另外,食品安全本身就構成一個生態。食品產業鏈很長,從生產、倉儲、流通、分銷最後到食用,其實本身也構成一個生態鏈。每個節點的企業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需要上下遊配合,及時整合食品相關數據,這也是一種生態。

如何讓食品安全大數據更智能

針對記者提出如何讓大數據更“聰明”的問題,鄔院士表示,對於大數據來說,數據始終是基礎,因此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收集的多元化,不能有盲點。其次海量數據收集過來後,要有聰明的分析手段,在這方面,機器學習可以幫助大數據實現更加智能化的目的。

正如複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在這一分論壇致辭中所說的,身處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已經是一個不再新鮮的命題。互聯網可能可以成為一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方法,但這並不完整——作為“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的食品安全,是對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是理應由全社會共同應對的重大命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