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歐盟周二指控Facebook在調查人員調查該公司2014年收購聊天應用WhatsApp交易時提供不正確或誤導性信息,該公司可能面臨巨額罰款。
歐盟最高競爭監管機構歐盟委員會在正式的異議聲明中提出指控,稱Facebook違反了歐盟的並購交易審批程序規定。
歐盟委員會稱,Facebook需要在明年1月末之前回應指控。如果上述指控得到證實,該公司將可能面臨相當於全球銷售收入1%的罰款。
在英國啟動脫歐程序不足3個月之際,被視為脫歐談判關鍵人物的英國駐歐盟大使羅傑斯(Ivan Rogers)忽然宣布辭職。這給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計劃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在宣布辭職前,羅傑斯和唐寧街10號的關系就頗為緊張。羅傑斯的同事稱,他曾就脫歐的複雜性提出警告,卻被忽視,這讓他很受挫。在離職前給部下的一封信中羅傑斯吐槽自己的“老板們”,說他們“思路混亂”,缺乏談判經驗,而且不願意聽壞消息。
梅原計劃近日公布更多關於脫歐戰略的細節,羅傑斯的辭職令她感到驚訝。
向當權者說出真相
羅傑斯是英國最有經驗的歐盟談判者之一。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他的離開反映了其與首相團隊之間的緊張關系,而後者認為明年底前就可以敲定有利的貿易協議。
羅傑斯則曾警告稱,英國脫離歐盟需要更長時間,脫歐“軟著陸”也不太可能實現。當地時間3日在布魯塞爾,他告訴同事,將在梅今年3月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前離開。
羅傑斯在給同事的信中表示,對他來說,晚些時候再交接毫無意義。“白廳缺乏嚴肅多邊談判的經驗,而歐洲委員會或歐盟理事會卻並非如此。”他寫道,“政府只有利用我們有的最佳經驗並堅決地談判,才能為國家實現最好的結果。”
“我希望你們繼續挑戰無正當理由的爭論和混亂的思路,你們永遠不要害怕向當權者說出真相。”羅傑斯寫道,英國談判團隊的組成以及角色分配相關問題需要快速解決,倫敦和英國駐布魯塞爾代表之間的工作方式也需要加強。
對脫歐前景悲觀
羅傑斯一直是向唐寧街10號傳送“壞消息”的人。他曾警告稱,如果梅堅持限制自由流動和離開歐洲最高法院管轄範圍,其他歐洲國家不可能給予英國進入歐洲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的好條件。
英國財政部前官員麥克弗森(Nicholas Macpherson)稱,羅傑斯的離開是“故意的且完全浪費了其歐盟專長”,其他有歐盟經驗的高級英國官員並沒有直接參與到脫歐準備工作中。
長期以來,羅傑斯和梅的關系都還不錯,關於脫歐戰略,梅也向他進行過咨詢。然而,近幾個月開始,羅傑斯和梅團隊的一些成員關系開始惡化。
羅傑斯私下警告唐寧街10號稱,歐盟合作夥伴認為2020年中前任何協議都不可能達成和獲批。而這消息在上個月歐盟峰會前被泄露,引發脫歐陣營的憤怒。梅在沒有舉行新聞發布會的情況下就離開了峰會。英國《每日郵報》當時報道稱,因為過於悲觀,羅傑斯將被“開刀”。之後,梅和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David Davis)堅持稱,英國將在明年完成脫歐談判。
羅傑斯的英國駐歐盟大使一職原本到2017年10月才任期結束,一位英國政府發言人稱,他現在宣布辭職決定,是為了確保英國政府在3月底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前,有繼任者可以填補這一職位空缺。
前保守黨部長拉夫(Dominic Raab)對羅傑斯在公共部門的服務表示贊賞,但同時補充稱:“他沒有完全隱藏他不支持脫歐的想法。”
英國前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則說,像羅傑斯這樣經驗豐富的人辭職,對英國脫歐計劃來說是重大打擊。
羅傑斯是白廳資深人士,最初在財政部任職,之後擔任英國前首相克拉克和布萊爾的私人秘書。2006年他離開公共部門,在花旗集團工作4年。之後他便開始布魯塞爾生涯。
“羅傑斯的辭職使英國達成有利的脫歐協議的可能性降低。”智庫歐洲改革中心的格蘭特在推特上寫道,“他是英國政府頂層極少數了解歐盟的人。”
2017年1月1日起,馬耳他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期6個月。此前,馬耳他列出了擔任輪值主席國的六項優先事項:難民和非法移民、單一市場、安全、社會包容、歐洲鄰國關系、海洋事務。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歐盟面臨的難題不僅限於這些,首次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馬耳他面臨著巨大挑戰。
2016年6月,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令全球嘩然。同年12月,意大利修憲公投,反對陣營獲勝,總理倫齊宣布辭職。馬耳他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馬克·哈伍德認為,英國“脫歐”談判目前在其國內尚未形成共識,增添了歐盟走向的不確定性。同時,由於右翼政黨在政壇的影響,法國、德國、荷蘭2017年的選舉成為讓人擔心的大問題。
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馬耳他與英國有著密切良好的關系。馬耳他籍歐洲議會議員阿爾弗雷德·桑特認為,馬耳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英國“脫歐”談判開始後如何確保歐盟成員國和英國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
馬耳他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羅德利克·佩斯說:“歐盟主要成員國‘脫歐’和選舉,可能改變其政治方向。”對馬耳他來說,歐盟團結和歐洲一體化前景變數由此增加。
在馬耳他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難民和非法移民問題將成為重要議題。據聯合國統計,2016年約有5000名偷渡的非法移民死於地中海,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歐洲議會主席舒爾茨2016年12月初到訪馬耳他時表示,地處地中海北岸、毗鄰北非的馬耳他,在處理難民問題方面的經驗有助於歐盟找到解決難民危機的方法。
針對難民問題,馬耳他提出加強和簡化歐洲共同庇護制度,更加公平地分配成員國的移民負擔;嘗試修訂《都柏林條例》,其中關鍵一點是修改難民只能在入境歐盟的第一個成員國申請庇護的相關規定。歐洲理事會將今年6月定為修改《都柏林條例》的最後期限,但馬耳他內政部長阿貝拉表示,“要讓歐盟所有成員國都同意改革,很難”。
由於地緣關系,馬耳他特別關註和重視地中海地區的安全和難民問題。馬耳他總理穆斯卡特此前對媒體說,馬耳他堅持強調地中海地區的重要性,這一問題已成為歐盟領導人的主流共識,並將成為今年2月在瓦萊塔舉行的歐盟峰會討論的焦點。同時,馬耳他希望歐盟能夠在維護利比亞穩定、努力恢複中東和平進程、確保突尼斯民主過渡中發揮作用。
此外,過去一年,恐怖主義的幽靈依然在歐洲大陸徘徊,馬耳他希望在打擊恐怖主義、加固歐洲外部邊界的一些倡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些措施包括建立對第三國公民進出歐盟邊界登記制度、建立歐盟旅行信息登記和授權系統等。與此同時,馬耳他還將努力推動海上安全,對海上安全戰略的審查和對移民流動的關註將被放到首位。據了解,馬耳他將提出一項關於國際海洋治理框架的建議。
盡管近年馬耳他經濟形勢向好,但從歐盟整體來說,經濟不振仍導致民眾信心不足。對此,馬耳他提出,增長和就業仍然是歐盟整體需要優先考慮的事項,並提出要發展數字單一市場,取消漫遊費,努力達成公共場所實現WiFi網絡免費覆蓋協議;完善內部能源市場,加強所有歐盟公民能源供應安全;消除貿易壁壘,保護消費者等。
作為歐盟內的小國,接棒歐盟輪值主席國的馬耳他面臨著資源和經驗的“先天不足”。對此,穆斯卡特在2017年新年致辭中說,馬耳他必須“挺身而出”,確保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幫助歐盟克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馬耳他一直強調,它將扮演一個“誠實的中間人”角色,推動成員國之間達成協議。
1月11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歐盟在網絡廣告方面已提出新法規,要求限制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追蹤用戶以投放針對性廣告,歐盟將引入的立法可能削弱網絡廣告公司及其他網站出版商的關鍵收入來源。
歐盟委員會周二提出新規,將要求這些公司允許用戶自主選擇是否同意使用“cookie”,這是一種存儲在網頁瀏覽器上的小型代碼,這些代碼可用於追蹤個人的網上活動。
該委員會稱,該草案旨在保護用戶隱私,提高有關企業如何獲得用戶數據的透明度。據歐盟稱,約80%的歐洲受訪者認為,瀏覽器cookie等工具只應在得到用戶允許的前提下使用,這點很重要。
在安裝瀏覽器或其他任何允許進行電子訊息溝通的軟件時,用戶都必須選擇是允許還是拒絕用作廣告目的的追蹤,之後才能繼續安裝。
目前,歐盟委員會的上述提案將交由歐洲議員和成員國討論,在正式通過前可能會進行修改。歐盟委員會表示,希望上述新規在2018年5月之前被正式通過,屆時歐盟其他數據保護規定將輔助實施。
最新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資金流動“極不均衡”,中國對歐盟的投資金額是歐盟對中國投資金額的四倍之多。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研究公司Rhodium集團和德國柏林智庫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發布的報告稱,去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達到了351億歐元,增長幅度高達76%。相比之下,歐盟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則連續第二年下滑,去年僅為77億歐元。
這種不均衡態勢在德國尤為顯著。中資對德企的收購金額從2015年的12億歐元飛速增長至2016年的110億歐元,從而使得中資對德企的並購活動首次超過德資對中企的並購活動。
2000~2016年間,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總額為1015億歐元。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同時,上述兩家機構發布的另一份報告也顯示,去年中資在美國的並購活動也首次超過美資在中國的並購。據報告估算,2016年中國企業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將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是2015年的兩倍。
1月1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獲得比利時根特大學以及天主教魯汶大學共同授予的聯合榮譽博士學位,表彰她在移民問題上作出的貢獻。
在授位儀式上,默克爾表示她和德國傳統盟友都一致認為“美國和歐盟的親密關系得不到長久保證”,因此歐洲國家和歐盟必須學會在全球事宜中承擔更多責任。她還表示,歐洲鄰國的發展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一個國家都必須團結來共同解決難題,“長期依賴他國解決周邊國家的問題是非常幼稚的表現”。
針對頻繁發生在布魯塞爾、柏林和其它歐洲城市的恐怖襲擊,默克爾認為“這是對我們的社區以及生活方式赤裸裸的挑釁”,她呼籲歐盟必須團結起來,竭盡全力保障歐洲人民的安全自由。
此外,關於缺席了英國的歐盟未來該何去何從,默克爾認為,他們應將目光放在移民、恐怖主義以及地區安全這三個方面。
出席授位儀式的還有比利時首相米歇爾。他在典禮上發表講話稱,“如果我們害怕自由,我們就會失去和平和繁榮”。
英鎊兌美元擴大漲幅,現報1.2252,漲幅達1.68%,為1月12日以來新高。
英國首相May在發言中表示,不會延長在歐盟單一市場的成員國身份。英國不會尋求歐盟的部分成員國身份,英國不應當“半退半不退”。May在發言中指出,並不希望歐盟解體,歐盟的成功符合英國利益。希望能建立一個大目標,實現歐盟與英國之間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當地時間17日在倫敦蘭卡斯特宮發表的關於脫歐計劃講話中,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平衡:一方面不觸怒歐盟及其成員國,擔心在談判中觸發更嚴厲的條款,提出將避免破壞性的斷崖式退歐,尋求“確定性”,另一方面堅持英國要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同時也要尋求與歐盟往來的最佳途徑,並尋求同歐盟達成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這意味著,英國正在尋求“硬脫歐”。
由於梅的此番講話沒有預期那樣強硬,因此,在其講話期間英鎊大漲,英鎊兌美元漲幅一度擴大至2.5%,直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梅在倫敦蘭卡斯特宮發表關於脫歐計劃講話
退出歐洲單一市場
梅在演講中表示,脫歐意味著英國已經無法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中,不應當“半退半留”,因為這樣以來就“根本沒有退出歐盟”。
梅表示,英國並不主動尋求成為歐洲單一市場的成員,而是需要同歐盟“達成一項新的,大膽且雄心勃勃的貿易安排”,且願意同歐洲的領導人共同設計一項新計劃,確保英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進入歐洲單一市場,並建立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
具體而言,梅建議英國能夠同歐盟之間建立起一種關稅同盟關系,而這一新的關稅同盟協定,將成為英國同歐盟之間關系的一項關鍵要素。
與此同時,梅表示,英國要利用此契機“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英國”,與全球各國廣泛締結自由貿易協定。
梅特別提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歐洲以外國家,已經表達了積極的意向,願意同英國談判並發展貿易,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已經表示了“英國是排著隊要與美國發展貿易關系的一個國家”。
梅還首次表明將推動最終退歐協議在議會上進行投票。
懲罰英國將給歐盟帶來災難
梅表示,不希望歐盟解體,歐盟的成功也符合英國利益,不過在上一次與歐盟的談判中,英國方面並沒有體現出足夠的靈活性。她還透露,不久之後英國將明確與歐盟之間的新關系,“這對企業更好,達成的協議需要把普通民眾考慮進去。”
梅表示,在同歐盟領導人挨個面談之後,她認為後者也希望能有一個積極而正面的英國脫歐過程,同時英國尊重歐洲單一市場不可分割的立場,且英國無意給歐洲單一市場帶來危害,也不希望給歐盟帶來危害。
然而,如果英國被徹底排擠出歐洲單一市場,不僅對英國不利,對於歐盟來說也是新的貿易壁壘,還會給世界帶來影響。梅警告說,懲罰英國將給歐盟自身帶來災難,也意味著歐洲不能獲得英國金融城的許多服務,而且每年900億英鎊的金融業收益會化為泡影。同時,這也意味著歐盟很多國家的公司在英國的利益會受損。
梅表示,英國的汽車零件和汽車產品市場對歐洲來說很重要,“我不相信歐盟不需要這些。”
在梅演講之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接受歐洲媒體采訪時稱,英國脫歐是件大好事,相信其他國家會跟隨英國步伐相繼離開歐盟,上述言論在歐洲引起強烈震動。德國總理默克爾反擊稱,歐洲的命運掌握在歐洲自己手中,法國外長艾羅也表示,歐洲應保持團結。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願意看到一個繁榮、穩定、開放的歐洲,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
17日,英國首相Theresa May發表公開講話稱,“不希望歐盟解體,歐盟的成功符合英國利益。”May表示,英國不應當“半退半不退”,英國不尋求其他國家采納的模式。
英國首相Theresa May
May表示,不久我們將明確與歐盟的新關系,這對企業將更好。達成的協議需要考慮國內的普通民眾。
“希望英國成為比之前更加外向型的國家,成為偉大的全球貿易國家。 ”她說。
2月3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歐盟馬耳他非正式峰會期間說,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應該避免外部幹擾,頂住美國壓力,在國防、貿易和對俄關系等問題上團結一致且完全獨立地思考歐盟未來。
奧朗德在記者會上警告說,想與美國單獨打造關系的歐盟成員國必須明白,“若非歐盟一致立場,跟特朗普走不會有未來”。他表示:“當某個國家試圖改變現狀且采取單邊保護主義措施,歐盟必須捍衛自身利益。”
奧朗德說:“歐盟28個成員國可能各執己見,對美國新政府的評判也有分歧。但是,只有團結一致,歐盟才能全面充分地研判正在發生的一切。”他說,歐盟層面的團結一致至關重要。
奧朗德還指出,歐盟防務不能單靠美國主導下的聯盟關系,歐盟必須在北約框架下組織自己的防務。
馬耳他非正式峰會是歐盟領導人在特朗普上臺後舉行的首場峰會。會議聚焦從歐盟外部應對移民問題以及涉及歐盟未來的相關議題。同時,與會的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普遍認為,美國新政府的政策和立場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