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秒投飯局

未知大家對《秒投》這個app是否很陌生,它的前身是一個叫《分子金融》的網站,小弟也有幸在那兒發文章,見連結《分子金融》。今個星期,《秒投》的負責人約了止凡出來午餐飯局,記得大家認識已經近一年,值得與創業的年青人出來談談近況。



飯局談了很多《秒投》近期的商業決定,例如他們希望發展內地市場,又與內地政府機構洽談,又與內地一家搞視頻的公司合作,可能會拍影片,接觸點達一千萬用戶。他們的主打是希望把不同「達人」分類,例如理值投資類、短炒類、甚至風水命數投資類,讓有不同需求的讀者去找相關的文章來看。另一個亮點是透過發展內地,讓內地人認識港股,更能認識一班對港股有認識的人,因為內地普遍對港股認識不深。

聽完之後,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這盤生意到底賺錢了沒有。他直言還未,現階段還在擴展用戶的階段。這也算是科技企業的常態,好像facebook,策略成功地擴大組羣後才想賺錢,結果擁有龐大用戶量之下,利用配對廣告威力一下子賺很多錢。另一個例子是大家熟識的GoGoVan,可能不少blog友也有用過,其實這盤生意還是每月燒掉7位數字的資金,至今未能賺錢的。

我一直聽,其實聽不到這盤生意的理念,只是聽見很多操作及計劃,於是八卦地問了第二個問題,到底《秒投》有沒有一個核心理念呢?很多時,一個成功的理念絕對可以救回一家企業,助企業渡過難關,在迷失的時候跟著一個好的理念堅持下去,可能會成功。

負責人於是解釋,原來他們這盤生意的理念是希望幫助一班證券從業員,因為證券從業員在2003年以前也有底薪,但今天沒有,股票買賣又被網上買賣取代,生活越見艱難。但這班證券從業員其實是有豐富的專業投資知識,有其價值,希望能透過《秒投》這個平台,可以把他們的價值好好釋放。

我認同證券從業員都是時代變遷的犧牲者,他們擁有證券買賣的專業知識,生活艱難也很可惜。不過,他們是否有高超的投資知識以作散戶的投資明燈,這點卻值得商榷,這是我作為散戶的感覺。無論如何,《秒投》有此理念算頗有意義的。

飯局中,《秒投》負責人希望我這個沒有做生意經驗的小薯仔給點意見,我只能以用家角度提出一些愚見。我建議他們不妨找找核心商業模式,因為我留意到,有時企業搞的當紅東西,未必是其主力生意。例如中原地圖及網頁很多資料,亦搞得很好,但中原的主要業務是做地產買賣經紀,網頁只是協助從業員的生意工具。AAStock的網頁與app也搞得很出色,但AAStock的主要業務是股票交易。蘋果公司賣手機人人都知,手機可能是一個工具,幫助其賺錢強勁的app store。Macdonald就最誇張,表面賣食物,實際在做地產生意,透過一個品牌令美國一些荒郊野外的地價大升。

另外,我觀察到《秒投》這盤生意的重心變得過快,這一年間,由網站到facebook,再到app,但每一個地方都未必有很堅實的用戶群。觀察之下,多數在擴展與累積用戶的過程,也得要有一個讓用戶變為習慣性的時間,如果每每用戶習慣還未形成就變陣,把發展重心轉移,實在難以累積組群。

搞投資相關的東西,若面對今天的內地市場,也要問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在內地想做什麼?」,希望改變內地股民?教育內地股民?營合內地股民?還是先營合,再教育,再改變?進入一個如此具大的市場之前,必先有個明確定位更好,否則到某時某刻又會很容易迷失。

作為一個股票app的用家,我又提醒他們可留意其他同類app的情況。例如google finance在桌面版是非常好用,亦有很多投資者運用,因為它有很多很好用的功能,好像把全世界的股票數字也輸入了,用家隨時可按不同數據作排名,但google finance的app介面就較差,非常普通,所有厲害的功能都只能在桌面版用。

相反,AAStock的app則很普及,我眼見的朋友看股價多會用AAStock,但其實這個app沒有很多功能,例如我想看看某股除淨日或派息日是何月何日,或以股代息後我組合的股數變化等,這app都不能提供,我還是要找回其網頁處看。

如果《秒投》app能創出市場上沒有的功能,而又有市場需求的,吸引用戶習慣性地用《秒投》,自然增加大量用戶,用戶更可能每天都看數十次這個app。若這能成功,《秒投》app便可成為一個核心平台,再在這平台上推其他東西自然有協同效應,事半功倍。但如果《秒投》app所提供的只是市場其他app都做到的功能,例如查下股價之類,這就難以吸引用戶。

當然,他們認為《秒投》的獨特方向是把不同達人分類,這是今天《雪球網》也不能做到的。然而,其實我有點懷疑以「文章閱讀」來吸引用戶的概念,在內地的可行性我不太清楚,但在香港我則信心不大。

最後,當然沒有免費午餐,其實《秒投》負責人約這次飯局,是希望能與我加強合作。他們希望能取得我一些獨家文章放到《秒投》處,亦希望我出文之後再在blog放入連結之類。這是他們想出來的一個主意,希望透過獨家文章的點子,可以把人流拉過去。不說不知,原來他們過往所轉載我的文章,只有在《秒投》讚好了我的戶口,才可以看到。

我聽到這個合作建議時,提出這類點子不是新鮮事。就如iM的文章,雖然iM沒有說過我不可轉載(事實也有不少人隨意轉載報章雜誌上的文章),但我投稿到iM的文章,仍是沒有取來再貼在blog處的,這也算是獨家文章的概念吧。

我坦言今天主要來這blog看文章的都不是內地人,因為內地看不到google blogspot與facebook的,內地人自然不多,這與《秒投》的目標組群不同。對於這個提案,我沒有立即應承或拒絕,我答應會考慮清楚,回家想了又想。

其實,每一個合作考慮,我多會考慮接觸面、分享渠道、讀者組群等。這也許是一個好機會,可以針對內地人寫一個系列文章,即使把這裡的舊理念整理後再寫一遍,由於接觸組群不同,仍尚算有點價值。不過,現階段我則認為《秒投》的接觸面仍然有限,始終這個app還未算成熟,他向我透露的用戶數字仍不算高,花時間特意寫獨家文章到《秒投》,未必能做到分享的好效果。

反而,在這裡有個少少建議,如果先放寬閱讀限制,讓用戶都能接觸app內文章,慢慢累積用戶及市場反應,就如這個blog,任何人都可以來看,也可以來留言,這比起加強限制更好。另外,加把勁改善介面功能以增加用戶群,這亦是值得考慮的方向。至於,文章獨家不獨家,並不是現階段的重點吧。

最後,大家不妨也下載《秒投》app試試,再給點建議。雖然,大家至今可能連有這個app也不清楚,這也是一個建議,證明他們宣傳渠道未足夠。又或者你想市場上出現一個什麼樣的財經app,好像巴黎兄曾經想過寫一個app,很快可以計算股票價值,包括加入年報數字,用戶選擇估值方法,選擇折現率等。又如我這個懶人也想不用拿excel也可以看見自己組合的回報,能計及股數變化與除淨記錄等。又或者你想要一個app,看到股價,按按就能看到這股票的相關blogger評論等。多給意見予這班創業年青人,這對他們很有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86

八人飯局

上週四晚,又搞了一次止凡飯局,這次一反常態,一下子約了多位blogger出來飯局。由於我較喜歡傾談交心,而過往朋友間的飯局都感覺到,若這麼多人一起坐在一圍大枱,尤其在嘈雜的飯店裡,實在難以溝通交流,所以特意選了一間環境靜一點的飯店,出來的效果都很不錯。




這場飯局事源是曾經搞過幾場飯局都是三至四人的討論,但很多blogger相互之間卻未有見過面,所以希望來一次「團年飯」,使大家可以一下子出來見面。今次只有8人,還是不人齊,不過這也不算壞事,因為若人齊的話,一圍枱應該坐不下。

今次與我沒有見過面的兩位,一位是挪亞,他是Dream兄帶出來的,挪亞以前也是blogger,可惜近年沒有再寫,其blog也停用了。原來他一向與Dream兄交流,亦想參與blogger飯局,但他與Dream兄當晚也是第一次見面的。

另一位是R兄,上網交流多時,終於見到他真身了。R兄給我的感覺跟blog內看到文字的感覺很相近,是個大情大聖的人,當晚感到他的興奮指數是我們當中最高的一位,亦感染到大家也投入起來。本來R兄很久沒有出夜街,但當晚特別得到太太批准,與blogger出來一聚,能照顧太太的感受,真是好男人。

當晚大家討論了很多話題,我又嘗試從記憶內找找點子作分享吧。第一個印象深刻的是Dream兄,他與上一次差不多,好像早替這飯局準備好話題,從頭到尾不時都會向人發問如何看後市,包括樓市與股市。

很有趣,在場多位blogger,都沒有預測後市的概念。當中有一位是基金分析員,就連他也沒有對後市作出預測,但他卻很詳盡地說出因由。他舉例,基金操作有很多樣化,其中有一些做法,可能是捕捉納入指數的股票,因為當股票一旦被納入指數後,股價會一下子大升,可以想像,若按這樣的操作概念,他們是不會去猜後市的。當然他不能代表整個基金行業,因為基金行業很大,亦經常千變萬化。

我又補充一下,投資很視乎個人狀態,不似基金操盤般按市好市壞作出操作。舉了一個比喻,假設有投資者擁有三間投資物業,都供滿了的,每月收租十萬八萬,這樣的狀態之下,還估市升市跌有何意思呢?

投資方面,我們在討論Starman兄市場兄的操作。Starman兄的防守倉,利用槓桿投資債券,REITS作緩衝倉,產生現金流。還有市場兄近年迷上Walter Schloss的Cigar Butt投資方法,將自己的投資操作大大改變,由以前主打金融股,重質不重量,到今天轉戰折讓股,投資組合達80多支股票。

最有趣的是,Starman兄與市場兄也沒有出席這次飯局,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原來都對他倆的操作理念瞭如指掌,把操作的好壞,與於這環境的合適條件也一一數出來,互相補充一番。

當挪亞問各位今天的現金水平如何,我頗有興趣想知道基金分析員是如何考慮基金的現金水平的。誰知他指基金盡可能不去保留現金,其實可以想像,客人本身對個人財務都會對現金水平作出控制,例如把八成身家買入基金,保留兩成現金之類,所以投入到基金的那八成資金應該不會預期基金經理又再替他們作現金儲備安排。而且基金一旦持有太多現金,就較容易被大市拋離。

我們立即問,如果大市從高位大跌,股票變得便宜,但基金從頭到尾都是滿倉,哪有資金吸納便宜貨呢?原來對於基金來說,資金其實不絕,好像Peter Lynch的基金規模從開始至今一直脹大,資金一直湧入,基金經理多忙著把資金投入市場,而不愁沒有資金作出投資。

不過,操作一個基金的確有不少限制,坊間常聽見的比例限制,每支股票或每種行業的比例也要被規管。而且,最怕是一些股市大時代,客人資金一齊湧入,有時又會一齊贖回,這些現象反而最影響一個基金的操作。

就這討論,引發了大家繼續大談基金操作的難度。例如坊間有不少指數基金,當有公司被納入一個指數內,指數基金就要追買其股票,需要按比例買貨,所需要的貨是數十億、數百億的,但市場上每一個指數基金都在入貨,會出現不夠貨源。這時候就要靠一點特別操作,不同公司在消息前後的協議之類,這部份大家討論過之後,我還是聽得不太懂。總體感覺上,處理數十億、數百億的問題實在不簡單。

我們問基金分析員平日自己會投資什麼?他指所有資產都放於自己的基金內,因為本身不可以投資證券,又要申請、申報,非常複雜。我們追問,直系親屬可以嗎?子女成年後又可以嗎?他則表示若有一些灰色地帶,他們也多不會去博,因為一衰就一世。

Calvin兄聽到他指所有資產都放於自己的基金內,就表示最欣賞這一類人,不像坊間的專家多是講完但自己無買,又或者跑去買樓。因此也對他主理的基金有興趣,可惜他不太願意透露,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基金是需要專業投資者才可以參與的,而且亦都不太需要去積極吸納資金。Calvin也認同,當基金到「零售市場」向散戶「派貨」時,其賺錢能力已經成疑。

還有,談到基金的資金來源,很多時也是來自非一般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多是「識玩」的一群,只要見某基金沒有料子,衰過一次,差不多以後也不會來。因此,他們很清楚,其實市場只得一次機會,壓力不輕。

整晚大家談論了不少物業投資,原來Starman兄在某區活動,其他blogger也透過當區的經紀得知消息,世界真細小。談起物業投資,焦點落在近期雜誌上的一些資深物業投資者,不少只是混水摸魚,而部份的確本身有不少經驗,但也思想怪怪。好像有一位曾在電視介紹自己的劏房作品,介紹時竟然說:「你睇,這是豪華劏房,是劏房中的豪宅」,說時態度有點譏諷低下層似的,大家都有感這並非取之有道。

大家都發現近年不少文章被放到公眾面前,都受到十分難聽的批評。例如70後兄的報導被放上discuss forum,立即得到瘋狂的負評。大家都觀察到批評者本身的角度未必能跳出自己的框框,不能接受超越自己能理解範圍的操作方法。好像報導中提到月入18萬,負評者的重點放了在質疑這收入之上。但與此同時,又有不少人願意付出過萬元去上投資課程,但這些投資課程的導師可以沒有料子的,如何沒有料子?大家又瘋狂地討論一番,什麼事情也逃不過大家「法眼」。

說起這些投資達人、課程教師,R兄指我膽子頗大,在blog內敢指名道姓地去批評一些紅人,Rexh兄也有同感,尤其叫我小心這位那位,器量如「方仗」。我重申,寫不寫這個blog好閒事,來到今時今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吧。

談天說地,討論了一點政治,討論了一點各國風土。原來因工作關係,飛鳥兄曾經到日本上堂一整年,懂一點日語,亦對日本的廠商品牌很留意。他提到日本不是迷失廿年,而是迷失三十幾年,近年中國、韓國的掘起,其實對日本有很大打擊,想起來也是,近年買電視,的確會選Samsung、LG等韓國品牌,而不選Sony等日本品牌。所以,近年日本的大型品牌只好合併,好像Panasonic吃掉三洋,之後把它拆骨,把不同的三洋產品線賣到不同的地方去。

作為行內人的飛鳥兄,認為日本品牌早有問題。舉例,Sony其實一早有ipod的硬件技術,這技術比美國Apple超前兩年之多,只不過不懂搞marketing,而Apple又懂得於軟件裡賺錢,在下載歌曲中收錢,不知道這是否日本人的執著性累事。

當大家討論得興高彩烈之際,R兄竟然偷偷走出去把帳單結了,他所提出的原因是他太開心了,我們強烈要求夾份,但他不願收我們的錢,我們都很不好意思,實在感謝。R兄指這是麻甩佬飯局吹水,男人的浪漫,超開心,不要跟他計較。

大家準時7點開始,一直談到11點,足足四小時,中途無間斷,無冷場,更不時出現三組人一起討論起來,若是工作開會有這現象,一定被大老闆叫停,哈哈。難得大家素未謀面,只在網上交流,但出來卻能一見如故,使我又越傾越精神,工作後很累地到場,充足了電而離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81

兩場烏鎮頂級飯局 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都來了!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又在烏鎮召開,除了前沿科技分享,兩場互聯網頂級飯局又登上了頭條。

烏鎮飯局3.0

世界互聯網大會頂級飯局3.0版本,照舊是丁磊組局,依舊是在老地方“澤驛客棧”,今年的飯局人數相較2014年擴增了一倍有余,搜狐CEO張朝陽、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百度總裁張亞勤連續三年出現在這個飯局上。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飯局聚集了很多手機廠商,包括華為消費事業群CEO余承東、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奇虎360周鴻祎、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使得當晚的飯局一度變成了手機專題,迫使網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丁磊不得不強行叫停——“能不談手機嗎?”

2014年互聯網頂級飯局

華為、小米、聯想、酷派,在過去一年手機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想必大家有目共睹,一場飯局可謂棋逢對手,也讓大佬們化解了一些誤解。“以前大家都覺得是不是在互黑對方,這頓飯達成了很多共識。”趙明表示。而在第二天的論壇上,楊元慶也表示當晚聊的話題除了手機之外,還包括水軍泛濫、互相黑的現象。

今年雷軍和周鴻祎又被安排在了一起

當晚在場的每一位大佬還獲得聯想集團一套旗艦手機MOTOZ,大寫的廣告。手機大佬們還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代表中國制造業瞄向海外市場。“中國市場打也不過是全球的30%,另外70%在海外。”楊元慶表示。

作為東家,丁磊今年在烏鎮頗顯愜意,在河邊悠閑喝茶,與記者暢聊互聯網。在過去的一年,網易市值增加了100多億美元,最新的三季度財報獲得超60%的凈利潤增長,股價沖上230美元,市值也突破了300億美元。

與往年不同,今年飯局的餐具也頗為講究,往年餐具都是客棧提供,今年的飯局是由丁磊欽點,來自網易嚴選出品的龍泉青瓷餐具,每個碟碗底部也都有logo,丁家豬也成為飯桌上的一道硬菜,連楊元慶也幫忙打廣告,“丁磊的豬確實好吃!”

由於騰訊發布財報,馬化騰表示“昨晚飯局也錯過了很可惜。”百度CEO李彥宏也未出席。雖然BAT大佬缺席,但整個飯局的平均身家超過10億美元,首位80後企業家英雄互娛CEO應書嶺出席飯局,據說為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帶入。其他年齡層次仍舊集中於60、70後,美團點評CEO王興(79年)、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68年)、新浪董事長曹國偉(65年)、阿里巴巴大文娛戰略與投資委員會主席古永鏘(66年)、神州數碼集團董事長郭為(64年)、搜狐總裁兼CEO張朝陽(64年)。大半個互聯網依舊掌握在一群中年大叔手中。

“騰訊系”飯局

“烏鎮,另外一半互聯網人在這。”昨晚58同城總經理姚勁波在烏鎮組了另一場飯局,錯過丁磊飯局的馬化騰出現在新飯局里,此外互聯網圈人緣不錯的雷軍也參加了這場飯局。

相較烏鎮飯局3.0版本而言,姚勁波組的這場局則代表80後的未來。其中包括滴滴出行CEO程維(83年)、知乎創始人周源(80年)、知道創宇創始人兼CEO趙偉(81年)。

此外還有搜狗CEO王小川、美團點評CEO王興、摩拜單車創始人王曉峰、58到家創始人陳曉華。粗略估計,這桌飯局的企業家所在公司市值加起來突破了3000億美元。

有網友戲稱此飯局為騰訊系飯局,例如騰訊是滴滴的投資方,2014年初在滴滴與快的補貼大戰膠著之際,騰訊給予了滴滴從流量到資金、技術、管理一條龍的支持。

在去年幾場互聯網聯姻也都與騰訊相關。包括美團和大眾點評,58和趕集。今年年初騰訊不惜余力領投了美團點評33億美元,並促成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合並,終止了燒錢的補貼戰。

58同城也投懷騰訊,在58同城與趕集合並過程中,騰訊以52美元認購價值4億美元的58同城新發股票,使得騰訊占股比例上升至25.1%。

整個飯局持續了約3個半小時,在這場聚會的私人群中,雷軍發了一個紅包,馬化騰也於20:18分發了一份“遲到紅包”。王興回應雷軍“多謝雷總”,知乎周源則用自家吉祥物劉看山發了一個“謝謝老板”的表情。

去年11月知乎獲得騰訊和搜狗C輪5500萬美元投資,搜狗的搜索技術已經應用於知乎的站內搜索,王小川也不時在知乎平臺為知乎“帶鹽”。

與知乎同在北京768創意園區的摩拜單車也於今年獲得騰訊戰略投資和王興個人投資。王曉峰調侃,“大家經常往798走,後來我們告訴別人在知乎園區,我們一個新型企業在沾知乎的光。”而對於這個飯局聊了什麽,王曉峰表示“有些合作過段時間會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13

與石Sir飯局

昨晚,止凡有幸與經濟日報總編輯石鏡泉先生飯局,事源是因為30/11那個與經濟商學院合作的分享會,石sir希望可以與我見面,因此安排這次飯局,在座還有另外兩位是次分享會的負責人,四人一起吃頓飯。能近距離與石sir見面,前往飯局時也有點緊張。



石sir快人快語,飯局一開始,連食物也未到,就直接提出他當晚需要談的說話。他直接地向我給了一些建議,提出一些可以令講座吸引的要訣,還舉了董標前輩講馬的吸引之處,最重要是有同理心,說出馬迷輸馬的心情,同時又盡可能讓參與者有所得著,不要說一些太概念性的東西。

我認為始終以前未有與他合作過,他對我不太認識,加上一般人多不常有經驗於這些場合下作演說,所以石sir今次的動機,應該一半是暗中檢測一下我講座內容,一半是過一些功力予我,這是對項目小心認真的態度,即使辦一個小小的分享會,也親自出馬作出檢測提點,不希望出亂子。我也把一些正在準備的內容透露一下,感覺上他也算滿意吧,至少大家都認為內容是同類分享會中鮮有的。

好奇的我,老實不客氣也問問他:「為何找我合作?」,石sir指因為我寫的東西夠「貼地」,他對讀者相當的認識,認為香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一些簡單的方法與計劃,仍望有天可以中「六合彩」,他認為我的理念可以幫幫讀者,希望有一天可做到「睇經濟日報無窮人」。

石sir形容,我們最好做到不停「留班」,期望讀者可以不停「升班」,舊的讀者升班後多不用再看他們的報,但永遠又會有新的讀者來吸取這些投資理財基礎知識。他認為,很多讀者當找到自己的投資理財之道後,自然懂得自己找東西去看,多不會回來看報的了,繼續回來看報的可能因為習慣,做了朋友,抱支持心態。而很多繼續看報的讀者,可能因為「升不了班」,他心願是幫幫他們。於我而言,這是相當宏大的理想,甚至是太大了。

很有趣,寫文章多年的石sir,也看到實在有太多讀者或投資者還停留在「問冧巴」的階段,有時他也感到不悅,因為初來報導還可以忍受這些「問冧巴」行徑,但寫了幾十年,讀者又看了幾十年,還向他「問冧巴」?我都頗自豪地說,我的blog友多不會「問冧巴」噢,其實就算問也不會得到什麼答案,哈哈。

我想知道石sir的投資主力或強項是否在股票,還是好像曾淵滄博士一樣,談很多股票,但資產投資的主力可能在物業。石sir直言他的強項在於分析宏觀經濟,續後他一口氣分享了很多精采的歷史與宏觀經濟睇法,我就好像在上一堂經濟課。

分享的內容很詳細,例如談Greenspan於93年看錯數據加錯息,1年加息7次,總共3厘半,目的是防通脹於未然,可惜沒有注意當年美國很多工序開始不在美國本土,那輪加息就加死了經濟。又分享多年前石sir曾與美國廠佬交流,廠佬以為墨西哥工資低,卻不知當時中國人工成本之低。又指前美國總統Bush曾當著數十企業家問Steve Jobs蘋果制造工序會否掉回美國,換來一句"No way",但近期蘋果卻表示可以考慮掉回美國,主因中國工資成本上升不少,加上若有稅務闊免的話自然是另一個世界。

總結是他認為Donald Trump上任,出什麼牌也未得而知,隨時有破天荒的動作,令世界經濟大變,要小心風險。這些內容,得到一對一地指教,實在萬幸。

交談中,令我驚訝的是,石sir知道我近期暫停寫blog,閒談間又提到我有文章曾經指曾特首不知民間疾苦,見《投資要學習之外,還要講時機》,難道他也有看小弟的文章嗎?說不定他也有看其他blogger的文章,甚至閱讀blog友的留言。

討論時,石sir分享了一些事情,不時也會有人接觸他,找他合作,其實以他的名聲,這也不難想像吧。有一些商機,只需要他「掛個名」,得閒軟推一下,自然有得分成,計兩計,隨時月賺六位數字。據他所形容的細節,那些公司極之心術不正,完全是詐騙,向公眾開刀。石sir作為一個文化界的巨子,當然是拒絕吧,這些風骨不會欠奉,欣賞。

整個飯局,石sir給我的感覺是一位很健談、愛分享的老人家,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架子,只少沒有讓我透不過氣來。不過,我觀察到其餘兩位女士很少發言,不知道是否因為石sir平時在公司內很有威嚴呢?

臨走時,石sir竟然向我說:「多謝,今晚學到野」,我實在有點奇怪,這是掉轉了事實吧,應該是我「學到野」才對,可能這是老一輩人的謙卑。這個年紀,這個江湖地位,仍能如一塊海棉般吸收著知識,十分欣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67

止凡飯局之百樂門

一直都知道百樂兄於12月會回港,昨晚終於安排一見,還約財叔一起。本來止凡隨意定個地點,後來財叔建議約在深水埗,可讓百樂兄可故地重遊。原來他倆早已在whatsapp溝通得非常熟稔,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大家從少都在深水埗「留下不少腳毛」。




到達明哥飯店,原來有新舖、舊舖,兩舖非常近,只是轉個彎,但原來百樂兄去錯了另一家燒臘店,大家whatsapp了一輪才成功見面,走進舊舖吃飯。

第一眼見到百樂兄,看來不算上年紀,起初我還以為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但來不比我年長很多,外表看來跟普通一名後生仔沒多大分別,看起來他還有點「渴睡」的模樣,完全沒有億萬富翁的霸氣,說廣東話時更有點慢,因他中五過美國後都是說英語為主。

進入明哥飯店,所有伙計都叫聲「財叔」或「財哥」,不用點菜,明嫂替我們決定菜式,吃了一頓自在的住家菜。不久,明哥也走過來傾偈,分享一些搞明哥飯店的理念,他看見今天的社企多不成功,拿了政府資助,蝕錢關門,又或是收費很貴,根本幫不了低下層。他的目標或抱負是希望每區也有一家明哥飯店,把一套有效幫助低下層的模式延續,讓政府團體改變制度。

早前,明哥飯店於中環開舖,原來是yahoo主動找明哥合作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大部份資金都是yahoo出的,他們也希望宣傳Android pay,又與盛智文商討過,最後成事。明哥有一個原則,就是從不涉及政治,不拉攏財團,保持中立,他一心只想著幫人,從無敵人,亦不被人控制,可謂「人到無求品自高」。

中環的明哥飯店開舖有個趣聞,原來蔡瀾先生替店面提字,四個大字,yahoo付他10萬大元,我們聽完都雙眼睜大,原來今天蔡生的手筆的確「字字千金」。蔡生都善心滿載,因為他立即問明哥的基金捐款戶口開通了沒有,若開通了就直接把那10萬元捐進去就是了。

百樂兄在飯局分享了近期在美國搞的麻煩事,有發展商在他擁有地皮附近地方建一些超過100 units的高密度物業,明明該區是低密度發展的,但當地政府也批准了該項目。原來美國的區域政府多不想得罪大型發展商,因它們要靠發展商的財力,所以不少政策會偏幫發展商。

美國作為民主社會,當然事事都會投票,這個項目的動議明明應該是一貼出來就會引來超多人反對的,多數業主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地區出現高密度的建築,但結果竟然只得兩個反對,其中一個就是百樂兄。這項目最終投票通過了,原來政府會選感恩節前後的時候把這類爭議性高的決議提出來,趁人人不在當地時就能減少很多反對聲音,這是玩弄政治權力的手段。

百樂兄對結果感無奈,這一定影響他所投資項目的價值,他與律師商討過,如果要告政府,可能花數百萬美元也未必取得勝訴,因為要證明損失實不容易,增加了高密度的項目,缺車位、增人流、影響景觀、加重交通負荷等,這些都是可預見的問題,但要證明這些因素對地價、樓價的直接影響,與及量化損失,難矣。

聽到這裡,財叔立即話,遇到這些情況,他會趁他們未建這項目,在部份人還未預計問題所在時,立即賣掉手中物業套現。隨時,若賣價反映現實是賣平了,更可作證據向政府追討差價,不知這些思維在美國地方政府是否可行呢?

百樂兄在寫blog及出版著作之後,收到海量的投資計劃書,當然質素自有高低,但這也證明原來香港有很多有抱負,又有熱誠想創業的人。

但另一邊廂,大家在談論又會有一部份人以寫這類商業計劃書為主,尤其申請政府的創業基金資助,這與實踐一盤生意實在差得遠了。財叔話曾有朋友向他自薦,付一萬二千元可代寫一份商業計劃書,保證成功向政府申請創業基金資助,10萬至100萬元不等。百樂兄都慨嘆,在政府審批這些計劃書的官員多沒有從商經驗,這些計劃書只是紙上談兵,成功申請者也只是寫報告了得而已,而他有朋友真的成功申請三次資助以上,把寫計劃書當成是工作,政府資助當成是出糧。

另外,百樂兄也有朋友分享,很多拿了政府資助的人都不會把資金投放到創業之上,因為在科學園見到不少現象,拿了資助就不知跑到哪裡,從未見其辦公室開門。

除了創業事宜之外,更有不少人找百樂兄見面,主要希望商討合作機會,其中最常談到的是搞課程講座。百樂兄數一數希望約見他的名字,財叔又一次分享他在這「江湖」上的閱歷,百樂兄所提及的「江湖朋友」可以話都被財叔說齊了,財叔所分享的「江湖」歷史,足以令百樂兄聽得心寒。

個個都希望約見百樂兄,我感受到他可能未習慣這個變化,因此我也提醒他今天的影響力與及顧及受他影響的人,選擇合作時的確要審慎。

百樂兄突然提出一個理念,橫豎坊間都充斥著這些「江湖」課程,為何我們幾個不可以搞課程呢?課程主要分享的理念是不要亂想「離地」的東西,腳踏實地去計劃理財、投資、買樓、做生意,推出相對正氣、正路的課程,平衡「江湖」上的歪風,幫幫大眾。

既然財叔都提過,坊間的課程也收幾千元、幾萬元,總也有很多人報讀。有導師可以因為搞課程而月入幾十萬,更買個辦公室讓學生們去替他供款。也有名家搞月見會,每位每月300元,大約有600個會員,計計其收入可想而知。百樂兄反問我們為何不也搞搞課程?

起初我也聽聽,財叔也輕言他從沒有積極搞課程了,我倆大概感覺到搞課程為錢的話都是無意思的,可能財務自由境界是不太看重錢,不受控,著重意義。直到百樂兄提出一個模式,就是這些課程的收入,可用作明哥飯店的經濟支柱。不知百樂兄是否早有準備,還是他聽著聽著才想到這個點子,整個晚上,他談到這個運作模式的構思時就最精神,也說得很堅定,很有信心。

財叔也頗了解明哥的營運狀況,明哥在中環的舖,每天賣幾百個飯盒,不算多,但收到不錯的宣傳效果,其開業資金有人贊助,所以可以支持。原來在北河街所開的新舖,當時裝修用了百多萬元,但募捐所得到的資金連裝修費的一半都無,如今還在不斷找政府或有心人資助。如果能成立一個運作模式,可以產生價值去資助明哥,讓他完成一區一舖的抱負,這又不是壞事,尤其有百樂兄這位生意人,加上財叔的能力,問題不大吧。



我問百樂兄,他人在美國,怎樣搞課程呢?他跟我們數數自己在美國的項目,大多都上了軌道,也有拍檔,可以搖控工作,若這邊有這檔有意義的東西,他會主力回來香港。

其實,我聽畢之後並沒有積極回應,因為這對我來說好像是另一個層次的東西,始終自己只是無聊上網寫寫日記的小薯仔一名,突然間說到這麼大。然而,打從心底地想,這是實際的,絕對是好事,分享財務知識影響他人 與 資助明哥善事 都是好事情,可謂一舉兩得,但我又好像未有心理準備。

回家路上,一直在想,其實這件事成功與否,又好像無東西可以輸。又在想著百樂兄的一句:「一生人到底為了什麼,如今有機會幫年青人之餘,又能幫老弱社群,為何不幹?」



最後財叔分享了他對明哥的敬佩,記不起某個每年都拿政府資助的聖什麼會,是一個非牟利機構,它的職員會上門派飯給獨居長者,因為有些長者不能走動,但那個聖什麼會到週六日就休息,長者怎麼辦呢?明哥就填補這個漏動,每逢週六日就上門派飯。

有次財叔跟明哥上門派過一次,探訪其中一位失明的獨居長者,財叔問她以前週六日沒人來派飯時你吃什麼,婆婆指她可能留起週五的飯菜,有時會自己煮,她更即場示範開火煮食給財叔看。婆婆是失明的,看見她去開火,用手探火是否開著,又不知她如何得知食物是否熟透,實在看得財叔怕怕,心情一沉。

我覺得明哥的善舉夠簡單,派飯,解決基本需要,不搞政治,沒有私心。明哥分享了一些人生觀,「死有輕於鴻毛 重於泰山」,他讀書不多,但讀過的都會記住,人終會一死,一個人一生害過很多人,死時輕於鴻毛,若一個人一生幫助過很多人的話,死時重於泰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79

充滿年青氣色的飯局

上星期五約了幾位blogger出來,今次飯局的平均年齡被拉得頗低,除鍾兄外,有90後的窮家女標竿兄也差不多90後,東昇兄也是80後,我在飯局中也好像變得老了,一到步不忘派派利是。



這次飯局,只有標竿兄是第一次見面,所以特別了解一下他的工作,又是一位自身工作與投資沒有關係的blogger。至於窮家女,以前都見過面三兩次,主要在分享會場,近期她寫blog不算太積極了,希望日後可以多點分享吧。

為證明我們於飯局中真的會「談天說地」,特別提一提我們討論了很久的一個話題,是有關一篇我曾經分享美國登月陰謀論的文章。還記得討論起這個話題的原因,是大家在討論百樂兄,在研究他的出身,於是我指曾發現百樂兄於那篇登月文章積極留言,原因可能是他大學時主修「天體物理學」,因此大家又談起美國登月的可信性,傾得熱鬧。

這次飯局主要是由東昇兄與標竿兄發起,有人安排時間地點,真好。東昇兄新書剛出版,我也有到書局看看它的擺位與入書量,看來銷情不錯,從東昇兄口中得知,書局很快就要再入新貨,很快就要加印第二版了。

既然有新晉blogger作家,大家便談起出版著作的故事來,當晚我也分享了一些心底話。我們一眾blogger都喜歡亮光文化,其實心裡大概都清楚這不是一家一線的大出版社,而blogger是否不能到大出版社出書呢?絕對不是,因為眼前已經有幾位被大出版社找過,只是可能談不成,又或者感覺不好,所以未有合作吧。

大出版社,絕對資源夠,宣傳夠,隨意造一位新作家的新書也有信心賣出數千本,但我們會想,若出版社需要作者按它的路線寫作,又會改作者所寫的東西,更會提出要求需要作者寫一些營合市場的東西的話,是否值得拉攏大出版社呢?所以,可能blogger都總有底線吧,因此大多跑到亮光文化這類小出版社處。

我也在想,如果有機會寫文出書的blogger,都跑到大出版社處,為名為利,小出版社就沒有生存空間了。事情再發展下去,小出版社不能生存,日後想出一本內容原汁原味屬於自己的著作,可能已經沒有空間了。

談到這個論點,當場有人提出(別開名了),有時小出版社又的確氣死作者,例如我們一眾blogger所出版的著作,得到零宣傳,極有限的資源,出版著作只靠作者自己的「知名度」,讓著作靜靜地到書局「放生」。相反,大出版社谷一本新書的市場策略十足,亦有很多資源,有報章、雜誌賣廣告,搞講座,書展搞分享會簽名,更有電台主持被其上司要求訪問某作者,當然也是因為該作者的出版社夠影響力。

而blogger們喜歡的小出版社則非常「樸素」,沒有精美的著作設計,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出版著作後只靠希望blogger自己在blog與fb內推書,論宣傳、市場、資源,又實在被比下去。

另一個概念,我想提醒東昇兄未必需要太遷就出版社的要求,出版社所考慮的是商業決定,希望著作寫得實際點、即食的,最好講市場、放冧巴作實例分享就更好。當然,某程度上,能賣多一點書,於影響他人的層面上看,這也不是壞事,只不過,在這個前提下所寫出來的,又是否作者想寫的東西呢?

如果作者本身是這類人由自可,若不是的話,但與出版討論寫一本什麼樣的書去營合市場,這不是在做自己,可能營合市場地去寫出一本著作會吸引更多讀者,但這些讀者未必是作者的知音,因為他們是為了「被改變了」的作者而走來看的。我對東昇兄的建議是,最緊要一直做自己,吸引過來的讀者是喜歡看真正的你所寫的東西,著作未必營合到市場,讀者人數可能會少一點,但比起錯配更好。

我也有把這理論應用到其他地方,寫blog也好,搞講座也好。從前,我曾面對過講座搞手要求我說這說那,但最後我還是堅持我的主要內容。出版著作亦然,始終寫出來的仍是我深信最能幫助他人的東西。若擔心出品的東西不適市場,或者擔心會被人罵,又或者擔心合作單位不高興,總是擔心太多,最後就做不了自己,結果可能更不堪。

我們討論了一個例子,鍾兄搞的課程,如今需要搞一個「增潤課程」,主因是有同學不太懂看財務報表,因此這些同學可能聽不懂鍾兄課程的部份內容。其實,在同一個課程,有人會覺得課程太深,希望淺白一點;有人會覺得太淺,希望深入一點;有人會覺得太概念性;有人會覺得講得太細緻,只談某幾支股票而沒有宏觀討論操作概念;不同人總有不同要求,如何處理是好?

對於這些情況,我還是做回自己。例如準備分享會,我準備時嘗試了解參與者水平與背景,盡量準備我認為最能幫到他們的東西,這已是能做到最好的了。出來的結果,總會有些意見,當然意見會接納,但別太上心,總是把自己變變變,以營合所有人,到最後會變得沒有獨立性。因此,始終要問自己最後的想法,分享、出書,為了什麼?不是為名為利,所作的行為自然不同。當然,話說回頭,若拿這些操作糊口的話,自然要看市場需求吧。

對於市場口味,寫blog十多年的我總有點眉目的,但很早期已經常分享,我沒有打算走市場路線,否則可能會吸引更多讀者吧,但吸引過來的卻未必是同路人,於我而言,意義不大。

還有提到市場競爭問題,例如東昇兄的著作專打哪一個作者的路線,其實我則認為這涉及「藍海」還是「紅海」的思維,窮家女也提出,財經書不算得上高消費產品,如讀者認為兩本書都好,絕對會同時買入兩本的。若有同類書籍,寫得很好,絕對會帶入很多新讀者,令相同類別的著作有更多人留意,有點協同效應。

記得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在申請電視牌照時也有提到此道理,無線電視與政府總在考慮現有市場能容納多少間電視台,多一間的話,整個市場份額就會被多分一份。然而,這只是「紅海」思維,若整體電視質素被搞起來了,是否能帶來新的客源而令整個市場個餅更大呢?依我觀察,blogger間也有此現象,當某blogger「走出去」時,例如見報、出書之類,整體看blog的人數都會有所增加,讓這個blogger村的影響力更大,更多人看,更多交流,更加好玩。

就這樣又傾了一個晚上,大家離開時還在餐廳門外繼續傾,意猶未盡。多謝東昇兄這餐飯,又送我們著作,又請客,我們真是「又食又取」。結帳數額很離奇,$1111,這個數字需要東昇兄賣掉100本書才能補回。難得鍾兄今次沒有早走,竟然留到最後,可惜大家忘了合照,哈哈。


其他人談飯局的blog文
http://purposelife42583.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4.html
http://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4.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09

直擊富豪飯局

2016-05-11  NM

好多人對富豪飯局都充滿幻想,小宗帶大家見識吓一餐包房富豪飯局是如何的。坐得埋食飯嘅,大家梗係咁高咁大,席上有全港最大招牌嘅連鎖食肆大少爺,又有剛拉完頭馬嘅潮州大馬主,仲有新界大地主,以及上市公司主席伉儷;呢餐飯嘅「飛士」在於餐廳ÉPURE老細兼Fancl老闆陳志明(Christopher)都有出席,由工程師到做紡織廠再代理Fancl,今次涉獵埋Fine Dining。同樣是「家己冷」的志明唔只識食,仲識煮番幾味,餐廳內仲有個「私家wine list」。

富豪食西餐,梗係要「間」過吓支紅酒,人未到齊,主人家已擺陣,五大酒莊一字排開嘅靚酒,一睇就知典型有米富豪,Cristal 2007, La Mission Haut Brion 1997, Margaux 1997, Mouton Rothschild 1957,死未?再加埋一支賓客自備Lafite-Rothschild 1961,五十幾年珍藏,真係冇番咁上下功夫都搞唔掂支酒,原來ÉPURE在四季酒店Caprice挖咗個侍酒師,即席開瓶無失拖。飯局中段有位唔係好怕醜嘅富豪為在座闊太「謀福祉」,謂:「吖,老細,有冇Fancl化妝品sample送俾在座女士呀?」Fancl老細志明又點會唔明女人心,即場讓闊太任揀Dalloyau朱古力及Marcaron,食肆大招牌少爺仲慌死大家唔識此法國皇室名牌,把Dalloyau即譯為「大籮柚」,讓闊太們對此品牌刻骨銘心,呢餐飯幾多錢,酒逢知己又點計呢?不過未能攀上富豪飯局之列,ÉPURE有間Cafe,午市兩嚿水諗得過,去感受吓間餐廳裝修都抵番,話晒間設計公司Yaba Pushelberg嘅代表作有多倫多及東京四季酒店及香港LV。

解放軍向海豪宅

喺香港,唔使買「富豪海灣」都可以有富豪級嘅feel,就係做解放軍啦,沿赤柱黃麻角道入,經過富豪海灣,是赤柱軍營禁區之地,行人止步,外間無從得知此一百二十二公頃軍事用地到底係乜,不過坐住艘艇從另一角度就窺探到十幾座軍人官邸,一梯兩伙風涼水冷,幾咁有氣勢,呢啲咁有品味嘅官邸都係英國佬留落嚟,喺今時今日鬧地荒嘅香港,真係寧願當兵做解放軍。

中環寸嘴:今時今日,綠帽唔怕戴……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八十年代往北美洲開山劈石,做一帶一路先頭部隊,自比為星仔變星爺前冇人懂欣賞其無厘頭文化,廿年後終於領略當中奧妙,與粉絲分享在北美洲各路人士交手經歷,絕不老點。

老牌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賣走IBM,承認冇投資Google係錯嘅,資深投資者都要掟「過氣名牌」,男人有句說話:「綠帽唔怕戴,最緊要除得快。」好似澳門前特首話齋,邊個男人冇做過一件半件對唔住老婆嘅事吖?有時投資做錯咗決定,就要補飛,如果唔係,香港點做金融中心。政府揼五十四億去迪士尼擴建,即係賭迪士尼係名牌,以為一個迪士尼就救到香港旅遊業,慳工夫冇話引入其他有潛質嘅競爭對手,小心一陣又只係整幾隻咖啡杯俾你,轉吓轉吓咪死得?以往啲人賭馬買1 win 3 place,以為獨贏唔得都搏佢贏位置,現代賭法就要買多幾隻馬「互串」,如果唔係就「褲穿窿」。嗱,除帽要除得快就不適用於澳門新賭王呂志和,佢形象鮮明,出入所有高級私人會所有特免權,有醫生證明健康理由,唔使除佢頂喼帽,認真有青春,有活力,此乃有見於佢成立之呂志和獎,得獎者包括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呂志和有如中美鎖匙人物,有已故船王董浩雲創立海上學府之影子。

誠哥孫仔讀全港最貴學校

座落於貝沙灣的弦立書院(ISF)出名「貴」,想直入俾$650萬買債券,就好容易有入學權,是國內不少官二代的「飛佛」學校,甘比女兒及吳君如個女都喺呢間學校就讀。呢個禮拜,弦立班家長特別興奮,就係多咗個新同學仔——長治,即是李嘉誠個孫,同學仔急不及待去迎新,聽講就讀K3 Foundation,上月剛八歲生日的長治較同班同學仔年齡大,ISF着重中文,中文分咗十個級別,即使同班同學各自有不同級數,長住加國的長治可能要學爺爺話齋要「多努力」追番中文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95

iM飯局與書展現場

今年六月與鍾兄在iM完成了一場分享會,上星期五接受iM記者邀請食一餐,算是「慶功宴」。飯局中其中一位記者由於要到書展幫手,遲了過來。飯局中大家不停討論,雖然匆匆兩小時,但也有很多交流。




遲來的記者分享一下今年書展境況,眼見人流比去年少。其實我也有留意到今年書展的宣傳好像不夠,因為每年大概時分,我總會從媒體中知道書展日期,但今年我不太清楚,直至iM問我有沒有興趣到書展一遊,我才知道確實日期。財經書一向不是書展的熱門讀物,對著作銷情不敢樂觀。

iM記者在場,又有經濟日報的股東鍾兄一起,大家當然很關心紙媒的生存空間,尤其近日有新聞指壹週刊賣盤。記者分享雜誌資料,顯示壹傳媒近兩年共蝕約七億元。今天辦紙媒,彷如持有「燒銀紙機器」,持有一項「負債」,令人心驚。



當然,壹傳媒的路線大家都清楚,絕對會被中央封殺,中資甚至中立的公司都不太想落廣告。但除了這些因素之餘,也得要考慮今天網媒的厲害,我見壹傳媒仍是以亂發廣告的造法,沒有把網媒做好。

今天進入大數據年代,霸主之一的facebook能按用戶喜好來安排廣告,人工智能會閱讀你的生活模式而安排適合你的讀物,提供廣告,讓你不覺煩擾之餘,也大大增加廣告的效益,不少公司落廣告都喜歡利用大數據的媒體。

然而,當我們上網看壹傳媒的讀物,我們不用登入,單是想想這一點已經夠落伍了,這代表它根本不知道誰跑了進來、看過什麼,代表它未有利用大數據,只是還停留於瀏覽量,以量去做生意,這是落後的表現,終被淘汰。

談到facebook,iM記者有點抱怨,指它不時搬龍門,而且頗霸道。例如大家可能會記得facebook有投票live功能,就不同議題設計投票功能讓用戶利用"like"、"心心"、"嬲嬲"等作投票,live畫面會即時更新投票結果。

誰知後來facebook又不准投票live,指iM犯規了,還罰iM戶口,不是罰錢,而是令iM的post reach能力大減。原來我們的post可以reach到多少人,不是你有多少friend, like或follow而定,facebook是可以令你的朋友或粉絲看不見你的post的。

說起來我也有類似經驗,平日會把生活影片直接分享到facebook,但有時我會先把影片放上youtube後,再把link分享到facebook。這兩種分享方法,所得到朋友的like數有明顯分別,直接分享影片到facebook的方法會有較多朋友like,我一直懷疑facebook背後的處理令我的朋友看見這個post的機會不一樣。

始終google與facebook是兩家公司,facebook對其對手連結可能真的有特別處理。感覺上google較均真,至少blogspot link了,google+ 加入,有更新就會立即通知,不會以背後操作去篩選。其實這頗危險,原來每天我們所看的page feed都是被facebook處理過的,你越喜歡看那類東西,或者那類東西付款最多,就會在我們page feed出現得最頻密,令我們所看的更偏頗,社會更加兩極化。

原來iM是全港最高銷量的財經雜誌,後幾本的銷量加起來也不及它高,雖說它有一定的江湖地位,但仍覺經營有所壓力。今天客戶做推廣有很多渠道,除facebook外還有不少新方法,好像citibank找楊千嬅、渣打找鄭秀文,自家制拍段片就可放到不同平台,日夜不停loop,紙媒未必是客戶的首選。

大家討論了一些媒體的新方向,希望找到突破點吧,「iM教室」也是其中一個新嘗試。相信鍾兄與我也一樣,找合作的話,不喜歡太商業化的機構,尤其搞財經金融類的,特別要加入一點文人「書卷氣」,iM的Focus與亮光都有這個特質,大家合作多時,總希望可以幫上忙,給點意見。不過感到他們的壓力,當個編輯與記者,卻要關注marketing,實在辛苦。

當晚是六月分享會的「慶功宴」,大家也作一些檢討。由於上次不少人未有機會報名,將會再加一場。大家當晚討論時,計一計,上次恒指大約25000點,近期似想衝上27000點,對投資關心的人會否多了?這始終是100人聽過之後的加場,我則沒有這麼樂觀,我關注的重點是。。。將又有多一餐飯吃了,哈哈。


週六到書展,已經第三年替iM站台與讀者交流,實在感謝他們的抬舉。在飯局中記者還說今年書展人流不及往年,誰知我到場眼見有很多人排隊訂閱雜誌,與讀者交流的櫃枱就被長長的人龍擋住。

與多位讀者談了很久,他們多是iM的長期讀者,也有購買我的著作,實在感恩。其中有位更專程來書展找我,當時其實我的交流時段已經結束了,記者見狀致電找我回來,幸好我還在書展會場內,於是返回櫃枱與這位讀者繼續交流一下,希望他滿意。

很有趣,回家時blogger whatsapp group傳來一張照片,原來是交流時被其他朋友偷影了。不過,我也有不少「針」不時傳些不願露面的blogger照片給我,如Starman兄,哈哈。


到書展,當然也到亮光文化的攤位看看,走到它的財經枱處,第一時間就是目測一下自己的五本財經著作,奇怪找不到第四本著作《財富未來》,見亮光同事忙個不停,不好意思問個究竟。今天見打風,whatsapp問問負責人,原來該本著作已經賣清,書展中又有其他攤位需要補貨,所以要等再版了。供不應求,很少出現於小弟的著作上,非常感恩,有興趣的讀者唯有到書店找找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41

創投圈飯局指南:如何撩到投資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7/165871.shtml

創投圈飯局指南:如何撩到投資人?
青山資本 青山資本

創投圈飯局指南:如何撩到投資人?

除了德撲之外,投資圈大佬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紮堆吃飯。外有巴菲特天價午餐,對內,中國人素來喜歡在飯桌上聯絡感情。馬雲愛請人吃牛肉面,丁磊愛吃豬肉,馬化騰能喝還勸酒,而張磊、張朝陽在飯桌上談養生,明晃晃中老年做派。

來源 | 青山資本

在圈內,創業、融資,都繞不開飯局。一個創業者多多少少要混跡飯局,來謀求一次與資本的親切交流。

此番場景見得多了,投資人往往能透過飯局見微知著,邊吃邊看人。所謂飯局之妙,不在飯而盡在“局”———融資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2006年,“金山三傑”之一的王峰離職創業時,第一頓飯約了IDG的張震。當時王峰剛剛創立藍港在線,要做遊戲生意。“你要做什麽?我們投你唄。“張震和他邊吃邊聊,一頓飯結束,IDG的200萬美元A輪就定了。別羨慕,羨慕不來,IDG投人,每年都會有幾個看履歷就投的名額。

昆侖決的創始人姜華,也是在飯局上搞定的天使輪。別看昆侖決現在估值已經超過5億美元,但姜華之前甚至算不上圈內人。當時的飯桌上牛更生和盛希泰都在,姜華上去說:“五年後我要在北京建立一個世界搏擊中心。”十分鐘後盛希泰要了他的銀行賬戶,24小時不到,昆侖決賬戶上多了數百萬的天使。盛希泰英文名叫Tiger, 一個以虎自類的投資人,能欣賞氣場相同的創業者。

為什麽有的人在飯局上聊了十分鐘,隔天拿到數百萬融資。有的人吭哧吭哧喝酒喝到進醫院,也沒能得投資人一顧,除了項目本身,在飯局上表現也至關重要。

微信圖片_20171107131345

第一步,撩誰?知己知彼 ,才能百戰不殆。

創業者應該在事前了解清楚,投資人、機構投什麽公司,投什麽階段。比如之前投過什麽,有沒投過競爭對手或相關企業。見面的人是什麽背景,什麽title。要想成功“撩”到投資人,事前的“盡調”必不可少。

在這個基礎上,創業者心態上需要做好準備:

1. 投資人否定一個案子有一萬個理由。

2. 投資人需要確認你所講述信息的真實性,評判好與壞交給他,你所要做的就是真實。

3. 投資人在見你之前可能已經有了結論,見你是為了推翻他的結論或者驗證結論。

4. 適可而止是成熟的表現,保持平常心。

第二步,吃什麽?

關鍵點不在於吃,要有信息與情感的交流,這意味著吃的東西最好具有“社交”的功能屬性。

聽說小龍蝦就因此受寵,剝殼滿手油,投資人不能玩手機,只能聊天。那些肉不會讓你一口吃完,要拿各種對話、段子、親近感當佐料,慢慢地品。

加上很多人吃硬殼食物時,有一種與之搏鬥的快感,囊中探物的過程充滿了探索精神,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

第三步,聊什麽?

和投資人應該聊的內容:你是誰,你獨特的價值定位是什麽?市場環境現狀如何?你如何獲客,如何告訴你的目標客戶他們需要你的產品,為什麽不用別的競品而要用你的產品?如果對手模仿你,你的護城河在哪里?

在跟投資人聊時,學會“講故事”很重要。一個好的創始人一定是個會講故事的人。如果你能把這個故事講得真實可信,那這本身就是很大的優勢,應該花點心思在如何緊湊的講好故事上。

這里“舉個栗子”:

美國總統川普本來要從阿富汗撤軍,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出示的一張照片,說服特朗普決定繼續在阿富汗駐軍。

這張照片是一張拍攝於1972年的黑白照,內容是幾名阿富汗女子穿著短裙在大街上行走。

微信圖片_20171107131352

通過這張照片,麥克馬斯特告訴特朗普:西方價值觀和規範曾經助阿富汗繁榮,只要美國繼續努力,西方的價值觀和規範一定能重返這個亞洲內陸國家。

好的創始人一定是一位故事高手。

第四步,註意事項:

投資人莊明浩講過一件舊事。

“ 我們有意投一個項目,聊到了最後階段。創業者跟我們說騰訊也要投,希望我們和騰訊各拿一半。晚上一起吃飯時, 我們問:騰訊2000萬投10%?對方一下子沈默了,其中一個人說是是是,岔開了這個話題。

我們當場就判斷對方撒謊了,當晚給騰訊的人打電話,果然,騰訊說按1億3000談的。最後這筆投資黃了,他們不誠實。”

微信圖片_20171107131358

這里有約投資人吃飯的小tips供你們參考:

· 別遲到,如果遲到,提前電話說明也是可以接受的;

· 早期項目找FA的價值不是那麽大,但如果對自己的講述和文檔工作不太自·信,找一個也OK;

· 著裝不用太正式,當然最好也別是拖鞋短褲;

· 不要過分貶低你的競爭對手,這是大大的減分項;

· 融資規模和估值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前提是保持誠實。

最後一步,是飯局後的聯絡和反饋。

飯局會結束,但連接不能斷。

在當天或隔天,創業者可以發郵件表示感謝,並補充一下交流遺漏的內容。比如沒回答好的某個問題的補充、詳細的時間進度、核心成員簡歷等。

隔周,如果投資人沒有聯系你,可以發郵件問是否有後續推進的安排;如果投資人一個月都沒有聯系你,基本上就不用抱太多的幻想,發封郵件表示感謝吧。

需要註意的是,投資人一般不會特別直接的拒絕人,要能聽懂“潛臺詞”。

當你在飯局上激情澎湃地講到唾沫橫飛時,對面的投資人卻開始面色呆滯的打斷你的話,說:“抱歉啊,我後面還有一個會,先過去一下,改天再聊一次。”

圈里大家都知道,一般飯局中說有時間“再聊一次”就是委婉的拒絕。投資人這麽說,證明他已經對你的項目失去興趣了。

要是一頓飯局兩三個小時還意猶未盡,甚至投資人主動要求換個地方喝酒擼串繼續邊吃邊聊,那祝福你,你就離成功拿融資不遠了。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03

烏鎮飯局之外,改變中國的100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08/166342.shtml

烏鎮飯局之外,改變中國的100人
創業家 創業家

烏鎮飯局之外,改變中國的100人

2017年,還有太多太多“創業家”們湧現。

微信圖片_20171208212526

中國新經濟奔騰的大河中,不但有BAT這樣的大魚,也有各自領域中厚積薄發的頭部創業者。他們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輸於烏鎮西欄把酒言歡的大佬。

《年度創業家》每年都在尋找他們,而入圍的“2017年度創業家”的100個創始人,代表了奔騰而來的創新商業力量。

創新商業,中國經濟的新發動機,備受關註。

然而,以新經濟為背景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卻被幾個大佬飯局刷了屏。

大家更關心的是:大佬吃了什麽菜?誰坐主座?誰缺了席?......

有輿論說,因為烏鎮那一桌子人,代表了中國新商業的江湖版圖。

然而,“江湖”遠不止於此

中國新經濟奔騰的大河中,不但有BAT這樣的大魚,也有各自領域中厚積薄發的頭部創業者。他們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輸於烏鎮西欄把酒言歡的大佬。

對比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壟斷現有利益的巨頭們,他們更具想象力,更有活力,代表了新商業無限的可能性。

《年度創業家》每年都在尋找他們,而入圍的“2017年度創業家”的100個創始人,代表了奔騰而來的創新商業力量

微信圖片_20171208212535

2017年度創業家100候選人”選擇C輪後,營收超過1.5億,在過去一年代表其所在產業最先進變革力量的公司

在教育領域:VIPKID、邦德教育等公司證明,新東方、好未來之外,仍然會有準IPO級別的創新公司湧現;

企業級服務領域:“七牛雲”證明雲服務不止是巨頭的專利。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匯桔網”用100億的交易量證明中國IP的價值。而銳仕方達,以及主板上市的科銳國際證明了人力資源市場廣闊的前景。

出行領域:OFO與摩拜讓城市交通有了新的想象空間。蔚來汽車、奇點汽車、大搜車證明了存在百年的汽車行業,仍然有革新的可能性。

2017年,還有太多太多“創業家”們湧現

以下就是入選“2017年度創業家”100個候選人名單。(排序順序為10月15日~11月15日期間,超過212萬人次的網絡投票,人群包括創始人、企業高管、投資人等產業主流人群)

微信圖片_20171208212538

微信圖片_20171208212541

微信圖片_20171208212544

微信圖片_20171208212547

微信圖片_20171208212551

2017年12月15日,創業黑馬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盛大的《2017年度創業家頒獎盛典》。15位主評委成員,將從"100候選人"中選出10位“2017年度創業家”,並進行頒獎儀式。

2012年開始的“年度創業家”評選已連續6屆,挖掘了一代商業領袖者:

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搜狗CEO王小川、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陌陌創始人唐巖、美團網創始人王興、美圖秀秀創始人蔡文勝、餓了麽創始人張旭豪、掌閱創始人成湘均、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等最具代表性的創始人,都曾是“年度創業家”獎項得主。

他們都在得獎不久後,有的成為細分領域冠軍,有的叩開IPO大門,成為新一代商業領袖。

年度創業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