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井底望天讀書筆記:江浙財團(三)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arx.html

3

 

雖然中國政府沒有讓渡自己的領土主權,但是由於不平等條約的出現導致了治外法權的產生,使得在中國領土上的外國領地成了非中國政府的管轄地。

因此在這些地方產生的中國企業和資本,就不再像以前的資本一樣,和中國的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那麼來到上海的外國商人,自然不願意去擁擠雜亂的上海舊城市,就在其西面和北面開闢了兩個新的城區——法國人不喜歡和人和群,就在老城區的西面搞了自己的法租界,而其他的洋人就抱成團,先是英國人在老城區的北面搞了自己的租界,後來美國人加入了,就形成了一個公共租界。

因此上海就是由這樣截然不同的三個地區組成。

法租界,自然就是由法國駐上海的總領事管理,而公共租界,就是外國商人和各條約國領事中間產生的上海工部局管理。

這些租界,本來只是給外國人居住的,但是當之後的上海舊城的小刀會起兵,到後來太平軍的李秀成攻打上海,導致了無數逃避戰亂的難民,逃進了外國人控制的租界區。

結果在1864年的時候,租界裡面的老外只有1千人,但是老中已經超過了50萬人。

但是租界是外國人的天下,中國人只有幹活和交錢的份,卻享受不了其他的任何服務。

當然因為租界有外國軍隊保護,最起碼大家不會在太平軍和清軍的拉鋸戰中,家破人亡,就像中國近代的藝術大師吳昌碩的身世那樣。

這個時候的上海,還是以貿易和商業為基礎,靠的是中國一半人口都在長江中下游,主要的產品茶葉和絲綢都在這裡集散。

但是在1895年甲午戰敗之後簽訂了《馬關條約》裡面,在通商口岸開始允許外國人辦工業。

這樣的話,來自長江中下游,尤其是江蘇北部的農村地區的人民,就加入了新出現的無產階級大軍,形成了公共租界北邊的閘北區這個專門給勞工階層的居住地。

其實自從上海開埠以來,移民就是上海的最主要的人口來源。在1885年的時候,外地移民佔上海總人口比重的85%,而在1950年的時候,這個比例還是84.9%。

而最早到上海的移民,是來自於廣州地區。

這個就要理解,當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形式,是外國商人獲得貿易權利之後,並沒有在中國市場直銷的權力。他們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的貨物,運到廣州,然後和清政府指定的十三行交易。

然後十三行運用政府給予的專賣權力,就把各種洋人的貨物,分銷到全國其他地方。

所以說,十三行的利潤是非常豐厚的,而十三行的幾個大老闆,估價就是世界的前幾名首富。

十三行在今天的地位,我們叫做國有企業。雖然外國企業,現在不少是可以在中國開辦,但不少還是找到國企,開辦合資企業。

所以,今天你聽到的,就是要把國企給幹掉,就是國企太大,壟斷了關鍵行業的肥厚的利潤,不干掉這些國企,別人就沒有好的機會。

那麼當時英國人的貨物,從英國的製造商上船出海(或者從印度裝鴉片),通過東印度公司的運輸船隊到了廣州港口,就需要把貨物交給十三行。

因此你要是把十三行給幹掉了,那麼就可以直接把中國的市場拿到手。這個就是靠的是鴉片戰爭的功勞。

那麼今天當然,就要靠把你的領導人給忽悠了,你自己就把大國企給咔嚓了。

雖然當時廣州的國內總分銷貿易靠的十三行,但是畢竟外國商船的各種維修服務、從海上經過珠江口進廣州港等等,都需要不少造船和修理船隻的工人和本地海員。因此廣州已經有了這樣的相關產業。

當《南京條約》之後,上海變成了通商口岸,很快因為地緣的優勢,就超過了廣州而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國際貿易口岸。那麼這批服務外國商船的廣州相關產業人士,就直接北上,到了上海,成為上海的最早一批移民。

當然這些來上海的廣東人,雖然是來源於廣州地區,但是主要組成是粵東的潮汕人士。後來來自潮州的吳健彰在1843年出任蘇松太(蘇州、松江、太倉,後來的上海道)知府,更加加速了這種移民的過程。而且除了來自廣東的同學,和潮汕人文化接近了福建閩南人,也過來上海撈世界了。

這些來到上海的潮閩人,當然就像現在遍佈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一樣,建立了自己的會所,可以拜自己的神仙、看本地的大戲、教育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失業救助組織和職業再培訓,當然還有信用合作社、殯儀館和墓地啥的。

其中最主要的,還有自己會所的軍隊。

但是很多廣東移民從事的這些職業的地位,並不高貴。而且有不少人是靠幫派合作,用小舢舨販賣鴉片,就是替英國人分銷啥的。

因為外國人雖然打垮了中國的半國企十三行,但是面對中國市場,語言不熟悉,文化很陌生,就必須尋找當地的人來幫助。

那麼對當地情況熟悉的人,就是當地的浙江和江蘇的本地人,就開始變成了買辦,替這些外國老闆打工。

而由於外國勢力的不斷擴大,以及依附外國勢力的買辦人士、各種被基督教傳教士忽悠的中國教徒、各種對西方的技術、知識和文化感興趣的知識分子,等等,就在上海形成了一個大的集團勢力。

在這種商業競爭下,來自廣東和福建的移民生存空間受到壓縮,就出現了不少失業人士,結果就導致了1853年以廣東人為主的小刀會起義,奪取了上海舊城市的主導權。

在小刀會控制了上海之後,裡面的潮汕幫和閩南幫發生了意見分歧。閩南幫認為,俺們把控制的財寶裝滿船,直接回家就得了。

可是潮汕幫認為,應該在上海建立自己的王朝,並試圖和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國的廣東人洪秀全拉上關係。

當然最後小刀會就被清兵給鎮壓下去了,但是後來在太平軍的東征中間的1861年,上海南部的海上貿易重鎮寧波,被太平軍給打了下來。

這個事件,就導致了寧波的有錢人,尤其是寧波的商人,大規模逃亡進了上海。這個時候,就是寧波人勢力開始在上海坐大。

而因為這種寧波資本在上海的運作,一開始就比廣東人要高端,也導致了慢慢地以寧波人為主的浙江人,開始成了上海外地移民的主流。

在1885年,上海的中國人口組合中,浙江人佔據了40%,臨近的江蘇人佔據了27%,原先的大頭廣東人下降到了20%。

而寧波人在上海的崛起,很大原因靠的是錢莊。

與山西票號主要集中在匯兌和存款不同,江南的錢莊,有很多是參與外貿行業的貸款服務。比如說江南的養蟬抽絲的農民,都會到錢莊貸款,然後到產品銷售之後在還款。

記得很多年一前,聽一位經濟學家講座,將中國農民說得一塌糊塗,啥沒有冒險精神啥的。我就說,根據江南錢莊在絲農貸款的歷史情況來看,認為中國農民愚昧、保守、沒有冒險精神和不思進取,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當寧波的錢莊在上海經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依靠鄉誼的關係來維繫貸款的關係。如果你看一下今天,寧波和溫州一帶的不合法的民間貸款,還是維繫了這樣的特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