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聚焦中國創業企業的「到硅谷去」現象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18082.html
4

月18日那天,觸寶CEO王佳梁在硅谷一連開了6個「背靠背」的會議,開著車從聖克拉拉趕到山景城,又到舊金山。他拜訪了Google的Android部門,參觀了創業孵 化器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和RocketSpace,去了硅谷銀行,見了手機廠商和推廣合作夥伴,參加了長城會在硅谷舉行的CEO閉門晚宴,還去了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博 客TechCrunch。對於TechCrunch,早在2011年10月底,北京舉行的Disrupt上,王佳梁演示了觸寶(TouchPal)輸入法 和撥號工具兩款產品,現在產品版本進行了更新,用戶突破了5000萬人,60%的用戶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其中大部分在北美,全球Android用戶中有 15%安裝了觸寶的應用。如果被TechCrunch報導了這些進展,不難想像這對後面的下載量意味著什麼。

一週的時間下來,王佳梁熟悉了硅谷的狹長地形,包括從聖何塞到聖克拉拉再到山景城應該走101高速公路的哪個出口,還有101的擁堵時段走哪條路更通暢。之所以需要知道這些,是因為他今後可能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在這裡—觸寶將在硅谷開設它的海外辦公室。

作為一款為全球60多種語言提供智能輸入工具的應用商,觸寶更多市場顯然在海外。在智能手機時代,它其實就是在蘋果和Google應用程序商店裡的 一款App。這意味著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觸及到海外市場,不需要再組建龐大的國際運營和銷售團隊。但當在一個區域的市場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之後,它必 須通過一些方式更接「地氣」,包括與合作夥伴更密切的對接和更直接的用戶互動—觸寶希望先找到當地的市場、數字媒體和公關人才,這是觸寶進駐硅谷,成為這 個全球科技創業最前沿的地方生態系統一部分的第一步。

可這有點難。該職位需要完全硅谷的「本地化」背景—母語是英語且能熟練具有創意地應用,熟悉硅谷的氛圍與創業文化密碼,與本地的意見領袖和媒體尤其 是那些科技博客有一定的交往,以及熟悉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YouTube等社交媒體。對在另一個「互聯網星球」上的中 國創業團隊來說,找到這樣的人並做出準確的判斷所花的時間成本是巨大的。而且,這樣的人為什麼要加入一家剛來硅谷的中國公司?

王佳梁說他很想知道木瓜移動(Papaya)是怎麼在硅谷找到合適的市場負責人的。木瓜移動是一家Android平台上的遊戲運營平台工具,創始人 是原Google產品經理沈思。沈思畢業於斯坦福後直接加入Google,一共在美國生活了6年。對她來說,創辦一家美國公司並不比一家中國公司難多少。 木瓜移動從2008年創辦起就是全球運營,美國的總部在舊金山。2011年開始,來自蘋果負責市場和運營的加州本地人Justin Mauldin出任木瓜移動美國的市場和公關總監。

4月21日,王佳梁啟程回上海。在東京轉機出了點故障,折騰了40個小時。在啟程前,他的朋友,過去同在微軟工作過的海豚瀏覽器創始人、百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楊永智即將來硅谷。他們互相知道對方的行程,但幾乎沒有時間在這邊見面了。

和觸寶情況不同,楊永智的百納信息(MoboTap)一年前就在舊金山設立了辦公室,並組建了一支相當「本地化」的團隊。在人們普遍感覺智能手機和 平板電腦自帶的瀏覽器的體驗糟糕透頂的時候,百納信息旗下的「海豚瀏覽器」 通過它簡單清新的界面,以及用「手勢」劃動打開網頁,在手機網頁上直接添加各種插件和集成了閱讀功能的產品設計,吸引了一些硅谷的早期產品體驗者。很多人 不相信這是一款中國人開發的瀏覽器產品。硅谷風險投資RightVentures合夥人Jonathan Siegel說,海豚瀏覽器的設計不像很多中國公司的產品那樣—像聖誕樹一樣花花綠綠缺乏簡潔之美和實用性,而是正相反。

海豚瀏覽器在舊金山的辦公室位於9th Street一座兩層的樓房內—準確說,那是風險投資機構RightVentures的辦公地點。RightVentures的另一位管理合夥人 Edith Yeung是香港移民,同時也是舊金山和硅谷相當活躍的創業和風投圈人士。她和一系列硅谷的頂級創業者、天使投資人和風險投資機構都維持著良好的關係—在 RightVentures那座兩層樓打通的社交空間裡,Yeung經常舉辦BizTechDay的主題社交演講和聚會。在她成為海豚瀏覽器在北美的市場 負責人和戰略顧問後,她幫海豚瀏覽器搭建起了一支本地的商務拓展、市場推廣和公關團隊。過去的一年,海豚瀏覽器被科技博客TechCrunch評價為「迄 今Android上最大的成功之一」,並被陸續報導多次。

楊永智這趟在美國待了將近一個月。到舊金山的第一天,他住的地方連被子都沒有。一天的活動和會議下來,商店早就關門了,最後還是先開車到Yeung 的家裡借了床被子搬到自己臨時短租的房子裡。除了需要和舊金山辦公室的團隊熟悉和密切工作之外,他還得像任何一位臨時來出差的創業者那樣,馬不停蹄地約見 風險投資者、當地的意見領袖與重量級合作夥伴。他去Google見了Andy Rubin和他的Android團隊主要負責人,見了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孵化器500 Startups創始人Dave McCure,以及當時還是紅杉資本管理合夥人的傳奇風投人物Michael Moritz—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見面了,紅杉資本中國是海豚瀏覽器的投資者。

他還專門參加了一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人企業家協會組織的演講和交流。和觸寶一樣,楊永智認為海豚瀏覽器在北美的重點仍然是市場推廣、與眾多第 三方應用插件(比如Evernote)的商務拓展維護,以及運營商和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不過楊永智認為這樣的人才最好具有雙語和跨文化背景—既熟悉 北美的生態系統,能用流利的口語和漂亮的演示文檔與當地合作夥伴溝通推動合作,又能和在北京的「土鱉」團隊用中文和更中國的方式進行順暢的對接—儘管海豚 的核心團隊都能講英文,但他們畢竟很多人沒有出國留過學。

5月初,楊永智和Yeung去了紐約和波士頓拜訪東海岸的合作夥伴。而這個時候,離開硅谷回到上海剛一週的觸寶CEO王佳梁又突然殺回了硅谷—臨時 看到Dave McCure的500 Startups將於5月2日在山景城召開年度創業大會Startup Conference的消息,他認為不能錯過這個讓觸寶輸入法和智能撥號工具在更多人面前曝光的機會,於是決定飛了回來。5月2日中午,在山景城City Hall廣場的「創業集市」(Startup Village)上,在太陽的曝曬下帶著墨鏡的王佳梁站在觸寶的展台前面,向一撥撥過來打聽的潛在合作對象介紹他的產品—表情和神態看上去和硅谷本地的亞 裔創業者也沒什麼兩樣。

參加完Startup Conference的展示,王佳梁又參加了國內風投機構—清科創投在Palo Alto的年度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年會。一群來自硅谷頂級VC和有限基金的合夥人在台下對中國概念股的業績和造假問題,以及馬云借VIE架構操縱支付寶歸 屬權的問題激烈質疑台上的中國投資大佬—這樣的場景只要在邀請硅谷本地的投資者和基金參加,總會出現。參加完這些活動,王佳梁匆匆回國。他下次來美國的時 間將是6月底參加在舊金山的Google I/O年度開發者大會,然後,他得繼續留在硅谷規劃和準備他的辦公室組建和招人等事項。

王佳梁在三週內第二次離開硅谷回國之後沒幾天,楊永智也從東海岸回到了硅谷。而在這會兒,另一個與楊永智和海豚瀏覽器有「過節」的人也悄悄來到了硅 谷,而且住在Palo Alto。這個人是俞永福,移動瀏覽器UCWeb的CEO。海豚和UCWeb幾個月前剛圍繞國內市場的競爭和海豚新推出的「雙核瀏覽器」的技術細節展開了 一場不大不小的口水戰—現在,戰場已經蔓延到了硅谷。不同於海豚瀏覽器一開始即瞄準北美的Android智能手機用戶並已經獲得了1000萬名用戶的先發 優勢,UCWeb的成功主要來自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和在東南亞區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市場的成功,最近半年UCWeb宣佈進入印度市場,並宣稱 獲得20%的市場份額。但無論如何,北美的智能手機市場完全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仍將UCWeb當作一家創業公司的話,就會意識到在「到硅谷去」這件事上,UCWeb要做的準備工作一點都不比其它的創業公司少。2011年 9月,俞永福受邀參加硅谷中國無線科技協會(在硅谷的華人非盈利協會機構,專注在無線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在硅谷山景城的年度大會,在會議的主題演講上第一 次宣佈UCWeb即將進入北美市場,並在硅谷開設辦公室的計劃。而其硅谷故事的核心是—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世界,原生的碎片化的應用程序將被基於移動 Web和HTML5技術的網頁應用程序替代,而移動瀏覽器將成為一切應用的入口,UCWeb將為此而生。

在公開演講結束後,俞永福接受了當地媒體EEtime的採訪。他在採訪過程中儘量直接使用英語,儘管在當時他的英語還談不上流利。他對當地記者強 調: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市場天然是全球化的,至少在美國創業者心中,並沒有全球市場和美國市場之分,而是一開始就面向全球,中國創業者走出去欠缺的只是勇 氣。與海豚和觸寶優先於在美國組建市場推廣和商務拓展的團隊不同,俞永福認為UCWeb需要在美國組建一個相對完善的團隊—包括本地的商務拓展和市場推 廣,也包括用戶體驗和一部分的技術研發。他透露說可能會將辦公室設在與Google、LinkedIn和著名的孵化器Y Combinator很近的山景城一帶。

這次幾乎與海豚瀏覽器創始人楊永智同時出現在硅谷,人們隱約看出了另一種較量的意味—只不過在北美市場的格局和強弱消長,雙方幾乎掉了個兒。甚至在 行程上,也不難發現二者的很多相似之處。俞永福這次是借受邀參加風險投資方—紀源資本(GGV Capital)在硅谷總部的年會再度前來硅谷的,他似乎還沒像王佳梁和楊永智那樣習慣於為了北美業務的拓展而專程出差,但他和楊永智一樣,在硅谷的活動 結束後立即前往東海岸進行了一圈路演。

另一家專注創業公司的硅谷知名科技博客—由TechCrunch的前核心成員組成的PandoDaily,也在此間對UCWeb新近發佈的針對北美 用戶的iOS新版瀏覽器及其擴張北美的計劃做出了詳細報導。報導稱UCWeb北美版的技術和背後的策略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提供了允許用戶通過云服務加速 下載的「閃電模式」技術,並且比亞馬遜的Silk瀏覽器和Opera Mini要更成熟。

它無疑加劇了兩家公司在硅谷競爭的氣氛。不過UCWeb的競爭對手也並非只有海豚—除了Facebook將收購Opera的傳聞可能會帶來一個更龐 大且可怕的競爭對手,一家日本的手機瀏覽器公司—Fenrir,也將在近期選擇殺入硅谷和北美市場。它公開表示競爭對手鎖定為海豚瀏覽器。而現在恐怕又多 了一個處於同一位勢的UCWeb。有意思的是:一場亞洲手機瀏覽器廠商爭奪硅谷主導權的戰爭正在打?響。

而仔細觀察,在觸寶、海豚和UCWeb這幾家公司的「硅谷網絡」中,都浮現著一家機構—長城會(Great Wall Club)的身影。它是一家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題的交流、會議、活動和諮詢顧問為主要經營範疇的盈利性公司機構,董事長是雷軍。它以2010年開始的 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而逐漸獲得業內的關注,並在日本和印度成立了分支機構。

而長城會其實也是近期「到硅谷去」的中國公司的一員,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它承擔著更多將其他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帶到硅谷去,以及將一部分對中國市 場有興趣的硅谷創業公司帶到中國來的任務—這是它的經營方式。為了在硅谷立足,長城會尋找到了一個在硅谷生活了長達10多年的中國人曹大海(David Cao)擔任北美分公司聯合創始人和總裁。曹曾是在硅谷工作的數以萬計的中國工程師當中的一員,不過,在2008年iOS和Android平台第三方開發 興起的早期階段,他即開始以個人名義組織和發起硅谷的iOS和Android第三方應用開發者俱樂部—該俱樂部現已有成員3000多人。更重要的是,這讓 曹大海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硅谷本地創業者、開發者和投資者人脈的擁有者,而且超出了華人或中國人圈子的範疇。

最近在北京舉辦的GMICY2012峰會上,長城會美國邀請了包括Evernote創始人Phil Libin、Flipboard創始人Mike McCure和《憤怒小鳥》發行商Rovio的CEO Mikael Hed等硅谷重要人物前往—Evernote和Flipboard都在大會上宣佈了關於在中國市場發展的重要戰略。接下來長城會計劃第一次將GMIC峰會 搬到海外—它將在今年10月在硅谷聖何塞召開。曹大海說,長城會將邀請日本、印度、歐洲、北美和中國等各地的移動互聯網團隊參加這次峰會,讓它真正地趨向 「國際化」,而中國公司「到硅谷去」,顯然是這次峰會的一個更容易操作的主題。

而在海豚瀏覽器、觸寶和UCWeb幾家公司的頭目頻繁在硅谷出現的那幾天,也是長城會活動最頻密的日子。觸寶的王佳梁和海豚瀏覽器的北美合夥人 Edith Yeung都出席了4月中旬長城會的北美CEO晚宴。王佳梁在短短三週內第二次離開美國後立即飛赴北京參加了GMICY2012峰會,並參加了關於中國公 司海外擴張的圓桌討論。楊永智因為美國的行程安排臨時推掉了GMICY2012峰會的出席,而俞永福是在GMICY2012的主題演講剛一結束就動身前往 硅谷的。

中國創業者在中國與硅谷兩地的走動似乎越來越稀鬆平常。看上去,長城會正試圖甚至已經扮演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公司打入硅谷社交圈和生態系統的樞 紐。對大部分中國創業公司來說,它們需要這樣的通道。移動互聯網和應用程序的普及讓更多公司擁有了衝破「中國互聯網」與「全球互聯網」之間圍牆阻隔,直接 在海外市場獲得用戶和收入的通道。但當它們需要與這個市場接觸得更近一點的時候,語言、文化和圈子上的乏力感仍會經常出現。

而所謂做好一款產品完全不用推廣就可以獲得用戶的「硅穀神話」,想發生在中國團隊身上沒那麼容易。

當然有更多的選擇。UCWeb在長城會之外,也通過硅谷中國無線科技協會尋求接觸硅谷當地資源的通道。2011年9月它們安排了俞永福和UCWeb 的考察團參觀了包括蘋果、Google和Facebook在內的諸多硅谷頂級公司,而且也會介紹包括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服務機構給前來硅谷的中國 團隊。不久前它們還組織了3G門戶網的張向東在硅谷的一系列考察。據稱3G門戶網對進入硅谷市場也有興趣—他們認為「GO桌面」是一款可以趨於國際化的產 品。而另一款旨在分享生活興趣的手機社交工具「短趣」也準備在近期嘗試打入美國市場,硅谷自然是第一站。

不過,並非所有的中國團隊都適合「到硅谷去」—除了在你經常見到的那些文化差異並不明顯,天生適合在Facebook上推廣和直接分成的社交遊戲公 司,對大部分從事應用類工具開發和平台類軟件的創業團隊來說,有的時候你至少得讓自己的產品變得不那麼中國—甚至你本人也得不那麼中國。

海豚瀏覽器是個典型的例子。它從一開始的界面設計、交互方式和功能都顯然並非為中國用戶而定製。甚至,在海豚瀏覽器的Facebook頁面和 Twitter介紹中,它還強調自己是一家based in San Francisco的公司—人們很容易地認為這是一家完全美國化的公司。

它並不是一件壞事。「三星是個好的例子,在國外你覺得三星的產品很好,它們來自韓國,但是你用的時候幾乎感覺不到它是個韓國的產品。」海豚瀏覽器在 美國的合作夥伴RightVentures管理合夥人Jonathan Siegel說。與大部分中國公司需要借助一些硅谷本地的華人背景的協會和機構不同,海豚瀏覽器的本地團隊建立,完全是通過私人關係開始?的。

在準備籌建本地團隊之前,楊永智經常來舊金山出差。偶然機會他參加了Edith Yeung在BizTechDay主持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後他邀請Yeung喝咖啡,幾乎是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給我做北美市場的合夥人吧。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挺中國的。」Yeung這樣形容楊永智,但他的直接讓Edith有些意外。在接觸到楊永智和海豚瀏覽器之前,Edith說她從來 沒想過會做一點什麼和中國關係那麼密切的工作,作為一個完全融入硅谷文化的人,她在舊金山和硅谷的社交圈子幾乎都是純粹的本地創業者和投資者,和中國的交 集並不多。但她認為楊永智是能讓她瞭解到很多關於中國互聯網環境、產品設計等方面與眾不同信息和看法的人,所以在去年7月她最終接受了這個邀請。於是你看 到了海豚瀏覽器這一年的曝光度—在硅谷的各種技術論壇、Demo Day、論壇活動、科技媒體和Twitter的「病毒式營銷」上。

不過Yeung在RightVentures的合夥人Jonathan Siegel認為楊永智並不太中國。「他看上去就是個硅谷的創業者,很自信,這是我在其它的中國創業者身上沒看到過的。」楊永智的英文帶有明顯的中國口 音,但談及產品、技術和設計的時候,相當流利且滔滔不絕。「我接觸到的一半的硅谷創業者都是外國人,他們在自己的國家成長,來美國來尋找機會,但硅谷的創 業者,顯然和他們自己國家的創業者是兩回事。」

這也是為什麼海豚瀏覽器在北美發展反而超過中國的原因。如果你決定做一款真正酷、與眾不同且著眼全球的產品,同時又不具備在中國那麼多的「人脈」和 「社會資源」的話,不妨選擇在硅谷做點什麼。「你可以直接去他們公司,想找誰聊天,可以直接找到他坐在他身邊去說,也可以找到合適的合夥人,海豚就是這 樣。」Siegel說。

觸寶的也有些類似—這應該是一個國內的很多VC和「創業導師」並不看好的團隊組合:四個合夥人,全部來自微軟等知名外企,其中還有一個是海歸,不接地氣。從國內的所謂行業人脈來看,基本上都比較有限,也不算資深人士。「總之團隊比較單純。」王佳梁說。

但這反而是一個在硅谷更接「地氣」的團隊。王佳梁能講流利且標準的英文,在北京TechCrunch Disrupt的演說中,他的表情、手勢和在台上走動的招式也顯得並不生硬。更重要的是,觸寶關注技術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崇尚付費原則—這家公司的註冊資 金只有10萬元,之後幾乎完全是靠海外市場的下載獲得收入。在拿到風險投資之前的財務回報已不是問題。

這決定了他們更容易在硅谷獲得成功。「出去跟別人談的時候發現跟海外的人交流風格上更適應,反而在國內溝通不是特別適應,跟我們的基因有點衝突。」王佳梁說。

但事情也沒那麼簡單,因為在硅谷,中國公司有「原罪」。「最大的問題在於信任的建立,一兩家公司的行為可能會讓整個給中國公司貼上標籤,它們認為中 國公司都這樣。」王佳梁說。對觸寶來說,與海外的運營商、手機廠商和合作夥伴做商務拓展,談合作、預裝和內置的週期相當漫長,從見面到溝通,到建立信任再 到合作,基本上要來回花上一年的時間,情況好一點的需要半年。

他們和一家美國手機廠商談合作。剛一坐下對方就說:「我們一般不和成立5年以下的公司談合作。」在勉強看了他們的演示之後,對方開始願意坐下來談, 對產品細節進行討論。但仍是一副充滿質疑的口氣,帶著律師就很多細節的專利問題提出挑戰性的質疑。「我們只好把美國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我們的知識產權 的歷史都給他看。我們來的時候他一臉不屑,走的時候滿臉賠笑。」王佳梁說。

而在做市場推廣上,他最深刻的感受是:這裡的大部分事不是靠錢推著走的。最要緊的途徑不是花錢買渠道上的廣告位進行推廣,而是獲得真正的口碑。「參 加比賽和展會是成本比較低的推廣方式,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我們,還有就是植入產品內部的病毒式營銷,讓產品本身幫我們做推銷。比如說輸入法就有個功能是輸入 競賽,把輸入的速度做個競賽的小遊戲,輸入完了可以把這個成績曬到社交網絡上,最快的用戶記錄是每分鐘100多個字,讓產品自己說話。」王佳梁說。

而對那些中國色彩相對濃厚的公司來說,重新塑造產品是最關鍵的一步—UCWeb在北美推出的定製版瀏覽器就是一個例子。而另一方面,創始人或核心人物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自己也是個關鍵的問題。比如你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俞永福這一年以來的英語口語有了顯著的進步。

在日本,80%以上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硅谷開設了辦公室—相比之下,中國的「到硅谷去」才剛剛起步。而更重要的在於,那些「到硅谷去」的中國公司,究竟是一家在硅谷開設辦公室的中國公司,還是一家真正具備「硅谷范兒」的中國公司。

 

中國公司在硅谷

騰訊:

Palo Alto

硅谷辦公室主要負責海外投資項目。

新浪:

Redwood City

新浪北美的網站是北美地區的中文網絡媒體,主要為海外華人提供資訊,同時也為內地提供北美資訊。

華為:

Santa Clara

通信網絡服務供應商,總部在深圳,美國市場的員工約有1000人,在硅谷設有研發中心。

網秦:

San Jose

安全軟件服務商,總部在北京,在美國設有安全研究中心及硅谷技術團隊。

海豚瀏覽器:

San Francisco

Android和iOS上的手機瀏覽器,總部在武漢,硅谷辦公室主要負責市場推廣。

木瓜移動:

San Francisco

Android平台上最大的社區遊戲平台,總部在北京,硅谷設有辦公室。

UCWeb:

Mountain View

Android和iOS平台上的手機瀏覽器,總部在北京,硅谷辦公室主要負責運營。

觸寶:

San Francisco (TBD)

Android平台上的輸入法,總部在上海,最先面向海外用戶收費。

百度:

Cupertino

搜索引擎,總部在北京,分為海外和中國兩部分,其中海外部分均為美資註冊。啟動資金也是美國的風險投資。

阿里巴巴:

Santa Clara

硅谷辦公室主要負責推廣阿里巴巴的英文網站,吸引更多的美國買家、面向全球的付費供應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