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質疑權威可能導致公司倒閉, 你是否會對問題視而不見?身為一名格格不入的外來分子,你是否會「從善」如流,明哲保身順應罩頂的壓力? 一間小雜誌社、一位外籍總經理,都對這兩個問題說不。而正是這兩個「不」,揭發了日本二十年來最大的企業弊案。 十月十四日,列名二○一一年《富比世》(Forbes)全球兩千大企業的奧林巴斯(Olympus)爆發假帳弊案:花二千七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億 元)購併市價只值三分之一的英國公司Gyrus,其中諮詢手續費達三六%(一般為一%到三%),浮報資金流向至今不明。 為了廣告,大媒體不敢報 其實弊案曝光前兩個半月,日本月刊《Facta》早已獨家披露,直指奧林巴斯的購併不合常理。奇怪的是,主流媒體平時撻伐中小企業不遺餘力,此時卻沒有一 家奮起追蹤線索。相對於《讀賣新聞》擁有一千萬名讀者,二○○六年成立的《Facta》沒有零售通路,只靠三萬訂戶支持,全職記者僅寥寥四位。 曾任《日經新聞》財經記者二十五年,《Facta》發行人阿部重夫認為,日本大報根本不會刊出這類報導,因為近來媒體營收下降,廣告主大企業更是得罪不 起。等到《日經》頭版刊出奧林巴斯案,已經是案發後近兩星期的事了。 暗查真相,外籍總座被裁 不過,《Facta》的報導還是讓一個人注意到了,他是奧林巴斯第一位外籍總經理伍德福(Michael Woodford)。當時他拿著雜誌要求董事長交代購併案原委,但遲遲沒有得到回應。他一邊盤算著自己將被趕出公司,卻仍自行雇用會計師事務所從外部進行 調查。就在他遭解職的那天,他向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明事件原委。 「菊川拔擢我做總經理是要提升業績,好掩蓋公司虧損。如果他知道我怎麼處理公司過去的舞弊,他一定不會讓我坐上這個位子。」伍德福補充。 九十二年老字號的奧林巴斯,除了生產消費者熟知的數位相機,更是醫療光學儀器的龍頭,全球內視鏡市占率達七成五。假帳消息一出,投資人信心崩盤,原本市值 六千億日圓,六週內蒸發了四分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