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 現在銀行股佔我的倉位三分之二,感覺太高了。我並不喜集中投資,打算減持銀行股至45-50%的倉位。我依然看好中國的銀行股,不然的話我應該清倉才對。 中國的銀行業這幾年發展順風順水,貸款基本上屬於供不應求,這在銀行貸款利率定價上面給予極大的優勢。別說八釐十釐,就算開價十五釐二十釐還要抵押品,還 是供不應求的。看一下地產商發行的信讬,二十釐了,你以為不用抵押品,開玩笑。
中央信貸政策開始有點放鬆了,第一個受苦的肯定是那些民間信貸公司,銀行能夠借到錢,沒有理由去借民間的高利貸。信貸再鬆一點,借貸供求平衡呢?那些貸款 利率最高,或者貸款政策法規死板的銀行,貸款利率會面臨壓力了。借貸供求不可能永遠都是貸款方佔優勢的,萬一象香港兩三年前借貸供求疲弱,銀行存款太多了 而貸不出去呢?象匯豐、中銀香港這些資金成本最低的銀行就佔優勢了。只是這個階段什麼時候才來臨?天知曉!
服裝體育用品股
賣銀行股的資金打算用於買入思捷、中國動向、特步、361和安踏等體育用品股。李寧和匹克不在我考慮之列。
先說李寧,我多次問過我的員工關於對李寧的印象,品牌老化,在員工心中的地位比安踏還要低一班,要價反而高,事實上,李寧的採購價也是行業中最高的。可惜,李零還是李白,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沒有分別。再說,曾經想過玩財技的大股東也無法令人放心。
匹克,雖然增長速度不錯,定位也很好,但過去兩年每股盈利的攤薄太歷害了,大股東太狠心了。雖然大股東不斷增持公司股票,但這並不能成為買入的原因。一家 有良心的公司應該是不斷回購公司的股票而不是由大股東出面增持的,兩者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李嘉誠就是一個喜歡增持公司股票的代表,而新鴻基地產、數碼通 的郭氏家族則是喜歡回購公司股票的代表。什麼是良心,看看後者。
關於思捷,剛剛公佈了第三季度營收,以當地貨幣計算,營業額繼續下跌。很多人擔心它新的巨額推廣計劃,都是數字遊戲,其實它過去每年都有廿三十億的資本開 支,新增的資本開支計劃根本用不了多少錢,過去幾年都能夠派高息,起碼證明現金流是真的。現在的思捷並沒有大股東,這裡面大有來頭,會是什麼人入駐,我也 不好猜,但摩根大通和幾個服裝品牌巨頭關係密切。十元左右的思捷相當於三倍的現金流,值了。
關於中國動向,它的終端零售商的結構是和福建幫不一樣的,這個問題令它需要作出回購庫存的決定。它是所有體育用品股中有頭現金最多的一家,七十多億市值五 十多億現金!現金現在產生不了多少盈利並不代表將來不行。假如將來它的現金用於收購10%回報的項目好了,盈利前景馬上不一樣了。寶勝的 Converse、Reebok代理權一直不穩,皮爾卡丹的代理商也有可能放售,外國也還有很多品牌想著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動向沒有自家品牌負擔,可以看 高一線。
特步、361和安踏,我把它們放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是福建幫,運作模式是一個套路的。三個臭皮匠加起來的市值只有Nike的十分之一,有點意思了。中國動 向的回購行動把福建幫的股價也打沉了,但事實上,以我所瞭解,福建幫是不可能進行庫存回購的。福建幫在選擇終端代理商,很多時候都是選擇那些有自己舖位的 商戶進行合作的。那些人大多都是吃飽飯沒事幹打打麻將的人,賺多賺少根本無所謂,只要不虧就行的人。我為什麼會知道?因為我曾經也擁有過街鋪嘛。說來說 去,庫存怎麼辦?有空去夜市看一下那些比正品便宜大半的「冒牌貨」,這裡是中國,低端品牌也就不用照顧形象了。
地產股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時候不是買入地產股的時候,不過我還是希望增持富力地產至倉位的10%。房地產價格是決定什麼人應該留在什麼地方的一種經濟手段,和它息 息相關的產業實在太多了,如果中國要推動經濟發展轉向內需,房地產行業絕對不能出事。很多人以為廉租房可以解決城市的問題,其實這個是一個大誤會。中國要 加快城鎮化並不代表要讓貧困人口入城,其實上讓貧困人口入城的城鎮化政策只會加重地方政府負擔,對於推動內需一點幫助也沒有,現在很多的廉租房都還是選址 遠離市區的。現在政府其實只想穩住房價,讓名義收入增長來磨平虛高的房價。我看不到任何為政者是想房地產成交一潭死水的,也許2013年換屆是一個轉折 年。唯一可以令我放棄房地產的理由只有將來開徵房產稅。像美加,他們的房產稅的終身支出已經可以供幾套房子了(因為稅收按市值徵收),這才是真正的可怕, 才是低樓價的真正原因。
平安和國壽我也想買一些,但現在市場低迷的階段,我只願意考慮一些很有可能兩年翻番的股票。平安和國壽看來還需要更好的價格。
關於加倉
有博友想加倉拉低成本,問我意見,這裡也說一下。先說一個故事吧,這樣子容易記住。有一個老闆,投資了一個項目二千萬元,後來發現設備不能用,而且沒有任 何回收價值了。大老闆心疼那二千萬元,於是詢問專家,專家建議再新增二千萬元下去,這樣的話就有50%的機會可以賺回投下的四千萬元,但也有50%把就增 的二千萬元也虧了下去。老闆想了想還是決定了投資多二千萬元。大家看出問題了吧?那個老闆很笨是嗎?這是因為你不是當事人,所以可以客觀地把SUNK COST和新增資金區分出來。但不要笑話別人,在我國鋼鐵史上更笨的例子還有呢!當年有某個傻瓜投資了一個鋼鐵廠,數以十億計,但必須要使用小日本的鐵礦 石。傻瓜經營不善,連年虧損。關閉它嗎?幾十億元泡湯了,繼續經營嘛,每年繼續虧個一億幾千萬。結果那個傻子虧了十幾年才把廠子關閉!
投資股票加倉的決定和前面的例子其實沒有兩樣。是否加倉並不取決於你前面買入價是否太高,而是另一次的獨立事件。很多價值投資人都說當A股票60元你買入,當它跌40元你就更應該買入了。其實加不加倉並不應該這樣決定的,你應該考慮的是這一刻A股票是不是真的是你的最佳選擇,也許在BCDE股票之中你能夠找到更佳的選擇。
經濟學裡面有一句話:Bygones are bygones. 大意是過去的就是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