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被英國脫歐談判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所籠罩,但倫敦目前仍是全球頭號金融中心,關鍵是,其金融市場和服務所輻射的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多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區域高度吻合。
“倫敦在融資方面的能力在全球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保險公司、養老金公司、主權財富基金等企業在倫敦市場上常年致力於尋找長期項目,其數量也是無與倫比的,而且上述企業都可以通過債券等方式對一帶一路項目進行融資。”倫敦金融城亞洲事務大使馬雪莉(Sherry Madera)日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倫敦金融城而言,一個重要的優先工作就是為“一帶一路”提供融資,不僅倫敦金融城作為一個公共政府機構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金融城中各機構利益相關者也非常有興趣參與。
馬雪莉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支持“一帶一路”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融資也是倫敦金融城的關鍵工作之一,為此她希望繼續加深倫敦市場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思考,以及商討如何參與其中進行融資。
為“一帶一路”項目境外市場融資
據市場估計,“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基建投資總規模可能達到6萬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則顯示,到2030年,亞洲基建投資需求高達26萬億美元。
在建設“一帶一路”項目過程中,中資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在境外市場籌集資金已經成為趨勢。譬如,2016年以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鐵建和中國中車兩家公司在境外合計融資達11億美元。
馬雪莉也認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不僅需要公共資金支持,也需要私人資金的支持才能實現成功”。
當前中英關系良好,被認為是兩國的“黃金時代”,去年9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華時還重申“黃金時代”可以持續下去的願望。馬雪莉表示,從倫敦金融城的角度看,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融資是繼續構建這種關系的良好例證,不僅是金融城這樣的公共政府機構認為這是個好主意,金融城的各利益相關者也非常有興趣參與,包括來到倫敦金融城的投資者,也包括倫敦市場上像渣打銀行、匯豐銀行這樣的市場力量,都希望致力於把“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到具體項目上。
馬雪莉認為,在“一帶一路”的融資需求和倫敦投資者之間,存在真正契合點。
雖然面臨英國脫歐陰霾,但國際上主要的大型跨國金融機構,仍把倫敦作為其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區域總部,依托這樣的總部可以實現盡可能廣泛的人才輻射,從而對這些地區的業務進行條線化管理。
以渣打銀行為例,其辦公室遍布中東和非洲等地,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高度重合,馬雪莉指出,他們也認為可以把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知識同建設中的財務需求結合起來。
不過,金融機構的具體參與方式還有待商榷,比如,究竟是采取直接融資的方式,還是結構性貸款,或是建立可投資的債券或結構性產品,並隨後尋找投資者等,這有待於“一帶一路”項目參與者的回答。
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獲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中國將於2019年舉辦第二屆高峰論壇,各方共形成了270多項有代表性的成果,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的國家及國際組織總數達到68個。
馬雪莉希望峰會的成果能讓全球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的內涵,和參會者密切合作,確定需要的融資方式。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支持“一帶一路”中綠色可持續發展融資是倫敦金融城的要務之一,馬雪莉透露,倫敦金融城與由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在共同努力制定“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希望能在今年9月完成。
此前,中英兩國央行共同發起成立二十國集團(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鼓勵商業部門加強綠色金融創新和境內外綠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中國銀行則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了首只中國綠色資產擔保債券。
保險業紮進“一帶一路”市場
除了融資,倫敦的保險業企業面對“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巨大商機也躍躍欲試。
此前瑞再企商保險有限公司發布研究報告稱,“一帶一路”計劃帶來大量基建項目和貿易自由化,也將促進國內外商業保險費的增長。預計2015年~2030年間,“一帶一路”將有望推升中國商業保險保費收入增長230億美元。
“我認為在這方面倫敦保險市場已經準備好發力紮進這個市場了。”馬雪莉對記者表示,英國保險業協會認為中國和亞洲地區是他們最有興趣的區域之一。
“我們認為保險和保險產品將發揮關鍵作用:在考慮融資時,人們會思考地緣政治風險和施工風險,所有這些風險都需要定價,而倫敦在保險業方面一直是領先者。”馬雪莉表示,看“一帶一路”國家時,可以發現各國的風險差異較大。“平時我們說一些事情‘不安全’,用財務角度講,就是存在高風險。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就不可投保,只是價格需要適合金融市場所承擔的風險。”
例如,如果要建立一個全新的電廠或港口這樣的綠地投資項目,就存在著建設風險、時間風險以及現金流風險。馬雪莉解釋,在這種情況下,充分考慮了地緣政治風險以後,尋求具有較短期限的銀行業務會更好,然而在第二階段開始運作時,有可能出現地緣政治風險,環境風險和操作風險等,此時需要創建一種在數十年內能長期使用的保險產品,在這些方面,倫敦市場非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