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定位,已經不再是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優化技術,而是讓之前無法享受金融服務的人獲得便利。
i黑馬訊 3月27日消息 在2017洪泰基金CEO春分大會上,點融網創始人、聯合CEO郭宇航分享了他對金融科技投資和規則改變等方面的理念和看法。
郭宇航的另一個身份是投資人。他認為,金融科技的定位發生變化,已經不再是以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優化技術服務為主了。“金融科技應該讓那些之前無法享受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人,獲得金融服務。”這涉及到70%的中國人,和4400萬美國人。
以下是郭宇航的分享,經i黑馬編輯:
在創業和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科技技術和規則。規則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如果銀行還是這樣子不作為的話,我們就把銀行殺死。這是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不管是英國脫歐,還是特朗普上臺,大家認為金融界的規則應該被改變了。
誰來改變?金融的遊戲規則,由精英把控是不能夠給社會帶來普惠金融的價值。早期的互聯網公司,包括現在BAT的大佬都在進行金融的變現,因為互聯網公司具備了數據的積累,數據又是金融的核心。所以這些公司有積澱可以改變這個規則。
金融科技幫助那些被金融機構遺忘的人
風險是金融的衣食父母。這些互聯網公司此前是沒有金融數據的,要用別的數據來構建這個模型。所以說,風險實際上是傳統金融機構不敢觸及的那部分。這恰恰是金融科技的機會。
金融科技區塊鏈是什麽?“區”,區別不同的應用場景,“塊”,打破積累的壁壘,“鏈”,是連接起來。技術還沒有成熟,就要打破壁壘,讓這些技術彼此應該。
今天,所有的財產、所有的信息在區塊鏈上,可以保證我們的技術發展。目前,已經有人把區塊鏈應用在區域的小銀行的系統里面,這是很好的利用。但也有一個行長說,區塊鏈怎麽可能取代央行來做結算呢?清結算是銀行的職責啊。事實上,在深圳還有這樣的第二套的清結算系統。我們在腦袋里面的交換規則事實上會阻礙金融科技的發展。
再來說說大數據。實際上,大家看到大數據時,不可避免的要跟隱私保護相聯系起來。我個人的觀點是,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不應該過度強調隱私。實際上,像BAT這樣的大型公司在不斷采集我們的數據,而我們的隱私保護法對此沒有特別好的防範措施。我認為,不要過度的站在道德高地上談隱私。無法獲得金融服務的人,犧牲一點點隱私獲得一點金融服務的權利,對於他們來講是優先的原則。
以前的金融科技,是金融機構用他的技術崛起。而這輪金融科技是來自底層,能夠讓那些被金融機構遺忘的人,比如70%的中國人,4400萬的美國人,借助技術的提升來實現借款等訴求。老百姓也可以享受金融便利了。
比如Kensho這家公司。它把自己的東西都開放給了人民,用最簡單的方法把華爾街精英壟斷的技能開放給了民眾。高盛、谷歌,還有傳統媒體,都對它有投資。所以,金融科技最大的發展是讓科技走向生產,使大家都能夠享受得起金融服務,這是我們做金融科技投資的一個價值導向。
另外,在投資過程中,我們看到在估值方式上,金融科技也有他無可比擬的東西。它非常快的用互聯網思維推廣到市場上,測算的標準跟傳統保險公司不一樣。傳統保險公司希望每一個推出都是不同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卻是這樣計算,我這個保險的每一筆保費,哪怕是全推,我獲得的客戶數也可以增加我的估值。像以前的眾安保險,退運貨險剛開始就不掙錢,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成為它最掙錢的險種。
規則可以打破
在美國也發生過對規則的重大沖擊。以前美國的產權制度規定,所有土地的權利都歸屬於私有產權,私有產權是得到絕對保護的。有一個案例,有一個農場的主人曾經告到了最高法院,因為飛機飛過它的土地上空,導致農場上養的雞跟著飛機一起跑,撞到籬笆上撞傷了。農場主任要求法律對飛機進行管制。法律說,基於科技的發展,如果我們禁止的話是不可以的。
規則的打破是需要有嘗試的,而這也往往我們規則的制定者維護者所缺乏的。
全世界的監管部門會和被監管者都處於一個歷史的主體。 美國新型的監管部門,他站在進行保護的角度,出臺了大量的對於金融機構的懲戒措施,比如最近在研發,怎麽能夠通過豁免函來對金融科技之前的發展豁免。
蒸汽機時代的貨車沒有軌道沒有規則是不可以發展的。而發展到今天,在轉彎的時候軌道不是平的,會有一個傾斜的角度,來適應不脫軌的要求。所以金融科技也好,所有的科技發展也好,他都會觸及到規則里面不適合的部分。
我以前是名律師,是規則的絕對遵從者,直到後來創業,想法有了一些改變。因為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規則也會改變。這是我們在不同階段不同的社會決策。我們希望用溫情的態度來引導這個規則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