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就是投機?體育創業在洗牌,體育投資也在洗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21/159906.shtml

投資就是投機?體育創業在洗牌,體育投資也在洗牌
韓牧 韓牧

投資就是投機?體育創業在洗牌,體育投資也在洗牌

這是人性,因為投資就是投機

在體育創業經歷幾撥轉變後,很多項目淘汰,但也有一部分公司開始浮出水面;與此相對應的,體育投資也經歷了這樣的波折,在陷阱中不斷洗牌:換辦公室、沒有募到錢、基金合作不暢、投資多數屬於無底洞……

有一件事情小有感慨。

2015年6月,在我們準備出來創業時,在上海進行了一場路演活動,有兩位創業者身上都帶有青澀:這就是格鬥迷的侯創業與弈客的傅奇軒。在路演上,他們表現得不夠優秀,尤其對傅奇軒來說,作為律師的他這是第一次出來路演,第一次對公眾說他的項目。事後證明,這樣的不好表現只是個開始,此後這兩個項目懶熊對接了很多投資人,但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他們在折磨中前行。一次又一次。

不過,他們都沒有放棄,侯創業及其團隊基本可以自給自足養活自己;而傅奇軒在小眾的棋牌市場,與另外兩個合夥人一起自己掏錢300多萬元堅持到現在。好消息來了,一年後的今天,他們兩個項目都拿到了千萬元級別的融資。我很高興,因為這是堅持的力量,很多時候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你,包括投資人,但創業者就得證明他們的判斷是錯的——專註踏實做自己的產品從來都不會錯!

恰恰相反,有一部分人開始“失蹤”了,過去這部分人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非常活躍,他們的項目也處於“風口浪尖”,深夜時他們給自己打雞血,說自己的項目或者分析其他。沒錯,這就是體育創業者與投資人。從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反應來看,盡管不能證明他們的項目死亡,但可以證明不活著了——公司官網、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都停止了更新。

春去冬來,季節在按照自己的規律更替著。當上帝將地球上的氣溫調整到30度左右時,草類植物減少,恐龍滅亡,人類開始統治世界。好的與壞的、善的與惡的、大的與小的、多的與少的、優秀的與卑劣的,所有存在都是合理的,只是我們在不同環境狀態下接受的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創業,比如投資。

具體在體育行業,在連續兩輪洗牌之後,體育投資也自然迎來了洗牌的過程

這也是合理的,因為在中國有一部分人投資就是投機,哪里有捷徑就往哪里走,歪門邪道總比人間正道更吸引人。曾經的房地產如此,互聯網如此,如今的體育行業也是如此。當然,政府等在各方面也在積極釋放這種“投機的信號”,或許也只有投機才能拯救、甚至發展中國體育行業。我們看到,如今不管個人還是機構擁有多少財富,都會嘗試進行投資。體育大熱,從2015年初開始,很多資本都瘋狂開始布局。

但我們得明白,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與金錢,這些都是流動的,即使你身價上千億,這些錢你只是替別人(或替上帝)暫時保管,早晚有一天是要歸還的——金錢不是流動到這兒就是流到那兒,每年也會誕生數不清的財務自由者。過去的一年,我們也看到很多投資開始流動,有的死亡、有的停滯、有的創造更多財富,也使體育產業不斷進行更替。

2015年,我遇到大大小小的機構與個人投資,他們拿出很大熱情來投體育。比如,他們可能就四五個人,但在北京國貿這種豪華地段租下四五百平方米的辦公室,裝修豪華,潛臺詞是告訴創業者,他們有錢、牛逼,得讓他們投資!還有投資人不管什麽項目都砸了錢再說。但如今,這批人大部分都不見了,或者不出手了,他們的表現是:

換了辦公室,找了一個特別寒酸甚至湊合的辦公地點;

看不懂體育,壓根不出手了;

把錢拿去理財也不投了,理財到期後再還給LP;

基本投了幾個項目後關閉,跟期待的預期差距很大;

基金宣布成立後,壓根就沒有募資成功,屬於空殼,自然淘汰。

這里面最大的問題是,早期很多投資過於投機心理,他們看到體育行業火熱了,對其發展有了一種樂觀預估。所以很多基金設置的年限大多3+2,甚至是1+1。但在體育行業,必須得有長線準備,公司的發展很多時候低於預期,投資人得有足夠的實力與耐心來等待,而不是一口就吃成個胖子。

最近,樂視體育也出現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看到了,甚至很多人會討論樂視體育的生與死。實際上,不管是支持生還是死的人,我們都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看,就是在未來10年,樂視體育到底在體育產業占比多大。

顯然,在美國占比最大的是四大體育聯盟,然後是圍繞職業體育的媒體、周邊產品等,以此掀起大眾體育消費的熱潮。

在中國同樣如此,在未來10年,中國的中超、CBA等幾大體育聯盟也是最核心,這些能否成功才是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樂視體育只是其中一個活躍的公司,他活得好是榜樣的力量;假如他們遇到什麽問題,那也是商業的自然規律,並不會影響到體育產業的發展,也不會影響到投資人的基本信心——甚至我在想,中國體育產業想要發展起來,必須得有很多挫折,然後再出現穩重、經常反思的“樂視體育”們,不然這個行業太單薄了:資本從來都是投機的,樂視倒下了,蘇寧站起來了;蘇寧倒下了,千千萬萬樂視體育又站起來了......

而且,樂視及其樂視體育遇到問題,恰恰留給了很多創業者反思的機會,很多創業者動輒就談布局與生態,實際上能夠做好一個小產品難度已經非常大了。賈躍亭及其樂視令人敬佩的就是在BAT的夾縫中,還有能沖出來的可能,而且也只有這七八個生態拼在一起時,才有可能跟BAT對抗與抗衡。但在這種大生態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管理失控,產品研發跟不上的問題,所以樂視及其樂視體育不是創業者們的“成功學”,這種生態與野心切不可輕易模仿,甚至是複制

商業的歸商業,交情的歸交情,同情的歸同情,多數時候,失敗者是沒有機會辯解的——如果公司都死了,同情還有意義嗎?所以當問題出現時,我們絕不應該人雲亦雲,在體育行業我們始終得保持獨立思考,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對這個行業最好的貢獻與包容——創業與投資都是如此

我曾經說過體育行業很多公司的三種商業模式是:熟、很熟、特別熟。不少投資人喜歡去投資源型的公司,不少創業者也希望去弄資源,但當這些資源握在手里時卻不能轉化成產品,並有為之付費甚至信仰的用戶,那麽再多的資源也沒有用。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好的產品,而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各種關系組合。因為曾經在房地產行業,我看到很多地產朋友在維護政府、銀行、公安等資源,然後整天去跟他們喝酒搞關系,但政府領導一旦換屆他們那種資源就基本結束了——有幾個朋友,整天喝酒身體都垮掉了。

當然,如今的體育投資我們也得按照10年周期來看,在5萬億甚至10萬億的體育產業,到底哪些是核心、重點,那麽就早點去做這些最重要的,而不是當下最火熱的。這里面需要眼光、勇氣,同樣也需要智慧。

我還是那句話,體育創業洗牌沒什麽不好,創業者都是“耐操型”的,打倒在地上了,拍拍屁股就站起來了;站不起來的,躺在地上也沒什麽不好;體育投資也一樣,死了一家又一家,也不會打擊任何投資人的信心,而且有過這種經歷後他們還會更務實一些,導致創業者與投資人都會踏實與專註,然後沈澱一些東西後,他們再開始新一輪瘋狂——這是人性,因為投資就是投機

投資 體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