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挖掘需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8/159864.shtml

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挖掘需求?
三節課 三節課

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挖掘需求?

做好需求挖掘和分析工作,正是一名普通產品經理向高級產品經理進階的必經之路。

需求不是想出來的,是經過挖掘采集並整理出來的。

在很多創業團隊,需求往往來自於團隊成員的想法,並沒有經過用戶或者市場的調研,因此也很容易開發出一堆用戶並不感興趣的功能,而這對產品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必須要重視需求挖掘。

而做好需求挖掘和分析工作,也正是一名普通產品經理向高級產品經理進階的必經之路。

在我看來,需求來源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一方面是來自於企業外部,即用戶、市場、競品等等;

一方面是來自於企業內部,即企業戰略、團隊頭腦風暴、產品數據分析等等。

一、挖掘外部需求

那麽下面,我就先從企業外部這個角度來談談,產品經理可以通過使用以下四個方法做好需求挖掘工作:

1. 來自用戶

需求最根本的來源永遠都是用戶,只有了解了用戶真正的需求,才能做出用戶滿意的產品。這就要求產品經理需要在與用戶接觸的過程中,深入觀察、傾聽、理解用戶到底想要什麽,更要挖掘用戶內心深處所想的但是卻沒能被表達出來的需求。

 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是與焦點小組相對應的一種溝通方式,通常采用一對一聊天形式。事先設定好相關的話題或者問題,然後通過與用戶進行問答交流,從而獲取用戶的觀點,然後從中提煉出一些需求思路。

 焦點小組

與用戶訪談有所區別,采取的是一對多的溝通方式,通過與多名用戶進行聊天交流,獲取用戶的想法觀點。

不管是使用一對一還是一對多的形式,都要註意做相應的記錄,記錄每一個需求信息,以方便為後面的需求分析提供一些依據。

可用性測試(現場觀摩)

有些時候,通過聊天的形式很難得到用戶內心真實的需求,畢竟有些時候有些場景不適合吐露真實想法。那麽可能就需要讓用戶切身去使用產品,然後我們作為旁觀者去觀摩用戶在真實場景中使用產品的行為,從而了解最真實的用戶需求。

問卷調查

由於前面三種獲取用戶需求的方法所能采用的樣本比較少,並且我們也不可能跟每一個用戶都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過於耗時耗力,那麽我們就需要借助問卷調查這種方法來驗證之前所收集的需求,同時獲得更多用戶的觀點。

用戶反饋

用戶反饋是一種挖掘用戶基本需求以及期望需求的常用方法,在產品上線之後,會有很多用戶使用產品。那麽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收集用戶反饋,無論是積極的、消極的、吐槽或者表揚。我們可以通過客服渠道、產品反饋模塊、微博微信、相關的貼吧論壇獲取用戶的反饋和評價,然後從這些反饋當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

2. 來自競品

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同類型的產品(直接、間接、潛在競品)進行分析比較,並給出類比歸納的分析結果,用以了解現有產品的相關信息,從而借鑒於產品的設計和研發的過程,這就叫做競品分析。

其實從字面意思來講,競品分析就是去研究別人的產品是怎麽做的,別人的這種做法到底好不好,用戶到底喜不喜歡,用戶喜歡的話那我們就可以模仿,用戶討厭的我們就摒棄掉,取競品之精華,去競品之糟粕。

3. 來自文獻

這里的文獻是指行業、市場等分析報告(包括行業數據等信息)。

產品經理必須要時刻關註行業信息以及市場狀況,能夠從市場變化中發掘一些有用的信息,從而為產品的叠代提供思路。而這些信息可以通過一些行業分析網站,以及一些數據分析網站,比如艾瑞網、易觀智庫、百度指數等等。

產品經理可以通過這些網站去收集相關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行業數據報表等等,然後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整理和篩選這些數據資料,獲得有用的信息,從而為自身產品的需求叠代提供思路和依據。

4. 社交平臺和媒體網站

 社交平臺

社交平臺是挖掘需求的一個重要渠道。產品經理可以通過諸如知乎、微博、貼吧等等平臺去了解用戶在這些地方所發表的看法意見。我們也可以在這些平臺去發布一些問題供用戶討論,從而獲取用戶的真實想法和需求。

 媒體網站

產品經理不僅需要關註社交平臺,還應該多去關註互聯網相關的媒體網站,比如說虎嗅、36Kr、快鯉魚等等,在這些平臺上面可以了解一些市場的動向,包括熱點信息,媒體動向等等,有經驗的產品經理也能夠從這些文章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關於產品經理如何從外部挖掘需求的一些方法,那麽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從企業內部這個角度來談談,產品經理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做好需求挖掘。

二、挖掘內部需求

1. 公司方向

對於公司方向這個層面來說,產品經理要考慮的就是公司的戰略、公司的發展方向、公司的盈利模式、公司的願景等等方面,包括公司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是需要去分析的,從這些方面去挖掘出產品的需求,找到與公司戰略發展方向相契合的產品需求思路。

當然,從公司層面來說,還需要考慮管理層以及其他部門的想法。管理層對市場有著長期的接觸和觀察,對方向的把控會更有經驗。而其他部門,比如運營、客服、市場等等,他們離用戶更近,他們的想法可能更切合用戶的需求,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考慮的。

2. 頭腦風暴

在公司內部,可以集齊一群人,無論是產品部門、運營部門、市場部門還是銷售或者技術部門,都可以集中起來,大家圍繞一個產品的一些思路去討論並產生新的觀點,這個可以成為頭腦風暴。頭腦風暴能夠讓一大群人自由地思考,迸發更多新思想和新觀點。

開展頭腦風暴,需要註意的是,任何參加者不應受到限制,可以暢所欲言,自由發揮,並且不對產生的觀點和說法進行任何的批評,而且產生的觀點要足夠多,大家相互提出自己的新創意,力求想法上的碰撞。不過,為了防止這個會議收不住,所以也要提前明確討論的目的/議題,並且要註意引導和發散思維,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參與到其中,並且激發其思維。

當然,在整個過程中,需要註意對討論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記錄,無論是錄像錄音還是筆記的形式,只要能夠把討論的內容有效的整理起來即可,畢竟頭腦風暴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會後很容易忘記,如果不記錄下來,那麽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

3. 測試和運營

測試——在產品的上線以及之後的叠代過程中,產品經理或者測試人員需要不斷地對產品進行測試,而在這個測試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產生更多的想法或者更好的思路,那麽就可以把這些想法納入需求池,從而作為需求的一個來源。

運營——這個運營主要指的是運營數據。產品經理需要非常註重數據分析能力,特別是在產品上線後要時刻關註運營數據,這個數據包括用戶數據,產品使用數據,比如說產品的訪問量、用戶數、用戶使用時長、使用頻率、使用時間段、頁面訪問路徑、事件跟蹤數據、頁面熱點圖數據、用戶流失率、點擊率、轉化率、留存率、活躍度等方面的數據。通過關註這些數據的變化和特征,就可以分析出用戶的一些喜好,了解用戶的真實想法,而這些想法的背後,就是需求。

至於這些數據如何獲得,產品經理可以從一些第三方平臺獲取,比如說友盟、TalkingData等等,如果這些平臺滿足不了,那麽自己可以設置一些想要的數據監控埋點。

4. 產品經驗

關於產品的經驗這一塊,主要就是看產品經理自己的功底了。

產品經理需要不斷積累產品經驗、行業經驗、市場經驗、用戶經驗等等,只有對這些都非常熟悉以及了然於胸之後,才能提升自己的市場和產品嗅覺,才能真正地理解用戶和市場,而只有真正了解用戶之後,你才能整理出最適合產品和用戶的需求。

5. 需求卡片

同時,作為產品經理來說,要學會使用需求卡片。可以這麽說,無論是從外部還是內部獲得的需求,都可以記錄下來,然後分類並整理到需求卡片上,這對產品經理做好需求管理有很大的幫助。需求卡片可以有效的幫助產品經理收集這部分需求。關於需求卡片,主要包含的一些元素就是:采集人、采集時間、需求來源、需求場景、需求描述這些。

關於需求挖掘,最後需要補充的一點就是,不管你是從何種渠道,用何種方式獲取的需求,都需要先記錄並整理下來,然後針對每一個需求去做一個細致的分析,看看這個需求到底靠不靠譜?對自己的產品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的是用戶想要的?與自己的產品契合不契合?如果契合的話我們應該規劃到哪個版本去叠代等等這些問題。

總之,在大量的需求面前,要學會舍棄,做好選擇!只有真正適合的,那才是最好的。

產品經理 挖掘需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