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1/5遊客選擇海島 說走就走的旅行並不容易

最新發布的一份旅遊業報告顯示,海島旅遊正在以超過5%的速度成為國際遊客增長最快的一個細分領域,中國擁有豐富的海島旅遊資源,市場潛力巨大,但這片“藍海”的開發也不能無視一些挑戰。

海島遊成旅遊業藍海

9月22日在浙江舟山市舉行的“2016國際海島旅遊大會”上,北京聯合大學發布了《世界海島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6)》(下稱《報告》)。《報告》稱,目前全球共有超過50個海島旅遊國家和地區,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海島旅遊國際遊客人數增長5.3%,而同期全世界國際遊客的增長速度為4.5%左右。《報告》推測,在全球11.84億國際旅遊人次(過夜遊客)中,有超過2億人次(約占1/5)選擇海島旅遊。

可見,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度假旅遊產品,海島遊已經逐漸成為世界旅遊產業中發展最快的業態,成為推動世界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地理分布上看,全球海島遊目的地主要為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印度洋海島,南太平洋海島和東南亞島嶼五個區域。

《報告》稱,地中海區域是世界海島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2010年~2015年的遊客年均增速高達6%。不少國家以旅遊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希臘,其旅遊業對經濟的直接貢獻率為24%,總貢獻率甚至高達62%。

而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島總體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不少海島上設施不夠完善;印度洋海島則以度假消費總體水平較高為特征,90%以上的遊客以度假休閑為目的,並以歐洲為主要客源國;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主要客源國,但近年正大力開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客源市場;對於東南亞的海島,亞洲各國便是主要客源地,各大知名海島正在營銷策略上大做文章。

由173個島嶼組成的南太平洋島國湯加每年迎來不到10萬人次的遊客,近年開始加大力度開拓亞洲市場,尤其在中國推廣旅遊資源。湯加王國駐華經濟貿易旅遊中心項目部主管魯偉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湯加目前最主要的客源國還是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因為沒有工業,開發得也比較晚,相對來說沒有大批的遊客湧入,所以那里的生態還是保護得比較好的。”

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屬地關島,希望以多樣性的旅遊產品吸引更多全球遊客前往體驗。關島觀光局上海辦事處客戶經理周依馳告訴記者:“針對不同的市場,我們會有不同的推廣方式,但我們希望各個群體的遊客都能到關島來玩,因為關島旅遊產品的多樣性確實能讓不同群體的人都能找到適合的項目。”

中國海島資源豐富

相對於湯加和關島等國外海島旅遊目的地,中國綿長的海岸線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海島旅遊資源。《報告》也檢視了中國的海島資源現狀:中國擁有7300多個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海島陸域總面積近8萬平方公里,海島岸線總長14000多公里。總體呈無人島多,近岸島多,南方島多的特點。其中,66%的海島分布在東海地區,70%的海島距離大陸岸線10千米以內。

舟山群島是目前中國發展海島遊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全市由1390個島嶼組成,海域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440平方公里,有1個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普陀山、朱家尖、岱山、嵊泗都是非常知名的旅遊區。旅遊業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5年,舟山市接待旅客總人數從1700多萬一路增加到3800多萬,增長超過兩倍;旅遊收入更是從150多億增加到552億,對經濟的貢獻非常突出。

“去年舟山共接待遊客近40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5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1%和15.7%。這都充分說明海島旅遊具有極強的包容性、成長性和可持續性。”作為“2016國際海島旅遊大會”的主辦方,舟山市市長溫暖在開幕式上表示,海島旅遊以其獨特的魅力正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新藍海。

浙江省旅遊集團總經理虞嶽明認為,打造特色海島旅遊產品,首先要準確分析核心目標市場:“根據浙江省中國旅行社集團近5年組織接待的50萬人次海島旅遊遊客數據統計,26歲~45歲年齡段遊客占比超過50%,17歲以下遊客占比達10%。這表明,中青年市場和家庭親子遊市場是海島旅遊的兩大細分市場主體。”

鳥瞰舟山群島

平衡旅遊與生態

《報告》也提出,全域發展成為群島國家或地區發展海島旅遊的普遍選擇,尤其在一些陸地面積較大的島嶼上,許多海島對旅遊資源的利用也不再單純局限在陽光、海水、海灘上,而是積極探索從海面、海島、天空等多方面進行策劃,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並富含一定地域文化的海島旅遊產品。

黃祖林(Julian Wong)和他領導的團隊所運營的三亞山海天萬豪酒店位於三亞的大東海風景區,距離三亞鳳凰國際機場20分鐘車程。“悠閑”、“度假”、“親子”是旅行網站上住客對這家酒店評價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而這幾個關鍵詞正好是海島旅行應該為遊客帶來的感受。

“將三亞定位為國際旅遊目的地,我們還需要開發更多的從一些重要的亞洲樞紐城市出發的短途和歐洲出發的長途國際直航線路。另外,三亞要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除了陽光,海水和沙灘以外的多樣性旅遊產品。最後,還要提升三亞的價值,與諸如蘭卡威、普吉島、蘇梅島和巴厘島等風景同樣迷人的海島相互競爭。”三亞山海天萬豪酒店總經理黃祖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對於世界其他海島旅遊目的地,三亞的優勢在於其擁有涵蓋各種類型和品牌的酒店集群,以及全年的好天氣和內地龐大遊客資源的易達性。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遠不足以實現海島旅遊的發展,一個成熟的海島旅遊目的地應該建立在充分具備基礎設施、服務理念和有效的管理運營基礎之上。

三亞鳳凰國際機場1994年建成時,設計年吞吐量為150萬人次,而經過兩次擴建,20年之後吞吐量已超過1500萬人次,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期擴建將吞吐量提高到2000萬人次,但預計仍將很快飽和。按照最新的規劃,5年後,三亞將在直線距離20公里以外迎來一個新的海上機場。

“三亞要擴建現有的機場,或者建設另一個機場,通過這個方式來增加航線,尤其是一些擁有重要國際機場的城市。此外,像公共廁所,更寬的馬路,供水和供電等基礎設施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而且,需要建設一個大的會議中心來促進三亞的會展旅遊,與此配套的還要有更多的購物中心,劇院和電影院。”黃祖林認為,完善基礎設施是發展海島遊的必要條件。

在海南第二大島西島上,除了一座超過400年歷史的漁村,還有一家經營水上項目的承包景區。景區運營方代表鐘芳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般每天有3000~4000名遊客上島體驗垂釣、潛水、水上摩托和拖曳傘等旅遊項目。

“未來我們還要對島上的一些硬件進行改造,現在島上的一些硬件還不是很完善。”鐘芳縱告訴記者,西島景區上僅有民宿,只有對住宿條件要求不高的遊客才會選擇在島上過夜。而島上未建高層酒店的原因在於,政府為了保護當地生態而限制開發深挖地基的項目。

在22日的國家海島旅遊大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直言:“對於絕大多數海島資源的所有者、國家和地方旅遊產業的規劃者而言,我們還缺乏海島旅遊的開發經驗,需要有一個探索期……海島的自然生態很脆弱,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以用力過猛。可是,居民和遊客如果低於一定的數量又沒有規模經濟,人少了,人文生態也不能持續。所以,我們的政府和社區在旅遊,特別是海島旅遊的開發上,不可能無所作為。如何平衡把握,需要我們的智慧和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