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新任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在互聯網上直抒胸臆,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脫歐藍圖:倡導自由貿易、促進出口、減稅並帶領英國同世界各國及時締結新的貿易協定。他還透露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英國計劃在2018年12月正式退出歐盟。
“僅是同美國和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就幾乎能超過同歐盟的(貿易量)兩倍。”戴維斯暢想道,況且英國還會尋求和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阿聯酋、印尼以及許多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定。
不過戴維斯忘記的是:正式退歐前,從法律角度而言,英國無法同其他國家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更為重要是,作為一個全新設置的部門,脫歐部(Department for Exiting the European Union)既無資金也無人員。盡管目政府正在從各部門抽調人手支持脫歐部,不過按照英國議員近日給出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在“對貿易談判方面有直接理解能力的官員”的人數在12~20個。在人手和資金都受限以及短期內英國經濟不振、房地產價格暴跌的前景下,作為堅定的脫歐派,戴維斯如何巧為無米之炊呢?
英國新任的脫歐大臣戴維斯
設想從歐盟手中奪回貿易權
戴維斯一直是一位重度歐洲懷疑論者。他在脫歐計劃的文章中寫道,“脫歐可以讓我們拿回貿易權,最大程度地享受自由貿易的紅利。”
他表示,因為受到歐盟在自由貿易協定方面的束縛,在英國的前十大非歐盟貿易夥伴中,英國只同其中的兩個簽署了貿易協定,然而這些非歐盟貿易夥伴對英國來說才非常重要,英國對外貿易的60%都是同非歐盟國家達成的。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肯定要比大型貿易聯盟在談判時要自由和專註得多。他舉例道,韓國同美國談貿易協定僅僅用了1年,即便是同比較難對付的印度,也在3年之內談成。
而歐盟平均要花超過6年時間來進行貿易協定談判。那些令英國受益的大型貿易協定,比如同加拿大或美國之間的自貿協定,則要花更長的時間。戴維斯表示,沒有了28個國家難以調和的各種訴求,作為單一國家,英國可以集中在那些對英國更重要的貿易協定條款上,比如服務貿易方面。
因此,戴維斯的結論是,要談就快談。“我期待這些談判能在12~24個月之間談成。”他表示,“在同歐盟的退歐談判達成之前,我們就已經可以談成一個比歐盟大得多的自由貿易區。”
此前英國貿易與投資大臣普睿勛爵(Lord Mark Price)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表示,一方面英國希望同歐盟就新的貿易協定進行談判,另一方面英國希望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簽署自貿協定。具體而言,英國希望簽署FTA的國家包括東南亞、北美與南美以及廣泛的英聯邦國家,將英國打造成為一個“超級連接的貿易樞紐”,開啟英國第二個貿易“黃金時代”。
英國對外資吸引力猶在
的確,這些貿易協定至關重要,達成這些協議有助於穩定外資,並鼓勵更多投資進入英國。當下由於脫歐之後引發的各種不確定性,針對英國的投資正處於風險之中。
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倫敦代表處主管合夥人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許多評論家認為,英國和歐盟之間未來貿易安排的不確定性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導致外資削減。如果英國退歐會對其目前享有的“單一護照”特權造成限制,那麽對英國金融服務行業的外商投資可能會減少。
菲利普斯表示,令人擔憂的是,英國較高的貿易成本會降低外資;由於銷往歐洲其他國家的產品成本變得更高,在英國境內進行生產的吸引力會比以前有所降低。
不過,菲利普斯也指出,向歐盟出口的關稅對非歐盟成員國來說是有史以來相對較低的。如果英國通過談判獲得對廣泛的貿易交易有利的條款,比如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退歐可能就不會對外資造成嚴重影響。
他表示,同時需要註意的是,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並未受到退歐的影響,比如健全的法治、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和高學歷的勞動力。此外,許多評論家還認為英鎊疲軟可能會刺激外商在英國的進一步投資。
只有最多20名專業談判人員
實際上,在17日,英國首相辦公室就發聲明表示,針對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表示將盡快同英國敲定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事宜,首相特雷莎·梅表示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消息”,且英國希望能在近期就簽署這一雙邊協議。
不過該聲明並未指出,從法律角度而言,在正式退出歐盟之前,英國不能簽署這類協定。
要客觀看到的是,由於40年以來,英國依靠並授權歐盟進行國際貿易談判,加之英國國內一直在削減財政赤字,對公務員隊伍進行削編,英國政府本身不具備進行國際貿易談判的能力。
目前新成立的脫歐部還沒有正式的辦公樓,有可能會占用廢除的能源與氣候變化部之前所有的辦公場所。而包括英國外交部、財政部等在內的政府部門目前正在為脫歐部輸送工作人員。在一份英國議會議員做出的評定報告中,英國最多有12~20個人能夠直接了解什麽是貿易談判。相對而言,加拿大在同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中,就派出了830名談判人員。
一位資深高級官員對英國媒體指出,這將對英國上述官員構成挑戰,因為他們一方面要組織人員同歐盟進行脫歐談判,另一方面還想要立即同非歐盟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
“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得到他想要的資源。”上述高級官員指出,“他也許能夠從布魯塞爾召回一些目前為歐盟委員會工作的人,但是必須要再從其他講英語的國家,或私企領域等雇人。然而雇人,是非常昂貴的。”
不僅僅是脫歐部,在將歐洲司以及英國駐歐洲長期代表等部門的大量人員輸送給脫歐部之後,英國外交部以及新上任的外交大臣約翰遜也面臨無人可用的前景。
在還擔任外交大臣之時,菲利普·哈蒙(Philip Hammond)(目前新任的財政大臣)就表示,“外交部的英國本部人員已經非常接近裁員的最低限度了。”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英國外交部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在削減人員並減少經費支出。
而英國外交部的前常任秘書西蒙·弗雷澤爵士則警告,在公投之後,外交部必須增加支出,以協助公投結果後所需要的“重大外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