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踏進便利商店,「一杯中熱拿(中杯熱拿鐵),不加糖。」不到三分鐘,一杯熱騰騰、香味四溢的咖啡,就遞到你手中。 曾幾何時,台灣便利商店幾乎都成了咖啡館,店員彷彿有三頭六臂,一手找零、一手拿貨,還能空出一手煮咖啡。而這隻手,其實就是一台全自動咖啡機。 你所不知道的是,所有便利商店的咖啡機中,每十台就有七台,是來自一家母集團在瑞士的大昌華嘉(DKSH)台灣分公司。 大昌華嘉,對台灣人是個陌生名字,它雖然早在一九五八年就已進入台灣,目前光台灣員工就有一千人,去年台灣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一百四十六億元,卻從不曝光。 但我們的生活,處處有它的影子。鴻海、台積電、日月光等,用它賣的機器設備;葛蘭素史克藥廠(GSK)、愛爾康(Alcon)眼藥廠的藥物,由它進行物流 配送及通路銷售管理;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艾美表(Maurice Lacroix)等精品品牌,也是它代理的。 「我們不是賣機器而已,是賣服務和解決方案。」日前,大昌華嘉台灣總裁艾伯樂(Adrian Eberle)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表示。 它,不只賣東西 還做維修、物流與行銷 大昌華嘉前身是三位瑞士企業家創的三家貿易公司,他們在一八六○年代就來到亞洲,「早年歐洲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公司,來台灣從事貿易,」艾伯樂說。但 隨著網路發達、資訊透明化,很多公司直接找上供應端,「相同背景的公司逐漸消失了,」艾伯樂比喻,就像溫水煮青蛙,公司意識到若不改變,業績也會每下愈 況,二○○三年三家合併成一家,擴大規模、共享資源。 合併後,大昌華嘉從傳統「買進賣出」,擴及維修服務、物流管理,甚至市調行銷,目前代理或服務的國際品牌超過四百六十個。由於長久累積的買賣雙方資料庫, 可發揮「媒合」及「搜尋引擎」功能,不但可幫企業找到需要的產品,還能做市場調查,及行銷通路和售後服務管理。「就好像是企業的保母一樣,」政治大學國際 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邱志聖比喻。 它,創造新市場 讓二十四小時咖啡館成真 以超商咖啡機為例,最初超商想販售現煮咖啡時,必須克服一些困難,例如咖啡機要能二十四小時運作,即使沒有專業吧台及服務人員,也能煮出一杯好咖啡。大昌 華嘉立刻搜尋到生產咖啡機的瑞士百年品牌Egro,這是生產出全球第一台全自動咖啡機的公司,但在此之前,他們並沒有提供可在便利商店使用的機型。 大昌華嘉於是居間溝通,經過不斷的討論和改良,開發出超商機型,也成功再創一個新產品與市場。 不過,賣出機器只是第一步,後續的客戶意見改善和維修服務,才更是提升公司價值之處。像是便利商店需要二十四小時營業,店員沒時間停下來清洗機器,於是他 們請Egro研發出「清潔錠」,店員只要按一個按鈕,機器就會自動清洗。此外,大昌華嘉為此設置了二十四小時維修團隊,不論半夜凌晨,一通電話,馬上排除 障礙。 另個最新的案例是,瑞士工具機品牌Studer想要進入台灣市場,大昌華嘉先幫他們做市場研究,調出工業用研磨機這類型機器的進出口資料,發現八○%來自 日本,價格較歐洲進口便宜。因此大昌華嘉去找台灣廠商訪談,了解廠商對機器各項功能與支付意願的關聯,建議Studer拿掉台灣廠商不需要的功能,以降低 售價。 Studer今年以來已經賣出十五台這款動輒要價新台幣好幾百萬元的機器,大昌華嘉也順利拿到Studer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的代理權。 它,搭起企業橋樑 幫買賣雙方建立產品網絡 「我們有兩個身分:替台灣顧客尋找所需的產品,也替國外的供應商把他們的產品或技術帶到台灣來。」大昌華嘉集團全球總裁兼執行長郁和利(Joerg Wolle)對本刊說。 這事聽來簡單,為什麼其他人不易做到?「我們了解買方市場,也了解供應商所能提供的產品,我們在這之間搭起橋樑,長時間下來則建立起網絡。」郁和利說。 邱志聖則分析,這類的貿易商要轉型,就得在價值鏈上往前及往後延伸,去提供更多服務,這種做法雖不是首創,但大昌華嘉的優勢是規模夠大,而且在亞洲各國的據點多,在接觸新業種或產品時,經驗可以相互學習。 九月初,郁和利特地飛來台灣,參加位於桃園龍潭、投資新台幣二億七千萬元的醫療保健物流中心啟用典禮,這個物流中心將為全台超過三萬家醫院、診所、藥局及 相關通路提供服務。為何加碼投資台灣?郁和利說,雖然大家認為未來發展趨勢在中國,但台灣是他們在亞洲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集團十分重視。 不放棄任何可延伸的市場與服務機會,「現在看起來的豐收成果,其實都是過去持續投資所累積而成的,」郁和利說。這也正是大昌華嘉一百四十五年來,默默賺錢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