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廣東:經濟“優等生”的轉型大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924

2016年3月5日下午,北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從短暫掃過的電視鏡頭里,有記者認出了雷軍和董明珠用的都是自家手機:雷軍是小米5和紅米Note3,董明珠是格力手機。(CFP/圖)

“哪些城市是深圳的競爭對手?”南方周末記者問他。許勤露出友好的笑容:“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

“以前以為電飯煲沒什麽技術,後來仔細研究了一下,國內企業還真做不了……口感真的好,好像能讓米粒在電飯煲里跳舞。”

廣東有足夠的理由被稱為“優等生”,它已經連續27年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廣東代表提出了期待,“廣東經濟體量大、帶動力強,要為國家做更多貢獻。中央會給你們更多政策性支持。希望廣東在改革開放中當好排頭兵,勇挑重擔,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提供有力支撐,發揮更大作用帶動全國。”

然而,樂觀之外也有煩惱。“去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複雜嚴峻程度超出預期……壞消息是,企業經營很艱難。好消息是,大家都很難。”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代表在廣東團的會議中這樣說。不過廣東團的代表們更喜歡用一個相對樂觀、有盼頭的詞去概括目前的狀況:“陣痛”。

“廣東的問題確實暴露得早”

3月6日下午的廣東團開放日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向兩百多名中外記者介紹,2015年廣東的經濟平穩發展,GDP增長8%,居民人均收入增長8.5%,出口增長0.8%,“算是持平”,第三產業占比超過50%,“總體效益、質量和結構是向好的”。

“從數據看,廣東經濟轉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廣東省原發改委主任李春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廣東提出轉型升級已經有十幾年,特別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壓力最大的“重災區”就是廣東,“那個時候提出了騰籠換鳥,我們的工業轉型了這麽多年,真的很不容易。”

李春洪列舉了兩組數據能代表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的數據:2015年,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8.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增加值27%。他還看重廣東“空氣質量全省城市達2級以上天數91.1%”。

在他看來,2008年金融危機是廣東進入現在所說的“新常態”的起點,再加上廣東政府歷來比較尊重市場,不存在大批量的庫存積壓,“現在應該說廣東初步給全國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前期探索。”

樂觀之外也有煩惱。胡春華也坦言了憂慮:廣東的進出口占到全國的1/4,“廣東今年的經濟能不能保持穩定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進出口貿易”。另一方面,廣東現在面臨“雙重擠壓”:低端市場和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比不具有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的競爭優勢;產品自主技術不足,在高端市場上又沒有辦法跟歐美等發達國家競爭。“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經過若幹年的努力,真正做到動力切換,在全國率先建成創新型經濟。”他說。

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制造業的全球分工中,中國仍然屬於第三梯隊,“第一梯隊是美國,第二梯隊是歐洲、日本”,此外,即使在廣東相對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較高的人均GDP數據也難以反映當地工業化的真實水準。

不過廣東團的代表們更喜歡用一個相對樂觀的詞去概括目前的狀況:“陣痛”。

曾擔任佛山市委書記的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悅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佛山的轉型陣痛還要兩三年,諸如美的集團等早幾年轉型的企業,現在就生存得比較好,佛山的家電制造業中,轉型做智能家居、早早引進自動化機器人等裝備的企業,因為成本降低,營業額不一定提高,但利潤多了很多。

“應該說東莞誕生的企業比倒閉的企業多,”東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工程師黃建平代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倒閉的企業中,很多都是小型企業,也不排除一些在產業鏈低端進行惡性價格競爭的代工廠,就像人正常的出生死亡一樣,從積極方面來看,那也是一種轉型。”

“廣東的問題確實暴露得早。”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代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現在的問題是廣東的經濟怎麽樣平穩健康地發展,並且帶動結構轉型,而淘汰落後產能是必經的一步。

黃建平的工廠有超過10年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最高的時候增長速度達到了20%。“現在增長跑到個位數,一開始有點失落,”他說,“新的市場秩序沒有建立前就是陣痛……我們還沒有體現出快速的增長,這個可能要再過一年多兩年,可能增長步伐會更快,這是我的預計。”

“這個答案太官方了”

兩會期間,廣東團的官員們不諱言廣東不同區域發展狀況的差異:外界眼中的廣東,是富裕開放的珠三角沿海城市;真實的廣東,還包括相對落後和閉塞的粵東西北。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在討論中坦言,目前粵東西北12個市的人均生產總值,還達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丁力對這個數據感到憂慮,他分析,珠三角還繼續處在轉型的努力中,而周邊地區的振興計劃,例如建產業園、基礎設施和中心城區擴容,取得的成效都比較有限。“粵東西北地區前幾年主要靠投資拉動,並沒有形成很有競爭力的產業,”李春洪代表說,“一個地區要真正形成一個產業鏈甚至產業集群,沒有10年不行,這些地區還要繼續主動對接珠三角的優勢產業。”

而廣東發達的城市則各有各的謀劃方向。

佛山以制造業、民營經濟和實體經濟發達而著稱,剛履新不久的佛山市長魯毅數次向媒體表示,去年下半年,佛山獲批成為“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下一步“就是要全力打造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轉型升級主攻智能制造。

而東莞市長袁寶成則以這份轉型“成績單”為豪:在國內手機排名靠前的華為、小米、OPPO、VIVO,全是“東莞制造”,他認為東莞“初具高科技城市的雛形”。“東莞有一個好處,隔壁有深圳老大哥在,深圳是個大水庫,水溢出來給東莞一點,我們就可以‘漲’不少。”他形象地說。

較為低調的是深圳市長許勤,很多人眼中最年輕、最富有的城市的市長鮮少在會上回應媒體。

當被南方周末記者追問“深圳房價會不會成為阻礙人才來深圳發展的因素”,許勤回答:“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建設40萬套人才安居房和保障性住房,人才安居房占了大部分,我們的人才安居房如果銷售給個人的話,會以市場價的50%到70%的價格”。

“哪些城市是深圳的競爭對手?”南方周末記者問他。許勤露出友好的笑容:“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一旁有記者揶揄他“這個答案太官方了”,他哈哈大笑,轉身告別。

許勤的深圳“隊友”們主攻的一大方向是金融。這次會上,所有在深全國人大代表聯合署名了一份建議,想為深圳爭取“國家金融創新中心”。發起人王學東代表指出,2015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僅次於北京、上海,但卻沒有像它們一樣,在國家金融戰略中得到明確定位。與此同時,面對媒體始終笑而不語的騰訊CEO馬化騰代表,則默默提交了5份建議案:健康、數字內容、分享經濟……都與互聯網有關。

而梅州、江門、清遠等後發城市卻有相似出路:產業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配套。市長們的推介詞里都離不開“修路”,想辦法改善交通狀況。江門市長鄧偉根甚至主動邀請記者群訪,介紹深圳到江門的城際鐵路,以及肇慶到江門高鐵項目的規劃。

“什麽叫陣痛?天天都在痛!”

除了官員之外,廣東團里的企業家也是媒體圍追的對象。3月9日,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代表在記者的包圍下緩緩地步向人民大會堂東門。遠遠望去,像隨身帶著一個閃光的蜂巢。

人們更津津樂道於雷軍和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代表關於營業額高低的10億對賭。今年他們的座位被排到了一起,從短暫掃過的電視鏡頭里,有記者認出了雷軍和董明珠用的都是自家手機:雷軍是小米5和紅米Note 3,董明珠是格力手機。

“明星企業”們也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寄予厚望。3月9日,李克強在參與廣東團審議時,曾詢問廣東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出口額的變化情況:“廣東要敢於在歐美市場參與競爭,產品要瞄準高消費人群,與各國商品比拼。這不僅能把中國制造品牌打出去,也能倒逼產品質量和標準升級,早日邁向中高端水平。”

李克強離開時,美的集團高級副總裁袁利群也擠到人群中,她不失時機地自我介紹:“我是美的空調的。”李克強不假思索地說:“你們的品牌打響了。”“其實我本想再進一步匯報一下我們企業在海外,特別是在歐美市場的發展情況,因為他說,在發達國家的表現才能真正檢驗制造業的競爭能力,但時間不允許。”她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那天總理把脈把得很準,先問廣東出口多少,第二就問廣東出口到哪里去,不要凈出到非洲這些欠發達地區,要敢於到歐美市場上,我感覺這跟東莞的情況是比較吻合的。”黃建平說,他的公司現在在美國的田納西州設立了工廠,工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國白人。

在討論國內企業“走出去”時,廣東團還“誕生”了兩個關於米飯的故事。一個是在分組討論中,曾提出要推進“新國貨運動”的雷軍也坦言,“以前以為電飯煲沒什麽技術,後來仔細研究了一下,國內企業還真做不了……口感真的好,好像能讓米粒在電飯煲里跳舞。”

另一則故事是袁利群講的:在佛山順德的總部,美的有一個專門面向日本市場的電飯煲制造工廠。為了開發這個系列的電飯煲,美的的一位研發人員不斷做飯,測出水和米的最佳配比,一年用掉了兩噸米。

“什麽叫陣痛?天天都在痛!除非經濟停滯技術不進步,就不痛了。不痛就是溫水煮青蛙,就死了。只要經濟進步,看到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創新,肯定就著急。”李春洪說。當提到廣東省的工業優勢時,他掃視了自己的房間一圈:“桌子、椅子、地毯、電器……這個房間起碼需要20個行業吧?沒有落後的行業,只有落後的技術。”

對於“創新”,企業家們感受到的“痛”比外界想象的要劇烈。“我們都已經凍薪好幾年了。”袁利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根據他所在機構的研究,現在廣東企業的創新還普遍停留在高投入、低產出的水平。“怎麽樣通過提升創新的效率,同時來提升廣東制造的性價比,這個才是核心問題。”

“我們搞的高端芯片,對國家安全十分重要,可以打破國外壟斷封鎖,還可以為國家節約巨量的外匯。三年了,投入已經幾個億,省、中央領導都很重視,好在現在已經搞成功了,不然就會面對巨大風險,弄不好還會把企業拖垮。”中山明陽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在討論中這樣說道。

找人才,找市場

作為外貿大省,廣東下一步的發展動力在哪里?今年兩會期間,廣東講得最多的是粵港合作。3月5日上午人大開幕後,下午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朱小丹就與香港特首梁振英會面。胡春華表示:香港是廣東省投資的最大來源地,會加強同香港的合作。

次日下午,在廣東團開放日上,擔任廣東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朱小丹則進一步為中外記者介紹了合作藍圖,包括推進粵港澳服務行業管理標準、規則銜接以及從業人員資質互認,加快南沙片區粵港深度合作區、前海蛇口片區香港優勢特色產業基地、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和澳門新街坊項目的規劃建設等等。

而李春洪則為南方周末記者計算了去年廣東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即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例),他表示,這一數據降到了88%,“金融危機前,廣東對外貿易依存度最高的時候是180%左右”。他指出,十三五在打破地方保護、建立全國統一市場方面推出了很多措施,“廣東的企業一直都比較適應市場競爭,現在廣東在全球建了很多產業園區,華為、中興、TCL都是廣東的企業,在全國統一的市場上,廣東的企業肯定如魚得水。”

除了市場波動之外,一直籠罩著珠三角的一團陰雲是用工荒,用工短缺一度使得廣東的工廠缺少引擎。“珠三角的用工荒,這兩年普通工人是緩解了,但是技工可能是加劇了。”人口學家、廣東省社科院教授鄭梓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今年兩會期間,佛山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桂彬提的其中一個建議就是,呼籲國家加快培養工業機器人專業技術人才。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去年8月到12月,佛山的工業機器人從2700多臺(套)增加到了4000多臺(套)。

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有多重要?做了幾十年一線工人的佛山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桂彬代表為南方周末記者舉了幾個例子:一個年輕鉗工磨的鉆頭,可能鉆幾個孔就要重新磨;而做了十年八年的老鉗工磨的鉆頭,鉆幾百個孔都沒事。

機器換人的時代就更考驗工人。袁桂彬說,假設1個零件需要10把刀來制作,工人既要知道如何控制設備,又要懂得制作工藝,“你要看一下我用哪把刀,不會碰到哪個位置,哪個先做哪個後做”,更重要的是,工人要“懂得跟機器共事,了解每臺機器的脾氣”,知道哪臺零件現在處於最佳精度狀態,可以百分之百達到要求,“這是體力和腦力的結合”。但他坦言,目前廣東的高素質技術工人總量還相當不足。

“廣東的人口總量不缺,缺的是高層次的人才,重要的是我們怎麽把人口數量紅利變成人才質量福利。”李春洪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