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對於三星來說,移動支付是培育用戶粘性與忠誠度的一張牌,三星是否有可能從這個點突破,並與蘋果在未來的競爭中扳回一局,我們拭目以待。

近日,Samsung Pay與Apple Pay都與銀聯達成支付合作。這對手機市場較量已久的宿命冤家又開始了在支付領域的一場比拼。上線晚了Apple Pay將近一年的Samsung Pay反而來勢洶洶,個中原因是Samsung Pay不僅有Apple Pay使用的NFC(近場通信),還獨家擁有MST(磁信號安全傳輸)技術。

何為MST?簡單來說就是用所有POS機都具備的磁條卡讀寫頭來接受標記(Tokenization)化了的交易信號,由於這樣的磁條卡讀寫頭普遍存在於所有的POS機中,三星的移動支付應用因而適用於所有的POS機。這對商戶而言,代表著POS機只要能夠刷普通的磁條銀行卡即可,無需任何改造,就能夠支持Samsung Pay服務;對於用戶而言,這意味著用戶不必再小心分辨商戶的POS是否支持NFC或閃付。

Samsung Pay的MST技術給它提供了更廣泛的零售商店覆蓋面,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市場,都還有很多商店沒有NFC POS機(在中國擁有NFC功能的POS機僅占三分之一),而Samsung Pay同時支持NFC和MST的移動支付系統,讓用戶可以在所有可以使用銀行卡的POS機上都能夠使用Samsung Pay。

在中國,據央行《2015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全國有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聯網特約商戶達1370.70萬戶,聯網POS機1794.60萬臺,而Samsung Pay的創新技術可以支持絕大部分這些深入全國各地的POS機,使線下移動支付的廣泛性大大超過競爭對手。

三星電子在蘋果谷歌的主場——美國市場迅速推進,這讓蘋果頗為尷尬。因為蘋果去年推出的Apple Pay讓2014年成為美國移動支付的元年,但一年過後蘋果的表現似乎不溫不火。蘋果的推進速度不如預期,與線下NFC終端推進乏力相關,但這恰恰給三星支付切入美國市場提供了機會與市場空間。Samsung Pay在美國推出四周之後,華爾街日報稱:“Samsung Pay在無法使用Apple Pay的地方也可使用”,這似乎在間接說明,Samsung Pay落地推動的速度與潛質可能要超越 Apple Pay。數據顯示,在美國有四分之三的Samsung  Pay交易是通過MST進行。

此外,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也是用戶關註的重要方面。在底層技術原理上,三星支付與Apple pay的原理差不多。雙方都采用了指紋驗證,透過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確保用戶是親自進行支付操作。用戶使用這兩種移動支付服務時,每筆交易都會自動生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動態標記(Dynamic Token),動態標記是一次性的,而且只有透過支付網絡與手機的相互確認,才能夠在銀聯的服務器上還原為原始卡號,向後方的發卡銀行請求認證。所以即便黑客可以複制token,它還是無法再次使用。這種雙重認證機制保證了用戶資金安全。

另一方面是易用性,根據三星支付的演示,使用Samsung Pay只需要由手機的Home鍵上滑屏幕—無論是睡眠狀態的黑屏、點亮屏幕後的鎖屏,或是一般的主屏,銀行卡片就會浮現在屏幕上,接著,用戶可以橫向滑動選擇交易想使用的銀行卡,最後,用戶即可掃描指紋並開始向POS機發射信號。簡單的三步,幾秒鐘即可完成,比起傳統的錢包、卡包更加方便。蘋果向來以用戶體驗著稱,但是在Apple Pay上,我們還沒有看見特別突出的地方,用戶需要先持手機向POS機靠近,由POS機的NFC信號喚起Apple Pay的支付模式,然後驗證指紋後再次靠近POS機,完成支付;雖然也算是相當便捷,它對NFC POS的依賴總讓人在使用上多了一些限制與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在中國和其他大多數國家,NFC的生態環境一直沒有建立起來,蘋果支付進軍中國,囿於支持NFC的POS機數量有限,必須對商戶的大量POS機進行改造,而這牽涉到巨大的鋪設成本,必然對利益回報有所期待,這對Apple Pay線下推廣造成了難度。但是,Samsung Pay則對MST和NFC進行了結合,也就是說,Samsung Pay為商家節省了改造POS機的巨大成本,想象空間更大,在線下商業化合作的推動方面顯然阻力更小。

三星能否創造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系統,還要看三星未來在移動支付推進上的執行力度,對於三星來說,移動支付是培育用戶粘性與忠誠度的一張牌,三星是否有可能從這個點突破,並與蘋果在未來的競爭中扳回一局,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