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身擊】愛心食肆免費派食物 待用飯券響應者眾 各區都有明哥
1 :
GS(14)@2013-07-14 11:33: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17
深水埗 阿伯任食唔收錢
在深水埗北河燒臘飯店,76歲的退休水手申伯,從口袋裏掏出10元,「畀碗白飯我就得」。飯堂女工說白飯不能堂食,瘦骨嶙峋的申伯沒多餘錢,老闆陳灼明(明哥)見狀,「畀個三餸佢,唔收錢,白飯你自己拎,食到飽為止」。申伯接過熱騰騰的飯菜,第一件事竟是主動打掃飯堂。女工說飯菜快涼了,着申伯快點吃,他卻說:「唔怕,人哋畀飯我食,我幫番佢做嘢。」用膳完畢,又再打掃半小時。
明哥說:「呢種就係互助精神。」原來申伯是熟客,像他這種三餐不繼的人,在深水埗有很多。明哥推出價值22元的三餸飯券,其中社區組織會捐出15元;明哥捐2元,有需要人士只需付5元購買;明哥會鼓勵獲助的人做義工,回饋社區,例如幫獨居長者打掃家居,或者到老人院派水果。他盼望互助模式能推廣到全港,「受過幫助嘅學生哥拎利是錢來買一張飯券,有時仲好過有錢佬捐一億,最重要係心意,社區有好多人需要人關心,佢哋有人幫完又可以幫番人,社會就和諧啦!」
善舉獲同區店舖支持
每天早上10時許,愛心飯堂已坐無虛席,明哥傳餐、清潔「一腳踢」,又扶拿着枴杖的老人家入座,不時就說「請你食啦」。明哥的最大心願,是區區都有社區飯堂。「我哋好一枝獨秀,好多人諗起派飯捐嘢,就諗起我哋」。記者訪問當日,明哥便收到35箱紅酒,「棉胎、棉被、糖水乜嘢都收過」。
受到明哥感染,深水埗區內的麵包店和糖水店老闆,都響應過明哥的派發行動,「派飯去老人院之餘,都會派糖水、生果、麵包,大家一齊做」。早前桂林街有派米活動,「《蘋果》都話,原來深水埗唔止一個明哥」。明哥還經常受到不同辦學團體及教會聯絡派飯,「試過派足一星期」。
有做社區服務的商店不賺錢,明哥有一套經營妙法,經營到「22蚊3個餸,仲有蟹食」,還能賺取微利。「蟹要幾十蚊一斤好貴,我就同蟹販講,將甩手甩腳嘅賣畀我,10蚊一斤,就有新鮮蟹」。
自學水電維修慳成本
愛心飯堂以廉價飯聞名,每日中午及傍晚時間,就有數十款餸菜供應。明哥更自學水電維修,既是老闆,又做通渠佬。他接受訪問時,一邊維修發熱爐,一邊說:「呢度慳500蚊,嗰度慳300蚊,盡量控制成本。」
今年4月碼頭罷工,DBC聽眾陳小姐向明哥買飯盒,支持碼頭工人。明哥以8折賣出,「有時訂50盒我都照送,1,000蚊仲要包百幾蚊車費,剛夠打和;訂得多,我哋就有得執幾百蚊,拉上補下」。他認為良心商店的路向,是小店在地產霸權盛行下的一種生存方式。「我見過有舖頭賣3、40蚊一個飯,晚晚賣唔晒要倒,都唔畀窮人食,自己又蝕錢,何必?」
明哥的善心獲全城掌聲,但卻試過被受助的露宿者大罵「點解你派飯唔係派錢呀?」明哥笑稱,這是他最難忘的派飯經歷。「唔會擺上心,最緊要幫人」。每月僅支萬多元人工,又經常派免費飯,受訪當日,明哥穿着破爛的衣服,「洗乾淨就得」。身旁的女工答:「老闆好好人,好少使錢,最多係派飯。」
明哥成為深水埗區內名人,亦是年輕人拍照放上社交網站的紅人。明哥沒因而驕傲,反而希望社區不需要有太多明哥。「我做?係幫低下階層,做得幾多得幾多,政府都幫唔晒佢哋」。他認為保民生的責任在政府,不在市民。「我做緊政府做唔到嘅嘢,希望政府多啲推動基層福利,等社區唔使咁多明哥,唔好淨係掛住有錢佬」。孟子游說梁惠王時說過:「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現今香港,仍等待許多個明哥。
2 :
GS(14)@2013-07-14 11:33:57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19
【特稿】
社會企業面對種種經營困難,明哥眼見社企或良心商店一間一間倒閉,連累了基層和露宿者。他正考慮與社區組織聯手推動「區區有社會飯堂」的計劃,第一站試點為深水埗,希望無家者及低下階層嚐到一口溫暖的飯,明哥亦提倡使用天橋底的空間做社區飯堂。
盼政府象徵式收一蚊租
明哥希望「將愛心推而廣之,各區嘅人都可以受惠」。他會以義務顧問身份參與,向社區組織提供經營愛心飯堂的經驗,如「邊度入到平貨、點樣控制成本、點一次過煮咁多人嘅飯」。第一站試點是明哥的「主場」深水埗,但尋找其他地區的地點則存在一定困難,「搵舖位好艱難,出面租舖非常貴,好多商家利字當頭」。
明哥早前向扶貧委員會提議,利用天橋底的空間做社區飯堂。「天橋底好多空置地方,可以有實際用途,想政府畀我用一蚊象徵式去租」。
明哥認為市民最重要的是「有兩餐食」,故希望政府能出手,為有需要的人士送暖。但他表示不會參與經營各區飯堂,認為最大的責任應該留給政府及社區組織。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7-14 11:34:1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21
上月推出「$12.8餐蛋飯」的銅鑼灣心燒食堂,成功幽了$128的天價餐蛋飯一默,負責人Aska笑言只屬「抽水」,心燒食堂真正要落實的善心搞作,是推出待用飯券,派給有需要人士。
心燒食堂更廣邀區內食肆參與,計劃名為「Happy Friday」,讓貧困及獨居長者老有所「食」,已開始首階段籌款及派飯,期望在未來3個月,參與的食肆在門口張貼「膳有善報」貼紙,長者憑飯券可入內用膳;終極目標是愛心食肆遍地開花,「唔係心燒獨有,亦唔使記得心燒係第一間」。
心燒食堂於大半年前開業,負責人阮浩裕(Aska)與龍家輝(Paul)一硬一軟,Aska火爆,Paul眼淺。Aska心願是「當餐廳有盈利,就要做慈善」。善有善報,心燒得演藝界黃偉文、徐濠縈、黃耀明及盧覓雪等人支持,成為名人飯堂,生意漸上軌道。Aska君子一言,隨即與Paul聯絡聖雅各福群會合作,展開待用飯券計劃。
已籌得七千多元善款
計劃分四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會先落區派飯,了解貧困長者的膳食口味,第二階段是廣邀區內食肆參與,由心燒食堂籌款,愛心食肆會在門口張貼標誌,長者憑券用膳,食肆憑券到聖雅各福群會換錢;第三階段為客人自行向食肆購買飯券;第四階段是各區都有愛心食肆。
Paul表示,待用飯券的概念,是參考意大利及台灣的待用咖啡文化,及深水埗明哥的飯券模式,希望客人光顧餐廳之餘,向餐廳捐款,令有需要人士憑待用飯券,到愛心食肆用膳。「當你食餐飯食得開心,不妨諗吓可以平等分享,畀低25蚊,讓有需要人士都有得食」,心燒食堂現已籌得七千多元善款。
心燒食堂日前在聖雅各福群會,為30位長者提供免費的粟米斑腩飯,了解到長者「鍾意多餸,可以分兩餐食」的需要。Paul認為最大的困難是說服食肆參加,「要畀佢哋知道,可以喺飯券寫明繁忙時段提供外賣,非繁忙時間或者落場先招呼堂食,唔會阻住做生意」。灣仔的財記辣蟹一口答應,提供午膳「碟頭飯」。
老闆直言向明哥致敬
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郭偉生表示,「老人家有自尊心,要佢哋問人拎飯食會好難受,但有張券喺手,感覺似有畀錢,唔係白食」。他又指灣仔及銅鑼灣區的食肆偏貴,「冇40蚊都好難有飯食」,但食肆於星期日中午人流比較少,不妨利用這段時間照顧貧困的長者。
Aska說,推待用飯券是要向深水埗明哥致敬,亦希望市民養成習慣,「唔係心燒獨有,亦唔使記得係心燒搞出嚟」。計劃以長者為對象,初為人父的Aska表示,有次在藥房門口看見一位老婆婆孤苦無依,他反思:「點解我個女就萬千寵愛,但個老婆婆由細路女變成老人家之後,就無人錫?」他指一頓飯雖是小恩小惠,「有人關心老人家,意義遠多於一盒飯」。
「『家.香港』係做騷」
Paul表示,社會上仍有許多長者未有溫飽,「政府畀3,000幾蚊佢哋,大半數錢都用作交租,每餐得10蚊8蚊食飯」,他認為政府「幫唔晒長者」,「搞乜嘢『家.香港』都係洗太平地做騷」。他謙稱自己不偉大,又指「如果每人都願意多做細微細眼嘅好事,世界會靚好多」。
4 :
GS(14)@2013-07-14 11:34:40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25
熱情冷卻僅日售數張
Maia's Box的待用券面值六元,顧客購買以後,可以轉贈有需要人士,或交店方放置在店面,供人索取及換領麵包。推出初期,反應熱烈,有人一口氣買下數十張。但一個月後,熱情冷卻,現時平均每天只售出數張。
店東趙孝津(Alex)跟區議員了解過,認為該店看來比較高檔,露宿者或拾荒者會「唔夠膽入去,覺得呢啲地方唔啱佢哋」。反而Alex發現,索取待用麵包券的人一半沒有經濟困難:「試過有個着住西裝嘅男士入嚟,又試過有人攞住幾十張待用券。」
為防待用券被濫用,店員曾限制使用者每次只准換領一份,但引起其他顧客批評店方欺負弱小。Alex感到心灰意冷,覺得好人難做。「我哋考慮緊停止,以後將賣剩嘅麵包捐畀食物銀行,咁樣可以更有效咁幫到窮人。」
記者採訪Maia's Box當日,碰巧有一名顧客前來買待用券。她得悉老闆打算停止計劃,表示惋惜。陳小姐希望Alex堅持下去:「做每樣嘢都會有困難,開舖頭唔可以淨係為賺錢,畀多少少愛心,幫到多啲人,嗰種滿足感係用錢買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