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爾洛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參加藝術展活動時,遭槍手襲擊身亡。事發時,槍手高喊:“不要忘了阿勒頗”。據悉,槍手是安卡拉警察局特別行動小組的成員。
事件發生後,里拉兌美元下跌0.6%,至1美元兌3.526里拉。今年,土耳其里拉兌美元下跌近20%,足以稱得上貨幣危機。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此次事件作出回應稱,這是意圖幹擾俄土關系正常化、破壞敘利亞和平進程的挑釁行為,俄方會堅決站出來對抗恐怖主義。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則將此次襲擊認定為針對土耳其的襲擊。他同時也表示,已與普京通過電話,土俄將合作對襲擊進行調查。埃爾多安還稱,這不會損害兩國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關系。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也發言表示,美國強烈譴責此次暗殺行為,並且願為俄羅斯與土耳其提供所需的幫助。他也再次重申,美國與此次襲擊以及土耳其之前的政變均無關系。
2月26號消息,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馬來西亞衛生部部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關於朝鮮籍死者的屍檢報告已經基本完成將隨時公布。目前已經確認死者死於VX神經毒劑,目前對於他們最大的挑戰仍是等待死者家屬提供DNA樣本確認死者身份。衛生部長還表示該男子是在接觸毒劑15分鐘之後,死在了開往醫院的救護車上。
3月26日消息,據CNN報道,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一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警方稱已造成1死15傷。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警方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說,槍擊事件發生在俄亥俄州卡梅奧夜總會。美媒援引警方的消息報道說,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淩晨,當時有數百人在夜總會中。一些傷者傷勢較嚴重。 美國涉槍案件高發。2016年6月12日,一名持槍者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一家夜總會內開槍,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傷。
李文星之死到底誰來“背鍋”?
來源 | 新浪科技(ID:techsina)
文 |
今天,一篇《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在朋友圈刷屏了。這篇文章講述了少年李文星疑似因求職遇上傳銷組織最終身亡的故事。
文章在開頭列了幾個時間點,交待了李文星生前的經歷:
5月15日,李文星在招聘平臺上發送簡歷。
5月19日,收到聘用通知函。
5月20日,從北京前往天津入職。
7月8日,給母親打最後一個電話說:“誰打電話要錢你們都別給”。
7月14日,屍體在天津靜海區被發現。
據介紹,23歲的李文星出生於山東德州的一個農村家庭,去年剛從東北大學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畢業。
文中稱,在求職兩個月的過程中,李文星在互聯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上遇到的北京科藍公司,是一家冒名招聘的“李鬼”公司。
招聘遭遇李鬼公司?
《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一文稱,李文星的BOSS直聘聊天記錄顯示,從早上的9點21分到下午3點29分,6個小時的時間李文星一共向20位Boss發送了消息,唯一收到的回複來自“北京科藍”人事部的薛婷婷。
△ 李文星與薛婷婷在BOSS直聘上的聊天記錄
BOSS直聘上的聊天記錄顯示,在回答了薛婷婷“是否畢業?是否單身?是否有貸款?”幾個問題後,李文星將簡歷發送給了她。第二天,李文星收到了一份offer。
△ 李文星收到的入職聘用書部分截圖
Offer中的信息顯示,招聘方“北京科藍”的全稱為北京科藍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Offer中要求李文星5月20日去天津濱海高新區軟件園報到。
去天津入職之後,李文星的所在之處便不再被親人和朋友詳細了解,並且在天津和河北石家莊兩地開始來回切換。而且,從不借錢的他半個月借了三次錢,變得不太“正常”。直到李文星屍體在天津市靜海區G104國道旁的一個水坑里被發現。
“李文星之死”誰來背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李文星之死讓小浪想到了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
《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一文稱Boss直聘在職位發布環節似乎沒有明顯的審核環節。而在發布招聘信息前,只要在系統中搜索並加入某家公司,並填寫職位和郵箱後,就能發布招聘信息,期間沒有審查跡象。
北京科藍也向媒體回應,Boss直聘上顯示的員工“人事部薛婷婷”和“人事行政部王文鵬”均不是該公司員工,而且公司發送的錄用通知也都不會使用個人QQ郵箱,而是企業郵箱。那麽這個鍋到底應該誰背呢?
Boss直聘今天下午向新浪科技回應表示,7月28日晚,公司接到了記者問詢後第一時間與警方取得聯系,並通過記者積極聯系李文星家屬了解情況,希望能夠提供幫助。7月29日晚,公司與家屬代表見面,並獲得了家屬認為的與案情相關的信息。Boss直聘已根據這些信息第一時間將有關數據提取並保存,隨時配合案件調查。
根據媒體報道及網絡公開信息,李文星遭遇的招聘騙局似乎並非孤例。數月前,曾有知乎用戶在Boss直聘上披露遭遇冒牌“中科軟科技公司”錄用經歷。該用戶陪同女友前往天津靜海區入職時,曾向中科軟總部核實,結果發現與他們聯系的人事部經理並非該公司員工。
該用戶在當地還遇到另外一名情況類似的男生。雖然應聘公司不同,但對方的聯系人卻使用同一個電話。
微博用戶@Pinnsvin去年12月也曝光過在Boss直聘上應聘工作後,被騙入天津靜海區的非法傳銷組織的經歷。
李文星之死到底誰來背鍋,招聘平臺?傳銷組織?我們且先按下不表,還是等警方調查清楚真相再來譴責吧。
附:Boss直聘向新浪科技提供的回應信息:
2017年7月28日(周五),BOSS直聘接到芥末堆記者範晶喆關於“李文星事件”的問詢後,BOSS直聘第一時間與警方取得了聯系。同時,我們通過記者範晶喆積極聯系李文星家屬了解情況,希望能夠提供幫助。2017年7月29日(周六)晚在公司與家屬代表見面。家屬代表在記者範晶喆的陪同下,提供了他們所認為與案情相關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BOSS直聘第一時間將有關的數據提取並保存,以便隨時配合案件調查。
傳銷與詐騙是這個社會巨大的毒瘤。用戶和平臺都深受其害。BOSS直聘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和家屬,找出真相,讓壞人受應有的制裁。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平臺,我們願與一切正義力量一道,為鏟除傳銷和詐騙持續做出努力。我們相信和尊重法律,在一切水落石出之際,依據法律應當承擔的一切責任,我們都願意徹底承擔。
李文星之死到底誰來“背鍋”?
來源 | 新浪科技(ID:techsina)
文 |
今天,一篇《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在朋友圈刷屏了。這篇文章講述了少年李文星疑似因求職遇上傳銷組織最終身亡的故事。
文章在開頭列了幾個時間點,交待了李文星生前的經歷:
5月15日,李文星在招聘平臺上發送簡歷。
5月19日,收到聘用通知函。
5月20日,從北京前往天津入職。
7月8日,給母親打最後一個電話說:“誰打電話要錢你們都別給”。
7月14日,屍體在天津靜海區被發現。
據介紹,23歲的李文星出生於山東德州的一個農村家庭,去年剛從東北大學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畢業。
文中稱,在求職兩個月的過程中,李文星在互聯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上遇到的北京科藍公司,是一家冒名招聘的“李鬼”公司。
招聘遭遇李鬼公司?
《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一文稱,李文星的BOSS直聘聊天記錄顯示,從早上的9點21分到下午3點29分,6個小時的時間李文星一共向20位Boss發送了消息,唯一收到的回複來自“北京科藍”人事部的薛婷婷。
△ 李文星與薛婷婷在BOSS直聘上的聊天記錄
BOSS直聘上的聊天記錄顯示,在回答了薛婷婷“是否畢業?是否單身?是否有貸款?”幾個問題後,李文星將簡歷發送給了她。第二天,李文星收到了一份offer。
△ 李文星收到的入職聘用書部分截圖
Offer中的信息顯示,招聘方“北京科藍”的全稱為北京科藍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Offer中要求李文星5月20日去天津濱海高新區軟件園報到。
去天津入職之後,李文星的所在之處便不再被親人和朋友詳細了解,並且在天津和河北石家莊兩地開始來回切換。而且,從不借錢的他半個月借了三次錢,變得不太“正常”。直到李文星屍體在天津市靜海區G104國道旁的一個水坑里被發現。
“李文星之死”誰來背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李文星之死讓小浪想到了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
《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一文稱Boss直聘在職位發布環節似乎沒有明顯的審核環節。而在發布招聘信息前,只要在系統中搜索並加入某家公司,並填寫職位和郵箱後,就能發布招聘信息,期間沒有審查跡象。
北京科藍也向媒體回應,Boss直聘上顯示的員工“人事部薛婷婷”和“人事行政部王文鵬”均不是該公司員工,而且公司發送的錄用通知也都不會使用個人QQ郵箱,而是企業郵箱。那麽這個鍋到底應該誰背呢?
Boss直聘今天下午向新浪科技回應表示,7月28日晚,公司接到了記者問詢後第一時間與警方取得聯系,並通過記者積極聯系李文星家屬了解情況,希望能夠提供幫助。7月29日晚,公司與家屬代表見面,並獲得了家屬認為的與案情相關的信息。Boss直聘已根據這些信息第一時間將有關數據提取並保存,隨時配合案件調查。
根據媒體報道及網絡公開信息,李文星遭遇的招聘騙局似乎並非孤例。數月前,曾有知乎用戶在Boss直聘上披露遭遇冒牌“中科軟科技公司”錄用經歷。該用戶陪同女友前往天津靜海區入職時,曾向中科軟總部核實,結果發現與他們聯系的人事部經理並非該公司員工。
該用戶在當地還遇到另外一名情況類似的男生。雖然應聘公司不同,但對方的聯系人卻使用同一個電話。
微博用戶@Pinnsvin去年12月也曝光過在Boss直聘上應聘工作後,被騙入天津靜海區的非法傳銷組織的經歷。
李文星之死到底誰來背鍋,招聘平臺?傳銷組織?我們且先按下不表,還是等警方調查清楚真相再來譴責吧。
附:Boss直聘向新浪科技提供的回應信息:
2017年7月28日(周五),BOSS直聘接到芥末堆記者範晶喆關於“李文星事件”的問詢後,BOSS直聘第一時間與警方取得了聯系。同時,我們通過記者範晶喆積極聯系李文星家屬了解情況,希望能夠提供幫助。2017年7月29日(周六)晚在公司與家屬代表見面。家屬代表在記者範晶喆的陪同下,提供了他們所認為與案情相關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BOSS直聘第一時間將有關的數據提取並保存,以便隨時配合案件調查。
傳銷與詐騙是這個社會巨大的毒瘤。用戶和平臺都深受其害。BOSS直聘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和家屬,找出真相,讓壞人受應有的制裁。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平臺,我們願與一切正義力量一道,為鏟除傳銷和詐騙持續做出努力。我們相信和尊重法律,在一切水落石出之際,依據法律應當承擔的一切責任,我們都願意徹底承擔。
今年3月26日,上海一位11歲的男孩在使用ofo共享單車過程中逆行與客車相撞,被卷入車底身亡。這是全國首例兒童騎共享單車身亡案件,因此備受關註。
雖然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旅遊局等10部門聯合給出了針對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明確禁止對12歲以下兒童提供服務,但該案還沒有結束。
9月8日上午,該案件在上海靜安法院進行了庭前證據交換,ofo公司表示,不接受原告提出的所有訴訟請求。
據北京青年報9月9日報道,在法庭上,四名被告(肇事司機、所屬汽車租賃公司、相關保險公司、ofo)均表示認可原告起訴的事實以及交警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但對於訴訟請求,ofo公司不同意原告針對其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原告變更了訴訟請求,要求ofo賠償的死亡賠償金額由60%降低到50%,此案總賠償金額也由此前的878萬降低到866萬元。
ofo小黃車公司在發表答辯意見前,首先對原告的遭遇表示慰問,稱公司對原告之子發生的交通意外事故感到遺憾和痛心。對於原告提出的要求ofo收回機械密碼鎖具單車、並更換為智能鎖具,ofo小黃車公司認為這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訴訟範圍,並且與原告沒有直接利害關系。
同時,ofo小黃車公司稱,該事故中,交警部門認定司機王某沒有確認安全通行,且受害人未滿12周歲違法騎行自行車上路,並逆向行駛,並沒有認定ofo小黃車公司有任何的事故責任。ofo小黃車公司認為,涉案自行車經司法鑒定處於正常狀態,不存在任何過錯,公司在註冊、使用、宣傳、推廣等過程中都有盡到“12周歲以下兒童不準騎行”的提醒義務,並且質疑受害人以“非正常的程序”對ofo小黃車進行開鎖並騎行。
然而,對於ofo的說法,原告一方並不認可。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原告代理律師、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黔林表示,正是因為這次事故,小黃車公司才在車上標上了兒童不準騎行等內容,“小黃車公司怠於履行管理義務,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此外,原告還出具了一份公安機關對同行小朋友劉某的筆錄,顯示劉某曾表述稱,他們騎行ofo小黃車系自行打開了機械鎖,沒有進行手機掃碼,也沒有獲取到相關密碼。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曾在7月份報道過,案件原告認為,該案中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固然存在,但追究事故原因,受害人不足12周歲,而ofo對投放於公共開放場所的小黃車疏於看管,該自行車車輛之上也無任何警示受害人不得騎行的提示;且該車輛上安裝的機械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且ofo共享單車的所有人,在其管理的ofo共享單車車輛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下,怠於履行管理義務,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
北京大學法學教授王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案主要應當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家長是否在場以及是否起到監護的作用;
二是家長是否給了兒童手機以及是否用手機打開了自行車;
三是共享單車是否對於未成年人有禁止使用的提醒事項。家長沒有盡到監護人的責任是發生悲劇的主要原因,當然也要根據具體事故的調查結果,看看機動車司機是否存在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況。
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如果孩子是通過父母賬號使用,父母監管不到位;如果不是通過正常的下單交易環境進行使用,共享單車企業不存在相應責任。但共享單車企業如果沒有維護好單車設備的完好,發生鎖具損壞沒有及時維修,共享單車企業是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的。
上述案件發生在今年3月26日,上海一位11歲的男孩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逆行與客車相撞,被卷入車底身亡。家屬將ofo及肇事司機、車輛所屬的汽車租賃公司以及保險公司告上法庭,並索賠878萬元。
據原告代理律師介紹,當天中午,該男孩與同行三位夥伴(均未成年)騎ofo單車時,於13時37分許在天潼路、曲阜路、浙江北路路口與上海弘茂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客車相撞,致使該男孩倒地並從該大型客車前側進入車底遭受擠壓、碾壓,後經上海長征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死亡。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上海弘茂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駕駛員王某駕駛機動車在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向左轉彎時,疏於觀察路況,未確認安全通行,負本起事故次要責任。靜安區交警同時認為,該男孩未滿12周歲,駕駛自行車在道路上逆向行駛,且疏於觀察路況,未確認安全通行,負本起事故主要責任。
今年3月發生在上海的這起案件是全國首起兒童汽車共享單車身亡案件,因此備受關註。但實際上這絕不是個案。
今年,6月18日,河南鄭州也發生一起未成年人騎小黃車摔倒身亡的事故。據河南省公安廳官方微博消息,該男孩年齡為十二三歲,破解了ofo小黃車機械鎖的密碼,在下坡路騎行時由於車速過快摔倒身亡,小黃車機械鎖漏洞再次引發關註。
據《法制晚報》統計,自2017年以來,因騎共享單車發生的意外事故多達18起,其中有超過六成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三分之一的事件當事人不滿12周歲。
8月,經國務院同意,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旅遊局等10部門聯合給出了針對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其包括有:為騎行者購買人身意外保險以及明確禁止對12歲以下兒童提供服務。
上海這起案件將焦點落在了ofo的機械鎖問題。而最近,共享單車鎖的安全性再次成為焦點,9月6日,在XPwn2017未來安全探索盛會上,兩位百度安全實驗室安全專家現場演示了破解共享單車密碼。安全專家通過一臺便攜信號嗅探設備,便輕松遠程截獲到了ofo單車的開鎖密碼,在分秒間將共享單車變成了無鎖單車。
不僅如此,黑客還將利用這臺嗅探設備觸發單車升級,在不接觸單車的情況下刷入事先編輯好的固件,將單車變成被黑客永久占有且控制的私人坐騎。這一漏洞的存在不僅給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機,同時也使得共享單車的經營者面臨嚴重經濟損失的威脅。
ofo對央廣網科技回應表示,對百度安全實驗室對物聯網安全領域的關註表示感謝,並已在第一時間與百度相關團隊就破解的細節開展技術交流。目前初步了解到的破解方式屬技術探討性質,不適用於日常應用場景,不會對ofo系統正常運行以及ofo用戶正常用車造成影響。
每經編輯 王嘉琦
5月7日,贛能股份公告稱,2018年5月7日上午,公司第七屆監事會監事、監事會主席李忠清墜樓身亡,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目前,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又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監高墜樓身亡,背後的原因再次引發市場關註。
5月7日,贛能股份(000899.SZ)發布公告稱,當日上午,該公司第七屆監事會監事、監事會主席李忠清墜樓身亡,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目前,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李忠清同時任職於贛能股份控股股東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下稱“江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而3月7日至5月7日期間,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對江投集團黨委開展巡視工作;4月19日,江投集團原黨委書記、總經理姚迪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在贛能股份“11.24”事故中,李忠清也曾被問責;此外,李忠清在3家公司擔任法人代表,其中一家公司2016年以來卷入了4起訴訟案。
那麽,李忠清身亡是與江投集團有關,還是與上市公司有關,抑或是與他個人事宜有關?“我們也不清楚相關情況。”贛能股份董秘曹宇回應李忠清墜樓原因時稱,一切以公告為主。
李忠清墜亡之謎
李忠清墜亡的具體原因尚為謎,但從江投集團、贛能股份以及他個人名下公司等方面情況或許有跡可循。
根據公開資料,李忠清自2009年11月起擔任贛能股份監事,並於2016年3月28日當選為贛能股份第七屆監事會監事主席。
與此同時,李忠清還是江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江投集團為贛能股份控股股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江投集團持有贛能股份38.73%股權。
而根據江投集團官網3月7日消息,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對江投集團黨委開展巡視工作,時間為2018年3月7日至5月7日。時間上有些巧合,就在巡視結束的當天上午,李忠清墜樓身亡。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目前不得而知。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4月19日,江西省紀委省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姚迪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姚迪明是於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擔任江投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2017年12月,因對“11·24豐城電廠冷卻塔坍塌事故”負主要領導責任被撤銷上述職務。姚迪明此前的另一個身份則是贛能股份董事長。但是今年3月20日,贛能股份公告稱,姚迪明不再擔任該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及專門委員會所任職務。
上述事故具體為,2016年11月24日,贛能股份下屬分公司江西贛能股份有限公司豐城三期發電廠在建項目(下稱“豐電三期”) 在施工過程中發生施工平臺倒塌特別重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0197.2萬元。
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調查報告中,作為江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的李忠清,分管安全生產部,因“疏於管理,對安全生產部監管豐城發電廠三期擴建工程項目建設不力問題失察”而被追責,要求進行誡勉談話。
除了上述身份之外,李忠清還與多家公司存在關聯。天眼查信息顯示,與李忠清存在關聯的公司共有12家,目前處於存續狀態的有8家,其中由李忠清擔任法定代表的公司有3家,分別為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經營開發分公司、江西省投資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江西富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曾認繳13.125萬元成為江西華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在其余的公司則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
根據天眼查信息,江西省投資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2016年以來累計卷入了4起訴訟案,涉及民間借貸、買賣合同糾紛、追償權糾紛、離婚糾紛等。
對於李忠清墜亡與上述事件是否存在關聯,贛能股份證券事務部人士回應稱,“不清楚。”
李忠清墜亡是否與上市公司有關,第一財經記者將持續關註。
業績連年下滑
繼2016年度業績下滑逾3成之後,贛能股份2017年度業績再度重挫,同比下滑95.65%,凈利潤金額也由2016年的3.78億元大幅縮水至1645.01萬元。而該公司過去幾年的2012年度至2016年度的凈利潤均在億元級別。
曹宇表示,該公司近年來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屬於周期性行業,“跟煤炭有很大關系”。
再到今年一季度,贛能股份的業績仍舊處於同比下滑狀態。該公司一季報顯示,凈利潤為2261.2萬元,同比下降68.90%。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該公司此前在業績預告中表示,該公司2018年一季度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公司營業收入減少,同時所屬火力發電燃煤成本同比增長幅度較大,導致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減少。
公開信息顯示,贛能股份為江西省目前唯一的電力上市企業,主營業務為火力、水力發電。2017年度報告顯示,當時該公司所屬已投產運營火電廠一家、水電廠兩家,總裝機容量為150萬千瓦。
該公司尚有的豐城三期發電廠項目,設計裝機容量為 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但目前該項目受“11.24”事故影響處於停工狀態。
贛能股份曾對豐電三期寄予較大期望,“投產後將增加公司核心業務收入和盈利能力”。按照贛能股份2015年4月份披露的定增預案,豐電三期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正常生產年份發電量100億kwh,年銷售收入可達到37.4億元,年均凈利潤6.64億元,所得稅後財務內部收益率為8.62%,投資回收期為11.76年。
然而,豐電三期項目的停工,對贛能股份的生產經營也帶來一定的影響。根據贛能股份在2017年度報告中的表述,一方面該公司目前主要營收來源於下屬單一火電廠,經營業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另一方面,豐電三期擴建項目工程複工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已無法按照既定計劃竣工投產,也極大的影響了公司及時擴充產能,還增加了公司在項目停工期間內廠址保護等費用成本。
根據2017年度報告,當期贛能股份管理費用為7112.21萬元,同比增加31.98%,原因為豐電三期項目暫停期間支出不能資本化,計入了管理費用。
豐電三期項目於2015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因“11.24特別重大安全事故”停工至今。贛能股份2017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募集資金承諾用於豐城三期發電廠擴建項目已陸續投入資金6.62億元。此前計劃將定增募集資金中不超15.91億元用於豐城電廠三期擴建項目。
“目前正在準備項目複工相關的材料。”曹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後續有確切的消息會及時發布公告。
8樓提及
都唔知係咪俾人掟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