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會議時發表的講話,為海南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其中提到要重點發展旅遊,互聯網,醫療健康,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加密海南直達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國際航線,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實現離島旅客全覆蓋,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加快海南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國際航線的開拓,首先將對三亞和海口機場形成利好,”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 “由於國際航班收費標準明顯高於國內,對機場的航空主業會有提升,而國際旅客消費能力較強,隨著旅客數量和占比提升,對機場免稅業務等非航收入也有拉動。”
事實上,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免稅等利好因素,已經在作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經營主體的海航基礎(00357.HK)業績中有所體現。2017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22.3%,子2014年以來業績增幅連續多年達15%以上,非航空業務收入增幅也達21.7%,占公司總收入等43.75%。
國際航線開拓提速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海南省四家機場的旅客吞吐首次突破4000萬人次,海南國際旅客吞吐量全年突破170萬人次,同比增幅達到60%,航空貨郵吞吐量近25萬噸。
截止2017年,四家機場共開通航線412條,其中國內359條,國際地區航線53條;國內通航城市205個,國際地區通航城市40個。
不過,海南基地航空公司的國際運力投放不足,國際航線網絡結構單一,國際航線密度較低,2017年海南國際及地區航線比重僅為1.2%。
“目前海南國際航線較少,三亞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僅占4%,與國際旅遊島的定位極不匹配,要讓中國的旅遊島變成全球的旅遊島,真正建成全球自由貿易港,需要大力發展國際航線。”林智傑對記者指出,“特別是政府需要加大補貼力度,做好旅遊對外服務便利化,海航、南航等基地航空要加大寬體機投入和國際航線開辟,註意打造旅遊資源協同,努力提升海南國際聯通性。”
事實上,已有航空公司在提前布局海南始發的國際航線。比如海南航空近兩年來在海南地區就開通國際和地區航線10條,不僅包括直飛普吉、萬象、金邊等東盟國家首都以及港、澳、臺等重要地區航線,還開通了海口=重慶=羅馬,海口=悉尼等遠程航線,打破了海南省洲際航線網絡空白。
“2017年,海航在海南投入運營的境內外航班量合計12.5萬架次,運輸旅客總量近2000萬人次,其中海航國際及地區旅客運輸量達60多萬人次,預計今年將突破百萬人次。”海航控股(600221.sh)董事長包啟發表示,後續海航將繼續集中集團旗下資源,力爭增辟洲際直飛航線,搭建通達一帶一路主要國家和歐美澳等主要入境旅遊客源通道,打造海上絲路。
空域資源待改善
據記者了解,為打造國際旅遊島空港集群,海口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儋州新機場項目等都在推進之中,三亞機場三期建設預計今年內完工。
而在剛剛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海南省省長沈曉明也透露,海南正在圍繞打造泛南海國際貿易和航運樞紐,大力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個地區空中和海上的互聯互通,“爭取在兩三年的時間內,開通100條以上的國際航線”。
為落實這一工作目標,海航機場集團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加大航空市場營銷力度,努力提升海南機場的硬件設施保障能力,協調口岸單位引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提升通關服務保障能力。
不過,目前海南還存在空域資源不足、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夠、國際航線網絡結構單一、時刻資源緊張等問題,對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影響逐漸凸顯。
對此,時任海航機場集團董事長的全國人大代表廖虹宇,在全國兩會期間就曾提交建議,希望加強軍民航融合、協調發展,促進空域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二是加快優化海南空域結構;三是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海南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四是進一步申請國家航權政策支持,促進海南天空更加開放。
同時,廖虹宇也建議加快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的提升,並以機場設施為核心,加快構建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相協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和高效聯運,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航空樞紐空港。
此外,廖虹宇還建議將海南打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中轉航空樞紐。一是構建南海樞紐,打造三個中轉樞紐,助力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包括:打造“內地-海南-東盟”中轉樞紐、“俄羅斯/日韓-海南-東南亞”中轉樞紐、“海上絲綢之路”中轉樞紐;二是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持續擴大海南基地航空在泛南海國際航空市場的份額,提升南海區域航權雙邊談判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