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董明珠:我們不是為了賺錢去做事,而是為了把事做好再去賺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8/162180.shtml

董明珠:我們不是為了賺錢去做事,而是為了把事做好再去賺錢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董明珠:我們不是為了賺錢去做事,而是為了把事做好再去賺錢

廠家有廠家的自尊,商家有商家的自尊,都要互相尊重。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投資人說。

1  堅持自己的原則

那一年,我36歲,辭掉南京的工作來到深圳闖蕩,像大多數人一樣,我那個時候對自己的將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我只是希望有一個寧靜的工作環境,不求大富大貴,只要能安安穩穩地享受生活就可以了。我從格力的業務員做起,說實話,那時格力是個十足的爛攤子,不僅企業規模小,產品銷路不暢,而且產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記得有一次去要債,那個欠債的老板百般耍無賴就是不還錢。我堵了他40多天,才把這件事結束掉。有許多客戶投訴格力空調噪音特別大,他們說,晚上開著格力空調,就像飛機在頭頂不停地盤旋。總之當時就是這麽一個情況,問題多多。

業務員我幹了三年,後來領導讓我管經營部。我當時覺得,要改變格力的頹勢必須要做出變革,而嚴格要求別人的前提必定是嚴格要求自己。後來我才知道,這只是和世俗勢力做鬥爭的開始。

有很多人問我,你一個女性是怎麽堅持下來的,我覺得八個字,女性要自信,要執著,要堅強,要有奉獻的精神,作為我來講,我覺得女性首先不能用性別來作為依賴別人的借口;其次我覺得我們要執著,我的今天不在於你個人是否富有,而在於你能否給中國社會帶來價值,我希望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標,就是使格力成為世界級的名牌產品,成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所以我應該有一種奉獻的精神,只有這種奉獻的精神,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很多人都認為管理難做,認為人與人之間各種關系錯綜複雜,不好管理。事實確定如此嗎?如果說複雜,那也是我們先把事情弄複雜了。發達國家的許多管理制度拿到中國來就失敗,並不是制度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的思維有問題,說白了,就是我們不能真正地堅守原則。

我的理想並不高,當我離開格力的時候,如果公司的員工能夠想念我、回憶我在的時候給他們帶來的東西,我就感到滿足了。

2  做事要正和博弈

我進營銷行業真的非常偶然,其實到現在我還是這麽覺得,我不該做營銷的。而做企業不僅是營銷,不能只把東西賣出去就行了,要看長遠。格力和經銷商合作的原則是忠誠、友善、合作、共同致富,但絕不允許一家經銷商利潤通吃的局面存在。而某些大賣場的思維還停留在‘打我路上過,留下買路錢’的階段,這種模式無非是占有一個地方,而它們的大部分是租賃的房產,如果靠這種經營理念,我到哪里都能搞得起來。

如果你的品質很好,一家大賣場不賣,別人一樣賣。消費者最終會來追尋買你的產品。但是我們很多企業就是沒有意識到,註重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僅是在交易的過程當中把產品推出去。為了推出去不斷地在價格上進行較量,最後怎麽辦?那就偷工減料,進入一個惡性的經營環境當中。

這種矛盾,並不是個人之間的矛盾,而是觀念的矛盾。格力始終把消費者利益擺在第一位,而不是今天賣一個低價產品,就認為我的價格最低,我是最好的。同時,也給大家提醒,只要每個人都用誠信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那麽你就可能是贏家。

我認為大賣場壟斷是不成立的,不符合市場規律,否則格力也不會退出大賣場。說來說去,品質好才有話語權,才能和他們“叫板”。

我覺得,正和博弈的首要任務就是尋找誌同道合者,看看彼此的理念和價值觀是否相同。企業與企業之間,能不能合作最基本的應該是彼此之間能否達成一個共識,而這個共識的存在是需要前提的,比如說彼此間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是否相同,如果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都不同,那就很難談得上合作。

一旦認清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不是我們的朋友,要實現正和,就要像維護自己的利益一樣來維護對方的利益。如果不能維護對方利益的人,彼此之間的合作也就無從談起。廠家有廠家的自尊,商家有商家的自尊,都要互相尊重。

3  僥幸與投機在這里都不管用

福特並不是為了賺錢而去造汽車,他是因為“要每一個美國人都能開上福特汽車”這個夢想而賺到了錢。在聰明人居多的美國,只有一個發明汽車的福特,這非常值得我們反思。

對於格力,我的目標很清晰,格力品牌不屬於我個人,也不屬於珠海市,我認為是它屬於中國人,我把它看成是中國人的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當然,我們的奮鬥目標離我們所達到的目標還有距離。

工業與商業是不同的。這是一座用思想與汗水、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構造起來的大廈。大廈的高度,取決於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僥幸與投機在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種“工業精神”,朝著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能走向未來。

在我們這個領域,僅僅營銷還不夠,產品才是第一。其實,從廣義上來說,“營銷”是包含“產品”這個概念的。而質量是一個產品銷售的前提,任何一個產品,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質量,才有可能賣個好價格,才敢跟渠道大戶叫板,才敢說花錢的廣告促銷比不上消費者的口碑促銷。在產品制造上,格力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理念,那就是不拿消費者當試驗品。在設計中,格力堅持這個原則,新產品設計出來以後,必須經過試生產,長期運轉實驗、重新設計等長時間的試驗過程,質量過關才能正式生產並投放市場。

我們和其他國有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在經營中,堅持原則,沒有私利,把國企當作自己的企業來做。不可否認,體制會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發展,但如果經營者有一個好的心態,不管企業是國有還是私有,都把它做好,體制就不再是問題,也就不會影響經營。

只要你堅持一個正義的東西,你就能夠成功,這是我走過的路總結出來的。我們也進行了很多博弈,可以說正義和邪惡的較量,很多人是既得利益,如果剝奪之後他跟你是生死的較量。不過一個健康的企業,不應該憑借個人魅力來發展。雖然中國的很多企業,其初始的成功都要歸功於某個人的能力和魅力,但恰恰是這種靠個人能力把企業做大的方式,阻礙了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導致了中國企業“富不過三代”的怪現象。

中國人的思維里本來就有著英雄主義的因子,喜歡把成功的原因歸結到一個人或幾個人的身上,而忽視了更多在背後默默無聞地工作著的人們。我覺得最正確的思維是企業領導要帶頭講奉獻,在工作上永遠不要滿足,但在生活上要學會知足,國有企業的領導如果沒有這一精神支撐就會失去平衡。許多企業家之所以出問題就是太強化個人的利益,而淡化了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一個人如果一輩子都沒經受過挫折,就算不上成熟。企業也是這樣,一個企業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經歷過幾次危機事件,那它就無法壯大為可以經受任何風雨的大企業。只不過,有的企業在危機面前轟然倒塌,有的企業卻能夠渡過難關,繼續發展。

無論在什麽崗位,坐什麽位置上,我總有一種緊迫感,我認為你要每天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地去總結,那你才能成功,即使成功,我也認為那是新的開始,並不是永遠的成功,因為別人也在進步,別人也在往前走。所以,活到老,學到老!

原則 管理 品質為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06

“達康書記”吳剛:只談做人做事,不談GDP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09/1092637.html

001-000.thumb_head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達康火了。

難道大家真如網絡上說的那樣,愛上達康書記的顏?其實,觀眾未必真的為吳剛的雙眼皮、輕敲桌面的手指和喝茶的水杯著迷,吸引他們的是深入角色的精彩表演。

就像娛評人今天所說的,附加在達康書記身上的偶像話語,是對只看臉不看演技的粉絲經濟的一種反諷。大家打心眼兒里欣賞的,其實是以吳剛為代表的,這一批《人民的名義》中實力派演員們的做派:臺詞準備一絲不茍,形體表演惟妙惟肖,從言談舉止到動作思維的到位傳神,這就是一名演員應該有的自我修養。演員就應該琢磨關於表演的事,而不是其他。

坐在吳剛對面,專屬於有修養的實力派演員的氣場撲面而來。專訪結束後,吳剛還為每經影視錄了一段祝福語,那種經過長期專業訓練聲音字意,和舞臺上、銀幕里看到的感覺,別無二致。不由心中感嘆:演員這碗白米飯,他端得起。

“我塑造的這個人,要像個實心兒菜,一層層都是紮實的”

每經影視:達康書記井噴了。您怎麽也沒想到,觀眾們會像守護偶像一樣去守護電視劇里的這個角色吧?您怎麽理解大家這種行為?

吳剛:我有時候也看彈幕,挺好玩的,剛開始可能不太適應,我正看戲的時候怎麽出現那麽多6,這什麽呀?但很快就明白了,這就是現在觀影的特點,互動性很強。在娛樂中看了戲、也參與了,而且同步參與。就跟演員在舞臺上感受到觀眾的呼吸,觀眾感受到演員的呼吸是一個道理。

每經影視:您怎麽看李達康這個角色?其實李達康這個人內心很孤獨的,他對家人,也有很多虧欠。

吳剛:你說的沒錯。拍戲的時候,我就跟我媳婦兒嶽秀清(在戲中扮演李達康夫人歐陽菁)和導演商量,能不能弄點感情戲、家庭戲,豐富一下這個人。要不然這哥們多苦啊!整天就撲在工作、開會上。

我們就商量多加了段兒感情戲,就是他老婆被關進去後,他與他老婆的一場戲。畢竟那麽多年的夫妻,大家價值觀不一樣分手了,再厭煩,也還是有感情的。

站在李達康的角度想:“歐陽菁,她跟我夫妻那麽多年,雖然已經離婚了。但她進了監獄,我看著她,無能為力,那時候湧上心頭的反而都是兩個人感情好的時候的點滴。”那我想,可不可加點這個。加完之後去剪,還覺得挺好的。她在監獄,我在家里,又加了兩場戲,應該大家很快會看到。

李達康這個角色,我是很喜歡的。我覺得大家喜歡他。是喜歡他的坦蕩,喜歡他的執著,喜歡他的單純。李達康真急、真罵,但他心真好。這反映現在社會的一種需求,老百姓不喜歡誰玩假的。

每經影視:聽說您的發型,也是翻來覆去考慮了好長時間。

吳剛:其實我覺得在化妝開始的時候已經是在人物的創作當中了,我坐在化妝臺前,一看那個外形,嗯,心中就開始入戲了。所以外形是很重要的。我想讓角色有些變化,但又不能超出了那個人物,弄個大禿瓢肯定不行。在開拍之前的頭天晚上十點多了,我和導演還有我們的造型師,最後敲定,就是這樣一個發型了。

“一戲一隔”是人藝對話劇演員的要求,每一場表演都是創作,都和以前的不一樣。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人一隔”。就是我塑造的這個人,得和別的角色不一樣,不能是雷同、是套路。要像個實心兒菜一樣,從外形到內心一層層往里剝,一層層都是紮實的、立得住的。

“演員像個雜貨鋪,他可以存任何東西”

每經影視:您當初為什麽同意接這個角色?

吳剛:我是比較早的進入到這個戲。我參加完一個電影節,回來的路上,這個戲的演員統籌和制片人,就在我家門口等著了,直接去了一個咖啡廳談這個戲。把劇本大綱給我看。

這個戲我看了劇本後,覺得挺難的,尺度非常大,而且讓我演領導,領導離我生活挺遠的。我認識他們,他們不認識我啊。但李路的真誠感動了我,我就把“賣身契”簽了,時間還特長,半年,我說這麽長時間啊。李路說,至少四個多月吧。我說沒問題,我這個人有個原則,只要是我答應了你的,假設時間超期了,我也完成。

為了吃透這個角色,我反複研究劇本,而且到處找政府開會的視頻,觀察里面領導是怎麽開會的。演戲除了天分,還有悟性。我希望演員是個雜貨鋪,他可以存任何東西,像駱駝一樣。等到演戲的時候,可以搗出來,把所有的儲備都用上,添在這里一點、添在那里一點,就是不一樣的。

每經影視:現在有些明星缺乏演員的自我修養,臺詞都不背,張嘴就說1、2、3,後期再去配音。這個戲里,好像沒這個情況?

吳剛:必做的功課啊,所有的人都在等著你,那麽多工作人員,在這忙活了兩個小時,就為了等你那十分鐘的戲,你八遍十遍還背不下詞兒來。我覺得這是不可以的。

每經影視:您出演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中的角色,因為“一條就過,不NG”而被大家稱為“吳一條”。

吳剛:大家對我褒獎了。其實這是一種演員的天職,我們人藝演員的傳承,“戲比天大”,真的就是這樣。演話劇《嘩變》的時候,搭檔丁誌誠的母親去世了,大家都沒敢告訴他,演完戲才跟他說,所以謝幕他沒參加,演完戲他直接就走了。

很殘酷,但必須面對。像熬十天大夜、拍戲受傷、往零下三十度的水里跳,那都沒什麽可抱怨的。

“拍電影電視劇,首先不能跟話劇時間沖突”

每經影視:現在您火了,來找您拍影視劇的一定更多了。

吳剛:其實影視劇的邀約一直不斷。我之前參加了不少影視劇演出,今後還是會按我自己的路子來選擇。

首先是劇本爛了我沒法去,這不是砸我自己的牌子嗎。現在好的劇本真的不太多。像《人民的名義》這種,你一看劇本就拍案叫絕的。

其次,話劇我一定會堅持做的,人藝是我供職的單位,未來也是一樣。無論在外邊拍多麽了不起的電影或是電視劇,合同上一定要寫好,劇院有演出的時候,這段時間一定騰出來。片方同意,我才簽這個合同,不同意的話,我就不去了。因為這個時間,一定要交給北京人藝。

每經影視:喜歡話劇的年輕觀眾其實非常多。但您會不會覺得話劇的回報與付出不太對稱?

吳剛:大家不一定都喜歡我,但戲劇是有一幫忠實觀眾的,而且年輕觀眾特別多。看戲劇有一個好處,可以讓生活更深刻,這是很重要的。

人藝培養了一批好演員和戲劇愛好者,這一點功不可沒。至於你說回報,我理解的是,話劇的接觸面畢竟沒有電視劇廣,我們劇院一場戲就1100個座位,你演十場,演一年,也比不上網絡上全國同看,這覆蓋面有多大。

我有時候看英國皇家戲院,他們把有的戲拍成舞臺電影,拍得非常好,卷福演的,在我們劇院也放過這個片子,舞臺的聲光特別棒。將來我們的話劇電影要是能拍出那樣的效果,那話劇的觀眾面就廣了,全世界都可以看了。

憑借著一副好嗓子,吳剛當年差點兒去了廣播電臺當播音員,但由於對表演的熱愛,吳剛在收到電臺和北京人藝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人藝。

“擇一事終一生,愛一人到白頭”。用這句話來形容吳剛的事業與愛情,是恰當的。吳剛考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培訓班,從此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吳剛也結識了人藝同學,後來成為他夫人的嶽秀清。

其實像吳剛這樣功力深厚的演員,在《人民的名義》中是大多數。40個演員,幾乎全是科班出身,而且大部分是話劇院的臺柱子。

對這些把演員這個職業看得很重的話劇演員們來說,做足功課是基本素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人生在世,各行各業想做好都不容易,演員吃下去的苦同樣如此。至於修身、修德,亦是一個將表演藝術作為一生追求的職業演員的必修課。

在吳剛看來,主旋律影視劇其實應該叫“主流劇”。既傳遞正能量和真摯的情感,又講了一個好故事,美國大片其實大多如此。但這樣的主流劇在中國還未成主流。

而與話劇舞臺的堅守相比,熱錢湧入的影視圈誘惑無窮。對於未來,吳剛又如何取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97

莊友衡︰哥哥做事進取

1 : GS(14)@2011-07-04 23:05: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04&sec_id=15307&art_id=15398110


性格不同 「無咩一齊做嘢」
莊友衡坦言,跟莊友堅的性格不接近,「我比較個人主義,佢鍾意同好多人一齊講嘢、飲嘢。佢圈子大好多,我喺香港得十幾個朋友,應酬都少」。而且,兩人做事作風南轅北轍,「佢做嘢 aggressive(進取)好多,專長於財技、企業財務,我就多啲技術性同學術性」。莊友堅喜歡炒股賺錢,莊友衡則不好此道,指自己投資不多,買股票屬於中期投資,甚至會買基金!
最搞鬼是,莊友堅曾經講過,與莊友衡拍住上搵食,「我負責發號施令,莊友衡則守住啲錢」,有事再互相提點。問到兩兄弟實際如何分工,莊友衡有意無意劃清界線,強調二人「無咩一齊做嘢」,指「佢曾經係中南證券揸弗人,我哋有用佢嘅服務……好多項目經佢介紹畀我哋,啱聽就會向個董事會講」,只此而已。
莊友衡又大爆,一星期只會因為跟 86歲的母親飯敍,才見莊友堅一次。提起莊老太,上月初德發集團( 928)公佈重組計劃,引入莊老太黃民權為投資者,通告披露莊老太活躍於股市逾 30年,投資組合總值 1億元,「以佢咁嘅年紀,家仲每日睇財經新聞,有自己嘅想法」。得到母親真傳,難怪兩位兒子均在金融界吃得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224

【打工正能量】做事要出啱力 做牛做馬≠有運行

1 : GS(14)@2016-07-15 05:16:14

你勤唔勤力,同你做唔做到,唔一定有關係。客觀現實就是這樣,結果騙不了人,也不會因為你曾經做牛做馬而給你同情分,所以勤力之餘,大家都在想,如何做得醒目,才不會浪費精力,白費心機。


1.二八法則:企管理論中經常提到「Pareto Principle」法則,來解釋我們八成的成就,都是來自兩成的努力,換言之跟我們說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有點相近。通常我們做事無效果,往往就是全副精力都用在無關痛癢的領域,所以才沒有效果。這個世界沒有一本通書睇到老,要做得醒目,是需要不停找到那「二」,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2.定立短期目標不容multitask:做得醒目的人,永遠都是一步一步去做。有些事情,真的不容許你multitask,假使要達到長期目標的工作包括市場研究、市場定位,到最後研發產品、提供服務等等環節,那短期目標一定是把精力放在市場定位而不是放在研發產品上,謹記要分好先後次序做,否則花在修正的成本比研發的成本可能還要多,甚至最終賣不出去,要拿回家裏當陳列品。3.代表你意志力的三個「W」:三個「W」是「Won't」、「W ill」及「Want」。Won't是「拒絕」,即拒絕無謂工作很重要,因為無謂的事正在浪費你的時間,阻礙你做更有效益更能為公司掙錢的事,所以懂得say no永遠都是成功人士的利器。相反,Will就指我「會」採取甚麼行動來提升生產力,達到不一樣的結果。Want就是「我要」,你要達到目標,首先要問問自己,你有熱切的渴望要做到嗎,要得到它嗎?醒目的人,心態上正正有這三個W,所以才不會盲目地做做做,最後都係一個吉。參考資料:fastcompany.com記者:陳以恒



二八法則,指出八成的成就,來自兩成的努力。(網上圖片)

互相扶持雖重要,但別因為有女同事獻殷勤就幫忙她做一些無謂工作。(網上圖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5/196955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86

稱為港做事「不遺餘力」似暗示去馬林鄭:今年重要因身份會變

1 : GS(14)@2017-01-02 00:48:49

■林鄭月娥(前排中)昨出席支持香港運動員活動,沒回應傳媒就參選特首及西九建故宮館的提問。黃文邦攝



【特首跑馬仔】【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訪京後,仍未就是否辭職參選特首表態,她昨日出席一個支持香港運動員活動時稱,對她來說2017年是非常重要一年,指不論她稍後有甚麼決定,她的身份也會有改變,但仍會是香港運動員的「好朋友」和支持者,又稱只要是做好事、為香港凝聚正能量,她不會「量力而為」,而是「不遺餘力」,似對參選特首有所暗示。有民主派議員認為,林鄭若真的決定參選,就應盡快擺明車馬辭職,讓選委可了解她的政綱,而非以「賣口乖」方式曲線拉票。記者:呂浩然林鄭早前已表明重新考慮是否選特首,但她至今仍未有任何宣佈,她昨日到香港體育學院出席停辦已數年的「毅力十二愛心跑」開幕禮,仍未有就是否辭職參選表態,不過她在致辭時,就意有所指地提到,十多年前曾以社署署長身份擔任這項活動的主禮嘉賓,當時她要跑一個圈,但想不到跑了一半已氣喘,精英運動員協會成員葉恩明醫生提醒她要量力而為,但她當時覺得做對香港好的事情,不是要量力而為,而是要不遺餘力,「如果係做好事,譬如參加今日(昨天)嘅毅力十二愛心跑,或者為香港凝聚更加多嘅正能量,應該係不遺餘力!」林鄭續稱,今年將是香港回歸20周年,近年香港社會出現了很多爭拗,她希望該項活動可以為社會注入多些正能量、增加多些凝聚力。林鄭這番說話立即博得其他主禮嘉賓的掌聲。


自稱精英運動員好朋友

林鄭月娥隨即坦言,2017年對她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無論我稍後作出乜嘢嘅決定,我嘅身份都會喺2017年有所改變」,但她即時說:「但係無論我係乜嘢嘅身份,我仍然係香港精英運動員嘅好朋友」,同時是所有香港運動員的支持者,又稱自十多年前參與過愛心跑後,只要她人在香港都會現身,為參賽者打氣外,亦以示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更不忘打趣指將來愛心跑或周年晚宴,都要邀請她「這位好朋友」出席。其論又再博得其他主禮嘉賓的掌聲。林鄭致辭及主持開幕禮後,她又特意參觀過籌款攤位後才離開,但未有回應傳媒就參選特首及西九興建故宮博物館的提問。


林卓廷:有心選應辭職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出,林鄭的說話除了向運動員「賣口乖」,想爭取那些精英運動員支持,為參選增加本錢外,林鄭做法亦凸顯小圈子特首選舉的荒謬,令有心參選的人要等中央首肯才敢去馬,「明顯係有心選嘅人唔知等乜嘢,辭咗職嘅又等中央發落,咁樣好唔健康囉!」林卓廷認為現屆政府只餘下數個月任期,林鄭若有心參選,就應「擺明車馬」辭職宣佈參選,「(林鄭)一係專心履行公務,一係就辭職參選、畀選委睇政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1/198832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58

中保監:保險公司做事不應太血腥

1 : GS(14)@2017-02-11 18:34:28

【本報訊】中保監副主席陳文輝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部份保險公司在股市中的非理性舉牌(即增持股票逾5%)造成不良影響,損害行業形象,稱「做事情不應該這麼血腥和欠思考」。《證券時報》引述陳文輝指出,保險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和一致行動人士,投資與保險無關的領域,偏離審慎穩健的投資理念。他強調,保險公司不是大股東的工具。他又指出,有的公司做境外投資,像闖進糖果店的小男孩,海外投資不能盲目投資,應該態度積極,行動謹慎。大面積的跨境、跨領域投資,其中的風險動輒幾百億元;內保外貸放大槓桿的情況突出,不符合當前去槓桿的政策方向。此外,有些公司負債成本過高,令資產部份須提高風險偏好,有保險公司發行架構重重的產品,惟最底層資產模糊,不符合中央去槓桿方向。陳文輝強調,保險行業應該向正確方向發展,審慎穩健運用保險資金,包括保險姓保、強化保險資產負債管理,及依法合規運作和守住風險底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0/199234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38

職場慧眼:學做人緊要過學做事

1 : GS(14)@2017-07-01 10:18:03

「Son媽你好!我係final year大學生,?家喺一間行業龍頭公司返緊一段日子internship,我知道身為公司入面嘅新丁要謙虛同少惹事,但坐我旁邊嘅同事好鍾意傾偈同講人是非,剛巧有一排公司工作極忙趕住交貨,我覺得呢位同事不停撩我傾閒偈太煩,而且浪費我時間,坐位原因避無可避,於是我就敷衍應對佢。點知自此以後,呢位同事就成日對我單單打打,又用惡毒言語咒罵我,我當下只能厚住臉皮一笑置之唔駁嘴,返工死忍但放工後羞憤嘅心情一直纏繞不去,情況無改善之餘,仲影響埋自己情緒同健康。呢位同事唔知真傻假痴都已經喺公司生存咗幾年,恐怕唔簡單,其他一班同事雖然暗地裏對佢有微言,但係表面都同佢扮friend唔敢硬碰。我想問,其實應該如何處理及調整心態免得內傷?又應如何避免呢種事喺下一份工重演?感激不盡!」人情世故,還有人情冷暖,你們職場新鮮人的確很難明更加難掌握。你雖然知道要謙虛少惹事,問題是你對同事的態度出了事。你用敷衍的態度對待人,人家是食鹽多過你食米的老手,又知道你只不過是個過客,玩你串你何須擇日子,完全沒有需要留手留口。其他同事明知你是個閒人,還要態度不佳,亦犯不着為你出頭。至於他們同事之間究竟鬼打鬼還是friend過打Band,第一你根本不識得分,第二根本唔關你事。做intern最大的價值,從來不是學做事,而是學做人,可惜知道價值、懂得把握機會好好學習修練的沒有幾個人。如此小事你都覺羞憤難當,你的EQ離合格還有好大一段距離。人必自省然後人省之,不一定是過失過錯,只要從過程中自我反省學習提升,吸取教訓吸收經驗,日子一樣會見功。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8/200707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