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貨幣能否成長為國際貨幣,主要還是取決於市場主體的自發選擇。而市場選擇的基礎,又是貨幣發行國的經濟、金融的能力。”7月24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目前所取得的成績,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和政策順應市場的過程。
“下一步中國央行將會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穩紮穩打,持續完善人民幣業務的政策框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促進跨境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平穩。”陳雨露稱。
陳雨露還指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五方面發力方向:
第一,要努力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基礎穩定。第二,繼續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框架,圍繞“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業務持續發展,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
第三,有序的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支持優質的金融發行主體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境內優質的機構到境外發行人民幣,引進優質的機構進行人民幣優化。第四,繼續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優化完善人民幣的市場。第五,利用多變和雙邊的對外合作、金融合作機制,加強國際貨幣金融合作和宏觀經濟的政策協調,為人民幣國際化營造一個長期有利的國際環境。
陳雨露也肯定了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成績。2016年以來,國內外金融形勢依然複雜,人民幣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宏觀金融風險總體在可控之中。首先,人民幣成功納入SDR籃子。新的SDR籃子在10月份生效。人民幣加入SDR,是人民幣融入全球一體系的重要里程碑,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國際化改革成果有效肯定,目前,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的準備當中。
第二,人民幣國際化有效拓展,跨境業務、人民幣業務有效進展,同時有序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進行開放。進一步便利境外央行內的金融投資,投資到我國銀行內的債券市場。銀行對外開放的水平顯著提升,到今年6月末,已經擴展到16國家和地區,總額度達到了1.46萬億人民幣。2015年6月,人民幣支付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名,占比達到了1.9%。與此同時,以中國香港為主,多點並行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格局已經初步成型,以人民幣計價信貸、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產日益豐富。到2016年3月末,人民幣離岸市場存款余額約1.36萬億元。
第三,國際央行間的合作國際化。截至到2016年6月末,與36個國家化地區央行額度互換,總額3.3萬億元,除了美元之外,已經實現了人民幣對澳元、英鎊、韓元十幾種貨幣的直接交易。同時在區域市場,或者是銀行櫃臺上,實現了人民幣對泰銖、老撾吉普、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的直接交易。
第四,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完善。2016年10月,人民幣國際化跨境清算系統上線運行,在清算和運行路徑實現新的突破。目前已經有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今年6月份,與美聯儲又簽署了在美國、俄羅斯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合作備忘錄。與人民幣一期為基礎,以及境外機構、境內機構人民幣帳戶比較完整的人民幣跨境和離岸業務的清算體系已經逐步造成。
陳雨露稱,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以及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更多的人民幣市場需求將會得到有效的激發。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領域和範圍在長期內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實習記者李佳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