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派糖無用 左丁山


2009-02-06  AppleDaily


 

政 府宣佈,○八至○九年財政年度收支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有三百零九億元盈餘,消息一出,又有人要求派糖、退稅。到今年三月底,呢筆盈餘即使仍然存在,左丁山 都認為一動不如一靜,政府收埋算嘞,無謂搞咁多嘢,過往派糖、退稅,究竟對本港經濟有何刺激?香港啲經濟學家有冇做過深入分析呀?如果有嘅話,左丁山承認 未見過,未睇過,聽好多人吹水就聽得多。

根據粗略印象,政府派糖退稅過後,本地GDP不動如山,外圍要衰退嘅話,香港難以獨善其身,派多多糖也無用。○八 /○九財政年度之稅收,係按照○七/○八年(至三月底止)嘅公司盈利,個人收入等徵收嘅,大家都知道○七年四月一日至○八年三月三十一日,非常好景,打工 仔花紅特多,公司盈利好到不得了,故此到咗○八年十一月以後交稅時期,庫房收入非常好;但係,○八年四月一日至今年三月三十一日,大家嘅收入好唔好呀?公 司盈利好唔好呀?心裏有數啦,即係話於○九年十一月以後嘅庫房稅收,與今個財政年度同期相比,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假設政府預算不變或有輕微增加,下一個 財政年度必然有赤字,可能好大o忝。

故此今個財政年度如有盈餘,留番嚟預備下年赤字好過。咁咪好唔進取?各國紛紛增加支出,大搞基建,不惜財赤大幅度增加 喎!要知道,香港不同一般國家,香港係海島型經濟,漏斗效果(leakage effect)十分嚴重,千億元基建使費,有好多用以購買外地建材,外地顧問,外地建築專才嘅,唔會產生甚麼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唔好以為請多啲本地建築工人就達到目標。此外,香港唔可以印銀紙,發債券集資唔會大規模,邊度有資格學人哋呀。如彭定康上次來港在FCC 演講話齋,我哋要千萬注意,不可在此經濟不景時期,以挽救社會經濟之名,大搞甚麼工業政策與社會工程呢樣嘢,我哋唔會搞得叻過新加坡;哼,新加坡嘅經濟萎 縮嚴重好多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9

為何止蝕是無用?(一)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471

巴黎:

價值投資,和投機,或長線平均價投資最大的分別是對逆向處理的方法。
長線平均價投資並沒有重視事情發展的逆向,因為他們相信,世事自會循環,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這道理無可反駁,不過以這種完全沒有逆向處理的投資方法,是對人類弱小心靈的一個大挑戰。

價 值投資法最特別成功之處是,它常常問:假如我計的不是,假如我錯了,那如何呢?這種逆向思維,任何一個有智慧的人都必須要有,例如你過馬路時,行人燈亮起 指示你可過路,你還應該先要問自已一個問題,假如那輛向自已方向行駛的車的司機看不清指示燈,或渴了酒、或沒有停下來,或....,你將會如何呢?

那麼,和司機眼神接觸就是一個準備;汽車開始慢駛和你的距離就是價值投資法說的"Margin of Safety",沒有這個安全距離,你就註定把每一次的過馬路的安危交給已經很忙碌的命運之神去操作了。

投機人也會問逆向的問題,他們希望找到一個方法去應付假如市況逆轉,應以什麼方法處理,止蝕是他們的認為,Graham在他的著作第(52)篇說,這種方法以科學看註定是個失敗的操作。

嚴謹的、聰明的投機人也應該會知道這道理,妨間教你止蝕的朋友,我認為,連投機也不會成功,假如他們賺錢,我想,這只不過是股神說的大猩猩投資法而已。

止蝕如何注定會失敗,下回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3

為何止蝕是無用?(二)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473

巴黎:

一般投機人都會設定一個止蝕位,和止賺位,前者較細,後者較大,例如跌5%便止蝕,賺就要賺足20%,這種想法,表面令人唱采,因為一次的利潤,足夠四次的虧損,如果升跌機會是一半一半,那麼這種所謂逆向思維的防禦,不是天衣無縫嗎?

看完本文後,你會知道,其想法是妙想天開。

以一個二位元機會率的計算法去解釋止蝕法的錯誤:

1.原本的遊戲機會:

現假設,股票的升跌的機會各50%,而在某一時間內,例如一個月的上升和下跌各可能是本金的+ - 20%。它的機會價值(Expected Value)=$0,即一個上升下跌都一樣機會的遊戲,你沒有著數,你不會付出一個仙去購買這個機會。

設定投機人每隔7天算一算價格並決定行動,而 在第28天(為一個回合)的5個最終本金變化結局數的旁邊%是代表其出現的可能纍積機會率,這個遊戲的清算相隔日是假設為7天,也可以是7星期,或7小時,結果都是相同。


             第7天     14天         21天             28天        
                                                         (升升升升)   機會率
                                           (升升升)    $120        (6.25%)
                             (升升)    115
                 (升)       110                         $110        (25%)
    (本金) 105                        105
    $100                  100                          $100       (37.5%)
                 95                         95
                 (跌)        90*                        $90  *      (25%)
                              (跌跌)      85 *
                                            (跌跌跌)    $80  *     (6.25%)
                                                              (跌跌跌跌)



 
本金結局        路徑                 機會率    本金機會價值
+$20           一條升升升升           6.25%        +$1.25
+10            四條...                      25.00%        +2.50
+0              六 條...                     37.50%        +0.0
-10             四條...                      25.00%        -2.50
-20             一條跌跌跌 跌           6.25%         -1.25
                                                                 -------------
                                                                 總= $0


2. 投機人粗疏想法:

止蝕策略是希望把有*的綠色部份下跌大於5%的機會控制,變成只下跌5%便止蝕而非等到大於5%的10%、15%或20%的虧損,他們以為在一個回合後的機會價值會是賺到$2.1875如下:

本金結局     止蝕後路徑      機會率    本金機會價值
+$20           一條升升升升          6.25%        +$1.25
+10            四條...                      25.00%        +2.50
+0              六 條...                     37.50%        +0.0
-5               四條...                       25.00%        -1.25
-5             一條跌跌跌 跌             6.25%         -0.3125
                                                                 -------------
                                                          總賺= $2.1875

3.科學的現實
但是遊戲真正最後的路徑,會因為每一次下跌5%的止蝕觸動交易而變化,一些原先的路徑永不會再出現,例如升跌升升(賺10%).......和其它一些路徑等,最後的結果會如下:

本金結局     止蝕後的路徑      機會率    本金機會價值
+$20           一條升升升升           6.25%        +$1.25
+10            一條升升升跌           6.25%         +0.625
+5              一條升升跌              12.25%       +0.625
0                一條升跌                  25%             +0
-5               其餘所有                  50%             -2.5
                                                                 -------------
                                                                 總= $0

第28日後仍然是無賺無蝕,因這本來就是一個機會均等的遊戲。


4.交易成本的影響

投機人往往忽視在此一個期限內遊戲交易次數的重要,因為假如每次交易成本是$0.2,一個月作回合輸四次,勝一次,表面打和,實蝕$1,一年便是$12(12%)了。

長線投資人發現自已計錯數,他會不計較交易成本而賣掉那支股票。但這種有根據的制止繼續錯誤的合理投資做法,被愚蠢的投機人應用,就做成無可避免是失敗的止蝕策略。

假如投機人希望投機本金下跌幅度減低,又或以小時而不是的一個月作回合,那交易次數必定增加,最終交易成本引致的虧損也增加。

如果他選擇控制減少交易量,他將要忍受的上下幅度的加大,那就遺反了希望控制下跌幅度,減輕心理壓力的本意,並最終發現,他又回到投資人的非常少的交易次數,即長線投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8

遊戲規則早訂好 王振堂炮轟微軟也無用

2012-8-27  TWM




最近NB產業聲音最多的,當屬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先是對微軟撈過界,推出自家平板電腦Surface,大表不滿;後又因錯失Win 8平板首發門票,放話威脅微軟,不排除退出Windows系統。

其實,早在一年前,王振堂就深知,宏碁將面對進退維谷的窘境,業內人士更直言,「遊戲規則一年前就訂好,JT(王振堂的英文名)一哭、二鬧、三上吊也無 用。」一年前,微軟Win 8正開發得如火如荼,一紙遊戲規則寫明,拿到首波門票的六家廠商,才能在今年十月發表期待度最高的Win RT平板;因為微軟首度與安謀攜手,被視為最有潛力挑戰Google的新組合。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宏碁當時面臨宏碁前執行長蘭奇留下的爛攤子,市占率節節敗退,讓宏碁去年就被摒除在首波門票的名單外;王振堂為此飛到微軟總部,大表抗議,但終究無效,更讓雙方的合作關係產生微妙變化。

看在業界人士眼裡,「在宏碁沒有棄守Windows的本錢下,王振堂說什麼,也動搖不了微軟。」也難怪宏碁今年三次下修財測,因為十月一到,別人熱烈發表Win RT平板、大搶市占,宏碁只有乾瞪眼的分。

(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9

彭麗媛Style 預告本土設計能量崛起「無用」馬可打造新中國第一夫人

2013-04-08  TWM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訪四國,隨行的夫人彭麗媛以亮麗自信的「中國第一夫人」丰采,驚豔全世界!為彭麗媛操刀造形的正是被譽為「天才設計師」的馬可。她不但與前夫毛繼鴻攜手開創中國服裝品牌,近年轟動兩岸的文創書店「方所」,也有兩人的心血。

撰文‧林讓均

當年,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捧紅了台灣設計師吳季剛;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也讓中國服裝設計師馬可一夕暴紅!

演唱家出身的彭麗媛,三月下旬隨夫出訪四國,首度以「中國第一夫人」的角色亮相,當高挽頭髮的她身著雙排扣羊毛大衣、手提黑色皮包步出機艙門那一刻,顛覆中國傳統官夫人形象的亮麗身影,隨即透過媒體鏡頭驚豔全球。

一小時之後,中國最大購物網站「淘寶網」上已狂賣同款大衣、皮包。往後幾天,彭麗媛穿什麼、戴什麼,無不成為全球的話題焦點。「麗媛Style」也使得「中國第一夫人」有了時尚風格,並預告中國本土設計能量正在崛起。

例外與無用 自創反骨品牌一時之間,全世界都在問,彭麗媛背後的操刀設計師,究竟是誰?

沒人出面承認。在媒體追蹤好幾天之下,終於揭開彭麗媛的服飾是創於廣東廣州的中國品牌「例外」,循線追查該品牌創辦人兼離異夫妻毛繼鴻與馬可。

最後答案揭曉,這位神祕設計師,就是四十一歲的馬可,搭著彭麗媛旋風,全球湧入的造訪人次,讓「例外」的官網一度當機。

三月底,「例外」與馬可另行創立的「無用」在官網貼出公告表示,彭麗媛出訪的部分衣服是由馬可設計,由例外和無用團隊分工製作。據了解,馬可率這兩個團隊花了三個月,為彭麗媛趕製上百套手工訂製服。

從「例外」和「無用」的品牌名,就知道創辦人很反骨。「當時覺得市面上的服裝都千篇一律,所以我自創品牌時,是有一些氣憤的情緒,覺得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一定要很例外,就把品牌取作『例外』!」馬可曾在中國導演賈樟柯的得獎紀錄片「無用」中提到命名緣由。

一九九六年,馬可與同是設計師的男友毛繼鴻創立中國第一個設計師品牌「例外」,由馬可擔任品牌設計師,而毛繼鴻負責市場行銷。「馬可生性太低調,但毛繼鴻卻是個不放過任何機會的天才!」友人的形容,點出兩人個性上的差異。

毛繼鴻也清楚這點,曾在媒體專訪中說到:「支持保護馬可的感性,如果她代表某種程度的『無序』和『散落』;那我就要把這變得合理化和有序,我還要善於把這感性帶來的產能發掘出來,卻不能破壞它!」極具商業頭腦的毛繼鴻做到了。隨著兩人在二○○○年步入結婚禮堂,例外的門市與營銷據點也快速成長至八十多個,隔年營業額躥升至一億人民幣。為了維護「例外」的中高端品牌定位,他甚至一度把規模達百家的門市,裁減至六十家,同時把訂價翻升一倍。

毛繼鴻與馬可看似衝突卻很互補的個性,讓「例外」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本土品牌。門市在全中國遍地開花,目前已有九十五家、據估計一二年營收超過十億人民幣,彭麗媛、歌手宋祖英等名人都是多年的老顧客。

但事業上的合拍,卻不代表兩人能牽手到老。馬可與毛繼鴻離婚之後,儘管至今仍擔任例外的藝術指導,但已在○六年自行創立「無用」品牌,專走藝術創作與高級訂製的路線。

以自然為師 實驗性質濃厚對於「無用」,馬可的主張是:「所有人都在追求有用,但眼前的有用與未來的價值常常不同,我想做些眼前未必有用,但以後會有價值的事情。」馬可想要透過設計傳達「無用,才能賦予它新的價值。」這位身高一七○公分、總紮著一根長辮的女性,常穿著自家白襯衫,搭配樸素的褲子或長裙。當站在近年遷入的工作室、曾屬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園林的廣東珠海百年宅院中,弱質纖纖的馬可宛如從古畫中走出來的女子,眉宇間繫著一股文青特有的憂愁凝思。

「我是做『服裝』的,但卻不是『時裝』設計師,對我來說,兩者有天壤之別!」馬可的服裝都是手作,曾說手工傳遞的是情感,和「流水線」(生產線)大量產製的時裝截然不同。

因此,她雖然在○七年成為第一位受邀參加巴黎高級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卻認為自己的作品和時尚扯不上邊,至今仍不願開設「無用」的門市。

近年事業重心遷移到大陸的台灣設計師潘怡良觀察,馬可的無用品牌「低調不誇張,但卻觀念前衛,實驗性質濃厚!」的確,經常前往偏遠山區旅行的馬可,為了呈現環境與衣服之間的關係,曾經把用傳統織布機與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一批手工服飾,直接埋入地底,以時間改變衣服的狀態,「把一部分留給自然來創作,我相信衣服是有記憶的!」感性的馬可雖然身在廣州的南方城市,但或許骨子裡還是當年在吉林長春長大的東北女孩,最崇敬的設計師正是「大自然」。

馬可是江蘇蘇州絲綢工學院(現併入蘇州大學)第一屆學生。老師回憶,在每個女學生都選擇珠子當創作主題時,馬可選的卻是木片、竹片與亞麻繩。

至今,在馬可融入中國傳統藝法的創作之中,無處不見類似的天然環保素材,因為「生態惡化」、「傳統文化消亡」、「奢侈風盛行」正是令她失眠的三件事。

被設計界譽為「天才設計師」的馬可,畢業後一年即以二十四歲之齡,奪得第二屆「中國國際青年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至今保持最年輕得獎人紀錄。隔年,馬可甚至獲選為首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從此創造許多設計界的「第一」。

讓馬可一鳴驚人的作品是表達遠古意念的「秦俑」系列,當年是北京服裝學院高材生的毛繼鴻,也曾幫忙馬可做這件作品。當時,兩人設計理念相投,雖然結婚後沒有生育孩子,但也一起孕育了被馬可笑稱是「我的孩子」的「例外」品牌。

為文創書店「方所」獻策

馬可究竟還有多少例外的股份,外界並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兩人仍是事業夥伴。一一年底,在廣州開幕以來就受到全中國矚目的文創書店「方所」,董事長正是毛繼鴻,馬可也會參加相關會議,很可能是他們事業上的另一個「孩子」。

有趣的是,一千八百平方公尺的「方所」因為匯聚書店、咖啡廳、展場、服飾等文創元素的複合空間,常被比喻為「中國的誠品書店」。其實,方所的幕後推手就是誠品前執行副總廖美立,毛繼鴻與廖美立的合作起點也正是根源於誠品。

據了解,○五年,甫與馬可離婚的毛繼鴻到台灣散心,無意間步入台北巿誠品,一舉顛覆他對書店的想像。毛繼鴻那次背回二十一箱書,此後忘不了誠品的文創空間與精緻選書,幾次再訪又背回了數十箱書。

或許是骨子裡的文藝性格,也或許是商業頭腦,毛繼鴻循線找到廖美立擔任總顧問,光是討論書店概念就花了兩年時間。

現在與夫婿陳傳興共同經營「行人文化實驗室」的廖美立,也負責方所的經營管理,這可說是她○七年離開誠品之後的再起之作。

「我做方所在意的是『品質』,不管賣書、賣衣服或賣咖啡,這都是生活中需要的,擺在任何一座國際城市都是上品!」從雄獅美術書店、誠品書店到現在的方所,五十二歲的廖美立企圖透過書店空間,建立更純粹的品味平台。

雖然方所還沒有確立第二家店開在哪裡,但與誠品一樣,將是「連鎖不複製」,據了解,目前中國各個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等一級城市,都已伸出雙手歡迎。

忠於自我的馬可在暴紅後,一貫淡然低調。「麗媛旋風」對她來說,或許並非無用,但也不過是一個美麗的例外。

馬 可

出生:1972年

現職:「無用」品牌創辦人、「例外」品牌創辦人兼藝術指導學歷:蘇州絲綢工學院(現併入蘇州大學)得獎紀錄:首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中國首位登上巴黎時裝周的設計師、第二屆「中國國際青年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00

無用的投資建議每年浪費投資者數十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776

來自牛津大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各種養老基金及大型投資者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購買的所謂專業投資建議大都是沒用的「廢話」。

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諮詢公司推薦的基金實際表現情況相當一般,甚至明顯低於大盤的表現。這份報告在研究了佔市場九成以上的29個諮詢公司1999至2011年間的表現後,得出在加權平均的基礎上諮詢公司推薦的美國股票型基金要比其他基金收益率每年低1.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很多機構花錢購買的推薦名單甚至不如自己蒙眼隨便挑來的收益高。

牛津大學研究小組中的一位成員表示,一些諮詢公司的巨大影響力與其實際能力表現並不匹配。另一位成員也稱這些諮詢公司在追逐價值的市場上起不到什麼指引功能。

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表示,2011年以來諮詢公司的投資報告指導了美國13萬億美元的機構資金,約82%的公共養老金贊助人及半數公司合作人為這些投資建議付費,在全球範圍內受其指引的資金達到了25萬億美元。如果數個諮詢公司同時推薦一隻基金那我們可以預期之後對這只基金的追加投資可以達到24億美元。同時這些報告還對投資經理人的任選擁有相當的影響力。

研究小組發現諮詢公司們傾向於優先推薦大型基金,這可能導致一些基金邊際收益下降,也解釋了為何其推薦結果總是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原因。

牛津研究小組一位成員說到:「大部分諮詢公司一般不公開自己的推薦業績,也就無法判斷其建議的優劣,而龐大的養老基金的資產配置卻要聽取這些建議,這不太合理,是時候讓這些諮詢公司披露他們的推薦報告了,除非有些專家們覺得自己推薦的基金表現實在拿不上檯面。」

全球最大的諮詢公司之一美世首席投資官Andrew Kirton表示他們會每季度向客戶提交收益表現數據,最新報告顯示他們的所有業務今年增值1.3%,在股市方面增值1.1%。記者同時詢問了翰威特諮詢公司和韜睿惠悅諮詢公司,他們拒絕對此事置評。

報告的最後推測機構投資者們仍將繼續依賴這些投資推薦報告,一方面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為自己的決策先立起一面擋箭牌,當投資出現了問題可以推卸責任;亦或是這些機構只顧著照葫蘆畫瓢,壓根沒研究過諮詢公司給的推薦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38

塑化劑輕判 揭開消保法無用真相

2013-10-28  TCW  
 

 

兩年前,被稱為食品界食安海嘯、幾乎「動搖國本」的塑化劑案,團體求償訴訟在十月十七日一審宣判。

這起國內首件食品安全團體求償案件,相當具有指標性意義,消基會替五百六十一名消費者向三十七家業者提出二十五億元團體訴訟求償金,但一審法院僅判賠一百二十萬元,大大出乎各界意料之外。

其實從塑化劑團體求償這個指標性案例,法院的思考邏輯及判決態度,幾乎可以斷定,「未來台灣食安事件仍將層出不窮,國人健康仍將持續亮紅燈,」立委田秋堇說。

因為當主管民眾健康的衛福部幾乎形同淪陷、黑心食品業者又橫行,甚至連最後一道司法關卡也不能保護人民,國人身體健康正遭到「黑心大老鼠」嚴重啃食,每次出事總是「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的「官僚體系」,就是養肥黑心大老鼠背後那隻黑手。

理賠差很大企業損失,比民眾健康重要

在這次塑化劑集體訴訟案中,讓人覺得很瞎的判決當屬:把「添加塑化劑」食品吃下肚的消費者,也就是事件「直接受害者」,有人僅獲得新台幣九元的補償,但食品業者卻「搶先」獲得鉅額賠償。

塑化劑案爆發後,下游食品業者統一、大漢酵素生物科技、康富生技公司紛紛將箭頭指向上游原料提供源頭─賓漢與昱伸公司。

其中統一因長期向賓漢採購起雲劑做為「蘆筍汁」、「寶健運動飲料」添加物,當賓漢被查出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使用,統一於是以「企業蒙受損失」為由,向賓漢求償近八千萬元,大漢酵素及康富也跟隨腳步同樣對昱伸進行求償。

去年八月,食品業者向塑化劑供應商求償的一審判決出爐。

板橋地院判決賓漢及負責人要連帶賠償統一企業七千三百四十萬元,接著,法院也判決昱伸須賠償康富四百二十一餘萬元,另外也須賠償大漢酵素三千三百八十三萬餘元。

統一成為「塑化劑」風暴中,首家獲得賠償的「受害廠商」,若加上大漢酵素及富康,整個塑化劑事件發展至今,食品業者所獲得的賠償金額已超過一億元。

如果按照新北地院這樣的判決,顯示法官的思考邏輯是「企業的聲望和損失比民眾身體健康還要來得重要,」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說。

責任差很多代言人責任,比廠商還重

根據《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企業經營者「故意」所造成的損害,消費者得請求損害額三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過失」所造成的損害,得請求損害額一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

而塑化劑團體訴訟一審宣判結果,消基會原先求償二十多億元,但法院判廠商僅須賠償一百二十萬元,判賠金額會這麼「不成比例」,主要是這些賠償金額只是消費者當初購買這些「含塑化劑」商品的金額,並不包含消保法當中強調的「精神及懲罰性」等其他損害賠償。

「原本還在期待法院至少會對食品業者進行『懲罰性賠償』,現在法官連《消保法》獨有的懲罰性賠償精神都不提,那法律何必特別立個《消保法》來『偽裝』保護消費者,本來的《民法》就足夠使用了,」玄奘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汝吟說。

因為對照《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以下簡稱公平法)的「薦證人」責任,也就是產品代言人代言產品,若發生爭議,也要負起連帶賠償責任。換句話說,受害者不僅能夠對廠商求償,也能對代言人提出民事求償(若以胖達人事件為例,受害消費者除了對胖達人求償,小S可能會被消費者以民事求償)。

如果代言人都有這種需要負連帶責任的風險,那塑化劑案中,這些大廠商可以將責任推給原料商,然後自己除了退換貨的「補償」以外,「賠償」責任輕微,甚至還可以以「受害者」名義進一步向原料商求償,相當不可思議。

「藝人代言都得負連帶責任,販賣『塑化劑』有毒食品的業者卻沒事,那食品業者的責任不就比代言人還要輕?」陳汝吟點出塑化劑集體求償判決「荒謬」之處。

另外,這次消基會塑化劑集體求償案之所以會在一審「敗下陣來」,主因在於法官採信食品業者提出:衛生福利部旗下食品藥物管理署以及國民健康署網站所公布的「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當中針對塑化劑「無害」的描述,因此採信塑化劑對人體無害。

解釋差很遠食衛署函文,內容自相矛盾

根據手冊內容:「塑化劑DEHP會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內,由尿液或糞便排出;塑化劑DINP在七十二小時內有八五%從糞便排出,」法官於是認為塑化劑DEHP與DINP會在短時間內排出人體,對健康並未造成傷害,因此不構成「精神及懲罰性」等損害賠償。

但在統一對於賓漢的求償案中,法官採信的卻是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另一函文。

法官根據此函文等證據得知,以六十公斤成人而言,DINP每日總耐受量是九毫克,二十公斤的兒童則是三毫克,喝一罐寶健攝入八.九九○八毫克、蘆筍汁是八.九九六四毫克、7-select為九.○○二八毫克,均已達或超過六十公斤成人每日耐受量,對兒童更超標近三倍,足以危害人體,因此判賠賓漢須賠償統一七千三百萬餘萬元。

這當中令人不解的是:同樣是中華民國法院,為何塑化劑「對人體有害還是無害」,卻有完全不同的解釋?

早在團體訴訟期間,消基會就已發現「幾乎所有廠商都拿食衛署的手冊內容來辯解」,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於是趕在今年二月發函食衛署(當時仍為食藥局),除請食衛署針對「塑化劑對人體傷害做進一步說明」,也有提醒食藥署「趕緊撤下手冊」的用意存在。

怎知二月二七日,食衛署給予消基會的回函,文中僅輕描淡寫提到「此數據僅是國外動物實驗結果,網站所揭露內容,僅係說明國內外的科學研究結果,且食品中驗出塑化劑,除人為添加,也可能是環境污染或塑膠容易正常溶出的背景值等,」至於塑化劑到底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樣的危害,食衛署的回函完全「隻字未提」。

惡例一開,後患無窮胖達人、大統,判賠機率低

如今,塑化劑案一審判決結果消費者權益出現大潰敗,國內食安界私下都認為,「第二起食品安全團體求償」胖達人案,甚至接下來可能提起「團體求償」的大統黑心油案,消費者一方想要「集體求償」成功,機會恐怕更是渺小。

「明顯違法添加的非法添加物,加在食物中,法官都可以認為此對身體無害,業者不須對消費者進行賠償,那合法的添加物,要如何向法官說明或舉證『合法添加物』會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徐則鈺對於胖達人甚至是大統案的「團體求償」能有多大效果,感到「不樂觀」。

就算最後,胖達人集體求償案,針對胖達人「廣告不實」,消費者只要主張「被騙」就可獲賠償,而讓這起「團體求償」案勝算增高,但以目前有六百多人提團體訴訟,全部發票加一加總額不過五、六十萬元。

如果依消保法,懲罰性賠償三倍,賠償金額不過一百多萬元,若依新通過的《食衛法》第五十六條(非財產損害包括精神損害的話),每人可求償五百元到兩萬元,就算最多每人可賠兩萬元最高上限,總數也不過賠一千萬元,一百萬元或一千萬元,這對於以「天然」為訴求,賺取暴利的胖達人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無關痛癢。

「當廠商獲得的暴利與罰則不成比例,不肖商人當然不會把一點點的罰金,看在眼裡,」謝天仁說。

相較於日、美等重視消費者權益的國家,每每祭出「重罰」遏阻問題食品及業者,在台灣不管是消費者「吃毒」或是「被騙」,似乎只要消費者「沒死」,販售黑心商品的無良廠商,最後幾乎都沒事。而這次的塑化劑案,只是讓我們再次印證,司法對於黑心業者果然是「重重舉起、輕輕放下」。

【延伸閱讀】塑化劑事件,重重舉起輕輕放下—塑化劑大事紀

時間:100/03事件:衛生署技正檢驗台南衛生局送檢減肥用益生菌是否摻西藥,發現含塑化劑DEHP

時間:100/05/19事件:彰化檢方查出塑化劑來自新北市昱伸公司,將負責人賴俊傑等羈押偵辦

時間:100/05/23事件:衛生署全面檢驗食品,含塑化劑者下架銷毀

時間:100/05/27事件:新北地檢署查出賓漢香料公司販售塑化劑給統一、津津等公司生產飲料,將負責人夫妻等依詐欺等罪嫌起訴

時間:100/12/16事件:統一向昱伸負責人求償1.4億元

時間:101/03/15事件:消基會代表561名消費者對昱伸、賓漢、統一等37家公司求償,共24.9億元

時間:101/03/20事件:賓漢負責人被判刑13年

時間:101/08/06事件:統一企業向賓漢公司求償8,000萬元,新北地院判賠7,300萬元

時間:101/11/20事件:康富生技向昱伸求償851萬元,獲台中地院判賠421萬元

時間:101/12/27事件:昱伸負責人被判刑15年

時間:102/02事件:北市李姓男子因購買統一寶健運動飲料,向統一求償商品價格25元及精神慰撫金1元,另向衛生署及工業局各求償1元,一審法院認定統一與政府機關無疏失,判李男敗訴

時間:102/05事件:金果王負責人判刑14個月

時間:102/08事件:大漢酵素公司向昱伸求償,獲新北地院判賠3,300萬餘元

時間:102/10/17事件:新北地院判昱伸等18家公司須賠償消費者120萬7,86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26

維生素產業危機?研究顯示維生素幾乎無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947

周一公布的兩項新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複合維生素對於預防慢性疾病幾乎沒有什麽益處,應當避免服用複合維生素。 《內科醫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刊登了上述嚴格進行的研究。研究顯示,複合維生素對認知功能或心血管健康沒有影響。這也是表明食物補充劑對於普遍營養良好的西方人群幾乎沒有什麽健康益處的最新報告。此前已有一系列報告得出這樣的結論,包括上個月對26項維生素研究的回顧。 四位醫師和公共健康專家在伴隨研究發布的評論中寫道:傳遞出的信息很簡單,那就是大多數食物補充劑無法預防慢性疾病或死亡,並沒有服用它們的正當理由,應當避免服用。 評論補充說,在其他一些試驗中,β胡蘿蔔素、維生素E以及還可能包括高劑量的維生素A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市場研究機構歐睿信息咨詢有限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顯示,全球維生素產業十分龐大,去年銷售額達到234億美元,較2011年提高了3%。具體而言,複合維生素的銷售額去年增長了2.5%,達到142億美元。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最新的數據顯示,大約40%的美國人報告說他們在2003年至2006年間服用複合維生素或礦物質。 維生素行業組織對上述評論提出批評,並指出去年一項對1.5萬名男性的研究表明,每日服用適量複合維生素可以降低患癌風險。一些專家認為上述研究結果不具代表性。 新試驗之一評估了維生素如何影響5,947名65歲及以上年齡男性醫師的認知功能。參加試驗者被分為兩組,每天分別給他們輝瑞公司(Pfizer Inc.)生產的複合維生素善存銀片(Centrum Silver)或安慰劑。他們的認知功能在試驗之初會被評估,之後在12年的時期內再至多評估三次。研究人員發現,試驗期內,服用複合維生素和安慰劑的兩組人在平均認知功能的改變方面沒有區別。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布里格姆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醫學教授Francine Grodstein領導了上述研究。她稱研究結果令人失望,但說她並不準備像評論作者推薦的那樣放棄維生素。她說,如果進行更長時間的研究,或者對教育程度不太高、飲食攝入情況不太好的人群進行試驗,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輝瑞說,善存銀片等複合維生素的主要目的在於幫助人們彌補通過飲食攝入的營養不足的情況,而不是為了診斷、治療、治愈或是預防任何疾病。 第二個試驗有1,708名年齡在50歲及以上的患者參與,這些人全都在至少六周前發作過一次心臟病。他們之中一部份人拿到的是大劑量的複合維生素,另一部份人拿到的是安慰劑。這份研究表明,服用維生素並不能降低患者死亡或未來發生心血管問題——比如心臟病或突發中風——的風險。 不過領導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說,有些患者退出了試驗,有些患者沒有服用維生素或安慰劑,使得該研究多少打了點折扣。 領導這次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心臟病學家拉馬斯(Gervasio Lamas)說,他幾十年來一直告誡他的病人不要服用維生素。他說,我們治療的不是營養不良的患者,我從沒見過哪個病人患有壞血病或腳氣。他提到的這兩種病是因為維生素C和維生素B1缺乏造成的。他說,如果一個健康的人想要保持健康的話,應該做的是停止吸煙、鍛煉身體、降低體重,如果有高血壓或膽固醇偏高的話,就按醫囑服藥。 拉馬斯和其他研究人員指出,特定維生素和礦物質已經被證明對目標人群有益。比如,葉酸就被廣泛推薦給孕婦服用,用以預防新生兒在大腦或是脊柱方面的缺陷。評論文章的作者指出,維生素D在防止老年人跌倒方面的可能益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公共健康專家們說,研究表明複合維生素對非洲和亞洲的營養不良人群有益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54

明知降息無用 央行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71

d283344

央行時隔兩年再次祭出降息的大旗,但是有人一眼就看出,這只是虛晃一招,存款利率下降配合浮動區間擴大,實際上保持不變,而貸款利率早就市場化,銀行買不買賬還很難說。

第二天的市場反應確實印證了這一點。多家銀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銀行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降息成了加息,銀行負債成本反而上行。

在貸款端,部分銀行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僅僅削減20個基點,低於央行降息的40個基點。最優質的客戶尚且如此,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恐怕不那麽容易下降。

由此看來,高層的政策可能再一次事與願違。但是,事情真的那麽簡單嗎?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在研究報告中提到,央行在推出這個政策之前必然是知道商業銀行不會買賬。那麽,為何央行要采取這樣的政策呢?其實央行降息看似“昏招”,實則“妙棋”。這種扭捏的降息方式,正是不搞“強刺激”、不“大水漫灌”的政策指導下央行使出的“招式變換”。

在“一石五鳥”的背後,央行才是最大的贏家。他給出了五點理由:

1、預期管理的升級版——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之前我們的報告中,我們曾反複提及李克強總理可謂是“預期管理”的高手。顯然此次央行也學到了此中精髓。在貸款利率全面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實際不變的情況下,其實央行並沒有通過此次的降息政策大幅改變什麽,而預期引導作用卻非常強大。這就好比是敵軍大兵壓境,只用陳兵列陣,敵方自然不攻而退,完全無須再真正發動核武器。

2、最牛拆彈專家——“降低融資成本”炸彈的擊鼓傳花

我們認為這次降息最大的好處在於,央行把國務院拋過來的“降低融資成本”的炸彈巧妙的拋給了商業銀行。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內,央行一直承擔著降低融資成本的重任,但成效並不讓領導滿意。在邁大步轉向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央行捧著“降低融資成本”的炸彈根本走不快,但為了拆彈而全面降準降息,往後倒退到行政管制,又顯然十分不甘心。這是央行的心病。而這次,通過提高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增大存款彈性、提高銀行自主權的方式,央行巧妙的將這顆炸彈拋給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接招之後,如何拆彈還是繼續擊鼓傳花,就是商業銀行自己的事情了。央行用這種方式完成了向上交差和向下傳達的重任,把自己從降低融資成本的難題里面解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央行可以稱為是史上最牛的“拆彈專家”。

3、從“擔保公司”到“居委會大媽”——局中人到旁觀者的角色轉換

有很多機構將此次的降息與之前的降息進行類比。但是這次的降息明顯有一個特點。在《答記者問》中,央行反複強調“社會責任”、“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采取的是“居委會大媽”似的道義勸告的方式。而之前的降息中,一般采取的都是發改委批項目+銀行放信貸的模式,央行作為局中人,發揮了“擔保公司”的角色,使得銀行對壞賬並不擔心,從而跟隨央行的腳步降低了融資成本。而此次,央行沒有為企業作背書,信用風險由商業銀行自行承擔,這是央行的重要的角色轉換。

4、“圍魏救趙”式的破局利器——利率市場化從“進退兩難”到“收放自如”

在今年複雜的經濟背景下,想要再推進利率市場化,可謂是山水迢迢,關山萬里。國務院降低融資成本的重任壓頂,市場普遍認為央行會推遲利率市場化。然而,央行先是以可以增加信貸資金投放為理由增加了存貸比彈性(當然這個至今還是坊間傳聞),向利率市場化邁進了一步。緊隨其後,它又以降低基準利率的方式提高了存款利率的彈性。這麽做,可謂是在國務院“降低融資成本”的大旗之下,悄無聲息的向自己的目標不斷悄然推進。而且,在經濟弱勢、壞賬高企、整體“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推進利率市場化是有道理的。

首先、當前壞賬高的情況下,存貸比口徑調整的影響較小,而相反若是在經濟好的時候推存貸比口徑的調整,銀行過度的追求信貸就有可能使得流動性短缺而突然爆發危機。在經濟弱和壞賬高的時候推出,提供了一個觀察期。

其次、在當前的整體“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可以以降低基準利率的方式放開存款彈性。而若是在整體經濟條件好的情況下,下調利率來增大彈性有可能帶來經濟過熱,而不下調利率增大彈性則有可能突然逆轉經濟形勢,後果不可預料。

從以上的兩個方面來看,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降低基準利率、提高彈性的政策,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央行巧妙的讓自己從利率市場化的“進退兩難”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反而變得“收放自如”。圍繞降低融資成本的目標以實現利率市場化的目的,“圍魏救趙”式的政策思路可謂是技高一籌。

5、ABS的“臨門一腳”——吹動優質信貸出表的“東風”

在ABS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大傾向是央行所不願意見到的。第一、商業銀行傾向於將資質較差的資產出表,而對於資質較好“金蛋蛋”,則更願意攬在自己懷中;第二、五大行由於其信貸資產優質、且信貸規模、存貸比都不是問題,更不願意出表,沒有大行參與的ABS市場註定難以做大。那麽,在這種情況下,降低基準利率就是央行促進優質信貸資產出表的“東風”。因為剛才在前面說過,優質企業信貸屬於買方市場,買方有絕對的定價權。在基準利率下調的背景下,若是優質資產停留表內,那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價值必然會下降。而出表後則不受此限制。因此,基準利率的調整對ABS市場擴容的作用更大,借力降息東風“草船借箭”,真心“孔明在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8

全球貨幣大戰只是一場“無用之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83

如今全球央行齊齊拉開了寬松大幕,貨幣大戰已經打響,但是這劑猛藥真的能拯救脆弱的經濟嗎?

今年以來,加拿大、印度、丹麥輪番降息,歐元區備受矚目的QE計劃也已出臺,各國“央媽”們放出明顯信號:不壓低匯率、推高通脹,誓不罷休!

彭博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這其中的風險是,各國為了爭奪全球貿易市場的份額而競爭性地貶值。

Capital Economics Ltd.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Julian Jessop認為,從日本的經驗來說,貨幣大戰的效果被誇大了。

從2012年四季度以來,日元已經貶值了三分之一,但日本並未抓住擴大貿易市場份額的機會。Jessop提到:

這是因為在外貿交易中,日本的出口商將出口價格維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他們選擇增加收入,而不是讓商品價格更具競爭力。

日本出口商品的價格只是略微下降,按照Jessop的計算,從日元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在國際市場中,購買這些商品的成本實際上增加了約四分之一。

12月的數據為他的結論提供了支撐。一項衡量日本出口規模的的指標僅僅攀升到兩個月的高點,而以日元來算,這是自2008年10月以來的新高。

Jessop還提到,就算全球央行將貨幣貶值作為目標,他們也註定會失敗,因為競爭對手也會加入刺激大戰。考慮到並不是所有的匯率都會以同樣的速度貶值,總體上貨幣大戰帶來的結果只是全球貨幣政策變得更加寬松了而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