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速食業龍頭創辦人德魯卡的展店祕訣 SUBWAY靠在地化突圍 挺進全台三強

2012-3-5  TWM




SUBWAY創辦人德魯卡睽違十二年之後再度抵台,為慶祝台灣去年破百店的好成績,並從後發品牌,拚成全台第三大速食連鎖店,這項里程碑,也激勵 SUBWAY在亞太區整體的展店計畫。

撰文‧林淑宜

二月二十一日傍晚時分,SUBWAY創辦人德魯卡現身在台北市西華飯店五樓,他一派輕鬆地背著雙肩背包走進商務中心,這天是他睽違十二年後再度來台的首 日,此行他專程來參加SUBWAY「亞太區負責人會議」。

對於會議內容,德魯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透露:「當然是訂定『亞太區經營發展』計畫,提升業績(Sales)、獲利(Profits)、總店數 (Stores)這三項目標。」他同時拿出會議的統計資料分析,「亞太區去年增加二百六十間店,總店數達到一千三百家,平均每間店面業績提升七%。」 SUBWAY是全球速食連鎖店,主要販賣三明治和沙拉,去年全球總店數超越麥當勞,成為餐飲連鎖店龍頭,共計三六三○六家。德魯卡看好台灣市場,他表示: 「近年來,台灣區加盟商快速增加,目前總店數超過一百三十家,在亞太區排行第四,僅次於日本、中國和印度。」年增十八家 店數贏肯德基SUBWAY店數稱霸全球,雖然在台灣店數落後麥當勞、摩斯漢堡,屈居第三,但二○○八年金融風暴,當時進駐台灣十三年的SUBWAY僅七十 四家店,至今短短三年間就已擴增到一百三十家,等於每年增加十八間,尤其去年突破百店門檻,超越店數原居第三的肯德基,更令同業不敢小覷。

面對台灣店數大躍進,德魯卡解讀,「我們堅持簡單經營的概念,總店數要多,但單店不需要太多空間,讓第一次開業的加盟商更容易擁有自己的店面,也鼓勵加盟 商多店經營。」對於SUBWAY近三年快速擴張的野心,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從旁觀察,「金融海嘯後,不少上班族出來創業、開業。有些人第一次 開業,除了有資金的考量,還會注重國際品牌能見度,或許也是促進SUBWAY快速展店的利基。」面對同業競爭,SUBWAY如何突圍?「我們與其他業者不 同之處在於『選址』。」德魯卡妙答,「選址三訣竅就是P.V.A,也就是人潮(People)、能見度(Visible)、接近市場 (Accessible)!」針對選址,洪雅齡分析,「有些品牌為了加強插旗效應,選擇租金昂貴的三角窗或百貨商圈,但有時旗艦店獲利不及成本,反而是賠 錢賺形象。反觀SUBWAY雖不一定搶到商圈地段,卻比較會經營社區形態市場。」不插旗廝殺 注重社區經營SUBWAY在全球採加盟展店,加上經營社區的特殊模式,店數得以快速超越同業,此外,近年SUBWAY搭上健康飲食潮流便車,也讓德魯卡笑 言,「我們一直以來努力提供給顧客的最大價值,未來也不會改變,仍然堅持『健康飲食、生鮮蔬菜、低熱量』的賣點。」雖然SUBWAY在台跨越百店門檻,正 進入下一個加速擴張的階段,但回頭看一九九五年,德魯卡領軍的SUBWAY剛進入台灣時,展店並不順遂。他提到,「早期,SUBWAY在向消費者建立品牌 辨識度上比較辛苦。」因為比起麥當勞等國際品牌,SUBWAY在台灣市場算是後發品牌,尤其美式餐飲業者初到新市場,還不熟悉台灣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再加 上食材採購,以及與當地通路商合作需要適應期,德魯卡回憶,「這些都需要透過一間一間店陸續增設,調整對目標群眾的行銷策略,以及與社區建立關係,整體辨 識度和業績才得以改善。」走過陣痛期之後,隨著全台加盟商增加,德魯卡提到,「許多加盟商有自己的人脈,為了讓加盟商更易打通市場,我們注重在地化策 略。」這一點,協助處理台灣區品牌廣告事務的黃暉智也補充,「創辦人德魯卡很鼓勵加盟商做鄰里行銷,加強區域在地化的發展。」如何強化在地化行銷呢?台灣 區總經理麥偉傑提到,「過去,SUBWAY在台灣的目標族群以二十五至五十歲女性消費者居多。二、三年前,邀請旅美投手郭泓志擔任台灣區廣告代言人,已提 升男性消費者來店比率,從三成上升至近五成。」德魯卡進一步強調,「我們鼓勵台灣區加盟商多店經營,主動開發區域客源,期望能在今年內再增五十間店,業績 再提升一○%。」從訪談中,不難看出德魯卡對台灣市場信心滿滿。

佛瑞德‧德魯卡

(Fred DeLuca)

出生:1947年

現職:SUBWAY創辦人經歷:送報生、非營利組織MILE創辦人

學歷:美國橋港大學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SUBWAY

成立時間:1965年

創辦人:德魯卡

台灣區總經理:麥偉傑(David G. Mann)全球總店數:36306家

台灣總店數:逾130家

2010年全球營收:15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2

能當成公交卡的手環是這樣誕生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400.html

能當成公交卡的手環是這樣誕生的

一財網 金慧瑜 2015-11-24 21:59:00

在上海卓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超看來,智能穿戴憑借貼身24小時的優勢在未來會受到廣泛的歡迎,但是一定要切實解決問題,要剛需,“做大家需要的產品才可以有價值”。

50多歲的吳阿姨在門戶網站看到“手環交通卡”的消息,馬上起了興趣,讓兒子找哪里有賣。

根據介紹,這款手環在刷卡時和交通卡一樣,會發出“嘀嘀”的聲音。手環主體寬3厘米,長3.7厘米,重量僅21克。根據作用不同,分為標準版和心率版兩款,售價分別為168元和198元,其中包含28元交通卡押金費用。手環采用的是磁吸式充電,2小時就可充滿。

“如果戴上可以計步的手環,既省了出門坐車一直要翻包的麻煩,又能督促自己多走路、鍛煉身體。”吳阿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實際上,吳阿姨的想法恰恰能反映當下智能穿戴的一個關鍵問題:找到好的應用場景。

敏狐嘀嘀手環的生產者——上海卓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互聯網智能硬件企業。此前,公司的發展方向是把人體智能檢測設備植入到運動鞋、手表等各種家居設備之中,啟動智能家居時代。創始人劉超告訴記者,他們是在政府組織的一次產業討論會上發現了公共交通的潛在應用場景。

“有一次討論會上,剛好上海市交通卡公司在探討公共交通上能不能有些突破,發現其實這個點很好,上海有5500萬張發卡量,但是唯一的功能就是刷卡,而且不能聯網,對地面非常依賴,我們就想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能實現手機App充值、讓早高峰充值排隊的隊伍短一點。”劉超說。

在這次政府組織的研討會上有不同行業的人碰撞思想火花。上海卓旗的智能穿戴與芯片公司複旦微電子、公共交通卡公司一拍即合,大家覺得可以把公交卡做到可穿戴設備上。不過,這個點子實現的過程有點“糾結”。劉超告訴記者,從項目成品出來到最終上市,他們用了整整八個月,碰到了非常多的技術問題,除了用戶體驗的改進以外,其重點就是測試。

“手環尺寸是比較小的,這麽小的尺寸要滿足之前一張較大的公交卡的效率,達到在各種場景刷卡的性能都能和以前一樣是一個難題。公交卡公司要求測試標準和原來的標準一模一樣,我們做了一遍又一遍,最後終於在上海所有的地鐵站閘機、公交線路、停車場、出租車、磁懸浮、高速公路收費站、加油站實現了。”劉超說,他們之前做公交車測試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分段收費的手持式設備,光這一部分的機器供應商就有10家左右,不同型號的機器讀卡的技術指標都不一樣,往往是把頻率降下來以後滿足了手持的,卻又不能滿足固定的刷卡機器,最後找了一個適中的方案,既能滿足測試,又要能適應所有的機器。

嘀嘀手環可以通過手機App完成充值,接入了銀聯銀行卡進行支付,未來其他支付通道也會陸續介入。“支持支付功能的手環是我們的專利,這個手環是全國首款可以支持線上付款、激活的手環。”劉超說。

這種模式更是一種雙贏:上海卓旗需要付開卡費給公共交通卡公司,同時也賣出了產品,贏得了市場份額。“公交公司授權給我們來做技術,產品是我們自己來銷售。”劉超說。

嘀嘀手環目前支持長三角的18個城市,下個月會在廣東省的21個城市擴展。但劉超認為,這一過程並不容易。“每個地方都各自獨立,區別很大,主要和當地的公交公司一家一家接入,每家技術標準、公交系統用的刷卡機器、業務模式都不一樣,例如廣東地區除了刷公交卡還可以做便利店消費,上海就沒有便利店功能。”

劉超對記者表示,未來嘀嘀手環也會在支付、金融領域進行拓展。“我們現在在和銀聯、各大銀行做測試,除了用作公交卡,也可以作為銀行卡來用,技術上已經實現,但業務還沒落地。”劉超說,他們將要接入銀聯閃付的標準。

在劉超看來,智能穿戴憑借貼身24小時的優勢在未來會受到廣泛的歡迎,但是一定要切實解決問題,要剛需,“做大家需要的產品才可以有價值”。

此前,卓旗科技獲得了浙報傳媒和張江集團的前兩輪投資。

有圖有料,盡在第一財經創新日報!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