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達只跟有追求的官員打交道」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356

生於紅色家庭、當過18年兵的王健林,在短短24年間建起了萬達商業帝國。從為政府分憂解難,到政府上門求援,王健林對官員追求政績心理的準確掌握,使萬達的商業綜合體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拿地到開發我們能實現在十八個月內開一個萬達廣場。對於五年一屆急於出政績的地方政府來說,萬達模式是再受歡迎不過的了。」

「萬達只跟政治上有追求的官員打交道。有些地方政府哼哼哈哈的這種,我就堅決不去,反正請我的有的是,何必跟你扯這個。」

57歲的王健林斜倚在椅背上,脖子上掛著萬達的胸卡。在這個矗立於天安門東8公里、北京中央商務區核心地段的萬達廣場B座頂層,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擁有一間兩個巨大套房組成、坐北朝南的辦公室。

王健林早年有過18年的行伍生涯和2年的公務員履歷,現在則是中國不動產領域的「教父」。在最新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他以25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排名第15位。

自從四年前他將總部從大連遷至北京,幾乎每天都有地方官員造訪,他們渴望在這裡見到王,並「帶回」一兩個萬達廣場。

王健林也熱衷於出席「體制內」的各種會議。3月21日,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他受到領導的接見;次日,作為少數幾位嘉賓之一,王健林又被邀請座談黨建工作經驗;4月10日,他作為「中華慈善獎」獲獎代表赴中南海接受領導接見。

在房地產行業,王健林走了與大多數同行們不一樣的路——不是簡單地賣住宅,而是致力於商業地產。但3月中旬以來,王健林被調查傳聞一出,幾乎摧毀了王健林著力塑造的萬達形象,這家公司早年的崛起及近年來的快速擴張更為引人猜疑。

2012年4月9日下午,王健林接受了南方週末記者的專訪,回應坊間的諸多傳聞。他自辯說,「沒有任何人到萬達做任何調查。我跟大連現在被調查的企業家,沒有關係。」

紅色家庭,軍人出身

1954年10月24日,王健林出生於四川省都江堰一個典型的紅色家庭。王健林的父親是紅四方面軍的老紅軍,最高官至西藏自治區副主席。

14歲的時候,王健林初中畢業。從電影《林海雪原》中獲得的激情,促使他奔赴軍營,成為內蒙古邊疆扎魯特旗邊防部隊的一名戰士。

王健林當年的戰友於學顏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雖然是干部子弟,但王健林在部隊並沒有得到什麼優待。當時邊防部隊條件極其艱苦,長年住在帳篷裡,每天以玉米粥充飢,從部隊出發去最近的集市也有五百多公里。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王健林由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名軍官,併入黨。

1978年,王健林被部隊推薦到大連陸軍學院讀書。畢業後,王健林被軍校的領導看中,破格留校任用,並被提升至團級幹部;1986年,「百萬大裁軍」的大背景下,王健林轉業任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1988年,西崗區房管處下屬一個剛成立不久的房地產公司,因總經理的經濟問題負債幾百萬,瀕臨破產。西崗區政府為了拯救這個「爛攤子」,面向全區公開招賢——34歲的王健林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當年年底,王健林成為了大連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以下簡稱「西崗開發」)總經理。工商資料顯示,成立於1987年的西崗開發即大連萬達集團的前身,當時還是西崗區區屬國有企業,其1989年營業收入為1285.8萬元,淨利潤291.2萬元。

據萬達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多年以後,王健林有一次在公司內部提起自己的軍旅生涯時笑言:「如果不轉業,現在最多混個將軍,那有什麼意思?」

但18年的軍旅生活,給王健林的一生都打上了深刻烙印。直到今天,王健林的作風依然是雷厲風行。他每天早上7點就到公司,參加任何活動從不遲到一分鐘。

老闆的這種軍人風格,也直接影響到了萬達集團。萬達從高管到基層,男員工必須穿深色西裝打領帶,女員工必須穿職業套裝,必須化淡妝。公司要求是8點 半上班,但因為老闆從來都是7點來公司,因此員工基本上都提前一個多小時到崗。據萬達集團企業文化部總經理劉明勝稱,因為老闆的準時,就連萬達上千人參加 的「萬達年會」也無一人遲到,整齊劃一地按時開場。

搔著政府的「癢癢肉」

創業之初,當時開發房地產首先要有計劃指標,拿到指標後才能申請用地,而大連能拿到計劃指標的只有三家國有房地產公司,萬達沒有計劃指標,只能花錢 向國企買指標。王健林輾轉拿到大連南山住宅項目,並開發成功。南山住宅所掙的200萬元成為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此後,他又迅速抓住大連舊城改造的機會,崛 起為大連首屈一指的地產開發商。

「包括後來砸錢玩足球,都為王健林在當時的市領導那裡,爭得了一個很高的印象分。」大連一位開發商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滿足主政官員的政績訴求,搔著政府的「癢癢肉」,是王健林過去二十多年裡開疆闢土的利器。

而早在1992年,處於事業起步期的萬達集團,在並不十分富裕的情況下,就替政府做了眾多公眾建築。1990年,企業剛剛成立兩年,王健林就捐贈 100萬元建設了大連西崗區幼兒園;1993年捐資2000萬元興建了大連市西崗區體育館;1994年,萬達又出資5億元建設了大連大學。

在沒有「招拍掛」制度的1990年代,政府當然會投桃報李,給予王健林不少土地實惠。然而,更大的綠燈在於西崗開發的改制上。1991年,國家體改委和大連市體改委準備在大連市選擇3家企業,作為東北地區首批股份制試點單位,西崗開發成為首批試點單位。

工商資料顯示,1992年8月,大連市股份制改革試點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在西崗開發的基礎上,成立大連萬達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8000 萬,40%的股份為企業內部職工認購,另外60%的股份分別是向中國工商銀行大連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渤海飯店集團和大連萬達房地產集團募集而來。

這其中,大連渤海飯店集團的法定代表人為湯闖,大連萬達房地產集團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王健林,都屬於全民所有制企業。

1997年6月,大連萬達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金增至1.2億,其中大連萬達房地產總公司以7000萬出資佔 58.33%股份,中國工商銀行大連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1500萬出資佔有17.5%的股份,企業內部職工認購股份減至20%,其他股東分別為大連渤 海飯店集團公司、大連煤氣公司、大連電業局供用電技術服務公司等國企。

資料顯示,大連萬達房地產總公司也成立於1997年6月,註冊資金為5000萬元,其對萬達集團的7000萬出資來自西崗計劃經濟委員會。

此後的十年間,通過多次極為複雜繁瑣的轉讓,在2007年1月,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結構變為:由王健林為法定代表人的上海萬尚置業有限公 司佔股49.25%,尹海(大連萬達集團副總裁)為法定代表人的北京萬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控股30%,大連一方集團佔有6.5%股份,北京合興投資有限公 司(法定代表人亦為大連一方董事長孫合喜)佔股14.25%。國有股和內部員工認購股此時均已退出。

商業綜合體「芝麻開門」

在1990年代,讓王健林聲名鵲起的招牌莫過於大連萬達足球隊,中國足球專業聯賽的「八冠王」,後無來者。

2000年,王健林在聲望的頂點退出足球圈,同時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決定淡出住宅地產,轉向商業地產開發。

故事的開頭後來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橋段。在經歷第一代單體盒子以及第二代盒子組合的試錯後,2006年,寧波萬達廣場開業,王健林的第三代綜合體——「盒子+街區+高層」綜合體一下子開啟了寶藏之門。

隨後的幾年裡,萬達廣場以每年十幾家的速度迅速在全國批量誕生。以萬達廣場的就業、稅收和形象效應低價獲取核心地段的緊缺土地資源,以萬達廣場周邊住宅銷售支持商業地產運營,是王健林實現「資金平衡」與「快速擴張」的主要籌碼。

「一座萬達廣場,一個城市中心」的口號開始在全國叫響。商業綜合體變成了品牌,地方政府引進萬達也構成實在的政績體現——萬達在隨後幾年裡確立了議價權。

對此,王健林也並不避諱。王健林稱萬達每年做二三十個項目,百分百來自政府「邀請」。每年來萬達北京總部上門邀請的城市超過一百個,他一方面抱怨過 多應酬擠佔了私人時間,一方面為萬達對地方城市的議價權而得意:「但我們還沒有這麼多能力,只能篩選其中最多30%的項目進行開發,現在稍微貴一點兒的地 方我就放一放,放一放他著急了,可能第二年把價錢降下來了又請我去。」

顯然,地方政府視王健林為解決就業、提升城市形象的騎士。王健林也稱萬達是一個跟政府關係比較良好的企業,核心原因來自萬達的商業模式,「憑藉著萬 達的執行力,從拿地到開發我們能實現在十八個月內開一個萬達廣場。對於五年一屆急於出政績的地方政府來說,萬達模式是再受歡迎不過的了。」

2009年兩會期間,寧夏的領導到萬達集團總部會見王健林,親自邀請萬達去銀川做個萬達廣場。寧夏當時還沒有進入王健林的戰略佈局中,「但是人家親 自來訪問,邀請我去做一個項目。我就去做一個,開業以後效果很好。銀川市的領導又來邀請我們做第二個,我當時想銀川才70萬人,有必要開兩個嗎?但是人家 就在我們這連呆兩天,我一看這不答應不行,就又去做了一個萬達廣場。」

「萬達只跟政治上有追求的官員打交道。有些地方政府哼哼哈哈的這種,我就堅決不去,反正請我的有的是,何必跟你扯這個。」王健林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被麥格理忽悠錯過上市

依託城市綜合體的這一商業創新及團隊的超強執行力,萬達攻城。王健林甚至對記者聲稱要在中國開1000家萬達廣場,然而令他感到頭疼的,是IPO之路。

「也怪我,2006年本來就有機會在香港紅籌上市,當時找了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框架都搭好了,被麥格理一忽悠,說我別做IPO了,做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多好,於是錯過了最好的機會。」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當時REITs的形式是萬達與麥格理合資成立一家基金公司,萬達以物業出資,麥格理以資金出資,這樣,萬達就拿到了自己進一步擴張所需要的資金,又同時享有物業收租的回報。

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也可以上市,又不受增發的限制,另外,因為基金股東的分散性,萬達不必擔心自己失去對項目的管理和控制權。

「當時麥格理這麼一說,我想這個似乎很好。」王健林於是跟著麥格理去澳大利亞學習REITs管理,還考了一個REITs經理人證書。等他考完證書並 成立了全國第一支針對商業地產的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2006年7月,國家外管局、商務部、發改委幾部委聯合發文《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的意 見》,嚴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購內地物業。

等萬達那時候再去改IPO,香港紅籌上市之路也被監管部門封死了。不得已,王健林在2007年回頭來做內地A股IPO,但沒想到剛做完架構,2008年又來了金融危機,萬達上市之路再次擱淺。

「2010年事實上我是有機會上市的,當時有兩個上市公司淨殼賣給我,我當時沒想去要,光想著不缺錢,就自己上市吧。結果沒想到一等等到宏觀調控來了,眨眼2012年了。」王健林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72

跟獵頭打交道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85

      對多數人來說,跟獵頭打交道,應該是在職場上奮鬥了幾年之後才會考慮的事兒。


  這也沒錯。獵頭的職業定義表明它跟一般的求職招聘的確有所區別。當有獵頭出現表示願意為某人介紹一個新工作,那說明這個人的職場成績還算不錯,在行業 裡的資歷、業績和口碑都屬上乘。斯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斯佳告訴《第一財經週刊》,獵頭顧問的目標人選通常都要具備至少5年以上的從業經歷,並且薪 資待遇也會高於當前的平均水平。


  所以對於公司人而言,有獵頭光臨當然是個好消息,而接下來究竟該怎麼跟他們打交道,如何做職業選擇也是一個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努力工作,一切自然發生,但仔細思考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在各個環節都有我們可以主動爭取的餘地。比如,你可以及早規劃,從各方面著 手建立個人職場品牌,主動出現在獵頭的視線裡;你也可以從一些細節來判斷獵頭的專業程度和目標職位與自己的匹配度;你還應該爭取從獵頭那裡儘可能多地瞭解 職位的各種信息,這能更有助於你做出判斷。


  此外,即便你暫時不具候選人資格或者沒有跳槽意願,你也可以未雨綢繆。找上門的獵頭未必都能成為你的職場助手,但專業的獵頭多少都會為你的職業發展創 造價值。科銳國際人力資源的高級總監曾誠認為,找到兩三個你信得過的獵頭顧問並且保持長期接觸是有意義的,「專業的獵頭顧問能夠為候選人提供他所在領域的 職位和行業信息,他們給出的一些職業規劃的建議也有參考意義。」曾誠說。


 

      A.如何進入獵頭視野

 

  獵頭的職業定義表明,他們往往是更主動的一方,是他們帶著需求尋找跟目標職位相匹配的人,所以身為獵頭目標的公司人往往都認為自己只需等電話即可。


  但一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合理規劃、準備更充分的人,完全可以在這個環節也做足功課。曾誠的建議是,職場個人品牌的建立固然是個長期過程,但如果能主動出現在獵頭視野裡,也是在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


  第一步,當然是瞭解獵頭尋找候選人的方式。


  通常來說,搜索公司內部的人才庫只是獵頭尋找候選人的辦法之一,打Cold Call,參加行業峰會、各類論壇來擴展人脈,瀏覽各類招聘網站以及諸如LinkedIn、Facebook等社交網站,或者通過公司內部的線人等都是獵 頭找人的途徑。「一些獵頭甚至會借助微博來篩選候選人,對於獵頭顧問而言,社交平台比簡歷更能立體地反映候選人的特質。」張斯佳說。


  所以,在各大主流的求職網站上為自己製作一份完整的簡歷並記得在有職業變化時即時更新非常重要。當然,各類社交媒體,尤其LinkedIn這一類求職社交類網站,如今也是你很重要的個人形象窗口,能360度表現積極和專業的職場態度也是加分。


  與此同時,你還應該儘量積極地參加一些論壇或行業峰會。跟演藝圈同理,讓人知道你並且記住你這點很重要,能幫助你在業內樹立一個專業形象。


  第二步,你應該理解獵頭的挑選標準。


  行業以及職位的匹配度當然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標,不過那些能從簡歷看出工作狀態穩定,並且沿專業線發展的候選人更容易入選。也就是說,你最好不要在5年 內換了超過3家公司,而且最好專注於某一個職業領域—沒有公司會喜歡頻繁跳槽的員工。當然,如果你的下一目標是公司高管,那麼「有跨職能部門甚至是跨行業 經歷的候選人更有獲得加分的機會」,博思達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魏向輝說。


  此外,除非是高管職位,獵頭會更傾向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公司尋找候選人,這時候他們更看重公司平台—從長遠發展看,一個好公司可能比眼下的某一個好職位對你更有價值。

 


      B.如何對獵頭做判斷

 

  對每一個候選人來說,目標公司和職位是否靠譜,判斷的依據大部分都來自這個獵頭。而且就算不針對某次特定的跳槽,我們從長遠來看,公司人也應該跟獵頭保持良好的關係,一個專業的獵頭顧問會對你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提供幫助。


  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獵頭,儘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專注度這一標準指的是獵頭顧問對候選人所在領域有沒有足夠的瞭解,其中涉及到對行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對該領域公司發展的熟悉程度等一系列指 標。張斯佳提醒,專注於特定領域的獵頭顧問能夠為你提供更有價值的行業信息和人脈資源。「候選人可以通過詢問獵頭在特定領域的case完成數量或者乾脆考 察對方一些專業詞彙來判斷這個獵頭到底對你所在的行業專不專注。」張斯佳說。


  真誠度當你在考慮跳槽的時候,你不僅需要一個中介,還需要一個能為你的職業發展提供切實建議的職業顧問。那種在接到客戶公司職位需求之後從公司的數據 庫裡拖出幾個聯繫人,然後打幾通面試電話就結束案子的獵頭顧問對你的意義不太大。一個合格的顧問除了應當在接觸初期為你提供客戶公司的全方位信息,在面試 階段對你與目標公司的匹配度做出謹慎判斷,如果你在面試環節失利,他們還會為你找到原因,並且告訴你應該如何改進。


  責任感這個標準是在檢驗顧問個人的靠譜程度,畢竟,把自己的未來放在一個不靠譜的人手中是一件挺危險的事情。


  魏向輝覺得,候選人可以借助觀察獵頭顧問是否表現出急功近利的心態來做判斷,「比起為候選人找到一個匹配的僱主,不專業的獵頭顧問更想讓這筆單子快速結束。」魏向輝說。


  另外,對客戶公司的人員聘用擁有多大話語權也是衡量一個獵頭顧問專業度和實力的重要標準。

 


       C.你應該從獵頭處獲得以下信息

 

  「不專業的獵頭可能連客戶公司都沒有去拜訪過,也不會跟空缺職位的上級做交流,對於公司企業文化、培訓等信息也懶得瞭解。」張斯佳覺得候選人在這個階段也能夠通過信息的獲取程度來考察獵頭顧問的專業度,同時儘量獲取足夠多的信息也更利於自己做判斷。


  職位空缺原因如果原因是陞遷,可能意味著這個職位的升職通道較好;如果是前員工離職,你需要進一步確認這個職位的離職頻率。


  職位緊缺度這或許影響著你入選的機率以及入職的速度。


  薪水曾誠認為,候選人最好直接向獵頭瞭解薪水問題,並且在進入企業面試環節後避免直接向公司發問,因為這會浪費瞭解更重要信息的機會,而且,獵頭有義務向候選人提供薪水信息。


  面試的流程和持續時間這些信息能夠讓你更好地掌握跳槽節奏,不至於陷入被動。


  目標公司對候選人的標準中最重要的條目能夠與標準達成完整匹配的候選人很少,這個時候瞭解企業最看中什麼對候選人是有幫助的,也是獵頭應該提供的信息。


  未來同事的背景瞭解未來同事的背景至少有兩個好處,你可以借此側面評估自己與目標職位是否匹配,也可以考察獵頭是否做了足夠的信息蒐集工作,也就是對方的專業度。


 

      D.約見獵頭時應該注意

 

  獵頭顧問會通過簡歷篩選或者電話溝通等方式確定進入面試環節的候選人。曾誠覺得,候選人在面對獵頭顧問的面試時,得體地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最重要。


  坦誠誠實地面對獵頭的面試非常重要,因為這能夠避免低效,同時也能獲得獵頭的信任以及坦誠。張斯佳說,公司委託獵頭顧問做面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儘量還 原一個真實的候選人。「高匹配度對公司和候選人都是有意義的,對候選人來說,一旦在進入目標公司之後才發現不合適,就太晚了。」她覺得,候選人不僅要對自 己的簡歷保持誠實,同時也應當坦誠地表現自己的軟性條件包括性格、工作意願等。


  主動這是你瞭解對方公司和相應職位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在面試時,獵頭顧問未必會主動與你分享目標公司的信息,你除了回答對方的問題也有權利向對方發問。這也有助於在獵頭心中形成一種「我非常想得到這份工作」的印象。


  得體包括言談舉止和衣著兩方面,得體的候選人能夠增加面試人員的好感度,從而增加晉級的機會。當然,衣著得體未必意味著西裝革履,張斯佳說她所遇到的 500強公司都希望候選人能夠著正裝,對於那些創意產業的候選人則不必那麼拘束,能夠展現自己的特色反而更加重要。此外,候選人不應當為了迎合公司的風格 就強迫自己穿著那些會引發不適感的衣服,原則是得體並且遵從內心。

 

  

      跳槽須知

      獵頭給出的職位條件很誘人,但是否真值得跳槽?

  薪水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誰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份工作比正在做的這份掙的錢更多,這也是大部分人跳槽的主要目的。


  下一份工作的薪水更高的確很重要,但這絕不能是最重要。公司平台、發展空間、個人興趣和規劃等等,這些看上去是難以衡量的軟環境,但事後你會發現它們真的比錢更重要。


  35歲以前,公司品牌可能比職位更重要這也是曾誠對公司人的建議。通常來說,如果做一個長期的個人職業規劃,那麼在35歲之前,一個好的公司品牌可能比一個看起來厲害的Title更重要。隨著時間積累,這些好公司的職業經歷最終會帶給你可觀的職業回報。


  30歲以後,保持職業專注度非常重要如果你一畢業就想清楚了之後要做什麼並且能夠堅持,那值得恭喜。而假如你對這一點並不明確,或者很願意做各種嘗 試,那麼最好能在30歲之前定下方向,並且在之後保持專注。所以,就算此時獵頭提供了一個誘人但職業轉變過大的職位,也應謹慎選擇。

 


張斯佳 
斯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C=CBNweekly 
Z=張斯佳

  C:獵頭絕對不能對候選人透露客戶公司的名字嗎?


  Z:這個不是必然的。獵頭不告訴候選人公司名字,是因為他不確定你是否適合這家公司的這個職位,同時也對你的意願度不明晰。如果候選人和獵頭能夠互相認定,一些獵頭還是會告訴候選人公司名字的。當然,對於一些高級別的獵頭和候選人,前者會對客戶公司的名字進行保密。


  C:一般而言,能進入獵頭視野的公司人具備一些怎樣的硬性條件?


  Z:如果看普遍條件的話,獵頭公司會有一系列的衡量標準。比如年薪在15萬元以上,入職在5年以上,這個人所在的公司具有一定的名氣,並且他具有一定 的管理權限,這樣的人更容易進入獵頭的視野。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看你的業績是否優秀,你這個人是否能夠在同事乃至同行業人之中有差異化的優勢。


  C:向獵頭髮簡歷應當注意些什麼?


  Z:首先你應當要保持謹慎,儘量確保拿到你簡歷的獵頭顧問,包括他所效力的公司都是非常專業的和值得信賴的。因為一來這些專業的公司能夠保證候選人信息的安全,二來這些公司也可以讓每一份簡歷都起到實際的作用。候選人們都應當謹慎選擇每一個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09

與EMBA打交道 無財一身輕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32396.html
著近來有關於EMBA的爆炸性的新聞的出現,EMBA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火爆」的名詞。

毋庸置疑,EMBA是為公司高管學習、加油而設置的學習項目,因為有了高管,故事也就自然多了,即使高管們不來這裡,他們的故事也不會少,只是他們集中到EMBA名下,因此,EMBA就成了故事的載體。

但是EMBA的主流不是這些。

十年前我開始接觸EMBA,心中自有惶恐與不安,因為一直在校園裡的人如何去接觸他們並傳授知識,首先需要的是自信,其次需要的是坦誠與虛心,再次需要的是自己的提升。自信來自對理論體系的把握,掌握了整個體系,自圓其說的可能性上升,無論高管們如何問問題,理論的解說能力是強大的,這需要我們把很多的看似分割的理論與知識進行重新集成並幫助高管們集成;坦誠與虛心就是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不完全吻合的地方,因為現實比理論更複雜,需要我們認真聽高管們的問題,虛心向他們學習經驗,瞭解他們做法的合理性一面與不合理的潛在危險(時間上存在短期與長期,空間上存在分佈的不均勻性);通過與高管們的接觸與交流提升自己豐富自己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們不能認為自己已經瞭解了整個世界。

有意義的是,不斷交流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因此,參與EMBA豐富多彩的課後活動,就很有必要了。他們也常常邀請帶課老師與論文指導老師參加他們的各種活動,不參與不瞭解他們課堂外的另一面,他們的生活方式;但物極必反,參與太多,可能會偏離自己的道路。適當參與以體育為主而不是應酬為主的活動、參與他們各種班級的論壇與小組對某一專題的興趣活動是獲得一手資訊的途徑。這也是我們常常發現研究主題的重要途徑。這個度很難把握,要求老師在接觸時加入引導的成分。

但要注意的是,EMBA同學個個都很聰明也很精明,與他們打交道動機一定要純。

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是你邀請他們參與的活動,需要瞭解他們的某些信息,你得自己埋單。不要以為你是老師就可以轉移成本,即使他們搶著埋單,也不允許,這是人格魅力建立的初步行動。如果你想在他們身上做生意,或者推銷什麼,這是人格魅力減分的行動。

當然,接觸多了,也有很多事情要幫助這些同學完成,經常在辦公室接到各種各樣的諮詢電話或者訪問,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就算是「售後服務」,暫時提供不瞭解決方案的指條明路即可。原則很簡單:只要與財無關,大家一身輕。

有時EMBA班也會出現各種挑戰,從課堂到課外,這需要我們自己冷靜,只要不是惡意的挑戰,換位思考往往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是惡意的挑戰,我們只需要做的是一個小的幽默蓋過去就成,萬萬不得動氣,否則四天的日子怎麼過?要知道,他們有些人交了50多萬,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對待高成本。

雖然我們知道我們提供的知識的邊際收益遠遠超過其邊際成本,畢竟這發生在未來,這樣想來,對於學員來說,花大價錢讀書,是有風險的行動。

但我們也要有信心,過了若干年EMBA學員們一定會回報學校,回報社會——畢竟EMBA這個項目才只有十歲。(作者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8

創業者該如何跟媒體打交道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167.html

作為一個小的互聯網行業媒體,經常會與各種類型的創業者打交道,有的十分懼怕媒體,很怕把自己的「獨家創意」曝光被抄襲,有的到處找媒體尋求報導,把自己的項目說的天花亂墜,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而更多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跟媒體打交道,更不知道媒體能給他帶來什麼。而事實上,在海外和北上廣,媒體PR宣傳已經成為了性價比最好的推廣方式,在適當的時候尋求媒體的報導,能夠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

媒體需要什麼樣的內容

媒體經常會接到一些創業企業的新聞稿,內容大都是誇獎自己的產品如何的好,市場前景如何的廣闊等,很遺憾,這類內容我們是無法發表的,在想媒體需要什麼內容的時候只要想想作為讀者你需要看到什麼樣的內容,媒體會更加專注於創新創業項目和產業發展趨勢深度解讀的報導,簡單的說產品的文章對用戶對平台都沒有價值。

創業者會更喜歡看到什麼樣的文章呢?產品的獨特創新點,初期如何發展用戶,如何做產品體驗,如何找到合適的合夥人,如何獲得天使投資等等,一句話,就是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困難,如果你用自己真實的案例經過分享出來,那已經是一篇好文章。所以,以後再想宣傳自己的新產品的時候,先準備一些真實的經驗分享,然後再合理的代入新產品發佈,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什麼時候需要媒體報導

事實上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在媒體面前曝光的時候都是帶有特定的宣傳目的,有的是為了新產品的發布,有的是為了下一輪的融資,有的是為了招聘高端人才,等等,而一些創業者不明就裡,在團隊還沒成型,產品還沒完成就基於尋求媒體的報導,而在這個階段是沒有任何故事可講,媒體也不會喜歡。正常的路徑應該是,當產品開發完成即將上線的時候選一兩個能夠引起業界轟動的創新點提供給媒體,會更加容易獲得報導。當產品運營了一段時間有一定基礎用戶量的時候,則可以發掘一些運營亮點,比如用戶量暴增,一些有特點的用戶反饋,或者一些與大公司的戰略合作等,都存在一定的新聞點。

為什麼會有人抵制媒體報導

有一些很低調的公司從來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認為專心做好產品服務好客戶就夠了,這或許在某一領域發展初期可以,但是在發展中後期,當競爭異常激烈的時候,如果你不能保持在媒體上一定的曝光率,可能很快會被比下去。合理的把握媒體報導的節奏,能夠大大的提升企業品牌的建設,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媒體報導多了,容易導致創業者內心的膨脹,以為自己已經是成功人士,開始到處遊學講座,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不能專心產品,另一個極端,完全專注於產品而忽視了品牌建設,可能最終的結果是你的產品用過的人都說好,但是用戶量卻遠遠低於競爭對手。

總的來說,媒體之於創業者是把雙刃劍,使用的好能夠事半功倍,用不好則可能會直接促成企業倒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05

詹宏志:我打交道的公務員,是一群有禮貌的失敗主義者

2013-06-24  TCW
 
 

 

「有政府如此,何須敵人?」六月七日,網路家庭(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召開臨時記者會,他的開場白卻是「我母親從小就教我要有禮貌,但我已忍無可忍。」

有趨勢大師、網路教父地位的詹宏志,向來拘謹斯文,生氣時連旁人都看不出來。但日前金管會限制非銀行業者經營「第三方支付」的發言,讓他親上火線炮轟這種「寧可掐死、絕不開放的態度,令人心寒。」

四天後,行政院院長江宜樺隨即召開會議,定調開放,並規畫由經濟部主管此業務,讓向來主張管制的金管會放手。然而,現任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陳沖,卻在隔日發出異議,雖支持開放,但認為仍應由金管會來管;部分立法委員則發動決議,反對讓非銀行業者經營此業務。

他們到底在爭論什麼?

其實,這是一場已連演五年的政策角力大戲,卡司陣容從五位政務委員、經濟金融部會首長、立委,如今連前後任閣揆都親自上場了!

我們還原五年來詹宏志與官方周旋的轉折過程,由此一窺政府在「悶經濟」當中,究竟如何扮演角色。

首先,網路第三方支付,就是「在網路上幫忙收錢、付錢的業者。」那不就是銀行嗎?但一般銀行並不會為小型網路商家或網路拍賣的個人賣家提供信用卡服務,而這群小人物卻是網購重要力量;若不能直接在網路上付款,消費者下單後,必須出門找ATM(自動提款機)繳款,然後通知賣家、再等貨品送來。

為了提升交易效率,網購平台業者(如PChome)就想跳出來扮演中介角色,讓買賣雙方可在網上完成所有交易(送貨除外),同時做買賣雙方的保障。例如,買家付的錢可先放在第三方業者(如PChome)處,等收到貨、沒問題後再通知第三方業者付款給賣家。

然而,這個服務早在十五年前已於美國上路,當時美國PayPal成立,是全球最早的第三方支付業者,目前已在一百九十多個經濟體通行;九年前,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也成立支付寶,如今一年交易金額高達人民幣一兆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九千億元),已成全球交易金額、用戶數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業者。

但台灣呢?很遺憾,除非你使用的是淘寶、eBay等外國網購平台,否則,台灣網拍平台至今僅能提供信用卡、提款機轉帳等十分有限的付款方式。

故事要從五年前說起。

二○○五年底開始,詹宏志在PChome商店街推出類似的中介服務,因開店商家多是小商家,不符合申請信用卡特約商店的資格,包括資本額、營業額、保證金等規定,所以由商店街這個「第三方」來替小商家擔保,讓小商家也能提供消費者線上刷卡的便利。

一紙公文,第三方服務就喊停》

但二○○八年底,金管會突然發出一紙禁令喊停(據悉與多年前中友百貨積欠專櫃代收款事件有關)。一夕之間,小商家們就失去了做生意的重要管道。

「當時那個函一來,我們什麼事都不能做了,」詹宏志說,政府可以管理風險,譬如要求第三方將代收款保證或信託,而不是斷然停止服務。「政府沒有感覺到它的決定是馬上影響幾千個網路小店家的死活,所以我生氣了。我很少那樣激動,因為政府不能這麼粗暴。」

詹宏志當時氣到準備開記者會,風聲傳到了行政院,於是金管會就約他去談。「我說,我可以每次都去金管會開會,但至少要有一次是你們來,我是繳稅的人,你來一次,跟你的納稅人開會,有問題嗎?你不能永遠讓我們去衙門!」

後來,金管會時任銀行局局長張道明,果真到詹宏志的辦公室,進行「禮貌性拜會」。直到二○一○年,金管會才修改信用卡管理規定,讓網路交易平台業者可擔任信用卡收款的中介。這項第三方服務,可說是第三方支付的前身。

「禁止,是一道公文來就禁了,恢復,則要花一年多,」詹宏志嘆道。

就在二○○八年,PayPal交易金額突破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占全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九%;支付寶用戶數則已突破一億人,占中國網民人口的四成。台灣呢?很遺憾,還沒開放網路第三方支付的行業。

悠遊卡能做,網路業為何不行》

二○○九年,《電子票證管理條例》通過,詹宏志看到成為C2C(個人與個人交易)網路支付中介業者的一線希望。他想,既然悠遊卡公司不是銀行,都可以做電子金流,網路業者應該也可以,於是他申請設立資本額三億元的電子票證公司,但金管會假設的模式是有一張卡,詹宏志要的則是雲端模式,不用另外發行一張卡。

二○一○年七月的審查會上,「我幾乎跟每個審查委員都吵起來,因為他們問的問題都很外行。」詹宏志說。

「譬如中央銀行代表問我準備率是多少,我說我沒有準備率,我是百分之百的提存,百分之百要信託,不能有準備率啊!但他就好像有點聽不懂。我感覺公務員不是很用功,他沒有理解你要做的東西是什麼,只關心他自己的那一部分。」

尤其是金管會,「他說『電子票證是高度管制的行業,你們可以接受嗎?』意思是我們管得很嚴喔!這我能怎麼回答?我願意來申請你們的案子,就是願意按照你們的辦法嘛!你只要是合法的管理,我有什麼問題?可是現有架構裡我不贊成的就會說出來,你不能這樣就說我不受管啊!我只是一個愛說話的人,你總不能叫我說『皇上英明』啊!」

詹宏志的申請案,最後並未通過。

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表示,當時詹宏志提出來的運作模式「透明度不夠」,金管會擔心對消費者保護不足。她也強調金管會的政策必須兼顧整個產業,不能只考慮單一業者。

就在這一年,日本的行動支付市場擴大到四成手機用戶,規模是全球最大,非電信、非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業者也竄起。而台灣的網路中介支付仍未萌芽,遑論行動支付這個更新、更有潛力的市場。

電子票證審查會後,詹宏志意識到問題恐怕不是出在單一部會,於是他開始找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立委、政務委員、利用政府找他開會的場合等等,積極表達開放第三方支付的主張。

「他們的態度很友善,但我感覺沒有任何進展。我認為真正的問題是(政府)沒有方向,而不是個別的人(公務員),因為沒有方向,個別的人就沒有得到動力。」

喬一個細節,搞個一年才解決》

詹宏志說,他在過程中看到政府部門對電子商務的陌生。「我在一些場合中,會問有沒有人用過電子商務?如果有兩、三成沒用過是正常的,可是如果到公務員裡頭去問,比率就會是七成,這就不正常,這個不正常,就會造成你不知道民間的事。一個社會的公務員,跟民間生活差距這麼大!這就嚴重了。」

二○一○年十月,在科技政委張進福的邀集下,詹宏志與金管會主委陳裕璋、經濟部商業司等官員開會。當時陳裕璋提到無須修法,可在現有架構裡開放第三方支付,亦即透過銀行來代收代付,「他還談到開戶的人不必具備特約商店的資格,這就是過去信用卡無法解決的問題。」

詹宏志以為,那次會談後路就通了,「但我們後來要推的時候,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都還要搞個一年才能夠解決一個步驟。」隔年他與銀行擬好合約,銀行那邊卻傳來,金管會承辦人員說不可以這樣做。在找不到任何一個銀行願意合作之下,C2C交易只好走回傳統的ATM轉帳方式。

「銀行也不敢抱怨金管會,因為每天被它管,」詹宏志說。

對此,王儷玲轉達陳裕璋的回應說,每個制度開始都需要一段準備期,當時銀行局在監督時發現配套措施不足,所以還不能讓業者開動,「確實我們自己的行政體系在運作上比較不迅速,這是可以進一步檢討的。」

直到二○一二下半年,分別來自學界和業界的新政委管中閔、張善政聯手,找金管會和經濟部協調數次後,終於開放非銀行的網路業者擔任中介,使網路拍賣的個人賣家也可以讓消費者利用信用卡線上付款。 今年三月,歐買尬旗下的歐付寶、PChome集團的支付連,成為台灣首兩家網路第三方支付業者。

「這也又搞了一年多,真的讓我內心覺得浪費生命,」詹宏志說,令他痛苦的是,為了要推動一個國際上已經看成理所當然的服務,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得到的卻還是一個七折八扣的結果(編按:美國和中國的第三方支付業務還包括儲值、跨境,台灣目前只准信用卡代收付)。

「多少人有五年的時間?我這個世代,它只要兩件事就把我的生涯用完了!」

然而,詹宏志認為的每一個關卡、挫折,在金管會眼中卻是每一個協助產業的進展。王儷玲指出,前述的幾次協調會後,金管會都有陸續開放的措施,「不能說我們都沒有協助。」由此,也凸顯了政府與民間的認知和期待,落差有多麼巨大。

問及協調過程的心得,張善政說他進入政府後,就知道政府做事「完全是另一個調調」,他常常跟自己說「要有耐性」,推動事情要一步一步來,「詹宏志可能是看到這幾年大陸發展得這麼快,所以壓力很大、很著急。」他也說,金管會一開始大概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在應該明白,這是擋不住的國際趨勢。

個性大剌剌的管中閔則直言,「有些政府部門就是在石器時代,看看二十一世紀要做什麼事情,」他說,如果用舊的眼光,認為最好都不要開放,那產業永遠都不會長大。「我們的電子商務,現在變成淘寶網dominate(主導)整個台灣,當台灣消費者都用慣了支付寶的時候,你就毀了!」

官方:不能說都是我們的責任》

但王儷玲為金管會喊冤,認為台灣網路支付的發展比國外慢,「不能說都是我們的責任,」她強調這件事牽涉很多部會,而金管會的三大前提是保護消費者、防範洗錢、讓市場秩序穩定,「在這些疑慮沒有釐清之前,我們不會開放。」

對於第三方支付的進一步開放,雖然行政院已定調,並宣稱要經濟部在三個月內提出管理辦法,讓非銀行業者可以提供小額儲值的第三方服務,但孫大千等立委已提議反對,政策不確定性仍高。

就在今年,支付寶已將第三方支付推向更新的領域,透過它的「餘額寶」,用戶不僅可以買東西、繳水電費、繳學費,六月起還可以直接扣款購買一個取名「增利寶」的基金。

回顧過去這五年,詹宏志感嘆,「五年來,每一個科技政委都希望促成此事,管財經的政委也都覺得這是好的方向,包括張進福、尹啟銘、張善政、管中閔、薛琦,五年用掉五個政委。

我特別的感觸是,這還是政委們很努力,以為這是單純的事情,相對容易推動,所以去推動,但想不到這一推也是五年。光是這幾位新政委都這麼投入之下,溝通還是這麼困難,讓我有點不能想像自己的國家是這樣的狀態……。」

對比二十、三十年前,詹宏志為了出版自由而與政府衝撞,幾乎每出一本書就要被約談,官員也很不禮貌,「現在每一個(官員)都非常客氣,但你打交道的公務員都是沒有氣力的,是一群失敗(主義)者,每個都說,你講得很好,但是我們沒辦法……。」

他語重心長的說,「我是可以見到部長的人,是一個有抱怨途徑的人,你說現在新創業的三十歲的小孩,誰有這個途徑?而且每一個試圖幫忙的政府官員,他們都是高權力的人,卻也都無能為力,那小老百姓怎麼辦?說起來我不是小老百姓,我是大老百姓耶!」

【延伸閱讀】何謂第三方支付?定義:由第三方機構提供的金流平台

方式:買方經由信用卡或銀行帳戶、儲值帳戶付款時,先代為保管價金,等買方完成取貨(或其他約定條件達成後),第三方機構再將款項交給賣方

優點:網路賣家或小型商家:不必成為銀行信用卡特約商店,即可讓消費者用信用卡付費,提供多元付費管道

消費者:.用網拍購物,不必到ATM轉帳,可直接用信用卡付款.可預先儲值,先付一筆款項、只須繳一次手續費,日後從儲值中扣款.買國外東西,免到銀行匯款

交易流程:1、買家向賣家選購產品2、買家付款給第三方支付業者3、第三方支付業者通知賣家發貨4、賣家發貨給買家5、買家驗收貨品並通知第三方支付業者付款6、第三方支付業者付款給賣家

【延伸閱讀】台灣未開放儲值、跨境影響1:消費者每次交易都要輸入信用卡資訊影響2:消費者買國外東西,只能透過PayPal或支付寶等外國第三方支付業者,收付款都須先兌換成外幣若台灣第三方業者可做儲值及跨境,消費者就可直接扣款、「存新台幣、付美元」,購物更方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36

中國開發者生存指南:如何與巨頭們打交道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94.html

我們怎麼和巨頭們打交道?

對於個體開發者來說,和大佬們打交道,姿態可以放低,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這些掌控生態資源的大佬們是強勢的,和他們合作,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策略。雖然多數時候注定我們要花錢,或者以自己手裡的一點資源來進行置換,因為我們底子薄,所以一定要省著點來。具體怎麼省?這裡面的原則有三個。

不見兔子不撒鷹

巨頭們會提供各種類型的合作方式來籠絡開發者,比如各種形式的開放平台,廣告投放平台,云存儲服務等。這些東西有的實用,但有的其實真的是在玩噱頭,大佬們叫咱們站台支持他們,這個沒問題,面子還是要給的,但是如果是真金白銀的掏錢支持,買他們的這樣那樣服務,你就得好好權衡了。一般情況下,我的建議是,積極響應先試再說,痛痛快快的付一個月服務費的錢大家還是給的起。這些服務,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用處或者效果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去關注數據,注意到這裡面實實在在的轉化效果。靠譜的東西我們就繼續用,不靠譜的東西大家就果斷「呵呵」了事。

別傻傻的只抱一根大腿

只要腦子沒問題,相信大家都會思考到這個問題:幾個大佬們「打架」,大家都在抓開發者為他們撐場子,讓大家站隊,這個時候開發者怎麼辦?擺在面前的就兩個選擇,要麼「納頭便拜」幾家歡喜幾家愁,要麼就是「態度曖昧」先給好處再說。兩個選擇都挺無奈,一不小心都容易得罪這些大佬們,但是生存在叢林社會,你也沒有辦法。如何在兩個選擇之間找平衡點?這麼些年來我們的經驗就是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根據自己的把握,有的籃子放多點,有的籃子放少一點就行。這裡面各家的面子也考慮到了,自己的裡子也不虧。

一定要把自己的核心技術和資源看牢

如果巨頭們主動找你合作,提供各種看起來很給力的合作條件為前提,那麼你一定要小心了。這個世界沒有免費的餡餅和無緣無故的愛,大佬們能主動放下身段找你,一定是看上了你。這個看上,自然是好事,但是合作的尺度必須要把握住。我們就那麼點家底,還是別隨便露出來給別人看了。

和巨頭的合作一定要是雙贏才可以持續

這裡舉一個例子,我們為了豐富產品線,覆蓋到更多的用戶群體,然後開發了Web App,因為百度基本上把持國內流量分發的資源,在PC上自然是強勢的,但是移動搜索這一塊兒,具體怎麼樣,我們心裡也沒譜,但是打聽到他們對這一塊兒很重視。雖然對他們說的「雙分發入口」到底靠不靠譜沒有很肯定的判斷,但我們仍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他們談合作,結果合作談得很順利,雙方很快就敲定合作方式,我們提供產品,他們負責給我們做關鍵詞匹配。從確立合作,到順利完成各種技術對接,一切都很流暢,然後就是忐忑的迎來了實際考驗,用數據說話。非常意外,一開始這個數據就很理想,從移動搜索(m.baidu.com)和手機百度(百度App)那邊帶來的用戶訪問,從最開始的每天幾萬,很快的就漲到了幾十萬,到目前為止,合作才短短的五個月,我們每天來自百度移動的訪問量就突破了100萬,佔到我們整體訪問人數的12%,其中來自m.baidu.com的訪問量大約佔到了六成,百度App那邊的量佔到了差不多四成,非常給力。百度的「雙分發入口」到底靠不靠譜,至少在Web App這一個入口上,已經不用再去爭論了。而百度移動云事業部產品總監李東旻在互聯網大會上公佈的一些數據則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至於Native App這邊,百度手機助手給我們帶來的量一直很穩定,然後百度收購91後,我們迅速的意識到,百度的雙入口戰略將會加速。所以,現在雖然百度和91的整合雖然沒完成,但我們仍然放了很大的注意力在裡面,也跟百度溝通的比較勤,希望百度完成了整合後,我們也可以快速的切入。

我覺得之所以百度會選擇和我們合作,可能也是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們的日曆服務算是一個強需求,而且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做的還算比較出色,百度和我們合作,其實對他的移動搜索的用戶體驗提升也有幫助;第二,百度需要我們給他做榜樣,移動搜索這一塊兒雖然百度的市場份額很高,但目前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裡面的價值,如果有像我們這樣的例子能出來肯定有說服力一些。總之,巨頭都很務實,我們和他們談合作也要務實,和百度的合作能順利,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有乾貨給他們。

和巨頭們的合作,很痛苦,他們都精明著呢,產品不是硬通貨不好打動他們;也很幸福,一旦合作關係建立,相對就穩定牢靠,巨頭們掌握的資源會快速的幫你把產品推出來。這裡面的糾結,酸甜苦辣,做為一個開發者,一定要去嘗嘗,這可能在產品推廣之外你會收穫到另一種人生感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41

叫板工商總局?創業者請謹記:與有關部門打交道,5大紅線不要踩!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8/149015.html

i 黑馬:噓,創業者在與有關部門打交道時一定要小心,保住那層膜,別踩那根線,否則說不準就要吃牢飯。這樣的例子很多,近的有快播創始人王欣,遠的如某些大V... …但是昨天,有一家牛掰企業公然向有關部門發起挑戰了,它就是淘寶。這樣真的好嗎?

\剛出來的消息,淘寶因為抽查一事要投訴國家工商總局,亂了亂了。

1月23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報告,結果顯示淘寶正品率最低,為37.25%。4天後,淘寶發文表示不滿,稱相關司司長劉紅亮“吹黑哨”,有著“神一樣的邏輯”。昨日下午,工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司副司長楊洪豐對此作出回應,稱委托第三方抽檢目的是找問題,而不是為了反應網購領域質量有多差,不能過度解讀。

雖然文章以個人名義發布,但把有關部門如此寫進標題,將其與“黑哨”、“違規”放在一起。現在,他還要正式向工商總局投訴,這樣真得好嗎?

創業者本是弱勢群體,窮得只剩夢想,智商可以不高,但情商一定要高。記住,與有關部門打交道時,創業者一定要守住那根紅線。怎麽守?來看看過往的各種案例。

快播王欣:數次警告不改 逃亡不成鋃鐺入獄

對接部門:國家版權局

紅線:莫犯法 犯法後要伏法

說起這個事兒還有點傷感。2013年下半年,《創業家》還采訪過王欣,多麽好的一個娃兒,80後,2007年創立快播,四年後便成為國內市場占有量第一的播放器。它靠著P2P技術,讓中小電影站用很小的帶寬,直接掛上種子、鏈接,用戶就能看片了(含盜版、色情),幾乎沒什麽成本。

有一個明顯的對比,百度影音與快播幹的事兒差不多,最後安然無恙,只是快播,全玩完了。去年4月,快播被迫關閉服務器,創始人王欣出逃海外。逃啊逃,逃了110天,最終被警方在韓國抓獲。

百度影音卻逃過一劫,這是為何?因為它在掉進懸崖那一刻剎住車了。

百度影音在2011年崛起,手法跟快播一樣,也跟中小電影網站捆綁,用戶要看“爽片”就得先裝百度。當年,百度影音收入10億,而快播僅1億元,而後二者差距越拉越大。

到了2013年,一些重視版權的視頻網站出來抵制了,如優酷土豆、搜狐、騰訊視頻等,把百度、快播直接給起訴了,這引起了國家版權局的重視。年底,百度、快播被認定侵權,被責令立即停止。

岔路口就在這里。事後李彥宏大怒,將百度影音的P2P功能全部砍掉,只是受了點輕傷。而快播則繼續踩紅線,不聽警告。

麻煩大了,有關部門開始參與了。去年4月,“掃黃打非•凈網2014”專項行動發起,參與者有專項工作小組、工信部、公安部等多個部門。活動進行的第一個月,一行警察70-80人突擊快播深圳總部,理由是:根據群眾舉報,快播涉嫌傳播淫穢信息。

也許是已經預感危機到來,4月16日晚,快播在官微發文《致快播用戶書:我們涅槃在即》,文字無比淒厲:快播自宮涅槃,最後一位盜版戰士的倒下,標誌著互聯網視頻草寇時代結束。

之後就是王欣出逃、公司倒閉、員工遣散... ...2014年8月,王欣在境外被捕。獄中的他後悔不已:“我們有錯,可能錯得還比較嚴重,給傳播不良信息提供便利性的同時,也缺乏對不良信息的有效監管。

可這又有什麽用呢?入獄前王欣曾說:“如果有一天我變成流氓,請告訴別人我曾經純真過。”嗯,來一吼想對王欣說:會轉達您的意思,也希望您在獄中過得幸福,改過自新。

滴滴快的易到:先擁護後解釋 合法地位被承認

對接部門:國家交通部

紅線:莫抵觸政策 政策指哪就打哪

去年年初,滴滴快的等打車App一把火燒遍了全國。但直至去年7月份,滴滴快的還遊走在法律邊緣,有關部門可以打它們,說這不合法;也可以鼓勵它們,說這是創新。

但大家懂的,這些App情商很高,有關部門棒子指哪兒,它們就打哪兒。去年7月,交通部出臺文件,首次在政策層面確立了其合法地位。文件一出,滴滴快的第一時間舉雙手支持。

這一關順利地過了,但下一關馬上就來了。去年8月,滴滴快的陸續推出了“專車”,之前是給出租車引流,現在改成跟他們對著幹了。此外,易到用車、神州租車等公司也推出了類似服務。

美國有個Uber的公司,是廣大“專車們”的學習對象。自成立以來到現在,Uber一直在與各國有關部門作鬥爭。在西班牙馬德里,有關部門曾要求Uber關閉網站;在印度新德里,它慘被禁用;在菲律賓,有關部門將其起訴為,被認為是“欺詐收費”。

在國內,滴滴快的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先是廣大出租車司機罷工。今年1月5日,沈陽數千臺出租車司機集體罷運,對專車表達不滿,呼籲相關部門對“黑車”整治力度不夠。

1月7日,滴滴專車有關負責人被交通委運輸局、市公安局網安部門等約談。同一天,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當街稱,目前查到的所有滴滴、快的、易到用車的專車都是黑車。按照國家規定,私家車、掛靠車等非租賃企業車輛,用於汽車租賃經營是非法的。

這時,滴滴快的跟淘寶的做法不同,並未對有關部門表示抗議,說它違規是神奇的邏輯,而是積極的解釋。幾個發言人幾乎一致解釋:平臺里的所有車都是租賃企業合作,是合法的。

一方面與有關部門積極解釋,一方面讓出租車公司放松戒備,滴滴快的等公司果斷度過難關。1月8日,交通運輸部表態:專車是創新服務模式,變相承認了其合法性。雖不知後事如何,但滴滴快的的做法值得借鑒。

騰訊OTT:制造安全感 開啟彎道超車之旅

對接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

紅線:莫與權威鬥 先穩住再麻醉

上文剛說完百度,現在說騰訊了。

不得不說, BAT三大公司中,在與有關部門打交道上,這兩家公司的水平要稍微高一點。從事OTT(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直接為用戶提供應用服務)的企業很多,但其中騰訊是做得最棒的,因為它對巨頭戰戰兢兢,讓巨頭很有安全感。

OTT直接影響的是運營商,而在大多情況下,工信部的立場與它們一致。

2013年4月,微信與運營商的關系一度緊張。中國移動相關發言人稱,微信的實時在線,引起了中移動信令風暴:前者占用其60%信令資源,卻僅帶來10%的流量。那段時間,馬化騰也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因為聽工信部部長苗圩的口氣,外界猜測可能要對微信收費。

5月,馬化騰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回憶,一次出差在機場,安檢時,一位工作人員看完證件後問他:“微信要收費嗎?”同樣是這個月,工信部開會表示,正探索對微信的監管方式,還拋出一些模棱兩可的結論:微信收不收費由市場決定。

隨後馬化騰數次公開回應,與運營商是共贏而非替代關系。“雖然短期內有替代和沖突,在傳統方式轉變時,雙方的合作能夠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這是一個大趨勢。”

騰訊再三強調,無意觸碰運營商那根敏感的神經,最終微信也以不收費了之了。

去年11月,微信電話本又出來了,打電話免費,與運營商對著幹。馬化騰采取了迂回政策,先做一款QQ通訊錄(不含免費通話功能),做了半年多後,才將其變成微信電話本。

當月19日,馬化騰又在世界互聯網上解釋,這只是個小產品,競爭力不強。言外之意,運營商們不用擔心,我只是個小嘍啰。

騰訊很好地麻醉住了有關部門、運營商。在微信推廣告的那天(1月22日),騰訊啟動用戶強行升級計劃,微信電話本彎道超車之旅開始了。

P2P借貸:有問題“求監管” 迎來態度轉變

對接部門: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紅線:莫逃避監管 有問題先自查

去年,在“三無”狀態的影響下,倒閉、跑路、資金鏈緊張等負面現象,使得P2P借貸公司一波死,一波生。但依然有不少公司飽受爭議卻始終立足,這與它們與有關部門打交道的水平有關,比如宜信、拍拍貸。

成立前幾年,宜信一直行走在灰色地帶,但發展迅猛。據英國金融時報2012年10月報道,截至當時,宜信成交額已達20-30億美元。而其競爭對手拍拍貸,成立僅晚了一年,2013年交易額僅2億多元。

宜信被查過,但它能主動開展自查。比如在2013年7月底,重慶處置了一批P2P違規業務,如重慶乾莊、亞盟、匯中等。而宜信照常運營。重慶有關部門稱,將對不積極主動開展自查、繼續開展違規業務的公司進行查處。言外之意,宜信是在那張主動開展自查的名單里。

拍拍貸也是如此。早在2012年年底,拍拍貸與陸金所、融道網共同發起“上海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積極向上海市經信委、金融辦等有關部門機構要求被監管。

這種“求被監管”的決心,被有關部門感受到了,局勢在去年開始明朗,有關部門的態度由取締轉向監管。

4月21日上午,銀監會劃定P2P網貸四條紅線。9月,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巖岫披露了P2P網貸監管十大原則;10月,P2P監管劃歸草案已上報國務院。

有關部門能看到誠意,若確實是值得鼓勵的新鮮事物,給點時間,他們最終會轉變態度。

視頻網站:下發文件不執行? TV端App全軍覆沒

對接部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紅線:莫走捷徑 文件下發就執行

去年6月,廣電總局拉開新一輪“凈網行動”,要求關閉互聯網盒子中的視頻客戶端。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PPTV、暴風影音等均接到通知。

7月,優酷、土豆TV App產品一並停止更新,前者還在通知中,希望已安裝的用戶“自覺卸載”。8月22日,騰訊率先叫停騰訊視頻TV版。9月初,樂視也將TV版下線。

表面上看很聽話,實則不然。許多視頻網站開始走捷徑,推出一些“換湯不換藥”的App:搜狐推出了搜狐Max,優酷推出了適合大屏幕的XL版,PPTV上架了PAD版。這些App里雖不帶有TV字樣,但依然能用遙控器控制,具備良好的電視體驗,與之前的視頻客戶端無本質差別。

從事後結果來看,這是犯了大忌。視頻網站雖積極響應號召,下架相應APP,結果卻在背後玩陰的。若換成積極溝通、解釋等做法,或許總局還有網開一面的希望。

然而,這種不老實的做法把總局激怒了。

去年9月,廣電總局來了一狠招兒:一周之內,要求所有視頻網站開發的電視端APP下架,否則將取消互聯網視聽牌照, 停止服務器。這一下,視頻網站搶占TV入口的夢想就全軍覆沒了。

視頻網站們又集體想辦法,通過與電視臺合作獲得內容牌照。比如愛奇藝接入了中央銀河互聯網電視,樂視網早前與重慶廣播電視集團、重慶有線電視網絡等簽訂協議,優酷土豆向互聯網電視播控平臺牌照方國廣東方投資了5000萬元人民幣... …

這種做法雖然有出路,但畢竟還是不聽話,沒按文件的指導思想執行,有關部門依然會不太爽。

總結:創業者還是輕易別與監管部門鬥氣。如果事關生死,那也要講技巧,硬來嘛,你懂的。


“他很懂得如何跟體制打交道” 傳記作者眼中的袁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105

資料圖:袁庚 (CFP/圖)

2016年1月31日淩晨,袁庚因病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歲。

袁庚被譽為“改革先鋒”,是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企業創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中國袁庚事業的重要探索者。

1998年,作家鞠天相所著的《爭議與啟示:袁庚在蛇口紀實》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該書細致梳理了袁庚在蛇口的作為,將其在改革時面臨的種種矛盾與掣肘記錄下來。寫書過程中,鞠天相曾多次采訪袁庚。書原稿有40多萬字,後在出版時刪去四分之一,由原國家副總理谷牧作序。

憶起袁庚,鞠天相最常用的評價是兩個字:“難得”。

以下為鞠天相口述:

我在深圳工作時,聽到袁庚許多故事,其中一件令我感慨萬端。袁庚得知到蛇口醫院做人流的打工妹有所增加後,專門給醫務人員講話,要求她們對來做人流的未婚打工妹要“多加教育,不能有任何歧視——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當時覺得,一位年近70歲的老人,竟那麽開明,幹了一輩子的革命,思想竟那麽開放。後來我萌生了寫袁庚的念頭。

袁庚思想開明,跟他工作有關系。在東江縱隊時,他做情報工作,後來解放後,曾在涉外部門工作,視野比較開闊。在招商局時,有次袁庚看到一個香港老板收到支票,為了幾萬塊錢的利息,急忙派人乘著連火都沒有熄滅的轎車,把錢存到銀行。對此,袁庚稱贊對方“有效率”。

袁庚做的很多事,在當時都是禁區,面臨的壓力也很大。當時有人說,整個蛇口除了五星紅旗以外,都是資本主義。處理起這些,袁庚很有智慧,很懂得如何跟體制打交道。

辦招商銀行時,袁庚在給上級的報告上說,“創辦初期,采取單一制銀行建制,不設分行……”他寫得很克制,意思是絕對不跟中國銀行爭內地的資源。創辦平安保險公司時,報告里說,“相對廣闊的市場,平安保險公司本身的承包額是十分有限的,它僅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一種補充,它所發展的業務將大部分轉讓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申辦蛇口港時,他向上級保證,不影響廣州港。這樣說,是為減少阻力。一旦批了下來,便有騰挪的空間。

袁庚還給其他人出主意。當時深圳大學想創新辦學形式,開辦夜大,數次上報未被批準。袁庚給深圳大學校長出謀劃策,讓他先做起來,等到領導來視察時再匯報,領導一旦表態,事情不就成了。後來,時任國家教委主任李鵬來視察,表態肯定,辦學的事情也隨之辦妥。

袁庚本人就是這樣做的,對上級的視察活動全程記錄,一旦肯定什麽,就馬上打報告落實。他那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就是受到鄧小平首肯後,才火遍全國。

後來袁庚覺得,引進先進技術並不困難,難的是要創造一種社會環境,以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在胡耀邦的支持下,他開始嘗試政治改革。他在蛇口舉行民主選舉、新聞監督等試驗。民主選舉時,候選人需要答辯,投票時一人一票,袁庚自己也會參與。

袁庚主導的蛇口工業區,可以說打響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槍,比深圳還要早半年多。現在回看他在三十多年前的事——工程招標、級別凍結、住房改革、新聞監督等——都著實不易。還有一點:當時蛇口工業區明確規定,拒絕汙染嚴重的企業。這點在現在看來,也很有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