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朝日啤酒正式参股青啤英博高管撤离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5/20090505024128793.html


       朝日啤酒和青岛啤酒的高管们这回可以安安心心地坐下来喝几杯了。昨日,青岛啤酒发布了非执行董事及股东监事辞任公告,安海斯-布希-英博啤酒公司  (下称“英博”)的三位高管集体离职,此前,英博与朝日啤酒的股权转让已于4月30日顺利完成交割。

        2008 年7月中旬,全球最大啤酒商英博以52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美国啤酒业巨头安海斯-布希公司(AB),成就了全球啤酒业迄今为止最大一起收购案。当时,英 博方面为了筹措资金,向多家金融机构申请了贷款,为了寻求更佳的融资渠道,缓解沉重的债务负担,英博在收购AB的同时,开始谋划剥离出售旗下部分资产。

        2009 年1月23日,英博与朝日啤酒达成协议,英博按每股2.548美元的价格将青岛啤酒2.6亿股H股  (占青啤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9.99%)出售给朝日 啤酒。通过此次交易,英博套现6.67亿美元,朝日啤酒跃升为青岛啤酒的二股东。英博直接和间接持有青岛啤酒的股份总数锐减为9164万股,约占青岛啤酒 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01%。

        按照之前的约定,4月30日英博与朝日啤酒的股权转让完成交割之后,英博在青岛啤酒的代表——非执行董事伯乐思、马爽及监事郑晓凡提出辞呈,并分获董事会和监事会批准。

        “ 青岛啤酒了解英博和朝日啤酒股权交易一事的整个过程。这是英博为了筹集资金,全球资产出售计划中的一部分,青岛啤酒尊重这种正常的商业交易。”青岛啤酒公 关部工作人员昨日如此评价英博和朝日的股权交易,“此次股权交易不会影响青岛啤酒集团的控股权,青岛啤酒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仍是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年报显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青岛啤酒30.89%的股份。

        记者致电朝日啤酒(上海)产品服务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目前正值休假未能对此予以置评。记者随后以投资者身份咨询青岛啤酒董秘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朝日啤酒方面目前还没有派高管过来,不过派高管是迟早的事。”

        青岛啤酒公关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股东发生了变化,但不会影响青岛啤酒公司原有的发展战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34

村辦企業七年改制 民營百威英博或入股金星啤酒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1/zOMDcyXzM2NjIzOA.html

在華潤雪花、燕京啤酒(000729.SZ)等巨頭對河南啤酒市場的圍攻之下,作為碩果僅存的幾家二線啤酒企業之一、也是村辦企業的金星啤酒,7年改制之路終於「修成正果」。

改制完成後,金星啤酒提出要在三到五年內上市。與此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百威英博將成為金星啤酒的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在30%左右。未來是否會增持,目前不得而知。

七年改制路修成正果

作為一家村辦集體企業,河南金星啤酒雖然位居國內單體啤酒集團產量第四,但也是因為集體企業的身份,產權不清晰,在啤酒業高歌猛進的前幾年未能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時間做大做強。這不能不說是金星啤酒集團董事長張鐵山的一個遺憾。

「金 星改制已經完成。」昨日,張鐵山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收購原有金星啤酒集團股權及部分債務,耗資十多億元。張鐵山還表示,改制後的金星啤酒主要是其個 人持股,隨後高管還要買一部分股份,目前正在辦理新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張鐵山的另外一個身份是金星啤酒總部所在村的村支書。

記者在河南省工商局官方網站上查詢獲悉,一家名為河南金星啤酒有限公司、張鐵山擔任法人代表的公司在今年9月14日成立,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

張鐵山對記者表示,這家公司只是一個過渡,金星啤酒旗下還有一個工廠因為還不是公司制,要通過這家公司將工廠放進去。

實 際上,2004年時,金星啤酒就已經提出改制的目標。張鐵山對記者表示,之前改制遲遲未果的原因是「村辦企業做大之後,具體的改制價格不好談」。而隨著今 年1月華潤雪花收購河南本地啤酒企業奧克,金星啤酒的改制工作開始提速,有消息稱今年年底前完成。張鐵山表示,這兩年華潤雪花、百威英博等外來啤酒巨頭對 河南啤酒市場的強力侵蝕,使得公司改制進程有所加快。

「金星啤酒這一步來得真不容易,2008年侯孝海空降時改制就是主要任務之一,一晃三年就過去了。體制問題一直是金星的軟肋,是阻礙其對外合作的『罪魁禍首』。」蘇賽特商業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保均感嘆。

金星啤酒創辦於1982年,並在1985年瀕臨倒閉時被張鐵山承包下來,而僅用幾年時間,張鐵山掌舵的金星就成為河南啤酒市場的老大。1998年時,金星啤酒開始向外發展,並在貴州、云南等省建廠,目前在省內外擁有17家分廠。

早在2004年,百威英博的前身AB就多次與金星啤酒接觸,希望對金星進行戰略投資,2005年也傳出了日本麒麟啤酒希望投資金星的消息,但最終都沒有開花結果。

百威英博或成戰略投資者

「如果能在三年前完成改制,金星尚能賣個好價錢。上市,對於金星來說不是現在要考慮的問題,那只是個夢想。現在是如何生存的問題,是該務實的時候了。」李保均如此評價金星完成改制。

實際情況正是如此。在華潤雪花、燕京啤酒、百威英博為首的巨頭以收購、新建廠等方式強勢進入之後,河南啤酒市場上實際銷量在10萬噸以上且覆蓋全省的金星、維雪、月山、奧克目前僅剩金星未被收購,即使完成改制,金星啤酒面臨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談及金星未來的發展目標時,張鐵山表示,改制後公司的體制會更加靈活、高管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公司在三到五年內一定要上市,同時未來年銷售額要以10%的速度增長。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省內銷售增長約為6%,省外市場與去年同期持平。

「現在雪花在河南市場的前期投入非常大,局部地區出現了買一送一的現象,銷售一噸啤酒的營銷費用,幾乎與生產一噸啤酒費用相當。」張鐵山對記者表示。

去年7月張鐵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曾透露,2009年金星啤酒銷售額約為35億元,在河南市場佔有率約為35%左右,但由於競爭激烈,金星啤酒在河南市場利潤率僅有1.5%左右。

此 外,分析人士認為,金星啤酒的管理機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蘇賽特商業數據有限公司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張鐵山對金星非常有感情,但金星也因此存在很強的 張鐵山個人的烙印,在這種情況下,完成改制的金星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畢竟以前的對手都不規範,但是現在的華潤雪花、燕京內部機制都非 常規範,金星不能在這方面落後。」一個業內公認可以佐證的例子是,啤酒業知名操盤手、現任華潤雪花營銷中心總經理的侯孝海即曾在2008年初加盟金星擔任 總經理,又閃電離職。

在這種形勢下,牽手一家實力雄厚的啤酒巨頭成為可能的選擇。

知情人士近日對記者透露,金星啤酒擬在改制完成後引入戰略投資者,基本上已經選定為外資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具體入股比例還未最終確定,估計在30%左右。

「金星與他們談了六七年,2004年之後其實一直在談,以前因為改制和股權方面的問題沒談成,但中間一直沒有斷聯繫。」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這一消息並不意外,去年11月,兩者「重續前緣」的消息就已經傳出。此外,今年2月底,金星啤酒生產管理總部就邀請百威英博南京公司包裝部經理王霖,針對金星公司包裝、生產等情況進行了專題培訓,「親密」關係可見一斑。

青島啤酒(600600.SH)證券事務代表也告訴記者,他們在幾年前跟百威是一致行動人,談過參與金星的收購,但因為當時金星的問題太多,就退出了。

與 幾大巨頭相比,金星亦有自身的優勢。河南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對記者表示,金星在河南已精耕細作多年,其在河南本地仍然有很高的認可度,且其自身已經具備瓶 蓋、酒標印刷、買樣等上下游的配套企業,可以儘可能降低成本。此外,據張鐵山透露,金星近年開始對營銷模式進行改革,目前已引入深度分銷的小區域精細化運 作,「效果很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4

英博為何58億美元回購當年18億美元出售的東洋啤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52

全球最大釀酒商百威英博20日宣布,將以58億美元的價格,向私募投資機構KKR和駿麒投資((Affinity Equity Partners)手中回購韓國東洋啤酒公司,是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私募股權通過並購退出的案例。 百威英博曾於2009年以18億美元將韓國Oriental Brewery出售給KKR,以緩解債務壓力。基於2009年交易,百威英博今年有權以預先約定的財務條款買回Oriental Brewery。KKR同意支付8億美元現金,剩下部分以債務計算,KKR之後將東洋啤酒一半的股權出售給駿麒投資。交易當時百威英博保留了回購東洋啤酒公司的權利。 據《金融時報》報道,在被KKR收購的過去5年中,盡管受到嚴厲的政府監管、價格控制、高額稅率的影響,但東洋啤酒公司在當地啤酒市場的份額從40%升至60%,一躍成為韓國啤酒市場的領軍企業。 時至今日,百威英博的財務狀況好轉,決定行使當年的回購權。5年時間百威英博等於為東洋啤酒付出了40億美元的代價,對於股東們來說這無論怎麽看都算不上一次合算的交易。當年在英博和安海斯-布希合並後,面對龐大的債務負擔,董事會向40名高管許諾如果他們能幫助企業降低負債率,則獎勵其公司股票作為回報。也許是在巨額獎金的激勵下,該公司CEO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迅速反應,決定出售公司價值94億美元的資產,包括上述的東洋啤酒以及歐洲的一個分支部門。此舉幫助百威英博渡過了債務危機,高管們也開啟了財富之門。 百威英博首席執行官布里托20日發表聲明稱,對於投資韓國市場、與東洋啤酒公司再度合作感到很高興,東洋啤酒公司將加強百威英博在迅速發展的亞太市場的地位,並成為亞太市場的重要貢獻者。 盡管本次交易在外界看來是一次“虧本買賣”但是因百威英博股票自合並以來已經翻番,所以股東們也無話可說,當年承諾高管的期權今年將有一半可以兌現,剩余的最早要到2019年才可以行權。不過因為本次的“成功收購”,英博高管的賬上還將多出一筆額外的獎金。 百威英博此次回購一是體現了自身財務狀況的好轉,二是反映了在低利率環境下,公司借債意願升高。事實上百威英博本次收購的價格尚屬合理,因為2009年向KKR出售東洋啤酒的時候,該品牌PE比約為10倍,而東洋啤酒預計計2013年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5億美元,顯示百威英博的回購價格的PE比為11倍左右。 同時,這筆交易是繼一周前日本三得利公司以136億美元收購美國酒業集團Beam Inc之後,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私募股權通過並購退出的案例。不過三得利為Beam付出的溢價要高的多,PE比接近21倍。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如果百威英博當年繼續持有東洋啤酒,該品牌如今的潛在價格將可能超過1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90

百威英博,未來全球每三瓶啤酒它賣一瓶啤酒巨獸C E O下個購併在中國?


2015-10-12  TCW

全球啤酒龍頭百威英博想併市占率第二的對手米勒,這份野心,也反映在讓員工放棄社交生活的公司文化。

九月中,全球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Anheuser- Busch InBev)提議收購南非對手米勒(SABMiler),合成一家市值二干七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兆元)的超級大集團,屆時全球每三瓶啤酒就有一瓶是它供應。

這個關鍵數字不僅改寫二

〇〇七年以來交易規模新高紀錄,也擠進史上第六大之列,更象徵一道非同尋常的整併潮正襲向啤酒產業,背後推手正是以巴西首富雷曼(Jotge Paulo Lemann)帶頭的投資團隊。

今年稍早,《金融時報》專訪素以精明幹練聞名的百威英博執行長布里托(Carlos Brito),他坦承,收購米勒是關鍵任務,因為儘管它穩坐市場龍頭地位,在非 洲這塊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卻幾乎毫 無立足之地。

這正是百威英博「求併若渴」的主 因,尤其是它的市 值超過一千六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 六兆元),甚王大 過滙豐銀行、花旗 銀行等國際金融機 構,唯有超大型購 併才能再次提升它 的規模。

順著這個成長策 略觀察,百威英博這啤酒巨獸的胃口應該還沒填滿,因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市場值得耕耘。中國就是一個例子,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占率只有一八%。布里托說:「我們在亞洲的行動力與活躍度都比在非洲高很多,但聚焦是我們的信條。一心數用很難做好。」

求成長,市場點名可口可樂

市場普遍認為,百威英博若要繼續靠購併保持成長,交易金額至少達九百億美元等級的對象才夠看,細數全球有潛力的候選人,包括市值干億美元的百事公司與可口可樂;較小的烈酒供應商帝亞吉歐(Diageo),和眾多小規模互補型對手。只不過,規模越大,相對之下執行風險也更高。

眼尖的讀者會發現,百事和可口可樂與酒業八竿子打不著,竟然出現在收購名單裡,其實是呼應布里托的觀察:美國是百威英博的最大市場,如今卻有兩大隱憂,其一是市場太成熟,消費者飲用量不容易成長;其二則是螞蟻雄兵一般的手工啤酒業者,正磁吸年輕消費者。

遇挑戰,

年輕客戶遭手工啤酒攔截

布里托被問及跨界購併軟性飲料議題時,重申自己不喜歡亂買一通,「啤酒相關」產業還是最理想:反之,他看待手工啤酒的挑戰卻謹慎得多,只說在浪潮剛興起的 時候就買進鵝島(Goose lsland)、衝頂(Shock Top)等地區型業者,未來還會繼續尋找互補標的。

根據釀酒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統計,二〇一〇年,手工啤酒市占率僅五%,至今已攀抵一一%,翻逾一倍。百威英博北美行銷副總裁薩奎特(Jorn Socquet)坦承,流失的客層都埋單「手工精緻釀造」的行銷話術,主流的大眾口味看不上眼。「不知道如何和千禧世代對話」,曾讓他焦慮到睡不著。

平均而言,過去十六年來,百威英博每四年就玩一場大購併,至今效益驚人:根據金融數據商Fact Set,一九九二年,百威英博市值僅八億三千萬美元,今日已膨脹超過兩百倍:營業利益率則是業界最高的三二.五%。投資銀行高盛稱它是「購併天王」,推估 明年出手會更豪氣,高達一千四百五十億美元。

上述成績全拜布里托一九

八九年投效雷曼之後,就採行大膽的擴張政策之賜。五十五歲的他在一九八〇年代末期獲雷曼贊助獎學金,赴史丹佛大學攻讀企管碩士學位,學成後正好啤酒事業初具雛形,他立即加入經營團隊。

起初,他先推展當時名為梵天啤酒(Brahma Beet)的小酒廠深入中美洲,慢慢隨著拓點的過程中演化成橫跨全洲的安貝(Ambev):二〇〇四年,它加入比利時的英博(lnterbrew);再過四年,一個五百二十億美元的合併案造就今日的百威英博。

精管理,

巴西人鐵腕風格管美品牌

布里托自稱是工作狂,沒有個人嗜好,唯一娛樂只是每天跑步三十分鐘,他已經把祖國的名字釘進世界投資地圖上,連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董事多伯斯 (Richard Dobbs)都讚譽:「巴西人經營全美最優秀的企業之一,而且做得比美國人有聲有色。」儘管百威英博是巴西人主導的企業,管理之道卻是不折不扣的鐵腕風 格。

五年前加入的馬伊俄(Adrien Mahieu)說,公司希望 員工全心投入,菜鳥幾乎一開始就被洗腦放棄社交生活。一位大學教授更轉述教過的百威英博學生說法:「上級不願你過得太舒服,每個想晉升的人都得踩過三個同 事的肩膀前進。」暢銷商業書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是百威英博頭號粉絲,極認同它的企業文化:「當狂熱分子遇上狂熱分子,加乘效果勢不可當。」這句話形容布里托的野心倒是挺貼切,他最近才 寫了一封致股東信,承諾為他們創造一份「下一個百年的價值」。

(本文獲《金融時報》授權 刊登)

譯.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04

巴西購併王「六千倍成長」傳奇 打造啤酒帝國 百威英博3.5兆現金兆豪娶美樂



2015-11-23  TWM

雙十一前夕,百威英博以約三兆五千億元,買下南非美樂啤酒集團一○○%股權!光棍節創下約四千七百億元交易新高,七億多筆買賣仍不如這一單。購併王李曼三十年來用精準的眼光,開創六千倍成長的版圖。他的下一步,備受矚目。

百威英博(AB InBev)是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擁有美國百威啤酒(Budweiser)、德國貝克啤酒(BECK'S)、中國哈爾濱啤酒等當地最大的品牌,占有美 國四九%的啤酒市占率。百威英博旗下有兩百多個啤酒品牌,其中十六個是年營業額超過十億美元的超級品牌,在全球獲利最佳的前五大啤酒品牌中,除了海尼根, 其他四個都在百威英博旗下。

嫁入百威豪門的美樂啤酒集團(SABMiller)也非等閒之輩,美樂(Miller)、酷爾斯(Coors)是美國代代相傳的啤酒品牌,美樂啤酒擁有澳 洲最大的啤酒品牌福斯特(Foster),也是非洲最大的啤酒集團,總市值高達新台幣兩兆三千億元。如此昂貴的新娘,讓百威在三個月內提了六次親、每次都 拉高聘金,最後以「五○%的溢價」,扛著令人咋舌的三.五兆元新台幣龐大現金,才讓美樂首肯下嫁。

能夠完成撼動全球世紀購併的購併帝王,就是股神巴菲特最欣賞、兩人並肩作戰多年的巴西首富李曼(Jorge Paulo Lemann)。李曼是巴西最成功的投資銀行家,他在一九七一年入主投資銀行Banco Garantia,被《富比世》譽為「巴西的高盛證券」。李曼年輕時曾經是巴西的網球國手,巴西媒體稱他是「巴菲特、山姆華頓(沃爾瑪創辦人)與費德勒的 合體」。

首部曲:雄霸南半球

業務遍及十四個國家

一九九八年,李曼賣掉Banco Garantia,隨即展開堅定、漫長、毫不動搖的酷斯拉購併之路。

李曼在一九八九年以五千萬美元吃下巴西啤酒廠巴哈馬(Brahma),一九九九年他主導巴西兩家啤酒廠合併,吃下南極啤酒(Antarctica),成為雄霸南半球的美洲啤酒公司(AmBev)。

當時業務遍及十四國,還是百事可樂、立頓紅茶等在南美洲最大的裝瓶廠、代理銷售公司;但是,李曼在合併組成美洲啤酒公司後四年,再發動一次跨國購併,吃下 總部在比利時的洲際釀酒廠(Interbrew),並將德國擁有四百年歷史的貝克啤酒納入麾下,李曼隨後將啤酒事業總部搬到比利時,成為全世界銷量前三 大、占有全球一三%啤酒市場的巨獸。

原本啤酒市場競爭劇烈,李曼卻有能力透過整併、成本撙節、擴大國際市場,讓他的啤酒事業獲利率節節高升,二○○八年金融海嘯之際,李曼以五二○億美元的天 價,惡意購併美國最大啤酒廠百威(Anheuser-Busch),組成今天的百威英博。啤酒廠經營多半薄利多銷,李曼卻有辦法讓這個經營兩百多個啤酒、 飲料品牌的超級巨獸,在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的營業額中,榨出三千七百億元新台幣的稅後純益,淨利率高達二○%。

李曼在金融海嘯逆勢加碼展開購併,之後更用他著名的撙節整合術,例如把德國貝克啤酒移到美國生產,擠出大量閒置資產,利用處分資產的現金償還債務,○八年 的大購併至今才七年,李曼就把這個全球最大的啤酒廠,打造成淨利率二○%、本益比二十七倍、負債淨值比一○○%的績優公司。

二部曲:進逼美國

與巴菲特聯盟 不斷購併

令人震驚的是,李曼一面征服全球啤酒市場,同時在二○一○年,夥同巴菲特吃下漢堡王(Burger King),雇用一群三十歲上下的小屁孩來扭轉這個老牌速食王國;今年三月又主導了的卡夫食品(Kraft Foods)與亨氏(Heinz)番茄醬公司的世紀合併案,在美國市場征戰的李曼與巴菲特結成緊密的聯盟,配合全球政府開動QE大水喉,對老掉牙的食品飲 料產業,不斷發動令人瞠目結舌的購併。

原本巴菲特對於掠奪性的私募基金極為厭惡,但卻高度認同李曼,在卡夫食品與亨氏的購併案中,巴菲特拿出了比李曼還高出三倍的現金,卻只與李曼分得二分之一的股權,把所有的鎂光燈都給了李曼。

嚴控成本 連影印紙都管制李曼也是出了名的撙節殺手,貫徹聞名全球的「剪指甲理論」:企業成本就如指甲,一定要定期修剪。早年還在巴西經營投資銀行時,就堅持不走華 爾街的高檔路數,大家都在打通鋪的辦公室上班,主管也不配豪華轎車。後來進行的購併案,都要求嚴格的成本控制,例如規定亨氏食品公司「辦公室費用,每人每 月平均不得超過十五美元」,一個月雷射影印紙不能超過兩百張,過去卡夫食品股東會贈送的起司條、百威股東會贈送的啤酒等也全數取消。

說到撙節,就一定要提到李曼的徒弟、實際執行啤酒世紀大購併的布里托(Carlos Brito)。布里托出生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九八九年、當時才二十九歲的布里托,跟著李曼進入巴西巴哈馬啤酒廠,十五年後的二○○四年,完成跨國購併歐 洲的啤酒集團,布里托升任啤酒集團執行長,更成功完成○八年,以及今年的兩次世紀大合併。

即使身為全球最大啤酒集團的執行長、主導全球三分之一啤酒市場,布里托卻十分低調,至今未接受過媒體專訪,只有在一年一度的股東會,以及不定期的法說會上 可以見到他。除了重大場合穿西裝,布里托平日在辦公室就穿牛仔褲、襯衫,和一般員工一樣戴著識別證,看來就像是窩在美國中西部小鎮的沃爾瑪店經理。

布里托的撙節功力十分厲害,一○年完成百威啤酒購併的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布里托竟然「省」了十一億美元(約三六○億元新台幣),讓華爾街的分析師直接用 鈔票來回饋布里托,從○八年十一月的購併起算,百威英博的股價整整漲了三倍多,今年即使用高達五○%的溢價收購美樂,投資人還是掌聲不斷,百威英博的股價 照樣堅挺無比。

百威英博的股東是對的,因為才剛剛宣布與美樂集團合併,李曼與布里托就施出強而有力的撙節魔法,讓這個超級購併案,省了巨額的利息費用與購併顧問費。

就在合併案宣布兩天之後,百威英博宣布七五○億美元(約二兆五千億元新台幣)的史上金額最高聯貸合約。除了中國的銀行,所有國家的龍頭銀行全部到齊!

但這筆聯貸案卻讓銀行界笑不出來,百威英博的財務部,或者更精確地說是背後的大股東李曼,自己就把聯貸案完成了,讓銀行原本期待的巨額顧問費飛了。百威英 博自己坐莊,安排所有的融資,一次借到交易金額的七○%;相反的,銀行只能用QE來的爛頭寸、半買半送,才勉強擠進聯貸名單。

百威英博的世紀大購併,可能是全球傳統產業的先驅,市場充沛的資金、史無前例的全球零利率加上低迷的景氣,讓所有食衣住行的老產業,須仰賴購併來創造外部成長。

事業版圖 六千倍成長

七十四歲的李曼與五十五歲的布里托,不會滿足於啤酒企業的購併,以他們對百事可樂的了解,及背後金主巴菲特是可口可樂的大股東,李曼從啤酒整併, 跨入非酒精飲料的整併,會是完全合理的選項。

從二十六年前,五千萬美元跨入巴西的巴哈馬啤酒廠,李曼與他的徒弟布里托,用嚴謹的購併策略,完成了全球第一、總市值高達三千億美元(新台幣十兆元)的啤酒帝國,巴西商人李曼「六千倍成長」的故事,是台灣的老闆們最需要的激勵故事!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懂購併也會撙節,投資人掌聲不斷

—百威英博股價變化

2008/07/13

英博集團(InBev)以520億美元買下百威(Anheuser-Busch),

合併組成百威英博

2015/03/25

3G資本以400億美元買下卡夫食品,將3G資本旗下的亨氏番茄醬與卡夫食品合併

2010/09/02

李曼的3G資本與巴菲特合作,以33億美元購併漢堡王

2015/11/11

百威英博以1060億美元,買下美樂集團100%股權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2

百威英博在印度行賄被美國罰款600萬美元

9月29日消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周三表示,啤酒巨頭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同意支付600萬美元罰款,以了結有關其在印度行賄,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的指控。

SEC調查發現,百威英博利用第三方銷售人員向印度官員行賄,以促進銷售和生產。該公司還與一名離職員工達成協議,禁止此人繼續與SEC溝通。

SEC表示,百威英博缺乏足夠的內部會計管控,以發現並阻止這些賄賂行為,盡管曾多次收到員工舉報。該公司還未能確保涉及銷售人員的交易被正確記錄。

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百威英博是全球領先的釀酒制造商,也是全球五大消費品公司之一。作為一家以消費者為中心、以銷售為推動力的大型公司,百威英博旗下經營著300多個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時代(Stella Artois)、貝克啤酒等全球旗艦品牌;此外,公司擁有Grupo Modelo公司50%的股份。Grupo Modelo是墨西哥領先的啤酒制造商,也是科羅娜啤酒品牌所有者。

另外,就在同一天,百威英博股東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中批準收購對手南非米勒(SABMill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17

超500億元 朝日集團收購百威英博旗下東歐5國啤酒業務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朝日集團控股12月13日與世界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就收購該公司旗下東歐5國的啤酒業務達成了基本協議,收購額被認為將達到9千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42億元)左右,這將創出日本企業收購海外啤酒業務的歷史最大規模。

這次收購資金計劃采用手頭現金和借款,預計2017年春季之前完成收購程序。收購對象包括已被百威英博收購的英國前南非米勒(SABMiller)旗下的捷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的啤酒業務。此外,還包含著名的捷克“比爾森啤酒(Pilsner Urquell)”。

相關業務的銷售額規模達到2千億日元左右。在各國的市場份額均超過3成,除了斯洛伐克的第2位之外,在4個國家占據首位。

目前朝日集團正在通過主力品牌“SuperDry(超爽)”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計劃借助10月收購的西歐業務的基地,2018年在歐洲啟動自主生產。通過利用當地知名品牌的銷售渠道,易於將銷售擴大至“SuperDry”此前未開拓的地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98

百威亞太控股(百威英博亞洲業務)專區

1 : GS(14)@2019-02-03 22:49:4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863&issue=20190203
【明報專訊】全球最大啤酒釀造公司百威英博(AB InBev)早前傳出計劃分拆亞洲業務上市,彭博社昨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百威英博已委託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籌備上市事宜,知情人士指,香港是其中一個考慮的上市地點,倘落實分拆,集資額或高達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有望成為亞洲今年最大規模新股集資。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亞洲業務估值5460億

百威英博在上月傳出分拆亞洲業務的消息,知情人士指出,百威英博亞洲業務估值約達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分拆上市的集資額或會達到50億美元,有望成為區內最大型的新股集資。

回顧去年,香港最大型新股集資是中國鐵塔(0788)和小米集團(1810),分別集資75億美元及54億美元(約585億及421億港元)。

報道指,百威英博的亞洲業務估值及集資額,最終要視乎市場需求和增長前景決定,上市地點亦未有定案。

區內收入盈利增長跑贏整體

根據百威英博去年首3季財務數據,公司在亞太區的收入為66.77億美元,經調整後按年增長5.7%,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24.66億美元,調整後增長10%,分別比集團整體的4.6%和7.1%增長為高。

百威在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收購哈爾濱啤酒,目前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啤酒釀造商,去年市佔率達17%。百威英博在去年第三季報告指出,雖然整體中國啤酒市場倒退,不過公司市佔率上升,第三季收入上升7.4%,首3季上升6.3%。

受惠市場滲透率提升,百威於中國高端品牌強勁增長,使產品組合增長愈趨均衡。在收入增長及改善營運程序控制成本下,公司去年第三季在中國市場的EBITDA上升22.8%,首3季上升13%,跑贏整個亞太區表現。

1995打入中國 高端市場增長強勁

雖然百威英博在亞太區市場表現理想,不過彭博指出,百威英博分拆業務,是為了減少2016年以1070億美元收購同業南非米勒(SABMiller)帶來的負債。

百威英博去年第三季EBITDA經調整後的按年增長為7.5%,差過市場預期的11%,中期股息亦按年減少了一半。去年百威英博股價下跌38%,為歐元區Stoxx 5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股份之一。

分析:購SABMiller負債 需資金

對於分拆報道,百威英博回應,公司一直尋找機會加強業務和推動長期增長,當然亦會顧及嚴格的財政紀律。公司對亞太區業務有承諾,並對區內發展潛力感興奮。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均未有回應彭博查詢。
2 : GS(14)@2019-02-03 22:50:0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844&issue=20190203
【明報專訊】百威英博是於2008年由比利時的英博集團(InBev)與美國的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兩大酒業集團合併而成,目前為全球最大啤酒商,旗下有超過500個品牌。

比利時美國兩大酒商合併而成

集團近年積極四出收購,最矚目要數2016年斥1070億美元(約8346億港元),鯨吞英國同業SABMiller。

不過,百威英博完成收購最大競爭對手SABMiller後,又於2016年底將旗下5個東歐啤酒品牌,包括捷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的啤酒業務,以73億歐元(折合約601億港元)售予日本啤酒廠朝日集團(Asahi),以符合收購SABMiller時歐洲反壟斷機構的要求。
3 : GS(14)@2019-05-08 07:55:2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350&issue=20190508
【明報專訊】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證實,正在考慮將亞太區業務的少數股權,分拆來港上市。早前曾有消息傳出,百威旗下相關業務計劃在今年夏季來港上市,集資額約為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如消息屬實,百威將有望成為香港今年集資額計最大型新股。

明報記者 蕭嘉聰

據路透社報道,百威發布今年首季業績同時公布計劃,早前亦有報道指出,集團已聘請數間投行,包括花旗及美銀美林等,負責其亞太區部分業務出售事宜。

因併購SABMiller 負債7800億

由於百威2016年以1070億美元收購同業南非米勒(SABMiller),令其負債高達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以上,集團2018年底曾指出,最終目標是淨負債與EBITDA(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的比例由現時的4.6倍,到2020年底降至4倍以下。

百威是次公布計劃時指出,將亞太區業務少數股權上市,可以加快降低負債比率,但強調不會單靠上市去改善負債水平。

亞太業務主力中國澳洲 收入佔兩成

擁有多個啤酒品牌的百威認為,亞太區的銷售仍有增長,加上富裕的消費群不斷增加,轉至飲用較高利潤的啤酒品牌,例如百威(Budweiser)及可樂娜啤酒(Corona),業務在港上市,可確立集團在區內的「冠軍」地位。集團亞太區業務主要位於中國及澳洲,去年收入為84.7億美元,佔集團整體收入的18%,以及14%的基本營運收益。

路透社引述劵商富瑞的分析員指出,百威亞太區業務的合理估值將介乎400億至500億美元(約3120億至3900億港元)之間,集團分拆該業務上市後,負債水平有望減少200億美元(約1560億港元)。

今年IPO冷清 申萬集91億暫居首

事實上,香港今年首4個月新股市場氣氛冷清,只得34間公司在主板新上市,其中上月底上市的內地券商股申萬宏源(6806)暫以90.8億元成為集資王,其餘第2至5位的新股集資額均少於30億元,較去年最大型新股中國鐵塔(0788)集資588億元,以及多隻超大型新股明顯有所落後(見表)。不過根據港交所(0388)數據,今年首4個月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為32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50億元,按年增加31%,已屬近年較高的水平。
4 : GS(14)@2019-05-11 01:08:42

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9051001_c.htm
招股書
5 : GS(14)@2019-05-11 09:43:0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618&issue=20190511
【明報專訊】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分拆其亞洲業務百威亞太來港上市,據百威亞太的初步招股文件,公司去年純利按年增30.49%至14.08億美元(約109.62億港元),市傳公司暫定7月掛牌,擬集資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公司則稱上市時間取決於市場條件,惟目標是在暑假期間完成。

去年純利110億 按年增三成

券商富瑞早前發表報告,指百威亞太的估值約處於400億至500億美元(約3120億至3900億港元)。按初步招股文件,百威亞太去年收入84.59億美元,按年升8.59%,產品銷售至亞太區39個地區,主要市場為中國、澳洲、韓國、印度及越南。

公司去年總銷量達到104.27億公升,按年增2.2%,來自亞太區西部(如中國、印度及越南等地)的銷量及收益分別佔整體的78.8%及60.9%。公司指出,市場對啤酒產品的成熟度亦會影響公司在當地的產品策略,而澳洲、日本及韓國等被納為亞太區東部的地區則屬高成熟度的市場,故百威亞太在這些地區主要推廣高端啤酒品牌。

去年收購捷成 加強內地業務

截至去年底,百威亞太的淨流動負債為19.08億美元,按年增3.8%,截至今年3月的未經審核淨流動負債為15.51億美元。另外,集團去年12月以現金收購捷成飲料65%資本,交易完成後將主要負責在中國境內製造及商業化藍妹及其他啤酒品牌。集團冀可加強對中國市場的產品供應及影響力。

文件顯示,百威亞太負責生產、進口、推廣、分銷及出售逾50個啤酒品牌,包括全球品牌百威(Budweiser)、時代(Stella Artois)及科羅娜(Corona),為港人熟悉的跨國品牌福佳(Hoegaarden),及當地品牌如韓國的凱獅(CASS)、澳洲的Great Northern及Victoria Bitter等。

百威亞太今次目標籌集390億元,可望成為本港今年集資額計最大的新股。

此外,百威亞太亦是自2010年來,本港首隻沒有中國資金為股東的大型新股。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為今次招股的聯席保薦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