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樓價 迭創新高的迷思 陳茂峰

1 : GS(14)@2013-02-04 22:57: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204/news/ec_ecq1.htm【明報專訊】反映香港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今年迭創新高,最新水平較梁振英去年7月上任時升了13%。套用大陸潮語,香港樓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一直漲下去,不知伊于胡底。客觀點講,這4年全世界都在印銀紙(量化寬鬆),利率給各央行刻意壓低(金融抑遏)資產價格飛升(資產泡沫)。香港樓價跟隨外圍環境上漲,可以理解,問題是漲幅超過其他國際城市,香港人的買樓負擔成為世界之最。
房策成敗 梁振英政府最大考核
按理說,特首梁振英是治理樓市高價病的不二人選。香港歷任殖民地總督和3屆特區行政長官中,只有梁振英是做房產專業出身,對有關理論和實際操作都一清二楚。梁振英以低民望上場,改善民生是他挽回民心的不二法門。香港民生問題兩件大事是居住環境和貧窮問題,前者是他優而為之,後者是社會深層次問題,非短時間能理順。因此,房屋政策的成敗,就是衡量梁振英政府管治能力的重要標準。樓價升跌就是房屋政策的溫度計。特首梁振英在1月中宣讀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是重中之重的政策。但你方唱罷,香港二手樓市量價齊飛,以行動對房屋政策投不信任票,很是詭異。
香港過去30年的樓價問題,都與政府的房屋政策有關。1997年前的高樓價是源於每年賣地50公頃的限制。董建華上任後推行的「8萬5」,大量增加新單位,徹底把97前的房地產泡沫蒸發掉,卻遇上亞洲金融風暴,過猶不及,製造了十多萬個負資產業主。2002年11月推出的「孫九招」,停建居屋、控制公屋供應量、限制賣地(取消拍賣土地,暫停勾地一年),穩定了樓市。曾蔭權繼續嚴格執行「孫九招」,在他任內私人住宅落成量年均1萬單位(公屋年均1.5萬單位),是1997年的50%,遠低於年均2.5萬個新增家庭數目。曾蔭權時代伴隨香港樓價飛升,便不難理解。論者或謂,利率也是推高樓市的因素。1990至1997那一波樓市升浪,是碰上美國連番減息,香港出現負利率。2003至今又是碰上利率持續低迷。利率因素無疑和需求有關,但香港的利率政策受制於美國,不是香港可以決定。惟樓宇供應量是政府主導。
5年後樓宇仍供不應求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的承諾,是他任內5年落成7.5萬個新公屋單位,另估計未來3至4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有6.7萬間。2018年之後還有遠期支票。聰明人屈指一算,就知道未來5年香港樓宇依然是供不應求,假設梁振英2018年連任,他的遠期支票至多是勉強應付到一年3萬個新增家庭需要,依然沒法消耗掉這些年累積的需求量,供求失衡沒法糾正。
經濟學的理性預期理論(Rational Expectation Theory)告訴我們,市場參與者對資產未來價格的預期,會反映在現在的價格變化,這預期往往符合將來實現的狀。把這理論套用在香港樓市,即是說香港樓市在未來幾年仍是上行格局。市場和梁振英政府角力,誰勝誰負?有以待之。但我肯定的是,香港房屋政策搖來擺去,政府試圖主導市場,是香港樓市的核心問題。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67

散戶信走勢 投行靠調研 陳茂峰

1 : GS(14)@2013-11-12 00:24: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111/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三位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一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熱門候選人。法瑪是金融學權威,對金融學有2大貢獻,第一是提出3種市場有效形態,第二是把資產定價模型從夏普單因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發展為多因模型(Multi-factor model),特別是著名的FF三因模型(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市場有效論 強弱分三種

市場效率是指信息效率,即是市場消化公司新訊息的速度和幅度。市場有效論又稱為有效市場假設(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簡稱EMH)。法瑪的貢獻,是總結了前人對市場效率的研究,提出3種有效市場形態,讓大眾容易明白複雜的市場表現。這3種有效市場形態,就是弱式、半強式和強式有效市場。在弱式有效市場,現在的股價已充分反映所有過去的股價信息;在半強式有效市場,現在的股價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公司信息;在強式有效市場,現在的股價已充分反映所有公司信息,包括內部未公開的信息。在弱式有效市場,技術分析沒有用;在半強式有效市場,基本分析也沒有用;在強式有效市場,任何分析都沒有用。

散戶多信市場信息失效

市場有效論在學術界已經是普遍接受的理論,但不受投資界認同。一般散戶相信市場信息失效,走勢分析有用。投資銀行認為市場還未到半強式有效,公司調研有用。機構投資者多已接受成熟市場是半強式有效,因此指數投資就夠。目前相信有強式有效市場的人很少,內幕交易仍須堵截。

市場有效論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延伸,都是假設投資者厭惡風險、行為理性,市場沒有摩擦(交易成本為零,即高度交易效率)和市場處於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狀態。這些都是很強的假設(strong assumptions,即是與現實差異很大)。

當投資者出現非理性亢奮,或者悲觀、市場信息不能充分釋放、投資者不足、買賣失衡、投資成本高、稅率高、政府干預等等情,市場便失效。投資者非理性亢奮,會出現泡沫。投資者非理性悲觀,會出現大跌市的崩盤。投資者的慣性行為,做就一月效應。上市公司乏人研究、成交不多、買賣價差大的話,投資者對其發放信息會反應濟後、緩慢。市場有效論不能包括、解釋這些異狀,是這理論的不足。但用這些現象來推翻市場有效論,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

市場有效論 促指數投資發展

市場有效論告訴我們,要長期跑贏大市,一是靠運氣(一世好運)、二是靠承受高風險(高beta)、三是靠過人的心得(正alpha)。如果自問沒有這3項條件,那就乾脆跟覑市場走。市場有效論最大的影響,是成就了指數投資在過去40年的高速發展。但是,如果大家都只作被動的指數投資,市場缺乏分析員和炒家,則沒有足夠的市場參與者消化公司信息,發掘公司價值,尋找套戥機會,市場便會失效。現在正反雙方各有擁躉,反而成就了這個理論。這就是市場有效論詭異之處。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78

投資一籃子貸款的風險回報 陳茂峰

1 : GS(14)@2013-12-09 22:51:55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1209/-19-3135890/1.html



【明報專訊】有朋友問,香港有沒有P2P借貸的私募基金。不是沒有,而是這些只給專業投資者的產品,都是封閉式基金,集資期很短,過後便沒機會,一般散戶難以接觸。

至於大陸的P2P私募基金,香港人可以在大陸認購,香港不能買賣,大陸很多財經網站都有資料。閣下如有興趣,自己上網百度一下吧。

投資P2P借貸 如買高息債

對投資者來說,投資P2P借貸,猶如投資高息債券(30年前是叫垃圾債券)。如果P2P是單對單的投資,對方壞帳的風險和虧損都很大,個人多不願意承受。如果是投資在一籃子項目,則壞帳的風險概率不變,但一旦發生壞帳所蒙受的損失就很有限。舉個例子,現在有10個項目,壞帳風險同樣是30%,貸款利率10%。如果你只投資一個項目,這項目成功,你拿10%回報;專案不成功,你血本無歸。如果你10個項目都投資,則你最大可能是拿到7%回報。你會選擇投資單一項目抑或多個項目?(同理,如果是P2P股權融資,則猶如投資OTC公司股票。)

分散投資減低損失

上面簡單例子,其實已經是在應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的原理:分散投資,減低損失的程度。

很多人以為MPT只用在證券投資,其實銀行管理借貸組合,也可以應用MPT。銀行做的是存貸業務,賺的是存貸的息差。傳統銀行管理理念是資產負債管理(asset liabilities management)。

傳統的銀行貸款業務,注重借方的壞帳風險,另外需要考慮貸款年期和現金流;但銀行對整體借貸組合的設計,是憑經驗限制各個行業的比重,缺乏科學的計算。其實銀行可以利用MPT原理優化借貸組合。

MPT需要3個變量的資料:組合中各成員的預期回報、回報風險和回報間的相關系數。借貸組合中各個項目的預期回報是比較容易估值,但借貸項目回報的風險和彼此的相關系數不容易量化和估值。借貸項目回報不是正態分佈,不但有長尾(fat tail)而且分佈不對稱。MPT以標準差代表回報風險,就需要調整,改以虧損幅度、條件在險值(conditional value-at-risk, CVaR)等變量來代表。至於相關系數,則可以借助宏觀經濟變量和量化經濟模型估值。

美國不少銀行在1980年代已經採用MPT來管理它們的借貸組合。歐美的P2P平台,也有以MPT來管理借貸組合。大陸的P2P平台,多數是土法上馬的原始管理。將來陸續出問題,預料之內。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34

資本市場需要新聞自由 陳茂峰

1 : GS(14)@2014-02-24 14:34: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24/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近日香港媒體寒風凜冽,更勝南下的冷鋒。不管是否捕風捉影,總令人不安。在香港這個有自由沒民主的社會,新聞自由更是重要。收窄新聞自由,不單是政治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新聞自由受阻的地區,其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會受阻。


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在1990年代曾經做過調查研究,把世界各國的新聞自由程度分為4級:完全自由、相對自由、相對不自由和壓制,發覺新聞自由和經濟發達程度、經濟增長速度的關係非常明顯。壓制新聞自由的國家,經濟不發達、增長也緩慢甚至倒退;新聞自由的國家,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其經濟增長也較快。

世界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學者更進一步研究媒體股東背景和新聞自由關係,及對政治、經濟、社會民生政策的影響。其研究論文《Who Owns the Media》發表在2003年8月的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期刊。

政府抑或私人控有媒體,各自有他們的理論根據,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者研究了97個國家的媒體在1999年的控股情,及這97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民生問題,以科學方法尋找彼此的關係。結果都在預期內:政府控制媒體的國家,新聞自由程度低、法律漏洞多、政府干預多、人權紀錄差、貪污舞弊多、嬰兒夭折高、社會教育與福利等配套不足、疫疾次數多、私人財產保障差、資本市場規模小、銀行體系弱、上市公司數量少、企業管治劣。研究並沒有發現政府控制媒體有任何好處。

政府控制媒體 企業管治劣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大陸出身的美籍華人學者,我在清華上過他的課),對新聞自由和資本市場發展也做了些研究。新聞自由度高的國家,它們的資本市場(相對經濟規模)比較發達,市場的信息效率比較高、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比較低,而且上市的劣質公司比例會較少。上期我說過阿克洛夫的檸檬市場理論,其實信息不流暢而出現劣質公司,就是典型“檸檬市場”例子。

報紙若罷印 股市成交縮

INSEAD的教授Joel Peress(2012論文)研究報紙罷印時股票市場的反應(因公司信息發放受阻)。在1989-2010年間,歐洲有52份全國發行報紙罷印。研究發現,市場成交量在沒有報紙的交易日平均縮少12%,而且市值愈小的市場,交易量收縮愈多,股價的波動也明顯收窄。這反映活躍的市場需要無障礙信息環境。也有學者研究在新聞自由程度不同的市場,股價對公司信息的反應。結果一如所料,新聞自由度高的股市,股價反應快、幅度大、維時短。這些都是信息效率高的現象。

今天香港的經濟只剩旅遊和金融兩個火車頭。香港彈丸之地,遊客量和法國一樣多,容量已到極限。自由行的問題,成為政府的負資產。香港新聞自由受制,豈止政治空間窒息,經濟發展都會受阻。國際金融中心嗚呼哉,一樣可以是浮雲。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49

內地鍋爐室炒港股 港監管機構難查 陳茂峰

1 : GS(14)@2014-03-10 22:48:4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10/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有個北京朋友告訴我,說有家公司向他招手,管理200多人的「呼叫中心」(即call centre)。這個呼叫中心的工作就是打陌生電話,找人買幾隻香港創業板的股票,並協助他們開香港股票帳戶。朋友說這家公司很厲害,所建議的股票都是賺錢的。我一聽就覺得是「鍋爐室(boiler room)」騙案。客戶帳戶開在哪家證券公司不重要,重要是客戶「落嗒」買股票。這些客戶和騙子都在大陸,香港監管機構要查也無從入手。

煽動客戶買 公司高位出貨

所謂鍋爐室騙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炒高出貨,英文說的pump and dump。在美國和加拿大,一直都有小規模的證券公司操作鍋爐室騙案,炒作在納斯達克的店頭(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 簡稱OTCBB)和粉單(Pink Sheet)市場掛牌買賣的小公司。這些公司市值細小、交易稀疏、流通量低、透明度低。

鍋爐室券商的經紀們,工作就是打電話給陌生人,遊說陌生人在公司開戶、委託他們買該等股票。該等股票在鍋爐室券商操控下,股價穩步上漲,但成交量總不多。陌生人如果通過別的證券公司買該股,買不到多少;如果通過鍋爐室券商,則買到的股數會較多。如此這樣,股票價格大漲小回,經紀不斷的煽動這些客戶盡快買、盡多買、不要沽。這邊廂散戶密密入貨,那邊廂有關人士密密出貨。到有關人士已經清倉,賺夠了錢,鍋爐室券商則反過來建議客戶沽貨。客戶掛牌沽貨,卻苦無買家。鍋爐室券商的經紀們還大條道理,解釋自己/公司沒有看錯,只是市場沒有流通性。客戶到最後虧得一塌糊塗,欲哭無淚。

與大股東合謀 操縱股價

現在還在上映的電影〈華爾街之狼〉,主角佐敦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就是在1990年代經營鍋爐室,炒作細價股,欺騙了1513個客戶共2億美元。在1998年,佐敦貝爾福特因證券詐騙和洗黑錢罪名成立,被判4年監禁及賠償受害人共1.104億美元。但他只服了22個月牢獄便恢復自由身,賠償只付了1160萬美元,即判案要求的10%而已。

操作鍋爐室的證券公司不一定持有炒作公司的股票,更多的是與有關公司的大股東合謀,操縱該股,製造長升長有假象,炒高股價讓有關人士高價出貨。鍋爐室券商從中分肥及收取報酬。在鍋爐室騙案中,鍋爐室券商通常是協助他人操控股價,容易牴觸法例。

一些券商索性自己坐盤,以低價從大股東或其他途徑大量收集該股,吸乾街貨。券商然後炒高出貨,袋袋平安。這種券商有個很貼切而恐怖的稱謂,叫 chop shops(ṃ客店)。美國現行的證券法,是容許券商坐盤的莊家行為,因為自己坐盤須承擔投資風險,沒有說必賺無疑,因此執法當局很難舉證證明券商是操控股價,難以入罪。

中國多龐氏騙案 集資後失蹤

過去10多年,在中國大陸的金融詐騙事件多不勝舉,絕大多數是龐氏騙案的類型,騙子募集足夠的資金後,便失了蹤。最近多年則是以高槓桿炒倫敦金、炒外匯、炒期貨等,在大市波動時給客戶斬倉、吃掉按金。像上述的鍋爐室騙案,倒是新生事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85

華爾街行內人 揭秘高頻交易 陳茂峰

1 : GS(14)@2014-04-07 13:43: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07/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華爾街非常熱鬧,媒體熱烈爭論,高頻交易是神是鬼。正反雙方唇槍舌劍,據理力爭。但香港媒體甚少提及,倒很奇怪。


3月31日,專揭金融市場陰暗面的著名作家劉易斯(Michael Lewis)出版了新書 《Flash Boys: A Wall Street Revolt》(還沒有中文譯名,姑且叫《閃電小子:華爾街的造反》)。 劉易斯配合宣傳,頻頻在各媒體露面。彭博、華爾街日報、CNBC這些財經為主的媒體自不必說,連60分鐘時事雜志這個王牌節目也訪問他。Michael Lewis在各訪問中都不斷表示,美國股市受高頻交易商操控(rigged)。這話不被鬧大才怪。

劉易斯憑1989年出版的暢銷書《老千騙局(Liar's Poker)》成名,可非浪得虛名。他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在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倫敦分公司當過債券交易員,對金融市場有理論、有實踐、有人脈。老千騙局是半自傳式述事,揭所羅門兄弟發行按揭債券的黑幕。金融海嘯後,劉易斯寫了《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和《Boomerang: Travels in the New Third World》,談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禍害,結論很有爭議。今次的閃電小子新書,依然是先聲奪人。

1238個交易日 1237日賺錢

美國的高頻交易源於1998年開始的電子交易。在2009年高峰期,高頻交易佔美股交易量的60%至73%,現在依然佔美股交易量50%。高頻交易商已經替代了傳統的造市商,成為美國股市最主要的定價者。他們靠的就是比一般投資者快一點點時間下單,這一點點是「N萬分之一秒」。高頻交易爭分奪秒,交易商除了應用專線光纖、超級電腦、火箭專家程式,連與交易所的距離也要考慮。

高頻交易商有多厲害?看看其中一家公司公開的資料就知。上個月,Virtu這家高頻交易商準備上市,公告了他們在2009年至2013年的1238個交易日內,只有一天是投資錄得虧損,其他1237日都是賺錢。2013年公司盈利是1.822億美元,公司在過去10年盈利平均年增長13.7%,勝過很多大藍籌。

提早落單或涉偷步 FBI調查

高頻交易的問題在哪?原來,作為造市商,是可以要求投資者的買賣指令通過他們伺服器往交易所。這個漏洞容許高頻交易商早一步進貨然後抬高一點點價格賣出,或早一步沽貨然後壓低一點點價格買入。劉易斯和他的智囊(主要是日裔加拿大人Brad Katsuyama)認為,高頻交易商利用這個漏洞賺取不合理、不合法的利潤,投資者(包括沒有做高頻交易的機構投資者)需以較高價格買股、較低價格賣股,是無辜受騙。高頻交易商還要求把他們放在投研報告的電郵名單之前。他們較其他人早N分之一秒收到報告,就已經能夠早人一步落單買賣、保證賺錢。

劉易斯指控嚴重,高頻交易商這些華爾街新貴當然要自衛、打倒劉易斯。上個星期看美國財經節目,就有多場辯論,精彩得很。美國聯邦調查局在4月1日公告,會調查高頻交易是否涉及偷步(frontrunning),操控市場和內幕交易。紐約州總檢察官Eric Schneiderman也認為高頻交易商有犯法之嫌,已經立案調查。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CFA,CFPC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2 : LHC(34894)@2014-04-07 14:06:37

好勁!但唔洗比交易費?
3 : cody9(14279)@2014-04-07 14:25:47

Michael Lewis啲書好好睇的,真心推介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53

阿里同股同權 爭議未了 陳茂峰

1 : GS(14)@2014-05-05 18:38: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5/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已經決定到美國上市,但它提出的同股不同權安排,餘波未了。香港各持份者的立場,有擁護同股不同權的特殊處理,也有堅持股權平等。前者來自港交所和賣方的券商,後者是政府和監管機構,以及買方的機構投資者。

今天重提同股同權問題,有點開歷史倒車的味兒。曾幾何時,香港有多家老牌英資公司發行A、B股,B股面值是A股的n分之一(通常n=5或10),但投票權一樣。公司大股東通過大量持有B股,便控制了整家公司。這明顯是大股東欺負小股東的不平等安排。好不容易,香港聯合交易所在1989年12月修例,禁止上市公司發行新B股。今天市場上只剩太古有A、B股,成了歷史見證。


李小加挑戰同股同權 政府證監反對

據報章報道,港交所決定在6月就「股權結構改革」諮詢,收集公眾意見,爭取在今年內總結結果。如此姿態,擺明要挑戰同股同權,為新經濟企業上市開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4月7日的「小加網誌」撰文「我們問對問題了嗎?——關於香港市場核心價值的思考」,洋洋3000多字,提出「同股同權非普世價值」,質疑大眾對同股同權的執著。李小加的信息很明顯,就是香港應該為新經濟企業開綠燈,放棄同股同權。李小加不是孤軍作戰,不少香港證券從業員都支持李小加的主張。特區政府在今次事件,不是和港交所站在同一陣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多次強調,不會因為爭新股而拖低監管準則。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同股同權原則一向在港很重要,若為搶生意而給個別公司改變規矩,結果都是不好。

去年12月,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向會員發問卷,了解他們對同股不同權安排的意見。亞洲公司治理協會會員是機構投資者,回答問卷的54個會員來自世界各地,都有環球投資經驗,多在香港設辦公室,所管理的資金共達14萬億美元,實力不可小覷,其意見舉足輕重。這個調查的資料和發現,意義重大。

調查:倘容許特權 港股估值打折

在回答問卷的54家公司,沒有一家同意控股股東投票權有特權,所有公司都認為市場公平對待所有股東是非常重要,也沒有公司認同任何同股不同權的安排。85%回答問卷公司認為香港沒有需要更改上市守則來遷就不同股權安排,只有1家公司認為可以改例,7家沒有意見。如果阿里巴巴以特殊股權結構在香港上市,這些機構投資者認為阿里巴巴估值需要打折,平均折扣19%。如果香港股市容許上市公司股權有雙層結構或其他非常規結構安排,這些機構投資者認為香港市場整體估值需要打折,平均要求折扣13%。

港交所是上市公司,又兼有部分監管上市公司的職責,要擴大業務,又要保障投資者利益,兩個角色不易平衡。今次事件,港交所明顯傾向業務發展。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的會員,是機構投資者,代表小股東利益。港交所和券商都非小股東代表。在同股同權問題上,小股東難以認同港交所的立場。

[email protected]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CFA,CFPC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06

研究顯示:智商愈高愈願買股 陳茂峰

1 : GS(14)@2014-06-16 17:46: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6/news/ec_ecq1.htm



研究顯示:智商愈高愈願買股


2014年6月16日





【明報專訊】金融學者有個迷思:按照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就算是非常保守的投資者,投資在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之上的最低方差組合(minimum-variance portfolio),它的風險會較純債券低、而預期回報會較高。最低方差組合是個多債少股組合,為什麼投資者連一丁點兒股票也不願意沾手?


36%成年港人有投資股票

資本市場最發達的美國,直接或間接(通過基金)投資股票的美國家庭只有49.9%。(資料來源:聯儲局2010年消費者金融調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報告;聯儲局每3年做一次調查,2013年的報告還沒發表。)號稱經濟動物的香港人,只有35.8%成年人投資股票(資料來源:港交所2011年個人投資者調查Retail Investor Survey)。歐洲和日本的個人或家庭投資股票的比率就更低。

股市是經濟寒暑表,投資股市是分享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股市短期雖然波動大,但長期回報勝通脹、債券投資和銀行存款。這些都經過理論和實踐驗證。理智的個人,會透過投資股市(和其他風險投資)來累積財富。政府要發展資本市場,需要擴大投資者基數,鼓勵大家投資。政府要減低老人的社會保障壓力,更需要鼓勵打工仔的退休金投資股市。先進國家投放不少資源教育大眾正確投資之道、鼓勵參與(股票投資),但成效不彰。問題在哪?如何對症下藥,考起專家們。

學者和政府官員通常的理解,是投資意願和個人的財富、收入、教育水準、朋友這些外在因素有關,但是否會和個人內在因素如膽子、智慧、年齡有關,則莫衷一是。如果是外因主導,一旦這些條件獲改善,個人的投資意欲會增加。但如果是內因主導,則可以做的便不多。

美國學者Mark Grinblatt和芬蘭學者Matti Keloharju,以及他們的徒弟Juhani Linnainmaa,以他們龐大的芬蘭資料,分析智商和投資意願、投資行為的關係。他們的研究發現,在控制了財富、收入、教育水準等等因素後,智商和投資意願、投資行為有明顯的關係。他們總結,智商較高的個人比較願意投資股票,這個意願較財富、收入和性別更明顯。而孿生兄弟或姊妹中,智商較高的也比較願意投資股票,說明智商對投資意願的影響更甚於家庭背景。

智商較高 投資較分散

研究亦發現,智商較高的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組合比較分散、系統風險(beta值)較低、股票多屬增長股(市帳率較高)、公司多為市值較低的中小型公司、組合的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比較大。換句話說,智商較高的投資者投資組合比較有效率。這些研究發現,呼應3位學者另一個研究(上期峰哥EQ文章介紹過),再次印證高智商者投資能力和表現較佳的現象。

註:本文參考的學術論文是:“IQ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Vol LXVL(6), 2011

御峰理財 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CFA,CFPC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77

iBond屬核心基金不二之選 陳茂峰

1 : GS(14)@2014-06-30 10:19: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30/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積金局在24日發表一份諮詢文件,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建議統一強積金計劃現在的「預設基金」,以新設的「核心基金」替代。


積金局的建議,是針對現存的一系列問題,包括預設基金不統一、強積金計劃收費偏高、打工仔不懂退休儲蓄的投資理念、打工仔沒有能力選擇合適的強積金計劃成分基金。積金局建議的核心基金,是一系列的目標日期基金、或資產配置隨時間遞變的人生階段基金組合。積金局建議核心基金是低收費的被動(指數化)投資,基金開支比率控制在1%之下。

中產有能力自理 不應被「逼供」

積金局在2013年的調查發現,有24.1%的打工仔沒有替自己的強積金選擇成分基金。但香港投資基金公會、香港信託人公會和香港保險業聯會在2012年的調查,顯示少於20% 打工仔投資於預設基金,金額估計佔強積金總資產10%以下。投資預設基金的打工仔,可能是沒有挑選成分基金而給撥入,亦可能是自己挑選。按諮詢文件說,強積金計劃信託人不能分辨預設基金的打工仔屬哪一類。但有理由相信,預設基金的打工仔,多是低收入、低學歷、低技能的基層。這些亦是最需要退休保障。積金局如果做一做數據挖掘,便可核證我這專家估計(expert guess)很靠譜。

叉開話題,俗語云:「有強姦,無焗賭。」像我們這類中產階級,自求多福,有能力自理退休規劃,根本不需要參與強積金。現在是給法律逼陪跑,以製造強積金的規模經濟,降低強積金的整體開支費率,亦肥了強積金受託人、投資經理、中介等人。法律還要上調陪跑的上限(從1250元加到1500元)。中產不滿公積金的強制性要求,有其理由。合理的供款設計,應該是某個收入之下(例如:香港個人入息中位數的13,000元,或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22,200元。)需要強制,之上則自願。而最需要作退休準備的基層,收入低於某個水準(例如現在的月入7100元),由政府補貼該繳的僱員5%供款,而不是現在的免繳。

沒保證回報 目標日期基金風險大

積金局建議的核心基金,不論是目標日期基金系列或人生階段基金組合,都是根據打工仔的年齡來釐定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隨年齡定時增債減股以遞減投資風險。這個設計符合退休儲蓄的投資理念,但沒有保證投資回報,其間的短期風險亦可以很大,而且管理目標日期基金或人生階段基金組合的投資經理投資能力沒有保證,打工仔各安天命。諮詢文件的圖3標示現有的6類預設成分基金每月高低回報率(見圖),圖中波動幅度最大的,就是目標日期基金系列/人生階段基金組合!如此情,是很難說服打工仔投資目標日期基金系列/人生階段基金組合。打工仔無奈的投在目標日期基金系列/人生階段基金組合,到65歲取錢時,發覺虧了,那就茲事體大,吾不欲觀。積金局為什麼要冒這大不韙?

不管叫預設基金抑或核心基金,這個懶人基金有其存在需要。 核心基金需要低費用、低風險、合理回報、設計簡單、容易操作。目標日期基金或人生階段基金組合不能符合這些條件,只是次選。核心基金首選是iBond,通脹掛債券。下期將分析我的論據。

御峰理財 董事總經理
2 : GS(14)@2014-06-30 10:2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747

既逼打工仔投資 政府須保證不虧 陳茂峰

1 : GS(14)@2014-07-14 11:53: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4/news/ec_ecq1.htm



既逼打工仔投資 政府須保證不虧


2014年7月14日





【明報專訊】核心基金需要低費用、低風險、合理回報、設計簡單、容易操作。能完全符合這些要求的投資產品,絕無僅有,通脹掛債券iBond是不二之選。積金局諮詢文件建議的目標日期基金或人生階段基金組合,不能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只是次選。


目標日期基金 不符低費用低風險





特區政府既然立法強迫打工仔投資,就有責任提供不虧本的投資。強積金條例規定,每個強積金計劃必須有一隻保本基金(Capital Preservation Fund),目的還不是讓輸不起的打工仔有選擇?只是大家意料不到的是,強積金政策一實施,很快便遇上低息時代,保本基金的訂明儲蓄利率從2000年12月的4.75厘 一直急跌,一年後的2001年12月底只有0.2083厘,2005年7月到2008年1月這利率曾經超越1厘,之後就一直在1厘以下。從2000年12月到2014年3月這160個月,保本基金的訂明儲蓄利率只有3年145天是在1厘以上;從2009年6月至今這利率一直是0.007厘。

保本基金不單守不住購買力,更是不保本,打工仔是會蝕錢的。在近乎零的訂明儲蓄利率,打工仔投資所得不足以支付強積金計劃的各類收費,計劃供應商可以扣減基金單位以支付這些費用。保本基金單位淨值表面上不跌,但打工仔所持基金單位會縮水,這種取巧,變成保本基金不保本。積金局在2009年3月發信正其名,要各強積金計劃在2009年10月1日前把保本基金改名為強積金保守基金(MPF Conservative Fund)。還有現在叫混合資產基金(Mixed Assets Fund),本來是叫均衡基金(Balanced Fund),積金局在2006年底改稱它為混合資產基金,原因亦是名稱誤導打工仔。

強積金除了保守基金這個法例規定必備基金,還有保證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基金這些低風險投資選擇。

打工仔老齡化 投資股票反增

根據積金局統計資料,在2001年2月時,保守基金佔強積金總資產15%,這4類低風險資產共佔39%;到2014年3月時,保守基金佔強積金總資產10%,4類低風險資產共佔21%。股票基金佔強積金總資產則從2001年2月的15%倍增至2014年3月的38%;如包括混合資產基金/均衡基金的股票投資,則強積金總資產的股票比重,在2001年3月底是47%,到2013年12月底是68%。諮詢文件第17段認為,68%這比重以國際標準看是非常高,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的40%和美國的49%。積金局統計資料沒有打工仔的年齡分佈,但過去13年香港打工仔應該是老齡化而不是年輕化。年齡變化不是增加股票投資比重的原因。過去13年環球股市大幅波動,經歷科網泡沫爆破和金融海嘯,投資者理應趨向保守。但在低息環境下,打工仔為了保住強積金供款的購買力,不理會個人的風險偏好和股票市場的波動,增加股票投資比重。火中取栗,孰令致之?

2000年底實施強積金時,市場還沒有iBond這類保持購買力的低風險投資產品。現在特區政府已經發行了300億元iBond(8月將發行第4期iBond),iBond有條件成為持續發售的政府債券,進而成為強積金核心基金投資對象。iBond提供的利率較相同條件的外匯基金債券高,是特區政府補貼iBond投資者。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個補貼安排是否合理、補貼金額是否政府可以承擔。我的評估是補貼合理,政府的財力可以承擔。下期再詳細分析。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CFA,CFPC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