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身諾貝爾獎研究團隊的生技新舵手 宜佰康余國良 靠兔子躍居產業龍頭

2011-12-12  TWM




即將掛牌的宜佰康生技公司,有一 位充滿冒險精神的執行長余國良,他參與過尋找人類基因組及植物轉錄基因等相關研究的企業,也師承諾貝爾獎得主並獲得生技之父的支持,為他的創業之路加分不 少。

撰文‧林宏文

兔子不僅跑得快,還是少數不容易得癌症的動物之一!這背後主要歸功於兔子擁有哺乳動物中少有 的超靈敏免疫系統。因此,如果將這種特性轉為人類所用,可協助人體對抗疾病。即將於十二月掛牌的宜佰康生技公司(KY宜佰),就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目前 占有全球兔子單株抗體九成市場,它是如何做到的?

客戶幾囊括全球前二十藥廠宜佰康是華人基因抗體公司,主要業務為抗體生產及研發服務,擁有 全球最大的兔單株抗體庫,而且客戶不只在研究機構,包括全球前二十大藥廠已有九成以上為其客戶,跨國藥廠也有九五%為其客戶。此外,由於抗體新藥是目前藥 廠研發重點,隨著抗體新藥研發的需求日增,抗體在試劑、診斷及治療等方面的成長性都不小。

目前,與宜佰康同類型的企業,在英國是 Abcam,在台灣則是亞諾法。前者擁有七萬餘個抗體,市值三百億新台幣,亞諾法則擁有二萬餘個抗體,市值約三十餘億元。若拿宜佰康與亞諾法相比,亞諾法 是以老鼠抗體為主,由於兔子抗體的準確度及敏感度比老鼠抗體要強上百倍,因此,宜佰康以目前僅約三千個單株抗體的數目,卻創造與亞諾法很接近的營收。

談 起宜佰康的創辦人余國良,雖然年紀還不到五十歲,但在生技領域卻已參與多個重要企業及發展階段。早年余國良從復旦大學生化系、中科院生化所畢業後,便赴加 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所研讀博士,他的導師布萊克本(Elisabeth Blackburn)教授是一位知名的生化學者。二○○九年,余國良的導師及師姊等三個人獲頒諾貝爾生化獎,得獎的內容是端粒酶及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理論, 余國良也是研究團隊之一。而且,余國良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的一篇相關論文,更被布萊克本視為是其研究中最有價值的一篇。

一 九九二年,美國國會批准了人類基因組的研究計畫,這個被譽為規模僅次於阿波羅登陸月球的計畫,吸引了一位哈佛教授哈茲爾廷(William Haseltine)辭職出去創業。由於當時人類基因的相關研究才開始,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對於三十歲的余國良極具誘惑力,因此,這個創業計畫吸 引了包括余國良在內,八位中國到哈佛研究的博士後學者,成立的公司就叫做「人類基因科學公司」,專門研究人類基因組。

當時擔任資深研究員的 余國良,每天投入研究,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終於發現了一個與免疫有關的標靶藥物Blys。這個發現讓後來紅斑性狼瘡抗體藥物得以面世,也讓此家公司的市 值,在三周內從幾千萬美元暴漲到三十億美元。

雖然余國良的表現很突出,但他也承認華人在美國企業發展的瓶頸。直到他的哈佛恩師開了一家孟德 爾生技(Mendel Biotechnology),並邀請他擔任研發部資深副總裁,帶領六十餘位研發人才。二○○一年底,他與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 全套的植物轉錄因子的基因,這篇論文至今已被引用上千次。

生技之父主動要求入股

在完成基因組的研究後,余國良 原本可以從此坐領高薪,但他不安分的基因仍舊蠢蠢欲動,他向董事會遞出辭呈,自行創立了宜佰康生技公司。宜佰康最初的創業過程也相當艱辛,因為很快就遇到 九一一事件,募資不易。幸好他遇到矽谷生技創投家方瑞賢的幫忙,另外也獲得來自台灣的Amkey生技創投董事長李家榮的協助,目前李家榮也擔任KY宜佰的 董事長。

能夠讓在生技產業地位崇高、素有「生技之父」之稱的魯特(Bill Rutter),擔任宜佰康個人最大股東,也是余國良一段精采有趣的過程。當時,余國良毛遂自薦地寫了郵件給魯特,想向他介紹兔子抗體的創業計畫,沒想到 魯特馬上回應,與他約當周周六上午八點見面。從來沒有那麼早起的余國良,當天一大早就出現在魯特的辦公室,短暫談完後,魯特覺得余國良的想法,「很有趣, 但尚未驗證。」隔了三個月,余國良做出一點成績後,又與魯特約見面,一樣是周六早上八點去見這位一向早起的老先生。看完之後,老先生說,「好一點了,但尚 待驗證。」隔了一段時間,余國良的研發又更進一步,再去找魯特,這次,魯特滿意很多。余國良便提出想邀請他來當宜佰康的科學委員顧問。

沒想 到魯特對他說,「我是不輕易給人做顧問的,除非我能占上公司的一大塊(significant stake)。」余國良心中暗自竊喜,便順勢邀請他與當時要入股的創投股東一起投資。最後,魯特答應了,並拿出四五○萬美元投資,占一一%股份,是宜佰康 最大個人股東。

過去幾年,宜佰康每年維持二成至三成的成長。余國良說,預估未來幾年,一樣可以維持這樣的成長速度,﹁我們不只是做抗體的公 司,我們的目標是在做一個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公司,要讓人類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余國良

出生:1962年

現 職:宜佰康執行長兼總裁經歷:孟德爾生技公司研發部門資深副總裁學歷:復旦大學生化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

宜 佰康

成立:2001年,加州資本額:3.62億新台幣

總裁兼執行長:余國良

業務:抗體試劑及客製化委託服務

近 三年營收:

2009年營收5.15億元,EPS 2.12元2010年營收5.51億元,EPS 2.02元2011年前三季營收5.1億元,EPS3.7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1

Epitomics余國良:生技創業成功八要素

http://www.iheima.com/thread-7267-1-1.html

文/余國良(中美冠科執行董事長;2001年創辦Epitomics,2012年以1.7億美元價格出售給Abcam;百華協會會員。)

任何一個人都希望有成功的事業,特別是創業者更渴望成功。其實成功是沒有規律的,每個成功的創業者、成功的公司都有獨特的經歷和經驗。我們常以某人為榜樣,或者學習某公司的商業模式,這是不對的。比如在硅谷,沒有第二家惠普、第二家蘋果、第二家谷歌、第二家Facebook,更沒有第二家基因泰克、第二家Gilead、第二家BioMarin。世界上所有成名的企業和組織都有成功的獨到之處。

成功到底需要哪些元素呢?假設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價值,成功可以定義為隨著時間推進價值增長。價值增長越快,成功越大。橫豎坐標上分別放了4個P開頭的英文單詞。在橫坐標上的詞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而豎坐標代表所創企業的重點。

先看橫坐標,創業者必須有激情,能堅持,有耐心,能合作。這四種素質的綜合能力往往是成功的指標。

Passion, 激情。每當我遇到想創業的人,我常常盯著他的眼睛看,因為他的眼睛會告訴我很多故事。在我看來,激情是創業者必須具有的第一素質。這種發自內心的、無法掩蓋的激情會讓我覺得創業者會義無返顧、勇往直前為自己的事業奮鬥。這種激情可以把許多繁瑣小事、私心雜念融為灰燼。有了這份激情,特別是能夠長久的激情,其他的7個因素便不在話下。

Persistence, 堅持。我認為,堅持應該是創業的第二要素。許多創業失敗的人往往是因為沒有堅持下去。常言道:事在人為。如果創業者能夠不屈不撓,堅持自己的信念,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我身邊有些創業多年的朋友,發起了N個公司,但是每一個都做不大,原因是不能專注把一家公司做大做好。其實這樣是不明智的,因為每個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做好每一件事都需要專心致志,全心身投入。生物技術風險大、週期長,只有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Patience, 耐心。任何成功的公司都有一個曲折的過程,無論是人人傳頌的「蘋果」和喬布斯,還是生物技術的大佬「基因泰克」都經過了許多技術和市場的考驗。除了激情和堅持,它們必須有耐心等待時機並創造時機。這個等待是痛苦的,是難熬的。有年輕的朋友問我,為什麼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那麼好,卻沒有人搶著投資,沒有人搶著購買產品?我的答案是任何好東西都需要一個被接受的過程。據我觀察,一般生物技術公司需要10-20年時間才能達到相當的規模。在這一過程中,創業者必須有足夠的耐心。

Partnership, 合作。現代社會中,幾乎沒有一個事業是靠一個人能完成的,有合作能力的創業者才能佔據獨特的優勢。合作有兩個層面,一是與「合夥人」合作,有一個好的合夥人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合夥人不但能帶來你需要的資源、技能和經驗,而且可以在公司成長過程中起一些重要的關鍵作用。比如商討重大決定、推敲進退得失、平衡各路資源、提供功能互補等等。合夥人是與創業者志同道合的人,可以是公司的共同發起人,也可以是投資人或顧問,創業者在困難時期尤其需要合夥人的支持。合作的另一個層面便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合作。建立在雙贏基礎上的合作,給雙方帶來的是資源和信息的共享,且進一步激發雙方的信心和潛力。好的創業者必須善於和不同的合作者共事。

和橫坐標上的四個因素不同,豎坐標上的四個因素則是企業應該注重的。這就是:抓住知識產權、吸引培養人才、開發優質產品,以及利潤最大化。毋庸置疑,抓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和人才管理是為了有效地運營公司。同時,創業者也應及早思考技術商業化、終端產品和如何提高利潤。

Patent, 專利。商場如戰場,而專利和其他知識產權則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國防系統。專利可以是自己發明的,也可以授權來的。一般來說,公司要生產銷售產品不但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而且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freedom to operate),所以公司一開始就要有比較全面的專利策略。初創業者為了圖快省錢,不注重專利申請或引進,往往引來無窮後患,影響公司日後的成長。專利律師得力與否結果也大相逕庭,應該找懂行的有商業頭腦的律師操刀。

People, 人才。企業的成功必須是全體員工集體努力的結果,發起人只是開了頭。企業發展要靠許多有能力的人去執行,而執行力的強弱決定了公司的成敗。我們需要管理人員、科研人員、生產人員、財務人員、市場銷售人員等等。能否吸引能人並且把他們留住是對每個公司領導的挑戰。以人為本、良好的激勵機制是公司必備的方針和措施。

Product, 產品。既然開公司做企業,目的就不是搞科研出論文,但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科班出身,對市場和銷售沒感覺。我認為,一個創業者培養自己的商業頭腦要越開放越好。我對產品的定位是:不求第一(first in class),但求最好(best in class)。要做得最好,必須有專注的領域。生物技術產品多樣,從研究試劑、診斷試劑、醫療器悈到藥品研發項目都可以是產品,有時候還在研發中的項目也有人買。關鍵在於如何掌握投資回報率的問題。產品的選擇來自市場的需求而不是本公司的技術強項。大公司可以同時開發好幾個產品試探市場,但對小公司而言,如何選擇第一個產品進入市場就相當關鍵了,有時甚至事關公司的生死存亡。一個企業,要先生存再發展,有時從提供技術服務入手可以一方面鍛鍊團隊養活自己,另一方面瞭解市場、提高信譽。

Profit, 利潤。一個成熟企業的價值往往是通過利潤多少來衡量的。公司老總都有明確的利潤標準,股票市場也是用市盈率來定價格的。毛利率是企業效率和競爭力的一個標誌。許多生物技術創業者只關心營收不抓毛利率,結果賣得多、虧得多。

總之,創業是一個讓許多人嚮往的事業,給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也為那些有激情的、勇敢的、執著的、耐心的、有合作精神的人們添加財富。我認識的成功的創業者(家)們,往往不是為了財富而創業。對他們來說,創業是一種既辛苦又有風險的人生,究竟為什麼創業,以及創業中的苦樂,恐怕只有創業者自己才明白。

最後,讓我用下面一首詞作為本文的結束吧。
春溢西子湖,桃紅柳綠千舟渡,留戀難相顧。
夏游古運河,千家百戶民間樂,夜聞喜鵲歌。
秋潮錢塘江,驚濤駭浪創業忙,觀潮氣勢滂。
冬渡太平洋,仙丹靈藥須加強,加州覓良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53

黑馬導師余國良:做企業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94
我的七種生命元素
這是我自己的介紹:
•     科學   A scientist;
•     發明   An inventor;
•     創業   An entrepreneur;
•    交友   Have many friends;
•     帶徒   Mentorship;
•    自學   Interested in many things,often self-taught;
•     熱情   Always passionate and highenergy, optimistic, fun loving, but struggle with time;
•     感恩   Extremely lucky andgrateful.
最根本的,我們是從科學作為著眼點的,所以我在自己心中,是一個科學工作者。做我們這一行因為發明創造、創新是離不開的,所以我自己對專利是非常關注,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考慮到專利問題,這幾年積累下來我有上百個專利。
創業,在任何一個環境,任何時候都有很多的機會,今天我想這個場合也是非常的適合這樣一個話題。交友,很多人都知道我特別喜歡交朋友,所以朋友特別多。
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對很多東西都有熱情,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正能量比較足,我覺得生活還是很美好的,儘管創業很艱辛,但是苦中有樂。
最後一點,感恩。每個人都會碰到很多機遇,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感恩,把我們學到的東西和受到的幫助回饋給社會,回饋給更年輕的人,所以我願意帶一些徒弟。

我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從學術界到了企業界
我是復旦大學畢業的,1984年去加州大學做博士,後來去了波士頓做博士後。若干年後,我做博士時的導師獲得了2009年的諾貝爾獎,就是端粒酶的發現和一些重要功能。

我人生裡很重要的一個轉折就是從學術界到了企業界,在當時這是一個異類。因為當時更常見的選擇是去學校做教授,而不是下海去公司。
我去到的這家公司叫人類基因組的公司,我的目標就是從人類基因組裡面找到一個藥靶,結果真找到了。我是怎麼找到這個藥靶的呢,可能冥冥之中自有注定。這個藥靶是腫瘤壞死因子中的一個成員,有一個氨基酸的序列是GLY,這三個字母剛好與我的名字相一致,我很感興趣,想知道這個GLY的意義在哪裡?結果就找到了這麼一個藥靶。

後來我覺得需要培養一下管理能力,就到了加州的一家孟德爾生物公司做副總裁,管理了一幫人,提升了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融資、實現商業化的能力。
再後來,我創辦Epitomics,做了十年,變成了兩家公司,其中一家1.7億美元賣掉。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們還有一家小公司。賣掉的那家公司對投資人的回報其實還是相當大的,大約20倍。我自己也做一些投資,最大的目標還是能夠帶一些年輕人,讓他們成功地成為CEO。我現在在中美冠科做執行董事長,另外在奧博幫資本做風險投資合夥人,還有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做有趣的事情,是我人生的動力
在我的人生中,最關鍵的事情就是一些科學上的問題。當年出國留學的時候不僅僅是要拿一個學位,或者說將來找一份工作,這些只是最基本的一些訴求。實際上,你對科學有一個非常根本的追溯,你有願望要瞭解一些問題。做事情總有一種力量在自我推動,我總告訴自己要努力把這件事情做好。我經常跟我的徒弟說,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成最好。如果不是最好的,你就找一件你認為能做得最好的。

我自己做得蠻雜的,在科學上我並不是非常專一,而是找有趣的事情做,我認為這個事情非常有意義,這個事情好玩我就去做。確實「好玩」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好玩」我就有熱情,就會花很多精力去做。

我博士後的工作很有意思,找到了第一個植物抗病體。那麼多植物長得都很漂亮,可是它沒有像人或者動物有循環系統,也沒有免疫系統,那麼它們怎麼來抵禦各種各樣疾病的發生呢?實際上,植物有非常強大的防禦系統來保護自己。當時我們提出一個理論,植物裡面有對應的基因用來抵抗疾病,後來就真找到了第一個抗病體。

我非常有幸參加了人類第一個基因組的測序。當時真的是非常辛苦,每天都是新的,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可我們一幫人跟瘋子一樣,每天早晨2點開始幹活,因為1點鐘時這個序列匯到我們電腦,2點鐘就可以開始看東西、找東西,什麼東西好玩東西就搶著去做。

小時候,我想做偵探,一個人被謀殺了,到底誰殺的?在生物學裡,我想知道的則是細胞,到底細胞是怎麼死的,這是個蠻有趣的事情。
現在依然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人類和腫瘤鬥爭了這麼多年,現在怎麼樣能夠用個體化治療的方式把腫瘤問題解決。還有,人到底能活多久?能不能通過健康的方式,更多瞭解我們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這個實際上是我們真正想做到的。因此,我除了做一些掙錢的活兒,也幹一點不掙錢的事兒,我參加很多非營利組織,希望能夠給咱們這個社會帶來一些好的效果。

有一種導師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投資人也是這樣的
我跟每個導師都學了很多的東西。我的博士後導師,對我最震撼的一件事兒並不是他水平有多高,他的3頁介紹裡有兩頁紙裡面寫著他過去的博士後都在幹什麼,他的成就是培養人,而不是說學術上自己有多厲害,這件事對我體會很深,因為最後我們投任何東西就是投人。

我個人成長過程當中有幾個事情,一個是怎麼樣做一個好的科研人員,做科學必須紮紮實實做好。第二,怎麼樣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怎麼樣從科學轉化成產品,因為歸根結底,對社會有用必須是以產品的形式來表述出來。第三,怎麼樣能夠把別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怎麼管理,才能夠做一個好的管理者。最後是怎麼做一個Leader(領導者),一個管理者和領導者是有差別的。有一個導師曾問我「你知道什麼叫Leader嗎?無論什麼時候無論走到哪裡老是有一幫人跟著你,那就是個Leader。」我現在就朝著那個方向在走。

也經常有人求助我,說他要做公司,我會反問他到底具不具備一個創業者的基本素質。不是人人都可以創業的,其實大部分人是不適合創業的。通常,我從三個方面判斷:一是你有沒有最基本的素質,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你有沒有能力做這件事,能力不僅取決於你,還取決於外部環境;二是你有沒有耐心做這個事,這也是更重要的事,創業基本上都是要脫一層皮的。第二,對社會的影響;第三,將來能不能創造更多需求。

創業**限,成功有規律
所有的公司都走過這麼一個道路,要走出一個死亡谷,你怎麼能夠學會不要埋葬在這個裡面,而能夠從死亡谷走出來?很多人找我融資說我們融到這個錢就怎麼怎麼樣,我覺得這個錢總是要花光的,花光了以後怎麼做?所以對我來說,投資實際上是投人,人是所有裡面最最重要的。第二,就是這個事情到底有多大,技術有多強。我個人認為,所有的公司無非就是兩個素質,一個就是你的增長速度,第二個是你的Gross margin。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很多人只是作為一個科學家在想,而不是作為一個企業家在想。

我個人認為要創業或者成功,無非就是這八個帶P字頭的字(passion,)。所以如果你沒有Passion是沒有辦法成功的,很重要的就是要跟人一起合作,如果不能合作就做不成,這是最基本的。如果做公司的話要想有沒有專利把你的技術保護起來,有一定的門檻。第二能不能吸引能人到你公司來工作。永遠是要想你的產品到底是什麼,怎麼樣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然後很多人是不想Profit的,其實profit是非常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69

會計師公告處分馮國良

1 : GS(14)@2010-07-24 14:55:17

http://www.hkicpa.org.hk/file/me ... 04046-kl-fung-c.pdf

我們發現馮先生是聯康生物科技(979,前安利士集團、中國盛業、 盈盛數碼、中國南峰)及矽感科技(8083)的公司祕書,並發他在幾家上市公司換任高管。

We note that Mr Fung is Company Secretary of Uni-Bio Science (0690) and Syscan Technology (8083) and has held several other senior positions in listed compani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41

何國良:不怕壞消息 最怕不確定

1 : GS(14)@2016-06-20 05:25:51

【明報專訊】每周在繁忙的工作中,總會找一兩個小時去讓自己安靜下來,靜思一下這一周應跟讀者們分享什麼題目,這可算是一周中一個讓我精神一振的好項目。因為,雖然可以討論的題目有時也許有很多,但當要兼顧題目的可塑性(讀者們會否獲益)和可讀性(讀者們看起來會否覺得有趣),有時候都需要多花心思,才可以完成一篇千字文。所以,偶爾收到編輯對自己稿件的讚許,都會高興不已。

所以,成事都需要有一定時間醞釀和努力地投入。

就如今次MSCI未有像一些券商分析師般預期,將中國A股市場納入旗下的新興市場指數內。有不少的評論都會覺得,相關的討論亦已經有3年的時間,有充足的時間醞釀,為什麼不能成事呢?難道真的要像電影中般:三年又三年?!

在沒有被納入的決定公布的當天,這個消息自然成為了市場的一大利空因素,因為普遍市場人士認為,早前已有不少資金利用不同的渠道如A股ETF,搶先在消息公布前入市。因此,在情况不如預期時,資金會趁機沽貨離場,短時間為市場造成壓力。所以,在當天開市,市場一如大家預期般低開,可是,大市卻在後續的交易時段逐步收復失地,最後並且高收,成為一個逆轉勝,這個情况又是什麼原因呢 ? 當然,以一天市場的波動去判斷,是不太可靠。但或多或少,它亦包含了一些信息在內。

壞事件過後 市場反而平靜

當消息公布的那天早上,有媒體來了解筆者對事件的看法。我認為事件可能會為市場帶來一些失望,因為畢竟納入指數是3年以來一個市場預期,另一方面,從公布出來的內容來看,整個安排亦不一定是利空,某程度上可以說是利好。我這個看法背後的理由是,其實市場最害怕的不是壞消息,而是事件的不確定性。在一個有效市場中,壞消息的影響可以很快地從金融資產價格的調整中反映,但事件的不確定因素會影響這樣價格調整的機制,製造不必要的市場波動。就如現在英國脫歐公投一樣,市場的激烈波動都會在揭盅前才顯著呈現出來,市場在事件過後反而更平靜。而且,納入指數的先決條件在經過多年討論後已經可以非常清楚地表列出來,這絕對有助市場更了解清楚這事情上的一些關鍵要素,非但不會不利市場,反而令事件的不確定性在決定公布可以大大減低,造就了之後的市場行情。

A股要「入摩」 視乎改革成效

而且,雖然A股沒有成功納入指數,但門是沒有被關上的,相反地,他們更把門輕輕地推開了一點,容許A股的納入檢討不需要按一年一次的硬性時間表來實行,這一球回得可說是相當有技巧。這樣來看,成事的關鍵又回到中國市場金融改革的成效上去!最終能否鍊成鋼,還是要看自身有多硬,願意改變走向世界舞台了!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48&issue=2016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47

何國良﹕快餐股可以慢慢食

1 : GS(14)@2016-07-11 23:34:34

【明報專訊】最近,在網上看到泰國一家3C(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專賣店的廣告,內容講述一對年輕夫婦帶着小孩到商店選購平版電腦,在細心挑選後,他們找到一台有不少預載遊戲而價錢合適的平版電腦,當他們到收銀處付錢時,職員問他們﹕「這台平版電腦是買給誰的?」夫婦就指着身旁的小孩。接着職員再問道﹕「他年紀多大呢?」他們說道﹕「5歲。」正當夫婦預備付款時,職員卻跟他們說﹕「你們7年後來取機吧!」夫婦兩人不敢相信似的呆住凝望着職員,職員便解釋道﹕「5歲的小孩,用平版電腦實在太年輕了,我們建議只應從12歲才開始使用,在這個階段,你們其實應多陪伴小孩成長,讓他多感受父母溫柔的愛……」本應是通過廣告呼籲更多顧客到店內消費,但這種宣傳手法,卻告訴顧客不要買產品的理由,真叫人拍案叫絕。

整體經營成本升 構成快餐業壓力

香港亦有類似溫情廣告,並用於連鎖快餐店的宣傳上,可惜在網上的反應未如想像中理想。可能大家的想法跟筆者一樣,覺得好像還是年輕時吃的焗豬扒飯好吃些!

最近,幾家連鎖快餐店先後公布了全年業績,不少「花生友」亦趁機出來揶揄一番。細看行業經營,雖然近期香港整體零售消費下滑,令不少舖位的租金下降,但由於不同的連鎖分店並不是處於同類型的舖位,所以整體經營成本反而因整體通脹和人工成本的上漲而持續增加,對經營毛利率構成壓力,這亦是餐飲業普遍要面對的現象。

不過,有一點很有趣(亦是挺悲哀)的,快餐業在香港經濟走入低谷時,往往都能跑贏整體餐飲業增長,根據香港統計處的數據,在2002/03年,整體餐飲業收入因為SARS事件下跌了10%,但快餐業卻能顯示其抗跌能力,只下滑了5%。

在2008/09年金融危機過後,香港餐飲業行業增長由高位跌至零,但快餐業板塊仍可錄得個位數的增長,並在往後數年一直跑贏整體餐飲業的行業增長。因此,不少投資者在預料未來經濟持續困難下,增持這類經營有道的快餐股,令相關股票估值得以提升。

公屋戶成為快餐主要客群

另外,有一點亦不可不提,根據最近房委會公布的公屋居民收入調查結果顯示,發現公屋住戶的入息中位在過去兩年上升了16.5%(6年上升了61.5%),在最低工資的條例實施下,有關的趨勢將可望持續,以客戶群體來看,連鎖快餐店正正可以受惠於這群整體購買力仍能保持的顧客,所以,只要經營有道,做出穩定的業績,持續分紅,他們有條件成為逆市奇葩!(所以,請把原來的焗豬扒飯帶回來,謝謝!)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06&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85

何國良﹕投資股東價值為先公司

1 : GS(14)@2016-08-09 06:43:01

【明報專訊】跟老友共敘,隨着年紀漸大,倍覺難能可貴,這種感覺年長的讀者可能會有更大的共鳴。所以為免蹉跎歲月,筆者都盡力嘗試讓人生各方面有所進退,希望餘生不用像電影《Bucket List》般,要將很多未完成的心願寫進人生清單中。

在工作上,媒體對基金經理有不少的負評,但自己仍抱着一片赤子之心去履行客戶授予的誠信責任(fiduciary duty),為投資資產增值。在職業生涯中有幸得到一些客戶的信賴,委以重任,但亦有碰到客戶選擇離去的情况,那剎那可能有點無奈,但亦明白客戶的投資需要會隨年月而更改,所以基金公司亦需根據客戶的需要去優化產品,以達到共贏。

有時候發覺當客戶看着我們時,有點像我們在看上市公司,以現代的用語,就是生物鏈的上下游。因此在投資股票時,我們都會抱着一些期望,就如客戶看我們一樣。股票價格的表現自然是投資的重點所在,但究竟什麼樣的股票能帶來期望中的回報?正如誰是武林至尊一樣?不同門派都會給你不同的答案。有專注投資價值型股票的門派會告訴你,買估值吸引的股票是不二法門。

難有單一方法可「全天候」適用

有擅長投資增長型股票的公司會強調,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可推動股價。有利用圖表分析的專家會說,利用技術分析可找出投資機會,最後不少投資同業會說,基本因素分析最靠譜。筆者在投資生涯中,亦曾利用上述的一些技巧去為客戶資產增值,但在累積許多的投資經歷,也不難發現,不少各家信奉的方法,都只會在某一特定時段才有好表現。例如,數量分析提倡的價值型投資,在美國股票歷史上曾出現失效,當中跑輸給增長型股票的差距,需要長達25年才能補回來,因此,不同的投資風格很難成為一個所謂的全天候(All Weather)投資方法。

如果將事情的另一面反過來,由上市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他們並沒有將自己公司分類為什麼投資風格的類別來經營,他們只從他們行業的角度,加上經營者的理念去運作,所以,從過往的經驗歸納出來,投資於能為股東增值的公司,長遠可以達到一個全天候的投資方法。

從一份研究報告表示,投資於以股東價值為先(shareholder value orientation)的股票,在多個受驗證的市場中(香港上市中國股市、澳洲、韓國和印度),它們在5年時間中,能平均跑贏同市其他股票達20%。有一點的確值得大家注意,股東價值為先這個公司特徵,並不會像其他研究指標般有着太多的時間波動(這就像人的性格一樣)。因此,如果能碰上擁有這種特徵的公司,儘管它的股價仍然會受市場和行業周期所影響,但它長遠的表現應可以給予股東一個不錯的回報。正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樣!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71&issue=20160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89

何國良﹕投資行業要看「東風」

1 : GS(14)@2016-08-15 05:26:19

【明報專訊】在手機通訊軟件的聊天群組中傳來啟播了5年的數碼電台決定停播,將牌照退還當局的消息。第一個反應是為那些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的員工擔憂,由於現在媒體的整體經營環境都不理想,要在短時間內吸納過百名從業人員似乎有點難度。更令筆者深思的是,如果這個決定是來自投資者對行業前景的一種判斷,這有機會不只代表單一經營者的看法,而可能是不少從事相似行業經營者的一個普遍看法,如果這樣,數碼電台這個獨有子行業在整個電子傳媒的產業鍵中,可能並不能如推出之初估計般與模擬制式廣播並行,並且取代它。

在科技的層面,數碼廣播的好處,如單一頻道可以覆蓋全港,不需微調頻率,而且可減少干擾,提高廣播的音質,在同一寬度的頻帶上,可提供更多頻道使用等。所以,從這方面看,數碼廣播好像沒有理由不流行起來。情况就如在電視廣播上,模擬制式廣播一步一步被數碼廣播所替代一樣,但為什麼數碼電台廣播並沒有相似的過程出現呢?這個關鍵似乎在於用戶端的設備(Device)。

設備不更新 數碼電台難入屋

跟電視數碼廣播一樣,用戶要接收到數碼電台廣播,是需要花費添置新的數碼廣播接收器,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在電視數碼廣播方面,我們在家居所使用的舊有電視機,最初是需要加一個外置機頂盒,才可看到電視台的數碼廣播頻道。由於這個障礙,廣播推出的初期,滲透率並不算特別高,但有幸的是,當時的電視機行業仍處於產品創新期,新電視機產品在不少製造商的推動下推陳出新,如LCD TV、LED TV、HDTV、Smart TV、OLED TV和Internet TV……結果,客戶在這個供應驅動所形成的需求下,漸漸把家中的舊電視機換掉(甚至trade in!)接收數碼廣播的功能亦隨着產品更新而變成了內置功能,解決了用戶端設備更新的障礙。

可是,在數碼電台廣播方面,卻沒有這個「東風」可借了,例如,在自己的汽車上(汽車用戶是電台一個主要的聽眾群),仍然沿用當年買車時所提供的舊有模擬制式音響設備,沒法享用數碼電台廣播的優勢。

相關行業發展 影響自身行業

當研究行業前景時,除了嘗試了解行業自身的發展之外,與行業相關的其他行業發展亦可成為影響自身行業發展之關鍵。例如,在香港電訊業從2G網絡開發至3G網絡的那段時間,電訊公司面臨行業重大資本投入周期,由於投入的資本並沒有即時產生收入,電訊公司面對不少經營的困難,當然股價亦沒有什麼表現。但自有手機公司成功生產出第一代智能電話後,智能電話滲透率因而上升,促使用家對網速要求提升,電訊公司正正因為這用戶需求的改變,客似雲來,收入倍增,引證了「東風」的重要性。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47&issue=201608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35

何國良﹕上了車不等同一勞永逸

1 : GS(14)@2016-09-06 04:29:38

【明報專訊】房地產這個資產類別,可說是這個經濟周期當中的一個亮點,在整體市場倚靠不同地區政府牽頭的金融政策來支撐情形下,大家意識到手頭上的現鈔,在不同政府努力「印銀紙」的情况下,愈來愈不值錢,為求保值,便將現金轉投至有形資產上,造成了一浪又一浪的升幅。

樓價往往與「民怨」成正比

原本,投資資產價格節節上升,如股票市場的興旺,並沒有跟社會其他民生有太大的關連,可是,房地產這個資產類別,既有投資的功能,亦有讓生活在當區的居民安居的功能。因此,房地產價格的走勢往往跟當地的民怨成正比,在香港生活的你和我對此並不陌生。而這個現狀,亦非香港獨有,在不少有力成為「全球城市」的地區,如紐約、倫敦、悉尼、北京、上海以至深圳,都面臨房地產價格走在經濟發展前面,各國政府只可以用行政的手段去防止泡沫的出現,以避免因資產價格大幅波動時出現的金融震盪,並回應市民的訴求。

163呎單位 還未見底

在香港,由於呎價持續在高位徘徊,發展商為求可以找到合乎市場現時剩餘購買力的買家,都紛紛在新盤的總面積上下手,減少單位面積,努力去測試人類新盤最低面積的紀錄,以求單位的總成交金額可以在大家能承受的範圍,並在管理當局嚴控的總成交金額之下。因此,今天看到的163呎單位可能還沒有見底呢!

另外,由於是新盤,發展商在認購上還可以為買家提供各式各樣的優惠,以求新買家可以以較低的首期去完成交易,令入市的門檻遠比大家想像的低,有效地擴大了潛在買家的基數,以至容易出現入票「雪花紛飛」的盛况。

筆者的看法並非離地,自己亦走過由單身到需要組織家庭的過程,深知房屋能作為當中一個主要項目。在香港,過去的結婚個案都有所增加,由2000年約3萬宗,增加至2015年約5萬宗,這些新增家庭很自然便會對房屋造成需求。以過去10 年的平均值來看,有報告稱,香港在新增家庭住戶的需求大約為28,500戶,而以住戶收入方面去猜想,這些新增家庭的住戶收入(如果沒有其他的支持),大部分只可以能夠應付400萬至600萬元的樓宇,因此,就算未來3年供應能回到28,000至30,000的水平,但在需求層面單一和呎價持續高企的情况下,小戶型單位仍會在一手市場中,成為主要交易的品種。

但有志置業的讀者亦應注意,首先,住屋需要是隨着家庭結構改變而改變,家庭人數增加時,自然增加對住屋面積的需求,這是在健康樓市中的上流需求(Upgrader);可惜,在現今的市况,這種流動在按揭成數受金融風險控制下,基本不存在。因此,今天抱着「先上車再算」的心態,並非一定如想像般一勞永逸,而且,撇開投資概念不談,以媽媽的傳統智慧去想,買樓後支出「一闊三大」,未來的購買力已一次耗盡,失去了不少的靈活性,這值得深思。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35&issue=20160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08

何國良﹕險資入市 部分利好已透支

1 : GS(14)@2016-09-13 00:07:48

【明報專訊】上周四,中國保監會公布《關於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文件,指出保險機構可以通過直接投資或委託投資管理人方法去投資「滬港通」試點股票。在市場氣氛近期熱熾的情况下,消息當然又可成為市場的一個助燃劑,讓市場的動力可以一再延續下去。

在市場氣氛旺盛時,筆者常提醒自己保留幾分清醒,在保險業資金在投資方面的運用中,由於保險公司面對負債(Liabilities)的特點以至嚴格的保險業規管,保險業整體投資都趨向穩健方向走,一般股票投資的佔比都不會特別高。從過去的數據看來,保險公司的股票投資都在整體投資10%上下浮動,有券商報告表示,在有關計劃中,即時可對應資金約1700億元人民幣,未來每年新增流入料約300億元人民幣,相對現有市場的規模,我相信這只可以起漣漪的作用,而且在這消息出現之前,從南下資金加速進場的情况來看,這個計劃的放寬亦已在不少人的預期當中,一部分升幅已提前透支了,大家不可不察。同時,筆者當然明白亦見識過強資金可以產生的威力,只不過,我們在坐順風車之餘,亦不能忘記當中的合理性。

各國央行出招 小心副作用

在資金驅動的市場,奇怪的現象不但在股票市場出現,亦會在其他金融投資工具上出現。在2007年金融危機中,金融體系要通過一系列的去槓桿化行動,如緊縮開支、債務重組和財富再分配,以達至經濟可以回到重新增長的階段,而為防經濟在以上過程中出現過分收縮的不可控後果,中央銀行利用更加寬鬆的貨幣供應,加上政府加大自身的投資去中和當中部分的衝擊,以幫助整體經濟早日回到正軌。

可是,這些措施並不是沒有副作用的,情况猶如生病吃藥一樣。首先,不同經濟體都以利率工具的手法去試圖刺激經濟,以不同地區10年國債的孳息率來看,經濟體如歐洲多國已下降至歷史新低,另外,如上周所述,全球房地產亦因而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強勢,這情况會在那些特別關心未來購買力的地方最為顯著(如倫敦房價遠遠跑贏英國平均)。而且,在全球經濟仍未看到明顯改善之際,在不知不覺間,全球已有23.1%(以GDP總值)的地區在負利率中。

歐洲多國10年國債孳息率見新低

同一時間,在以往被視為高經濟風險的國家,如西班牙、愛爾蘭和意大利,她們在市場上亦出現了負孳息率的政府債(佔全球9萬億美元總值的6%),以這情况倒推來看,市場相信這些地區的投資風險比德國還低?!還是強資金的流通性已將市場價格推到了一個不合理的位置?

負孳息率這情况教不少的債市專家頭痛,到底買家是什麼原因願意賠錢也要購入這金額資產呢?它能否長期存在?萬一買家心意逆轉,債市下跌時又會否如戲院失火呢?值得深思!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99&issue=2016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