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重溫3·27國債期貨事件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_zqjf_kzdgl/_zqjf_kzdgl.htm

股指期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特別是股指期貨的槓桿效應及跨市場交易行為,對國家金融決策工 作和監管機構的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市場穩定、公司穩健、個人穩妥,是每個市場參與者的願望。要真正做到這三個「穩」,需要有三個層面的積極支持和密切 配合,從而建立起三道防線。首先,嚴格職業操守,加強自律管理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前提條件;其次,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規範發展期貨市 場的核心問題;第三,強化外部監管職能,依法維護市場秩序,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有效保障。

  目前,股指期貨的技術準備工作陸續到位,部分學者和業內人士呼籲監管部門早日推出股指期貨。但是,他們不斷重複的都是發展股指期貨的重大意義和必要 性,少有分析言及股指期貨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在上海證券中央登記結算公司任職期間,曾參與「3·27國債期貨事件」的善後處理工作,十二年前那個驚 心動魄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


前車之鑑

1992年12月28日,中國第一個標準化證券期貨合約──國債期貨合約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事隔兩年半後發生了「3·27事件」,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通知停止國債期貨交易試點。這一切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無價的教益。

從表面來看,「3·27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個別會員的蓄意違規和交易監管跟不上。2月23日,交易所宣佈3·27國債期貨最後8分鐘的交易無效。 事後萬國證券公司面臨清盤。3個月後,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個月後,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以瀆職、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上證所總經理尉文淵也就此離 職。

「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的三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為240億元,1995年6月到期兌付,利率是 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貼補率,但財政部是否對之實行保值貼補,並不確定。在「3·27」國債期貨品種的交易上,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經 開」)做多,萬國證券做空。

當時「萬國證券」與「中經開」正在展開廝殺之際,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宣佈提高該國債的保值貼補率,即這一國債交易品種不是以原來的每百元面 值按128.50元兌付,而是提高到148元兌付。這一消息的公佈,對做空方無異於泰山壓頂。當日開盤,3·27國債從148.21元一路勁升,攻到 151.98元時,原與「萬國證券」結盟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遼國發」)突然倒戈:空翻多!在其掌控的「無錫國泰」交易席位上,10分 鐘內3·27國債竟猛衝至155.75元!這意味著什麼?每漲1元,「萬國證券」就賠十幾億元;漲了6元,整個萬國證券全賠進去也是資不抵債。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使管金生成為背水一戰的賭徒,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鐘,空方主力大量惡意透支交 易,以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打擊價位(一口是200張合約,一張合約是1,000元面值的國債,730萬口就是1.46萬億元面值的國債,而3·27國債 總面值才750億元),1.46萬億元的面值接近1994年全國GDP的三分之一,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 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空方主力的蓄意違規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和惡劣的市場影響,為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當晚,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最 後8分鐘內已完成的交易全部無效,並從2月27日起休市,組織場外協議平倉。


追根溯源

期貨市場的規範運作、穩健發展,不僅是期貨監管機構、經營管理者及全體期貨從業人員必須共同關注的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全社會及所有人的大事。市場穩 定、公司穩健、個人穩妥,是每個市場參與者的願望。要真正做到這三個「穩」,需要有三個層面的積極支持和密切配合,從而建立起三道防線。首先,嚴格職業操 守,加強自律管理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前提條件;其次,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核心問題;第三,強化外部監管職能,依法 維護市場秩序,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有效保障。

積極規範券商的市場行為,是保證整個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微觀基礎。良好的行業道德和的職業操守,不僅是市場發展健康、有序的要求,而且也是券商自 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原萬國證券公司的一筆「3·27」國債期貨品種的違規交易,事後造成了該公司12億元的虧損,最終導致了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停止。在 「3·27」事件,管金生最後下了一個超級大單,730萬口的空單,這一數字相當於3·27國債期貨的本品──1992年國庫券發行量750億的19倍 多,試問在期貨交易中,單子可以亂下嗎?沒有規則限制,交易數量可以超過交易的標的數量?為什麼沒有控制住持倉量?為什麼不設漲跌停板制度?……這些在監 管方面都值得深思。


完善監管

股指期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特別是股指期貨的槓桿效應及跨市場交易行為,對國家金融決策工作和監管機構的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 戰。有必要從多方面來改進監管工作。比如,要徹底改變所謂「政策市」的狀況,保證政策信息的公平披露。如果股指期貨推出後,仍然是政策市,不確定因素很大 的話,整個市場就很難有效運作。「3·27國債事件」的一個主要誘發因素,是國債利率政策信息不透明和捉摸不定,市場參與者獲得的政策信息不對稱。

釀成「3·27事件」的具體原因有三點:其一,期貨業務的推出相當倉促,不僅缺乏經驗,也缺乏相應的監管法規,更重要的是對市場風險缺乏必要的認識。 其二,國債期貨市場投機風氣濃,違規造市、超額持倉、內幕交易現象相當嚴重。其三,有關3·27期貨品種的標的券分段計息加息及貼息消息的洩露,是觸發此 次事件的導火線。然後,從監管的角度看,核心問題是倉位的限制和保證金的控制。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當前我國證券期貨市場已形成統一的法規與監管體系,交易所的佈局趨向合理,風險監控制度與技術更加完善,現貨市場的基礎更為牢 固,「3·27」事件發生的市場基礎不復存在,我國期貨市場完全有能力防範與杜絕國債「3·27」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然而,歷史教訓也應引起我們足夠的 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3

國債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203754&catID=&keyword=&searchtype=

賤內話我係度"賊喊捉賊", 自己靠炒起家卻去勸人離埸, 有人信至奇, 想想也有少少離譜, 反正依家股市氣勢如虹, 講咩都假, 搶完錢再慢慢講都未遲...

 

 

今早銀行一大早call我問我想要幾多國債, 我當埸打左個突, 心想依家係國債邊到你地話事, 最多咪分到十幾廿萬.(注:上次佢地發行俾到足我). 其實我對呢次國債冇乜興趣, 一來手上已有唔少人債, yield平均都有3.25%以上, 段估2年or 3年期國債最後標價冇咁高掛(注: 5年期冇我地份, 所以yield curve咁短一定冇得炒).  二來,  我係國內6個月定期都有1.9%息, 如無意外, 明年多數要加息, 計落未必有太大甜頭. 但為左應酬下銀行, 我都會要多少...

為左令我個blog除左睇我發神經之外有d建樹, 所以我想間中寫d有建設性既生活小tips俾大家, 令大家覺得睇我吹水都唔算太浪費時間, 心里好過d. 今次就講下如何在國內存人民幣定期.

如果你手持大量人民幣, 又不甘係本地收0.7%咁少息, 不妨匯回國內存. 但由於人民幣係香港有好多限制, 就算俾你匯回國內, 再由國內匯回香港好多時都好麻煩下. 當然如果你信得過d地下錢莊咁問題都不大, 又或者你唔怕"一咭通"有日執正做野咁都冇問題. 但如果你識驚, 咁不如去獅子總行開個國際戶口, 跟住佢地會教你點做. 佢地有樣野叫"人民幣離岸戶口", 呢家野我上年問過d中資bank都冇提供, 我以防萬一, 所以試過一次過匯回2百萬, 結果真係冇問題, 而佢地國內戶口一樣可以係網上操控, 好方便下, 大家不妨試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3

詳解國債逆回購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2/100362980_all.html

於九卓
 

 

  從2011年年底以來,國債逆回購正在悄然流行。

  國債逆回購是超短期現金管理的一個工具,普通個人投資者賬戶資金在十萬元以上即可參與。尤其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為了預防商業銀行變相高息 攬儲,銀監會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辦法,銀行發行的三十天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產品被叫停。交易所的國債逆回購開始成為超短期理財的替代工具。

  簡單說,國債逆回購作為資金拆出方取得相應的利息,資金借入方用國債為抵押。交易的直接的對手方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因此,交易風險基本為零。

  不過,投資者看到個別交易日國債逆回購收益率高達34%的數字時,不用過於興奮。由於國債逆回購的成交日和清算日之間,包含了可能的節假日,春 節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34%的收益率其實包含了春節期間近十天假期的資金利息,實際的年化收益在3.9%左右,略高於一年期存款利率。

超現金管理工具

  張先生手中有一筆錢想用於換車。汽車經銷商告知張先生,下周到貨,具體提貨時間會提前一天通知。從資金安全的角度看,張先生不能讓這筆錢有損 失;由於車款數目較大,放在銀行賬戶上只能享受活期利息,目前銀行並無合適的超短期理財產品,銀行僅能提供一天通知存款,利率為0.95%。

  經推薦,張先生選擇了一天國債逆回購(204001)。第一天,張先生以4.56%的價格成交了一天國債逆回購品種130萬元。一天之後,張先 生獲得了利息共計151.67元(其包括164.67元的回購利息收入再扣去13元的交易費用),而如果他只放到銀行活期儲蓄賬戶中,一天獲得的利息僅為 17.81元。一週後,張先生提車,此時他做國債逆回購獲得的累計超額收益近千元。

  近半年以來金融市場銀根緊張,國債回購利率節節攀升,今年2月以來1天回購利率年化收益率普遍都在3%以上,個別交易日最高達到了8.5%,遠高於活期存款和一天通知存款利率,甚至可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媲美。

  在上述幾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個人投資者開始追捧國債逆回購,交易所國債回購交易逐步放大。以成交最活躍的一天國債逆回購為例,2010年12月31日的日成交額為234.56億元,到2012年2月24日,則放大到1254億元。

  在低風險保本(類保本)理財品種上,市場主要形成了以基金公司的貨幣市場基金、銀行的中短期理財產品和交易所國債逆回購為主導的三足鼎立格局, 而這三者孰優?主要取決於投資期限。國債逆回購適合低於14天的超短期投資週期,而貨幣市場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適用期限更長的低風險保本理財需求。它們不 存在完全的替代關係,而是有一定的互補性。

  譬如某投資者六個月之後某天要用一筆錢,投資者可以先做一筆六個月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獲得一個比較穩定的前期收益,然後用國債逆回購獲取最後幾 天的短期超額收益。國債逆回購在短期有強大的優勢,但中長期而言,相較於貨幣市場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並無明顯的優勢。如果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投資者某 幾個交易日忘記做逆回購,只能拿到活期存款收益,總的收益率就會明顯遜色於其他兩個產品。

實用操作指南

  國債回購交易的操作流程並不複雜。投資者一般以持有的國債現貨為抵押,獲得一定期限內(1-182天)的資金使用權,期滿後須歸還借貸的資金並 按約定支付一定利息,這個交易流程稱為國債正回購交易;投資者也可作為資金的供方,在貸出資金後可按事先確定的還款利率,在到期日收回本金和利息,這就是 國債逆回購。

  國債回購的交易品種,上交所國債的回購品種有九種,分別為1日(204001)、2日(204002)、3日(204003)、4日 (204004)、7日(204007)、14日(204014)、28日(204028)、91日(204091)、182日(204182);深交所 企業債券回購有四種,分別為1日(130910)、2日(131911)、3日(131900)、7日(131907)。在上述交易品種中,以上海證券交 易所掛牌交易的204001和204007交易最為活躍。

  在交易報價上,證券交易軟件都可以進行國債逆回購交易的報價,但是國債逆回購與普通的股票交易報價有一些不同點。這裡以上海交易所國債回購為例進行解析,深圳交易所的流程有所不同,這裡不做論述。

  首先是交易方向,國債逆回購要選擇「賣出」。

  其次是報價規則,成交價格是每百元資金到期年收益,這個數字越高對於做逆回購的投資者越有利。在委託價格上,投資者可以按照揭示5檔行情選擇成 交價格,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填寫。一般建議投資者選擇「買一數值」作為委託價格。買賣雙方委託價格的價差一般最小變動單位是0.005,以一天回購為 例,這個最小價差對應到10萬元的到期收益差異只有0.014元,譬如投資者以10萬元按照3.200元成交的一天回購,相比3.205元成交的一天逆回 購會少獲得0.014元。委託數量上。上海市場以10萬元作為起點,超過10萬元必須是10萬元的整數倍,單筆委託上限是1000萬元。就是說投資者融出 資金數量只能是10萬元,20萬元⋯⋯在委託數量上每10萬元輸入1000,20萬元輸入2000,依次類推上限1000萬元對應100000。

  最後是清算規則,回購交易的清算規則是「一次成交,兩次結算」。「一次成交」是指當投資者做了逆回購借出資金後,到期資金就自動回到投資者的賬 戶上,其間不需做任何操作。「兩次結算」中的首次結算是指由逆回購方向正回購方劃款(本金),並劃付有關的交易費用,交易所將正回購方賬戶內的標準券凍 結;第二次結算是指由正回購方向逆回購方劃款(本金加利息),交易所將正回購方賬戶內的標準券解凍。

  證券交易軟件顯示的回購利率漲跌幅不同於股票的漲跌幅,投資者在某個時點做出了國債逆回購,之後該利率的漲跌都與投資者無關。換言之,軟件顯示的漲跌幅並沒有實際參考意義。

  國債逆回購利率在一天之內一般什麼時候最高?這沒有必然的規律。但是從過往數據顯示,一般越臨近收盤,利率越低。以一天回購為例,從以往K線數 據顯示,大概有不到15%的交易日呈陽線,超過85%的交易日呈陰線。也就是說,大多數交易日中,收盤利率水平要明顯低於開盤水平。一般來說,一天之內, 做國債逆回購,越早做收益水平越高。

收益率有多高

  不同於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者做國債逆回購交易可以確切計算出自己的到期時間和到期收益。

  國債逆回購交易全過程中有幾個關鍵的時間點概念:成交日、到期日與到期清算日、資金劃轉日。

  成交日顧名思義就是投資者融出資金的證券交易日。成交日之後下一個自然日(含)再加上融出資金的回購交易品種期限就是到期日。舉例說明,如果投資者在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用一天回購(204001)融出資金,2月23日(星期四)就是到期日。

  如果到期日是證券市場的交易日,就被稱為到期清算日;如果到期日不是證券交易日,到期清算日則要順延至下一個證券交易日。如果投資者在2月24 日(星期五)用一天回購融出資金,到期日是2月25日(星期六),但該天不是證券交易日,到期清算日就順延到2月27日(下星期一)。到期清算日資金狀態 是「可用不可轉」,就是說投資者可以繼續做國債逆回購,也可以買交易所證券,但是不能轉到券商資金賬戶對應的三方銀行賬戶中。但對於到期清算日的資金狀 態,不同券商情況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諮詢開戶券商營業部。

  資金劃轉日是指到期清算日後最近的證券交易日。在資金劃轉日,投資者可把逆回購的到期資金劃轉到關聯券商的銀行三方賬戶中。以一天回購為例,投 資者在2月23日(星期四)做了一天回購融出資金,2月24日(星期五)即是到期日也是到期清算日,資金劃轉日則要順延到2月27日(下星期一)。

  成交日、到期清算日和資金劃轉日都要求是證券交易日,而到期日可以是自然日的概念。這意味著清算日和資金劃轉日期間可能包含週末或節假日。以一 天國債回購為例,每週四的利息總是高於其他交易日,這是因為週四做了一天回購,週五是到期清算日,下週一是資金劃轉日。就是說週四做一天回購,資金實際佔 用三天,因此利息較高。

  類似的情況也會出現在節假日之前,譬如今年春節之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1月19日)204001最高達到了34%的年化收益。仔細分析如下:如 果投資者持有一天逆回購,並準備在節後第一天把資金轉到銀行,那麼該投資者在1月19日一天逆回購融出資金,1月20日不能再做逆回購。1月30日為資金 劃轉日,其間共計11天,折合3.09%的日均年化收益。如果投資者不準備轉到銀行,而是繼續留在證券市場內從事證券交易,投資者可以在1月20日再做一 天國債逆回購交易,當日最高利率報價為9.1%,1月30日(為資金到期清算日)可以使用但不能轉走,其間累計年化收益率為3.91%。

  國債的交易費用採用外扣方式扣去。券商要從投資者資金金額之外收取交易費用。如果投資者想做1天逆回購,必須至少10萬零1元。

  舉例說明,投資者在2月24日(星期五)賣出股票獲得資金,想在週一在證券市場內使用這筆資金,決定做國債回購獲取額外收益。在當日14時,可 算出滿足投資者時間需求的三種國債逆回購淨收益情況,一天國債逆回購的淨收益是70.25元;三天國債逆回購淨收益是61.67元;兩天國債逆回購 204002最高,可以獲得淨收益75.83元。與此相對比的是,如果該投資者不做國債逆回購交易,100萬元在相同的期限下能獲得27.40元的活期利 息收入。

  作者供職於銀河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1

開放再曝國債市場缺陷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9/100366098_all.html

  日本當局擬購買中國國債的消息公佈已有一個季度。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日本當局正與中國央行及財政部談判落實購買中國國債計劃,即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100億美元中國國債。

 

  這是2011年年底中日簽署協議加強合作發展金融市場、支持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當時央行官方網站宣佈,「日本當局投資中國政府債券的有關申請程序正在進行。」

  「日本當局計劃分次購買中國國債。初期先購買2億至3億美元,不超20億美元。」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至於擬購買的國債種類,一位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就我們瞭解,日本方面還在瞭解中國市場,傾向於購買短期和長期國債,但還沒最終決定,因為看不懂中國國債市場的遊戲規則。」

  「政策的不確定變量很多。」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說。「這是境外機構尚未大規模參與中國債市的原因,門檻裡有很多『地雷』,加之管理機構很多,境外機構需要做足研究、充分評估各種風險。」一位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人士稱。

  此外,韓國央行也計劃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購買中國國債。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佔軍認為,從全球國債市場的收益率看,中國國債市場的收益率是有吸引力的,一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在3%。而美國國債收益率約1%,很多國家國債收益率連1%都不到,比如日本國債。

  「主要問題是中國的利率未完全市場化,套利空間太大。」上述中債登人士稱,市場利率受短期波動影響太大,很難用什麼模型預測,也缺少對沖工具,要麼都做多,要麼都做空。

  「海外利率市場化程度高,境外機構一進來就能有3個點的套利,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也使得監管部門很謹慎,所以人家真來了,我們未必就那麼積極。」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表示。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中國至今未確立國債市場的核心金融市場地位,無法建立國債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這一定價基準的缺失已為宏觀調控、金融市場帶來諸多限制。

  「貨幣傳導的有效性需要以發達的國債市場為基礎,包括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當局必須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及完備的金融體系才能迅速反映市場變動。」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如何完善國債市場,這取決於在中國金融市場體系中,決策當局對國債市場如何定位。

開放之必然

  「國債的核心問題是對外開放,人民幣要成為區域貨幣,首先必須讓境外的新鮮機構進來,改變目前國債的需求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要使人民幣成為區域貨幣,在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之前,首先國債市場應先對外完全開放。

  「境外央行進來,都是買國債,不買其他債券。」一位股份制銀行交易員告訴財新記者。自中國央行2010年8月允許三類外資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市,目前已有20多家境外機構獲准,包括境外央行。

  在國外債市,短期、長期國債是流動性最好的品種。而在中國,短期、長期國債並不受市場歡迎。

  「1997年之後,國債現貨市場已做得很紮實,作為基礎性產品,已成為市場的標竿,其核心期限品種從期限均衡角度看已基本到位,但從流動性角度,國債還差得很多。」此為受訪市場人士的一致看法。

  不僅二級市場流動性疲弱。在一級市場,近年國債招標也很不景氣。比如,2012年2月15日財政部招標發行五年期280億元國債,機構認購不積極,最終中標利率3.14%,認股倍數僅為1.59,帶動二級市場迅速上行。

  近年來,因信貸緊縮、資金成本走高,國債收益率走低,「國債不是我們的主要交易產品。」一位大行的金融市場人士稱,「金融市場培育不夠,國債的流動性還不如開行金融債。」

  安信證券固定收益部人士認為,國債流動性不好,有兩個原因:一是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二是市場主力機構投資者都是國企,機構同質化,需求沒有差異,流動不起來,很多機構買了國債,基本放在銀行賬戶,交易賬戶量很少,換手率很低。

  「流動性不夠,體現的價值發現功能都會受限,缺乏流動性的國債市場對宏觀調控的反應是遲鈍的,這是制約國債市場發揮金融功能比較緊迫的問題。」高佔軍評價。

  「如果國債市場規模足夠大,中國大量貨幣可通過債市創造,而非通過貸款。」前述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表示。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指出,一個流動性充裕的國債市場,有助於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資產價格就不會過度波動,央行作為最終貸款人的壓力無疑會大大減小。

  「境外機構比較關注債券流動性、能否提供有效的報價制度,以及透明度、交易方式和市場的深度、廣度,包括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如果看不懂這個 市場,要麼不參與,要麼就是套利空間足夠大才繼續玩。就像A股市場,很多規則跟國外市場不一樣,但是還有不少QFII資金願意投。」摩根大通亞洲區投資銀 行副主席兼中國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方方表示。

  「價格扭曲使得金融系統的利益結構進一步扭曲,為市場投機者提供了很多套利機會,價格波動很大,成為金融風險的隱患。」國開行副行長高堅此前在 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稱,中國的利率管制使得利率並不反映真實風險,比如每次的投資增長過快就是由於中長期貸款利率低於市場利率,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需求。這 不僅大大增加了長期債券持有人的風險,而且助長了投資過熱。

市場定位缺失

  「短期國債發行不夠頻繁,建議(日本當局)購買央票替代短期國債。」李揚如此表示。

  國債市場是金融市場有效運作的基礎設施。通常而言,國債的金融功能包括:財政政策工具、無風險基準利率,以及作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手段(通過回購國債或逆回購)。但在中國,自1995年國債發行開始採用較為市場化的招標方式以來,後兩者功能長期缺失。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雖然國債和央票都是最高信用等級,基於央票和國債建立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理論上一致,但國債功能遠大於央票,因為國債必須定期發行,可不考慮貨幣供應;而央票發行更多需要考慮貨幣政策目的,在流動性緊張時,還會停發央票。

  目前,中國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是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簡稱Shibor)為基準,但因投資者參與程度不夠高,利率傳導並不通過Shibor;中長期利率則以一年期央票作為基準,都不是以國債的無風險收益率作為定價基準。

  「所有金融資產的定價是銀行存款利率,不是國債,因為國債收益率、流動性都不如銀行存款,怎麼用國債定價?」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反問。

  「與國外市場相比,中國的拆借市場限制太嚴,比如拆借餘額不能超過上月末存款的8%,拆借資金有限,意味著交易不夠充分,並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價格和真實風險。」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稱。

  市場經濟國家管理利率的方式是央行通過操作短期國債來調控短期利率,中長期利率是放開的,由市場決定;中國情況相反,央行通過一年期央票確定中長期利率。

  「通過一級市場高頻發行,也有助於形成中長期基準利率。不過,雖然財政部近年來每年都在完善國債期限、品種結構,發行頻率比以前增加了,進步很多,但與當前市場發展狀況相比,步伐還是太慢。」多位市場人士稱。

  目前,中國中長期國債按季發,一年四次左右;長期國債則一年發一至二次,十年債一年發行三至四次。短期國債去年只發了六七次。

  「頻率還是太慢,短期國債應每月發行好幾次,中長期國債應給市場定一個頻率。」中債登人士稱。美國十年期國債一年發行十次,三個月和六個月的短債一年52周每週都有。

  「短期國債本應是公開市場操作特別重要的短期工具,中國在這方面是一個極大的缺失。」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稱,這也是2003年央行在公開市場推出央票作為調節市場利率、對沖外匯佔款的短期工具的原因。

  「國債長短期發行量、交易量都不夠,不足以支撐公開市場操作,因此才用央票替代短期國債。」曾剛說。

  不過,「發央票減少流動性不可能長期存在。過兩年央票可能就沒有了,怎麼辦?」 宏源證券債券交易銷售部債券創新業務主管陳旭敏稱。

  2011年央行累計發行央票約1.4萬億元,截至2011年末,央票餘額約為1.9萬億元。相對2010年的4.2萬億元,銳減約66.67%。

  至於能否用貼現國債替代央票,「財政部實施國債餘額管理,央行則是通過央票調節公開市場流動性,國債是必須定期發行。所以我們多次呼籲建立國債無風險收益率。」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稱。

  「中國的國債市場和國際上成熟債市差異很大,沒有考慮到其金融屬性,未將其定位為核心金融市場,而是更多作為財政赤字工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老問題。」李揚對此評價。

發行機制滯後

  近20年來,中國國債發行已逐步建立起以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和十年期等關鍵期限為主的滾動發行模式,及較為豐富完整的期限結構。「已經進步 很大了,關鍵期限國債每年滾動發行,十年期限以上國債,如30年、20年期限的,偶爾也發;國債期限、品種、結構已經較為豐富。」市場人士如是說。

  雖然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期限結構比較合理,但對其發行方式仍頗有微辭。「公佈和發行的間隔能不能再短點?發行越透明,越有利於反映真實的市場價格預期。」

  中國國債招標方式也經歷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與招標拍賣四種方式,不過,無論哪種方式改革,財政部始終圍繞著能否降低發行成本的目標。

  「財政部認為發行短期國債成本高,管理壓力大。所以央行發明央票,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一位央行人士稱。

  比如,從2003年起,財政部開始實行混合式國債發行招標,對財政部來說大大降低了發行成本,給了承銷商博取中間利益的機會,但也給承銷商帶來很大的風險。2005年財政部開始醞釀國債預發行方式,但至今未果。

  「國債利率應完全市場化,但財政部往往選擇最有利於它的利率發行時間,達不到它的要求就不發,即便這樣還經常流標,而且連基本會計制度、稅收問題都沒解決。」一位市場人士稱。

  此外,中國的國債市場分割為三個市場,即面向個人的櫃檯國債市場、面向機構的交易所國債市場和銀行間國債市場,櫃檯國債市場規模佔比不到2%,相較於機構投資為主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國債市場則相對弱小,三個市場的同期國債價格都不同。

  「自2005年起,國債二級市場就未有任何創新。」一位保險公司資金部門人士稱。

  「國債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發展不平衡,二級市場發展顯著滯後,應明確國債二級市場的牽頭管理部門,加強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提高國債市場監管效率,加快國債立法,替代沿用近20年的《國庫券條例》。」中國國債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秉國認為。

國債規模爭議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國債市場,使國債利率成為金融市場上的基準利率,國債餘額必須佔金融資產的相當比重,無足輕重的金融資產利率不可能成為金融市場上的基準利率。

  通常在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國債的發行數量、市場流通餘額也很大。國債資產約佔金融市場資產30%以上,國債市場流通交易數額約佔全部金融市場交易數額的一半以上。國債市場在金融市場上的權重很大。

  但一些聲音認為,「中國的財政紀律決定了不重視國債的金融屬性的現狀。發行的國債量取決於赤字。德國正因謹慎的財政紀律,發行的國債規模小,才避免陷入歐債危機。」

  多位市場人士亦認為,中國發行多少國債,第一取決於債務率;第二取決於財政部的意願。

  李揚指出,「在現實中,有國債佔GDP比重很低而經濟發展良好的國家;相反國債佔GDP很低,經濟狀況不好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李揚援引典型的東南亞危機稱,在危機發生之前,用各種標準來衡量,亞洲各國的財政狀況都算是較好的,有的國家甚至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誇獎為「財政十分健全」。但是,亞洲金融危機仍然發生。

  「這意味著,無論是用哪一個指標來衡量,包括負債率、償債率、債務率等,國債的規模與國民經濟運行的相關程度並不高。」李揚說。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亦認為,「規模大小不是主要問題,國債市場是創造無風險收益率的定價基礎,赤字大小本身對定價有關係,發行量少,說明財政有盈餘,風險小、定價就低,關鍵是能否定時定量發行。」

  對於中國來說,國債規模多大比較恰當?李揚認為,中國的國債規模在金融資產中的份額佔20%左右應該比較適中。據此計算,中國的銀行資產已膨脹 到約100多萬億元,則國債規模至少應在20萬億元左右。截至2011年底,中國國債餘額約6萬多億元。「缺口太大了。」一位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稱。

  「中國的國債規模太小,很難想像以如此少量國債發行的市場,帶動整體金融資產價格走向市場化。缺乏有效和大容量的國債市場已產生了諸多限制,說明決策當局沒有把金融市場當回事。」前述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評價。

  「發展一個規模適當、運作有效的國債市場,是應有之義。」李揚說,國債市場是金融市場有效運作及金融穩定的「潤滑劑」,這需要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建立更為密切的協調機制。

  方方告訴財新記者,「國債市場發展具有多重功能,絕對不僅僅是為政府籌集資金的功能。國外的國債市場有基準定價的功能,中國還沒有完全形成,但這是未來的趨勢,國債一定要形成一個市場認可的基準利率曲線。這個曲線不能僅靠財政部一家,也需要投資者及評級機構的發育。」

  「國債早期是用於經常性項目、建設性項目,後來用於彌補赤字,國債市場的發展已經與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不匹配,應繼續往前走。」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稱。

  李揚表示,發行國債在大多數國家是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同時在很多國家,其用途還包括籌集社會保障資金,以及一些不適合直接用財政手段籌資,但政 府兼有公共性、商業性和金融性的事務。他認為,諸如籌集解決國有企業不良資產的資金、為國有商業銀行籌集資本金、為社會保障體系籌集資金等等,也都可以成 為中國發行債券的合理且合法的理由和基礎。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就應當重新調整國債管理體系和管理政策。

  「根本原因是國債發行理念沒變,仍然是降低發行成本。中國是一個大國,財政收入連續多年超收,近年財政增長均在30%左右,不能在乎這點利息錢,應從大局考慮。」前述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6

許願國債期貨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16/100369158_all.html

  國債期貨的推進速度令人驚訝,2012年秋季推出的可能性很大。

  這個自1995年就被打入冷宮的金融衍生品種,雖經業內人士多年呼籲,卻始終籠罩在「327事件」陰影下,難獲放行。然而今年春節後,期貨業內 人人都能感受到節奏的驟然提速,這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的首個產品——股指期貨推出的情形大相逕庭。後者經歷四年的仿真交易終與投資者見 面,以至中金所不得不空轉多年。

  「現在的氣氛好像是所有困難都不是困難。這個從中金所成立之初就研究的產品,一直沒有明確推行的時間,現在因為證監會轉換了思路,突然獲得了加速度。」某期貨公司副總經理告訴財新記者。

快速推進

  國債期貨何時推出,業內預期並不一致。目前最樂觀的猜想是國債期貨有可能在七八月間報國務院批准,儘管這種猜想帶有許願色彩,但頗有市場。

  「在政府換屆前推出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高層已經考慮了很久。」接近監管當局的知情人士分析說。

  業內流行的解釋是「倒推法」,「就是說先擬定好上市時間,反過來安排前期準備工作的日程表。」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而就在仿真交易啟動前夕,他對國債期貨上市還比較悲觀,認為距離最終上市會很遠。

  2月13日,中金所啟動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卻沒有普遍鋪開。據《中國證券報》報導,首批參與的期貨公司有廣發期貨、海通期貨、國泰君安期貨、東 證期貨、銀河期貨、南華期貨、永安期貨、中證期貨、光大期貨等,首批參與試點的券商為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商業銀行為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

  「仿真交易推得太快。按批推仿真會員,就說明市場準備並不充分。大面積推可能會出現問題,而試點階段的瑕疵,可能又會引發疑慮。」上述期貨公司 副總經理對財新記者說。「我感到準備最充分的是中金所,而自律監管機構、市場參與者和期貨公司,大家都沒想到這麼快,可能市場還需要一個熟悉和培育的過 程。」

  另一位期貨公司高管不讚同國債期貨「速成」的預期。他認為,國債期貨推出不會太快,肯定是排在原油期貨之後。如果原油期貨八九月間上市,那麼國債期貨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或明年。

走出陰影

  「國債期貨全世界都有,比股指期貨出現更早,是一個傳統的成熟品種。」 東證期貨高級顧問方世聖說。

  中國也早在1992年底便推出國債期貨,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交易。但經過驚心動魄的「327事件」,這一品種被塵封長達17年,重啟也因此困難重重。

  當年的國債期貨恰逢中國處於通脹高企時期,因此才有了「保值貼補率」這一特殊歷史產物。1995年2月,市場傳言財政部將對327合約的標的 物,1995年6月交收的92(3)國債實行貼息政策,圍繞這一傳聞,多空雙方開展了殊死對決。空方主力為當時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和遼國發,而多方主力為 財政部獨資的中經開公司。

  1995年2月23日,收盤前八分鐘,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在沒有相應保證金的情況下,以一張730多萬口的巨大賣單將價格從151.30元打壓到147.40元收盤。當日,上交所宣佈空方「嚴重蓄意違規」,最後八分鐘所有交易無效。

  在莊家橫行的年代,「327事件」直接導致萬國證券與申銀證券的合併,原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被解職,管金生鋃鐺入獄,而中經開公司在七年後終因嚴重違規經營遭撤銷,但財政部涉嫌洩密中經開的事件卻不了了之。

  「327事件」的原因並非國債期貨本身,而是莊家橫行的市場環境,合約本身的缺陷,以及監管和風控制度設計的稚嫩。

  「當時大家賭的是財政部決定的貼息,不是標的,用來說國債期貨本身的風險,這是一個笑話。其中又牽涉到政府機關,因此需要避諱。沒有保證金還可 以下單,全世界的交易所都沒有,除非地下期貨。」方世聖說。「國債期貨早已完全具備了重開的條件,『327』重現的擔心沒有必要,因為現在所有的制度、交 易和結算的方式都是很完備的。中國期貨市場現在已是全世界最具規範的,如保證金存管,世界絕無僅有。」當時上海交易所保證金標準僅2.5%,且機構方面並 未足額支付。最後八分鐘萬國證券拋出的730萬口賣單,總值遠超過92(3)國債240億元的發行額,期現市場遠不成比例。在市場出現巨大波動時,上海交 易所亦未增加保證金比例,更缺乏當前可以組合使用的大戶報告、熔斷和強平等多種機制。

  中金所總經理朱玉辰在「兩會」期間表示,如今情況已經有所不同。首先「327事件」時利率市場化程度不夠,國債期貨做的不是利率,而是賭國家的 浮動補償,也即保值貼補率,是投資者與政府博弈,這個標的不對。其次,當時的國債存量僅1000億元,現在的國債存量6.3萬億元了,是當時的60倍。再 次,當時保證金要求很低,很多機構用很少的保證金就能下單,盤後結算,現在會增加很多前置條款。

成熟品種

  據中金所介紹,國債期貨在規避利率風險、價格發現、促進現貨市場發展等方面表現卓越,2008年金融危機中,有國債期貨的國家的國債價格波動率明顯偏小。2010年美債危機中,美國期貨成交量和持倉量均在劇降之後大幅上揚,彰顯了市場廣泛的套期保值心理。

  利率形成機制尚未完全市場化,是國債期貨是否當推的一個主要爭論。

  「表面上看存貸差帶來高利潤,其實資產以萬億計的銀行隱藏著很大的系統性風險。老百姓沒有十年的存款,而企業每年都要貸,加上國家投資和地方配 套的需求,甚至個人房貸在房價下行時也會有風險。這些不良資產,將來都是需要利潤來化解的。如果利率不往市場化方向走,銀行的風險是比較大,這一點央行和 銀監會最清楚。利率市場化應該起步。我覺得具有銀行系統背景的郭樹清主席,對商業銀行尤其四大國有銀行的風險認識得比較清楚。」東證期貨公司總經理黨劍分 析說。

  「美國1976年推出世界首個國債期貨合約,1982年完成利率市場化;日本1985年推出首個國債期貨合約,1992年到1993年間完成利 率市場化。如果中國從現在開始用七八年時間完成利率市場化,意義非常大。有五年時間,收益率曲線就畫得非常完整了。對期貨行業來說,是一個新產品的推出; 對銀行而言,是系統風險的降低。」黨劍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提交提案,建議重開國債期貨。他認為,國債期貨避險和價格發現的功能得到 廣泛認可,而中國利率風險暴露已經進入活躍期。中國已經放開除存款利率的上限、貸款利率的下限以外的所有利率管制,國債發行與交易利率已基本實現市場化。 一級市場上,記賬式國債採用對承銷團成員公開價格招標的方式發行,發行利率完全由市場投標決定;二級交易市場上價格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

  「今年不僅要發中央國債,地方政府也要發國債(250億元),二級市場來看,銀行間市場的國債交易也很活躍。所以現在就欠缺可以起到避險作用的三級市場。國債期貨推出後,可以帶活國債市場,更能推動20萬億元的債券市場,發揮定價功能。」朱玉辰說。

  由於CPI接連走高,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加大,2011年二季度五期國債發行曾出現三次流標。中金所稱,未來國債期貨可為債券承銷商提供了對沖國 債承銷期間利率風險的手段,提高債券承銷商的積極性,降低債券的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強了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進而帶動國債發行利率的下降;國債期貨所 揭示的債券遠期價格,較好反映了債券市場供求關係,從而為債券發行定價提供重要參考。

  市場普遍認為,國債期貨的迅速推進,與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思路有著很大關係。「國債期貨是資產配置的一種手段,郭樹清的思路可能是把各種品種和 工具都完善好,給予機構投資者多種渠道、多種標的,相當於把道具弄齊備。」某期貨公司人士說。「既然發展機構投資者,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你搭起來,同時讓 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進入這個市場,意義重大。」

仿真交投清淡

  2月13日,中金所啟動國債期貨仿真交易。該期貨合約以五年期國債標準券為交易標的,合約到期日剩餘期限為3年至7年的國債都可以參與交割,採用實物交割方式。

  中金所介紹,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記賬式國債存量達到6.5萬億元,位居亞洲第二,世界第五,約是1995年國債期貨試點時期國債存量 的60倍。2011年全年銀行間市場國債現券交易總額為8.6萬億元,國債回購交易總額高達2.6萬億元。符合交割條件的國債數量達34只,國債存量達 1.6萬億元,能有效防範交割風險。

  仿真合約的保證金比例是3%。朱玉辰對此解釋,中金所目前認為3%比較合適,股指期貨是15%,但國債波動小,一年波動超過1%的平均一天都不到,所以相對較低。未來推出的時候還是本著寧可高一點的原則,但具體數字沒定。

  招商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價格的波動率一般不超過10%,二年期國債期貨價格的波動率一般不超過 2%,因此保證金水平較低。美國國債期貨合約的保證金收取比例均低於3%,美國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CBOT)五年期國債期貨合約保證金逐月變動,但基本上不超過1%。與此相比,中國國債期貨保證金比例略高。此外,CBOT國債期貨不設漲跌停板。

  華泰聯合證券的研究報告測算,目前 3%的保證金水平對應33倍槓桿,最低保證金可彌補五年期國債收益率一次性波動 60基點(Basis Point,BP)左右的虧損影響,可起到較好提前防範違約風險的作用。

  據期貨業內人士介紹,除第一天,歷時一月的國債期貨仿真交易「不是很活躍」。銀行法人需要經歷流程申請才能參與,銀行固定收益部的很多交易員以 個人名義開了賬戶試做。為了節省交易和交割成本,交易所做了持倉限額,並在最後一個交易日讓試點會員做了強行平倉,最後一個公司交割20多手就是天量了。

誰來參與

  對期貨公司而言,除延聘債券方面的人才外,開發法人客戶可能也是未來的難點之一。

  朱玉辰表示,國債期貨是面向機構投資者的,不適合散戶,門檻比較高,是一個小眾、專業、機構化的市場。

  來自監管層的信息顯示,對於國債期貨的參與者,將與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一樣,採用投資者適用性制度,普通的個人散戶不允許參與交易。

  「參與者限於法人。國債的波動本來就非常小,一天能有幾個BP就很了不起,和炒股指期貨不同。」方世聖說,「推出初期交投不會很活躍,不會出現熱炒新品種的情況。」

  一位大型國有銀行的相關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可能券商會更感興趣,我們這邊動靜不大,更多是持有到期。」

  一位期貨業內人士則比較樂觀,「銀行興趣最大,國有銀行、地方銀行和外資銀行都有興趣參與。做期貨的話,它們手中籌碼最多,主動性強。現在可交 割券的期限是四年到七年,其實並不是很合理,美國可交割券的期限就沒有那麼長。因為轉換時的折現因子與利率相關,期限越久誤差越大。這麼設計一是為了保證 有足夠多的券用於交割,因為美國國債的流動性非常好;二是考慮到銀行方面的意見,因為四年到七年的券,銀行手裡最多,銀行希望手中籌碼多一點,可以盤 活。」

  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畢竟比較厭惡風險,且國債可以作為存款準備金存到央行,並未閒置。銀行可能會給一部分國債做套保,但指望他們拿很多出來 交割不現實。相比於四大行,小型的股份制銀行參與力度會更大,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也可能會感興趣。另外,國債期貨體現的是五年期資金的價格,可能會有一 些機構把國債作為資產配置的手段,不持有現券,而當做虛擬的一種固定收益產品來做。」

  一位業內人士還希望,國債期貨除五年期合約外,還能推出更多合約,使市場真正豐富起來。

  「滬深300股指期貨成功是成功,但是太單一了,僅起到了一個套保作用。如果國債期貨只有一個品種,會不會玩法也比較單一?這是比較保守的選擇,激進一點的話,希望能推出一年期和兩年期國債期貨。」這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4

百度首度發債,利率低於中國國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059
QZ:百度宣佈將發售總額15億美元的美元計價債券,期限為5年和10年期,這是百度歷史上首次發債。用新興市場的標準看,百度發債成本非常之低。7.5億美元2017年到期的債券利率為2.25%,而另外7.5億美元2022年到期的債券利率為3.5%。相比之下,中國5年期國債目前的收益率為3.14%。因此,事實上,百度的借貸成本甚至低於中國政府。
 
百度絕非唯一一個利用全球經濟變化的公司。如美債和德債這樣傳統的「安全資產」收益率接近於0,而如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場這樣此前穩健的投資也變得充滿風險,任何希望在兩者之間尋找機會的投資者都被迫轉向新興市場,轉向新興市場的巨頭企業,比如百度:這些企業比歐洲企業穩健,又比美國企業盈利高。
 
而這些企業也在利用這種機會,融入創紀錄的資金來進行收購、擴張業務。分析師們猜測百度也將用這筆錢來進行全球收購,追趕谷歌,百度已經在泰國和越南這麼做了。
 
今年4月,韓國巨頭三星也借這個機會發行了10億美元5年期債券,這也是三星自1998年以來首次發行債券,而利率僅比同期美債高80個基點。如果百度與中國政府一樣,韓國政府的借貸成本也高於三星。
 
這種情況並非僅侷限於亞洲。在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水泥企業Votorantim Cimentos和建築公司Odebrecht每家今年都發行了數億美元30年期債券,而利率非常之低,如同認定在債券存續期間通脹會一直保持低位。彭博指出:如果投資者持有1000萬美元淡水河谷收益率為5.625%至2042年到期的債券,那麼一旦收益率從如今的5.16%升值5.5%,投資者將虧損52.5萬美元。
 
對於新興市場企業債的需求與日俱增,拉低了債券與同期美債收益率之間的息差。儘管目前的息差尚未像發達國家的企業所享有的那麼低,但差距正在縮小。
 
 
儘管很緩慢,但這種趨勢正從根本上改變全球企業的實力格局。儘管美國企業實力仍然強勁,但曾經流入歐洲的資金如今開始流向南方和東方,而新興市場公司也利用了廉價資金來拓展業務,奪取更大的全球市場份額。
 
此外,這些企業借款的期限通常很長。這意味著即使風險偏好在一段時間內放緩,他們仍然擁有較為穩定的資金。此前從未擁有這種廉價資金的企業如今開始有機會使用這些資金,而且是長期使用。
 
換句話說,追逐收益率的投資者正在幫助建立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95

美國國債亂象:10年期國債緊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00

美國財政部正在調查,交易商是否囤積證券以拉升10年期國債價格,美國國債市場價值11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常用的市場基準利率標準。

據知情人士透露,監管當局非常關注市場運轉順暢,沒有異常的價格波動。本週五,財政部要求任何持有20億美元以上2023年2月15日到期的10年期國債投資者,在3月21日前聯繫紐約聯儲,申報他們的持倉狀況。然而,持有巨大量國債並不是非法的。

上週一,在價值3萬億美元的回購市場中,出現了800億美元的失敗回購交易,金融機構把國債作為抵押品來獲取短期貸款融。監管當局開始檢查這些回購市場中的反常活動。

10年期國債的利率對消費者支付的利息影響巨大,包括抵押貸款、汽車貸款,還會影響外國投資是否願意給美國赤字提供融資。

據WSJ報導,一些交易商和投資公司擔心市場失靈,因為他們越來越擔心,當利率上升,美聯儲會開始收回金融危機後提供的安全網時,金融市場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2012年2月,美國財政部對國債市場的異常動向進行了類似的調查,但並沒有公佈調查結果。美聯儲一直督促大銀行進行現代化,改善他們在回購市場的操作流程。

一位官員表示,財政部的任務是「保證市場高效和有效運行」。美國的國債持有者包括投資公司、退休基金、各國央行、以及有大型交易部門的證券交易商。

市場人士認為,最近10年期國債交易的異常主要是因為市場預期國債價格將下跌、收益將上漲。由於美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許多投資者已經一直在把他們的投資轉移到高風險資產,比如說股票和垃圾債。

上週一,價值788.7億美元10年期國債回購市場抵押品無法歸還給回購市場的貸款對手方。根據存管信託和清算公司的數據,這是自1990年來日均交易失敗量的接近6倍。這種情況在接下來的四個交易時段一直持續出現,直到財政部提前了類似的10年期國債拍賣。如果無法歸還國債,將受到3%的罰款。

美國財政部下周公佈的每週數據可能會顯示,本週回購市場的交易失敗總量將高達1840美元,這是2011年9月以來最高的水平。

交易商表示,做空國債已經成為了潮流,大家都在努力尋求借取國債賣出的機會。在回購市場,投資者也不能找到足夠的國債歸還給他們的交易對手方。這使得10年期國債出現緊缺。10年期國債價格上漲,在市場中借出證券的交易商和投資者正收取極高的利率借出國債。監管者、交易商和其他人表示,這可能只是投資者囤積10年期國債,希望未來價格上漲獲利。

2月底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889%,本週一已經上漲至2.056%。而本週五的收盤價為1.998%。國債收益率上漲,價格下跌。

交易商表示,借入國債用於回購市場或做空的成本,本週上漲了3倍。

當財政部成功出售210億美元相同到期日的10年起國債以後,借入國債的成本終於下降了。一些交易商還表示,財政部的聲明是一個口頭警告,警告交易商不要囤積國債拒絕外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50

說史130608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五) 國債與定都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08/%E8%AA%AA%E5%8F%B2130608%E5%82%91%E5%BC%97%E9%81%9C%E8%88%87%E9%96%8B%E5%9C%8B%E8%8B%B1%E8%B3%A2%E4%BA%94-%E5%9C%8B%E5%82%B5%E8%88%87%E5%AE%9A%E9%83%BD/

說史130608
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五) 國債與定都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三)──兩雄的宿命相遇

總之,年青進取的漢密爾頓當上了「財政部長」,實在是不得了! 其時戰爭部長諾克斯少將,軍人習氣,「略輸文采」;總檢察長蘭道夫,老成慎言,「稍遜風騷」;加上初期傑弗遜還在忙「權利法案」的事,是以漢密爾頓在內閣中隱然有「首輔」意味。

1790年1月,漢密爾頓應參議院的要求,提交了一份有關「充分支持公共信用」的計劃書至眾議院。 面對獨立戰爭後國家留下來的一盤「爛賬」,漢密爾頓提議用充滿「聯邦主義」意味的「中央信用」方式解決。*** 首先,外債由新成立的聯邦政府發行債券償還。 至於在戰時價格已跌至谷低的國內債券,亦主張以「票面值」償還。 各州在戰時的州債亦由聯邦政府承擔。 償付上述債務的錢,則以稅收抵押融資,出賣西部土地,以及發聯邦債券以募集。
這份報告背後的理念,可溯源自「聯邦主義」宗師 潘因Thomas Paine的名句:「每一筆國家債務都是這個國家的黏合劑!」 “A national debt is a national bond !” (終於明白何以「債券」會叫做「Bond」了!)***

漢密爾頓的昔日盟友麥迪遜,領導在眾議院中佔多數的「州權派」和「自由派」議員,對這份「劫貧濟富」的報告,作出強烈反對。***
因為戰時所發行的債券,其實大多數已被金融投機者賤價收購。 若現在由聯邦政府以關稅收入按「票面值」贖回,豈不是用民脂民膏再一次肥了那一幫貪婪的大鱷,對那些安份的「愛國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這對當年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以真金白銀「共赴國難」一手買入債券,卻因在戰時青黃不接,而讓投機取巧者有機可乘的「愛國民眾」,實在極不公平。 況且從宏觀角度來看,報告提議押上各州人民的「身家性命」,發新債以填舊債。 這種負債經營方式,麥迪遜根本不能接受。

在麥迪遜的帶領下,反對漢密爾頓方案的聲音一浪高於一浪。 媒體上的指責越演越烈,甚至有評論指罵漢密爾頓是「東部的雜種Bastard投機者」(漢密爾頓本身是「私生子」),這顯然已是毫無理性的人身攻擊了。

在漢密爾頓看來,若方案無法通過,固然不利於建立「強大的國家」。 然而,更重要的是若國家的信用無法建立,將錯失當下發展商貿和經濟的機遇,從此美國將自絕於急速成長的歐洲市場,而被永久孤立。 面對眾議院的阻撓,漢密爾頓己作好最壞打算,若方案最終不獲通過,他將辭任財長一職。

在這關鍵時刻,卻發生了充滿戲劇性的一幕。 拯救漢密爾頓和他的方案的人,竟然是漢密爾頓的宿敵──傑弗遜。 1790年4月某日,心事重重的漢密爾頓從位於紐約百老匯大街的總統官邸步出,剛好遇到履新僅兩個月的國務卿傑弗遜。
他當然知道,傑弗遜與自己的政治見解委實是南轅北轍。 然而,在寒暄幾句之後,還是忍不住向這位同僚大吐苦水,期望會有奇蹟出現:「尊敬的國務卿先生,我草擬的法案,在國會辯論了四次,還是毫無寸進。 我倆一閣為臣,同枯共榮,無非都是為國為民而已。 若果,我只是假設而己,閣下看是否可以稍稍運用一下國務卿的巨大影響力……畢竟我們內閣提出第一個重大議案就被否決,總不是一件好事吧。」

傑弗遜淡然一笑:「財長先生,在合眾國內,每一個人都知道,我連對《憲法》都不滿意,何況是你的國債法案呢? 就我詳細研讀所得,《憲法》之內,似乎並沒有任何明文,甚至是一點點的暗示,授權聯邦政府承擔獨立戰爭時期的所有債務……」
正當漢密爾頓快要徹底望之際,傑弗遜「奸笑」了一下:「對了!我明晚約了好朋友麥迪遜議員一起吃飯。 你要是有興趣,也可以一起來呀!我想他該不會介意吧。」
漢密爾頓喜出望外,即時答應唯恐不及。 他很清楚「維珍雙傑」的想法,機會來了。

時美利堅合眾國剛剛誕生,首都所在還沒有定論。 各州都非常清楚,對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來說,「永久首都」意味著的巨大政治影響力。當然,還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為此,當時有好幾個州,都提出了「永久首都」應建在本州的理據。 不過,縱觀當時形勢,真能有力一爭者,亦不過「南維珍,北紐約」,其他如麻薩諸塞及賓夕凡尼亞等,不過陪襯而已。

就經濟實力而言,紐約市在當時已是「北美第一大城」,其內外交通亦非常便利。況且,紐約當時已是「臨時首都」,可謂佔了主場之利。更重要的是,正如今天各地爭辦奧運一樣,紐約為爭首都之位,己投入鉅資改善基建,整頓市容。「聯邦永久首都」之位,紐約可謂志在必得。

論繁榮,維珍尼亞當然難與紐約較量。 不過,維珍尼亞擁有的,卻是巨大的無形政治資產。 維珍尼亞是獨立戰爭的主要戰場,出力最多,流的血也最多。 況且,維珍尼亞人才濟濟,除了「維珍雙傑」外,還有「國父」華盛頓將軍。 在私,這幾位土生土長的維珍尼亞人,當然希望合眾國的首都,能夠建立在維珍尼亞州內;在公,傑弗遜認為合眾國的政治,必須遠離那些「金融寡頭」的影響。把首都建於南方,始能讓廣大「自耕農」有發聲的機會。

身為紐約人的漢密爾頓非常清楚,傑弗遜是要與他談「交易」。 只是一頓晚飯的工夫,「把合眾國的首都,由『行在』紐約正式遷到南方」就成了定案。 不過為了讓漢密爾頓的「叛徒」形象,不至於太過惡劣,「維珍雙傑」同意在馬利蘭州南部及維珍尼亞北部各劃出一塊土地,成立「首都特別行政區」,後來此區域以國父華盛頓命名,就是今天的美國首都華盛頓了。*** (該處距離華盛頓的「維農山莊」僅數十哩,車馬半日可達。)

幾天之後,美國國會順利通過漢密爾頓起草的《公共信用報告》,華盛頓總統立刻簽署成為法律。 今天成了美國以至世界重要金融支柱的「美國國庫債券」,*** 就這樣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這是傑弗遜與漢密爾頓的初次交鋒,卻促成了合眾國建立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妥協」! 為日後的「議會妥協」和「枱底交易」,豎立了不朽的典範。*** 「政治」畢竟還是需要「妥協」,需要「交易」吧!
到底這筆交易誰比較賺呢? 從後來歷史的發展看來,漢密爾頓雖然把首都之位拱手相讓,但卻為美國得以蛻變成今天的金融帝國,邁出重要一步。 須知金錢萬惡,腐蝕人心,資本家的「歷史使命」,就是把「工農階級」驅逐出歷史舞台。資本主義稱霸世界自此成為「天命所歸」,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即使讓首都搬到南方,也不能阻止金權流毒聯邦。 金錢從來都會「不翼而飛」,跨越重洋,遍及世界,尚且毫無難度,況復區區十三州耶? 這樣看來,是漢密爾頓贏了。

不過,就當時的政局看來,固然也有同伴認同這是「偉大的妥協」,但漢密爾頓這一次赤裸裸的「賣州行為」,令他與紐約以至麻薩諸塞等州的「聯邦主義」戰友們,關係進一步惡化。 他們中不少人認為漢密爾頓剛愎自用,目中無人,埋下了後來「聯邦黨」內鬨的伏線。 至於成功把首都爭取過來的傑弗遜,雖然讓漢密爾頓得意一時,但心中暗揣,只要之後和麥迪遜牢牢把握議會,不再讓這小子再越雷池半步,則「禍害」還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就不可能再蓋上了。 傑弗遜當時也許預想不到,漢密爾頓的雄心壯志竟是如此之大,他心目中想要建立的「聯邦」竟是如此之強;而金錢腐蝕人心的速度,也竟是如此之快……

究竟漢密爾頓心中尚有何鴻圖大計?傑弗遜與麥迪遜又將如何應對?漢傑二人的爭逐到底又會發展到何等的局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43

Guggenheim Partners:美國國債是一個「龐式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01

Guggenheim Partners的全球首席投資官Scott Minerd本週三對他的客戶們說,「現在可以用龐式市場來描述美國國債市場。」

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目前美聯儲通過QE項目每個月購買850億美元債券。Minerd說,QE給了投資者對債券市場虛假的安全感和信心。他說,最初投資者不顧基本面買入美國國債,他們的想法是,因為未來美聯儲會繼續購買債券並推高價格,他們可以再賣給美聯儲從中獲利。當投資者都是這樣思考時,更大的問題就來了。

Guggenheim Partners是一家管理資產超過1800億美元的私有金融服務公司,其總部在紐約。

Minerd說:

現在可以用龐氏市場來描述美國國債市場。今天投資者買入美國國債的唯一理由是,他們預期美聯儲未來會以更高的價格把他們買回去。一旦美聯儲開始削減其資產購買項目,這一邏輯就出問題了。我們不知道美聯儲什麼時候會放緩QE,但只要擴張性政策持續時間越長,產生更多波動的壓力就會越大。這意味著股票和債券市場未來6個月左右可能會有一段艱難時期。

Minerd將通脹調整後的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與湯森路透密歇根大學消費情緒指數進行了對比。如下圖所示,兩者本來是關聯的,但因為美聯儲推行的QE,兩者的關聯在2011年第四季度崩潰。

Minerd說:

如果美國國債市場沒有被龐式購買所扭曲,那麼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應該比現在的水平高150個基點。

2010年10月,債券之王格羅斯也曾經把QE2稱作為龐式騙局,他說QE2的到來意味著美國國債牛市的終結。但那一次格羅斯錯了,美國國債在隨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都表現不錯。

今年5月份,美國國債價格遭遇大幅下跌。格羅斯上個月再次表態,稱30年債券牛市很可能在4月份就已經終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413

70%黃金外匯儲備縮水 委內瑞拉美元國債收益率暴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036

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在其生命中最後幾年在錯誤的時間押注黃金,隨著金價暴跌,委內瑞拉外匯儲備急劇縮水。

查韋斯此前認為,委內瑞拉應該遠離「美元的獨裁」,並在截止2012年的時間內將委內瑞拉70%的外匯儲備存貯為黃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這是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中最高的佔比,是鄰國哥倫比亞和巴西的50倍。

在過去的10年中,委內瑞拉從這些黃金外匯儲備中獲得400%的收益,但今年黃金已經下跌了25%,這導致委內瑞拉央行的外匯儲備跌至8個月以來的低點,並損害了委內瑞拉償還外債的能力。上個月委內瑞拉的美元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了62個基點,至11.84%,漲幅0.62%,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平均收益率上漲了57個基點。

「委內瑞拉的外匯儲備遭受了重創,」美銀的經濟學家Francisco Rodriguez表示,如果繼續保持現在的金價水平,「那麼你將更加感覺到委內瑞拉的支付能力正在減弱。」

上週,委內瑞拉央行的外匯儲備從去年的高達299億美元下跌至250億美元以下,即使查韋斯親手挑選的繼任者Nicolas Maduro已經削減了對進口商的美元供應,而這卻導致了委內瑞拉國內物資的緊缺,從手紙到黃油等一切物品都非常緊張。由於委內瑞拉物資短缺的情況惡化,物價以拉美國家最快的速度上漲,上個月標普下調了委內瑞拉的信用評級至8年來的最低點。

今年,委內瑞拉的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已經上漲了377個基點,至1024個基點。根據摩根大通的EMBI全球指數,投資者購買委內瑞拉的美元國債而不是美國國債的溢價高達970個基點,是新興市場中第二高的水平,僅次於阿根廷的國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