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968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58.8%收益率!這種結果完全變態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700223

1968 年 7 月 11 日


上半年的表現


在 1968 年上半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 905 點下降至 898 點。上半年的紅利收益相當於15 點,即整體收益為 0.9%。同樣今年也有不少基金經理超越了該指數的表現。雖然並沒有像 1967 年表現得那麼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們的表現是不同尋常地好,不考慮取得控制權公司(佔了我們年初資產的略多於三分之一)的估值變化的情況下,總體收益達到了 16%。但是你並沒有理由要因此感到腎上腺激素的大量分泌。我們對所投資的可交易證券的持有較為集中,因此其變動也會相應地較為不穩定。


查看原圖


雖然我們要到年底才對我們的控股公司進行估價,但是預計今年它們將為我們貢獻約三百萬美元的收益。


今年 Diversified Retailing Company(即 Hochschild Kohn 和 Associated Cotton Shops 的擁有人)第一次對外發佈了它的年報,主要因為其在去年 12 月份向約 1000 位債權人發行了債券。


作為一個私人擁有的(其股東共有三家,我們擁有其 80%的股份)投資控股公司,它對債權人而言多少顯得有點特殊。我將把它的年報附在信件後面,以後如無意外我都會把它的年報附在我的半年度的信件後面。


我之前已經說過,我們對於這些準備永久持有的公司的股票將不能通過在二級市場的買賣來賺取差價,但是通過持有這些公司它們將為我們提供一個滿意的長期回報率。


目前的情況


目前市場的雪球正越滾越大,而我個人的感覺是這些股票不但沒有可預期的短期價值,連長期持有的價值也存在疑問。通過對財務報表的扭曲和各種其它方法,使得相關公司獲得了可觀的利益。


此外建議大家趕緊去找亞當-史密斯寫的《金錢遊戲》,該書富有智慧和洞察力。我不準備把該書也附在信件後面,其零售價為$6.95。


1969 年 1 月 22 日


我們在 1968 年的表現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在 1968 年年初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合夥企業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差。然而結果是今年我們獲得了$40,032,691 的收益,收益率為 58.8%,道瓊斯指數僅為 7.7%。這種結果完全是變態的。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對於 1968 年的結果分析


所有四個部分的投資成效都不錯,總體超過四千萬美元的投資分配如下:


查看原圖


取得控制權的投資


我們控制 DRC 80%和 BERKSHIRE 70%的股份。綜合的稅後利潤超過了五百萬美元。


常 有合夥人說:「BERKSHIRE 的表現還不錯嘛,這周漲了 4%。」又或者問:「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 Bkershire 跌了 3%?」我再 次說明,我們擁有控制權的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跟我們的年度收益和淨資產變化無關。1967 年底,我們評估 BERKSHIRE 的價值為每股 25元, 雖然其市場價值是每股 20 元;1968 年底,我們評估 BERKSHIRE 的價值為每股 31 元,雖然市場價格為 37 元——即便市場價格 為 20 或者 25 元,我們對 BERKSHIRE 的評估仍然會是 31 元。


普通股投資——私人所有


這部分是一直以來是我們四個部分中回報率最為豐碩的部分。而今年此部分所獲得的收益也主要只來源於一個商業點子。


普通股——相對價值被低估


這一部分就 1966 和 1967 年整體而言貢獻了我們總收益的三分之二。我亦在上年提到過這部分的主要收益也僅來源於一個點子。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


Workouts


這部分的表現在 1967 年是糟糕透頂,但在今年表現不錯。我們的點子確實越來越少了。我有時候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在我們的辦公室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們不相信奇蹟,但我們依靠奇蹟而有所成。」就像個體重超重且視力不佳的老擊球手仍然試圖擊中一個快速球一般。


大事記:


巴 菲特合作有限公司,即我們合夥公司的前身,建立於 1956 年 5 月 5 日。建立時共有 7 名有限合夥人(4 名家庭成員,3 名好友),總共的 淨資產為$105,100,而其中無限合夥人(巴菲特)提供的資金為$100。另外兩個單一家庭組成的合夥企業也於 1956 年成立。所以在 1957 年 1 月 1 日,總共的淨資產為$303,726。在 1957 年,我們獲得的收益為$31,615.97,即10.4%的收益率。 在 1968 年,紐約交易所的交易時間約為 1200 小時,即相當於我們在 1968年每小時就賺了$33,000,相當於我們在 1957 一年的 收益。


在 1962 年 1 月 1 日,我們成立了有限合夥公司,同時把我的辦公室搬出了我的臥室,並且僱傭 了 5 名員工。淨資產已經達到了$7,178,500。從那時起到現在我們的淨資產已經達到$104,429,431,而我們亦增加了一名僱員。自 從 1963 年以來(淨資產為$9,405,400),辦公場地的租金從$3,947 增長至$5,823,差旅費由$3,206 增長 至$3,603。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的費用尚未到達我們無法控制的地步。


其它雜項:

雖然投資環境日益惡化,我們的辦公條件確是不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1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像我這種偽中產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4.html
如果要將香港人只劃分為三個種類:富豪、中產、基層,我會毫不猶豫認為自己應該屬於中產的。OK,我既中產料子或者唔及財爺那樣堅實,但從我既lifestlye、學歷、以至居住既屋苑,我深信,我真係一個中產來的。

但我同時相信,我也極可能係一個自視過高既中產。我們清楚自己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在事業上也做得算OK,所以我們都相信,我們有「比大部份人都稍強一點」既分析能力,對人對事總能夠挑通眼眉。「中產」既自我標籤讓我們相信,我們應該「蠢極都有個底」。但實情係,我們這些中產,為供樓養車教仔女,早就忙到趴街了。我們對自己所做既工作同行業,也許係滾瓜爛熟,但有關在這個社會上所發生既事情,我們其實都沒剩下太多時間去認真瞭解,和讀多一點相關的資料了。我們的所謂分析,絕大部份都是impression多於一切。但「中產」的身份,卻讓我們以為這個impression鐵定冇錯。中產既社會地位讓我們自以為自己很懂得去分對與錯,但我有時會好懷疑,對於這個社會,我既認知和識見,其實好可能比唔上一個早晚都在網絡世界裡溜連既無業青年。

對任何政權嚟講,中產都係一股極大既維穩力量。中產生活再苦都好,相比基層,我們所擁有既點講都係多啲。所以中產傾向喜歡穩定,少改變,亦係理所當然。假如你問我,我都可以好肯定地答你,我同樣係一個傾向喜歡穩定同唔想改變既小市民。但所謂穩定同不變,係有分表面同真實的。我係個疑心極重既人,我會相信,假如一個壞心腸既人,要將一些核心既事情改變既時候,佢反而會更加刻意去維持表面上既「穩定」同「不變」。對一些中產朋友嚟講,絕大部份既抗爭都代表住「不穩」和「改變」,和平理性包容和諧是「穩定」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但這種包裝出來的穩定,我總覺得其實是impression多於真實。當然我用「覺得」這個詞語,這證明我也沒有認真地分析過,在我而言,這個想法,其實或多或少也只是impression而已。

我也得承認,我也只是個怕死既中產。仔細老婆嫩,即使feel到四週圍都唔係好妥,但抗爭烈士我寫包單自己唔敢做。認識有些中產朋友,總係好睇唔順眼那些正在抗爭既人:嫌佢地激進,認為佢地立場偏激。佢地激進與否,把尺到底應該點樣量度,我完全唔識答;但我倒相信,假如希望社會既核心少一點改變,能夠對擁有權力既人或團體多一點制衡,會相對安全一點。至於那些正在抗爭既人,我冇資格去批評,佢地所做既事到底係對還是錯,但我倒主觀地認為,響今天既社會形勢上,佢地係實實在在有存在既價值。

我肯定自己同王苑之一樣咁討厭政治,但我更肯定自己,跟所有人都一樣,其實都逃避不了政治,總有一日,政治會找上門搵你,而當你發現既時候,一切都已經太遲。而這一日,可能好快就會出現。

中產,亦肯定逃避不了。

*****

寫這一篇既時候,剛讀到有關海怡商場將會變成專門服務自由行旅客既outlet mall新聞。這個傳聞聽了好一段時間了,到今天終於見報了。

有些事情,一直以嚟好像唔關你事,但直到有一日,發現殺到埋身,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我覺得,這可能係好多香港中產要面對既命運。

P.S. 第一篇《人在中環》的文章,是在八年前的今天post出來的。這八年,寫錯過許多東西,也得罪了許多人,但,很多謝你今天仍然在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964

分文不花買雅虎?這種好事馬雲還等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08

阿里巴巴,馬雲,Alibaba,雅虎,Yahoo

上周華爾街見聞展示過,不計持有的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股份,雅虎的主營業務只有-121億美元。而以本周一的收盤價估算,若以現金與股票為媒介,阿里巴巴分文不花就能收購雅虎。

彭博金融專欄作家Matt Levine做了如下表展示的推算。簡單來說,每股雅虎股票里有0.39股阿里巴巴股票,阿里巴巴為雅虎帶來的現金可折合為每股7.25美元。若阿里巴巴以現金和股票形式收購,雅虎每股估值可達42美元,比雅虎本周一的交易價還高出8%。

阿里巴巴,Alibaba,雅虎,馬雲,Yahoo,收購

對雅虎的股東來說,這還是溢價收購,並沒有吃虧。對阿里巴巴來說,這筆交易沒有花一分錢。因為收購以後,原屬雅虎的那3.84億股和另外70億美元現金收入還會是自己的。

而且,如果阿里巴巴收購了雅虎,就能免費獲得雅虎持有的約80億美元雅虎日本股份,以及雅虎的其他業務。這是買一送多的買賣。馬雲為什麽不幹?

Levine認為,有一個原因是,很少有哪個公司的管理層和董事會願意對方不花分文來收購的,這等於抹殺了公司上下的所有工作,不管是感情上還是面子上都說過不去。

另一方面,數字演算結果不代表雅虎當真毫無價值,只不過阿里巴巴有自己的業務要經營,可能也不想接盤雅虎的核心業務,或者不願持有雅虎日本的股份。說白了,雅虎不是阿里巴巴的“那杯茶”。

但不管怎樣,阿里巴巴應該願意拿回雅虎持有的那部分本公司股份。如果雅虎將那些股份以340億美元的交易價出售給其他公司(代號X),雅虎還得納稅130億美元,實際收入只有210億美元。同樣地,任何雅虎的潛在買家都會給這些股份估值為210億美元。

要是阿里巴巴來收購,結果就不同了。從股票回流的結果來說,阿里巴巴等於回購了股票。那3.84億股阿里巴巴的股票如果原本就留在阿里巴巴的美國分公司,就必須納稅。如果是用它們換來了雅虎,那就不必納稅了。

所以,假如收購雅虎的交易要獲得共贏,不妨讓阿里巴巴做中介來交易,即:阿里巴巴以現金與股票方式,以470億美元價格收購雅虎,然後將雅虎的核心業務和雅虎日本的股份以120億美元賣給X公司。這樣一來:

   · 雅虎的股東可以得到470億美元。

   · 阿里巴巴付出470億美元,得到420億美元的本公司股票與現金,再以120億美元出售上述雅虎業務及持股,稅後得到80億美元,實際上凈賺30億美元。

   · X公司以120億美元買到了價值150億美元的上述雅虎業務及持股,也賺了30億美元。

以上交易是真正的三方共贏,損失的是美國國稅局。不過也要註意,這里雅虎得交4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其實,那和雅虎直接在市場上拋售阿里巴巴股份相比還是劃算多了,那可得交稅130億美元。當然,如果賣給阿里巴巴,雅虎可是分文稅都不必交的。

如果一時找不到以上那個適合的X公司,雅虎也可以自己操作,不過要分三步走:

   · 先成立一家子公司,假設名叫“雅虎Y”。

   · 然後雅虎把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都轉入雅虎Y。

   · 最後通過免稅的交易將雅虎Y從雅虎的股東手中剝離。

這樣看來,雅虎Y就成了一家小型的阿里巴巴,這麽做的好處是提純了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價值。可問題是雅虎Y的股票不能直接等同於阿里巴巴的股票,因為雅虎Y發售自己的股票就得納稅。所以雅虎Y的股票只能打個折扣,假設折價10%,那麽雅虎與阿里巴巴的交易就成了這樣:

   · 阿里巴巴收購雅虎Y的股權

   · 賬面上阿里巴巴溢價買下雅虎Y的股票,假設溢價5%,實際上是折價得到了阿里巴巴自己的股票,比實際價值便宜了5%。

總之,如果阿里巴巴不想收購除本公司股份以外的雅虎資產,以上方法既可以幫助雅虎避稅,也可以讓阿里巴巴最終收回自己的股票。

這又是一個雙贏的局面:雅虎Y公司的股東以折價10%的本公司股票換來了折價5%的阿里巴巴股票。以實際價值算,阿里巴巴溢價5%收購雅虎Y股票沒有損失,因為相當於以95%的折扣價回購了本公司股票。(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58

【黑問精選】微信朋友圈賣東西,這種模式有發展前景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4/147464.html

i黑馬註:在人們依賴微信溝通、獲取信息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微信朋友圈推廣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朋友圈營銷的優勢是信任,缺點是容易透支信任。微信朋友圈營銷到底有沒有市場?這種模式的發展前景又如何?


\安吉啦問:大家怎麽看微信朋友圈賣東西的,這種營銷模式發展前景怎麽樣?
 
答1.朋友圈消費的基礎是信任

Qishuyang——碼樂網 CMO
 
每次看到朋友圈中賣化妝品的滿屏刷屏,都有一種屏蔽的沖動有沒有。朋友圈賣東西,優勢是信任已經建立,缺點是容易透支信任。如果信任和友情被透支,對於人生來說,我想這不是一個劃算的買賣。

朋友間難做生意,難在什麽地方,難在礙於人情。所以朋友圈營銷一定要把握度,不要強推,一切順其自然。一不要整天刷屏,在微信世界的行為規則中,這本身就是一種不禮貌行為,就在透支別人的好感。二不要有意的向朋友推薦,不管是朋友圈、群,還是直接微信。

那怎麽做生意呢?我認為基於微信的電商和淘寶的電商有著本質的區別,微信是封閉體系,不能按照流量經濟來思維。微信的本質是基於社交關系,不管是朋友間,還是公眾號和粉絲間,都存在一種信任,所以要做的就是強化這種信任,而不是破壞這種信任。強化信任就要建立自己的專家形象,在專業深度上用力,在產品的深度剖析上用力,強化朋友間除了友情外,還有專業度的信任,潤物細無聲地展示產品的優勢,讓朋友真心覺得這個人專業,這個產品不錯。再加上之前的信賴基礎,交易是自然而然的。

朋友圈營銷,友情只是基礎,離生意還差的還很遠,必須建立基於產品的信任,才能最終達成交易。那些妄想憑借著朋友的友情和信任就達成生意的,最終毀了生意,也毀了信任。
 
答2.微信賣貨不易,且賣且珍惜

不告訴你

個人認為,朋友圈賣貨所針對的“圈”應該分為兩類:1.一類是個人真正的朋友,是屬於自己生活中的所結識的、長期聯系的、關系較好的“朋友”;2.另一類是自己朋友圈真正“營銷”的受眾,這些朋友是通過各種營銷手段獲取而來的,他們的關註只限於對自己所發布的信息、內容、產品等的關註,這一類要麽成為自己的消費者,要麽成為自己的代理,真正晉級為“朋友”的不多。

朋友圈賣貨模式出現較早,如今出現井噴趨勢——你永遠不知道你朋友圈的哪一個會淪為下一個代購。我不知道微信官方會有什麽改變,我只知道微信小店的出現,定是一種針對朋友圈賣貨模式的規範化的嘗試,作為一款以“社交”為屬性的產品,微信在電商方面還一直在嘗試,推出了騰訊微商戶、騰訊微生活、騰訊微購物、微信小店、拍拍微店和京東微店等,不難看出,摸著石頭過河,前面的路很長。

微信賣貨不易,朋友關系不易,且賣且珍惜吧!
 
答3.朋友圈消費具有長期激勵的巨大價值

徐磊——黑馬營學員 布丁移動/微車創始人 原創新工場戰略發展部GM

朋友圈的消費激勵長期還是有巨大價值的,但短期會被商家過分利用,就如當年保險代理、直銷等激勵性營銷行為。

從長期看,個人消費行為受到朋友的影響,即所謂的口耳相傳在社交時代會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只不過,這個過程將是緩慢的,急功近利行為還會在一段時間內存在。
 
答4. 朋友圈銷售的價值,在於造勢和熟人經濟的影響力

陳巍——電商創業者、黑馬會員、天使投資人  
      
適合部分屬性的商品而不是所有的商品。商品與賣家的背景或個人形象高度契合時會獲得較高的轉化。受制於個人的社交廣度,多層次直銷是最優的銷售架構,所以需要警惕的是未來傳銷對微信圈的滲透,一旦發生大規模的傳銷事件,可能直接導致朋友圈銷售的禁止,出於安全性考慮騰訊也一定會對朋友圈銷售的規模有所限制,不會去刻意強化推崇,這也會導致朋友圈的銷售規模一定是有限的。朋友圈對於銷售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造勢和熟人經濟的影響力。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5165


胡翔:天使投資人這種動物,腦子里到底在想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5/1103/152628.shtml

導讀 : 聽黑馬基金胡翔深情講述他對天使投資人這種“動物”的看法。

黑馬哥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聽一位天使投資機構負責人講述,他投資天使項目的各種秘密,在他的深情講述中,哥聽出了他對創業者的關心幫助與愛護,看出了他對項目的專業評價標準,看出了他對於早期好項目是多麽地渴求,看出……好了,並不因為他是哥公司黑馬基金的大boss,哥才如此吹捧他。最後一句,胡翔哥哥在路演上的拍磚姿勢也是十分帥氣的(此為主播小7亂入)。

胡翔0

胡翔

黑馬基金管理合夥人

擁有豐富投資及企業融資並購經驗

黑馬基金已完成了20多個項目的投資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投資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以及我們投資人的一些判斷邏輯。

大夥都在說狼來了,冬天來了,我想說資本環境真的是趨冷了,投資機構決策會更謹慎,速度肯定也會放慢。對我們創業者來講,冬天是一個淘汰弱者,培育強者的季節,很多公司會死掉,哪些呢?現金流不太好,又不能很好融資,需要持續燒錢,資質比較一般的公司,這些都會很危險。

而那些有很堅韌的生存能力,有很好的現金流,能夠很好過冬的公司,我們會對它有更多的期待。

第二點我想說,投資者都是貪婪的,天使投資人尤其貪婪,這跟投資人獲取回報的方式是相關的。一般來講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他圖的不是你的利潤分紅,而要求的是資本上的回報。基於成功率的問題,所以對於單個項目的回報倍數一般都會有非常高的要求,退出基本上也是通過上市或者並購兩種途徑。一般來講,投資人在天使階段投進去,他會追求百倍以上的回報,在VC階段投進去會追求數十倍的回報,越到後期回報的要求會低一些。因為越到後期,確定性越高,成功風險系數也越低,回報要求也會越低,對Pre- IPO階段投資來講,如果一年能夠有翻倍的回報也就可以了。

正因為在天使階段的投資要承受一個非常高的風險,有非常高的失敗率,所以對項目的要求也會非常高。我們可以承受你一個項目走著走著就夭折了,突然就死了,但在我們投資的時候,至少要預期你有非常高的回報才行。因此作為創業者來講,在天使階段你做的事情就不是把一個事從60分做到70分、80分,而是要做從0到1的事。不同階段的投資者對回報的要求不同,對風險承受的系數不同,在不同的階段關註的點也不同。

典型來講,在天使階段,你需要確定好你的方向,搭建好團隊,讓自己的產品實現落地,做出一個MVP(最小可用化產品),或者說你的服務在市場上有一個初步的打樣,這是天使階段的任務。

進入A輪階段,你可能就要初步驗證模式,有一定的數據證明你的模式是可行的,然後打下比較小的市場,或者是搶下一個灘頭陣地。到了B輪或者是以後階段,你就需要融一筆較大的資金,去跑馬圈地,實現規模性的發展。最後進入上市階段,就好好把利潤給做出來。

接下來我就重點講一講從0到1階段,我們關鍵的四個投資維度。分別是:方向,切入點,時機,和團隊

第一個維度叫方向,或者是賽道選擇。如果你想走一條資本化的道路,賽道選擇就非常關鍵。你所選擇的賽道我們希望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世界觀和格局觀。我們身處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有的行業可能過幾年就消失了,有的可能會被顛覆,有的可能會升級,有的行業會面臨成本結構的優化或調整。在選擇賽道的時候要想一想,在三年、五年時間之後,這個行業可能會往怎樣的方向變化?另外,我希望創業者能夠有一定的世界觀和格局觀,你是怎麽認識這個行業的?自己在這個行業格局里處於怎樣的位置?

第二個判斷維度就是切入點的問題。如果說在市場選擇方面我們希望足夠大的話,那你創業的切入點我們希望足夠小,以針紮破天。如果你一上來就想做一個很大的事情,那可能很難做,也可能不是你的機會,巨頭們一上來就把你給滅了。當我們在一個小的細分市場里做到第一之後,我們能夠很好地拓展商業模式,在一個比較大的市場里做成第一。滴滴出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第三個維度叫做時機。如果你進入這個市場太早,可能這個市場還不太成熟,你培育市場的成本會非常非常高;如果你進入市場太晚,事情也會變得非常非常的麻煩。尤其是當已有先行者拿了B輪融資,這個事情就非常非常難辦了。

投資判斷第四個維度叫做團隊。首先是對老大的判斷,一把手是我們考察這個團隊最重要的因素。我基本總結為以下三方面的素質,是我非常非常看重的。高瞻遠矚,腳踏實地,能“忽悠”。對“忽悠”大家是有不同理解的,這個能力是指你的說服力、感染力。“忽悠”誰呢?第一你的團隊,第二投資人,能夠讓投資人相信你,給你掏支票。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對於創業者來講,是需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在創業中是不停進化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有太多是你所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需要你去面對、去解決,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迅速進化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

Q&A

Q:最近合夥人問題很熱門,有創業團隊因此開撕,你怎麽看待合夥人結構問題?

A:關於合夥人結構問題,沒有明確的標準。我只能說怎樣是不合適的,是我們直接會pass掉的。第一種,股權很分散,沒有很明確的老大,第二種,股權結構很平均,5:5或者是3:3:3,這樣的我們是絕對不投的。相對理想的結構是什麽呢? CEO能站到一個控股的地位,同時有一到兩個合夥人,每人大概拿5%到10% ,或者是20%的區間。

Q:作為我們創業者,怎麽處理和投資人的關系?

A:一般來講投資人會比較尊重創業者,我們的定位是什麽呢?叫幫忙不添亂,或者換個比喻,創業者是司機,我們是副駕,作為副駕來講,我們可能會幫這個司機看看地圖,出點主意。作為一個副駕,我們最要避免的是什麽?要避免我們自己去握方向盤,同時我們也不希望自己太喋喋不休,話語太多,有時候也讓司機不太愉快。

Q:黑馬基金投資風格如何?有什麽優勢?

A:黑馬基金是投早期的,尤其是天使階段到A輪階段。對創業者來講早期時間是最重要的,效率是最關鍵的,一旦我們決定要投,我自己心里會希望盡快把錢給到你。我也會幫你打磨包括從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等一些梳理工作。

黑馬基金跟整個黑馬商圈是一個很緊密的關系,有社群、媒體資源等幫助大家,同時我們也是一個平臺化的基金,出資人包括劉強東、周鴻祎、姚勁波,俞敏洪,投資機構像紅杉、徐小平等等都是我們的出資人。好的,廣告打完了,希望今天的微課堂能夠幫到大家。


孫陶然:創業別老想顛覆式創新,這種心態不正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9/153157.shtml

導讀 : “對於融資創業者要清楚,投資人只是用1%的籌碼對你下註,但這個公司對你來講是100%。”

i黑馬訊(汪晨)12月9日消息,2015年創業社群大會今日繼續在京舉行,黑馬導師、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陶然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孫陶然在演講中表示,這個世界有很多地方還很不合邏輯,而作為創業者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合邏輯,必有問題。最終,創業者應該回歸商業的本質,將產品做好,而不是抓概念、跟潮流,並被資本玩壞。“對於融資創業者要清楚,投資人只是用1%的籌碼對你下註,但這個公司對你來講是100%。”

對於當下人人談及的顛覆式創新,孫陶然認為,顛覆式創新的機會少之又少,如果人人都談顛覆式創新,就得反思下自己的心態是否有問題。“我們與其想著顛覆式創新,不如回歸本質冷靜下來想一下,還有哪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還有哪些市場的空隙。”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創業36條軍規和黑馬的淵源

我自己和創業黑馬是很有淵源的,我人生至今寫的唯一一本書《創業36條軍規》,就是在黑馬營第一期第一課的講義基礎上寫的。

我記得當時黑馬營第一期差不多200人到我們公司,牛文文要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因為比較偷懶,所以一直沒有準備PPT,結果工作人員跟我講明天來的都是CEO,不能瞎講,我說我就準備一下。短短一晚上的時間怎麽準備?我就一頁PPT只寫一句話。想來想去,我覺得對每個創業者來說,絕大多數人創業都是第一次。就像第一次爬山時,你會很困惑,因為你不知道路是怎麽樣的,也不知道該做什麽準備,而我自己湊巧像爬了幾次,所以我想我就寫一個路書。

於是就一條一條的寫,從有創業想法到找合夥人,到怎麽組建公司、做產品做市場融資市場,寫了30多條。後來想什麽是頭,老祖宗有36計,所以我就寫36條,於是《創業36條軍規》的第一稿就寫完了。第二天分享的時候還不錯,組委會也特別熱心,把分享的原文整理出來了,後來就流傳出去。很多出版社找過來說你能不能寫詳細一點。那時候是2012年,創業熱潮還沒有這麽熱,但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想創業,我就花了一點時間整理出來,中信出版社出版。

出版的時候,36條和我第一次分享的時候沒有變,只是順序變了。包括前兩個月再版也沒有變,只是順序和表述文字變了一下。為什麽?我認為這36條是相對真理,我本人到目前認識到的在創業路上,在經營管理上需要特別關註的36個問題。

創業者需要提醒自己:不合邏輯必有問題

昨天和前天我的朋友圈里刷屏的還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咖啡涼了,但是昨天晚上和今天看到的是我們黑馬營熱氣騰騰的創業氣氛。為什麽會這樣?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這樣的狀況中我們到底應該做什麽樣的判斷,我們應該堅信什麽?我想應該是回歸本質,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創業者能時刻提醒自己這點:“不合邏輯必有問題。”

我們作為創業者可能被媒體所追捧,給我們戴一個帽子叫創業英雄;可能也被很多的粉絲追捧,向我們歡呼。但是我們不能把自己搞暈了,不能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好就飄飄然,也不能因為別人對我們愛搭不理、橫加指責,我們就喪失信心。

最核心的一點,我們應該告訴自己,這個世界終歸要回歸本質,這個世界上,不合邏輯是有問題的。幾年前我跟王俊豪參加一個活動的聊天時候無意中聊到一個話題,說他們的集團原來是做牛奶的,後來不做了。我問為什麽不做了,他說,這幫人已經把牛奶賣得比白水還便宜了,我要麽跟他們一樣,要麽就退出這個市場。這個就是邏輯的問題,牛奶怎麽可能比水便宜,當你把牛奶賣得比水便宜的時候里面肯定有問題,所以過了幾年我們就看到牛奶市場出現了安全問題。

那些所謂的獨角獸,包括我們自己,這個世界哪有這麽多獨角獸,如果世界遍地都是獨角獸,那獨角獸這個詞就爛大街,毫無價值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宣布一個天文數字的估值,你要算一下邏輯是什麽,投他的人是誰,這個基金有多大,因為我們知道一個基金對外單筆的投資不能超過基金規模的5%,投了多少占了多少的比例就可以進行測算。

所有紛紛擾擾的表象,我個人歸結為一點:所有的事情必須要符合邏輯,不合邏輯必有問題。

投資人用1%下註,但對創業者來說就是100%,不要被估值忽悠

我最近經常跟人講說,我發現現在看到的很多商業計劃書(BP),有三個特別明顯的特點:

特點一:產品講不清楚。很多創業者用了大量的概念力證市場數據,但是唯獨沒有講清楚賣的是什麽產品,但這其實是一切的本質。

特點二:願景很強。上來就說我面對的是一個幾千億、幾萬億的市場,我未來是一個入口級的公司、平臺級的公司,我要顛覆誰。

而我個人認為,其實顛覆式創新可以放到一邊去了,作為創業者,大家可以不要想顛覆式創新了。我有兩個理由:

理由一:這個世界顛覆式創新的機會是少而又少的。什麽時候會有?就是處在歷史拐點的時候。我們在進入互聯網時代的時候,或者是從互聯網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在這樣大時代背景下,一些極個別的關鍵點是存在著大的顛覆式創新的,而小的顛覆式創新我認為也是少而又少。

另外,當你一心想著顛覆式創新時,你的心態就有了一些問題。你的心態在這時已經有些急了,開始不尊重商業的本質,大多數的創新都應該在現有的產品、現有的企業服務的基礎上做的一些延展式的創新。我是做支付的,如果我上來就想把現在支付市場上的老大老二顛覆掉,心態就會失衡。而且這也是不現實的,存在即合理,別人既然存在一定是他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一定是他在公司的經營組織、用戶基礎上有他的長處。

這個時候我們與其想著顛覆式創新,不如回歸本質,冷靜下來想一下,還有哪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還有哪些市場的空隙。如果我找到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把他解決掉,我就能生存下來,然後慢慢發展起來。或者我找到一個被滿足的需求,用一種更好的方法把去滿足它,我也能找到我存在的空間,並且先生存下來再慢慢發展下去,這樣的心態更容易做成功。

特點三:對估值非常地自信。很多新興的創業者認為,如果在第一輪不拿個1.5億人民幣的估值就不叫做融資,拿到這個錢半年以後我就能走到市場。這個也是有問題的。估值是什麽?估值固然是投資人對你公司的認可,但是你要知道,你的投資人不是一個人在投資,可能是幾個投資人聯合投資。為什麽?就是因為他還不太相信你。如果他相信你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他一定會大把下註。但你現在還只是一個嬰兒,嬰兒要想成家立業、結婚生子,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所以他對你不確定,需要找人一起投分擔風險。

另外,他投你的錢只是他整個基金規模里面的1/70、1/100,他投的是小錢。在找很多人分散之後,用一筆小錢買了你的未來,因此有把握給你比較高一些的估值。但是你要清楚,別人是下註,是用1%的籌碼跟你做的確認,而這個公司對你來講是100%。

所以,不要對自己的估值有過高的期望,更不要被高估值所忽悠,尤其是市場還有比較傻的投資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認清楚自己企業的本質,不要過於看重公司的估值,我們要看的是有沒有抓住市場的需求,有沒有一步一步的把公司發展起來,這個是很重要的。當你一步一步把公司做起來,公司自然會回歸到本來的價值。

創始人是公司的老大,是公司的船長,對這個公司而言,創始人的重要性在於,是我們在為公司指明航向,是我們在為公司制定路徑。如果我們不清醒,如果我們被忽悠,如果我們沒有抓住本質,我們就會制定錯誤的方向、設計錯誤的路徑,那麽這個公司的未來就非常的令人擔憂。反過來,如果我們能夠抓住創業的本質,抓住行業的規律,我們就可以制訂出正確的目標和路徑。

創業的長跑中,有兩點最重要?

創業首先是10年以上的長征。一個企業要想成為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公司,都要經歷10年的歷程。可以看大公司的歷史,從剛開始設立一直到IPO,達到一個臺階和高度都超過10年。

短於10年的有沒有?也有,但是我認為未來他們的路都還很漫長。做企業就像一個小孩不斷長大,要經過20多年,要幼兒園、小學、初中、大學、工作、談戀愛,到最後成家立業。這個漫長的路上考驗非常多,而我們要做好長跑的心理準備。

在這樣的長跑中什麽最重要,我認為兩點最重要:

第一,抓住商業的本質。商業的本質就是找到一個需求,做出一個產品,滿足這種需求,找到一種方法把這個產品源源不斷的賣出去。這就是商業的本質。我們老祖宗有非常精辟的三個字說這個事兒,就是“做買賣”。做出產品有人買,把它賣出去,和概念沒關系,和潮流沒關系。你也許做的是世界上最火爆的概念,最火爆的技術,但如果你抓不住做買賣的本質,你的企業就做不起來,也許有投資人願意讓你一個月燒掉很多錢,但是能不能做起來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第二,走正道。在一個長跑周期內,走正道是捷徑,走正道是最短的道。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這樣的例子,所有不走正道的公司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吹出來的泡沫總是要破滅的,如果在破滅的時候其實死得比不吹還難看。

所以在一個漫漫創業征程中,我們創始人既是最偉大的,面臨的挑戰也是最大的。偉大在於是我們把一個公司一個產品從0做到有,從有做到大。挑戰在於,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為這個公司設計他的方向和路徑。在這樣一個漫漫長征過程中,我們唯有把握本質和走正道,才能讓我們從一個創業者走到黑馬,從一個黑馬走向成功的黑馬。


百度賣教輔書,這種教育戰略你能看懂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23/153446.shtml

導讀 : 根據百度文庫的設想,未來學生可以將書上的習題答案拍照上傳到百度高考APP,由百度高考APP自動進行整理和分析,為考生提供“個性化”高考複習解決方案。

i黑馬訊 周路平 12月23日消息 百度要賣書了,這不是開玩笑。今日,百度發布基礎教育戰略,聯合金太陽教育首次發布了一套叫《大數據透視高考》的專題書,三本一套。這是百度教育在圍繞高考做的第二個布局,上一次還是百度高考App(原覓題App)發布。

本月初,百度新成立教育事業部,與百度文庫事業部一起成為百度在教育領域的兩個子版圖。根據百度的戰略,這兩個事業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教育事業部主要面向18-30歲的學習人群,文庫事業部則以文檔資源為核心,專註服務於K12教育,關註的是基礎教育。

百度文庫在K12領域的打法通常圍繞高考進行。今年11月,百度文庫事業部將此前的百度覓題更名為“百度高考”。該app除了提供全國各省市的高考真題練習外,還具備知識點針對性訓練、學科專題、狀元筆記、易錯題集和錯題本等功能。今年高考期間,百度高考專門上線了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高考估分功能。

這一次的教輔書依舊瞄準高考,提出了“教輔書+百度高考App”的玩法。根據百度文庫的設想,未來學生可以將書上的習題答案拍照上傳到百度高考APP,由百度高考APP自動進行整理和分析,為考生提供“個性化”高考複習解決方案。而百度高考App也專門設置了教輔書入口,學生能通過手機端看到教輔書的電子版。

“將它與百度高考APP聯動,利用互聯網模式首創考點學習智能分層模式,為高考生提分開創捷徑。”百度副總裁王湛說,他很看重教輔資料對教育的重要性,“我們並不覺得我們要做什麽去顛覆現在的模式,而是利用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系統和產品,和現在大家最廣泛使用的教輔資料相結合,從而形成創新,形成提升。”

事實上,教輔書加APP的打法並沒有太多新意,百度文庫做的這個事情,早已被拍照搜題的“神器”實現。諸如作業幫、學霸君、小猿搜題等拍題工具,對錯題拍照之後,系統會根據難易程度自動篩選同類題目,供學生練習鞏固。而搜題類app已經廝殺激烈,盡管用戶數量龐大,但在尋求變現的路上依然沒有走通。

百度顯然不是想通過賣書掙錢,更多的是通過教輔書的用戶體驗,一方面,吸引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來下載百度高考App;另一方面探索互聯網教育落地的可能性。只是單靠一本教輔書,落地或者線上線下打通的實質意義相當有限。

百度做教育的優勢在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一點也是百度實際做互聯網教育的邏輯。從App到教輔書,百度的大數據沈澱和百度文庫的海量內容資源,將使得百度獲得教輔類出版社難以企及的優勢。只是從書本到App的反向打通或許還並不成熟。


快播涉黃和百度賣貼吧這種事兒在美國會發生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4/153777.shtml

導讀 : 技術無罪,但是使用它,有正義和缺德之分。

最近快播王欣庭審和百度賣貼吧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我也算個技術老兵了,互聯網視頻和互聯網醫療兩個領域我又都從事過,所以雖然從來不寫熱點,這次也按捺不住,想要一吐為快。

前兩天看快播庭審直播時,王欣一直在強調“技術無罪”。這個論斷確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問題的是,技術要用來做正確的事。用谷歌的話來說,就是“不作惡”。

我在美國公司工作過,也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所以這兩件事兒出來,也有人問我:像這種事,在美國會發生嗎?

我自己的一個深刻感覺是,美國是一個信用驅動的社會。比方說,如果你沒有信用卡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很多事情不能做,我記憶尤其深刻的是不能享受很多優惠商品的購買。所以,據我的觀察和判斷,大多美國人和美國公司應該不會拿自己寶貴的信用去幹這兩檔子事。

快播被查不是因為播放器,而是色/情與盜/版。快播本身是播放軟件,是和內容無關的。但哪個播放軟件又能和內容脫離利益關系。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雲帆搜索”。快播內置了雲帆搜索,雖然和快播不是同一個事業部,但是其法人代表是快播的在職人員,雲帆搜索的內容鏈接指向了各盜/版視頻網站。

我在美國公司從事視頻軟件行業的時候,腦子里也是整天想盡辦法提高營收,有段時間,逼急了也曾打起了日本分公司視頻內容的主意,雖然不是成人內容,也無非是比基尼之類的路子。後來,自己把這個想法給遏制住了,覺得不是正道。我不是鄙視蒼老師的職業,但在沒有內容分級制度的前提下,怎麽引導用戶,也是值得做產品的人去思考的。

但是,快播早年為了安裝量,和國內最大的建站系統MaxCMS結盟。廣大盜/版影視中小站長們,只要使用MaxCMS,快播就可以作為播放解決方案。快播不收費,也不參與廣告分成,但以每個下載安裝5-10元的成本向這些站長推廣快播播放器,快播也利用自己的用戶量為這些網站導流。

盜/版影視網站一般內容都是什麽,大家也都清楚吧……

說王欣不知道快播上都有什麽,用戶在看什麽,我反正是不信的。

王欣說的“無罪”的技術,主要指的是P2P(此處指如BitTorrent的P2P協議,不是今年屢屢跑路的P2P網貸)。我了解,很多人覺得王欣有點兒冤是他被控“傳播”黃色內容這一罪名。可P2P會怎樣呢?當年我在美國公司做過P2P的研究,因為在思考商業模式,也研究了當時美國政府對P2P處理的案例。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創業環境好,其實這和美國依靠1790年就有的專利法保護IP有密切關系。P2P在美國的發展可以說也是一波三折,受到密切監控,因為這項技術對IP的破壞當時來說還是不可控的。

我不做視頻軟件有一段時間了,不知道現在的技術進展怎麽樣了。但早期的P2P MP3文件共享平臺Napster,確確實實是在美國被活活告死的。

P2P技術確實是無罪的,但我寧願它是在非商業用途下的使用,因為盡管未來時代可能發生變化,但在當下,它對IP造成的損失難以預計。而我們建立在IP上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內容盈利模式,都還沒有到位,這樣的傷害,是它們的生產者無法承受的。

當年,和快播一塊兒被投訴的,還有百度影音等。百度(怎麽又是你)被迫關閉百度影音,又在2013年12月宣布百度影音轉型做原創內容。

到今天,優酷、搜狐、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會員制開始逐漸立住了腳。現在影視都流行買IP,IP也越來越貴。《大聖歸來》吸引了自來水去影院刷票房,你要在B站發彈幕,也得等它買到《大聖》的授權;《盜墓筆記》、《鬼吹燈》的電影和網絡劇開花,雖然我不喜歡“上交給國家”,但是盜墓粉兒們,為了看劇寧可買會員,內容付費模式開始看到落地的曙光。

百度以前被噴的事兒不少,這次變本加厲,搞出了賣貼吧,尤其是賣掉病種類貼吧的缺德事兒。我看了看報道,發現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些類別貼吧被賣掉了。而這次事情鬧大了,百度成了眾矢之的,因為這次它賣的是病種類的貼吧。這是治病,血友病更是關系人的性命的。

醫療在全世界都是個難題,包括美國。因為社會制度不同,有時候中國的老百姓在醫療的便利性上甚至更好,但是質量就不好說了。

從2014年互聯網醫療的風口開始吹,中國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創業公司,大家都想在這個3萬億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愛財之心人人都有,也沒有錯,恰恰是它推動了經濟發展,但是在醫療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有底線。底線就是至少要把病人的痛苦和生命當做一回事。

這個底線,可以體現在,你做的APP或網站上,不放莆田系醫院(如果也可以叫醫院的話)的廣告;也可以體現在,你能堅持,你雖然在賺錢,但你提供的服務至少是有品質的、有價值的。

都說醫者天性是治病救人,中國的患者們反對過度醫療,反對濫收費,但是我們也認為,如果真能為患者提供便利、質量有保障的服務,為此付費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醫生創業也得到了支持,私立醫院開始發展,各種在線問診、醫療健康類的網站和APP在崛起,基因檢測、遠程醫療等各種民營機構和技術企業獲得融資。

所有得到支持的醫療健康類創業,是因為它們的主旨是服務患者:比如,中國有200萬持有執照的正規醫生,努力把廣大患者和這些醫生匹配起來,讓病有所醫,也是個巨大的商業機會;比如,讓患者能夠自我監控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比如,改善醫療流程和環節;比如,新藥和新醫療技術的發明等等。

在美國,AthenaHealth是最具價值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過50億美元。它在借助技術的力量生產大數據,為醫生提供臨床信息參考,改善提高醫療質量,並提供多種移動服務。比如一位心臟病科室醫生可以根據該公司出具的分析報告,看到幾千位心臟病患者,動了某種手術、或者服用某種藥物之後的隨訪效果。

但是,其中沒有一種,是私自出賣平臺上的患者的。

技術無罪。這一條,適用於P2P播放器,適用於搜索引擎和互動社區。但是使用它,有正義和缺德之分。

很多事,不在法律的範圍內。但我們不能忘記谷歌的那句話:不作惡

每一位產品開發者,和技術管理者,都應該引以為戒。

本文作者:技術管理那些事(微信號:jsglnxs),這是一群技術管理者、互聯網公司VP組成的公眾號,分享自己的管理認知。


3年走了BAT十年的路,樂視這種通過資本大規模擴張的模式可持續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9/155683.shtml

3年走了BAT十年的路,樂視這種通過資本大規模擴張的模式可持續嗎?
李東陽 李東陽

3年走了BAT十年的路,樂視這種通過資本大規模擴張的模式可持續嗎?

按照現在的投資規模,樂視已經超越了BAT三巨頭在美國的業務規模,成為矽谷最為高調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黑馬說:

不久前,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公開炮轟蘋果、三星、華為等硬件企業,用博傻式消費誘導不夠理性的用戶為品牌、渠道、硬件支付天量溢價。而華為某高官表示,業務模式不是核心競爭力,不是護城河,誰都可以抄襲並超越。言下之意,樂視目前並不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生態化反的樂視生態模式長期依靠資本市場來不斷擴張業務,又通過新業務繼續向資本市場要錢的商業模式到底能走多遠呢?

文|李東陽

也許早在3年前,樂視還沒有現在這樣風頭正勁,如今的樂視,已有趕超BAT之勢,就在上周,樂視在矽谷聖何塞的新總部正式啟動。

他們在矽谷的新總部占據了一整座辦公樓,門前是巨大的LeECO標識,旁邊則緊鄰著思科與三星美國總部。在寸土寸金的矽谷,這樣的排場意味著高昂的投入。與去年樂視超級手機在舊金山的發布會一樣,此次剪彩儀式依然是樂視一貫的高調風格,邀請了聖何塞市長和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等政要出席。

11.webp

高舉著“生態化反”和“顛覆行業”的旗幟,借助資本市場強勢擴張,樂視無疑是過去兩年增長最為激進也最具爭議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經歷2014年戲劇性的出國考察之後,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回國之後帶領著樂視高調擴張至智能手機、電動汽車、自行車等諸多領域,也為樂視制訂了“北京-矽谷-洛杉磯”的全球布局戰略。而作為全球創新與創業的聖地,矽谷無疑在樂視的全球三地布局中占據著關鍵的地位。

樂視在矽谷瘋狂擴張, 3個月員工翻6倍!

實際上,這並不是樂視在矽谷的首次落地。去年4月,樂視在矽谷紅木城租賃了一層5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開始具體籌劃美國的各項業務。那個辦公室可以容納四五十人。但一年時間之後,他們就搬遷到了占地近7500平方米的全新總部,而原先紅木城辦公室也會繼續保留。

12.webp

此外,樂視(LeEco)正在同雅虎進行談判,打算購買雅虎旗下的一塊地皮。這塊地距離樂視在聖何塞市新設立的美國總部大約3英里。而這塊地是雅虎在2006年買下的,當時買地花了1.06億美元,打算用來修建公司在該市的第二個園區,而如今,樂視要想購得這塊地,價格肯定翻了幾番。

在人員上,今年1月樂視矽谷才只有30名員工,而現在員工總數則是200多人。短短三個月間,樂視矽谷員工總數增加了近六倍。無論是總部面積還是員工數量,樂視美國的擴張速度都令人驚訝。按照樂視矽谷總部的規劃,這種招聘速度還將繼續下去,大量吸收本地的研發人才。今年年底,估計樂視矽谷員工總數會達到600人。

樂視美國業務想象美好,但舉步維艱!

在矽谷這麽大規模的擴張,樂視究竟要在美國做什麽?

除了在矽谷進行諸多領域的研發,樂視還要在美國賣電視、手機、內容、汽車和雲服務。

早在去年年底,樂視商城在美國開始運營,而真正落地要到今年年底。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智能終端生態的布局和落地,在內容方面也開始談合作了,互聯網應用和雲產品也開始布局。讓美國消費者知道,樂視是誰,是來幹嘛的,生態是怎樣的?品牌知名度、粉絲活躍量和數量、媒體的曝光量,都是考量的指標。樂視不希望美國消費者和媒體把自己當作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個包括硬件、應用、平臺、內容的生態系統。

13.webp

14.webp

目前樂視美國商城,最主要的產品顯然是超級電視。去年年底的黑五期間,原價799美元的55寸4K超級電視X-3 Pro55以479美元的價格打折促銷。目前樂視超級電視在美國基本是供不應求的狀況。每一次搶購都銷售一空。未來也會以顛覆的硬件價格銷售。但是由於版權問題,體育直播和美劇電影無法在美國播放,因此,從今年年初開始,樂視已經在和美國主流內容服務商合作,構建一個面向主流用戶的、開放合作的內容平臺。

在智能手機這塊,情況明顯糟糕於智能電視業務。早在去年樂視就曾表示,樂視超級手機將會在去年年底前上市,但至今樂視手機依然沒有在美國上市的消息。與公開市場銷售的電視不同,美國九成以上的智能手機都是通過運營商渠道出售的,蘋果與三星占據了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此外,更重要的就是中國手機在海外普遍面臨的專利問題。

內容之上的樂視帝國,其超級電視模式能否廣泛複制?

樂視這一路走來,我們會發現,它成功的起點在於當年在各大視頻網站對於版權還未真正開始重視時,以超低的價格購入了大量的正版影視劇,2012年時的數據:50000多集電視劇、4000多部電影,拿到了國內大約70%的熱門電影、電視劇的獨家網絡版權。

這個積累給了樂視後面的發展最大的動力,在樂視一直所營造的生態“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收入模式當中,內容就是作為發動機的存在。

15.webp 

在內容上的優勢使得樂視在推出超級電視時,有了一個圓滿的故事可講,內容運營,服務收費,這是樂視一直在強調的有別於包括小米在內的所有電視廠商的地方,拿掉內容,樂視本質與小米並無任何差別。

基於此,截至2015年,超級電視的總銷量達到了500萬臺,終端業務的收入達到了60.89億元,但樂視致新(主營超級電視)卻虧損7.3億元。而以電視為基礎,售出的會員收入達到27.1億元,難怪小米王川一針見血:“樂視玩得一手好資本,通過硬件公司的虧損包裝上市公司的盈利。”顯然,與此相比小米的電視銷量相比較之下有點黯淡無光。

所以,樂視的生態基礎基本是建立在它的內容之上,以內容為核心賣點,通過售出硬件,綁定用戶,再後續收費。這一模式在超級電視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樂視開始廣泛複制,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樂視開始了大踏步式的擴展。

在內容上,基於樂視網、樂視新媒體、樂視影業的基礎上樂視購入花兒影視,分拆樂視體育、樂視音樂,以及計劃中可能分別獨立發展的垂直頻道,繼續在內容上拓展。

而在終端上,超級電視之後,超級手機、樂視汽車、樂視自行車、樂視耳機等等一系列可以和內容搭邊的產品相繼問世。

所以,樂視今日雖然看上去業務線無比寬廣,無非就是複制樂視網+樂視致新的模式。而這就是為何樂視一直在叫賣的生態圈概念,但除了燒錢賺吆喝,並沒有實際業績來證明其產業擴張和硬件燒錢的可持續性。

國內最“軟”的公司惹了國內最“硬”的公司

此前,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公開“炮轟”蘋果、三星、華為“搏傻”,他認為,工業時代企業幾乎掌控了一切,特別是S、H、I、V、0等硬件企業利用,甚至不惜透支消費者的信任和期待,用“博傻”式消費誘導不夠理性的用戶為品牌、渠道、硬件支付天量溢價。言論一出引發各界爭議。

16.webp

自華為終端原管理團隊中的骨幹徐昕泉、劉江峰加盟樂視開始,華為和樂視這兩個企業作為一個國內最“硬”的公司,一個國內最“軟”的公司就被人們聯系到了一起,坊間甚至傳言樂視和華為終將會有一戰,樂視戰略上的目標是華為等等。

但手機業務競爭激烈卻是不爭的事實,樂視和華為火藥味已然很濃!

對於兩者的商業模式,華為一位輪值CEO曾經在朋友圈評論道,“昨天SpacX回收火箭成功,今天樂視開始大放厥詞。真正的創新靠的是科技,不是嘩眾取寵的商業模式。免費的,可能是最貴的。將用戶放在中心,層層圓圈都是快刀。

甚至華為某高官表示,業務模式不是核心競爭力,不是護城河,誰都可以抄襲並超越。所謂競爭力,應該是不可替代性,無法被他人輕易copy。言下之意,樂視目前並不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商業模式可以學習,比如BAT可以把小的互聯網業務通吃,比如榮耀在電商上的模式,但核心問題是,業務能否盈利,何時盈利,不盈利的業務靠資本市場長期輸血,是不可持續的。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也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手機公司沒有在研發上進行大的投入,而是通過股市圈錢,以生態的名義進入這個行業,遲早會消亡。他沒有明說這些企業是誰,但樂視等似乎都符合他所說的條件。

瘋狂擴張的背後,資本推動增長風險

樂視在矽谷這麽瘋狂的投資擴張,錢從哪里來?

樂視致新(TV)總裁、、樂視控股智能終端事業群首席運營官梁軍表示,資金投入來自不同公司,汽車的是汽車公司,手機是手機、電視會是電視,整個樂視生態都會投入研發資金,並不單一是一家公司。初期肯定是來自資本市場融資,但未來則會通過本地營收來保障持續運營。

17.webp

但是,樂視這種通過資本大規模擴張的模式是可持續的麽?在美國如此大張旗鼓的擴張、招聘和運營,顯然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但資本市場不可能取之不盡。

按照現在的投資規模,樂視已經超越了BAT三巨頭在美國的業務規模,成為矽谷最為高調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換句話說,樂視在美國這樣的擴張速度顯然是一次豪賭。

“初期肯定是要靠資本,沒有資本投入不可能搭建這麽大的平臺;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有非常激進的營收指標。如果達到既定的營收目標,那就可以支撐現有的體量。”和其它樂視高管一樣,樂視北美運營負責人、樂視商城全球主管許長虹同樣對樂視的“生態化反”模式充滿了自信。

“我們的戰略布局肯定是對的。到底樂視在這個戰略布局中是不是贏家,不知道,但未來的贏家肯定是我們這樣的模式。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做好生態,這是可控的,而結果如何則是不可控的。如果失敗的話,肯定是和資金、執行與人相關;但如果成功的話,肯定是與布局和模式相關的。大部分加入樂視的高管都是深信這套模式,我加入樂視之後親歷其中,也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些。”樂視許長虹如此表示。

生態化反(生態之間產生化學反應)的樂視生態模式目前確實無人看懂,但長期依靠資本市場來不斷擴張業務,又通過新業務繼續向資本市場要錢的商業模式到底能走多遠?

_username=cmo1967_副本

樂視 商業模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